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玩笔记》三爷给你聊聊真实的古玩圈

  想了想,倒是省心了,不用在外头假装什么杨家的少爷,自己就凭着自己,还能少了一碗饭??
  小杨公子擦擦眼泪,到底是少年气息,久有青云志气,也不用下人帮忙,自己简单卷了个铺盖,收拾了文房和杂物,又带了那串脏兮兮的佛珠,第二天一早,就搬到外院,跟下人住在了一起。。
  九
  小杨这回,直接从高级仆人似得公子,变成了仆人,甚至比仆人还不如了!杨掌柜本来就吝啬,找来的这些下人,不是山西老乡,就是那种尖酸刻薄之辈,见杨掌柜、杨太太真的要重新过继一个儿子,把小杨公子赶出了内院,这帮子奴才,更是得了意,不仅由着性子作践挤兑小杨,那些平日里脏心烂肺的混账话,一股脑儿天天说个不休!


  “呸!还拿自己当个正经主子似得?也不知道从哪个犄角旮旯捡来的东西,倒跟我们装起主子来了!瞧瞧,人家正经主子这就来了,还装的跟个大家公子哥似得,也不知道羞耻。”


  “谁说不是!人家养了他几年,真以为自己是人上人了,这回可是屎壳郎戴帽子)——要现原形喽!”


  。。。。。。。。。。


  小杨住了下人的屋里,也是自己一个人,满耳朵都是这种风言风语,倒是满不在乎,稳稳当当,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闲暇了,就去赵大福将军府里,跟赵将军练武,或是陪着赵大福一起欣赏诗书字画。


  不几日,杨家二爷领着自己的二儿子,来到了杨掌柜家。


  杨掌柜先是打扫庭院,在院子里摆了几桌酒,请来了有头有脸的街坊邻居做见证,再由杨二爷领着一家人,在大厅设了祖宗牌位和家谱本子,又指挥着杨掌柜、杨太太坐了正坐,让儿子行了叩拜大礼,自己亲自执笔,把儿子的名字,加在杨掌柜的名下,又请各位近邻看了,喝酒助兴。


  这才算正式过继了杨秀才。杨掌柜心里,也一颗石头落了地,这回也算大方了一回,不仅在院中挂了灯笼条幅,跟年似得,鞭炮礼花齐鸣,还封了300两银子,送给二哥做亲仪,又封了300两,赏给杨秀才,算是当爹的见面礼,杨太太那边,也拿出不少簪环首饰,送了杨二爷的太太。


  一时间,杨家热闹的欢天喜地、人头攒动,街坊邻居早知道杨家这点事,虽说大口喝酒大块吃肉的都来凑趣儿,可背后,对杨家这番动作,还是指指点点,说什么的都有。


  热闹归热闹,可苦了小杨公子喽!!


  这些天,家里一切热闹喜庆,别说跟他一点关系没有,地位直线下降的他,还得一会儿跑出去买东西,一会儿出去找棚匠来扎彩,一会儿又被吩咐去叫酒菜,连搬东西、叫车马的差事,也得让他去支应着,直累的他心神俱疲,散了架子一般,还备不住一家大小又骂又说。


  杨二爷觉得把一个儿子过继给弟弟,怎么说也得大大的摆布一番,花多少钱,也不过分。因此,又跟杨掌柜说,还觉得有什么不足。


  杨掌柜也累的不堪,听了哥哥的交待,皱眉道:哥哦,看着我在京都过了这些年,其实还是小门小户,您既然这么说,那还有什么礼节没到或是缺失,说出来咱们商量着办。



  杨二爷是山西土财主脾气,听弟弟言语不快,也就翻着牛眼问“老三呐,你是知道的,我家4个儿子,就数这个老二有出息,现就有个秀才功名在身!以后成了举人、进士,做了官儿,这老太爷可是你来当!再怎么热闹风光,也是你的不是??现在花几吊银子,你就心疼了!?”


