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


  王文敏细品了几眼,就知道眼前这只油脂麻花大部分看不出本色的盒子,不简单。难怪老爹这双数十年来见识了不少宝物的双眼能冒光。

  绛紫色的盒子大概二尺长短,宽一尺,油污遍布,星星点点油污露出来部分能看得出
  来,是紫檀木料子。虽有些残损,不过底座上密密麻麻细雕了缠枝莲万字不到头花纹,云纹周围是轮螺伞盖花罐鱼肠佛教八吉祥纹路,刀法大气、端庄圆润,断然不是近代之物。盒子盖边上雕刻地却是扇子、鱼鼓、莲花、葫芦、宝剑、花篮、横笛、阴阳板道教暗八仙纹路,王清太颤抖双手轻轻放在书桌上,肃然道:“小贵子打盆水,快!~”

  小贵子见两位掌柜神情大变,赶紧答应着跑出去端水。

  王清太深深皱眉,戴上老花镜,又拿出放大镜,招手叫过儿子,一起鉴赏。

  盒上的雕工精细圆润还罢了,可细细瞧,花纹缝隙里,还有星星点点的残存金线,四角包了镀金铜叶子,连正面的锁钥叶子,也是黄铜镀金。这都罢了,往上看盒子面儿上,王文敏倒吸一口凉气,上头乃是用彩色螺钿,镶嵌成了蝎子、蛇、蜈蚣、癞蛤蟆、壁虎的五毒形象,栩栩如生精妙天然,围着中间一个显见是元明古玉填镶而成大大的圆“寿”字!

  这就名贵诡异地很喽!王清太一屁股坐在椅子上,脸快趴在盒子上,一点点指点着上
  头残存几道杏黄色封条痕迹:“乾隆。。。。。嘉庆。。。。。道光。。。。嗯?高
  宗。。。。。。道光!不对啊,这应该是大内敬事房太监们的笔记,可第一条封条不
  是,文敏啊,你眼神儿好,你瞧瞧,这是不是乾隆爷的笔迹?”

  王文敏赶紧凑过来,在老爷子指点下,瞪大眼一看,果然,盒子锁钥左上,果然是一团
  黏糊糊不整齐的黄签条,大概是杏黄色绢,一指多宽,年深日久,只能看出一层层黏贴
  痕迹,必然是历代多次贴补上去的。中间的断线也磨平了,早已看不清完整字迹,只能
  隐约看出乾隆、嘉庆十和道光六、高宗几个模模糊糊的小字,后头写得歪歪斜斜,只第
  一张黄签条上,一笔浓重富贵气的赵体小字,用得还是朱笔!

  “掌柜的,水来喽!”小贵子端着大铜盆进屋,里屋门帘一挑,孙氏媳妇笑吟吟出来问:“孩子他爸,你瞧这花好看不好看?”

  “好看!!”王文敏一声吼,顿时觉得不安,看看老爹瞪他,又瞥见媳妇沉了脸,赶紧抱歉笑道:“你呀,当着咱爸还戴花,自然是好看,这么着,今儿我下午去柜上,小贵子回去吧,跟你师兄们说一声,有客人让他们招呼着。孩儿他妈,中午咱们吃炸酱面,你去准备准备。”

  “你呀!就爱那么一惊一乍的!口味还高,嘚来,我这就去割点肉去!”孙氏媳妇听丈夫在家吃,转怒为喜,换了衣服,领着一脸懵懂的小贵子走了。


  远远瞧着俩人出了远门,王文敏长舒口气,有些心神不安,他知道,故意找借口把小贵子、孙氏遣出去的戏法儿,自然瞒不了老爹。王清太脸上皱眉藏满地浓重智慧全都张扬出来,划火柴点燃小烟袋锅子,父子俩陷入沉默。

  明摆着,这件东西不仅看起来用料珍贵、品相华美、手艺讲究,还诡异极了!

  原来,老时年间,工匠们做物件,料子、配饰、技艺、颜色之外,最注重的就是礼制和图案。这是自打三代以后礼制约束的结果,数千年来百工匠人虽列士农工商第三级,说起来商人最低,不过历代那些富压王侯,势比天子的商人自然不在其列。因而,历代手工匠人们才是社会最底层之一。然而,即便是如此,各种老礼制、传统、文化、典制最深刻地侵染的阶层,并不是上头的士农商三级,反而就是工匠!

