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中国棺材文化集大成之探险巨制《鬼门棺》

  
  闲人们听了陈旗开最后一句,禁不住全都“哦”了一声,有人抢着喊道:“《满城尽带黄金甲》?这电影我前几天才去看过呢!”

  另一闲人立即应和:“对!对!电影最后在地上摆着的那一大片都是菊花呢!还有啊!那个电影的什么主题曲唱的好像也是菊花台!”

  众闲人再次恍然大悟,再次觉得自己懂得的实在太多,实在是太了不起了,于是,众人几乎全都有意无意地双手交抱胸前,傲然望天,一副不可一世的模样。

  陈旗开望着这群观众在自己面前如此矫揉作态,便忍不住笑出声来,觉得仿佛正在观看一大群小丑们的即兴表演一般,笑罢,他才接着往下说道:“这梅兰竹菊在古时候被称为‘四君子’,郑和最初在麻将牌上刻上这四种植物,自然代表了郑和志存高洁的内心追求。而至于这春夏秋冬呢,你们想啊,郑和的七次航海历程加起来总计有二十余年,途中不免每天都要记载时间和航线,二十多年来,前前后后度过了若干个春夏秋冬,时光一去如流水,郑和的青春岁月也在这海上航行的周而复始的春夏秋冬中一去不返了。所以,郑和怎么能不感慨时光不在呢?故此,这种情怀便自然而然地体现在他所发明的那副麻将里牌里了。”
  
  九牛听得猛劲地点头:“春夏秋冬绝对该有!该有!俺们乡下人种地,也是最讲究时令节气的,春天撒种子秋天收粮食,时间可是差一点儿也不行啊。”

  陈旗开扭头看了一眼九牛,善意地笑笑,这才接下去说道:“再看这条、饼、万,这就更好解释了,郑和下西洋有个很重要的目的,便是和其他各国通商和贸易,做生意为了什么?当然就是要挣钱的嘛!好,求财当然就少不了‘发财’了,而配合发财这张牌,具体该挣多少钱呢?一万,二万,三万,以至于更多万,所以这‘万’便是钱了,除此之外,还有一种解释我待会儿再说。至于这条子,也有一种叫法叫‘索’,索是什么呢?就是船上的绳索,一根索二根索三根索乃至九根索,说的都是这系帆的绳索。如果说是条子呢,就又可以有另外一种解释了,你们想啊,航行在一望无际的汪洋大海上,船上的人能吃些什么?我想吃得最多的就是鱼了,吃多少条?一条二条三条。你们说对不?”

  众人有点头的有摇头的,还有一动不动作沉思状的。
  
  不久,有人开始提问了:“那一条为什么要刻成一只鹦鹉,而不是一条鱼呢?”

  陈旗开一击掌道:“问得好!关于这一索的问题,可就又有好几种解释了。”

  说到这里,陈旗开故意停歇了一下,环顾四周问道:“各位,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见过二十年前的麻将牌?”

  人群中那个秃头胖子立刻争抢着回答:“见过!当然见过!”

  陈旗开问他:“二十年前的麻将牌上,一条刻的是什么?”

  那人想了想,说道:“好像是只凤凰。”

  陈旗开笑了笑,说道:“是凤还是凰?”

  那人一下子没听懂,诧异地问道:“凤和凰有什么不同?”

  陈旗开说道:“雄的叫凤,雌的叫凰。”
  
  秃头胖子不服气地抗议道:“这个我知道,我是问你,凤和凰在外形上有什么不同?”

  陈旗开并未理会胖秃头的问题,而是自顾自地接着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老式麻将牌的一条刻的一定是凤凰。”

  这一次,不止是那个秃头,现场所有人全都听迷糊了。

  秃头胖子更是心头火起,怒道:“姓陈的,你玩儿我呢?我刚才就说老一条刻的是凤凰,你偏问我是凤还是凰,现在自己又绕回来了。”

  陈旗开一边举手示意秃头消气,一边咪笑咪笑地说道:“这位仁兄没听懂我的意思。我这里说的凤凰可不是你先前所讲的凤凰的统称,而是说这旧麻将一条上刻的,既不是凤也不是凰,而是半边凤半边凰,合并在一起刻的,就是说这只鸟既是凤也是凰。
  
  周围看热闹的大部分已经听晕菜了。

  九牛也晕,急得哗哗挠头皮,红着眼睛问陈旗开:“陈哥,你可别说绕口令了,这凤凰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啊?”

