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此一秘事,努尔哈赤建国后,特命将长白山封为“神山”,视为满洲圣地,天池封为“神湖”,子孙后代也代代祭祀不绝,连白龙江也得了侥幸恩典,特改名为“黑龙江”。只是那绺龙须,视之亮晶晶半透明般可爱,平日里还有淡然异香,存放于哪里也不方便,正巧那年定都赫图阿拉,有朝鲜、汉人工匠来投奔,努尔哈赤招来验看,特选出能工巧匠,将龙须与丝绒编成一根硕长的大鞭,挂在马后,平时挂在寝殿内,以为震慑驱邪之用。他是位马上雄武天子,以为这样才算天天“戴着”,护佑安全了。
不意事有凑巧,天意轮转,那年与明军作战,大驾起行,匆忙中侍卫官忘了从寝殿取出此鞭,大战之际亲自观战,被明军红夷大炮轰击而中,没走到奉天府,便于叆鸡堡驾崩。死后以当年捡到的龙鳞为“含殓”,火葬后葬于福陵……
这段惊心动魄玄之又玄的离奇往事,把众人听得悚然震惊!暗夜沉沉,窗外丝毫无更漏之音,簌簌嘤嘤的草虫瑟瑟发抖,云淡月寒,远处租界中的煤气路灯幽幽暗光透过星光斑芒盈盈发光,显得格外光怪陆离。
一时众人沉默不语,那位挑刺的遗老颤巍巍搁下鼻烟壶,起身冲恬然平淡的郑学士深深作揖:“老弟大才渊博,博古识今,堪称通人!!哎,为兄实在不知这段典故,今日冒了无名盛气,冲撞了,见谅见谅。”
郑学士一把拉住他笑道:“老兄过谦!你我师兄师弟,又有何妨?我等应感谢这位杨爷和大杨小兄弟,不是他二人,咱们又怎么能见识到如此宝物呢?”
杨爷听明白了,慌得起身扎煞了手冲诸位作揖,他不惯这种场面,还是郑学士明白,赶紧叫人烫酒换席面,众人又落座,瑞儿小青年听故事听傻了,赶忙招呼仆人忙活,自己凑过来恭恭敬敬问:“老师,如此说来,这其貌不扬的鞭子,当真是件奇物喽?”
“那是自然。”郑学士拿起洋火点烟道。
“这弟子就不明白了,”小伙儿皱眉笑道:“既是太祖高皇帝留下来的法物,就该留在奉天故宫,当日摄政王与诸王大臣恭奉世祖顺治皇帝、孝庄皇太后两宫大驾入关,定鼎燕京,怎么会把先祖物件拿到北京城应用?再者您老人家方才说,太祖皇帝制造龙鞭,并无篆刻梵文经咒之事,当日在奉天,太祖皇帝也不怎么信奉佛道和藏佛,这鞭子内里的梵文秘咒是怎么回事?又跟这幅《高宗八旬万寿图册》有何关系呢?”
“是啊,”几位遗老插嘴问:“这里头还有什么隐秘,你老弟别闷葫芦似得一点点问询,赶紧说说吧,不介,今儿晚咱们可睡不着喽。”好家伙,一群老头探身过来七嘴八舌只不停嘴。
郑学士点点头,指着小伙儿笑了:“孺子可教!圣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说鉴古、考证不是历来传下的大学问,可我辈整理国故,不考证思、学,是不成的!”他笑问一旁听故事的大杨和瑞儿小伙:“你们眼神儿好,你们仔细瞧瞧《高宗八旬万寿图册》里,乾隆爷御驾前头这俩鸣鞭校尉,左边那个手里拿的什么?”
今晚心气颇高,兴致勃勃的大杨早按捺不住,跟瑞儿小伙拿过放大镜,一个顺图,一个透过镜子仔细按郑学士指点踅摸,几个遗老也凑过来瞧。
“嗨!这儿呢!在这儿呢!”大杨瞪大眼珠子,嗓门挺高,引得大家伙都来看。烛火彩光下,果然在描绘细密、栩栩如生的那乘36名校尉抬着的五色交辉的万寿金舆前头,有一对执鞭校尉,左边那位手里拿的鞭子与众不同!