  老年间工匠们做活儿,打当学徒开始,老师傅们先就得把制作器物的种种禁忌、礼制和规矩一点点口口相传给徒弟们,一代代一行行,所谓“百工技艺,各有师承,各有行规。”自周代《周礼考工记》便有记载,又自汉武帝之后,罢黜百家,独尊儒家,把儒家“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礼制,全面而广泛以朝廷意志强行融入工艺作坊,历朝历代相沿不替,成为中华器物独有的传统规矩。明清时期更是集大成者。

  这些形形色色五花八门的规矩、忌讳,既有历代王朝的典制规矩,又融和了中华大地各民族、各省、各行各业手工匠人们传承下来的规矩,实在繁冗。可只有这样,古玩行这些掌柜的,才能从大大小小的器物里,鉴别出器物的年代、规格和价值。

  比如说,单论颜色,隋文帝之后,规定黄色为至尊服御之色,任何人不得僭越,北宋以后,又分出明黄、杏黄,元明继承,到了大清国,更是严格,《大清会典》规定了明黄、杏黄、金黄、暗黄等等等颜色包括真紫、大红各色对应的朝廷内宫的相应人等穿着,丁点儿不能有错,否则就是“不敬”、“大不敬”。

  单论龙形,自秦朝以后,有正龙、云龙、草龙、团龙、夔龙、螭龙、虬龙、蟠龙、蛟龙、应龙之分,唐朝之后,又分出三爪龙、单爪龙,北宋以后,又有四爪龙,到了明代,又分出五爪金龙,四爪金蟒,飞鱼、斗牛服色等“像龙者”,又将龙形塑造为“鹿脸”煞气浓重之象,清朝康熙中期以后,才改为厚重端庄而圆润的“猪脸”龙,这才是“龙生九子各有所好”,让朝廷这么一改,工匠们自然都得“凛遵无违”喽。
  单论瓷器,自元明开始,分为御窑、王府窑、官窑、民窑,各个等级十分森严,制作工艺、图案、规格层层密布,丁点儿不一样。清代皇帝们喜爱自己动手设计,康雍乾三代,其级别工艺更是登峰造极,闹得下头管理御窑厂的监督们怨声连天,还不敢说。

  单论图案,朝廷宫中与民间更是大相径庭,凡双龙合玺、九龙闹海、云龙在天、六合一统、鹿鹤同春、百鸟朝凤、丹凤朝阳、万字不到头、万福万寿、万福如意、五福捧寿、洪福永贵、百子千孙等等等图案样式,必得是大内、离宫御苑和亲、郡王府所用,文武百官都不得擅用,何况老百姓呢?

  而官僚们多用花开富贵、马上封侯、福在眼前、玉堂富贵、松鹤延年、一品当朝、蟾宫折桂、孔雀开屏等等图案,自一品官员以下,三品官员以上,可以照用,下头的官儿,只能委屈委屈,把图案改一改。

  老百姓们北方和南方也不同。北方老百姓们保守些,用些大红大绿、富贵吉祥的也就罢了。南方离京都天高皇帝远,大商人、大财主也多,器物用起来就没那么些禁忌,在家里偷着也比拟王侯,只是不敢让人知道罢了。

  这里所言的“百工技艺”,大到修建房屋、院落、家具,小到饭碗痰桶,种种禁忌浩繁如星辰,也幸亏匠人们手艺精湛、阅历颇多,总算是严格遵守下来。

  这盒子诡异之处在于,它虽用料珍贵、工艺高超,可绝不符合当年的规制。

  为啥呢?老年间佛道儒三教虽都融汇,可大面儿上纹饰可不能乱用,佛教的八宝纹轮螺伞盖花罐鱼肠乃是佛教吉祥护法的至宝,只在佛教器物、经典配饰中应用,而道教暗八仙纹饰,又称“道教八宝纹”,也是道教护法镇邪的纹饰,也不会乱用在其他器物中。这两种纹饰用在一个盒子上,就已经颇为奇特,谁知道盒盖中间还有彩色螺钿镶嵌的五毒!看起来确是内廷南匠的手艺,惟妙惟肖,可中间围绕着一个大大的古玉镶嵌的“寿”字!

  这就是绝然驴唇不对马嘴之处喽!无论外廷还是大内,制作“寿”字图案,都有规矩,
  洪福万寿、万福万寿是一类,团龙捧寿、仙鹤捧寿是一类,最常用的,则是“五福捧
  寿”,五只朱红精美的蝙蝠,衔着寿桃围绕着一个红粉明亮蘸金的寿字,才是清朝顶时
  兴的图案。哪有用蝎子、蛇、蜈蚣、癞蛤蟆、壁虎这类“毒物”捧寿的?“五毒捧
  寿”?!王文敏搜刮肚子里的才学,由打学徒,自来也没见过这么诡异的图案,别说
  见,就是师父、老爹也从来没说过呐。





