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


  屋里静静的,窗外微风暖煦、树影婆娑,日影移转,只有净云子道长不徐不慢从头至尾讲述了这只虬角始末由来,众人大气不敢喘,听得如痴如醉,连杯中的茶凉了,也不理会,几个年轻人眼珠子瞪得老大,脑中飞旋映出净云子道长所说当年一幕幕离奇场景,更是神飞天外,魂游太虚。周太医默默无语,低头沉默,原本要拿周太医开心的于三叔也敛容改色,细细品味着故事里的意味,王公公回思当年康乾盛世,大清国何等昌盛,如今只落得孤儿寡母国破家败、退居深宫,不禁老泪纵横。孙老爷子眉头紧锁,想到: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困辽州之说,心中惊悸,难道这么乱的世道,退居内宫的宣统小皇上,还能跑到关东的“辽州”复辟?只有王文敏解开心中谜团,捧着那只一直被认为是通天犀的虬角心驰神往激动不已。

  屋里各色人等,竟是个个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各有心事。被净云子道长看在眼里,轻叹一声,接过王文敏手里的虬角轻轻放入宝盒关上盖子,摇头微笑:“诸位,这一段往事因过于离奇,难以探究真假,所以至今,贫道也没跟外人说过,今日诸位来此,也是天意使然,不使此段奇闻奇事湮没世间。”

  王文敏躬身道:“多呈道长渊博指点,才解开我等心中之谜,此物来历既然如此神奇,我、我还真不知道如何处置,道长还有什么指教,文敏愿意聆听一二。”

  “呵呵呵呵,王掌柜过谦了。”净云子点点头:“此物既然是久修未得道虬子之物,上和天意,必有灵性,与王掌柜因缘巧合相会,古人说明珠暗投,今日灵角归识家,也算不辱没了它的一身灵性。指教谈不上,也许因此角引来的种种怪异惊奇可怖之事,也是天意吧,贫道修道多年,也不过还在世间经历乱世,只是常读这本《太上感应篇》,我想说的话,都在其中。童儿,去拿几本来,送于诸位。天色不早,诸位请回吧。”


  众人闻言拜谢,王文敏掀开印刷甚是精美的《太上感应篇》,久久驻足,等王公公拉着净云子唏嘘交谈了很久,众人才出了白云观,坐车回城。


  孙老爷子、小贵子等人见王文敏神色怅惘,喃喃自语,于三叔凝神细听,王文敏念得是:“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都面面相觑,心里更为沉闷。


  回城分手,众人各自回家,日常互相来往不断,也算因虬角成就了一段交往,至于是不是天意,那就说不清喽。


  不久之后,天意轮回,直奉大战又一次打响,张大帅集合了数十万人马,要跟曹大总统抢夺北京城和总统宝座,两军人马在直隶、山海关一带打了个昏天黑地、人仰马翻,京城里也是一日数惊,百姓们纷纷躲避地躲避、逃跑的逃跑,大报小报又开始报道战况,原先由虬角引起来的满城热议,很快消失无闻,被人们忘在脑后。作战中半途倒戈的冯大帅猛然杀了个回马枪,把北京城占据,软禁了曹大总统,派兵把退居内宫的溥仪小朝廷连根拔起,赶出紫禁城,直系大军顿时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兵败如山倒,让张大帅包了饺子。曹大总统只得哀切切下了大总统令,宣布下野,张大帅通电入关,与冯大帅联合占据老北京城。。。。。。。


  历史的车轮,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再一次掀开了新的一页。




  后来的事:



  1 吕彪率领兵马去了热河驻扎,在那里种植鸦片,贩卖大烟,很是发了一笔横财,直奉大战,作为主力军攻打奉军,不料冯大帅倒戈后,直系大败,吕彪又带领残兵上赶着去投奔张大帅,被记恨在心的张大帅以“反复无常、寡廉鲜耻”的罪名于北京城外枪毙,尸体喂了野狗。吕家积攒了多年的珍宝金银财产被抄掠一空,成了张大帅的战利品。


