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随笔集《笔墨缘》每日更新


  笔墨缘2015。10。24。星期六,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笔墨缘2015。10。24。星期六,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6.淮海路的节日
  
   我行进在节日的淮海路上,我行进在霓虹灯的十里长河中--东站广场、古彭场、段庄广场,像三个拥珠叠翠的珍珠湖泊,满载着徐州人民五千年的光辉灿烂,向世界展示自己迷人的风彩。
   我行进在节日的淮海路上,看这“三场一路”的辉煌,我却想到了淮海路的过去--五十年前,淮海战役在这里打响的时候,这只是一条有两三公里长十多米宽的“大道”,两辆汽车对开都有困难呢。直到四十年前的“大跃进”,淮海路才向西大大延伸,后来到了西关段庄,近几年又延伸到了韩山--比那时延长了五六倍呢。
   我行进在节日的淮海路上,我在新建的段庄广场徜徉。在大片绿茵茵的青草地,大片红艳艳的一串红,大片黄灿灿的秋菊花,和大片紫薇薇的鸡冠花的衬托下,几处五彩缤纷的喷泉,正以它的奇姿异彩,吸引着四面八方的游人。那上喷的喷泉,在空间粗旷地窜动,使人想起汹涌的波涛。那交叉的喷泉,如两条巨大的水龙在摇头摆尾。那大片的喷泉,四周如一排排活动玻璃组成的树林,当中却似一座又一座崛起的高山呢
   我行进在节日的淮海路上,从这“三场一路”的辉煌,作为八百万徐州人民之一员的我,看到了淮海路的节日,听到了淮海路的笑声,体会这淮海路更宽阔更明亮更昂首挺胸更扬眉吐气了,哦,它正以崭新的面貌,喜庆淮海战役和徐州解放五十周年,喜庆改革开放二十周年呢。
   啊,明天的徐州一定更美好!(1998.)

  笔墨缘2015。10。24。星期六,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1
  111

  笔墨缘2015。10。25。星期日,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7.我是徐州日报的老通讯员
  
   如果从1963年我在徐州日报上发表“新闻处女作”算起,我当徐州日报通讯员的“员龄”--至今已有36年了。
   记得我1960年17岁进徐州煤矿时,看到的第一张报纸就是徐州日报。因为正当“三年困难时期”,那时徐州日报的纸质很差,零售每份二分钱,只有四开两版,但我很喜欢--看哪,这第一版登的是徐州新闻,这第二版登的是国内外大事。特别是第一版,几乎天天都登有徐州煤矿的消息,而且常常有我们夏桥煤矿的新闻。
   当时,我在夏桥煤矿采煤五区当机运工,每天上井洗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站到阅报栏前看徐州日报,后来我当了工区办事员,与徐州日报接触的机会就更多了。看多了,自己的手便有点痒痒,也想写。1963年5月的一天,我想把工区前四个月的生产情况报一下,便写了一篇消息《夏桥煤矿采煤五区今年来月月完成任务》。但我身在贾汪,两眼一抹黑,不知怎么投稿,不知徐州日报在市里哪个地方,大门朝哪?还有,自己不是党员,能不能给党报投稿?后来,我想了一个稳当的办法--署名时,我在我的名字前面加上了工区支部书记的大名,有枣无枣打一杆地寄出去了。谁知过了两天,居然在徐州日报5月21日一版登出来了--当时我真高兴得跳了起来。
   这下子我的干劲上来了,又连续在徐州日报上发了好几篇,记得到年底评先进的时候,为了反对骄傲自满,我写了一个小通讯《可不能自称老大了》,在徐州日报1963年12月10日发出,也是一版--当时的徐州日报还是四开两版。到1964年时,徐州日报才改成了四开四版,一版徐州要闻,四版国内外大事,又增加了二版经济和三版“文化生活”,我和“文化生活”版又结下了不解之缘。
   我曾和一位文友合作写过一篇人物特写《“拉料专家”的故事》,在1964年10月9日的“文化生活”版发出,这便带点文学味道了。我真正发表文学作品应该算是1966年4月27日,这一天,我在徐州日报发表了报告文学作品《春风浩荡》,占了“文化生活”的大半个版--从此,我才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如今,我已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徐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徐州矿工报主任编辑、副刊部主任,扬子晚报特约记者,但我仍然牢牢记住--我是徐州日报的老通讯员。
   (1998.)



  笔墨缘2015。10。25。星期日,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1
  111

  笔墨缘2015。10。26。星期一,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8.月饼的“改革”
  
