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

  任谁也想不到,一直在屋里貌不惊人、言语稳重、名不见经传的王掌柜,家里竟然有稀世之宝万中难见的通天犀!年老的周太医一激灵,哆里哆嗦起身过来便摸他的额头,让王文敏苦笑着拒绝了,连孙德胜老爷子也开始重新上下打量王文敏,一双虎目直看到他骨头缝里。看得王文敏呆立着不寒而栗。。


  “王掌柜,你是说,你家里有通天犀?!”孙德胜话里透着极大的怀疑,周太医摸摸他并没有发烧,摇摇头咂嘴接口说:“这不可能啊,这物件,连大内都没有哇!古玩行里,梁老掌柜也只是听师父讲过。王掌柜,您、您那支可否拿来我看看?”

  顾坐办也小跑进来拍着王文敏的肩膀:“我说王掌柜,这事儿可人命关天,不是闹着玩!万一出点纰漏,一条人命呐。我看。。。。。”


  王文敏立即打断顾坐办的话,鼓起勇气扫视了众人一眼,仍抱拳在胸:“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不敢夸口,我与王公公、秋霞姑娘、大牛兄弟萍水相逢,非亲非故!可见孙老、周太医、顾坐办诸位,与他们家素昧平生,都能急公好义古道热肠,救人之所急,我难道就不能拿出宝物来救人?!”


  他说的毫不做作,竟是有情有义一脸仁义之色,连周老太医也禁不住感动得眼涌热泪,接连对孙德胜道:“哎!好人、好人呐!这位王掌柜别看年纪轻轻,竟然有古豪侠名士大仁大义万金救难之风,当受老朽一拜!!” 孙德胜也大为赞同,禁不住拉着周老爷子冲王文敏深深拜了下去!


  “啊呀,老师、周太医,您二位这是?!”顾坐办皱眉冲王文敏一使眼色,早已吓得冷汗迭出的王文敏立马搀扶住两位老人,感慨道:“不敢!您二位乃是前辈!您这一拜,不折我的寿啊!快请起来!”


  周太医犯了老小孩脾气,不依不饶,还是一副肃肃然如对大宾的样子,扒拉开搀扶的手,到底恭恭敬敬冲王文敏深深一揖,喊道:“王掌柜不必谦辞!如今这世道,礼崩乐坏鬼蜮横行,难得有您这么忠义热血的汉子。孙子,替爷爷给王大叔磕头!你以后要做大夫继承家业的,记住:医者父母心,救人危难既是你的本分!千万不要做那些损阴坏德辱没祖宗的丑事!也让洋大夫知道我中华杏林的德行品格。你王大叔,就是你的榜样!”

  孙德胜拉着慌乱的王文敏不松手,好歹受了周家小孙子一个头,已经让王文敏窘得无地自容,一身热汗喊道:“诸位、诸位听我一句,咱们救人要紧。我得赶紧回家拿通天犀!”

  孙德胜安抚好还在激动的周太医,知道这些虚套子礼节闹起来,非得耽误救人。立即喊道:“来人!”

  院里警察和顾坐办都大声唱喏:“请您老吩咐!”

  “事不宜迟,小顾!你立即陪着王掌柜坐周太医马车回府取通天犀,沿途务必小心照应!周太医,还需。。。。。”


  拿着手帕还在感叹的周太医见问他,立即喊:“还要乾坤露和无根水!快!孙儿,你带人回府,去我药房,在那个紫檀雕花大柜顶柜里,有一青一白两个瓶子,赶紧带回来!要快!”

  孙德胜接口:“先去王掌柜家,再去周太医府上,叫赶车的麻溜儿的,误了事,我活劈了他!快!”

  顾坐办看看老师急眼了,一溜风儿拉着王文敏、周家小孙子跑出远门,带了俩警察做护卫,上车要走。“小心着!瓶子里的水千万别撒喽!!”周太医追出来大喊,“知道啦!!”车上回应,“驾!!”车夫听孙老爷子要劈人,早吓坏了,一抖缰绳,那辆大马车早飞驰而去。。。。。。。


  车上王文敏跟顾坐办商议好了,按路程耽误不得,改成先回周家拿水。这辆马车果然是豪门所用,大街上飞驰奔跑,一点儿也不颠簸,不大会儿来了周家,小孙子赶紧跳下车,啪啪啪砸门,门一开,如离弦之箭的小孙子飞跑进去,倒把门房惊呆了。

  “来啦,来啦!!快!”半袋烟工夫,小孙子拿着俩瓶子跑出来,冲后头门房点点头喊:“爷爷在烂面胡同,今儿上门的都挡驾吧!”

  “去王家!快!”顾坐办也急了,刚点上烟,发觉不妥,立即扔了烟卷,看王文敏急切,周家小孙子手里是一青一白俩古色古香瓶子,疑惑问:“小少爷,您家这瓶子里装的什么水?叫乾坤露?啥是乾坤露?”

  王文敏正琢磨回去怎么跟老爹开口要通天犀救人,转头一瞧周家孙子手里的瓶子,不由大惊,心说:这是好玩意啊!

