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

  @我是小谜底 2017-07-09 09:05:19
  @齐州三爷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谢友慷慨支持打赏!精彩继续。
  @18000525460 2017-07-13 00:27:10
  楼主如果缺乏资金拍剧,我觉得可以在书友里打个宣传,天涯里多是70,80后,我相信慧眼的朋友一定会支持

  -----------------------------
  谢友关心支持。正在操作这件事,如果有希望,达成心愿最好,如果有些挫折,我会认真研究,跟大家说。也请朋友多提好建议。

  有了荣中堂、王中堂、鹿中堂诸位大臣主持中枢,京城那头多亏了李中堂老成谋国,跟八国洋鬼子折冲樽俎、委曲求全,转过年来,八国洋鬼子及中立三国,一共十一国洋人,逼着大清国签订了最为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庚子祸首亲贵大臣一百多人,全部杀头流放;向各国赔款四万万五千万两白银,39年还清,本息合计九万万八千万两白银;天津等处京畿要地炮台军营全部拆除,大清不得设防驻军;将东交民巷化为使馆区,各国有权随意驻军,大清不得干涉……

  一条条屈辱条款传开,举国震动,有良心的督抚将军密奏各国欺人太甚,然而老佛爷听了,知道洋人们饶了她这个“祸首”,也不再逼她将至尊皇权交给光绪皇帝,退位养老,登时大喜过望,便以皇帝名义传旨照准。一道道上谕自西安行在发出,先一道严令各省督抚将军,对义和拳改抚为剿,视同叛乱之民,一概剿杀!北方诸省督抚奉命唯谨,转脸对前些日子还恭敬有加的义和拳民挥动屠刀,兵马四处搜拿拳民,杀得人头滚滚血流成河,惨不忍睹!

  再一道旨意,老佛爷把脸一抹,翻了篇儿,将当年主战派、支持义和拳的王公亲贵一百余人革职流放抄家杀头,祸首庄王被赐死,端王和他弟弟、害死杨大人的载大爷,一律革爵流放西域,永远不赦。跟着添油加醋的大学士刚毅、徐桐,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尚书赵舒翘、左翼总兵英年、礼部侍郎徐成玉、山西巡抚玉大人等数十位王公大臣被杀头正法,以换得洋鬼子们的原谅。除早死的徐桐、刚毅,其余人等在京城及各地纷纷被杀。等义和拳民和众位亲贵大臣被当成背黑锅替罪羊扔出去宰了,老佛爷摇身一变,再次成了“慈悲为怀、善睦邻邦友谊”的圣母皇太后,继承坐在至尊宝座上大权独揽。

  当日那位奉旨杀袁、徐、杨等五大臣的徐成玉,逼死老爹徐桐,还想逃跑,被日本军队抓住,审讯之下,连罪恶滔天的日本鬼子也被其恶毒凶行惊呆,圣旨到日,便将其拉到菜市口开刀问斩,算是为杨大人报了血仇。


  待合约条款渐渐执行,衰老哀痛的中兴元勋李中堂病入膏肓,连日吐血不止,递来遗折抱恨病逝。老佛爷大惊之余,见遗折上斑斑血泪,写明:……多难兴邦、殷忧启圣,望我皇太后、皇上再行新政,以图自强云云,方知这位元老数十年来一片拳拳为国为民忠忱不改之心。

  由此,辛丑年初,老佛爷以皇帝名义下了个“痛心疾首”的罪己诏,向天下臣民说明缘由。杨爷在宫门口伺候差事,自然知道的早,隐隐约约不明实情,等这道明发上谕贴到西安府鼓楼公开,杨爷悄悄跑去认真看了看,人山人海的现场,一个身着九品官服的关西大汉高声读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去年夏间,义和拳匪构乱京畿,开衅友邦,朕奉圣母皇太后慈驾西巡,京师云扰。迭命庆亲王奕劻,大学士李鸿章,作为全权大臣,便宜行事,与各国使臣止兵议和。昨据奕劻等电呈各国和议十二款,大纲业已照允,仍电饬该全权大臣将详细节目悉心酌核,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既有悔祸之机,宜颁自责之诏,朝廷一切委曲难言之苦衷,不能不为尔天下臣民明谕之。

  此次拳教之祸,不知者咸疑国家朝廷纵庇匪徒,激成大变,殊不知五六月间屡诏剿拳保教,而乱民悍族,迫人于无可如何,既苦禁谕之俱穷,复愤存亡之莫保。迨至七月二十一日之变,朕与皇太后誓欲同殉社稷,上谢九庙之灵,乃当哀痛昏瞀之际,经王大臣等数人,勉强扶掖而出,于枪林炮雨中仓皇西狩。是慈躬惊险,宗社贴危,九庙成墟,衣冠填壑,皆乃义和拳匪所致,朝廷其尚护庇耶?