  2 净云子道长,第二年仙逝于白云观。


  3 周太医于北伐胜利那年,病逝于北京城,得享高寿。同年,王公公病逝。


  4 大牛、秋霞去了乡村生活,一直到七十年代初,才无病而终。


  5 孙德胜老爷子故事,见《古砚记》。


  6 于三叔一直活跃于京城黑道。三十年代末退居南城小院养老,大龙接管了南城地面儿,伺候师父终老。至于于三叔、孙老爷子及哑巴老头之间到底有些什么解不开的仇怨,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7 瑞古阁的生意,随着战事频繁、世事离乱而起伏不定,周东家环游国外回来,大开眼界,不爱鼓捣这些老古董,就把京津两地的瑞古阁低价让给了王文敏,自己拿钱去经营时髦的工商业,王文敏成了瑞古阁的东家、大掌柜,更是如鱼得水,全力经营,这座古玩铺子,也成为琉璃厂大买卖。后来小贵子做了二掌柜,成为王文敏好助手。抗战胜利后,因时局不好,各家古玩铺子多撑不下来,到了1948年底,开业近百年的瑞古阁倒闭,王文敏带着媳妇孩子,回了乡下老家,建国后病逝。小贵子在京城一直参与古董鉴赏修复工作,建国后渐渐成为专家,八十年代无疾而终。


  至于那支神奇珍贵的虬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因日军侵华,北平沦陷,1939年被一位甘为汉奸、卖国求荣的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大员看中,以三万大洋强买而去,收藏家中,十分在珍爱。抗战胜利后,军统局长戴雨农亲自赴北平查处抗战中的汉奸大员,自各汉奸家抄出巨额金银珍宝,古董珍玩,在抄查这位大汉奸家中时,因大汉奸听到抄家信息,早已自杀,家中混乱,这支虬角再一次不翼而飞,不知去向。也有人说,虬角是被军统抄家人员私自献给戴雨农,他视如珍宝,准备带回南京进贡给老蒋,不料其乘坐的飞机在南京附近遇空难,机上人员全部遇难,那支虬角也和戴雨农自北平搜刮的大量珍宝一起被大火烧毁,化为灰烬。。。。。。


  这支集合了悲欢离合种种奇遇的虬角,就此消失,只留给了后人一段久远而离奇的故事。



  正是: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暮云朝雨共孤光。浮生沉沦回望。




  虬角记,至此全文完。


  明天发上后记,因过年没有停更,最近比较累,胃口也不好,所以要多休息几天,朋友们多理解。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和帮助我的所有朋友,是大家的捧场和不断支持,才激励了我把老年间的故事继续写下去的信心,大家就是我的坚强后盾和支柱,我会铭记在心,更加努力。



  不好意思,漏了一段。这段在——“屋里静静的”那段前面。


  后面众文武大臣见乾隆爷怅然许久,忽然乐了,点点头转回园中,立即下旨,命造办处打造紫檀宝盒一只,为表宝物特别并永镇两件宝物,别出心裁命内府工匠在盒子上下精雕了佛教八吉祥与道教暗八仙纹,盒盖上用五彩螺钿填出五毒之象,以显示宝物能制驭万毒,古玉寿字,自然是祈祷自己辟毒辟邪长寿长春之意,盒内铺了枣红泥金锦缎,抠了三个槽子,放入虬角、虬眼,乾隆又配了一颗混同江出产的葡萄大东珠,作为虬眼对称,镀金锁页钥匙也是特制,当晚,乾隆在静宜园御书房里凝神静思,详详细细将老道所言洋洋洒洒写了一篇妙文,名字就叫《虬角记》,诗兴大发的他,又写了两首御制诗,一同写了,并写下嘱咐:后世子孙世代保管好此物,云云。细思老道临别所言,大为安慰,只因乾隆熟读史书,早知道天下没有不灭的王朝,很为大清国国祚担忧,今日听老道所言: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困辽州。如若老道是半仙之体,能算出过去未来,看来大清最少有二十代皇帝,国祚四五百年!比周朝八百年基业不敢说,下比两汉四百年基业,还算过得去。因此十分高兴,待宝盒制作好,亲手封存宝物和御笔书写的《虬角记》,秘藏于养心殿小佛堂,岁岁查看年年欣赏。

  到了后来,乾隆爷用此虬眼,治好了母亲孝圣宪皇太后的眼疾,便更看重,到了晚年临终之际,传命儿子嘉庆皇帝,将虬眼为其陪葬,待他死后,放入口中做“含殓”之用,意欲容颜永在、万年不腐。而虬角,则传给嘉庆,期望他将此至宝,代代相传下去。

