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

  @ty_酒醉心明 2017-10-30 21:06:50
  @齐州三爷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谢友支持打赏,精彩继续。

  “哦!那全仗您老人家啦!”大杨信心更足,跟老崔起身安排了一顿饭工夫,各自值夜的人手和替班的才算妥善,刘掌柜和一众伙计、车把式心事重重闭眼安寝。一旁的老崔端着烟袋四处查看了两遍,凑过来问:“学士老爷,您既然能掐会算,不能再卜一卦吉凶么?哎,我可担着心呢!”

  “岂不闻初筮告,再渎则不告?如此,安稳过了这一夜,明日再由别人试试吧。老崔、大杨,你俩在队伍里,算是艺高人胆大,切记:无论夜里外头发生何事,看见何种诡异,听见何种声音,就当不见、不闻、不想,千万不可随意出屋,有什么事,我在后头打坐。到了紧要关头,我自然会醒过来助你二位一臂之力。”

  大杨抱拳拱手:“晓得了!学士老爷。您睡您的。”老崔嘴上答应,心里还有几分疑惑:难道这位文质彬彬渊博高深的老爷,除了画的那些圈,还真有神通异能?真要是真刀真枪杀起来,这位能顶的上?
  郑学士嘱咐完,望了望外面风雪月色,深沉吸口气缓缓吐出,双膝跏趺盘坐,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不多会儿,入定去了。


  虽说有了郑学士这番布置壮了大家伙儿的胆色,在这荒山野岭毫无人烟的地界,谁又能睡得踏实呢?众人和衣而卧,闭了眼心里无不胡思乱想。


  老崔、大杨裹着大棉袄,一个抽着闷烟闷闷不乐警惕打量外头鹅毛雪片被风卷得呼啦啦作响,一个托着脑袋,死盯着屋外不远处自己那根埋在雪地里的大鞭子。

  也不知过了多久,油灯、蜡烛和屋里炉灶中的火,逐渐黯淡,看火的俩伙计忍不住蔫头耷脑的昏昏欲睡,连担惊受怕的刘掌柜也蜷缩在炉灶旁睡着了。


  “老哥,困了你就眯会,我看着外头呢。”大杨看老崔沉默,问道。

  “睡?这会儿谁能睡着?”老崔声音压得很低:“只怕屋里兄弟们都竖着耳朵呢!”

  大杨倒不大在乎,起来端了两碗热水,递给老崔一碗,自己捧着碗吹着热气,暖了手,问:“老哥哥,您说,咱们啥也没瞅见,就这么失惊张怪地自己慌乱起来,不是自己”说着回头瞧瞧早已入定的郑学士,接着说:“不是自己吓唬自己么?”


  “嘘!你小子,懂啥?!”老崔捧着热水暖手,嗔怪一瞪他,低声道:“你哪里知道这路事儿?甭说今儿亏得救了这位学士老爷,若不是他老人家,只怕这会儿连我也慌神儿了呢!”


  “您?您见多识广,慌啥!莫非也是瞧着四野风雪怒号,还有方才的怪风?”大杨再回身瞧瞧,老是觉得屋里那股子怪味有点浓。

  “哎,那些都是人家学士老爷会看,咱们这些大字不识几个的大老粗哪儿懂?我说的,是天上那个!”老崔一指天上月亮。大杨抬头看,月亮很圆,周围的紫红光芒氤氲硕长,像是比刚才又长了一截!

  “毛月亮?”

  “对,毛月亮!”

  “这毛月亮到底是啥意思呐?为啥学士老爷和您老哥,见了都心惊呢?方才你还骂我傻,不瞒您说,我爹也是赶大车的,打小我也没听他老人家说过毛月亮是个啥。”大杨抽抽鼻子,屋里涌出那股怪味直往鼻子眼儿里钻。

  注释:初筮告,再渎则不告。——原文“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这句话并不是郑学士无中生有故意搪塞老崔,而是出自八卦中第四卦:蒙卦的卜辞。

  它的意思,也并不单指第四卦蒙卦,而是有特殊含义的。



  


  需知自八卦占卜出现之后,上古的先圣先贤,尤其是商王朝,经常以此作治国、治军、理财和治民的预卜手段,但是,在实际占卜中,有很多禁忌,这句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