  夫拳匪之乱,与信拳匪者之作乱,均非无因而起。各国在中国传教,由来已久,民教争讼,地方官时有所偏:畏事者袒教虐民,沽名者庇民伤教。官无办法,民教之怨,愈结愈深。拳匪乘机,浸成大衅。由平日办理不善,以致一朝骤发,不可遏抑,是则地方官之咎也。涞涿拳匪,既焚堂毁路,急派直隶官军弹压,乃练军所至,漫无纪律,戕虐良民。而拳匪专恃仇教之说,不扰乡里,以致百姓皆畏官兵而爱拳匪。匪势由此大炽,匪党亦愈聚愈多。此则将领之咎也。该匪妖言邪说,煽诱愚人,王公大臣中,或少年任性,或迂谬无知,平时嫉外洋之强,而不知自良,惑于妖妄,诧为神奇,于是各邸习拳矣,各街市习拳矣。或资拳匪以粮,或赠拳匪以械,三数人倡之于前,千万人和之于下。

  朕与皇太后方力持严拿首要,解散胁人之议,特命刚毅前往谕禁,乃竟不能解散。而数万乱民,胆敢红巾露刃,白日充斥都城,焚掠教堂,围攻使馆。我皇太后垂帘训政,将及四十年,朕躬仰承慈诲,夙昔睦邻保教,何等怀柔?而况天下断无杀人放火抢掠之义民,国家岂有倚匪败盟之政体?当此之时,首祸诸人,叫嚣隳突,匪党纷扰,患在肘腑,朕奉慈圣,既有法不及众之忧,浸成尾大不掉之势。此则首祸诸王大臣之罪也。而诸王大臣间有假传圣命、捏造皇太后、朕之谕旨布告中外、败坏盟约、赏赉拳匪、攻杀使馆以至激成大乱者,定当按议和盟约,严加惩办祸首,以正法纪而昭大信于中外,兴言及此,流涕何追!

  然当使馆被围之际,朕屡次谕令总理衙门大臣前往禁止攻击,并至各使馆会晤慰问,乃因枪炮互施,竟至无人敢往,纷纭扰攘,莫可究诘。设使火轰水灌,岂能一律保全?所以不致竟成巨祸者,实由朝廷极力维持,是以酒果冰瓜,联翩致送,无非朕仰体皇太后慈怀,惟各盟邦,应识此衷。

  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惟各国既定和局,自不致强人以所难。奕劻、李鸿章,于细订约章时,婉间力办,持以理而感以情。各大国信义为重,当视我力之所能及,以期其议之必可行。此该全权大臣所当竭忠尽智者也。当京师扰乱之时,曾谕令各疆臣,固守封圻,不令同时开衅,东南之所以明订约章,极力保护者,悉由遒奉谕旨,不欲失之之意。故列邦商务,得以保全,而东南疆臣亦藉以自固。惟各省平时,无不以自强为辞,究之临事张皇,一无可恃,又不悉朝廷事处万难,但执一偏之词,责难君父;试思乘舆出走,风鹤惊心,昌平宣化间,朕侍皇太后素衣将敝,时豆粥难求,困苦铠寒,不如氓庶。不知为人臣者,亦尝念及忧辱之义否?总之,臣民有罪,罪在朕躬。朕为此言,并非追既往之愆尤,实欲儆将来之玩泄。

  近二十年来,每有一次衅端,必有一番诰诫,卧薪尝胆,徒托空言。理财自强,几成习套。事过以后,徇情面如故,用私人如故,敷衍公事如故,欺朝廷如故。大小臣工,清夜自思,即无拳匪之变,我中国能自强耶?夫无事且难支拄,今又构此奇奇变,益贫益弱,不待智者而后知。尔诸臣受国厚恩,当于屯险之中,竭其忠贞之力:综核财赋,固宜亟偿洋款,仍当深恤民艰;保荐人才,不当专取才华,而当内观心术。其大要,“去私心”“破积习”两言。大臣不存私心,则用人必公;破除积习,则办事着实。惟公与实,乃理财治兵之根本,亦即天心国脉之转机。应即遵照初十日谕旨,妥速议奏,实力举行。此则中外各大臣,所当国而忘家,正己率属者也。

