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LLOP欧派 2016-04-06 16:33:00
呵呵,内容越来越精彩了
-----------------------------
谢谢支持!
@u_108968419 2016-04-06 23:11:00
三爷在上,奴家这厢有礼了!
-----------------------------
不敢当啊呵呵呵呵,致意!
@zhyphy_1314 2016-04-07 21:00:00
百度了佛头记,还真有其事,楼主叙述甚详,不错
-----------------------------
谢谢支持,南京佛教志里有记载,不过比较短。
俩小孩看珠子砸开,高兴的直跳起来”小杨哥!!快把糖球分开,一人一半!!“
小杨低头细看,珠子被砸成两半,朱红色也退了,一股甜腻腻的香气,从珠子里散发出来,越来越浓越来越浓,整个佛堂里,充满了这种令人垂涎三尺的香气,恍惚中,还有点儿舒舒服服昏昏欲睡的感觉。
好香啊!!三个人被这股香气熏得恬静舒适要灵魂出窍了,飘乎乎不知在何方,金寿忍不住,伸手过来要拿,被金宝一手拿起一块,瞬间放进嘴里。
嘎吱嘎吱得嚼着,金宝一边咀嚼一边儿笑”哎呀,哥哥、小杨哥,你俩快尝尝!!比咱们家里买的干果子还甜呢!又香又脆!“
金寿捏了一块闻了闻,真是如此,也扔进嘴里一块,咀嚼起来。小杨看着俩小孩高兴,也没多想,真的以为是哪里的游客扔下的糖球,自己捏了一小块尝了尝,甜津津的滋味儿很足,还有股说不上是葡萄还是苹果的香味,又有嚼头,真的比赵家那些果碟子里的冰糖、山楂、糖球和蜜饯好吃多了!!
小杨舍不得吃,就尝了这么一点儿,剩下的,都进了俩小孩的肚子。
外头天空雾气越来越淡,小杨拍拍手起来,往屋外看看,没事了,看来大雨下不起喽。过来拉起俩小孩刚要走。
冷不防,佛堂深处角落里,猛然传出一声深沉博大的佛号——阿弥陀佛!!
七
猛然一声浑厚的佛号响起,惊得小杨连同俩小孩悚然,幸而小杨有些功夫,先把两个小孩挡在身后,左脚外撤,右脚内收,两拳攥紧,做好了出手的准备!!
外头风雷慢慢散去,阳光,终于露出了脸。
借着阳光定睛观瞧,破败佛堂深处的角落里,慢慢走出来一个托着钵盂的老和尚!
这老和尚,70开外年纪,白胡子白眉毛外带雪白的寿眉,却是鹤发童颜,红扑扑的脸膛,再一看,三人不由得乐了。
这老和尚,满脸憨笑,浑身褴褛不堪,穿了一身补丁摞补丁的灰色僧衣,上头满是灰尘和泥垢,外头的袈裟也是看不出什么颜色,一条条成了烂布片子,脖子上挂了一串好似算盘珠子串起来的脏巴巴的佛珠,再加上老和尚身上、手上不知道多少日子没洗的泥垢,看起来真是赤条条来去无牵挂喽!
老和尚毫不在意,左手托着一个破了半边的钵盂,也没筷子,乌黑的右手抓着钵盂里的大米饭,正吃得香甜。
边吃边说“阿弥陀佛!!几位小施主,你们这是哪里去哦??”说着走过来,一屁股坐了当地,也不计较地下尘土。
金寿、金宝一看是个笑嘻嘻的老和尚,霎时放松了,嬉笑跑过来,先给老和尚作揖行礼,跟着上前围着老和尚问长问短,一个揪胡子,一个抢钵盂,玩的不亦乐乎。
小杨见是个人,以为是庙里年迈的老和尚,也就不在警惕,笑着躬身施礼说:大师,您可吓坏我们了,我这俩弟弟,要不是大白天,我还以为见鬼了呢。。。。。赎罪赎罪,大师也是圆觉寺的出家的??我记得方才在山门里,当家和尚领着大家伙见面,没见过您呢???“
老和尚憨憨笑着“呵呵呵呵,我嘛,是鬼非鬼,说人非人,鬼是鬼,鬼非鬼,人是人,人非人,鬼算什么,有时候人比鬼吓人多了,庙中有我,我中有庙,既然今日我们相见,既是有缘嘛!来,小施主,你们尝尝老僧的稀饭如何??”