  上古占卜时,大巫们礼敬之后,要诚恳虚心,诚心实意地起卦占卜,祈求上神赐予的的预示,初次占卜,上神会赐予预示吉凶,但是,不能因为同一件事而三番五次的进行占卜,这样做,就是亵渎上神,也就是蒙卦卜辞原文的“再三渎”,一旦出现这种情况,上神则会立即停止预示甚至降罪,就是“渎则不告”,任凭大巫们再有能力,也不会再问出一点预示结果。


  这种规矩延续到后代,自大唐开始的八卦占卜数术行业中,就明确规定了这一禁忌规定:一事一卜,一卜一次,无论吉凶,不再起卦。从元朝开始,加入了变通规矩:如果一卦不明,问卜者必须要问另外的事或者换人、换时间后再问相关的事,也不能就一件事三番五次的问卜。只是这种问卜方法,比起第一次占卜,有的准确,有的不准确。



  用通俗的话说,这句话的意思是:神灵对问卜人的第一次求测是指点的(不论好坏),如果因为第一次占卜到凶卦,而三番五次求卜问询,那么对神灵是不敬的;如果不敬神灵,则神灵就不指点预示结果了。



  有的书友问我,郑学士作为清代翰林遗老,会卜卦是不是太玄乎了。其实不是,当年科考《四书五经》里,本来就有易经,是必选考试教材。所以旧社会很多深通经典的读书人和遗老,都会占卜术。跟江湖上那种靠算命为生的打卦、测字的算命先生并不是一类。

  今天两更,精彩继续。
  @男人的情怀zhb 2017-10-30 20:47:55
  三爷博学!
  对于古玩,民俗,易经,八卦,风水等均有通研。
  老北京的风土人情,皇城中的灵器珍品,胡同里的奇人异事,四合院的兴衰变迁。一个个精彩故事,娓娓道来,一个个鲜活人物,跃然纸上。
  跌宕起伏的情节,行云流水的文字,层次分明的架构,环环相扣的内容,画面感扑面而来,更有自代入功能,让读者不知不觉随文中主人公的命运,或喜或悲,或惊或诧,或忧或愁,感同身受。
  读时欲......
  -----------------------------
  朋友太过奖了。感谢您支持和鼓励,我会继续努力,写出更优秀的好故事奉献给大家。也请朋友们多多支持欣赏。对于老年间的各种领域通研不敢当,只是略微了解一些,希望这些历尽沧桑岁月流传下来的传统文化,在新时代历久弥新,能让更多的朋友们了解和喜爱一点祖国的优秀文化。谢谢您的支持。
  “这事老家儿哪能随便说?即便知道,也不该给小孩子们瞎说呢。你爹遇没遇上我不晓得,我啊,可是知道这毛月亮的厉害!”老崔略一犹豫,打火点烟,缓缓吐出一口,浓重的烟雾在清冷的风雪里,很好闻,烟雾缭绕中,老崔眼神有点失神,不知在想什么,嗫喏片刻,说道:“你这么大了,咱又干的这个买卖,大风雪夜,这么枯坐着也没趣儿,我给你讲讲当年我的事儿,就当闲打牙嗑吧。”,又抽了两口烟,眨眨眼回身望了望气定神闲闭目入定的郑学士,才说出一番车行的规矩忌讳和自己的一段奇遇。



  五贱行里的车行,行虽贱,规矩却不少。那年月的行规忌讳,也是一代代自古流传下来的,说不上是哪位祖师爷的定规,既然定了,大家伙儿都得遵守。比如说,车行长途赶夜路的忌讳。其中之一,便是车行长途走夜路,只能压着车辙印走,绝不能随意离开车辙印另辟蹊径,还有一条,则是遇上毛月亮天,不能接活儿,严禁赶夜路,更不能单身赶夜路。这原因么,说法很多。


  据老师傅们口口相传的说法,远途大车行走夜路,只能压着车辙印走,这规矩,是鲁班爷定规的。原来春秋时期,各国征战不休,黎民涂炭,妖魔横生、四方不宁,孔圣人删定《春秋》记载,当年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计其数,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加之荒山野岭山川大泽也多,当日的百姓商贾行路之艰难,就甭提了。时不常遇到些魑魅魍魉山精水怪,害人性命,搅得百姓更加不安。

