笔墨缘2017。07。27。星期四,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57,清明节随笔
07066,19950402,1995年4月02日徐州矿工报发《清明节随笔》
寒食
随着时代的变迁,民俗也是会改变的。往昔清明节前一天,叫做“寒食节”。相传26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有一个叫介之堆的人,随晋文公流亡国外,文公回国后赏赐随从却忘了他。于是,他就生气地带着母亲逃到绵上隐居起来。晋文公得知,非常后悔,派人找他,他就是不肯出来。不知谁出了个馊主意,放火烧山逼他出来。但他脾气挺犟,坚决不出来。结果不幸被烧死。晋文公很后悔,却埋怨火,下令以后每年的这一日,禁火寒食吃干粮,天长日久,便成了节。
介子堆这个人值不值得纪念,待考证。但清明前一天不开伙做饭吃,吃干粮,真也有特点。有特点的东西,才能流传下来,其它事物,也是这样。
扫墓
不知清明节扫墓这个风俗,是不是源于纪念介子堆,但选择每年4月5日前后这段时间扫墓,却是很有道理的。首先,天地至此时,洁齐而清明,气候又温暖,很宜于人们外出;其次,届时草木返青碧翠,改变了冬季寒冷枯黄的景象,适合在墓地上添土、植树、祭扫;第三,至此同,热热闹闹的春节早已过去,欢乐之余不免思念去世的亲人,也该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过一个愉快的节日吧。同时,去烈士墓地和纪念地祭扫,缅怀先烈之丰功伟绩,也是一项很有意义的教育后代的活动。
由此想到清明时节的天气,有人说:“清明要明,谷雨要雨。”本来有“春雨贵如油”之说,这时却需要“明”一下,也许是由于扫墓的需要吧?!天气晴朗,利索一点。但又往往“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也好解释,是祭扫人“泪飞花做的清明雨”,反正总是“天遂人愿”。
踏青
先人既已归天,何必泪水涟涟。于是,人们扫墓之余,便乘机踏青畅游。因为寒冬之日,人们往往于室内生活,现在,能到郊外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松弛一下筋骨,于身心健康有益,岂不美哉!
据说踏青风俗起于唐,盛于宋,有诗为证:唐诗圣杜甫在《丽人行》中写道:“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孟郊却讽刺曰:“公子醉未起,美人争探春,探春不为桑,探春不为麦,日日出西园,只望花柳色。”宋欧阳修在《阮郎归!踏青》一词中描写道:“南园春半踏青时,风和闻马嘶。青梅如豆柳如梅,日长蝴蝶飞。”可见当时踏青盛况。
当今人们工作、学习、休息、娱乐,往往都在室内,城里人尤其如此,每天从单位到家庭,两点一线,能趁此春光明媚、鸟语花香之时,利用公休假日,外出踏青,倒也不失为一大快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