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


  文四爷自称进了古玩行,不过是个障眼法,不介,他怎么游走于各家买卖之间、跟洋
  人眉来眼去的做拉皮条的掮客呢??古玩行的买卖人老实的居多,又多不知道他的底
  细,一听是“贝子爷”,有些老实人早被吓的屁滚尿流,奉上宝物珍玩,由他去卖给洋
  人,有些知道他底细的,又有用得着他的地方,也有些觉得文四爷毕竟是“镇国将
  军”,这份体面荣耀,在古玩行里独一份儿,大清国才灭亡10来年,沁入骨髓的高低等
  级观念,还束缚着老北京里的爷们,所以,竟然是谁也不敢揭穿他的老底,跟他硬碰硬
  干一仗,无不哈着他,让他成了古玩行里的一霸!


  “哦,原来如此!想不到京城之中,还有这么个玩意,简直跟天津卫的混混一样嘛!
  三不管!谁也拿他没办法!”王文敏听了张丰财掌柜的言说,只是摇头。


  “谁说不是啊!贤弟,”张丰财无奈笑笑,又瞧瞧洗耳恭听的郑二爷,咋着牙缝说:
  “这可是只老狐狸!人家这本事,才是乱世里如鱼得水啊,您瞧瞧,现而今别说岳掌
  柜、梁掌柜,就是北洋衙门,也闹不清他的底细,他跟洋人们到底有多大交情!今儿不
  是跟哪位总长听戏,明儿就去跟法兰西、英吉利的领事喝咖啡,抽雪茄。这路人,按咱
  们行里话,就是个歪毛大棒槌!可谁又能怎么样呢??饶是这么着,他看上的玩意,必
  得想方设法搞到手,听说,他跟南城、东城的几位老大关系亲密,四霸天你听说过没
  有?”


  “还真没有,请老兄指教。”


  “嗐!我跟你说这些干啥,四霸天,就是天津卫的混混头那种黑道儿!可不得了,杀
  人越货抢劫贩卖鸦片,什么不敢干?他看上了啥,你不卖给他,他就巧取,取不来,他
  就豪夺!怎么夺?还不是靠着这帮子黑道儿?黑道儿不成,再去找北洋衙门,北洋衙门
  弄不来,人家直接找各国领事!那心机手段,黑了去喽!看着他满脸笑,真惹翻了他,
  不把你折腾地倾家荡产不算完。咱们行里有几位老掌柜就吃了这个亏呢!”

  郑二爷一脸鄙夷:“真他妈倒霉,行里钻进这么个玩意儿,嗑瓜子嗑出个臭虫,还是个大个儿的!”


  王文敏心中不悦,想想,也不知道这股气哪里来的,只是气闷:“《左传》说:深山
  大泽、实生龙蛇,咱们古玩行自打北宋以来,流传千年,其中门道也多,算得上深山大
  泽,前辈先贤也有不少,就是龙蛇了,这位四爷,看来非龙非蛇非金非
  玉。。。。。。”

  郑二爷听得有趣:“王掌柜的,您说,他算个啥?臭虫?!”


  王文敏摇头嗤笑:“算是个钻了皇室裤裆的泥巴蚯蚓吧?”


  三人大笑。


  “别看他人不咋地,他家里着实有不少好玩意儿呢!”张丰财笑罢眼睛放光:“别的
  不说,看他一身穿戴,就知道了,我去过他在东四牌楼的家,好家伙!”张掌柜压低了
  声音:“他家里,简直得跟大内库房有的一比,什么钟鼎礼器、书画古籍、金石碑刻、
  玉器珍玩,满坑满谷的,据说,这还是他卖剩下的,其实,他多鸡贼!卖给洋人的,不
  过九牛一毛。连古月轩的珐琅和乾隆爷的百宝盒,都让他买通太监,从宫里偷出来不
  少。岳掌柜也见识过,说此人虽非大奸大恶,可也算个搅屎棍子!”


  “古月轩?!”王文敏一听倒吸了一口冷气,咋舌不止,那玩意可是乾隆爷最爱,因
  秘藏深宫,直到民初,不少老古玩行的人,连见都没见识过,可见文四爷道行深厚喽。


  张掌柜指点道:“贤弟,今儿你不接他的扇子就对喽!他那把扇子,可是鱼钩。这把
  扇子,好多年前我就见过,不是凡品。此物,乃是康熙年间,圣祖爷喜爱古扇面,下江
  南之际,江宁织造曹寅特特从南京搜罗来的唐伯虎真迹进承御前的,后赏给了幼子胤
  禧,就是慎郡王,这位爷酷爱丹青书画,年纪小,没掺和进康熙爷晚年的众皇子夺嫡之
  乱,受雍正爷的爱护,跟乾隆爷算是同学,乾隆爷登基后,雅好书画古玩,咱们这行的
  古玩,不叫古玩,北宋至前明年间,叫骨董,董其昌的《骨董十三说》想必贤弟读过,
  什么时候改的呢??就是乾隆爷改的,顺治爷、康熙爷、雍正爷那当儿,还叫骨董,有
  古朴雅韵,行里人呢,叫文玩,可乾隆爷嫌绕口,便金口玉言,改称——古玩,古董,
  把文字、骨字都改没喽。这算是个典故。”


  王文敏心悦诚服,拱拱手:“原来还有这么一段!老哥渊博!可他那扇子骨,据我看,像斑竹,也不是斑竹做的呀??到底是什么材质呢??”


