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话说富贵
“崇高莫大乎富贵”一句里有个“富贵”,咱就先来看看“富贵”究竟该咋理解。
毫无疑问,财富堆成山为富,而有地位,有权势,便显得格外高贵,对啵?
但是,假如,仅仅把“富贵”的“贵”,理解成有权有势喔,啊呀唻,大兄弟,那您就是桌子底下放风筝——水平忒洼了鸟。
有权势,固然,能显得怪高贵,可在多数人眼里,其实,像德性、学识等这些东东,若能比别人格外高出一头来,那才算是真正的“贵”。
事实也的确如此。您看有的人极其富有,出来进去穿金戴银,而如果他们缺德少才,便很难被人敬重起来;有的人,刚刚还权倾一时,自我感觉高贵得没法治,可谁曾想,却因干了缺德事,让中纪委抓了去再也回不来,直闹得大权旁落而鸡狗不如。
再瞧瞧,人家这些盛德齐天、才高八斗的人,尽管有时也能穷得一根棍儿摇铃铛有腿没有裤子,但是,到头来,因其德盛才高,终归还得让人倍加敬重,显得无尚高贵。是不是?
实质上,若用《易经》看世界的“一分为二”法宝来看“富贵”,则,“富”与“贵”两者的“富”,应为阴、为坤、为地、为卑,而“贵”,该为阳、为乾、为天、为尊。
要是进而,再“一分为二”地去看“贵”呢,那么,能让人尊贵起来的地位与德才这两样,其地位应为阴、为坤、为地、为卑,而德才该为阳、为乾、为天、为尊。
如此看究竟哪头粗,哪头细?您心里,不就怪有数了嘛。
所以说,人呐,只有注重修德进学,而又实实在在地修到一定境界,尔后,去“鼓万物”,去开拓进取,才能长久获得尊贵,才能永远保住财,从而成就起个富。
当然,也唯有真正成了富,才能使德才得以彰显。不然,您光讲自己德才崇高得不得了,却楞是天天穷得揭不开锅,吃了上顿无下顿,槽,却道您这德才,又在哪?咹?
足见,说到底,富这个阴,这个坤,这个地,这个卑,最终,它是围着贵那个阳,那个乾,那个天,那个尊来转悠的;地位这个阴,这个坤,这个地,这个卑,最终,它是围着德才那个阳,那个乾,那个天,那个尊去转悠的。这便叫着“天尊地卑”。人也唯有如此去“天尊地卑”过去,末了,才能“乾坤定矣”。
再者,若用《易经》看世界的“三易”法宝来看,“贵”和德才之性质,当属“不易”。人一旦将德才修炼好,就轻易不会改变而老是显贵。可“富”和地位之性质呢,便属“易”,便是善变的了。无德无才者,今天有了财,搞不好,明天可能就会无影无踪。也便唯有那些德才修炼到一定境界的人,才能走进个富之天长地久里去。
深入理解了“富贵”,再来看“崇高莫大乎富贵”,您道它是啥意思?哦,归齐,这即是说,论在个人身上,要讲崇高,俺娘喔,那就再也没有比“富贵”还崇高,再也没有比拥有巨大财富更崇高,再也没有比富有盛德大才更尊贵的喽。
正因为“崇高莫大乎富贵”,因此,人们所梦寐以求的,才永远是个“富贵”,才都在这恨不能富、贵通吃,恨不能让自己立马变成个富而又贵的人儿哇。
不过,现实中想富贵兼得,却并非易事。
若要问,究竟咋才能富贵兼得呢?据殷旵先生讲,按佛教的说法,富有而少慧的人,是因为他前世以金钱、物质作了很多布施,但他的修行不够,没有修到慧;有慧而不富的人,则是因为他前世修行很不错,修到了慧,可又布施得不够。
佛知道,世俗人很势利,讲大道理,听不进去,很难接受。因而,干脆便讲点现实的,好让人明白如此一番道理:当您有了钱财时,要积德修行,多去布施,好为以后的富贵兼得做准备,而当有了德才呢,则要赶快去创大业。创出大业来才好有东西去布施,去朗显您那德和才。也即是说,创业为了啥?创业,最终,也还是要为以后的富贵兼得去做准备。
若落实到一个企业里,企业追求盈利,原本无可厚非,而在财富积累的同时,企业驾驭者却断不能忘了社会公德,忘了社会大众,忘了自己的责任。要明白,您之所以发财,是因为有许多人做了付出,甚至是献出了生命。您在赚,就有好多人在赔。起码是社会赔进了各种资源,同行赔进了自己的利润,职工赔进了宝贵的时间。特别是,对职工所赔进去的宝贵时间,您可别假装不知道。那些宝贵时间连接起来,恰正是职工自己最最宝贵的身家性命。没有这些方方面面的赔,您又往哪去赚?没处赚。
足见,企业去布施,这要求并不过分,有了钱就要去布施,去积德。若问布施的钱从哪来?自然,想赚得布施的钱来,就要像愚公移山一样“天行健”地天天挖山不止地去创大业。
这么看,一个企业主要要做的,也不过就两件事,一是赚钱,二是布施(积德)。只要将此两篇文章做好了,哇噻,那便可以富贵兼得而生出百年不倒的常青基业来。
反之,假如,您缺德缺到如同早年间某些人似的光知道用三聚氰胺、瘦肉精、苏丹红啥的去胡弄呀,恐怕您就是八辈子,也闹腾不出个什么鸟富贵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