  鲁班爷乃是百工之祖,先贤大圣,又有巧夺天工造化的本领,见各国商贾民人行路险恶艰难,便冥思苦想,在车轮和车轴上用了心思,车轮用三十根辐,车轴一根,皆用墨斗取直,墨中掺入朱砂、雄黄,以其驱邪避凶,这便是当年所说的:设规矩、陈墨绳了,而本就驱邪避凶的朱砂雄黄乃烈火阳精之物,加上天下至正至直能定曲直、设规矩的墨线造出来的车辐、车轴,用以驱邪避凶,化险为夷,那些个魑魅魍魉山精水怪,见此也远远躲避,跑远途的民人客商,着实安全了许多,后来人们发觉,即便夜半三更跑远途,只要在车辙印里走,无论步行还是赶车,都不会遇见邪祟,便口口相传,远播各地。鲁班爷心中大喜,便传下这条规矩。

  这种车自鲁国一出现,各国便纷纷仿效,风靡一时。到了始皇帝横扫六合、一统寰宇,下旨书同文、车同轨,更是定下了万世不易的制度,后世中,车轮有大有小,车轴有宽有窄,车辐有多有少,墨斗的墨里也不再加雄黄、朱砂,可这规矩却随着朝代更迭,一辈辈流传下来,后来更成为车行的“祖制”之一。
  朋友们久等了!前几天写的毛月亮的说法,但发了两遍说是审核没过,很可能是内容中有点不和谐,只好找了很久,又改了好几次,今天再发,如果再不显示咱们就把这一大段删了。希望能发上去,也希望系统手下留情,拜托拜托呵呵。

  这毛月亮更不得了,乃是历代天象术士们相传之诡异天象、大凶之兆。故老相传,自
  上古大圣盘古开辟以来,左眼化为太阳,右眼化为太阴,便是月亮。一阳一阴,一动一
  静,一热一冷,于九霄之上交替循环往复无穷无尽,也合着天地阴阳自然大道交替无
  穷,化育万物的意思。只是常人只知太阳挥洒光芒普照大地四海是万物生长之源头,岂
  不知,这太阴月华更是万灵生化之祖源,常人不知不查,以为常事,可无论对于修真朝
  圣、炼气调元的修道之士、茹毛饮血不通礼仪德化却也有九窍的山精水怪魑魅魍魉凶灵
  恶煞,那是比西昆仑万年大壑中先天灵水、海外方丈瀛洲蓬莱三山中的奇花异草飞升灵
  药更加珍贵的养气凝丹修真炼气之精华。所以,道家才有“朝食甘露日精,夕取清风月
  华”的调龙虎、合内丹的说法,“日精月华”自此成了自然大道中最珍贵的补益圣品。


  只是天地本不全,何况日月呢?这太阳精火对万灵之首的人虽然照拂有加,尚且有上
  古十日齐出,后羿射日之说,最后剩的这颗太阳有时还搞得赤地千里万里蒸腾连年大
  旱;而太阴月华自古便是修道人士、精灵凶煞们最爱吸取的圣品,凡人乃万物元首,本来修道便可事半功倍,谁知又有七情六欲三尸作怪,再凝神静气,也少不得艰难重重。
  反不如山精水怪、魑魅魍魉们虔心艰苦,在深山大泽中苦修。到底上天有好生之德,大
  地有载物之性,绝不许此类茹毛饮血身带麟甲体臭毛长的畜牲们坏了天道伦常,一次次
  降下天劫,将那些将要丹成飞升、血冷心毒的畜类打得神魂消散。

  可也有不少精怪邪祟借了本不全的太阴月华,成妖作怪,也是定数使然。这“不全”
  的太阴月华,便又细分出九阴之说,乃:太阴、少阴、蚀阴、绝阴、幻阴、冥阴、烛
  阴、化阴、玄阴九种月华,统称太阴月华,散为九阴。其中太阴、少阴、化阴、玄阴,
  都是平和善德气脉久冲太霄精气所化之“正阴”,最为修道炼气的人、灵所爱,与大道
  之阳的日精配合,修炼幼年,次可修身养性强身健体、中可延年益寿长生不老、大可丹
  成道合霞举飞升;而蚀阴、绝阴、幻阴、烛阴,却是冤怨怒离之气于坤地中久久不散,
  上冲太霄所化之“邪阴”,最为茹毛饮血身披鳞甲之畜心恶狠毒的畜类最爱,吸取此四
  种月华天长日久,小可化为人形成精作怪、中可炼成吞云吐雾移山倒海的神通、大可化
  怪为魔与世长存。所以上天怕坏了天道伦常,此四类“邪阴”按天道轮转,每年三百六
  十五日,只有少许几天出现。