  然嘉庆皇帝秉性质朴,看不上这些神神怪怪玄之又玄的事儿,只把其作为一般珍玩宝物,将此物从养心殿小佛堂转到养心殿内殿库收存,每次太监们查库,不过打开瞅瞅,再贴上封条罢了。当年印刘总管在道光年间,做过养心殿副总管,专门查看过此物,便知道了内情,日后说给了小师弟张承恩听,时光荏苒、岁月沧桑,这虬角来历效用,后代子孙早不得而知,等到咸丰年间,咸丰皇帝下令整理养心殿收藏,那些瞧不上的珍宝玩物,都一股脑分配到各处收存,此物才又到了御药房药库,张承恩当时任御药房大首领,点查宝盒,乾隆爷御笔、另外一颗大东珠,早已不翼而飞,就剩下盒子里的虬角,被他加盖封条,这段往事,宫内除了印刘总管,就是他知之甚详喽。


  天道轮回,绝顶聪明的乾隆爷,到底把老道的谶语想错了。大清国传到第九位皇帝,正好是德宗光绪皇帝,被慈禧太后欺凌软禁,是为“九帝囚”,而还有一帝困辽州之说,还没实现,宣统小皇上就退了位,日后说不定还有一番困境遭遇吧。

  只是这老道来历神秘,既不知师承,也不知去向,只能令人神往猜测喽。
  接下来是这段——


  屋里静静的,窗外微风暖煦、树影婆娑,日影移转,只有净云子道长不徐不慢从头至尾讲述了这只虬角始末由来,众人大气不敢喘,听得如痴如醉,连杯中的茶凉了,也不理会,几个年轻人眼珠子瞪得老大,脑中飞旋映出净云子道长所说当年一幕幕离奇场景,更是神飞天外,魂游太虚。周太医默默无语,低头沉默,原本要拿周太医开心的于三叔也敛容改色,细细品味着故事里的意味,王公公回思当年康乾盛世,大清国何等昌盛,如今只落得孤儿寡母国破家败、退居深宫,不禁老泪纵横。孙老爷子眉头紧锁,想到:十帝在位九帝囚,还有一帝困辽州之说,心中惊悸,难道这么乱的世道,退居内宫的宣统小皇上,还能跑到关东的“辽州”复辟?只有王文敏解开心中谜团,捧着那只一直被认为是通天犀的虬角心驰神往激动不已。

  屋里各色人等,竟是个个酸甜苦辣咸五味杂陈各有心事。被净云子道长看在眼里,轻叹一声,接过王文敏手里的虬角轻轻放入宝盒关上盖子,摇头微笑:“诸位,这一段往事因过于离奇,难以探究真假,所以至今,贫道也没跟外人说过,今日诸位来此,也是天意使然,不使此段奇闻奇事湮没世间。”

  王文敏躬身道:“多呈道长渊博指点,才解开我等心中之谜,此物来历既然如此神奇,我、我还真不知道如何处置,道长还有什么指教,文敏愿意聆听一二。”

  “呵呵呵呵,王掌柜过谦了。”净云子点点头:“此物既然是久修未得道虬子之物,上和天意,必有灵性,与王掌柜因缘巧合相会,古人说明珠暗投,今日灵角归识家,也算不辱没了它的一身灵性。指教谈不上,也许因此角引来的种种怪异惊奇可怖之事,也是天意吧,贫道修道多年,也不过还在世间经历乱世,只是常读这本《太上感应篇》,我想说的话,都在其中。童儿,去拿几本来,送于诸位。天色不早,诸位请回吧。”


  众人闻言拜谢,王文敏掀开印刷甚是精美的《太上感应篇》,久久驻足,等王公公拉着净云子唏嘘交谈了很久,众人才出了白云观,坐车回城。


  孙老爷子、小贵子等人见王文敏神色怅惘,喃喃自语,于三叔凝神细听,王文敏念得是:“太上曰: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都面面相觑,心里更为沉闷。