  杨掌柜哭笑不得:哥,你说的这是哪里话!有了这么个儿子,就是倾了家,我也是愿意的。




  杨二爷翘着二郎腿,笑嘻嘻道:既这么着,我看你们西邻的赵府有个花园子不错,咱们借来,摆他三天酒,请一班戏唱一唱,让四邻都知道,咱们老杨家,越来越兴旺起来,你看怎么样??


  杨掌柜听了无话,又跟媳妇商议了,少不得拿了银子,老着脸皮来赵府求援。


  赵大福是个爽利直率人,听了哈哈大笑,把银子推还杨掌柜:老弟,你这是大喜事嘛,咱们不讲这个!你哥哥既然说了,又收了个大侄子,来热闹热闹就是了,说好了,你用花园子我可不要钱,不过,我就不给你送什么礼喽!有喜酒得请我吃几杯,好戏我也要听哦!!“


  杨掌柜听说不花钱,百借给花园,高兴的屁滚尿流,千恩万谢,赶紧去准备了。

  赵大福是个爽利直率人,听了哈哈大笑,把银子推还杨掌柜:老弟,你这是大喜事嘛,咱们不讲这个!你哥哥既然说了,又收了个大侄子,来热闹热闹就是了,说好了,你用花园子我可不要钱,不过,我就不给你送什么礼喽!有喜酒得请我吃几杯,好戏我也要听哦!!“


  杨掌柜听说不花钱,白借给花园,高兴的屁滚尿流,千恩万谢,赶紧去准备了。


  这边,赵大福晚上跟两位太太聊起来,二太太沉默不语,倒是三太太曾夫人,大为不满:老爷也太大方了,这个杨掌柜也是糊涂!


  “这话怎么说?人家的好事嘛。再说平日里你送东送西的,不是比我还大方?这会子又来说我。”赵大福毫不在意,拿了个素纹玛瑙的鼻烟壶,大喇喇往手里捻鼻烟。


  曾太太冷笑道:老爷想,杨家老二那么好心,把个19岁又考了秀才的儿子,给弟弟送来当儿子?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你们想想,这是什么好心思??难道这个秀才儿子,不会考举人进士?到时候,杨家老二一个老封君是跑不了的,怎么这会子大咧咧的把儿子送给杨掌柜?这里头可是大有深意呢。


  “深意??你们妇道人家懂什么兄弟情分?说的太玄乎了吧??”
  @愤怒的小康氛 2016-04-09 17:19:00
  偷偷回来又看到一段.
  顶起来.
  写的真好.
  -----------------------------
  谢支持,精彩继续!
  后记——————
  @齐州三爷 2016-04-01 16:41:00
  这是个真实的故事,是爷爷的父亲一位老朋友给他讲的,那人外号叫王八卦,建国前是古玩行里研究《易经》非常的精深的一位老人。
  少年时,我搬个小板凳坐在老院里的石榴树下的青石桌边,依偎在爷爷膝下听他讲述这个并不显得古老的故事,一杯淡茶,一盘酥糖,爷爷平淡得品几口香茶,喂我吃两颗酥糖,尽享天伦。
  我被深深震撼,以为就是个传说而已,就把它记在了笔记本上,因年代久远,我对故事进行了再加工整理,大体脉络不变。
  但是,大学时代,请南京的同学去实地考察,却发现是真的,南京佛教档案里,也有过简略的记载。只是石碑现在成了残碑,碑座尚存。
  石榴花开,白云流动,老院砖墙的青苔还在,可讲故事的人早已风流云散,驾鹤西游。
  历史 是人写的,但冥冥之中,或许有很多我们不为人知的史实通过口口相传,变成了一段昏黄而悠长的故事,散落于芸芸众生之中了。
  休息休息,咱们开始下一个故事。
  -----------------------------
  @大魔王cross 2016-04-10 01:56:00
  太震撼了……
  读南京大屠杀篇幅时候哭了。三十多万华夏同胞无辜惨死。
  去年去了南京旅行特意去了大屠杀纪念馆,看着一份一份的文献资料,物证,影音资料,我华夏何其悲也。
  落后就要挨打;少年强则国强。
  我们这一代华夏儿女不断进步不断努力,科技,军事、民生、国民素质不断的发展,发自内心的骄傲。最后祝福华夏、祈祷华夏国富民安!