   过了中秋节,铺天盖地在大街上高价出售的月饼,身价顿时一落千丈,又该铺天盖地在大街上降价出售了。月饼所经受的这种“世态炎凉”,既像是风俗习惯使其然,又像是受到市场经济的影响,确实该写篇文章说说它的“改革”问题。
   五十年代前期,我对月饼的感情最深--但那时因为家里穷,从未上街买过月饼,都是母亲自己做。每到中秋节前夜,我就围在母亲的身边,看着母亲用面粉(特别令我注意的,这是又白又细的小麦面,既不是平常吃的又黄又粗的玉米面,也不是又红又硬的高粱面),夹上红糖,做出一个大的九个小的糖饼,放在笼上蒸。不一会,扑鼻的香气就从灶间散发出来,那个美呀,真叫人流口水。但母亲说:“这是月饼,是‘敬月’用的。敬过月以后,才能让你们吃。”--这时,我总是狠狠地瞅一下天上的月亮,心想,我们“敬你”,只是做个样子的,你可不能不识敬,真地吃了......
   1958年参加工作,在烟酒百杂商店,兼卖糕点月饼--在我的家乡淮安,月饼和糕点同一个“待遇”,是一年四季都有得卖的--吃月饼的机会就多了。每逢义务劳动(如,支援农业送肥料,帮助农村割麦子,“除四害”逮麻雀等)都要发个月饼以示慰劳--我们都很高兴,因为月饼和其它糕点相比,较实惠,能压饿。
   1960年到了徐州煤矿,时值“吃了吗”第一的“困难时期”,吃什么都香,吃什么只要能吃饱就行,我一顿吃10个馒头又喝3碗稀饭方心满意足。所以对月饼反而没什么太深的印象了。只是记得在上海的一位亲戚家,过中秋节,他拿出一个月饼,用小刀切成4小块,一人发一块......
   八十年代是我研究“月饼文化”的年代,常和朋友探讨,究竟是“苏式月饼”好吃,还是“广式月饼”好吃,答案是“各有千秋”。到了九十年代,却研究起“大众月饼”和“礼品月饼”来。眼下的“大众月饼”千年一个样,使人缺少新鲜感,新鲜味;而商家关心的却是高价位的“礼品月饼”--既是礼品,档次低了就拿不出手。月饼本身好吃不好吃还在其次,最重要的是外包装的盒子一定要精美--其实,送礼的人不吃或吃不起这样的“礼品月饼”,收礼的人也不喜欢吃,往往让它发霉。
   唉,大众月饼和礼品月饼,都该“改革”了。(1999.)
  


  笔墨缘2015。10。26。星期一,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2015年10月25日徐州耿家强欢迎光临,《笔墨缘》天天更新恭候
  1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25人不可能不得病,也不可能总得病。大多数人,就在这常态和病态中徘徊着——折腾——没完没了。但,有折腾总比没的折腾好,没折腾人就真完了。

  ========
  111

  笔墨缘2015。10。27。星期二,耿家强1舞文弄墨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9.让五星红旗,更高地飘扬
  
   我,最喜欢的颜色是--红色。因为,在我的心灵中,时常有一面鲜艳的红旗在高高地飘扬,时常有一幅壮丽的画面在灿灿地闪烁:
   一轮红日冉冉升起,我们伟大共和国首都的天安门广场上,“踏,踏,踏!”响起了国旗卫士震憾大地、震憾人心、震憾历史的坚定的脚步声。他们,身着金黄的军用礼服,脚登黑亮的高统马靴,手握银白色的镀铬冲锋枪,从天安门城楼健步走出,跨过金水桥,迈过长安街......啊,在雄壮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中,一名战士利落地将国旗抛展在晨风中。看哪,鲜艳的五星红旗,舒展英姿,冉冉攀升。广场,一片宁静,只有激昂的国歌声,只有国旗卫士持枪的“嚓嚓”声,只有威严的“敬礼”口令声......人们,已经走进了神圣的氛围之中。我们,仰望伟大的五星红旗,一股暖流、一种幸福,一种骄傲、一种奋进,穿越过我们的胸膛,在共和国四面八方流淌开来。
   这时,我便不由得在心中唱起《我的祖国》:“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强!”
   我,时常仰望国旗,倾听国歌,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啊,是你们,像红日把山河照彻,像金风把果香摇曳,像紫霞把都市装扮,像大地把乡村连缀。是你们,让我领略了什么是霞光朝辉,什么是青山绿水,什么是泰山的雄,峨嵋的秀,黄山的奇;是你们,让我体会了大海之阔,长江之险,黄河之魂,还有塞外的古道、西风、瘦马,姑苏的小桥、流水、人家,西双版纳的孔雀,漓江碧螺的鱼鹰,黄海滩涂的麋鹿......
   啊,壮丽的五星红旗,你为什么这样红?是因为你,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志世仁人在一百六十年斗争中的艰苦卓绝和流血牺牲。从你身上,我看到了拉开近代史序幕的南国虎门,反侵略的销烟四起;看到了“五四”学生们,一片反帝反封建的怒吼;看到了在穷乡避壤沉睡的人们,被革命的铁锤和银镰敲醒;看到了红色的篝火在井岗深处,燃烧着信念;看到了领袖的油灯,在延安枣园村头,点亮了中华民族的憧憬;看到了战斗的先辈们,高唱着革命歌曲,用芒鞋和绑腿一步步追歼着黑暗;看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在决战的炮火与滚滚前进的车轮中,给苦难的华夏带来了光明。
   啊,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你为什么这样激动人心?你一遍遍地为神州唤起雄魂、唤起崇高、唤起胜利!难以忘怀啊!五十年前,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壮严地向全世界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我,时常仰望国旗,倾听国歌,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五十年了,半个世纪,新中国是一支巨型的火炬,在地球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辉;是一座美丽的雕像,以庄严的神态立于世界之林,让几十亿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睁大羡慕的眼睛!
   我,时常仰望国旗,倾听国歌,歌唱我们伟大的祖国。眼前展现着我们党从创建到解放全中国,从改革开放到现代化建设的幕幕经历;展现我们党带领人民英勇奋斗的历史巨变;展现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用改革与开放,彩旗与鲜花,礼炮与欢呼、秧歌与锣鼓,在天地间共同播洒着阳光。



  笔墨缘2015。10。27。星期二,耿家强1舞文弄墨,已更新
  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post-culture-958503-1.shtml
  11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