  以人道崇天道,尚有正、邪之分,只是这月华九阴中,却有一种冥阴,不在“正、
  邪”之内。此月华非正非邪非善非恶,乃是幽冥渺茫九幽之外、乾坤六合阴离之气被阴
  阳之气所激,上冲太霄所化成的月华。正因如此,此种月华,常人、修道之士、灵物不
  敢擅取,那些普通茹毛饮血的畜类因神通不足,也不敢擅取,只有神通广大修成魔怪的
  邪祟、厉鬼、凶魔最爱,每当冥阴月华显露,三界内的凶魔厉鬼邪祟怨灵无不纷纷出山
  离水,游荡世间,兴妖做法截取冥阴月华,以增魔性鬼气,此种月华显形,就是月亮周
  围长出内紫外红的彩色光环,像是长了一层淡淡紫红晕光。也就是世人常说的“毛月亮”.

  这种变异天象一出,厉鬼魔怪无不大喜过望。而跋山涉水、行走四方的商旅百姓,一
  旦此时在荒山野岭、深山大泽处赶路、住宿,一不留心,便会被魔性大增的厉鬼魔怪所
  害,闹得身死命亡尸骨不存,才有了“毛月亮天象主大凶”一说,也成了历代天象术士
  们最为惧怕忌讳的一种。更加令人心惊胆战的是,此时那些平日不敢露头的山精水怪小
  鬼小祟,见厉鬼凶魔肆无忌惮到处游荡,免不了壮了胆跟着作怪吓人,或吸人魂魄或吃
  人精血,竟闹成个凶魔妖邪四出、魑魅魍魉妄为的局面!民间俚语所谓:毛月亮、心惊
  惊,大鬼吃月小鬼灵,荒山野岭群魔聚,路上行人切莫行!就是单指的毛月亮在百姓心
  目中可怖景象。

  这种天象所说的种种怪异之处,按科学的解释是月晕,按天象的解释主大凶噩兆,按民间迷信的说法是群妖魔怪厉鬼四处为祸,写文中属于第二、三种说法,朋友们见仁见智。谢谢朋友们支持,既然上文能发上去,明天两更。请继续欣赏:老崔年轻时候在毛月亮天遇到的鬼事。
  

  毛月亮照片。


  虽然这种说法科学解释的是月晕,不过按照我国传统说法中,这种月亮出现,还是尽量少走夜路。祝朋友们周末愉快!
  @ty_酒醉心明 2017-10-31 22:27:14
  @齐州三爷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谢友慷慨支持打赏,精彩继续。
  老崔抽着烟絮絮叨叨说了足足半个多时辰,听得大杨目瞪口呆咋舌不已,这些古记规矩他上哪儿知道,临出门时,就是没了舌头的老爷子比比划划也只是嘱咐他:远路小心,照顾好自己个儿。老崔好似竹筒倒豆子一说,窗外又是狂风飞雪野旷天幽,激得他毛发森然,身上一片片冰凉起栗!不由紧紧捂住大棉袄,跺跺脚,有意咳了两声给自己壮胆。

  老崔转脸打量大杨,笑问:“吓着了吧小子!”大杨一激灵:“老崔大哥!您可甭这么瞧我,看着怪渗人呢!”


  “还听么?”

  “听!”大杨吐着舌头,提鼻子一闻,方才屋里那股浓臭的怪味不知是风吹得还是被老崔抽烟熏得,渐渐淡了。


  外头雪白银亮,屋里昏昏暗暗,老崔顺手泼了那碗水,吩咐大杨给斟满,油灯火苗不大,看灯的那几位早磕头打盹睡着了,破烂窗棂被不停涌进来的雪花冷风吹得“呜呜”作响。老崔也不嫌热,端碗喝了一口,深吸口气,说:“那是光绪二十多年……”


  光绪二十多年,老崔还是个英气勃勃的棒小伙儿呢,虽说父母早亡,可他身大力不亏,能吃能干,一顿饭七八个饽饽窝头,才算半饱,那年月粮食贱,只要肯下力气,挣口嚼裹儿还不费事。仗着胆大火气壮,愣头愣脑,身子骨儿硬棒,他多远的买卖都敢接,多凶的地界都敢去,多黑的夜路也敢走。也是当年车行专跑远途的车把式里响当当的一条汉子呢!

