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臧侃《周易》

  @天光2015 2016-01-04 07:32:00
  顶
  -----------------------------
  感谢
  @cbb11 2016-01-06 18:49:00
  根据性格特征判断:
  子时出生:个性刚强、性急,做事易见反复不定,招惹是非的机会较大,父母、 妻子 的助力大,也具有白手成家的能耐。
  -------------------------------------------------
  一个人是知道自己的生辰八字好,还是不知道的好?--交流!
  -----------------------------
  @cbb11 朋友,就在这《系辞传》里有段话,说是:“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与天地相似,故不违。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从这段话里,俺感觉应该可以体会出一个人安身处世的应有的态度来。这态度便是“旁行而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以上观点,敬请朋友指点。
  @dyzang
  3 .三易

  《易经》看世界的第三个法宝,就是“三易”。
  什么是“三易”?您知道,“易”,即变,就是变化。“三易”是指,《易经》的“易”喔,它包含着“变易”、“不易”、“简易”这三种“易”,包含着这三层变化意思在里头。
  相传,《易经》,本不叫《易经》。叫啥?最早,它被称为《变经》。何谓《变经》?所谓《变经》无非是说,您看吭,世上万物、万事、万象不都像日出日落、月盈月缺似的在那一个劲变来变去地住不下么,而《变经》,它就是专门来讲天下万物、万事、万象的“变”,专门来研究人该如何去顺势而变,才能逢凶化吉,吉而又吉的这样一部经典。也即是说,《变经》所研究的,哎,就只是一个“变”,就只是一个“变易”,就只是一个变化。
  后来,先哲们发现,这大千世界呀,单是一个“变”,还了不下来。天下万物、万事、万象,虽然尽在“变易”中,而于某一个乾坤之内呢,它们又还都有其不变的一面。
  例如,太阳和月亮,尽管都在那起起落落变化不止,可太阳,又总是东边出来西边落,打根就没见什么时侯它从西边升起过,月亮也总是园了之后即变缺,缺了之后就要园,月月岁岁又年年,始终似这般,竟也从来没变过。
  再如,“日月运行,一寒一暑”,还有二十四节气之交替往复等这些事事,您去看看吧,只要万年历上推算得那天为“寒露”,哎,这一天,它就一定为“寒露”而绝不会是“夏至”。放心吧,老天爷,它老早便给咱定好了,即便本事大得可上九天揽月,能下五洋捉鳖,可这些不变的天行之道啥的呀,奶奶,那是谁都改变不了的。
  足见,天地及其万般事物,确乎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确乎是在“变易”当中,都还尽有其“不变”的一面在里头。所以,后来,古人就把《变经》,改成了《易经》。只这一改不要紧,《易经》的“易”喔,它就不光有“变”,同时,又有层“不变”的意思在其中了。“不变”,即“不易”。
  再后来,《易经》被周文王和他儿周公系上了卦、爻辞,就成了《周易》。《周易》传到孔圣人手里,经他老人家用“一分为二”法宝去一看呐,便发现,俺那亲,这《周易》的“易”,原来,它不仅有“变易”、“不易”在里头,并且,还有个“简易”在里面呢。
  就在后头咱要讲的这部《系辞传》中,孔圣人英明地指出:“夫乾,确然示人易矣。夫坤,隤然示人简矣。”前一句是说,啊呀那个“乾”,它就像上边讲的既有变又有不变那样,的的确确就向人彰显出它的那个“易”来了哇。“乾”里所彰显出的这个“易”,当然,它就包括如同上述老天的“变易”和“不易”那两种“易”。