  
  第一张就是五福捧寿,第二张是万字不到头,去过紫禁城游览的朋友,可以在乾清宫和宁寿宫、养心殿大量发现这种纹饰。

  窗外朝阳正盛,小风吹拂,十分惬意。屋子里却有些静谧,爷俩望着眼前诡异紫檀木盒子,当爹的沉默不语,用干净的棉布沾了清水,轻轻点燃擦拭,生怕碰掉了纹饰,当儿子的一脑袋热汗,急躁不安,想打开盒子瞧瞧,仿佛是十来年前刚进洞房的小伙儿,被那片浓烈而暧昧的大红色熏染得不知所措,急切想掀开新娘子的红盖头,一览美人。

  王文敏尽管心急,却心里门清儿,这佛教八宝纹和道教的暗八仙纹饰,除了日常装饰法器、法坛和供奉佛祖菩萨、三清六御,还有一种效用,就是镇邪驱魔。
  他可听师父说过,清宫大内的物件种种光怪陆离地往事,别的不说,就是内务府管的银、瓷、缎、颜料等六库、古董房、内殿库和深宫大内各个历经数百年而没有开启过的库房殿阁内,储存的那些奇形怪状、斑驳陆离的上古器物甚多,有的自前明攻进元大都,收缴了元顺帝未曾带走的珍宝法器和奇珍异宝,历经明清两代六百余年,更是填山堆海堆积如山。现而今连小皇上都时不常自大内变卖些个古董玩意儿,换些银子支应着紫禁城内廷里奢靡神秘的生活。

  难道这盒子里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血污邪器?!不然,怎么把佛道两教的镇邪法宝纹路都雕刻上了。可这五毒又怎么讲?甭说没见识过,就是在天津卫认识那么老些遗老遗少,除了端阳节进贡的贡品,有点儿影儿,自来也没人说起,大内还用五毒做纹饰,“五毒捧寿”这个词儿,甭说在皇权至尊的康雍乾三代君主,就是在慈禧老佛爷当朝时,任谁也不敢拿这种东西进贡御用,上头脸一变,当场问你个大不敬之罪,丢官罢职不说,项上人头保得住保不住,还两说呢!

  可煞作怪,王清太像个老工匠,也不言声,拿着棉布,头伸老长,慢条斯理儿擦拭着盒子,一遍遍换水,还不敢使劲儿,大半个时辰过去,王文敏再看,吆!这盒子真地道!甭说里头是什么物件,单看这厚重、端庄、优雅、大气的深绛色的木色,散发出暗幽幽沉稳光,上头像是镀了一层润润地琥珀浆汁,精光内蕴。借着四角的镀金铜叶子、镀金锁钥叶子,十分高贵。栩栩如生的五彩螺钿五毒,小眼珠儿里仿佛嵌了什么灵性的珠子,侧身望去,竟如活了一般,斑斓七色,紧紧围绕中间那枚古玉镶嵌而成的“寿”字,活灵灵眼珠儿恶毒而诡秘盯着桌前的二人。看得王文敏心里一颤,无端打了个寒颤!


  “齐活儿!文敏,你再瞧瞧,单这盒子能值五十大洋不能?”王清太扔了棉布,擦了手,拿起放大镜。

  “五十?”王文敏笑笑:“据儿子看,单这盒子,也得五六十大洋,可、可这五毒。。。。。爸,您看,这玩意儿是不是乾隆爷那当儿,官员们端阳节进贡的物件?”小心翼翼一问,立即引起来老爹的兴趣。

  “断然不是。”王清太坐了硬木雕花椅子,拿起烟袋,就着王文敏擦亮的火柴吸了几口烟,笃定说:“你想呐,哪个官员给万岁爷进贡,还敢让造办处的匠人制作?以你的眼力,看不出这根本不是外造货?”

  “造办处的?”

  “不错。你瞧瞧这用料、刀法、纹饰规格、雕工、镶嵌和镀金叶子。据我看,这是造办处硬木作、镀金作、玉作、裱糊作和打南边学来的五彩螺钿工艺集合而成,这一个盒子,最少有养心殿造办处五个作坊参与,且必然是奉谕旨定做的孤品!五十大洋?五十大洋还不够盒盖中间元代古玉的价钱呢!儿子,好好学着点吧。”


  嘚!一听老爷子甩了老腔调,又要卖老,王文敏心里苦笑,赶紧端来茶杯,坐在老爹边上,竖着耳朵静听。

  “为啥这么说?以前仿佛我跟你讲过,大凡造办处的出的物件,必然是精工贵料不惜工本,哪怕做好了砸了,也得逢迎上意,万岁爷们不满意,你再好的手艺也白搭!都说官窑,道光以后的官窑叫什么官窑?现而今仍在大街上,也不过五六十大洋一件,乾隆爷那当儿,一个窑里烧一堆瓷器,他看着不好,一窑瓷器都得砸了,重烧!紫檀不说他,你瞧瞧这盒子,这可不是咸丰以后那种拼接料,这可是整料雕的!光这份儿讲究,也只有清三代里,最对好大喜功奢侈无度乾隆爷的脾气,凡事都讲个华贵富丽、堂皇正大,紫檀什么价儿?你不晓得?”