  那年夏天,他给一个老财主拉什物,由打京城跑天津静海,老财主挺豪爽,先给了五两银子的定钱,言明安安全全到静海,回来还有赏。老崔自然高兴,赶着大车载了什物,跟着前头财主的车就出发了,一路安全,到了静海,老财主挺满意,不仅又给了五两银子,还外赏了三吊钱。赶上财主他老娘过生日,便邀老崔留下喝酒。

  老崔酒量好,烧刀子也能喝个一二斤,碰巧了,老财主也是个酒罐子,一般人喝不过他,见这小伙儿左一碗右一碗喝的高兴,便拿出好酒,俩人真好似棋逢对手将遇良才,喝了个昏天黑地。末了,还是老崔量大,不仅吃了个肚儿圆,还把老财主灌趴下啦。见老财主酒醉,被家人扶回去,他晕晕乎乎起身摸摸腰里的银子,要往回赶。刚走几步,便被老财主家管车马的老者拦住了。


  老者60开外,一脸忠厚相,说:“小伙子,你干啥去?”

  老崔嘻嘻笑了:“老大爷,我、我赶夜路回京城啊。”

  老者皱眉左右端详了几眼,冷笑道:“这个天儿你敢赶夜路回京?”,老崔抬头看看,天上皓月当空,繁星点点,只是那月亮四周,长出硕长的一丛丛紫红色氤氲的长毛,显得大异于平时,小风一吹,真有点阴凉。老崔半醉的人,晃着膀子也不在乎,吆吆喝喝过去拉马,那老者却很热心,上前一把拉住老崔:“咦!你这小伙子!咋这犟!不听话呢?!”


  “哈哈哈,老爷子,您说这月亮我咋没看出啥来?您呐,有这闲工夫,还是留着故事跟您小孙子去说吧,我可没工夫听!”说罢就要走。

  “慢着!”老者被老崔几句话气得呼呼直喘,大声喊:“你懂不懂规矩?!”

  “规矩?啥规矩?您这儿规矩不让走夜路?哈哈哈……”

  老者叹口气:“看你就是个生瓜蛋子!油盐不进!你再瞧瞧天,今儿是毛月亮,凶鬼恶煞出没!我是瞧你谨慎小心送我们老爷回来,有把子力气,是个好车把式,不想叫你半夜赶路遇上鬼!”

  “鬼?”老崔打着哈欠吐沫星子横飞,摇摇摆摆一拍老者:“噢,您的意思我还得谢您?!早说啊,我这儿谢您老人家啦。可您不知道我吧?我打小跟着师傅们出来赶大车,啥事儿没见过?啥鬼啊神儿的?都他娘狗屁!哼!老子是没遇见,遇见了,瞧见了没?”说话举着硕大的拳头晃了晃,“遇见男鬼,三下五除二揍趴下它!遇见女鬼嘿嘿,老子正好没娶媳妇儿呢!拉过来办了她哈哈哈,嘚,您来就把心放进肚子里吧。”


  “嘿!你小子这是咋说话呐!我好心好意提醒你,这么晚了,又是毛月亮天,在咱们庄里找个地儿睡一夜,明儿再赶路,合着你是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老者火气上撞,嚷嚷起来。

  俩人一嚷嚷,声音越来越大,周围来热闹的醉汉、家人们纷纷过来拉着劝,作好作歹劝和了俩人,东家老财主醉的起不来,呼噜打得传出去二里地,老崔又倔强,大家伙儿只好任他拉马车走人,这家人还不错,叫俩仆人直送出庄十来里地,见他上了大道才回来。

  昨天对象来家了呵呵,一天没时间,后面补上,大家多理解呵呵。
  老话说的好: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崔平日里也是个实诚人,甭看没念过书,只认识几个字,尊老爱幼却是牢牢记在心中,也是数千年来华夏传下来的美德悠远深入人心。不料当晚喝多了酒,热血上涌豪气迸发,冲撞了好心的老者,也没听明白“毛月亮”是咋回事,就迷迷糊糊上了路。