  -----------------------------

  谢谢朋友的关注支持!朋友说的很对,我们国家已经屹立在世界强国之林中,不怕任何侵略者的 欺辱。
  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精彩继续!

  曾太太捏了一颗话梅小心嚼着:“杨老二这招,太明显了,不过是一箭双雕,一石二鸟之计!老爷说我们妇道人家不懂,那可错了。

  老爷请想,凡大家子过继儿子,为的是什么??不过是为后继有人,顶门立户,一般而言,都是在过继人年幼时过继,养个十来年,跟本家有了感情,日后才有这父慈子孝之意,不然,这么大了过继过来,心里向着谁?还不一目了然嘛??

  二一个,这杨掌柜入京做生意,大概20多年了,杨二爷怎么前些年黑不提白不提过继儿子给他,这几年杨掌柜升了大掌柜,钱也多了,杨老二这才跑来送儿子,这意思不是很明显了?!”


  二太太点点头叹道:“只是苦了小杨公子了。”


  赵大福一听,也皱眉说:“也是!!听你一说,还真有这么些意思在里头!妈的!这个杨老二,还真奸!可怜小杨,我看那孩子还好,听说让他们赶到外院,跟下人一起住了,这要是我,非得闹他一场,大家谁也别想好看!”


  二太太摇头:原本我也看那孩子好,还想着。。。。。跟老爷回禀一声,咱们小姐也过了及笄之年了,可是这样一来,日后成了下人,怎么办呢??


  赵大福满不在乎:这你多虑了,他们不要,咱们要!小杨父母双亡,这些日子我冷眼瞧着,这小伙儿,人厚道仁义,长相身子骨都蛮不错!不行我就跟他们说,让小杨直接来咱们家住!日后办事也方便不是??“


  曾太太笑笑:“老爷不嫌弃人家就好,说句不好听的话,富贵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甭说别人,就是咱们老爷,当年也不过是乡里出身,这些年起居八座成了大帅,靠谁了??也不过是命强罢了。不过,咱们现在张嘴万万不可,一是人家刚收了儿子,咱们去说,好像人家不能容人似得,二是不知道他们家怎么想的,三是,这事要从长计议,不能着急,老爷要是信我,我自有办法,看看这几天他们怎么作践虐待小杨的,就可知道他们必然容不下这孩子了。四不能直接提,提出来就是麻烦,人家会说——小杨有爹有妈的,你们凭什么要过来?


  赵大福笑笑点点头:“还是太太有心计,这事你看着办吧,反正我看上了小杨,配咱们家小姐正好。少不得就是给他弄个好出身嘛!”


  “出身怕什么??我记得鲍大帅没了之后,他家过得不错,鲍大帅跟老爷又是八拜之交。我想着,到时候先让小杨认他们为本家,有这个出身,再娶咱们家小姐,门当户对不说,鲍家也必然愿意,就当个上门女婿我看更好!瞧瞧金寿、金宝小哥俩,跟小杨好的跟亲兄弟似得!“
  听了曾太太的办法,赵将军也高兴起来,三人直聊到2更天才散。


  曾小姐在珠帘后头,偷偷听了父母闲聊,把这几天的烦闷完全扔到一边,满脸羞红小心脏扑通扑通的乱跳,领着丫头,来看弟弟。

  可煞作怪,这几天,隔壁杨家热闹翻了天,可从前一向喜欢到处乱跑的金寿、金宝,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整天
  蔫头耷拉脑的提不起精神,俩小孩吃了饭就睡,睡醒了也不到处跑了,只在屋里发呆,或是在院子里闲逛,赵家父母以为俩小孩出城一趟,玩的累了,可赵小姐觉得,肯定是哪里不对。。。。。


  这边小杨累得倒在床上,脑海里想着新来的这位秀才哥哥。


  这人叫杨光亮,19了,长得也算一表人才,相貌堂堂,不过,就他脸上那双阴冷冷的三角眼,怎么看怎么有些渗人,而且,走着走着,杨光亮经常转折脖子回头瞧人!