  “爸说的是!”王文敏赶紧顺着老爷子话头儿点头。

  “另一个,五彩螺钿工艺,是打南边传过来的,跟扬州百宝嵌,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又不同。”

  “最诡异也是最让咱爷俩看不透的,就是五毒捧寿,这五毒别说上贡御用,就是咱们老北京的普通人家,除了五月节,谁用这些个?嗯。。。。。。”老爷子皱眉回忆了回忆:“我记得前些年梁老掌柜在流落出宫的太监们手里,收了一批敬事房御批的贡单,好像有这么件事。”




  佛教八宝纹:又叫八吉祥纹,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种,眼、耳、鼻、音、心、身、意、藏所感悟显现。是古代常见的佛教艺术装饰纹,据说有镇邪驱魔的作用


  
  前几天在给朋友们邮寄签名本书,忙的头昏脑涨。断更了几天,大家别急,我会努力赶上来。今天开始,恢复两更!


  道教八宝纹:又称暗八仙纹,道教将八仙手持的八件法器,即鱼鼓、宝剑、花蓝、笊篱、葫芦、扇子、阴阳板、横笛。因只采用神仙所执器物,不直接出现仙人,故称暗八仙。道教宫观常将这八件法器画成图案作为装饰。
  “暗八仙”又可称为“道家八宝”,区别于佛家的“佛家八宝”,它是指八仙所持的八种法器,用其代表八仙,既有吉祥寓意,也代表万能的法术。应该说主要功能与“佛家八宝”大同小异,代表了佛道两家的各自不同境界与追求。


  
  这两种宗教的纹饰出现在一个盒子上,是万中难得一见的奇妙之处,为什么会如此,咱
  们故事后文中有交代,大家慢慢看,就会知道了。
  乾隆二十年左右,乾隆爷四十五岁万寿,不大不小是个整生日,乾隆爷又好大喜功,喜欢奢华富丽,加上孝圣宪皇太后还挺硬朗,大清国蒸蒸日上,各地督抚将军大人们挖空心思,搜山刮海,给万岁爷预备寿礼。

  要说乾隆爷自小生在富贵绮罗丛中,又深得圣祖康熙爷、世宗雍正宠爱,什么奇珍异宝没见过没玩过?且他老人家继承了父皇刻薄、精明、挑剔的眼光,自打登基,表面上说继承皇爷爷康熙爷的遗志,要“政尚宽大”,其实他对人臣的刻薄寡恩、苛刻无情,比其父有过之而无不及,还仗着自己年轻潇洒,精力旺盛,动辄斥骂群臣大僚,又以为自己“天纵英明”、“睿智神武”、“明察秋毫”,很是师心自用,桀骜自大,不仅在朝政上常有出人意料、变幻莫测之举,对臣子们的贡献,更是挑剔到了极点!

  那年,两广总督满以为以两广通商之便,独一无二的粤海关进口大量海外奇珍异宝,让官商们买些,精工包装,送到宫中,必得出类拔萃,独邀圣宠,反正也不是自己出钱。便从按着往年皇帝口味从欧罗巴洲进口了不少八音盒、金银钟表和珠宝小玩意儿。东西虽小,可价值颇大,大概五六万银子。这位总督大人,也不知道吃了什么蜜蜂屎,糊涂糨子。觉得外洋的玩意儿好是好,就是不符合“天朝礼制”,金银首饰盒珐琅画片上,那些洋女人坦胸露乳、小孩儿也光着屁股,实在不美。于是,这位“道学”总督就让广东匠人,把画片改成了大红大绿的福寿万年,可巧,当时端阳节刚过,第一拨贡品已经送走,总督别出心裁,让匠人用法兰西金银花纸,画了些精巧的“五毒”画,包装了这些贡品,赶到八月初送到承德。

  那当儿,乾隆爷生日是八月十三,经常去避暑山庄过大寿,等见到这批广东贡品,正在吃饭的乾隆爷顿时龙颜大怒,气的把膳桌子都掀了,吓得御前大臣、御前太监们跪了一地。皇帝拿起朱笔,在两广总督满是奉承阿谀的单子上挥笔写了一大段,扔了笔,吩咐把东西给不长眼的总督扔回去,就出去散心喽。

  等御前大臣捧着单子回来,跟军机大臣、内务府大臣们一瞧,写的是:“此种破烂之物,迥非西洋真货,乃尔肆意造作而来,要它们何用?!又有包裹等纸,乃民间五毒之属,尔竟不知忌讳,以恶毒凶险之物,肆意招摇于朕前,放肆已极!著原物掷还,尔既如此荒疏不知体统,此贡著由尔全额购办,不许由公费抵消!”