  回城分手,众人各自回家,日常互相来往不断,也算因虬角成就了一段交往,至于是不是天意,那就说不清喽。


  不久之后,天意轮回,直奉大战又一次打响,张大帅集合了数十万人马,要跟曹大总统抢夺北京城和总统宝座,两军人马在直隶、山海关一带打了个昏天黑地、人仰马翻,京城里也是一日数惊,百姓们纷纷躲避地躲避、逃跑的逃跑,大报小报又开始报道战况,原先由虬角引起来的满城热议,很快消失无闻,被人们忘在脑后。作战中半途倒戈的冯大帅猛然杀了个回马枪,把北京城占据,软禁了曹大总统,派兵把退居内宫的溥仪小朝廷连根拔起,赶出紫禁城,直系大军顿时丢盔弃甲,溃不成军,兵败如山倒,让张大帅包了饺子。曹大总统只得哀切切下了大总统令,宣布下野,张大帅通电入关,与冯大帅联合占据老北京城。。。。。。。


  历史的车轮,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再一次掀开了新的一页。




  后来的事:



  1 吕彪率领兵马去了热河驻扎,在那里种植鸦片,贩卖大烟,很是发了一笔横财,直奉大战,作为主力军攻打奉军,不料冯大帅倒戈后,直系大败,吕彪又带领残兵上赶着去投奔张大帅,被记恨在心的张大帅以“反复无常、寡廉鲜耻”的罪名于北京城外枪毙,尸体喂了野狗。吕家积攒了多年的珍宝金银财产被抄掠一空,成了张大帅的战利品。


  2 净云子道长,第二年仙逝于白云观。


  3 周太医于北伐胜利那年,病逝于北京城,得享高寿。同年,王公公病逝。


  4 大牛、秋霞去了乡村生活,一直到七十年代初,才无病而终。


  5 孙德胜老爷子故事,见《古砚记》。


  6 于三叔一直活跃于京城黑道。三十年代末退居南城小院养老,大龙接管了南城地面儿,伺候师父终老。至于于三叔、孙老爷子及哑巴老头之间到底有些什么解不开的仇怨,那就是另外一个故事了。


  7 瑞古阁的生意,随着战事频繁、世事离乱而起伏不定,周东家环游国外回来,大开眼界,不爱鼓捣这些老古董,就把京津两地的瑞古阁低价让给了王文敏,自己拿钱去经营时髦的工商业去喽,王文敏成了瑞古阁的东家、大掌柜,更是如鱼得水,全力经营,这座古玩铺子,也成为琉璃厂大买卖。后来小贵子做了二掌柜,成为王文敏好助手。抗战胜利后,因时局不好,各家古玩铺子多撑不下来,到了1948年底,开业近百年的瑞古阁倒闭,王文敏带着媳妇孩子,回了乡下老家,建国后病逝。小贵子在京城一直参与古董鉴赏修复工作,建国后渐渐成为专家,八十年代无疾而终。


  至于那支神奇珍贵的虬角,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因日军侵华,北平沦陷,1939年被一位甘为汉奸、卖国求荣的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大员看中,以三万大洋强买而去,收藏家中,十分在珍爱。抗战胜利后,军统局长戴雨农亲自赴北平查处抗战中的汉奸大员,自各汉奸家抄出巨额金银珍宝,古董珍玩,在抄查这位大汉奸家中时,因大汉奸听到抄家信息,早已自杀,家中混乱,这支虬角再一次不翼而飞,不知去向。也有人说,虬角是被军统抄家人员私自献给戴雨农,他视如珍宝,准备带回南京进贡给老蒋,不料其乘坐的飞机在南京附近遇空难,机上人员全部遇难,那支虬角也和戴雨农自北平搜刮的大量珍宝一起被大火烧毁,化为灰烬。。。。。。


  这支集合了悲欢离合种种奇遇的虬角,就此消失,只留给了后人一段久远而离奇的故事。



  正是: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秋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暮云朝雨共孤光。浮生沉沦回望。




  虬角记,至此全文完。


  明天发上后记,因过年没有停更,最近比较累,胃口也不好,所以要多休息几天,朋友们多理解。感谢一直以来支持和帮助我的所有朋友,是大家的捧场和不断支持,才激励了我把老年间的故事继续写下去的信心,大家就是我的坚强后盾和支柱,我会铭记在心,更加努力。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