  “嗐!那就是乾隆爷改的。”张丰财见郑二爷也听入了神,不由得意:“乾隆爷好出
  新奇,用人行政如此,喜爱的玩意更是如此。扇骨多用玉竹、象牙、玳瑁制作,名贵而
  风雅,他老人家,见竹子做的,多年后就得发黄变脆,又得保养,所以,别出心裁,把
  大内收藏的不少折扇,改用金丝楠木做扇骨,还得让造办处的匠人,调和竹样漆,涂抹
  在上头,看着是竹骨,其实里头是金丝楠的!文四爷这柄扇子,就是慎郡王后代贡入大
  内,让乾隆爷改了,你没瞧上头那首诗,写的就是慎郡王在圆明园看烟火的纪实呢。乾
  隆爷也算一代好古成风的皇上喽。”


  “我说呢!张掌柜不愧是行里的老人!佩服吆!这样一来,文四那把扇子,可就更值钱喽!”郑二爷歪着头由衷赞叹。

  王文敏却大不以为然:“乾隆爷毕竟是富贵天子,这竹子本就是四君子之一,刚介挺
  拔、青直孤傲,他老人家却弄了些金丝楠木假冒, 内存奢靡之心、而外充刚直之气,
  真真是不伦不类、画蛇添足!”


  “嘚来!贤弟,咱们呀,是生意人,别看什么刚直孤傲,那都是读书读傻了的书呆子
  们胡言乱语的疯话,没银子,你让他们见天抱着书本饿肚子,念什么四君子、八君子
  的,管啥用?生意人,就得赚钱嘛,没有乾隆爷,咱们这行哪能这么兴旺发达吆!文四
  爷那几个康熙窑的盖碗,也是真品,二爷,人家不是说了,等他死了,就留给您父子俩
  呵呵呵呵。不早了,郑二爷,叨扰一会,我们该去了,茶钱。。。。。。”

  “老规矩,记账!”郑二爷麻利儿起身恭送,嘴里念叨:“嗐!我们可不敢瞎想,开
  个茶馆,就是老街旧邻、您这样的老照顾主儿光顾,里头也有个人情,再者老话说了:
  好人活不长、王八活万年,文四爷这种人,且死不了呢!等他死了,这盖碗还不定什么
  价钱。嘚来,您二位爷常来!”


  “那不好,我才来没几次,这么着,放下两块钱,存在柜上,有闲工夫来喝茶,省的二爷找补。”王文敏掏出两块大洋,递到郑二手里。

  “吆!王掌柜的!您、您这是打我的脸,张掌柜的跟我们爷俩,是父一辈子一辈的老
  世交,您是他的朋友,就是我的朋友。您看。。。。。。。”嘴上这么说,郑二爷却死
  死握着两块钱就是不撒手,往外让。

  “得了,给你就拿着,一回生两回熟,记着给王掌柜伺候好了就得了,记着,下回可
  别上什么文四爷的贡茶,都捂了不知多少日子了。”

  张丰财拉着王文敏一面走一面头也不回嘱咐,郑二瞧瞧掂了掂大洋,嘴里喊着:“放
  心吧您呐,都是老照顾主儿!您二位慢走!”见俩人走远了,赶紧指头夹了银元,放在
  嘴唇上一吹,听了“嗡”的声,这才喜笑颜开的收了银元。


  俩掌柜的一面走,张丰财语重心长:“贤弟,这北京城藏龙卧虎,可不比天津卫,天
  津卫的鱼龙,都在明面上,好比是一池子清水,再混杂,只要眼力好,就能看得清楚,
  北京城可不成,六百年帝都,天子脚下,什么人都有、什么事儿也不新鲜,文四爷这档
  子,只是一端。这行里,猫有猫道、狗有狗道,玩法不一样,赚钱路子也多,各种各色
  的人物,都要小心。我当着郑二爷没好说明:这扇子你要拿了,文四爷必定不几日就跑
  你铺子里去,谈天说地说东道西,踅摸你铺子里有什么好玩意儿,一个不小心让他知道
  有什么珍品,定然要你拿出来一起做买卖分成,到了那时候,贤弟可就身不由己喽。”


  “万幸!多亏老哥指点!想不到京城里水这么深,到底是老北京城!真是听君一席
  话,胜读十年书。”王文敏恍然大悟,拱手相谢。


  “那敢情。”笑眯眯的张丰财拍了拍他的肩膀:“贤弟,以后日子长着呢,你就慢慢
  看,什么打小鼓的、夹包袱的、跑王府的、亲贵家的、太监宅门的,各有各道,虽路子
  不一样,还不都是为了银子钱??你呐,可不能太厚道,说这规矩那讲究,有些事儿,
  不是大清国那时候喽。该变的,也得变!这么着,过几天我领你去鬼市儿瞧瞧,那里
  头,真有不少好玩意呢。回见。”张丰财稳稳摆摆手,转身回了铺子。