  正当诸位大人惊诧莫名,体味着咫尺天颜,风云变色,御前太监又送来一道朱笔谕旨:两广总督某人,昏聩颟顸,不知大体,著降三级,罚俸五年,罚养廉银十年,传旨严加申饬!钦此。

  嘚!两广总督好不当秧狗屁颠采办了那么些金银财宝给乾隆爷庆寿的贡品,就因为这点事儿,让乾隆爷大发雷霆,一天之内连着降了好几级不算,几年的薪俸银子和养廉银子,全给罚没了!兴冲冲来的广东送贡品的官儿,像被抹了一脸狗屎一样,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这还不算,没过两年,乾隆爷就找了个茬子,把他罢官夺爵,回家抱孩子去喽。

  虽然没见当年的东西,可这些文字档案,一直留在清宫大内的敬事房里,清末宫中管理乱糟糟的,被大小太监们偷出来换了钱花。


  王文敏听了这段,眼神豁然一亮,随即又黯淡了:“爸,这么说,宫里对这些个忌讳这么严,那盒子上的图案怎么说呢?”

  王清太老爷子沉默半晌,摇摇头:“太蹊跷了!要说乾隆爷是最挑剔的,一点儿不假。比雍正爷还挑剔,甭看雍正爷看起来暴虐无常,其实心地没那么刻薄,对人好起来,是一炉火,对不好的人,大骂一顿,可重重拿起,轻轻放下。乾隆爷看着崇尚康熙爷宽大为怀,但内里可不是,比如孝贤皇后驾崩,不剃头犯了忌讳的那些人杀的杀,关的关,罢的罢,乾隆一朝,光二品以上的大员,就杀了几十个。我当时在梁掌柜那里看贡单和敬事房的御笔,隔着字纸,仿佛都能瞧见他那暴怒的样子,今儿你收来这件东西,猛不丁一看,可更蹊跷!别说了,打开瞧瞧。小心着。。。。。。”

  王文敏亲手扭了扭锁钥,镀金锁早没了,抬起锁钥上如意云纹的挡片,啪嗒,盒子开了。

  俩人四只眼瞪得溜溜圆,盒子里面是杏黄色一片云龙锦缎,包裹着什么物件,王清太亲手小心翼翼揭开一看,俩人对视了一眼,又傻了。
  盒子内盖上,满满雕刻了佛家八宝纹饰,周围边缘则是道家暗八仙纹饰,内盖上裱糊了一层厚厚的金云龙明黄缎,那一根根金线历经数百年,依然金光闪烁,龙眼上镶嵌着朱红的珊瑚珠子,煞是华贵。
  盒子内膛是用枣红泥金的锦缎铺满,再看锦缎上,银线编织成五毒模样,活灵活现,连眼珠子皆是米珠串成。内膛里头有三个槽!

  前头俩,是两个葡萄大的空槽,左右各一个,原先仿佛摆着两颗珠子模样的物件,隔着一寸多,后头是个随形就势的近二尺长的槽,里头竟然是一支温润如墨玉、遍体通透、挂着层厚厚琥珀色浓浆的角!王文敏扶着桌子,借窗外的阳光仔细欣赏,那只角在阳光下,竟如水银入体一样,散发出幽然而恬淡的红黄蓝白黑五色融成的光泽,里头如云雾缥缈、仙山灵境,转个角度再看,又如深山大泽、九幽秘境,再转头看,一条墨色黑线,如奔腾入海又似翱翔天际的神龙张牙舞爪自角底蜿蜒扭动,直到角顶。角皮琥珀浆下头,隐约可见玲珑剔透晶莹如玉的螺旋花纹,自然天成,神态玄妙。时而如春花破冰、时而如夏雨落蕉、时而如秋菊绚烂、时而如冬梅凌寒,鬼斧神工也断然难成!

  王清太惊得一个趔趄,差点跌倒,老爷子使劲儿揉了揉眼,嘴里嘶嘶吸着冷气,不可思议地趴在上头细细查看了半天,一屁股坐在椅子上,喃喃自语:“怪!真出了鬼喽!”