  朕受皇太后鞠劳训养,垂三十年,一旦颠危至此,仰思宗庙之震惊,北望京师之残毁,士大夫之流离者数千家,兵民之死伤者数十万,自责不暇,何暇责人?所以谆谆诰谕者,则以振作之与因循,为兴衰所由判,切实之与敷衍,即强弱所由分。固邦交,保疆土,举贤才,开言路,己屡次剀切申谕。中外各大臣其各凛遵训诰,激发忠忱,深念多难兴邦、殷忧启圣之言,勿忘以身许国、尽瘁鞠躬之谊。朕与皇太后有厚望焉。通谕天下,咸使闻知。钦此! ”


  杨爷听完苶呆呆傻在当场,惊得手脚冰凉!联想到去年在京城见得一桩桩、一幕幕血淋淋的场面和义正辞严的圣旨,那些打了鸡血嚎叫着“扶清灭洋、忠君爱国”满街流窜,奉旨杀人放火抄家抢劫的义和拳,转眼功夫竟从义民被打成了“危害大清安危,伤害友邦情谊的暴民”?要尽行剿杀屠戮!大热天竟吓出一身冷汗!这、这难道就是大清国的朝廷?!翻手如云覆手如雨,临事用人百般激励怂恿,等大祸临头便把民众、官员一股脑扔出来替罪,自己王八脖子一缩倒还是“圣明”?

  

  庚子之变,慈禧太后以光绪皇帝名义下发的罪己诏原文,“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就来源于此。
  边吸冷气边往会走的杨爷实在闹不明白上头那么些大佬官是咋想的,只有心里一阵阵发紧,浩叹不止。



  梁园虽好,终非故地。慈禧太后在西安府待得烦闷了,京城传来消息,该杀的杀了,该剿的剿了,总理衙门又先紧着陪了1000万两银子给各国,以海关费做抵押款,请各国先行撤兵。在京城抢得行囊满满的各国联军心满意足,把数不清的礼器法物、古董字画、金银珍宝车拉斗量,运到天津大沽口,满载而归。自此,我中华自元明以来积蓄的上至典章文物、下至国宝奇珍,被各国联军扫荡遂尽,何止千百万件流落异国他乡!


  西安行在这边听说洋鬼子撤兵,两宫大驾可以回京,大喜过望,慈禧太后立即传旨预备大驾返京。行在内外可就忙起来喽。在西安府年余,各省各地孝敬上来的金银缎匹不计其数,慈禧太后等人又在关中大肆搜刮,奇珍异宝堆积如山,必得全部带回京师享用。光为老佛爷预备行礼,就足足装满了6000多车,一色用黄绒绳捆扎结实,杨爷亲自监督,放眼望去,绵延数里,蔚为大观。李总管也不含糊,装了2000多车财物,全用紫绒绳捆扎,跟在老佛爷行礼后头。其余大小亲贵,皆有所获,也算逃难出来,得了一笔意外之财,不虚此行。宗室里有几位好古成风的爷们,颇爱金石碑帖,竟将碑林秦汉以来古碑砸了数十车,满载而去,引得关中父老痛骂不已。


  大驾将行,朝廷传旨:命老吴还做前路先行官,圣驾回銮路过的各省府道州县,务必先期修建行宫、御道、尖站、彩棚、牌楼,以备两宫驻跸。消息传出去,那些马屁官儿们无不欢喜鼓舞,上欺下骗又可以大捞一把,只是苦了沿途百姓,天灾人祸之际,又被敲骨吸髓,沿途各省费了400多万银子,专为两宫享用。没有银子修筑行宫、尖站的州县,或有官员自杀、辞职者甚多,如狼似虎的衙役们赶着衣衫褴褛的百姓修建工程,闹得各地民怨沸腾,苦不堪言。