  王文敏觉得张丰财有些话并不和自己的心思,赚钱归赚钱,行当里的规矩一点不讲?
  这不乱套了。咂摸咂摸,又有些疑惑。这琉璃厂,真是龙潭蛟穴,深不可测,今儿才是
  见识了一点冰山一角罢了,就够让他闹心了。



  骨董十三说,明,董其昌的作品,董其昌雅好书画古董,又位高权重,但过于贪财,或是为骗财或是为人情面子,故意鉴赏错了很多古书画,朋友需要注意。不过,他的骨董十三说非常不错,是学习鉴赏的入门读物。

  

  回了店里,快12点半了,几个小伙计还没吃饭,这也是铺子规矩,掌柜的不吃,谁也不能先吃,王文敏看看钟表,问了问生意,只卖出几块玉佩,点手叫过自己最喜爱的一个小伙计,掏出两块钱笑道:“你们也别在这儿站规矩了,好多日子没吃犒劳了,小贵子,给你两块钱,去街口买上几碗炖肉,一箩大饼,再去买点熏鱼、羊杂、老豆腐什么的,我要。。。。。。”

  “腌鸡子、油炸小黄鱼、烧羊肉!掌柜的,交给我吧,我跑的快!”一脸机灵的小贵子和小伙计们一听吃犒劳,都要欢呼雀跃喽!

  “就你机灵!去吧!”

  王文敏一拍小贵子的小脑袋瓜,他野豹子一样借了钱飞跑出去,小伙计们赶紧去摆桌子、拿筷子,手脚麻利、笑语吟吟。


  没一袋烟工夫,小贵子抱着一大包熟食吃食,后头跟着个挑担子的小贩,担子一头是
  空的,一头筐里满当当热气腾腾的大饼,进了铺子,小伙计们赶紧上前帮忙。小贵子吩
  咐师兄弟们把吃食装盘,却领着小贩走到王文敏跟前儿:“掌柜的,这钱,他说找不
  开。”说完给王文敏递眼色。


  王文敏奇怪,一块大洋买筐大饼,怎么找不开??见小贵子使眼色,知道其中有异,接过小贵子递来的大洋,顺手从柜台里找出几张纸票:“这个够了吧?”


  中年小贩一头热汗,陪笑道“谢掌柜的!够了,谢您了,小本买卖。您多包涵!”说
  完挑着空筐走了。

  小伙计们摆好了桌子,给王文敏单摆了一个花梨木小桌。小贵子却凑上来,小声说:
  “掌柜的,您瞧瞧给我的那块大洋。”

  “怎么了?”王文敏拿出来仔细看看,顿时目瞪口呆!原来这块大洋上,前后都有一个浅浅的手指印记!


  “这、这是假的?我方才给你就是这块??”


  “没错!”看看其他人正襟危坐,等着掌柜入席,小贵子悄声说:“就是您给我的,
  给了卖大饼的,人家一看,不敢要,说小本买卖,怕是假的,这才跟我来。您看,这银
  元不假,分量成色都对,可上头的指印,可不是原来的,不知道是谁,有那么大劲儿,
  给生生摁出来!”

  “哦,原来是他。。。。。。”王文敏脑中立马儿浮现出方才串货场中年汉子的身影,陷入沉思。
  二

  王文敏记挂着张丰财老哥说带他去鬼市的话头,在铺子里待了半个多月,也没见张
  掌柜的人影,过了几天,王文敏才晓得,张掌柜跟岳大掌柜去天津卫办货去了,什么时
  候回来,他铺子里的伙计支支吾吾也说不清楚,王文敏一想,算了,自己这么大个活人,去溜一圈,也见识见识。


  回家跟老爷子说了,王清太笑笑:“去吧,按说你也应该去走走,别老闷在铺子里等
  人家上门,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年轻那会儿,走南闯北去的地方多喽,什么
  奇奇怪怪、历代流传的古董书画没见过?有些个连我也叫不上名字,都是那些年在外见
  识的。不介,东家能这么信任?不过,你第一次去,别自己个儿,叫上个伙计跟着,那
  里的路数,跟咱们古玩铺子可不一样,加点小心。”


  儿媳妇孙氏在旁插嘴:“爹,您说的那么邪乎?这鬼市听这名就让人毛毛咕咕,到底
  有什么来头?里头别真的有什么不干净的东西吧?我听邻居刘四妈说,这京城里,晚上
  也闹神闹鬼的呢!”