  陈旗开淡定自如地说道:“诸位,只要你们稍有点常识的话,一定应该知道郑和是什么人吧?”

  众人闻言先是集体一愣,随即便有几人争先恐后地叫喊起来:“他是个太监。太监!”

  陈旗开马上公布答案:“对,只有太监才能既是凤,又是凰!”

  众人这回总算是听明白了,于是有人问道:“你是说这张牌代表的就是郑和自己?”
  
  陈旗开头也不抬地答道:“绝对没错。郑和十一岁时就被明军抓去强行变成阉人,原本堂堂男儿身却遭到明军宫刑迫害,这放在谁身上也不会乐意呀,你们说对不对?郑和也是如此,身残了,心也死了大半,可这日子可还得往下过呀,所以,他就委曲求全地在皇宫里当起了太监。是金子早晚都要闪光的,郑和后来凭借出色的才干终于被燕王朱棣发现并赏识,其后,郑和追随明成祖朱棣步步青云,最终统领海军,七下西洋,开创了前无古人的丰功伟绩。然而,当他功成名就之后,郑和的心里却一定很难受,因为倘若现在他还是男儿身,那么,他一定会有一番更大的作为的,可偏偏命运却跟他开了一个极大的玩笑,让他做了一个半男半女的太监。内心的苦闷导致后来郑和在发明麻将牌的时候,留下了‘一条’没有按其他条子刻成条索的形状,而是在上面刻了一只凤凰的合体,小小的一张麻将牌,这里面却包含了郑和多么复杂而矛盾的心理啊。至于为什么一定要选择‘一条’作为他自己的代称,我想这个就不用我再解释了吧?”
  
  众人先是一怔,接着便不住点头表示赞同,有人甚至红着脸暧昧地淫笑道:“嘿!一条!凤凰!有道理有道理,我要是郑和,我也把这个该死的一条刻成别的东西,不然自己看着就生气!”

  九牛在一旁也自言自语:“凤凰……既是男也是女,这麻将牌果然有大学问。”

  陈旗开对着壶嘴连吸了两口茶,九牛立刻又帮他续满水,陈旗开看着九牛笑道:“别急,还有更精彩的。”

  九牛很急,众人也很急,个个催促道:“快说!快说!”
  5

  陈旗开翘起二郎腿,接着说道:“再来说这筒子,这郑和大船队在海上,最缺的东西不是吃食,而是淡水,所以这就很简单了,一桶水,二桶水,三桶水乃至九桶水,还有一说,郑和远航,不仅仅是开商辟贸,还有另外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炫耀中华武力,当时的大明朝,已经有了质量优良、科技先进的火炮和火枪,你们想象一下,这火炮火铳的横截面,不就是一筒二筒三筒么?”
  这时,有人在人群中叫嚷:“可这筒子也叫饼啊,这你怎么解释?”

  不等陈旗开说话,九牛在一边瞅冷子冒出来一句:“笨蛋!这还不好解释?在船上是不是要吃干粮啊?那干粮除了白米饭不就是大饼么?”
  
  陈旗开惊得嘴都合不拢了,以极其难以置信的表情瞪视着九牛,道:“九牛,你说的太对了!这另一种说法就是你刚刚所说的大饼!”

  乍受陈旗开夸赞,九牛却瞬间变得羞涩起来,不好意思地低头挠了两下乱发。

  陈旗开接着说道:“这麻将的来历你们现在应该已经大概知道了,接下来,我再给你们讲讲麻将里面更玄妙的东西。”

  众人听了这些,早就觉着这麻将已经很了不起,没想陈旗开说还有更神秘的意义,自然个个伸长了脖子,踮高了脚尖,竖直了耳朵,瞪圆了眼睛等着,这回活像一群发现危险的兔子。
  
  陈旗开道:“今天诸位都是是来打麻将的,对吧?我想,没谁是白玩吧?是不是都想着从别人那儿赢俩钱儿回去?”

  围观者全都笑了,而陈旗开则连连摇头,道:“赌徒!一群赌徒!”

