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

  王文敏更是急哭了,泪花泛滥,不敢开口。


  周太医立即沉了脸,来了脾气:“顾大人,什么叫还用我说呐?!您是太医还是我是太医?!您要是信不过我,另请高明!”



  “不、不、不!没有的事儿,我不是着急嘛。这案子可不能拖,他媳妇儿还在局子里押着呢。”顾坐办一筹莫展,不敢看师父。

  “不瞒诸位,医者父母心,我既然看了孙大人面子来了,十分力得使出十二分来。这人呐,身中剧毒,在可救不可救,可活不可活之间!”

  “啊?怎么说?!”仨人异口同问,连孙老爷子也吃了一惊大惑不解。

  翻翻眼皮,周太医捋着山羊胡,拍了拍孙子肩膀,侃侃言道:“诸位,不是老朽多言显摆。自轩辕黄帝之前,我华夏就有了医、药,三皇体念众生生老病死,才有了先圣神农氏遍尝百草,点查九州草药,才有了后来化育万民、济世救人的医道。我中医治病,讲究标本兼治,固本培元之法。单说中毒,不必查《黄帝内经》,单《神农本草经》、《千金方》中多有记载。大体毒药之分,无论草、药、矿、石、麟、虫等等,皆有寒热之分。所谓寒热,非日常所言之寒热,而是指毒物入脾胃后,上下四周贯通,以期冲贯十二经脉,大害五脏六腑之谓,其热毒上窜肝脾胃,周窜太阳经、少阳经,表征就是面目皮肤红肿、眼如火发、肛门突出、七窍喷血、肠穿肚烂,一命呼呜。其寒毒,上窜心肺、周窜太阴经、少阴经,表征则是遍体湿冷、色如凝霜、口唇苍白、昏迷不醒、体如卧病、气息微弱而神魂俱灭!世间大多毒物,都是如此分辨。如砒霜,乃是热毒;蛇毒,则为寒毒。常人一旦服用暴死,验尸之时就能区分喽。可是,此人所中之毒,奇哉怪哉!”

  “嗯。。。。。。难道是寒热毒皆有?”孙德胜思索着问。


  “那倒不是。”周太医昏暗眼眸晶亮,仰头道:“所谓世间之病,千奇百怪。此人所中之毒,就是如此!按脉象和表象看,皆不是砒霜、鹤顶红、断肠草、鸩酒、孔雀胆等毒物,乃是一种奇异的热毒。此毒入体,力道凶猛,病者五脏六腑皆为所伤;更加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则是其奇经八脉却异常逆转!诸位请看。”

  周太医掀开被子,露出大牛结实胸脯,指点道:“此人脖子上的斑斑点点,绝不是什么尸斑。一,大凡中毒身死,绝大多数遍体青紫,如断肠草,则是遍体发黑,可此人皮肤上虽被剧痛抓得血肉模糊,并没有什么遍体青紫之色。只有指甲变色。二,节气不对。现在离腊月还有段日子,毕竟天气寒冷,此人才死了一天多,可脖子上胸前已然出了紫黑色斑痕。因而,这不是尸斑。”


  “那就对了!”孙老爷子扫视一眼众人:“前清那当儿,我验过冬日中毒死亡尸体,大凡大块尸斑出现,最少得三天,再寒的日子,有些五六天都不见斑痕。这到底是什么呢?”


  “据老朽看,这是热毒表发出体的征兆!”周太医端着孙子递过来的小水烟袋,就着火媒子咕噜噜抽了一口:“也就是说,此人中毒早该毙命么。不知道吃了什么寒凉之物,解去了些许毒性,十成毒变成了六成,那解毒之物虽未将毒性全解,可在此人肚内寒热相激,把少许毒性表出体外,才成了这种紫黑斑痕!”