  王文敏知道媳妇大字不识几个,家庭妇女嘛,就爱听些闲言碎语神神鬼鬼,听了还往
  心里记,当着老爹,不好说她,只瞪了她一眼:“你个妇道人家懂得什么?别乱插话。
  去给爹做碗鸡蛋汤。”

  “媳妇儿说的没错,这里头,是有些个忌讳,你别觉着年轻念过几天书,就说你媳
  妇!你整天忙得不着家,我和孩子们不都是你媳妇儿忙里忙外的照顾?”王清太见儿媳
  妇皱眉不悦,知道儿子说重了,他对这个勤勤恳恳、朴实善良的儿媳妇很爱护,跟自己
  女儿一般看待,也让儿子引起了话头,喝了半杯酒,摆摆手让儿媳妇做鸡蛋汤去了。自
  己摸索出水烟袋,摁了烟丝,王文敏赶紧给老爹点烟,老爹却摇摇手,喝了半杯酒。


  “爹、孩儿他爸,鸡蛋汤得了。”孙氏媳妇端来了碗香喷喷的鸡蛋汤,老爷子示意她
  坐下,这才点上烟,吸了一口,轻轻吐出,一股淡淡的香味,立即在堂屋里蔓延,桌上
  点着两根大红蜡烛,想了想,王清太才说:“文敏,你知道鬼市的来历不?”


  “这还真没听说,老天津卫倒是有,儿子没去过。”王文敏老老实实,喝了口鸡蛋
  汤,味道挺不错,冲媳妇一笑,孙氏方才的不满,立即烟消云散喽。也是,自己个儿的
  男人,说自己几句,就说呗,又不是外人。


  “这鬼市来历可久远喽,你啊,别觉着自己识文断字,学了这么些年,就无所不知
  喽,告诉你,还没咱们这古玩行的时候,鬼市就有了,其渊源,可得上千年喽。”王清
  太得意笑笑,又抽了口烟,望着儿子高大身材,显得胸有成竹。


  “上千年??”王文敏觉得老爹说的越发邪乎了,古玩行自北宋以来才传了千年,一个小小的鬼市,哪有这么久远。


  “爹,您尝尝这个,这是孩儿他爸带回来的云腿,我放了点芫荽末。听您老这么一
  说,这鬼市还真久远?”孙氏媳妇给公公和丈夫又夹菜,又乘汤,难为她自己还吃的香
  甜。


  “不错。这鬼市,早在大唐朝就有了。”

  外头一轮明月静静悬在天际,清冷素洁的月光照耀四方,借着窗外的星光和微风,王
  老爷子说起了鬼市的典故。


  鬼市,早年间不叫鬼市,这个早,那得从大唐朝说起。隋朝末年,自高祖李渊靠着李
  建成、李世民和李元吉等自家子弟和众多风云际会的英雄豪杰、勇武猛士,开创了290
  多年的大唐帝国,不几年,玄武门之变,二儿子李世民不满高祖和大哥皇太子李建成,
  悍然派兵外杀兄弟、内囚父皇,夺了大位,登基称帝,改元贞观,是为太宗皇帝。

  虽说李世民为夺皇位,杀兄弑弟、囚禁父皇,演绎出了李唐王朝第一幕天伦惨剧、夺
  嫡之变,可他算得上文武全才、一代英主,在国家大政、文武之道,确实有自己一套,
  不几年,靠着隋朝遗留下来的强大国力,内里选贤任能、满朝忠良,外面训练军兵猛
  将,抵御强敌,就把大唐帝国治理地蒸蒸日上,国势强大,史称贞观之治,一直到高宗
  李治、中宗李显、圣神女皇武则天,大唐王朝兴旺发达,代代相传,那时节,大唐帝都
  的长安府,才是九州万国瞻仰、八方蛮夷辐辏之地,朝贺、进贡、留学、商业来往的东
  夷、南蛮、北狄、西戎络绎不绝于途,连大食、天竺等国,也岁岁派遣使节,来通问友
  好。正是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可谓自周秦汉隋以来,第一盛世。


  这长安,地处关中,外有山川之险、内有八水环绕,又叫八水绕长安,是关中最为富饶
  之地,自周秦汉隋唐,都定都于此,有数千年历史。当年刘邦想定都洛阳,因洛阳是周
  天子东都故地,东有虎牢关,西有殽山、渑池,背靠黄河,南向伊洛二水,也是险峻之
  地,足可凭恃。山东群臣大多持此意见,呼声甚高。就在汉高祖犹豫不决时,汉初三杰
  之一的留侯张良先生却大力言说,不可定都洛阳,为什么呢?