  观众中有人趁机起哄:“陈旗开,你别假装清高了,你自己不是赌徒?你不赌那你来这儿打什么麻将?”

  陈旗开一本正经地回答:“我来这儿就是想打麻将而已,我根本不想玩儿钱,可是你们哪桌不动钱呢?好像在你们眼里,麻将纯粹就是个赌博的工具。”

  有人挑衅似地反问:“不是赌博的工具,那能是什么?”
  
  陈旗开不以为然地耸了耸肩,道:“请问各位麻友,打麻将第一步先要做什么?”

  话音一落,就有几个人不约而同地答话:“洗牌!码牌!”

  陈旗开说:“对,洗牌。洗牌就是把所有的牌打乱,然后再摆成整齐的四列,这时候才开始玩牌,对吧?各位,你们通常把码牌也叫什么?”

  众人喜欢陈旗开这样诱导式的问话,于是马上有人回答:“码长城。”

  陈旗开道:“很好,就是码长城。那么请问,长城代表什么呢?”

  众口一言:“中国。”
  
  陈旗开摇摇手,说道:“这只是一种表象,长城在明朝时期发展得最为完善,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修筑长城的最重要作用是抵御外敌,而郑和先后几次下西洋的原因之一,据说就包含着对周边国家进行敌情调查,所以,打麻将的第一步,便是先摆出一个阵型。”

  众人这回“咦”的一声,神情似懂非懂。

  陈旗开接着说道:“我说你们打麻将我看不上,就是你们根本不会打麻将,东西南北风不要,梅兰竹菊不要,春夏秋冬也不要,这样打麻将,实在是暴殄天物。”

  有人扯高了调门喊叫着发问:“我们不会打麻将?你会打呗?好,那你说,麻将到底要怎么打?”

  陈旗开按部就班地讲道:“麻将一共有一百四十一张牌,这些牌其实在郑和眼里,全是兵法战阵!”
  
  众人哄的一声大乱,怎么着?麻将竟然会是兵法?这对他们来讲,完全是闻所未闻。

  陈旗开等众闲人们安静下来,这才说道:“我想你们也许听过这样一种说法,有人曾把麻将,桥牌,围棋这三种东西比喻成三种不同的文化,首先,围棋强调的是大局观,隐忍拼搏,大局为重,必要时还需要牺牲局部利益换来全局胜利。这个说法我倒是赞同,中国古人下围棋追求的就是这些东西,但在如今的中国,围棋已远没有古时那样的风光了,相反,日本和韩国的围棋事业则在蓬勃发展,围棋文化正渗透到日韩两国国人行事的诸多层面。接下来,咱们再来看桥牌,打桥牌一定要靠精诚合作,相互支援,最大限度地发挥团队精神,如果只顾自己,即便你手上的牌再好,也难免最终被各个击破。这桥牌在当今的美国和欧洲最为流行,而看美国和欧洲这些国家国人的做事方法,也和打桥牌时的作派极其很像,所以说,桥牌文化其实就是一种协作的文化。最后咱再来说说咱们中国人玩的麻将,盯住上家,防死下家,提防对家,单打独斗,各怀鬼胎,互相算计,我不能和牌,你们谁也别想和!而麻将在哪个地方最盛行呢?就是我们中国,而麻将文化正反映出我们许多中国人窝里斗,不团结,目光短浅,自私自利。”
  
  众人无语了,多数人神情凝重,似乎都在仔细回味,觉得陈旗开说得没错,自己打麻将的时候可不是这样的嘛。

  陈旗开喝口水,大声说道:“我想对讲这话的人说一句:放你娘的九天巨毒腐臭大屁!”

  众人还在想着这麻将的问题,谁知陈旗开大叫一声,都吓了一跳,听得陈旗开骂得如此难听,想是其中必有原委,便都不作声,等着陈旗开接着放屁。

  陈旗开道:“刚才我说过,这麻将便是郑和发明的兵法战阵,这其中是有原因的。麻将一开始就围了个长城,这就表示在当时,明朝一定要防住外来侵略,而当三面都有敌人时,你应该怎么办?难道要去靠你的对家,上家还是下家?这种时候,谁都靠不住!你只有靠你自己!这种情况下,你当然要盯住上家,看死下家,提防对家了!堂堂大中华,岂容你们侵犯!”