  这番说法,让仨人听得云里雾里,除了孙老爷子因验尸、查案了然周太医的话,整天介吃香喝辣的顾坐办、熟悉古董珍玩的王文敏,都坠入了云里雾里,听了个懵懂。


  “我方才说此人在可活不可活、可救不可救之间,就指这个意思。此人虽尚有生息,可所中之毒不明、毒性不明,又不知道如何解救,解毒之物药性如何、用量多少,这叫我怎么着手呢?!”


  “那、那您老就试试啊,死马当活马医嘛!”顾坐办嘬着牙花子出主意。

  “呵呵呵呵,”周太医冷笑几声:“坐办大人,您这是让我当兽医啊!且不说孙真人早有古训:人名至重有贵千金,是医家的根本,就是老朽行医多年,没有丁点实效,您让我拿人试试?怎么试?!《本草纲目》里单各种毒物就几千种!稍微不慎,就能要了他的命!坏了我的名声事小,没死的人死了,岂不是伤天害理?!您呐,还是歇着去吧!”


  顾大人碰了周老爷子这么大个硬头钉子,脸上有些挂不住,讪讪低头。孙老爷子凝思苦想摇头不已,这人有口气在,就是活着,难道还能眼睁睁看着他死?听周太医的意思,还不能试着解毒,情急之下,还不知道什么毒?这可咋办?


  “豆汁!是豆汁!!”王文敏一拍大腿,大喊几声,惊了众人。

  “你说什么?!”周太医偏头问。

  


  老北京豆汁和焦圈。
  “老爷子!我说,是豆汁啊!”王文敏又惊又喜:“我想起来啦,方才大牛哥们,说出事那天上午,他们一起在小摊上喝了几大碗豆汁!您老说,大牛中的是毒性猛烈的热毒,我琢磨着,大牛没死,毒性减了,是不是他喝的豆汁救了他一命呢?!”

  “哦!”老太医甚是激动,哆嗦着起身转悠了一圈,拍手道:“着啊!是豆汁,哎,阴差阳错呐!也怪我老啦,怎么把这茬忘了呢!”


  见孙、顾二人不明所以,周太医闭目笑道:“王掌柜一句惊醒梦中人!”


  这豆汁,是老北京最有名的小吃之一,有的说起源于宋元时代,有的说起源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此物跟直隶、山东、山西、河南等地的豆浆,都是黄豆做的,然味道吃法绝然不同。

  其余地界的豆浆,是把豆子打碎,挤出浆汁,入锅熬熟了趁热喝,味道香甜润滑爽口非常宜人。

  但老北京的豆汁,可不是这味,因为它是酸的!

  老北京豆汁的,不是直接用豆子做,而是老年间做粉条卖的粉房,先把豆子做成粉条卖了,剩下的残渣,发酵后卖给或趸给小贩,由小贩推车挑担,拉到地摊或庙会上,当场熬熟了,几个大子一碗,卖给食客。四九城无论是老少爷们还是大娘大妈姑娘媳妇儿,最得意这口儿,家喻户晓饮如琼浆。尤其是大宅门、贵胄人家的爷们,几日不来几碗豆汁,连日子都过得不他妈滋润舒坦!


  您就瞧吧,每到豆汁摊子摆上,竖起“xx记豆汁”的字样,四周围立马儿会围上一堆人,热热闹闹唯恐落后:“掌柜的!来碗!”

  “嘚来您呐!焦圈还是烧饼?”

  “俩焦圈!”

  “来喽!豆汁一碗,焦圈两个!咸菜随您呐!”

  摊主端着粗瓷大碗里热气腾腾酸不溜丢的一碗豆汁立即上桌!焦圈、芝麻烧饼,是老北京最爱的专门搭配豆汁的面食,吃一口想两口,配上不要钱随便吃的咸菜丝,搁点儿辣椒油一拌,吭哧一口炸得焦黄酥脆的焦圈,味美价廉满口鲜香!那得意劲儿,甭提喽!无论是寒风刺骨灰尘漫天的冬日,还是赤日炎炎燥热难耐的夏天,豆汁,是老北京人无冬历夏的最爱小吃,离了它,简直就不能活,有人不是那么说嘛:这豆汁,是天子帝都的独一份儿!少了它,北京城都少了些许味道,还能叫北京城?!