  后一句是说,啊呀这个“坤”,它活像一堵墙被个啥东东一推,便咣叽一声溃倒下来,如此明显地就向人显示出它的那个“简”来了啊。“坤”所显示出的这种“简”,可简单理解为挑选、选择。挑选、选择,其实也是一种改变,也是一种变化。所以,“简”也可理解为一种变化,理解为一种“易”,理解成“简易”。
  举例讲,用“象思维”考虑,老天及天上的日月,就是乾,而大地及地上的事事物物,就是坤。您望望,天上那日月,它们不是一方面老是在那起起落落变化不止,老是在那“变易”不止,一方面又在那守着一定规律而始终不变,始终“不易”吗?似这般,它便的的确确向人们彰显出了它的那个“易”,的的确确向人们彰显出了“易”里的“变易”和“不易”来了哇。再说这大地,无论那日月如何“变易”,还是如何“不易”,只要来到大地上,一旦被大地拣出了那一日,咦,那一日,它便一下子就是这一日了,一旦被大地选中那一个月,哎,那一个月,它便一下子就是这一个月喽。大地,它即是如此像堵墙被个啥东东一推而咣叽一声溃倒下来一样,明显地便向人显示出它的一个“简”,显示出它的那种选择,显示出它的那个“简易”来了啊。
  您再瞅瞅,天上的这些风云变幻,它一会日月朗照,一会漫天乌云,可到头来,又总归永远都是乌云遮不住日月,“天还是那个天,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就这样,它的的确确便彰显出了它的“变易”和“不易”。再说大地,地上那形形色色的万般事物,不用说,便统统全是大地从老天的日照雨润之“变易”和“不易”中,挑选造化出来的些东西显摆在那里的。
  毫无疑问,正是这些从老天的“变易”和“不易”中被大地拣出来的花草树木装点了大地,而使大地充满生气;正是这些以人为首的动物被拣出来活跃了气氛,而使大地有了灵气;正是各色事事物物被拣出来充斥于天地之间,才使天地间盈满了不尽的生机。
  假如老天不“易”,大地不“简”,假如老天没有“变易”和“不易”之德性,假如大地没有“简易”之功能,您可说,这天地间,那不还不就得白茫茫一片真干净了嘛。
  细思量,不难看出,实质上,《易》中的“三易”,它是圣人们用“一分为二”法宝看“三易”的世界,而得出来的个“与天地准”的自然结论。把原来老天(乾)所包含“变易”和“不易”之俩“易”的“易”,视为一仪,即阳仪,把大地(坤)的“简易”看成另一仪,即阴仪,这便是“一极分两仪”。
  把原来老天(乾)包含的“变易”和“不易”这俩“易”的“易”,再“一分为二”地去看,哎,原来那个老天(乾)之“易”里包含的“变易”,就是阳仪;而这个“不易”,便是阴仪。
  于是乎,《易》中的“易”,就有了三层意思在里边。因此,后汉的郑玄,在其《易赞》中提示我们:“易”,有“变易”、“不易”、“简易”三层意思在其中。您可别把《周易》的“易”,仅仅理解成一个“易”,理解成一个“变”,理解成一个“变易”就拉倒了,吭。
  @dyzang
  这“三易”,原本,它就是客观世界所客观存在的道理。古圣先哲从客观世界将它提炼出来以后,便成了人类极其宝贵的大智大慧,而以此大智大慧去放眼看世界呢,便会把世界及其万般事事物物,看得是无比透辟。
  因为,世界是在不断“变易”之中,而“变易”,就有可能变凶,有可能变吉,为了趋吉避凶,所以,《易》经便提出了诸如乾卦中所朗显出来的“夕惕若厉”这样的“危机意识”。正是在“危机意识”指导下,人们才有了“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等如此一些优秀的思维模式,才有了如此一些“安身立命”的上乘大谋略。
  因为,世界在千变万化的“变易”中,又有亘古不变的道理,是这些亘古不变的道理,才让那乾坤有道可走,才使人得以有理可依,因而,《易》经便总结出了像“一分为二”等如此一些千古不变的永恒道理,好让人去遵循行为,以确保别有什么过失。实际上,也只有这些永恒道理,才能指引人们步步走在通往光明未来的康庄大道上。