  辛丑年八月二十四日,陕西省大小官衣冠楚楚,在行宫外排班跪送两宫,上午九点刚过,两宫圣驾自行宫启銮,宫外数里内外,数万军兵护卫森严,数十余万老百姓穿戴整齐,在大街小巷陈列鲜花供果、香烛点心,城内沿途高搭彩棚牌楼,净水泼街,黄土覆道,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大众伏地叩首,山呼万岁,声振寰宇。

  杨爷忙得脚步不停,全身热汗,随着御前大臣们指挥车驾。近万辆行李车先行,押车的全是神机营骑兵,一路直奔东门;第二拨是御前侍卫马队数百人,为首的24名一等侍卫,盔甲鲜明,举着24面杏黄大旗,威风凛凛往南而行;第三拨是随驾来的太监们,全换了簇新的红缨大帽子、驼色长袍,御前伺候的那些换了彩绣蟒服,各色顶戴,一个个吃的红光满面,挺胸叠肚策马而行;第四拨是随驾逃难而来的各王公亲贵贝勒贝子,一色团龙补服,或坐车或骑马,紧随其后;快到正午,行宫门口忽然鼓乐齐作,净鞭山响,几乘明黄大轿逶迤而出,前头那乘是24人抬的暖轿,金顶彩绣,玻璃窗户,四檐垂着珠宝璎珞,随风飘动,十分华丽,大轿前面12名御前太监一色蟒袍蓝顶,提了金炉、金香盒,御香袅袅,鸭步前行。后面几对宫女手执孔雀翎做的乾坤日月掌扇,交错生辉。两旁是骑驴的李总管和骑马的崔管事左右护持,这便是老佛爷的御驾了。

  皇上、皇后的车驾紧紧跟随,后头则是一溜宝蓝缎子裹着的四人小轿,窗帘缝得紧密,这是宫眷们的车驾。



  

  直隶迎接两宫圣驾的场面,当时为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预备了火车,直通北京城。负责接待的是盛宣怀。
  再往后,则是后扈大臣领着上千禁军,骑马紧紧跟随,长安市上,一时间旌旗蔽日、千乘万骑、玉辇辉煌、气象万千,绵延十几里鲜花遍地、供果丰盛。杨爷赶着大车,跟在御驾后头举目遥观,心里着实慨叹不已,一面跟老娘说着四处种种热闹,听得老太太也叹息良久,直念佛呢。

  按皇家体制,大驾出了西安府南面的永宁门,再转道东门外的御道,刹那间火星一点,万炮齐发,鞭炮震天动地,预先布置好的烟火齐射入天际,顿时山摇地动烟雾腾空,金蛇乱舞万花开放,场面热闹到了极点。几位预先安排好的耄耋绅士跪在路边,给老佛爷送了9把明黄彩绣的万民伞,说了一堆吉祥话儿,恭祝两宫圣驾一路平安。慈禧太后倒懂得人情世故,提前铸造了一批1两重的银牌,上篆:钦赏耆民。看见跪着的人群里有些年老之人,便赏赐一块,当做皇家的恩典。如此以来,蜂拥而至的老百姓更多了。


  在骊山行宫住了一日,两宫洗了温泉,享受了一把大唐皇室温水洗凝脂,随之各省护驾的军队4万余人尾随汇集,直奔东面御道而行。

  一路走来,跟逃难来时的张皇失措、衣不遮体食不果腹丧家之犬模样不啻天壤之别。一处处城关、一座座城池,无不尽心逢迎伺候,比谕旨上规定的何止超过百倍。这一路,就是不断吃喝、不停收礼,一路上走得慢极了。

  好容易走到河南开封,河南巡抚闻知老佛爷万寿将到,便百倍铺张,极力孝敬,恣意奢华,内外文武百官在龙庭为老佛爷祝寿,足足闹腾了半个多月,比在京城有过之而无不及,喜得老佛爷无可无不可,把那劳什行子“多难兴邦、殷忧启圣”话头早扔到九万里外爪哇国去喽。

  那位老爹被发配西域永远不赦,自己待在宫中的大阿哥,也叫老佛爷一脚踢开,赏了3000银子,赶出大内。总算为光绪皇帝出了点儿气。


  车驾再行,过河南到直隶,新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袁大人早派了护驾兵马前来迎接,西北各省扈从军队至此才返回驻地。十一月中旬,驻跸保定行宫,朝廷突然发出谕旨:内阁奉上谕,原据合约第二款所载: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杨豫甫,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联元,太常寺卿袁昶,因上年力驳诸国义法极恶之罪被害身亡,于西历本年二月十三日,中历上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奉上谕开复原官,以示昭雪。等因。