  这就更让小杨不安了——因为他看过赵府秘藏曾文正公所著述的《冰鉴》一书,说这种看人的样子叫“狼顾”,凡是有此种习惯的人,必然心胸奸诈、残刻阴毒。


  挠挠头,小杨眼前老是那双阴冷的三角眼晃来晃去。。。
  十


  小杨的忧虑不是没有道理。


  赵家把后花园借给了杨家,杨掌柜咬咬牙,又花了400多两银子,请了周围的街坊邻居和买卖上来往的商家、相与,三天戏酒,请的是京城有名的六喜班,只三天戏,就得200两,又请了谭老板来演了两出,一出就是80两,那时节,谭老板正叫座,端的是程老板之后的第一人!因此,西直门一带不管认识不认识杨掌柜的戏迷,都掂对着带了礼,就为着听戏,热闹的是人流攒动、沸反盈天。


  虽说赵大福将军借了花园子不要钱,可杨掌柜到底是场面上的生意人,知道进退,不仅由着赵府的主人们上座,吃酒听戏,还送了赵大福一对碧玉镇纸做谢礼,又称了50两银子,专门打赏赵府的下人、丫头和奶妈子们,里里外外做的溜光水滑、滴水不漏。


  赵大福看似大大咧咧,等他仔细看了看杨掌柜新收的这位儿子,果然不满。


  这位杨秀才,看起来一表人才,言谈话语礼貌周全,可满脸傲慢自得之气,跟小杨说话,也完全是主人吩咐奴才的口吻,大喇喇坐了东边的贵位,一时不如意,板着脸就把小杨叫来训斥一顿,那桀骜无礼之态,活脱脱一个《薛仁贵征东》里妒贤嫉能的张士贵。

  在赵大福心里,早就喜欢上了小杨公子,这位新来的杨秀才这番嘴脸,让他满肚子闷气,看哪儿哪儿不顺眼,要不是曾太太劝着,早就给杨秀才一顿好打喽。


  当着客人们,曾太太也强忍着不满,只是吩咐下人,偷偷让小杨抽空歇着,把些留着的好茶果、点心送给他吃,又话里话外的在座位上跟杨太太讲说着,别对小杨太过不去。


  小杨里里外外忙的焦头烂额,好容易歇口气,等着金寿、金宝俩小弟弟过来找他玩,奇怪,等了一两天,也没见俩小孩来后花园玩耍,只以为园子里杂乱,赵家不许他们出来。
  @ayumidaniel 2016-04-10 11:47:00
  精彩呀~~~鼓励鼓励鼓励鼓励鼓励鼓励鼓励
  -----------------------------
  谢谢朋友支持!
  @希希我爱你2012 2016-04-10 13:45:00
  楼主真是看透人间事故,肚子里有这么多好故事,一个比一个精彩!好看好看

  -----------------------------
  谢谢支持,精彩继续。
  终于过了三天,这趟庆祝算是结束了,杨掌柜单独换了华服,带了这位新儿子,领着小杨,前来赵府磕头感谢。


  正巧,赶上赵小姐跟母亲去万寿寺烧香,正要出门,被杨秀才结结实实看了个满眼,只见这位小姐——
  肖肩蜂腰、眉目如画、弯月红唇、目似秋水,披了件月白色的夹斗篷,纤纤素手只套了两枚青玉指环,一颦一笑风姿卓绝。


