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集《笔墨缘》每日更新


  笔墨缘2013。10。20。星期二,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2 彭城街头辣汤鲜

  当晨光将朦胧的山影轻柔地扯开, 云龙湖伸开温暖的波浪迎接晨锻的人们时,彭城徐州却把这些温柔化做一团火热了,看吧:街头小桌矮凳一字儿排开的小吃铺早已开始热火朝天。油条、烧饼、煎饺、馄饨、包子、辣汤、豆脑、窝头、花卷、菜盒、壮馍……南北小吃,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好吃,是徐州人的天性,但他们不光好吃,更会自己动手,制造好吃的,而且用的大都是地地道道的徐州材料,使的大都是地地道道的徐州手艺,迎合与满足的,也是地地道道的徐州胃口。
  在小吃中,人们最喜欢最常食用的是“辣汤”。辣汤,也就是“鳝鱼辣汤”,以鳝鱼、鸡肉为主料,面筋,淀粉勾芡,佐以胡椒粉及香醋为调料,吃起来酸溜溜,辣呼呼,酸辣味浓,鲜美可口,恰到好处。徐州的辣汤,虽然满街皆是,极其平常,但实际上很有讲究,首先,所用的胡椒,最好不是现成的胡椒粉,而是用生胡椒,自己炒,这得掌握好火候,炒到7成5熟即止,再用人工磨成沫,所以特别辣,但却不呛喉咙。而且,汤里撒的生姜沫,最好是人工用刀剁的,不是机器绞的,才新鲜可口。吃的时候,也有讲究,不用勺子不用筷子——不管男女老少,无论有无席位,或坐,或站,或干脆蹲在地上,却都高高地端起盛满辣汤的大碗,撮起嘴,沿着碗边,一边转圈儿,一边滋溜滋溜地尽可能大口喝——因为这辣汤特浓,不易散热,很难转凉,早晨人们都赶着上班,时间等不及,只有先喝碗边凉得较快的汤,转圈喝,先凉的先喝,后凉的后喝,再大口大口咬着煎饺、油条、大饼什么的,吃饱了,也喝完了,喝得满头大汗,用手抹抹汗,再擦擦嘴,掉转头,急匆匆地赶去上班。
  徐州人喜欢吃辣,辣汤正合其口味。把“小吃”加上辣椒,是大气大度、大大咧咧的徐州人把小世界“大而化之”的一种手法。小吃,小吃,只是习惯叫法,与南方人喜欢小桥流水不同,徐州人喜欢的是“大”, 徐州人喜欢的是奔腾而至的滔滔黄河,是惊天动地的雷电风雨,是树木葱茏朝霞正灿的高山大川,是龙吟虎啸歌风戏马的腾越雄飞,是大嗓门,大手笔,大度大气成大业,即使是秀美柔情也带有豪爽耿直的气势神韵,连杏花盛开也是“一色杏花三十里”。徐州人喜欢大盘子大碗,大块吃肉,大口喝酒,现在街上还有人卖一种“大盘菜”,5块钱一大盆,柔弱秀气的姑娘5个人也吃不完,所以人们说,徐州是“雄性的徐州”。 所以喝这热辣辣的辣汤,最适合火辣辣的徐州人,大口大口地喝,要是换成江南小家碧玉的樱桃小口,恐怕是很难适应的。



  笔墨缘2013。10。20。星期二,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2 彭城街头辣汤鲜
  2015年10月20日徐州耿家强欢迎光临,《笔墨缘》天天更新恭候
  1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20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了断井颓垣。
  ==========
  ··11
  11
  111

  笔墨缘2013。10。21。星期三,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3.“参与”才得“OK”来
  
   虽然“卡拉”原意是“空”,“OK”原意是“乐队”,但不少人仍跟据习惯把“OK”当作“好”,甚至把“卡拉”当作“唱”,管他怎么唱干啥,只要他参与了唱,怎么都是好。于是便有了“三大”--提倡“大胆地唱,大声地吼,只要大概像那个调儿就行”--因为唱这“卡拉OK”,虽然也是给别人听的,但更主要是通过参与来发泄自己感情的。
   一日,笔者与A、Z、X诸君同赴“卡拉OK”。
   Z君是优秀的男高音,他唱《三套车》,也唱《心中的太阳》,怎么高的音他都能顶上去,当然赢来阵阵掌声。
   笔者五音不全,不敢上,A君鼓励道:“你不是叫人‘大胆、大声、大概’吗,可你自己却不敢实践,你的‘三大’得加上‘实践’才行。”笔者正不好意思,X君上场了。
   X君是男低音,声调不高也不全,但他为自己找到了“充分”的理由:“十个男高音好找,一个男低音难找,我这个男低音可珍贵呢。”--更精采的是--唱《三套车》:“可邻的老马”的高音“老马”一词时,实在高不上去,他不像某些人那样声嘶力竭勉强地高上去,而是优雅地穿插个“飞吻”,“砸”的一个响声,以轻松代替了那个紧张,得到了一阵更热烈的掌声和赞叹。
   这“一举”,使我豁然开朗--确实,只要你参与“卡拉”,怎么都能“OK”--如果你不“参与”,那就永远不能得到“OK”。
   而且,人生不也如此么--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所处的条件有难易,但无论如何,你都得参与啊!(1998.)
  