  众人齐声叫好。
  
  陈旗开兴致大盛,接着说道:“麻将有种正规打法,是要算番的,每个番都有不同的名目,一番有单钓将、坎张、边张、无字、缺一门、幺九刻、老少副、喜相逢、一般高等等。两番的有断幺九、双暗刻,双同刻、四归一、门前清、圈风刻等。四番的有和绝张,不求人、全带幺等。六番的有三色三步高、全求人、五门齐、双箭刻等等。八番的有妙手回春、海底捞月、杠上开花、三色三同顺等。十二番的有全不靠、组合龙、三风刻等。十六番的有青龙、三色双龙会、一色三步高等。二十四番的有全大、全中、全小、清一色、七星不靠、七小对等。三十二番的有一色四步高、混幺九等。四十八番有一色四同顺,一色四节高。六十四番有清幺九、小四喜、小三元、字一色、四暗刻、一色双龙会。最后是八十八番,其中有大四喜、大三元、绿一色、九莲宝灯、十八学士、十三幺、八花成和。此外还有三和。分别是天和、地和、人和。你们好好想想,这些麻将名目听起来是不是很像兵法?”

  众人早就听得双眼发直了,麻将这些名堂已经弄得他们头晕脑涨,不过静下来想一想,好像还真是那么回事。
  
  其中有个闲人突然问道:“陈旗开,你先前说麻将是‘麻痹将士’之意,所以才叫做麻将,可你现在又说是以郑和的原姓做麻将的名,那么这‘将’字又做何解?”

  众人之前被陈旗开一通忽悠,早已晕头转向,这突然间有个自己人提出问题,大家都觉着很是对了胃口,不能总是你陈旗开说什么就是什么吧?于是众人又一起嚷嚷道:对!要是这样,这‘将’字该怎么说?

  陈旗开笑道:“我这不刚刚说到兵法将阵上了吗?这将字好解,你们想想,这打仗最后一着是什么?”

  有人立刻说:“难道像象棋里的将军?”
  
  陈旗开道:“没错!就是将军!这兵法将阵排了半天,不就是为了将军么?所以这一解就是:姓马的人发明的将军的兵法!”

  众人回味,点头称是。

  陈旗开接着道:“打麻将最能体现一个人的人品高低,但凡想知道这个人人品如何,不用调查,只需拉到麻将桌上打四圈便知。比如说,你想吃的牌被别人碰了;你刚刚上听,打出一张牌却又正好放炮;你不要的牌正好是别人要的,别人不要的,偏偏是你对家或者下家打的,你吃不到,只能干瞪眼;你起手牌非常好,可就是和不掉,别人起手一把烂牌,可摸几张就能和;这些事情想必各位在麻将桌上常常碰到吧?”
  众人点头不绝,这的确是玩牌时最头疼的问题了。
  
  陈旗开见众人无异议,接着说道:“所以这打麻将,最最重要的便是磨练人的品性,行军打仗,不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必须保持沉着,冷静,面不改色心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反败为胜。这郑和发明了麻将,表面上是给将士们解闷玩的,其实只要坐在旁边观看,便能知打麻将的人品性如何,能否堪大用,这对于一只军队来说,是极其重要的。”

  众人再次表示赞同,特别是对打麻将能看出人品一事最为赞同,于是大家纷纷嚷嚷,互相说着谁谁谁打麻将人品不好,好似天底下就数自己牌品最好,别人都是那摔桌子不付钱的人一样。

  陈旗开说道:“最后再说这麻将牌打胜了便称作‘和牌’,其实这里面也有大大的含义,为什么最关键的赢牌要叫作‘和’呢?”
  
  九牛沉思片刻,说道:“难道是郑和把自己的名字也放到了里面?”

  陈旗开这回可真的吃了一惊,忍不住瞪着眼睛上上下下打量九牛道:“九牛你今天是真变聪明了,是不是昨晚睡觉被仙人摸顶了?”

  九牛一听吓了一跳,伸出一双糊着灰泥的大手在自己头顶一通乱抓,这一抓挠不要紧,一堆堆头皮屑又如雪花般飘坠下来。九牛一见登时大叫大嚷:“唉呀!不好啦!我莫非真被什么人摸了顶了吧?怎么掉下这么多头皮呢?不会把我的头顶都摸漏了吧?”