  只因洛阳虽有山川险固,然而其中地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民力薄弱,一旦四海
  不宁,合力来攻,洛阳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地。而关中左有殽函,右有陇蜀,沃野千
  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只要守好了潼关
  天险,足以独当一面,进可收复东方诸地,退可自守,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给
  京师。诸侯有变,大军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高祖刘邦
  顿时恍然大悟,即日起车驾西巡,定都长安。


  留侯张良,乃世外高人,这一席话,就奠定了西汉200余年江山,功不可没。


  汉代长安城,在西汉末年被乱匪抢掠烧毁,一直到了隋朝,文帝杨坚决意定都于此,
  因汉长安城早已倾颓,特派将作大匠宇文恺召集百万军民,历时数年,才修筑了这座隋
  唐长安新城,工程浩大、规模雄壮,为显示天朝大国一统寰宇的庞大气魄,宇文恺特意
  找来方术奇人异士,特按九天星象、阴阳八卦加以六合、六顺、天阙、天开等地理相脉
  之法,才建起这座传之千年而不朽的天子帝都。

  唐朝建立后,完全接受了长安城,又加以修饰,几代帝王又仁爱勤政,这才引得各国
  瞩目。长安中棋盘似得街巷整齐、宫城、皇城、外城环绕一体,楼台亭阁绵延数十里,
  可谓第一繁华地。


  其中呢,在皇城外,有两个市场,因唐制街坊不能经商,只有东西两市才有大规模商
  人买卖铺户,所以,又叫东西两市。各国商人纷纷来到,新罗、北胡、南蛮、大食、天
  竺等地和本国的商人在此开设的买卖铺户鳞次栉比、一望不尽,总数多达十数万之多,
  年节假日,上至王公亲贵,下至普通百姓,都纷纷来游览买东西。




  唐长安城全图,据考证,晚唐出现的“鬼市”,就在兴庆宫外的街坊中,可谓鬼市的源头和始祖。

  

  因中秋节比较忙,耽误了两天,朋友们见谅,今天全补上!祝大家幸福安康!今天两更!

  

  结合上文的长安城全图和这张兴庆宫图来看,当年唐朝的鬼市,就在花萼相交楼对面的勤政务本楼下头,晚唐时期,才形成了这种鬼市。




  正文

  可唐代长安又因万方拱极之地,禁卫森严,朝廷颁布了不少城门令、皇城卫令、宫卫
  令,查夜、巡逻的禁军缇骑四出,查夜犯禁的市民人等,立即捉拿,跟大清国的巡街御
  史衙门一样,算是巡街御史的老祖宗。

  只有年节假日,天子才下旨,金吾不禁、通宵达旦的欢乐。可市民们夜晚需要买东
  西、买吃食怎么办?即便是王公亲贵,夜晚大开夜宴,也需要不少鼓乐美食,由此,自
  武则天时代,各街坊都出现了夜晚开铺子、摆摊的小买卖。它们白天休息,晚上营业,
  虽说不合法规,毕竟人们需要,加之中唐以后,朝廷皇权衰弱,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
  眼。这种隐秘、隐蔽的小市,又叫夜市。

  到了晚唐,朝廷大权陵替,威权不在,夜市更加发达,从三更天开始,一直到五更天
  明,各街坊做买卖的、青楼妓女拉客的、酒坊、茶肆、小吃摊更是星罗棋布、到处开
  花。朝廷禁不住,只好听其便利。

  其中,有不少外夷洋商和本国的朝廷大员为秘密交易些金珠异宝、奇珍古物这些命令禁
  止的玩意,又有些败落的王公贵胄、皇亲国戚要出卖祖宗流传的珍宝奇物,为避人耳
  目,也避免自己身份暴露,便在兴庆宫外务本坊,开设隐秘夜市,专门交易这些物件。
  不少异国商人、富商大贾,夜半起身悄悄来此,或是遮面、或是借着月色,互相交易买
  卖,买了物件就走,绝不停留,暗夜森森、灯烛晦暗、四处悄然无声、雾气茫茫、鬼声
  啸吟,多有鬼物出现。消息传出,不少胆小的人心惊胆战,可不少江洋大盗和内宫宦
  官,盗窃宝物后,不知哪里销赃,有了这块风水宝地,便大肆来此交易。

  由此,长安城里的士民人等,就把这里叫做“鬼市”。这便是鬼市的来源。《两京城
  坊考》、《辇下岁时记》和《全唐诗注》皆有记载。


  宋代东京汴梁,更是繁华帝都,金吾不禁、商民络绎,夜晚灯火通明、酒楼饭馆青楼果铺夜夜笙歌,在御街外头,汴河岸边,便有些聚集着买卖珍奇古物的人,照样交易买卖了100多年。

  自此,南宋临安府、元代大都、明清北京城,都有这种小市,士民们有的叫“小市”有的叫“鬼市”。

  所以说,鬼市可不是大清国才有的吆!

  王文敏闻言满脸羞愧,对老爹佩服得五体投地:“爹!这么多年,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呢??”

  王清太喝了半杯酒,稳稳当当装了一袋烟,脸上的皱纹也笑开了,有些得意:“你小子才多大?没听说过的多着呢!来,咱爷俩再喝一杯,我给你说说,这老北京鬼市,里头有些说道儿,可得记住!”


  王文敏赶紧给老爹斟满了酒杯,静静听着。


  老北京的鬼市,自打乾隆晚年才开始设立,当然,这是朝廷不允许的。那当儿,康乾盛世,朝廷礼法森严,四九城内是九门提督,外是禁军大营、圆明园护军营,四面八方到处守卫的铁桶一般,谁敢晚上在城门内外摆摊呢??