  笔墨缘2013。10。21。星期三,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2015年10月21日徐州耿家强欢迎光临,《笔墨缘》天天更新恭候
  1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21你睡得好甜啊,像个孩子,
  耿家强1《笔墨缘》舞文弄墨更新,

  111

  笔墨缘2015。10。22。星期四,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4.患难之中见真情
  
   一个年约五六岁的小孩双手紧攀一根长树枝,小孩脚下不远处,便是一望无际的洪水--
   “哎呀!”妻看到电视屏幕上出现的这个场面,不禁失声叫了起来。
   原来,是这场百年不遇的滔滔洪水,淹没了田野,淹没了村庄,人的脚步赶不上洪水快,灾区人民频临险境。一位老奶奶匆匆把她心爱的小孙孙抱到一棵已被水淹的大树旁,帮助孙子用双手攀住树枝,叮咛道:“抓住树枝,抓紧,千万别松手,朝树上看,不要朝下看,过一会儿解放军叔叔会来救你的--”老奶奶的话没说完,就被大水冲走了.....
   不一会,果然有解放军战士驾着小艇赶来,伸手抱下了孩子。
   妻这才松了一口气,说:“救星,解放军真是这孩子的救星啊--这一次抗洪,真是多亏了解放军,要不然,找谁行呀!”
   平时,妻是说不出这样的话来的,但在抗洪的患难之中,她激动地吐露了真情。
   这叫灾情牵动人们的心。
   是呀,在患难之中,人类真诚善良美好的品德最易自然流露--
   连日来,是广大的人民解放军战士以他们的伟大业绩,给人们树立真善美的光辉榜样,请看--
   抢险!抢险!从万里长江,到松花江嫩江,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人民解放军!
   缺口,缺口!江堤出现缺口,滔滔洪水滚滚而出,气势汹汹,谁也无法阻挡--又是人民解放军战士以血肉之躯组成人墙,减小洪水流速,以便再筑新堤!
   救援,救援!为救受灾群众,部队派来了直升飞机,从水中提吊老弱病残--他们被人们称为“空中救星”。
   连日来,亿万人民群众被解放军英勇救灾的业绩感动了--
   眼下,老百姓说得最多的不是“下岗”,而是募捐,下岗职工也抢着募捐:“我们下岗,再困难,也没有灾区人民困难呀!”
   募捐,不用摊派,都是自己踊跃上前。
   眼下,老百姓最最注意的不再是“世界杯”或“电视剧”,而是长江汉江、松花江嫩江的洪峰和沿江城市水势的起落。
   眼下,老百姓最最关心的是抗洪解放军战士的身体:“真的好想你,我在夜里呼唤黎明,天上的星星也了解我的心......”
   患难之中见真情!且看抗洪的患难,形成了中华大国史无前例的军民大团结!
  (1998.)
  


  笔墨缘2015。10。22。星期四,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2015年10月22日徐州耿家强欢迎光临,《笔墨缘》天天更新恭候
  1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22“白天没球事,晚上球没事”的单身男人标准生涯。
  ============
  111

  笔墨缘2015。10。23。星期五,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5.“写”之变
  
   首先声明一句,我这个“‘写’之变”与电视广告上的那个“喜之郎”不答界,也不好吃--但我半个世纪以来,确实是“喜”欢“写”的。
   我是刚解放时开始上小学的,那是五十年代初期,经多年战事后的国民经济尚未恢复,社会上什么都缺。我上学的作业本子都没有--一是不好买,二是有卖的我家也没钱买。母亲给我找了一块石板,几根石笔,还说“这总比人家农村人在沙土地上划拉强吧”。后来,我就拾香烟壳,用香烟壳的反面当纸,钉成本子当作业本;也有用哥哥姐姐用过的旧作业本反过来当纸用的--所以,当年谁如果奖励我一个日记本,我能高兴好几天。 我们的用纸许多年都是紧张的--记得1958年我在家乡商店工作时,因为用了商店几张信纸,于是“犯错误”了,“退赔”了二元钱!六十年代入矿后,我也是用灰色的草纸记的日记!进矿许多年后,我才用上了钢笔和信纸。
   我是七八十年代才真正用上方格稿纸的,一开始真舍不得用,为了节约往往一个格子写两个字!正面用过以后再用反面,正反两面都用过以后,还要当草纸,在厕所里发挥作用。
   我做梦也想不到,我这个小小的平民老百姓,在九十年代竟然“换笔”用上了电脑!不用钢笔,不用稿纸,像弹钢琴那样轻轻地弹弹,一篇文章就出来了,真轻松,真潇洒啊!(1998.)
  

  笔墨缘2015。10。23。星期五,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2015年10月23日徐州耿家强欢迎光临,《笔墨缘》天天更新恭候
  1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23急得老板娘想自己亲自脱衣服
  11
  111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