其余的净鞭都是朱红把柄、黄绒鞭身,将鞭身折叠缠绕握在手里,只是这位校尉,将鞭子捧在胸前,踏步而行。鞭子在图册中非常微小,画师们却用细笔勾勒得异常清晰:把柄棕红、双螭上下翻腾,隐隐掐了隐隐金线,跟大驾前导队伍里的净鞭不一样的是,把柄后头有块五色光焰的小石子!赤橙黄绿紫,星星一点,格外显眼!
不意事有凑巧,天意轮转,那年与明军作战,大驾起行,匆忙中侍卫官忘了从寝殿取出此鞭,大战之际亲自观战,被明军红夷大炮轰击而中,没走到奉天府,便于叆鸡堡驾崩。死后以当年捡到的龙鳞为“含殓”,火葬后葬于福陵……
这段惊心动魄玄之又玄的离奇往事,把众人听得悚然震惊!暗夜沉沉,窗外丝毫无更漏之音,簌簌嘤嘤的草虫瑟瑟发抖,云淡月寒,远处租界中的煤气路灯幽幽暗光透过星光斑芒盈盈发光,显得格外光怪陆离。
一时众人沉默不语,那位挑刺的遗老颤巍巍搁下鼻烟壶,起身冲恬然平淡的郑学士深深作揖:“老弟大才渊博,博古识今,堪称通人!!哎,为兄实在不知这段典故,今日冒了无名盛气,冲撞了,见谅见谅。”
郑学士一把拉住他笑道:“老兄过谦!你我师兄师弟,又有何妨?我等应感谢这位杨爷和大杨小兄弟,不是他二人,咱们又怎么能见识到如此宝物呢?”
杨爷听明白了,慌得起身扎煞了手冲诸位作揖,他不惯这种场面,还是郑学士明白,赶紧叫人烫酒换席面,众人又落座,瑞儿小青年听故事听傻了,赶忙招呼仆人忙活,自己凑过来恭恭敬敬问:“老师,如此说来,这其貌不扬的鞭子,当真是件奇物喽?”
“那是自然。”郑学士拿起洋火点烟道。
“这弟子就不明白了,”小伙儿皱眉笑道:“既是太祖高皇帝留下来的法物,就该留在奉天故宫,当日摄政王与诸王大臣恭奉世祖顺治皇帝、孝庄皇太后两宫大驾入关,定鼎燕京,怎么会把先祖物件拿到北京城应用?再者您老人家方才说,太祖皇帝制造龙鞭,并无篆刻梵文经咒之事,当日在奉天,太祖皇帝也不怎么信奉佛道和藏佛,这鞭子内里的梵文秘咒是怎么回事?又跟这幅《高宗八旬万寿图册》有何关系呢?”
“是啊,”几位遗老插嘴问:“这里头还有什么隐秘,你老弟别闷葫芦似得一点点问询,赶紧说说吧,不介,今儿晚咱们可睡不着喽。”好家伙,一群老头探身过来七嘴八舌只不停嘴。
郑学士点点头,指着小伙儿笑了:“孺子可教!圣人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虽说鉴古、考证不是历来传下的大学问,可我辈整理国故,不考证思、学,是不成的!”他笑问一旁听故事的大杨和瑞儿小伙:“你们眼神儿好,你们仔细瞧瞧《高宗八旬万寿图册》里,乾隆爷御驾前头这俩鸣鞭校尉,左边那个手里拿的什么?”
今晚心气颇高,兴致勃勃的大杨早按捺不住,跟瑞儿小伙拿过放大镜,一个顺图,一个透过镜子仔细按郑学士指点踅摸,几个遗老也凑过来瞧。
“嗨!这儿呢!在这儿呢!”大杨瞪大眼珠子,嗓门挺高,引得大家伙都来看。烛火彩光下,果然在描绘细密、栩栩如生的那乘36名校尉抬着的五色交辉的万寿金舆前头,有一对执鞭校尉,左边那位手里拿的鞭子与众不同!
其余的净鞭都是朱红把柄、黄绒鞭身,将鞭身折叠缠绕握在手里,只是这位校尉,将鞭子捧在胸前,踏步而行。鞭子在图册中非常微小,画师们却用细笔勾勒得异常清晰:把柄棕红、双螭上下翻腾,隐隐掐了隐隐金线,跟大驾前导队伍里的净鞭不一样的是,把柄后头有块五色光焰的小石子!赤橙黄绿紫,星星一点,格外显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