  起初马车在官道上走,压着车辙走的又快又稳,老崔虽然半醉,赶车的技艺不含糊,路边森森树丛丘陵在身边匆匆而过,不知名的花香草香混合了夏天泥土的香气扑面而来,一阵阵凉风拂过,早把白日里燥热难耐的热气驱没了,越往前走,车辕上的老崔越兴奋,兜里揣着银子,肚里饱饱的酒肉,乐得他咧嘴大笑,觉得胸口发闷,松开纽扣,露出结实的胸脯,任由凉风吹拂,舒坦地恨不得吼一嗓子呢。想了半天,实在忍不住,便哼哼唧唧唱起了《王二姐思夫》:


  八月呀秋风啊冷飕飕哇
  王二姐坐北楼哇好不自由哇哎哎咳呀
  我二哥南京啊去科考
  ……

  满心欢喜摇头晃脑唱得挺得意,那破锣嗓子传出去好远,惊得树丛里飞鸟扑簌簌拍着翅膀飞舞半空,望着官道上这个醉醺醺赶马车的小伙儿。


  不知什么时候,天色渐渐阴了。尽自月华清澈明净悬挂九天,可月亮周围紫红长毛又长了些,大块大块的云团浓淡不一,在广袤天穹上团团绵绵涌了过来,显得幽暗苍茫。四野的风也变得更凉,“呼……呼”刮得四周黑黝黝的荒丘野地里簌簌啦啦直做响,好似暗夜幽叹,吹得老崔身上越发凉爽。


  正哼着小调的老崔浑身一颤,直起栗。酒气没了大半,这才揉揉眼,左右瞅瞅,发现自己方才只顾高兴,迷迷糊糊浑浑噩噩哼着小调,那马车却早就偏离了官道,不知跑到哪个小道上了!

  “咦?”老崔咂咂嘴,使劲儿瞪大了眼四处打量,这可坏了。远途赶夜路他不是没走过,即便是偏了官道,只要大方向不错,四通八达的小路也能走通,不过,那都是跟着大车队走,单蹦一个走夜路,还是他自己一人,却是第一次呢。打量远山近丘,树木葱茏,野草遍地都笼罩在一片淡淡水银光里,草丛里吱吱咕咕不知名的虫子叫的欢快,真的迷路了。


  老崔拽出腰里的烟袋锅子,打火抽烟,思索了一会儿,看看前头这条路,又小又窄,碎石土旮旯遍地,也没个车辙印子,顿觉不安。他不懂毛月亮,车行里“夜路必得走车辙印”这事儿他可没少听老师傅们说,走到这荒山野地没人烟的地儿,咋办?

  跳下车活动活动,老崔握着烟袋锅子,拉马回身去找官道,谁知不找还好,借着惨淡月光没头苍蝇似得找了半天,也没找着官道的半点影儿!

  正火急火燎呢,老崔冷不丁抬头,“咦!”前头不远处,仿佛有盏白素灯笼影影倬倬,老崔大喜:有灯笼,必然有行人嘛。“喔……喔。”拉马跟了上去。

  走了一顿饭工夫,那灯笼可煞作怪,不远不近离着老崔就半里地远近,紧赶慢赶,就是追不上。老崔身上冒了汗,再一打量四周,果然出了方才树丛小道,可再仔细一瞅,这条路也不是官道,黑黝黝一直往前也不知通向哪儿。

  那素白灯笼在前头闪了闪,却不见了。

  “真他娘怪!”老崔狠狠啐了一口,一拍脑袋想起,自己忙着赶夜路,自己车厢上原本挂的风灯也忘了灌油!这会儿刚想起电灯,有火没灯!


  顺着这条路走了会儿,老崔自失地笑了,想想自己一个七尺高的热血汉子,天不怕地不怕的,走趟夜路怕个鸟!挥了挥鞭子喊一嗓子:“驾!”,前头那马倒也听话,拉了车直往前走。

  一袋烟功夫,老崔觉得肚子不舒服,也是,大白天赶路,到了老财主庄上,连吃了几个井拔凉西瓜,又用凉水洗了洗,下午吃酒席,什么荤素凉热不忌,吃的肠满胃平,这会肚里五荤六素龙虎斗,拧着劲儿的疼起来。

  看看前路还远,老崔“吁”一声拢住马,赶紧下车找了个草坷垃,一褪裤子就喷了一地,蹲了半天,肚里这才熨帖,摸了半天,发觉身上没带草纸,骂了一句,四处摸索着找点树叶子擦屁股。老崔正骂骂咧咧四处划拉呢,不妨身边突然传来个幽幽声:“要纸么?”