  众人一听,当时笑翻一片,陈旗开更是笑得从椅子上倒摔过去,连人带椅砸在地上,一边疼得呲牙咧嘴,一边还忍不住在笑。

  人群中不知哪里冒出一个大嗓门:“我说九牛啊!你想不想让你的头皮重新长上啊?”
  
  九牛猛一回身,又惊又喜地大叫:“想啊想啊!你说有啥法子吗?”

  那声音又道:“你只要一会儿跑到滇池边上,把头扎进水里再用双手不停地满头抓挠九百九十九下,保你明天不掉头皮啦!”

  九牛双手一抱拳,大喜道:“多谢高人指点!九牛听完故事马上就去滇池!”

  围观者再次爆发出哄堂大笑。

  九牛不解其意,一边搔着头皮,一边嘿嘿跟着傻笑。

  陈旗开这时拍一下九牛,正色道:“傻兄弟,人家这是取笑你呢,你还真当真了。告诉你,你哪都不用去,等打玩麻将你跟着我一起回家去,我烧壶热水让你彻底洗洗头就不会有这么多头皮屑了。对了,你上回啥时候洗的头啊?”

  九牛翻着白眼想了想道:“好象是三个月以前吧。”

  哄笑声再次爆响,似乎还有人倒地的声音,现场乱成一片。
  
  陈旗开一边摇头一边拍拍九牛肩膀,好心道:“傻兄弟,这样不行的,人穷不要紧,可绝对不能懒。”

  说到这里,陈旗开话锋一转,提高了两倍的嗓音对着乱哄哄的人群道:“老少爷们儿们,还想不想听麻将的故事了?不听就散了吧。”

  这话音刚一落地,众人便如得了军令一般,顷刻间沉寂下来,紧接着大家异口同声再次要求陈旗开继续宣讲。

  陈旗开对自己的号召力似乎非常满意,点起一根烟,吐出个圆圆的白色烟圈,重新归座,缓缓开言道:“刚才咱们讲到,为什么麻将里最关键的赢牌要叫做‘和’呢?对,这‘和’字便是郑和的‘和’,也是马和的‘和’,最后的胜利,当然是属于郑和了,所以郑和便将这‘和’字,用在了赢牌时必说的话。这和字在咱们中国还有别的深刻含义,你们看,带和字的成语有:以和为贵,和气生财,时和岁丰,政清人和,上和下睦等等,这些都是中国人对‘和’字的理解,所以郑和发明这麻将,真是用心良苦啊!”
  众人这次真是心服口服,三两成群的开始研究陈旗开说的话,这帮闲人,此刻竟全部变成一群学者,研讨起他们平时绝不会涉及的学问来了。

  更绝的是,这帮闲人从这天以后再打麻将的时候,竟然全部按照正规打法来玩,一个个冒充着斯文人说着麻将的来历,和牌了便仔细地算着输赢番数多少,久而久之,各个都是技艺高超。于是他们便组织了几届闲人麻将大赛,倒将这赌钱放在末位了。后来居委会派出所社区等部门见这帮闲人竟不用麻将赌博,而是玩成了健康游戏,便大力支持,以至于这帮闲人中竟然有人打麻将进了省队,大有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之势。

  你若不信,去河边找这帮闲人打盘普通麻将试试,他们一定会用鄙夷的眼光看着你,不屑地对你说:我们玩的是国粹,绝对不和下三滥同流合污。

  陈旗开见众人兴致高涨,争论不休,再也无心听他解说了,便拉了九牛偷偷钻出了人群。

  谁知他刚刚走出几步,就听得后面有个闲人喊了一声:“陈旗开,你好像还没有讲白板,那白板到底代表什么?”

  陈旗开不理睬他,自言自语道:“是啊,白板代表什么呢?这个我也很想知道。”
  
  第四章 白板之谜

  陈旗开的确不知道白板到底代表什么,他爹的爹的爹的爹的爹的多少次方留下来的那本书中,也没说到白板到底代表什么深意,这些年陈旗开闲暇时一直不停地思考这个问题,但从来没有一点线索。

  郑和留下一块什么也不刻的麻将,到底有什么意义?