  王文敏也莫名惊诧,按说他见过的物件也不少,可如此巨大而完整,品相又如此细腻润泽的犀角,别说见,就是素来都没听人说过啊。

  王清太一脸苦笑闭眼无语,王文敏偷偷拿起来掂了掂分量,真压手!



  

  没找到真正的虬角,暂时只能用犀角代替,请大家看到这个形状和样式就可以了,不过这不是虬角。犀角和虬角 的区别,后文会揭秘。

  有朋友说到那个盒子,是不是大清朝密封传位诏书的盒子,其实两个盒子样式差不多,但料子和工艺不一样。

  清代传位诏书的原物,雍正、乾隆、嘉庆都没流传下来,大概是八国联军侵华或清末民国被毁坏了。真正用过密诏传位的,只有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四位皇帝,咸丰皇帝英年早逝,只有同治皇帝载淳一个儿子,又远在热河避暑山庄避难,所以,他的遗诏是公开谕旨,没有用那个盒子。

  那么,除了嘉庆皇帝暴死在热河避暑山庄,密封遗诏盒子遍寻不着,道光皇帝在一种诡异而神秘的环境下,由群臣和皇太后懿旨定为储君之外,那件装遗诏的盒子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因我们故事里的盒子没有了实物,可以做一下参考。

  装遗诏的盒子,是楠木雕花、四角包镀金角、盒子中间用镀金锁钥的一件非常华丽的楠木盒,不是独板的紫檀木盒。这件盒子,现存故宫博物院,因深藏在内宫,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几乎从没有见过实物,是道光皇帝在圆明园慎德堂临终前,亲自指挥御前太监从寝宫御榻里拿出来的。

  据清史专家研究,这件盒子上有厚厚的封条印迹,但除了道光的密封痕迹,其他痕迹看不清了。如果按照常理推测,这件装遗诏的楠木盒,作为钦定储君的祖制用品,则应该就是雍正皇帝之后代代相传的一件事关国家社稷的宝物。

  盒子的正式名称,在清宫档案里,叫鐍匣,鐍,古文的意思是枢密、枢要的意思。它的形状,是是一个长宽厚为32×16.7×8.7厘米的楠木匣子,上贴封条,外面包裹着明黄色云龙锦缎,封条上写着“道光二十六年立秋”八个字。撕开封条,打开鐍匣,里面就有两道用朱笔写成的十分简练的密旨,其中一道密旨汉字旁注有满文。

  里面的遗诏,是一道六折扣的白纸,上头朱笔写的清清楚楚,也是清史里独一无二的“一匣双谕”。

  写道————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为了防止篡改伪造,一旁就是朱笔满文),紧接着一行,却十分诡异地写道——皇六子奕訢封为亲王!


  随即,奄奄一息的道光皇帝亲笔写了一道朱笔谕旨,用来“对照遗诏,以昭大信。”这是他人生最后的书写,虽然因病入膏肓,字迹潦草无力,然而却钦定了至高无上的储君的法统。


  ————“皇四子奕詝著立为皇太子,尔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赞辅,总以国计民生为重,无恤其他!”


  随后不久,道光皇帝驾崩于圆明园慎德堂寝宫。终年69岁。

  道光皇帝将封奕訢为亲王写入立储谕旨,可见他在选择储位上的为难,这令储君奕詝非常尴尬,令奕訢异常伤感,也给后世史家以无穷的猜想。道光帝之所以这样写,既是对奕訢歉疚之情的表示,更是对爱子的一种保护。虽然他作为父亲是这样考虑的,却造成了原本亲密的两个儿子后来重大冲突和矛盾,也由此,奕訢成为道光皇帝位下,日后几次宫廷立储时夹在中间左右为难的人。皇四子和皇六子由此产生的重大矛盾和分歧,一生也没有弥合。

  这也许就是十三爷胤祥在《雍正王朝》里说的那句最著名的名言:无情最是帝王家!的真实历史写照。


  因故事里匣子原物无存,我们只有参考这件装遗诏的鐍匣了。上图片。


  

  注意这个匣子,外层明黄云龙缎包裹,边缘处是镀金铜扣,里头才是楠木匣子,可以看出四角包金。关于满清传位祖制,等去北京做完活动,我会在 写完北京美食后在公众号里详细描写,请大家欣赏。
  @xfrh1593 2016-10-21 20:17:00
  @齐州三爷 :本土豪赏(10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谢友打赏支持!精彩继续!
  “儿啊,这回,咱们爷们不是捡到犀角,是捡到希世奇珍啊!”王清太激动得满脸通红,拿起烟袋,连火柴也划不动,颤抖着双手,忍不住笑,可那笑,真渗人。

  “这、这犀角价比黄金?”王文敏一听,吓得赶紧把角放进盒子里,给老爷子划火点烟。

  “这可不是普通的犀角呀!”王清太有些喜极而泣,抹了把脸说:“咱们铺子里有两只明代的犀角荷叶杯,你仔细看看,跟这件比,怎么样?!”