  一只瘦干惨白的手慢慢递过来一叠黄灿灿的纸……

  两更完毕。今天白天再补上周末的,朋友们多支持!
  十五



  正满地找纸的老崔没在意,顺手接过纸刚擦完屁股正扎股腰带,猛地一怔,想到这黑天野地哪有什么人跟他一起蹲茅坑拉屎啊!登时一股凉气从脚上“嗖!”一下蹿到头顶,寒毛直竖激灵灵一个冷战跳出老远,手忙脚乱扎裤子往草丛里观瞧。


  此时正是子夜时分,阵阵凉风嗖嗖而过,吹得山岗树丛中“哗哗”直响,大树高木婆娑摇曳扭动身姿,矮树丛像被海浪侵袭一样波浪起伏,幽暗处好似无数精灵幽魂在角落拍手大笑窥视老催,阴气森森鬼影重重,早把他肚里那点酒吓成冷汗随风飘没了!


  “谁?!谁他娘藏在暗处吓唬老子!快他娘滚出来!”老崔提气壮胆大吼几声,草丛树影里毫无人气,看看手里握着的纸,老崔身上又是一颤:纸是真的!难道方才在梦里?


  正懵懂不知所措,不远处影影绰绰又出现了那盏素白灯笼,老崔越发起疑,心知不妙,抬腿就朝马车走去,后头呼啦啦一阵风响,却传来个娇滴滴声音:“这位大哥,能否带我一程?”


  “嗯?”老崔忙扭头一看,身后是个年纪不大,浑身绫罗抱着小孩儿的少妇,如雨后海棠娇嫩欲滴站在风中,脸色雪白像是官粉涂得太多,正对他说话。


  “这……方才是你给我递的草纸?”老崔心中一动,并没多想,只是热血青年,还没成家,猛然见个美貌地小媳妇儿在这儿看见自己拉屎还递了纸,顿时羞臊得满脸通红,说话也结巴了。

  “是,我家就在前头村里,白日回娘家,不料跟家弟拌了几句嘴,赶夜路回来,走的脚疼,想请大哥捎我一段。”说着婷婷袅袅蹲身万福。

  老崔哪见过这个,臊的手脚都不知道放哪儿,赶紧抱拳拱手:“那,既然如此,这位大姐就来吧,我正好赶着大车呢!”


  说话二人到了车前,老崔也不好意思搀扶,正想着请她如何上车,谁知一眨眼工夫,少妇早已稳稳坐上了,晃晃手里抱得小孩,微笑道:“走吧。”


  老崔吆喝了马,前头的马不知怎么了,“唏溜溜……”嚎叫几声,抖了片刻才懒洋洋上了路。越往前走,月色更加晦暗,深一脚浅一脚的,十分崎岖。可那盏素白灯笼还不远不近在前头晃悠。老崔暗想:这女的胆子也真大,回娘家也不知道带着家里爷们一起去,这么黑的天儿,敢走夜路。正觉肚里放空了,有点饥饿,想着到前头她家,要点干粮垫垫肚子。嘿,这女的长得还挺漂亮,哎,自己都大小伙子了,还没娶媳妇,真能娶到这么个媳妇儿,以后的日子还真不赖……

  老崔满脑袋胡思乱想,车辙吱嘎噶不停转动,车后的女子沉默不言。走了半晌,前头的路还是漆黑难行,那盏灯笼还在。

  老崔头上见了汗,也不回头,问:“大姐,前头那盏灯是你们家的?”

  后面无语。老崔扭头看,那少妇直挺挺呆坐不动。老崔心里纳闷:这女的咋不说话了?

  老崔掏出烟袋,打火抽烟。刚擦着火石,就在他往烟袋锅子上摁那一刻,昏黄的火燎得他眼皮一跳,不经意往地下一瞥,被晦暗月光映照地砂砾泥土上,浅浅显出马车影子、老崔高大的影子和车上模模糊糊的五个影子。


  五个……五个?!!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