金寿、金宝正揪着老和尚的胡子玩的高兴,听了就要吃,可没有筷子,也想用手抓,小杨听老和尚满嘴胡言乱语,又来的蹊跷,心中纳闷,赶紧过来阻挡了孩子“听话,老师父就这么一点饭,一会儿咱们回庵堂吃饭去。”
“呵呵呵,小施主这是见疑老僧了。今日不吃老僧的稀饭,以后想吃可就难喽,免不了日后这遭大难了,看来,天意难违。。”
小杨一听,更觉得老和尚古怪,有些尴尬,又觉得没啥,便大着胆子伸手从老和尚破钵盂里,抓了一小把米饭,塞进嘴里嚼了几下,咽了。。
谁知这米饭,看着雪白莹润,吃进嘴里,又酸又抽,刚咽下去,一股酸辣辣的脾气从肚子里往上撞,差点没把小杨熏吐了,小杨强忍着,过了半响,才说:大师,您这米饭没煮熟吧,怎么都变味了!
“呵呵呵呵,小施主果然有胆有识!!善哉善哉,老僧所见不差哦。”又抚摸了两个小孩的脑袋,沉吟着说:缘分天定,既然我与小施主有些俗缘,少不了要管点闲事喽!!你来看。”说完从脖子里摘下那串算盘珠子似得黑漆漆油腻腻的佛珠递给小杨。
“此物有点来历,贫僧不才,留下几句偈语,一并送于小施主,可千万记得———三千威仪唯心生, 细分八万四千行。 散去普熏遍法界, 收来一笑微尘中。遇色则止、遇乱则宁、遇难则定、遇道则伏。切记切记!”
说完伸手大口捞着米饭吃了个精光。
俩小孩当然不知道老和尚说的什么,金寿伸手揪了半天老和尚的寿眉,就是揪不下来,老和尚顺手摘下两根半尺长的寿眉,随手从脏破的僧衣上撕下一块补丁,抱起来笑道“小金寿,今儿你向我行礼,老和尚可没什么东西送你,这个就当见面礼喽,记着要收好哦。”说完塞进了金寿腰里的荷包里。
小杨听了老和尚的话,捏呆呆傻了,心中暗想——这是什么老和尚啊!!怎么连金寿的名字都知道?没记得跟他说过哦,难道。。。。。。
小杨谨慎得问:还不知道大师的法号呢??请教大师,来圆觉寺出家多久了??
老和尚大笑道“卸去尘劳向空门, 当知世法无有真。五色无尘无你我, 不识老僧总痴心。什么是法号??什么是出家??哈。。。。。贫僧多年没见人了,今日跟三位小施主聊了这半天,也困了,要去睡了,请小施主自便。阿弥陀佛。。。。。”
说完,老和尚一阵风似得走到角落里,也不管地下肮脏,躺下就睡,一会儿响起了呼噜声。。
小杨匪夷所思,看看天色晴朗了,见俩小孩还要去找老和尚嬉闹,心知不妥,这老和尚糊糊涂涂神神秘秘的,不像什么善类,便赶紧领着俩孩子,大步流星出了屋子。
出了屋,小杨才发现,这里根本不是什么大圆觉寺,左右看看,山峦耸立、绿树繁茂,竟然不知道走到哪里来了。左右看看,确实迷了路,心里发慌,又不敢给俩小孩说,自己心里打着鼓,赶紧去找出路。
不料左右转了几个弯儿,抬头一看,咦???!!!这不是还在圆觉寺的后院嘛!怎么搞得??
不远处,还有几个呼唤的声音,细听,是赵府的人!
小杨大声喊“我们在这儿呢,赵老爷!!赵老叔!!我们在这儿呢!!”
正叫喊着,前头急匆匆跑来几个人,为首的圆觉寺当家的和尚,后头还有赵府的管家,一脸惊慌。
赵府的管家老赵过来一手抱住一个小主人,急的都变了声调:我的小祖宗乖乖宝贝!!你们这是去哪儿了!这么半天!把老爷太太都急坏了!小杨少爷,快回去吧,你爹急的直跳脚呢!“
老赵喜得老泪纵横,又气又急又乐,看见俩小主人找回来自然高兴,可对小杨真是恨——16岁的小老爷们了,真正是不懂事!金寿金宝可是赵大福赵将军的嫡传宝贝儿,就是少了根儿头发,老爷也得发疯。何况失踪了这么久!