  王文敏立即把两只犀角杯对比眼前的角,摇摇头:“我看咱们那两只角,就算扔货喽!爸,犀角这玩意,我当学徒时就不太明了,您老给说道说道?”

  “说道说道?你还号称掌柜的?!学到用时方恨少了吧?”王清太两眼冒光,起身踱步:“要说犀角,也不像。可不是犀角,是什么呢?鹿角?羊角?牛角?都不像,我琢磨着,这就是失传已久的通天犀的犀角!”

  “通天犀?!”

  “通天犀!”王清太笃定言道:“犀角在咱们行里不算什么,然其来历颇远。《韩非子·喻老第二十一》箕子象箸之忧有载:昔者纣王为象箸而箕子怖。以为象箸必不加于土鉶,必将犀玉之杯;象箸玉杯必不羹菽藿,则必旄象豹胎;旄象豹胎必不衣裋褐而食于茅屋之下,则锦衣九重,广室高台。吾畏其卒,故怖其始。居五年,纣王为肉圃,设炮烙,登糟丘,临酒池,纣遂以亡。故箕子见象箸以知天下之祸。故曰:‘见小曰明。’其意虽在以小见大之意,然则早在三代,便有了犀玉之类,是记载无误的。”

  王清太背着手,像个老塾师,早已封闭的记忆闸门开启,随口侃侃而言:“犀角虽是角类,早在三代便成了王室贵胄们喜爱的珍宝之一,如象牙犀角之属,与金银宝玉并驾齐驱,虽比不得隋珠和璧,也是历代所宝。可这件犀角,为什么说是通天犀呢?里头又有缘故。”

  古玩行千门万类,渊源深厚,连王文敏这半个世家子弟,也只是学过些时兴的书画瓷器古玉,一听老爷子说起来犀角象牙这些自己不通的物件,立即小学生似得恭恭敬敬洗耳恭听。


  原来,犀角有白犀、花犀、黑犀之分,自商周时代,便是王室贵族们喜爱的玩物珍宝之一,这种物件是犀牛的角,除了能工巧匠制作成器物外,还有药用价值,也是一种“两挎着”的物件,也是中药里一种非常珍贵的药材,其性苦寒,专治无名肿毒、小儿惊风、高热不退,是清热凉血,解毒定惊的圣药之一,只是此物安经脉所论,只祛肺部风热,也不是所有热病都可使用的。但因此物难得,价比黄金,因而,历代以来,只有达官贵人、富商大贾们才有钱买。

  做药物是其一种作用,最多的,则是制作成各种器物的物件,春秋战国时,中原气候湿润、密林丛山,多有大象、犀牛,因而王室贵胄还算易得,两汉以后,中原关西气候大变,犀角象牙因动物濒临灭绝,就不易得到了,延至隋唐宋时代,这种器物,大多要靠与西域、海外通商进口喽。那时花犀、白犀做腰带服饰镶嵌较多,元明清以来,多用于杯盘碗盏的材料,只是过于金贵,连宫中大内也不易多得。因而外廷更是少见。

  按《皇明各藩属进贡物品价》等史料记载:明永乐、宣德、成化、正德等年间,海外贸易兴盛,自南洋进贡而来的犀角象牙猫眼儿之类,填山堆海,其价格也不同,一斤象牙大概相当于二两黄金,一两上品犀角却值五两黄金,嘉靖年间倭寇侵略大明,海疆不宁、海运时断时续,那时的南洋犀角、阿非利加所出犀角,价格就升到了二十两黄金买一两犀角,可谓贵重。此后,只有万历一朝,因神宗异常喜爱锡兰猫眼儿宝石,所以猫眼儿价值才超过犀角。

  犀角虽贵,价比黄金,却与象牙一样,不易保存,一旦年深日久,保养不善,其物会干涩、脆硬,只有非常少的上品犀角,质如老蜡、色如深檀,雕成杯盏等物,摆设于多宝阁内,日久不便,宫廷之内,也靠古董房内会秘术的老太监们,才会修理保养。

  然而,花犀、白犀尚且有价,只有黑犀中,有一种古称“通天犀”的品类,乃是自古以来万中难得一见的至宝!