  只是乾隆晚年,乾隆爷恣意奢靡无度、和珅专权,主仆俩人都喜欢珍玩异宝、明珠宝石,各藩属各省,无不尽力搜罗,辇送京城,而朝廷纪纲驰废,贿赂公行,外官进京,有道是“还未朝天子,先来谒相公。”闹得朝堂民间乌烟瘴气,对古董文玩追求起来。


  那当儿,也有不少开国以来的世家大族,历经百年,逐渐凋零,安享富贵尊荣日久,生齿日繁,筹划家计的没有一人,可躺在祖宗功劳簿上吃喝玩乐的不计其数,日常迎来送往使用耗费又不能就事俭省,支应着奢华糜烂架子,外头架子没倒,里头内囊可就慢慢空了。

  按大清祖制,这些贵胄王公不能经商、不能出京城、不能种地,限制甚多,他们又没别的谋生法子,家里败家子又多,只好把祖传的珍宝古玩拿出来,顾着面子,也不敢去什么大古玩铺,怕人耻笑,只好趁天黑,拿到小市上卖去。

  这是一路。


  另有一路呢,则是打小鼓收旧货的,收来的旧货,里头也有些不认识的古董珍玩,给古玩铺子一些,剩下看不上眼的,趁夜,去小市卖几个饽饽钱。


  还有一路,就是下三门里的路数,偷、盗、坟蝎子,无论从哪儿偷偷摸摸不干不净弄来的玩意儿,必得在手里压几天,看看风声过了,没人来抓,就得来小市,晚上偷摸卖了换钱花。

  为啥??那当儿跟现在不一样,凡是当铺、古玩铺子和旧货铺子,都有规矩和律法限
  着,等闲不敢乱收来历不明的玩意儿,一旦让官府查出来,买卖铺户赔钱负责是小,让
  街面上老少爷们知道了,你这铺子收盗贼货,多少年的名声老脸就毁喽,老百姓光骂也
  得把你铺子骂化了!哪像现而今这些铺子,只要赚钱,什么玩意不敢收??


  这些小市,在哪呢??其实,就在四九城内外,咱们老北京,大概齐有三处。

  一处在德胜门外,叫北小市,德胜门外算是个荒凉地界,大白天行人也不多,且地处荒
  郊,来往的都是些神神秘秘的人,这里,是下三门的一个“点儿”,凡是下三门弄了什
  么好玩意,都来此处摆摊买卖,卖的、买的,大都是他们本门里的兄弟,行市跟别的小
  市不一样,都是人家自己定,不是他们门里人,等闲的老少爷们不敢轻易去,自然,有
  些爱便宜、不怕险的人,也有不少去淘换好东西的。这就得看你自己的应变和运气喽。


  一处在宣武门的西小市,这地方,是内外城老少爷们交易些零七八碎的小玩意地界,
  什么零碎都能踅摸着。破瓷烂锅、没了把的茶壶、油灯、破鞋烂袜子,残画碎纸,还有
  些花盆、针头线脑什么的,算是个老百姓溜达的地界,有些打穷小鼓的,都爱来这儿卖
  东西。买的、卖的都是穷人,卖个仨瓜俩枣混嚼裹儿。


  跟咱们古玩行最亲密的一处,就在崇文门外,叫东小市,崇文门,本来就是明清时代
  客商举子、官僚进入北京城的必经之地,又是最大的税关,所以热闹极了,每天介来来
  往往的人马车辆,无计其数,城外的客店也多,预备着客商举子和官员们住宿,有些打
  富小鼓、败了家的大族、关东、山西串货的老客,都爱来这儿摆摊卖东西。这处小市最
  大,东西也最多,五花八门琳琅满目,只要眼力好,怎么也能淘到不少好玩意。先前活
  着你周大爷,我们老哥俩,没少去逛过,现在铺子里东墙上那副徽宗的瑞鹰图、宣德大
  果盘,都是打那儿淘换来的,才花了十几块大洋,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
  夫,在咱们行里,都成了传说故事喽呵呵呵呵,你琢磨琢磨,现今徽宗的一幅真迹,还
  不得值个万儿八千的?


  这几处小市,并不是光晚上摆摊,为了赚钱,白天也干,不过白天的摊子都是明面儿上的玩意,没什么好东西,早晨四点多开始摆摊的,太阳出了就散市,叫早市;下午四五点钟摆摊,晚上掌灯散市的,叫晚市;只有掌灯后开市,次日三更天散的,才叫夜市,也就是俗称的“鬼市”。

  比如东小市,夜半才开业,天明就散,买、卖东西的都只有一盏昏乎乎的油灯,有钱的,用马灯,或是摆在摊上,或是提溜着,影影倬倬、昏昏暗暗,眼神不好的,丁点儿看不清楚,远远望着,就像野地里一片凄零零的鬼火,让人毛骨悚然,所以才叫“鬼市”。



  “爸,崇文门外我小时候去过,没记得有这么个地方呀?您说,那里头真有鬼嘛??”孙氏媳妇听得津津有味,又有点害怕,插了一句。

  王清太磕打磕打烟袋锅子,有些神秘笑笑:“哎,你那是大白天去的,哪有什么鬼市?我跟文敏说的地界,在崇文门外药王庙路西,半壁街南喽,就是。没听我说,人家那里半夜才摆摊,文敏呐,不是爹卖老,去那里,你得带个机灵的人,不介,还真说不好。”


  王文敏借着烛火,又给老爹满了酒,思索一会儿才说:“这个好说,儿子带小贵子去,那小子机灵,又是本地的,只是。。。。。。爹说的那里真有那么邪乎??”