  乃去年六七月间,拳匪倡乱,势日嚣张,朝廷以剿抚两难,迭次召见臣工,以期折衷一是。而兵部尚书徐用仪、户部尚书杨豫甫,吏部左侍郎许景澄,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联元,太常寺卿袁昶,经朕一再垂询,词意均涉两可,而祸首诸臣乘机诬陷,交章参奏,以致五大臣身遭大辟,惟念徐用仪等人宣力有年,办理洋务尚属用心,杨豫甫侍奉内廷平素亦属谨慎,应即加恩,徐用仪、杨豫甫、许景澄、联元、袁昶均著开复原官,以示昭雪。为敦睦与各国友谊,并加恩赐谥,徐用仪谥忠慜、杨豫甫谥忠贞、许景澄谥文肃、联元谥文直、袁昶谥忠节。特命尔部查考殉难诸臣嫡派子孙姓名功名情状,朕将一体加恩录用,以示朝廷一秉大公,与各国和好之至意。该部知道。钦此。


  上谕发出来,随驾的杨爷悲喜交加,喜的是杨老哥终于沉冤得雪,悲的是一个堂堂内务府大臣,顶得上头宠爱的近臣,就因为不跟老佛爷一条心,冲撞了亲贵,不仅数十年勤谨伺候的功劳一笔勾销,还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到如今,也不知他的后代在何方。忍不住找了个地界,烧了些香烛纸马祭奠一遍。



  两宫坐了火车到马家堡下来,杨爷破天荒第一回跟着回銮众官员过了一把瘾,他奇怪的是,那硕大的火车轮子前头既没有马也没有骡子,咋咕噜咕噜转的飞快呢!

  随着巨大的车轮转动和汽笛鸣叫,杨爷握着赶车的大鞭子出了身冷汗,他总觉得,大清国要有些不一样喽。
  十一



  “到北京城喽!”车里的太监们小声欢呼着,伸头伸脑往外瞧。马家堡盛大的迎接典礼丝毫没有引起杨爷的兴趣,连根瞎眼老娘说也懒得说,就见那些城破时东躲西藏的高官贵人们又衣冠楚楚人五人六在人前挺胸叠肚,喜气洋洋。仿佛这次庚子之变不是山河破碎,至尊逃亡,而是盛世里安享太平巡游南北!把滔天大祸当喜事办,也算大清国的一个惯例。杨爷不仅不乐,瞧着破败残损、伤痕累累的北京城墙上巨大的炮弹痕迹和烟熏火燎的伤疤,心里疼的直哆嗦。那一道道伤痕和残垣断壁,不仅在城墙上留下印记,也狠狠刻在了老北京人乃至于中国人的心里,血红一片。

  前门楼子、箭楼全部毁于战火,朝廷怕老佛爷见了伤心,不知谁出的主意,花了十几万银子,在城楼上用彩绸彩缎搭了一座五色斑斓辉煌夺目的华丽牌坊,在一片狼藉残破的残垣断壁里格外显眼。

  御驾先在城下关帝庙进香,城关上不少嘻嘻哈哈红眉毛绿眼睛的洋鬼子冲着銮驾里下来的慈禧太后又是笑又是叫,还有的在拍照片,老佛爷倒显得很大方,右手挥舞手帕满脸堆笑跟洋人招呼着,脸上厚厚的管粉噼里啪啦不断往下掉。她,这位大清国至尊,国人抬头看一她眼便是死罪至高无上的老佛爷,一直神秘隐藏在深宫中的当家人,如今对着那帮洋鬼子眉开眼笑,也不知是何滋味。


