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臧侃《周易》

  感谢朋友大力支持!祝朋友吉祥如意!

  5. 多角看世界

  前边把“圣人立象以尽意,设卦以尽情伪,系辞焉以尽其言,变而通之以尽利,鼓之舞之以尽神”中的各句都分别进行了领会。那么,总的看本段,您道它讲的究竟是啥意思?
  显然,这意思就是,不说“言不尽意”,不说言语不能将所有意思统统都表达出来吗?哎,正是为此,古代圣人首先便确立出了爻、卦象,以此去尽可能全面地将他们的见解充分表达出来;其次还设计出了些卦,以此去详尽表达真与假,去详尽表达那些是心里要真正表达的,那些不是心里要真正表达的;再其次又给每卦系上了些《卦辞》、《爻辞》,以此去尽可能详细地记录以往圣人所想说的些话;另外还非常注重通过卦、爻所效法的天地变化而通达来尽力告诉人们,怎样才会一路亨通不已地从不利之处到达有利之境;末了又通过舞动思想这些形而上的东东去指挥鼓捣蓍草那些形而下的东西,以此去尽显蓍草的无比神奇,从而把卦给捣鼓出来,进而全然朗显圣人对天地及天地间万般事事物物的认识。
  想想吧,由圣人确立的“象”,设计的“卦”,所系的“辞”,效法天地的“变”,捣鼓出的筮卦之“筮”等东东,我们这不就完全可以深入参悟出圣人要说的那些意思来了吗?
  看起来,尽管世界及其万般事物非常复杂,尽管书不能将所有要讲的言语全都写出来,而写出来的言语又都如同开头说的弟子所悟得杯子一样,不能将所有意思统统都表达出来,但是,只要能参照着《易》里的“象”、“卦”、“辞”、“变”、“筮”等这些东东去悉心参悟,哎,到头来,您放心,圣人的意思您还是会晓得,《易》经您还是会明白,天下之大道您还是会懂得,土豆还是会有的,棉猴也还是会有的咧。
  由此,您便该晓得为啥有人眼望着识字也不少,可一看起《易》来就头大,就高低看不出门道来了。却道,那是咋了?原来,《易》得由“象”、“卦”、“辞”、“变”、“筮”等这些向度综合起来去参悟,才能悟出个豆豆来。若光晓得言语,光能看透点“辞”,其它的“象”、“卦”、“变”、“筮”等全知不道,还想看懂《易》?简直便是没有门的事。
  细思量,不难见出,作《易》的圣人面对如此一个极其复杂的客观世界,他们是从“象”、“数”、“理”、“占”等角度去观察理解,又是从以上各方面向人们来表明他们对世界及万般事物之感悟的。本处讲的“立象以尽意”中的卦、爻象,即为“象”;“系辞焉以尽其言”的“辞”,即是用言语说的“理”;“鼓之舞之以尽神”的筮卦之“筮”;即为“占”,而那“数”呀,它则存在于象、理、占当中,也存在于卦里,还存在于变通之中。
  所以,有人说《易》由“象”、“数”、“理”、“占”四个东东构成,是从“象”、“数”、“理”、“占”四个角度,用“象”、“数”、“理”、“占”四块模块,来全面、周细而科学地显示宇宙各种客观存在之本来面目的。您看我们的先人,这是何等聪明。
  可您瞧瞧咱现代人看世界,能做到古人的精细吗?嗨,都自我感觉极好,实质上,却很少有人能做得到。君不见,年轻人找对象,大都单眼瞅瞅“象”,瞧瞧相貌便定下了。哪还有去量量长短,称称斤两,查查内心是否守道理的?即便有个稍周细点的,实在也是麟角凤毛。再看企业老板搞企业,有的重“象”忘了“数”,有的重“数”忘了“理”。至于“占”,啊呀,可倒好,多少人并不明就里却已干脆把它当迷信一扔,便扔到了云外九霄。您都说,现代某些人跟古圣先哲比起来,是不是愚昧得还可以,咹?只可惜,自我感觉,都怪不糙。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