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发的一章不知道有什么禁忌词句,没显示,我再发一次,希望系统高抬贵手,谢谢系统.
天色快亮了,孙公子越发忐忑不安,看看身上的袍子,再看看一头雾水的三虎,都不
知道善王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外头有个太监捧着衣服包匆匆来报:“禀王爷!西苑门开了,万岁爷御驾从西华门过
来啦!”
善王一听,连忙起身,接过衣服包,换了亲王礼服,外头罩了金彩缂丝团龙补服,挂
了翡翠朝珠,戴了十二颗东珠金龙顶子的凉帽,顿时像换了个人,面色严肃、气势深
沉。用手点了点孙公子,让三虎紧跟着,出了门,直冲外朝走去。
绕过保和殿后头巨大宽阔的雕龙丹陛,孙玉宸发现前朝和内廷截然不同,三座金翠交
辉的巨大宫殿稳稳坐在高达几丈的汉白玉石台上,气势恢宏、体量高大,各个角落里,
钉子一样站着跨刀佩剑的黄马褂侍卫,严密盯着来往的人员。
这天子皇宫的金銮宝殿,一见之下,着实让人尽感意气全消,什么寒窗苦读十年辛
劳、什么起居八座玉堂清贵,上马管军下马管民,全都无形的消沉在如山岳巍峨、星辰
璀璨的红墙黄瓦之下喽!
只要是人,谁在这儿站着,也得感觉到自己的渺小与可怜。
清晨,景阳钟响起,悠远而洪亮,天边渐渐显出金色,善王带着孙公子急速蹬着汉白
玉石阶往上走,来到三大殿平台之上,拉着他俩站在一座金色的大铜缸边歇息,小声吩
咐:“孙公子,你记清楚了!你在这儿别动,这是太和殿外,一会儿呢,打太和门外
头,有一队人往这里走,我和小虎子在远处的随墙门那里盯着缠住为首的,这乌漆麻黑
的,看不清楚,你立马儿跟到人群里去,一直往前走,到了后头保和殿那里,我在门外
支应!切记,别说话,别出声,人家叩头你就跟着。记清楚了没有?!”
三虎小声问:“王爷!您这是要干啥?临场换人??”
“换个屁!”善王狠狠瞪了三虎一眼:“咱们这是给你孙哥送功名呢!别打岔!你小
子也老实点,别说话,宫里哪个太监跟你一样,粗声大气的,要让人看出来,咱爷们都
得完蛋!快着!”
孙玉宸顿时大惊!送功名?!听说过给考官送礼、送钱买功名的,这送功名是咋回事
啊?!三虎怏怏不乐,被善王拉到远处随墙门那边去了。只留下孙公子,做贼一样偷偷
靠在大铜缸一侧,满脸是汗双手握拳盯着南边的太和门。
天蒙蒙亮了,也不知什么时辰,孙玉宸望地脖子都酸了,度日如年的熬了不知多久,
南边宽阔的广场尽头的红漆大门,终于被侍卫们吱呀呀呀打开了。
外头出现一行队伍,大概有百十人,排了两列,木头人一样迈着方步,往这边走。走
的近了,孙公子才发现,为首的是几个老头,最前头的老头,瘦高个,白须白眉,风度
潇洒,走几步还得停下来喘一喘,整个队伍以他为中心,缓慢而迟钝。
等上了三大殿台阶,老头更是喘个不停,旁边有个60出头的红顶子大员递过来一个小
玻璃瓶,老头喝了,喘了几口粗气继续走,真是老迈年高喽!正好走的是善王说的路
线。
这队人,穿的更是奇形怪状!有的穿着官服官帽,有的跟自己一样,穿着华服锦袍,
还有的穿着细布大褂、白袜布鞋,更让人咋舌的是,有几个人还穿着全身的洋装皮鞋,
戴着高筒黑色礼帽!!
真奇怪!别说孙公子没见过这五颜六色的装扮,就是宫里站班的侍卫也一脸懵懂得望
着这群人互相递着眼色,满是疑惑。
说是外国使节觐见皇上,可隐隐绰绰看着这群人,全是中国脸庞。说是外官觐见,可
哪有这样穿的乱七八糟的外官呢??
正在胡思乱想,那行人慢慢走过大铜缸,吓得孙公子缩在一边不敢动弹,远处听见几
声响亮的咳嗽,在空荡荡的平台上传的很远。
“香中堂!!您老人家诺大年纪,今儿怎么还亲自带班进来,赶紧歇歇,万岁爷还在
中正殿上香呢,没有升座,您慢着,对喽,慢慢着,我这儿还给您留了一小瓶西洋葡萄
酒,专门治心跳粗喘的。”
随墙门口,善王一脸诚挚的稳住了为首的老头——香中堂。
老头喘了好几口,嘴里跟善王念叨着什么。孙玉宸远远望见三虎举着灯笼,冲自己这
儿晃了晃,看看正好是个空儿,心慌意乱的赶紧站起来靠在队伍最后。
幸而天色半明未明,周围又起了晨雾,近处几人尚且看不清,这么长的队伍,前后左
右更是模模糊糊,一个个身体僵硬、动作木头人一样的人群里,鸦雀无声,谁也没想
到,就在此刻,他们最后的队伍里,多了一个人!
停了半袋烟功夫,队伍又开始缓慢往前走,穿过中和殿,停在了保和殿门口,这座重
檐歇山顶的大殿里,黑洞洞的,只闻到里头飘出来的檀麝香气,大殿门口,善王一脸严
肃盯着队伍最后的孙公子点点头,三虎却憋着笑看着眼前的一幕,冲孙公子挤眉弄眼。
孙玉宸越发惊疑不定,这是哪里?这些人是做什么的??善王到底想干什么呢??淡
淡的晨雾笼罩了一切,像一面铺天盖地的幔帐,只是大殿前渺小的孙公子想不透,这幔
帐后面、大殿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福?还是祸?!
用力的咬咬舌头,孙玉宸疼的皱眉,原来,他没做梦,一切,都是真实的。
注释:保和殿

跟清宫戏里演绎整天在太和殿上朝的完全不一样,紫禁城三大殿,一年到头也用不了几天,太和殿用的最少,一般只有皇帝举行登基大典、万寿节过生日、端午节受贺、中秋节受贺、冬至受贺,在太和殿升座。
升座,就是皇帝登上宝座,稳如泰山的意思。
中和殿、保和殿使用程度,比太和殿多,中和殿用来作为皇帝去太和殿升座的休息所,且接受内廷、内朝御前大臣、领侍卫内大臣、銮仪卫大臣、内务府大臣、御前行走、内廷行走等御前执事官朝贺的地方,跟前朝的国务执政大臣朝贺礼仪不同,因为这些官基本都是皇帝身边的亲信官,在外朝大典上,各有方位和职责,不能像国务执政大臣一样随班朝贺,所以提前在中和殿行礼。
另外,皇帝祭祀天地、先农等坛庙时,必须在这里看祭文,给皇太后上徽号,也在这里看内阁呈上来的贺表奏书。
保和殿比中和殿使用程度还多点。清朝每年除夕、正月十五都在此处赏赐宗室近亲、内外蒙古、西域、青海等地外藩大宴,场面壮观。
皇帝结婚那天,御赐岳父家的宴席,也在这里开。每年年底,宗人府都得在保和殿里登记、填写内外宗室王公、八旗贵胄和世袭爵位的名册,皇帝御览后,交宗人府保存。
保和殿最重要的一个用途,则是在乾隆五十四年后,大考殿试的地点,从太和殿转移到了保和殿,成为科举考试的终极考点。一直延续到清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