  或者这张牌什么含义也没有,什么都不代表。

  又或者这张牌很重要,其实有个大秘密藏在里面,所以一点也不能透露,所以才什么都不刻。

  陈旗开相信后者,他相信这白板中就是藏着一个秘密,极大的秘密。
  
  书呆子有书呆子的好处,就是能看见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因为他们够简单,他们的兴趣只在书上,通常当一个人专心做一件事的时候,他往往会看到比常人多得多的东西。

  一个人一旦只对一样东西感兴趣,这个人不是天才就是疯子。

  我们的主角陈旗开绝对不是疯子。

  所以我们的陈旗开先生终于找到了关于白板的一点线索。

  这线索还是从那本他爹的爹的爹的爹的爹的弟弟留下来的古书上找到的。

  这个线索很重要,但这仅仅是对于陈旗开而言,因为这个线索别人根本不感兴趣,因为这个线索并不能换来金钱。
  
  陈旗开的叔先祖留下来的其实不是一本书,或者说严格意义上不能算作一本书,只是一本日志,一本航海日志。

  其实,这本日志上面只是零零散散地记录了一些海上的见闻和航行的路线,当然,这些琐碎事件全都是陈旗开这位叔先祖陪同郑和下西洋期间的所见所闻。

  各位应该都还记得吧,前面说过,陈旗开的祖宗做过明成祖时期的御厨,而且还因郑和是云南人,爱吃云南菜,所以被郑和带到船上一起去先后几下西洋。

  可是,这位御厨的弟弟怎么也会陪同郑和一起下过西洋并写下航海见闻呢?难道说他也是御厨不成?

  错了。陈旗开这位留下航海日志的叔先祖不是御厨,而是一位太监,还是专门服侍郑和的心腹太监。
  
  太监是什么人大家都心知肚明,有个当太监的叔先祖,当然就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所以,陈旗开的上几代先人从来不提这位太监前辈,而是把御厨老祖宗时不时地挂在嘴边。

  陈旗开也是如此,他也从没跟别人说起这位当太监的叔先祖,包括对九牛,他都没提。

  尽管陈旗开觉得这个当太监的叔先祖没有任何荣誉感可言,然而,正因为这位叔先祖这个太监的特殊身份,尤其是给三宝太监郑和做过亲随太监的身份,则更让这位叔先祖留下来的这本亲笔所写的日志有了更多的真实性和可信性。

  这本册子唯一让陈旗开觉得有价值的是下面这些记录。
  
  第一,就在第六次下西洋的时候,郑和所在的帅船在一次大风浪后,与其他船只失散了整整三天,三天之后帅船重新与船队会合,可是主帅回来后心情十分不好,接连三天只吃云南菜,而且手中总是玩弄着一张麻将牌,而这张麻将牌,就是一张“白板”。

  第二,日志的最后两页记载的内容是这位御厨先祖的儿子续写的。他写道,帅船回朝后不久,他的父亲,也就是御厨就神秘失踪了,下落不明。家人寻找多年,始终音讯皆无。
  
  第三,日志中最后一页还是御厨先祖的儿子续写的,内容是,自己的叔叔也就是这本日志的作者——那位郑和身边的亲信太监突发重病,临终前,他匆忙派人将自己的侄子叫到病床边,将这本日志亲手交到他手中,并郑重其事地告诫他,这本日志只能为陈家后代子孙所见,决不可对外人提及。同时,他还挣扎着想告诉自己的侄子一件事,看他的表情似乎这件事非常重要,可是,也许是他气息将尽,已无力言说,又或许是他心有顾忌,不敢明言,总之,这位亲信太监离世前最后一刻强打精神从自己枕头底下抽出一张写着墨字的草纸,以手示意,让自己的侄子把草纸上的字转记到日志上面,并且无论如何一定要将上面的内容牢牢记住,之后便两手一伸,撒手人寰了。这侄子事后仔细看了看那张有字的草纸,发现上面只有一首诗,字迹凌乱,似乎仓促而就。这位太监的侄子没读过多少书,也就从小跟着自己父亲耳濡目染地会炒几个菜什么的,所以才气十分不足,看来看去,也始终搞不懂这首诗里面所讲的含意,因此,只得把该诗老老实实地记录在叔叔留下的日志最后。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