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不一样的风光
谢庆标 摄影并文
早就知道了贵州的“一瓶酒”、“一棵树”和“一栋房”,神往已久却一直拖拉到日前才起行。
从深圳出发,一个多小时后飞机掠过几座高耸的山峰,然后感觉上好像飞机并没有明显的下降和着陆姿态,就已经降落在据说是要削平了好多好多山头才建成的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了。贵州是中国最大的喀斯特地貌发育区,境内地理环境特殊、矿产资源丰富,自然风光神奇秀美,山水景色千姿百态,山、水、石、林、洞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作家陈淼在《桂林山水》一文中的那一段“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如果用在贵州也是最为合适不过的。与桂林的峰林有所不同的是,则是贵州的多了一些阳刚之气。
只是因为这样的喀斯特地貌,极大地制约了贵州的社会和经济发展。首先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贵州没有平原,土地贫瘠、水源缺乏、生产落后。那些依山而修的梯田层层叠叠密密麻麻,看似良田万顷,总会错觉定会时时高产年年丰收,实则上这里灌溉系统的引水、输水、配水、蓄水、退水等各级沟渠或管道,以及相应的设施和建筑物严重滞后,仅可种植一些诸如小麦、玉米、烟叶或油菜花等等经济价值不高的作物,而且产出欠丰,甚至让人怀疑传统意义上的靠山吃山,是否在这里还可适用?
其次是当地交通建设与管理的不足。我这次从贵阳到安顺到毕节再到六盘水等地,行经的高速公路几乎全是依山而建,而且沿途都是隧道、桥梁,建设成本之高可想而知,并且这些高速公路大多都是双向两车道,还经常看到限速30公里的标志。听闻这些高速公路也只是在近年才修通,想想当年错叠天险,也不知道人流、物流和资金流要枉花多长时间在崎途?当地人好像也因此而不分东南西北远近高低了,任你多急迫的问路,也只会得到他们笑容可掬的“拐个弯弯,爬个坡坡,跨个沟沟,走一会吧再走一会吧就到了”的耐心回答。
好在,也因为得天独厚的喀斯特地貌,让我们得以在贵州看到了万峰各异、雄奇浩瀚的万峰林;看到了群瀑飞流、溶洞相连的马岭河;看到了石帏满天、石笋遍地的织金洞;看到了灵山秀水、繁花争艳的梵净山;也看到了中国众多瀑布中最为激情、最为澎湃、最为壮观的黄果树瀑布。同时又看到了贵州二三产业尤其是旅游业的蓄势待发。贵州的风光,竟是如此的纯朴和纯粹,蓝天、白云、绿树,红花,还有沉淀了数百年历史的甲秀楼,雕梁画栋,古韵长存,与周边疏落有致的高楼大厦交相辉映。
自然与人文,历史与现代,就这样和谐地共存着,随着南明河的潺潺流水,四处流淌,更为贵州增添了不一样的灵气,又增添了不一样的妩媚。倘若清风待客,便是明月留人。
图1:黄果树瀑布。飞泻的水瀑,跌落在突兀的岩石上,溅成晶莹的水珠,沉积在深潭,被葱葱的林木染成碧绿,回荡流连。
图2:阿志哥峡谷。贵州西部是云贵高原的东延部分,也是贵州喀斯特景观最为丰富的地方,峰丛、峰林、石林、溶丘、溶洞、伏流、暗流、瀑布、洼地和峡谷等等一应俱全。峡谷最深处,涓涓细流叮叮咚咚,清脆悦耳。
图3:威宁,草海。草海景美,美在一年四季变幻多端,随四时不同而展露不同的景色。
图4:天龙屯堡,驿茶站。天龙屯堡旧称“饭笼驿”,是滇黔古驿道的一个驿站。据传元末明初的滇黔一带兵荒马乱,瘴气不断,人畜极易惹毒生病,故驿站人员热心采摘当地的山茶和草药,用山泉水煎制而成生津止渴、解毒祛病之茶水,免费供来往途人饮用。驿茶站的几位老娘娘非常和善,任我前后数次前来讨茶喝也没有丝毫的不耐烦。
图5:安顺,勤劳的布依族老娘娘。布依族的民间工艺美术久负盛名,尤其是历史悠久的布依族蜡染。布依族老娘娘用蜡染布料缝制的头巾、衣裙或被面等等,色彩亮丽、图案美观,甚是精致撩人。
图6:平坝,地戏。地戏源自明朝军队中的军傩,后与地方傩戏相结合,成为舞台在地、观众在坡的地戏。现时地戏的表演场地已不拘一格,但表演的题材和内容仍多以忠君爱国为主。也有以“跳神”的形式祈求借助诸神之力驱魔逐瘟、除凶纳吉保平安。
图7:河镇,王寨。灿若云锦的油菜花把几棵白杨树映衬得更加翠绿和高大挺拔,还有错落有致的农舍隐居其间。这样的田园风光,在画家或摄影师的眼中可能是美丽、动人和极致的。只是当我获悉这里是贵州省级一类贫困村时,所谓的创作激情已消失顿无。
图8:江口,失学女童。失掉了双亲的呵护,失掉了家庭的温暖,写在这失学女童脸上的是一如她家大门挽联上的悲怆之色。但我们分明感觉得到她那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对知识的向往,可又略带忧伤与无奈,隐隐透着对关爱的渴求。
图9:曹渡河,放学路上。在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努力下,现贵州的贫困山区已有大部分因家庭贫困而失学、辍学的青少年得以重返菁菁校园。时近黄昏,两个刚放学的少年正沿着田间崎岖的田埂赶回家,等待着他们的,将是繁重的农活和家务。真希望他们能一路走好,更希望社会各界的点滴甘霖能汇成慈善之河,让慈善之河常润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