众位和尚也是吓得惊心动魄,谁也没遇到这种游览的施主失踪的事儿,还是仨人!万一传出去,以后谁还敢来圆觉寺游览,和尚们的香火钱更别想了!!因此,几个和尚嘴里念叨着阿弥陀佛,佛祖保佑。
小杨情知不好,蔫头耷拉脑的跟着众人进了当家和尚的禅堂,还没等张嘴,杨掌柜气的五官挪移,冲上来就是一个响亮的大耳光。。。。。
八
杨掌柜气冲冲的打了小杨一个大耳光,百口莫辩的小杨的脸当场肿胀起来。
“孽子!!方才跑到哪里去了!你是个什么东西??!!敢随便带两位小少爷游逛去!万一出了什么事,就是打死你也赔不起!快着,给赵大人跪地请罪!”
满脸气恼的杨掌柜确实生气了,自己好容易认识了赵大福将军,靠着比邻而居的优势,这半年赚了不少银子,小杨这个捡来的儿子,竟然差点弄丢了摇钱树的宝贝公子,这要是出了事,别说银子赚不到了,人家豪门权贵,哪能就这么善罢甘休?!
满心委屈的小杨眼泪汪汪,跪在赵大福跟前儿,叩头请罪。
赵大福是个大度人,刚开始天色急变,看俩儿子不见了,急的直跳脚,又骂下人不晓事,又骂保姆丫头一出门就不知道哪里钻沙,丢了俩宝贝儿子,看饶过哪一个。
倒是曾太太大家闺秀,稳得住,着人打听了,知道是小杨跟着的,先放了一半心,她知道,小杨这孩子,素日稳重大方,温厚心细,跟俩儿子混的一家兄弟似得,肯定出不了事。
再看杨掌柜被赵大福那一顿骂,吓得面如土色,也觉得武将出身的丈夫有些过分,就安慰了丈夫,赶紧命人去找。
杨掌柜当时就满脸羞愧的不自在,站在赵大福跟前像个跟班儿似得满脸赔笑拧成了花,一边说着言不由衷的软话。
好容易见儿子没啥事,小杨被打,原本古道热肠的赵大福也不好意思喽。
赶忙扶起小杨,拍拍他的肩头说
“老杨!住手住手!你这是干什么!孩子们爱热闹,乱跑出去玩耍,这不是回来了??发那么大火干什么?难道你是怪我刚才的话说重了?”
杨掌柜听了,哪敢说什么,又是赔礼道歉一番,狠狠瞪了小杨一眼,让他退下去洗洗脸。
倒是曾太太见杨掌柜打得重了,心有不忍,叫过小杨来安抚了好久,又让丫头拿了败毒消肿的药,给他敷上,俩小孩子看小哥哥因为自己两个被打,吓坏了,拥在小杨身边期期艾艾,见敷药,又乱嚷着要帮忙,众人看着直乐,也就不再提了。
这边,赵小姐可是急坏了,偷眼看小杨半边脸都肿了,顿时忍不住落了泪,又急着自己俩弟弟不懂事,白白害人家挨了打,又感念小杨在杨家受了这残刻的痛打、平时还得受多少主子奴才的挤兑和讽刺,才16的人又上无父母、下无兄弟,得心里多苦!!
不免也是一番疼惜,把逛庙这点儿乐趣,早丢到爪哇国去了,心里暗暗祈祷神佛保佑小杨这可怜人儿。。。
小杨看赵小姐脸色不善,悄悄偷看自己,眼角眉梢又带了泪痕,更如梨花带雨,清新可爱,脸上火辣辣的痛,心里却甜蜜蜜的。
这番小小变故,也没让兴趣盎然的赵家和杨掌柜怎么样,吃了素斋,又游玩了整整一下午,到了日头偏西,赵大福又送了和尚们不少米面布匹作为佛前的供奉,这才蹬车回府。。
晚上回了家,小杨少不得又被杨太太痛骂了一顿,杨掌柜也着实恼怒,又夹枪夹棒的跟着训斥,晚饭也没让小杨吃,把他撵回房中到自省。
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擂,这世态炎凉之事,自古就有嘛,那些有些得意的奴才们,对小杨更加放肆无忌,还是厨房里的老仆人看不下去,偷着给小杨递了几个饽饽和一碗热汤,小杨吃饱了饭,想起家里越来越多的冷嘲热讽,又看人家赵府父母俱在热热闹闹,又感到身世悲凉如此,哪年是个头,忍不住对着昏暗的烛火,掉了眼泪。
摸了摸怀里,忽然想起来那位奇怪的老和尚给的念珠,便拿出来在灯光底下慢慢细看。
一条脏兮兮的绳子,看不出本来颜色,上面串了108颗油乎乎的算盘珠子,翻过来倒过去,也没见什么出色的地方,闻一闻,一股发霉的味道里,夹杂着一股细细的檀香味儿。
小杨这些年也跟着杨掌柜学了不少古玩珍品鉴赏的学问,可这么一条算盘珠子,算什么好东西??