  这杨秀才,三角眼一翻,垂涎三尺,当场魂飞天外!原来,此人虽说熟知诗书,又进了学,名利心正旺,家中父亲又定了这条李代桃僵之计,要谋杨掌柜的家产,所以,才急促促命他过继给三叔。为着荣华富贵,都19了,连亲事也没定,只当进了京都,考中了功名再提亲事。


  不想见了赵小姐,一颗火辣辣的欲心就此提起。


  小杨在后头跟着,见哥哥满眼呆了色眯眯盯着赵小姐登车离去,心下大为不安,狠狠咳嗽了两声,杨秀才这才回过神儿,走了几步,突然斜着回身盯了盯小杨,便有些明白二人关系了。。。


  这边,赵小姐可是什么都不知道。


  进了大厅,杨秀才展目观瞧,赵家这座府邸,果然捡了便宜,飞檐高阔、画栋雕梁,院子里几处花坛,都是京西白石雕镂精细的座子,里头一丈多高的灵璧石缠了老树藤蔓,一条青石大甬路,直通大门。


  大厅里,全是一水儿深色的硬木家具,正中翘头案上,摆了一架紫檀嵌大理石山水屏风,左右是官窑粉彩大吉如意瓷瓶,大楠木八仙庆寿桌上显眼处,摆了一个水晶玻璃长条盒子,盒子里满铺着鹅黄缎子,楠木长托架上,稳稳当当摆了一支青玉商金丝的如意,显见的,乃是御赐珍品。




  赵大福将军精神矍铄,看了看穿着油绿春绸袍子,酱色马褂,一顶簇新瓜皮帽,腰系玉佩的杨秀才,再看看一脸忠厚、纯红齿白、身材挺拔的小杨,却是一身家常半旧的绛红色细布外袍,越发显得神采夺人,心中对杨掌柜这种厚此薄彼大为不满了。


  小杨也拘谨起来,请了安,直冲赵大福笑笑,便站了杨掌柜身后,杨秀才却是大喇喇坐了,在那里跟赵将军侃侃而谈着仕途学问。



  


  赵大福听着没趣儿,不大会儿,也没向往常一样留杨掌柜用饭,就端茶送客了。


  杨掌柜心里纳闷,领着俩儿子往外走,后头赵府管家匆匆赶来:杨大爷,这是我们老爷送给小杨公子的衣服。请务必收下!


  说着,递过来一个蓝绸包袱,里头是一件苏绣香色缎镶金边的外袍,一件玫瑰紫川绸撒金花大褂,又是两顶簇新的六合一统帽子,镶着青玉的帽正,还有一条绛红色宽边嵌水晶的腰带。


  杨掌柜听了这话,再看看俩儿子的打扮,一时间脸上拉不下来了,又不敢发作,只挤出几丝笑拱拱手收了,把包袱塞给小杨公子。


  小杨还在懵懂,杨秀才微微一笑:弟弟,看来赵大帅,对你很看好哦。


  回了家,杨秀才进了内院,关上房门,变了脸。


  这几天他来了京都三叔家,原本以为顺顺当当做了大少爷,可今儿看见赵小姐,又冷眼见杨掌柜收养的那个小杨,虽说礼貌周到,可对自己这个本家大少爷不亢不卑的,很是讨厌,是自己执掌家业的阻碍祸害!又听了下人们风言风语,觉得小杨跟赵小姐之间,必然有不轨之事,而且,看赵大帅的样子,仿佛很看重小杨似得。
  看来此人留不得了!!
  原来就奸险毒辣的杨秀才,定了半日神儿,嘴角抽动了半天,想出了一条毒计,要除掉小杨。。。。