  通天犀,又名辟水犀,乃开辟以来天地生物所化育的灵宝之一,据《博物志》《述异记》所载,通天犀乃犀牛中一种异类,望月神犀所生,此种犀牛,非清泉不饮、非香草不吃、非洁地不卧,虽庞大魁梧,头角峥嵘体态毛长、不通礼仪德化的畜类,性情却异常温和良善,又九窍通明、身带五彩之纹,结成天文地理之象,自然天成,神妙无比,常于月满之夜,在清泉山溪前顾影自怜,非常珍爱自身。看起来此物是顾影自怜,其实是那些有造化的,因具天文之象,造化之身,夜半子时,在高山大丘内仰月而静修,吸取天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内转龙虎、调和阴阳,累年不入俗世,不被五色五音所迷乱,艰辛苦修,而后历经数百年,才可修悟成真,道合天然,成了神通。亦能飞云步雾、口吐人言,预知过去未来之事,又经千百年岁月,上苍有德,才可脱去皮壳,飞升而去。

  其物飞升之后,一身皮毛倒也罢了,只是那只角,颇有神异之处,便是金铜难克、水火难化、可辟寒暑、可辟邪魔、可辟尘土、可辟万毒的无价之宝——通天犀角了。此物效用虽多,古人却多用来开辟水道,镇邪驱魔,其一,据西晋葛洪《抱朴子·登涉》记载:“得真通天犀角三寸以上,刻以为鱼,而衔之以入水,水常为人开。”说明此物行于江海之中,能开水道,凡人佩戴不会淹死,早在前汉之时,两广闽越等地,奉圣命常有采珠人,号称“珠户”,其首领,便有朝廷颁赐的通天犀坠,便于下海采珠,流传至两宋,逐渐无闻。又据《博古录》载:通天犀,又称辟水犀,其真角质如绛紫玛瑙、皮如琥珀、花纹绚烂、色泽温润,通透似古玉而过之,有白色曲线宛如游龙,贯通首尾,其余犀角,皆无此神妙。检验之法,取清水一碗,角入水中,水自开分为两处,不漏不溢,不沉不濡,乃稀世之珍也。

  其二,镇邪驱魔,善解世间百毒,此说乃《博物志》、《神异经》所载,甚为玄秘,所谓“燃犀幽冥、魑魅皆惊;犀照湖潭,水府胆寒。”中所说的犀角,指的不是普通犀角,就是单指通天犀而言!然而此说虽有记载,只是阴阳相隔,通天犀又是万难一见的宝物,因而无人试过真假。至于说解毒,大概是对于肿毒内毒所言。


  史册中所言的通天犀,虽唐宋元明历代《舆服志》都有记载,细细推敲,只有宋徽宗政和年间所做之“御府盘龙通天犀带”是有明确描绘的实物,蔡京之子亲眼所见,羡慕不已,当是真品,其余所谓通天犀者,或是以讹传讹、或是制造者故意冒充、或是以假当真,并不见得有如此之多。只可惜徽宗御制的那条通天犀带,因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府库珍宝搜刮一空,此物当被贡入金朝内廷,自此就消失无闻了。


  王文敏闻言心中暗叹:姜还是老的辣。可仔细看了犀角,又觉得哪里有些不对,顾不得摇头晃脑的老爹还沉醉于那些古书堆、往日的回忆里,拿起放大镜盯着犀角中那根宛如游龙的黑线发呆。
  还在背书似得王清太老爷子笑道:“也是有缘,几十年前,我跟着你周大爷在庄王府见识过几片通天犀,那还是他老人家奉旨点查大内库房,老佛爷一高兴,把些个零碎玩意儿赏了出来,你周大爷当时一惊,就知道不是凡品,叫人拿了碗水,放入水中,果然水分两处,光华耀眼!庄王爷大喜之余,赏了200两银子,不介,他以为是些普通零碎,那王爷脾气一发作,早想着赏人喽!”


  “哦,是啊,爸还有此奇缘,只是。。。。。。”王文敏嘴里答应着,心里疑惑却越来越大:“爸,您看,您说通天犀里头是白色细线婉若游龙,贯通首尾,可我瞧着,这支角里头怎么是黑线呢?”


  “黑线??”王清太回身见儿子趴在桌子上一脸懵懂,赶紧夺过放大镜查看,果然,犀角中并不是白线,而是一根隐约可见的黑线。





  说明:明天上午更一大节,下午去北京做活动,后天停一天,等我从北京回来,补上,故事后文会越发精彩,这支奇异的角,到底是什么角,以及它给王家带来了什么运气,敬请大家欣赏!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