琢磨了半天也不得要领,随手一扔,佛珠跟桌上的黄铜烛台捧在一起,当啷一声,发出金石相碰的声响。
咦??明明是算盘珠子嘛!木头怎么会有石头的感觉???
小杨立即拿起来,拿出手帕子仔仔细细摁住一颗,擦了半天,又用茶水清洗了,再看,原来是颗亮晶晶的石头子儿,又凉又硬。
正奇怪间,门外咳嗽一声,小杨赶忙把佛珠放进书桌。刚合上抽屉,杨掌柜走了进来。
小杨起身肃立低头”爹爹,这么晚了还没休息??“
却见杨掌柜一身浅蓝绸袍子,也没系腰带,手里提了个食盒子,一脸肃然,坐了椅子。
”先吃饭吧。“杨掌柜打开食盒,里头是三碟小菜,半盘酱羊肉,一碗热饭。一一摆出来,小杨看了,心里热乎乎的,觉得虽是养父,毕竟教养了自己这么多年,亲情还在嘛。
于是高兴的请父亲坐下,自己拿了筷子,大口吃起来。
杨掌柜拿出水烟袋,一面抽烟,一面看这个”儿子“吃饭,等小杨吃了一大半,这才思索着开了口:儿啊。。。。。。怎么说呢。。。。。你老家的二伯来信儿了,说是,说是从本家里,又给你找了个哥哥。。。这两日就到京了,让我预备好他的衣食住行,你也知道,咱们家虽然有吃有喝,不算穷人,可也富不到哪里去,全凭着我在外操持着,不然,一家子还不得喝西北风去??所以,你这屋子,先给你哥哥住,你先搬到外院去,你娘在外院给你预备了一间屋子,等过些日子,爹再给你预备。你那位本家哥哥,是个秀才,人也温和,你们必然能相处的不错,就这样,准备准备,明天就搬吧。“
说完,杨掌柜看看眼前自己收养的这个儿子,一抬腿走了。
直愣愣把一口饭噎在喉咙里的小杨公子,听了杨掌柜话,就像一盆冰水浇头而下!!
长长呼吸了两下,到底没忍住,豆大的泪珠,到底热乎乎淌了下来。。。。。。
这些年步步惊心、处处谨慎忍耐,自己这个终究名不正言不顺的外人,就这么被抛弃了。。。。。
@sdf3ggg 2016-04-07 18:16:00
楼主好坏啊
留了个这么大的悬念
吊着我们
-----------------------------
谢谢支持。
@u_110901461 2016-04-07 21:37:00
看到佛头的故事,让我想起了我曾祖父(爷爷的叔叔),沂蒙山区的老战士,杀过多少日本人和伪军他自己也记不清,沂蒙山区还有赞颂他老人家的童谣,后来的后来让他当县长,他自己觉得文化水平不够,死活不愿意,回老家那个村当了个小领导(这个实在劲,貌似那个年代大多数人都这样),老家那个村,环山抱水,一座古寺叫灵泉寺(我也不知道有多少年 历史 ),后来赶上了WG破四旧的时候,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曾祖父的......
-----------------------------
谢谢朋友支持,此类故事各地流传的确实不少,我们这边也有,当年红卫兵砸了一座庙。砸佛像时,巨大的佛像倒塌,砸死了几个人,吓得那些小将跑了。村里的老人把佛像偷偷藏起来,后来才修复。
希望悲剧不再重演。精彩继续。
@spxjyan09 2016-04-08 08:59:00
这个珠子是不是藏着一个妖孽
-----------------------------
不是妖孽呵呵呵,后面有说法,请继续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