  @matthew1255 2016-04-10 18:38:00
  好喜欢作品,可以转贴吗?
  -----------------------------
  朋友可以转帖,不过请注明原作者和天涯首发。
  @ayumidaniel 2016-04-10 11:47:00
  精彩呀~~~鼓励鼓励鼓励鼓励鼓励鼓励鼓励
  -----------------------------
  谢谢支持!精彩继续!
  @那时候2014 2016-04-10 23:35:00
  @齐州三爷 2939楼 2016-04-10 22:14:00
  可煞作怪,这几天,隔壁杨家热闹翻了天,可从前一向喜欢到处乱跑的金寿、金宝,也不知道是怎么了,整天
  蔫头耷拉脑的提不起精神,俩小孩吃了饭就睡,睡醒了也不到处跑了,只在屋里发呆,或是在院子里闲逛,赵家父母以为俩小孩出城一趟,玩的累了,可赵小姐觉得,肯定是哪里不对。。。。。
  这边小杨累得倒在床上,脑海里想着新来的这位秀才哥哥......
  -----------------------------
  谢谢支持,精彩继续。
  说干就干,恰巧,第三天,杨掌柜要去天津办货,几天才能回来。等杨掌柜一出门儿,杨秀才就让小杨来打扫卧室,自己却带了仆人,逛街去了。


  等小杨打扫完原本属于自己的屋子,又拿了本《格古要论》正看得仔细,不想杨秀才买了一大堆吃喝零食和绫罗绸缎,奉承得杨太太高兴,自己回屋转了一圈子,回身大喊大叫起来:有贼!!这可了不得了!家里出了贼啦!!


  虽然他才来了不几天,杨二爷也回了山西,可杨秀才很会笼络人,大把的散碎银子铜钱撒出去,这些下人,早就把他当成了正经的大少爷,一听这话还得了,赶紧回禀了杨太太,大家一起抓贼。


  杨秀才气呼呼急切的冲出来,跟杨太太说了缘由:“我方才出门,把爹给的见面礼和从老家带来的玉佩都放在卧室的柜子里,怎么一转眼儿不见了!!请太太做主!”


  杨太太哪见过这种情况?不由得慌了神儿,又哭又叫,让管家各房搜一搜,并全家仆人一起询问,称着乱当儿,杨秀才给自己的嫡系仆人杨三儿递了个眼色。


  不一会儿,果然从小杨公子屋子里,搜出一个包袱,里头满是银票、银锞子和几件玉佩,杨太太一时也傻了。妇道人家,又是颟顸蠢材,哪想到这么多,当时便大怒不已。
  “你这个饿不死的野杂种!!不是老爷把你从叫花子堆里捡来收养了,你这个小杂种早就被卖到相公堂子做兔子去啦!本想教育你懂事儿,好啊!趁着老爷不在家,你敢偷大少爷的东西!来人!把他送官!”


  杨秀才阴阴笑道:“母亲大人息怒!咱们家在这条街上,也是有脸面的人家,把他送到官府,万一传出不好听的话儿,岂不让咱们家丢人??我看,既然是他干的,人赃俱获,不如打他40板子,扔出大门得了!从哪儿来回哪儿去吧!


  不等杨太太答应,杨秀才大喝一声,叫来仆人们:绑在凳子上,给我使劲儿打!打死了我偿命!


  好家伙!这些下人一听,上来就按住了小杨,搬了个大条凳子,把他捆得粽子似得,又拿了两个顶门杠子,一五一十打起来!


  杨秀才冷冷看了看,扶着杨太太回了房,自己提笔在手,笔走龙蛇写了一封供状,看看外头打得正热闹,揣了这张供状,背着手慢慢踱步出来。


  小杨趴在凳子上,幸亏他平日身体好,锻炼的多,就这,受了几十下几下,脸上冷汗直流,臀部、背部早已血肉模糊,那肉一丝丝连着衣服,被打得血肉横飞。小杨一声不吭,昏了过去!


  杨秀才这才走过去,假惺惺的拿了小杨的手,沾了他的血,在供状上使劲儿按了,嘴里却说:打几下就得了!!赶紧松绑,给他把铺盖卷带上,扔出门去吧!
  十一



  赵大福正在躺在一张湘妃竹榻上午睡,梦里隐约看见一个长眉老和尚在那里念经,正觉得奇怪,那老和尚微笑着转过脸用敲木鱼的锤子,冲着他的大脑袋当得敲了一下,赵大福一惊,一翻身醒了。。。。。。


  “老爷!!老爷!!可不得了了,小杨公子,让杨家赶出来啦!”