  原来,周家用来装水的瓶子,青色的碧如湖波、沉静古朴,白色的白如凝脂、艳而不腻,他一眼就瞧出,这是雍正年间御窑厂奉旨仿的北宋官窑的物件!
  雍正爷上承康熙、下启乾隆,治国理政严苛刚硬,执法森严,却不知他其实在宫廷御用器皿和各类玩物上,更是个精益求精、品味极高的皇上。古朴庄重的康熙物件尚有大明风气,而喜好繁冗浮华富贵金彩的乾隆,其品味、喜好比其父更是等而下之,简直就像个纨绔出身的富贵八旗子弟,无论何物,无不是五颜六色金碧辉煌,其又好附庸风雅、师心自用,愈到老年愈是如此,花钱如山崩海啸,作出来的东西却艳俗无比。也是一代不如一代。

  单说单色釉仿古瓷器,雍正年间仿北宋官窑的成品,在古玩行非常罕见,做工惟妙惟肖自不必说,就连器型、风格、釉色也是登峰造极,甚至过于北宋。风格之清雅俊逸,釉色之卓尔不凡,乃是整个大清历代所不及的珍品。

  这俩瓶子就是如此,单看青色的那件,盈盈水色,最少也值两千大洋,看来,这周老太医家藏甚丰!

  思绪一乱,王文敏心里立即警惕:这是干什么?救人要紧!怎么还盯上人家的瓷器啦?


  这当儿,周家小孙子正给顾坐办解说瓶中水露,也欣欣然有些小小得意:“。。。。。。顾大爷,这只是个说法,叫的名字好听罢了,乾坤露,是春天时节,趁着百花齐放,黎明时分用玉盏收集来的百花花蕊里的露水。因当年皇太后晚年皮肤干涩、老眼昏花,从古书上现找的方子,说是清晨起来用此水洗眼,擦脸,最能养颜润肤,连她老人家每月服用南珠粉,也得用此水熬开了送服。”


  顾坐办恍然大悟,不由称赞:“那么讲究!不愧是慈禧老佛爷!那瓶无根水呢?”


  “是不是雨水或雪水?”王文敏偏头想了想问。

  “王大叔好渊博!”小孙子眼睛一亮:“是!大凡陆地上的水,江河湖海井泊池塘,都有人气沾染不洁,只有天上的雨水、雪水,最为洁净了!是熬制秘药珍奇的宝物呢。这还是五六年前,我跟爷爷去西山,从梅花和松枝上扫下来的雪,掺了点秋分那天的雨水。”


  “乖乖!这两瓶子水,煮茶可是仙品啦!”顾坐办咽了口唾沫。这副馋样惹得俩人一笑。小孙子说:“那是!茶圣陆羽先生《茶经》里不是说过嘛:普天之下泡茶之水,雪水为第一,为天物下降,不类凡品。。。。。。”


  “可这水用来干嘛呀?煮通天犀?”王文敏有了奇思怪想。


  小孙子疑惑地摇摇头:“那我也不知道了。这些水藏在药房里,爷爷平时任谁都不让动,谁也不知道为啥。”


  “吁!”车夫累的跟前头拉车的马匹一样喘着粗气喊:“几位爷,咱们到了!您赶紧着吧,不介,您几位没事,孙老爷子可要处置我呢!”


  王文敏说了句稍待,立即下车敲门。孙氏媳妇开门先是纳闷,见丈夫风尘仆仆急躁不安,继而不悦:“你这是跑哪儿去了?怎么昨晚都没回来!事情到底怎么样了?老爷子说你留在人家家帮着办丧事儿,他帮你看铺子。可这是谁家的事?我怎么没听过呐,你这帮忙应该,怎么一去不回来,连个信儿也没有呢?!”

  听着媳妇儿絮叨不断,王文敏心急如火,也来不及解释,只苦笑道:“别问了!快!老爷子在家没?”

  媳妇儿一瞪眼:“怎么叫个别问了?你还是我男人不是?!晚上不回家,帮着不相干的人办丧事,我还不能问问?!老爷子刚起来,要去铺子呢!你。。。。。。”


  “你给我闭嘴!!现在要救人,没闲工夫跟你斗咳嗽!快让开!”王文敏发火了。



  “你!。。。。。”孙氏媳妇嘴一撇,满面委屈已是泪花闪闪。









  注释:杏林。

  “杏林”作为中医界的别称,由来已久。但是,为什么单单将“杏林”作为医界别称呢,这里还有一段故事。

  在三国时代,庐山有位名医叫董奉,他医道高明,技术精湛,据传有起死回生之术。他
  看病有一个特点,就是从不收取病人的报酬,但是他对找他看病的人有个要求:凡是重
  病被治好了,要在他的园子里栽5棵杏树;轻病被治好的则栽种1棵。一年年过去了,经
  他治愈的病人数不甚数,他园子里的杏树也已聚棵成林,每到杏子成熟的季节,远远望
  去,一片繁枝绿叶中,累累红杏挂满枝头,煞是好看。后来,董奉又告诉人们,凡是到
  他的杏林来买杏的人,不要付钱,只要拿一些粮谷放在仓中,就可以去林中取杏。于
  是,每年董奉用杏换来的粮食堆满了仓库,他又拿这些粮食救济了无数贫民。

  董奉去世后,“杏林”的故事一直流传了下来,明代名医郭东就模仿董奉,居山下,种
  杏千余株。苏州的郑钦谕,庭院也设杏圃,病人馈赠的东西,也多去接济贫民。元代的
  书画家赵孟頫病危,当时的名医严子成给他治好了,他特意画了一幅《杏林图》送给严子成。

  后来,人们在称赞有高尚医德,精湛医术的中医时,也往往用“杏林春暖”、“誉满杏林”、“杏林高手”等词句来形容。

  关于中医中药的故事,我会在公众号里写几篇故事。另外,华盛顿感冒被西洋庸医以放血疗法治死的事,《华盛顿传》中有明确记载,确实重感冒受凉后被西洋庸医放了很多血,引起并发症暴死。




  
  雍正官窑单色釉瓷器的风格之清雅、品味之高贵、韵味之明丽舒朗、工艺之精湛,是清代仿古瓷和单色釉里中的极品。有时间我会在公众号里单独写一篇文章。
  大家先欣赏几件。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