  可见其魅力之大!

  不过呢,面对色泽深绿、酸涩浓郁热乎乎的豆汁,并不是什么人都喜爱。外地人初次入京,久闻京城里什么烂肉面、艾窝窝、驴打滚、豆汁的大名头,都费力巴拉四处踅摸小吃摊、豆汁摊子,其他小吃自不在话下,驰名远扬嘛,等端起这碗豆汁一口下去,九成九的外地食客都得被此泔水气味的饮品呛一口!酸涩难以下咽!

  有些还问:“掌柜的,您这豆汁是不是坏啦,您尝尝,啊呀妈呀,怎么都馊啦!”

  这话,必然得引起豆汁摊上一群有滋有味品豆汁的京城老少爷们的哄笑。

  老年间不是有那么各地段子嘛,说看测验这人是老北京还是外地人,端碗豆汁给他,只要是喝一口脸上作怪,龇牙咧嘴的,甭问,肯定是外地人;要是喝一口满脸红光得意洋洋眉开眼笑大喊一声:“再来俩焦圈!”,嘚!这就是老北京。


  众口难调嘛。

  然而,在医学上来说,其貌不扬普普通通的豆汁,可还有极大的药用价值!其品性微寒,有祛暑清热、养胃解毒清火的效用。民间偏方记载,凡是中了暑热、砒毒、蝎毒的,生豆汁几碗下肚,保管解毒安泰。这也是中华小吃独特的功效和魅力之所在。


  今儿王文敏一说“豆汁!”,周太医恍然大悟,原来是此物阴差阳错替大牛挡了死劫,不知名的剧毒被大牛腹内的几大碗豆汁药性冲突,龙虎缠斗,毒物虽猛,架不住豆汁寒凉,不仅减低了毒性,还把些许剧毒“表”出了体外!真是天下之大无奇不有。


  周太医长长寿眉剧烈抖了一阵,高兴之余,沉吟道:“刚才是我失礼喽!顾大人不必在意。我看,此人还有几分救!”

  “不敢!您老说,坐着说!”顾大人找回面子,缓过颜色,拿出烟盒给几位递烟。

  “大凡救治中了剧毒之人,嗯。。。。。。按阴阳辩证之法,无非两种法子!”

  孙德胜忙问:“哪两种??”

  “一乃以毒攻毒,二嘛,就要以大寒之物化解大热之毒!”

  “老爷子,这怎么说?”

  周太医捋须点头:“说死马当活马医,话不好听,可就是如此。此人所中剧毒,现无法得知。救人之法,也就得试试喽。一,既然是剧毒,也可用另一种剧毒喂其服下,只是剂量不好掌握,用的是以毒攻毒以火攻火的法子,这法子危险非常,没有多大把握啊。二,此人中了大热剧毒,或者可以用大寒之药化解,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仨人一听咂摸咂摸,都觉得可以试一试。

  周老爷子边思索边说:“您诸位在这儿,可得当个见证!丑话说在头里,第一个以毒攻毒的法子,老朽不敢乱用,咱们试试第二个,只是不知道效用到底如何,治好了,是他的运气,治不好万一失手。。。。。。本家追究起来,诸位可得替我说话!”

  “那是自然!”孙德胜瞅瞅顾、王二人,点头答应:“我们保您!您就快想办法吧。”顾坐办、王文敏自然义不容辞。


  “我想古书上有个法子,可数百年来,没人试过,不是不敢试,是没有这物件呐!此物非金非玉非石非药,万中难见,稀世之宝。咱们就是能救,上哪儿找这物件呢?!”周太医深锁眉头,闭了眼十分为难。

  “什么药?!”仨人异口同声催问。

  “通天犀!”








  今早五点半起来写稿,先发上来。一会儿要去火车站坐车去西安了,停三天,等回来再更,朋友们多支持捧场!![d:呲牙]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