  管家匆匆来报,赵大福听了,气的三尸神暴跳!怒火冲天!


  好小子!来了这儿才几天,就要鸠占鹊巢了!
  “来人!拿我的马鞭子来!”身边这几个老仆人,都是他从西北肃州当将军时,使出来的老兵,最不济的,也有5品的官衔,后来因没有什么军务,西北苦寒,又觉得赵大福忠义直率,都跟着他来京都纳福。一听大帅有话,都呼啦啦围上来,递过一柄马尾缠了铁丝的马鞭子,就要去救人。


  “慢着!!老爷不能这么去!”话音未落,曾太太闪身进来了,几个老兵赶忙低头退了出去。


  “你甭拦我!好嘛,他们要对小杨下毒手啦!还不许我管管!那么好个孩子,他们不要,咱们收了!”赵将军气呼呼在屋里直转悠。


  “我已经派人把他抬回咱们家来了!老爷息怒,这事太奇怪了,杨掌柜刚去天津办货,就出了这事!看来,那个杨秀才可不能小瞧,我方才派人打听了,说是小杨偷了他的东西,要跑。才打的,这会子小杨被打昏了,仍在他们家外头,我已经派人请大夫了。”


  啪!赵大福一拍桌案:“放他妈的罗圈屁!小杨这孩子,这几年我看着长了这么大的,哪会偷什么东西?!怎么早不偷晚不偷,这个小畜生来了就偷了他的??上回我送小杨一个碧玉扳指,他都不要,到底给了金寿玩。杨老头一家子太不是东西了!不行,我得去看看!”


  曾太太劝不住,只得跟了赵大福,来到自家的偏院,这本是管家和男仆的住所,收拾的倒很干净。


  看小杨满头冷汗,昏迷不醒,身边只有一个油乎乎脏兮兮的被子卷和一个黑布包袱,里头哪里是什么衣服,连前些天送他的那几套华服也不在,只有几件粗布褂子和一串脏兮兮的算盘佛珠。


  自然,那些华服和小杨平日的东西,早被杨家的下人私分了,谁还顾得上他?!


  赵将军由管家帮着,揭开小杨的后背衣裤一看,青紫血肉粘成一片,肿的三指多高!


  :日他老妈妈个狗屎屁!下这么狠的毒手!管家,把我在军中的棒疮药拿来,先敷上!等大夫来了再说!


  这边忙活成一团,赵府内院那边,赵小姐听说了这事,吓得魂飞魄散,以为小杨被打死了,直愣愣昏了过去!丫头不敢乱说,赶忙跟婆子用冷水浇了,唤醒了赵小姐。


  赵小姐心急如焚,赶忙打发金寿、金宝俩小孩过来问候,好回去传话儿。
  金寿、金宝,这几日还是打不起精神,俩小孩也不知怎么了,饭量大涨,光吃肉不吃米面蔬菜,眼神儿也是呆呆的,有话得吩咐好几遍,才听得清。




  好容易过来问清楚了,俩小孩又回去跟姐姐学说了,赵小姐这才放了心,去佛堂烧香祈祷了。


  大夫来看了看脉,说小杨公子身子骨结实,只是皮外伤,开了药,有嘱咐几句注意的事项,就领了赏金辞谢而去。


  这边,曾太太指挥着下人给小杨公子换洗了衣服,收拾了屋子,又把杨家扔出来的脏兮兮铺盖被窝都送到厨房烧了,小杨晕晕乎乎,心里感动,只强忍着疼痛,抓了那串佛珠塞在枕头下面。


  不多时,厨房熬了锅鸡粥,配了清淡的小菜送来,曾太太亲自喂了小杨吃了,赵将军脸色才好了些,要等杨掌柜回来,再跟他算账。


  这样,小杨就在赵府住下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