  “有。”王清太笃定得点点头:“德胜门外的北小市,就有,也是我听来的,崇文门
  外的东小市,宣统年间,咱们街上鉴古斋的赵掌柜的,就遇上这么一档子,你要愿听,
  我就给你念叨念叨。文敏媳妇,你去看看孩子睡了没?”


  外头四野空寂,微风吹打着窗棂噗噗作响,王清太老爷子故意把儿媳妇支走,要说故
  事,孙氏媳妇虽心有不甘,可看看夜色如墨,一个女人家也害怕,赶紧起身福了一福
  “您和孩儿他爹吃完了,叫我。”,挑帘进了里屋,看孩子去了。


  王清太举起酒杯,吱得喝了半杯,满脸红光,皱眉道:“说起来,干咱们这行,把玩的都是些古物,就有些个奇奇怪怪大事小情,也不在乎,可那两件事,至今想起来,我还疑惑纳闷,你周大爷活着那当儿吗,我们老哥俩没少念叨这事儿呢。”


  王文敏起身关了门,给老爷子盛了半碗汤,瞪眼静听。
  @u_98703251 2016-09-16 09:19:00
  @齐州三爷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谢友打赏支持!
  王清太眯着眼,陷入了回忆。。。。。。



  那是光绪末年,有个爱小便宜的人,是步军统领衙门的番役,番役,就是在衙门里干零活、不站班的人,看起来毫不起眼,可一旦有了大案要案,统领大人传下命令,左右副都统,就派手下的手下的手下,也就是这些番役,出去打听。

  做番役,必须得跟四九城里、城外的三教九流、各门各派、铺户商人都混得溜熟,别看不起这些小小不然的半熟脸儿,一旦有了大案,说不定就是线索。番役们一出马,好似鱼入大海、鸟入山林,什么稀奇古怪、风言风语的大事小情,都能打听的明明白白,哪里住了什么人、哪里有东西丢了、哪里有火灾、谁家娶媳妇、谁家生孩子,这些个事儿,全都由番役打听来,汇报给大人们,再从中,找出凶手或侦破案件,四里八乡的消息,简直没有他们不知道的。

  由此,九门提督步军统领衙门数万之众,他们才算是治安拿贼的好手。


  这个番役,姓什么忘了,人机灵,可好占小便宜,还抠门极了。吃别人的、喝别人的,从来不请客,也不掏钱。同事们都说:这他妈小子,非得让他吃个大亏。


  果然,光绪末年,有一天,听说德胜门外北小市的鬼市里,有下三门里卖偷盗来的金银财宝的,这小子就动了心,不管不顾,也不听同事的劝告,自己一人,换了便服,提溜个灯笼,吃饱喝足,9点趁城门没关,就出了德胜门。


  那当儿,城门外都有野茶馆,就是乡村小馆,喝茶、吃个腌鸡子、再来2两白干,挺舒服,有几位也提溜着灯笼,都是要去德胜门外鬼市的老客。


  番役一声蓝布裤褂,跟几个老客聊起来了。

  有个老客说:“老哥,看着您眼生啊??怎么,也来逛鬼市??”

  那时候天黑的早,不大的店里油灯闪烁,天空星光惨淡,四野黑乎乎一片,乱草朔风、荒村古树,有些渗人。

  番役说:“是啊,听说那儿好东西不少,这不,我也去凑个热闹呢。您老几位也是一路同行??”


  几位老客都拱手:“不错,老哥胆不小,您这是一个人去?”

  “怎么??去那儿还得好几个人?”番役翻翻眼皮,问。


  年纪大的老客说:“这位老哥,请问您在帮还是在门??”

  番役傻了,衙门里的人嘛,又想充大个儿,笑笑:“我啊,也不在帮,也不在门,自己单蹦儿。买东西还得在帮??新鲜!”