  两宫回了大内,杨爷的差事在东华门也交卸了,一心半点事实的老吴,被明升暗降派到广东当了道台。那些路上受过杨爷恩惠的王公亲贵,除了被杀被贬的,全都摇身一变再次成了“栋梁之才”,安然回府继续着花天酒地,原本路上还笑哈哈对杨爷颇为看重的这些大爷们,却变了脸,任谁也不再拉着他的手,一口一个“杨老哥”的叫着,都鲜衣怒马豪仆跟随而去,只剩下杨爷呆呆立在宫门外,脑子里像塞了糊涂糨子,觉得忽然间明白了些什么。“吆!杨大叔!”小张从远处匆匆跑来,冲杨爷笑笑。“您还在这儿杵着呢?还不快回家看看去。哦,这阵子老佛爷、万岁爷刚回宫,里外忙的千头万绪,光宫里就丢了不少珍宝摆设,老佛爷正发火呢。老佛爷前儿还跟我念叨了。”小张神秘兮兮把杨爷拉到一边,看看左右没人,眉开眼笑:“老佛爷说了:杨把式大功一件,不能忘了他,等歇歇,再提拔提拔他!这回跟着我共患难的,一个也不能忘,该赏的一定要赏!我看,您是对了老佛爷的缘法,等着升官吧!”

  杨爷摇摇头:“升不升官的,无所谓,你跟你师父说一声,就说我回家去了。”

  “嘚来。您放心,有我师父、我在,您这件大功劳还能跑了?老佛爷金口玉言,还能说话不算呐?哈哈哈。您快回去吧,我知道您家,右安门外不是?等升官上谕下来那天,我和师父亲自去贺喜!”


  杨爷很厌烦小张满嘴升官发财眉飞色舞的样,点点头转身赶着大车,拉了一路上收的门包和积攒的银子,回了右安门外的家。


  老娘早被刘安生派人送了回来,杨爷家这片因住的都是平民,不起眼儿,洋鬼子来了,跑的跑,散的散,倒也没损失啥,可百姓的日子那叫一个苦!原先棒子面窝头、咸饽饽辣饼子还能对付个肚饱,这场大难,闹得这里混穷的老少爷们逃的逃、饿的饿,连粮食也买不起,衣衫褴褛穷苦不堪。

  杨爷一身华服,戴着水晶顶大帽子,赶着华丽的大车打街口一进来,顿时引起了大家伙儿的惊讶!


  “吆!那不是老杨嘛,咋?当官了?瞧瞧!瞧瞧人家这身衣裳,瞧瞧那车,多体面多精神。”

  “是杨家的大小子?不定吧?我瞧着像是个官府的人呢!”

  “嗬,你那鸡屎眼能看的清!快看,人家戴的水晶顶子呢!早晨我才瞧见,几个骑着高头大马的官,亲自送了他老娘回家,还能有错?!”

  “这年月,啥也说不定啊。”

  一众老街旧邻七嘴八舌指指点点说个不停,杨爷嘴里吆喝着马,见了老几位赶紧抱拳拱手,唬的那些小门小户平日里很熟悉的人赶紧还礼不迭。可任谁也不知道,杨爷做了啥官,这程子到底去哪儿了。


  老话说纸里包不住火,杨爷尽自整理了这些日子收的钱,想置办点产业,娶个媳妇,给老娘治治眼病,安安生生过日子,不料没几天,车行里幸免于难的哥们弟兄也不知听哪个贱嘴的太监说的,竟是杨爷一路送的老佛爷西逃长安!这可是小民百姓八辈子也遇见过的奇闻吆,哥们弟兄纷纷前来拜访,见天缠着杨爷问东问西,风言风语一传开,街坊四邻瞬间就知道了杨爷这番奇遇,原来城里风传老佛爷御口亲呼的“引路侯”,就是杨爷啊!好家伙!右安门外的百姓们对杨爷家喻户晓,那话头越传越神!有的说杨爷是大力金刚转世,专门来护佑老佛爷、万岁爷圣驾安稳的;有的说杨爷是武林高手,那大鞭子的功夫在中原无敌,才被老佛爷相中喽;有的说老佛爷真封了杨爷做“引路侯”,不几天就要赐邸皇城里;有的说老佛爷认杨爷做干儿子,天天召见;有的说老佛爷赏了杨爷一座金山,专为奖励他的忠义厚道,逼着杨爷请客吃饭……这股风越传越凶,那些脏心烂肺、妒忌眼红的,添油加醋说杨爷跟宫里哪个妃子娘娘也有一腿,铺天盖地的谣言顺着凛冽的冬风肆意散开,成了时下大家伙儿茶余饭后最好的谈资。

  可宫里说的赏赐升官,丁点影儿也不见,朝廷,仿佛忘了有杨爷这么一号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