  几位老客互相看看,知道这位爷是个棒槌,也就不爱理他了。那位年纪大的还算心善,拉着他一起走。

  走了不到2里地,远处影影倬倬显出一片悠悠忽忽的鬼火来!有的白乎乎、有的黄惨惨,映得旷野里的人头攒动,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堆鬼呢。

  “这就到了!老哥,您一个人,来回可得小心。”老客说完跟几个哥们进去了。

  “呸!什么东西,还教训起老子来了!”番役冲他吐了几口涂抹,紧了紧腰带,撇着嘴随着几位老客往前走。


  也是凑巧,天黑,道不好走,离着鬼市还有几步远,旁边有个小坑,番役没瞅见,一脚没踩住,咣,摔了个大马趴。

  气的他骂娘不止,等他起来,手里的灯笼灭了,骂骂咧咧掏出火镰点燃了灯笼,再看前头,咦?!怎么方才的鬼市不见了??那几个老客也不见踪影,旷野里一片幽暗死寂。


  “他妈的,这鬼地方!别真是。。。。。。”话音未落,后头一只手砰!拍在了他肩膀上。


  番役就觉得一股冷气从脚趾头直窜上来!妈呀,大半夜这是谁!双腿乱抖,嘴上却不依不饶“我操你大爷!谁啊这是,大晚上的!”

  “老哥,您走错地了。”灯影里,后头站着个人。

  一看有影子,番役放心了,老年间传说,鬼没有影子嘛。

  “走错了??不是吧?刚才我还看见有买卖摊呢?这会怎么不见了。”番役疑惑道。

  那人从后头走过来,离着番役三尺远,笑了:“老哥,您呐,眼神不好,跟我走,前头不远就是。”


  番役也不知吃了什么药,提溜着灯笼,跟着那人走了会,张望着,远处还是一片漆黑,旷野肆意生长的杂草里,不少小虫子唧唧吱吱叫着。

  “这是到哪儿了?!”番役不敢往前了。

  “那不是?”那人一指,咦?前头不远,真有些洒洒落落的光点。


  “鬼市!”番役大喜,跟着那人紧走几步,进了鬼市。那人冲他笑笑,借着月光,番役看见那人脸色幽白,还有点坡脚。

  “回见了您!”

  番役左右看看,里头人真不少,走来走去看货的,袖子里掏摸着还价的,蹲在地下喝豆汁儿的,揣着袖子等客人,络绎不绝,可来来往往的,半点声音没有。

  一个个摊子上,都是粗布垫底,上头摆着什么瓷器、金铜佛、玉器、书画,还有些沾着臭烘烘泥巴的锅碗瓢盆和破衣烂衫。


  对古玩古董,番役不太懂,他来,就是为了找便宜,看了几件东西,心里没底,也不敢乱问,显得自己是棒槌。

  嗨!番役一张望,鬼市尽头,有个地摊,拿灯笼照照,原来是个帽子摊!

  这下可有便宜捡喽!


  因为老时年间,北京城里卖帽子的、鞋子的,就那么几家老字号,老字号东西精致、价码就贵,平时来往的,都是些王公亲贵、文武大臣,老百姓也有,不多。

  还有些,在隆福寺、珠市口的估衣铺子里,能找到旧衣服、旧帽子。都是店家派伙计收来的,也有打小鼓的送来,店里再清理干净,摆到柜台上卖。


  还有些,有估衣摊儿,这些摊上,也不清理,一抖开包袱,就是一堆衣服帽子,随您挑,也许有烂的,也许有好的,全凭运气。

  番役看见帽子摊,就知道这里头必然能捡着便宜,便赶紧过去一瞧,果然,帽子一大堆堆起来的,也没整理,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瓜皮帽、六合帽、毡帽、棉帽。摊主,是个戴着斗笠的老汉,低头打瞌睡呢。


  番役也不说话,挑来挑去,眼前一亮!嚯!这顶帽子有赚!

  他哈着腰,从下头翻出来一个六合一统帽,真他妈漂亮,玄色缎子的,朱红疙瘩头,帽檐上一圈是秋香色金彩绣的竹叶边,又富贵、又大气,更让他眼珠子发红的是,帽子竟然有帽正,而且是一块棋子大小艳若桃李的碧霞玺!


  碧霞玺,就是碧玺,那当儿是名贵的宝石,老佛爷最爱了。单拇指大的一块,也得值个上百两银子,这么大一块,还不得几百上千?!


  番役紧紧抓住帽子,寻思怎么谈价,谁知那老汉眼也不睁,只说了据“20大子儿一顶,随便挑。”

  “20大子?!!”番役好悬没乐晕了!二十大子,最多买六个鸡蛋,四个烧饼!城里一顶普通瓜皮帽还得60、70大子呢。这便宜,怎么这么巧,让他碰上了。

  番役见四处人都个人看个人的,就数出20个大子,仍在地摊上,没舍得带帽子,揣进怀里,做贼一样,提溜着灯笼就跑。

  只是,谁也没注意,闭着眼的老汉,瞥见番役拿了帽子就跑,嘴角忽然一扬,一嘴雪白的牙,露出个诡异的笑。
  更得有点晚,完全手打,朋友们多支持!



  一种比较久远的取火器物,由于打造时把形状做成酷似弯弯的镰刀与火石撞击能产生火星而得名。

  
  帽正,老年间镶嵌在帽子前面的装饰物,用来表明帽子的前后位置,正衣冠而正礼仪的寓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