  因为,世界有好生之德,有造化万般事事物物之“简易”的鬼斧神工,因此,《易》经便从中效法出了干成天下万般事事之唯一有效的那种干法。天下万般事事之这种唯一有效的干法,就是周文王和周公的卦、爻辞里一再反复出现的那个“贞”,就是孔圣人讲的“与天地准”,就是凡事无论千变万化去如何干,到头来所有行为,务必都得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不咸不淡,既无过又无不及地是刚好便去“贞”,刚好便去“与天地准”,刚好便卡在天地之道上。人唯有如此举尽吃奶之力来“贞”,来“与天地准”,唯有如此来“简易”,来奋力往“天人合一”的金光大道上去靠拢,最终,才能干成想干的所有事情,才能事事如意,万事大吉,吉而再吉。
  在《易》经看来,满世界的事事物物,从这一头看过去,不过就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如此一个“变易”过程,而从那一头看过来,则任凭千变万化,最终,无非都是“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无非都变成一阴一阳两样东东,进而便是九九归一,归成一太极,也即被“简易”成为一太极。
  无论往那头“变易”也好,还是向这头“简易”也罢,所依据的,那就全是个“一分为二”,都是一极分两仪(阴、阳)这么个“不变”,这么一个亘古“不易”的道理。
  因为老天有“变易”和“不易”之“易”,因而,世界在“变易”、“不易”当中,走向了永恒;因为大地有“简易”之“易”,因此,天下万般事事物物才能被拣出来充斥于天地之间,而使天地间盈满不尽生机。
  与天地运化相似,人类唯有秉承老天“变易”、“不易”之德,才能与日月同辉,唯有效法大地“简易”之能,才会繁衍不息到永恒。俺以为,这应该就是作《易》的古圣先哲,以“三易”法宝去看世界,去看人类,而看出来的个包涵人类大智大慧之最伟大的结论喽。
  @在牛A和牛C之间 2016-01-09 17:02:00
  恭喜发财,大吉大利!【抢红包】
  -----------------------------
  哈哈,红包咋没了呢?感谢朋友大力支持!
  @dyzang
  《易经》的“三易”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其深远。您看古人造的那铜钱,其中心一个方孔,边缘就是个圆形。中心的方孔,即表示事物不变的规则,表示人要守住的些“不易”的东东;边缘的圆形,则表示事物变化着的些理则,表示人该随时随地顺势应变而变向圆满的这些“变易”的东东。铜钱之方与圆共为一体所表现出的“不易”与“变易”,就彰显出了人们常讲的那种“有所变有所不变”的思维方式。“有所不变”为“经(不易)”,“有所变”即为“权(变易)”。人要趋吉避凶,便得在乾坤的“变易”与“不易”中,去“持经达权”,便得有原则地去应变,从而,来“简易”出那条“与天地准”的“道”,并以此“道”来观察、思考和操作所面临的一切。此即为人之趋吉避凶的不二法门。
  这个不二法门,也是孔圣人一辈子用心体会而得到的人“安身立命”所必需的个关键所在。用他老人家的话讲,就是“随心所欲而不逾矩。”“不逾矩”的“矩”,类似于铜钱中心的方空,即“不易”的东东,“随心所欲”,则像铜钱外面的圆形,就是些“变易”的东东。人该“不逾矩”,便需“不逾矩”,当“随心所欲”,就可以“随心所欲”。似这般,能依据当下时势将所有事事物物统统都捣鼓进个圆满里去呢,哎,那便是个“简易”。
  《易经》的“三易”思想,不仅对国人影响重大,且对世界影响,也极其深远。据前边提到的国际《易经》学会主席、美国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夏威夷大学哲学系教授、美国英文《中国哲学季刊》总编辑成中英先生考证,近代以来,西方人在发现自己哲学发生了内在困难和矛盾,出现了问题时,包括遇到宗教问题,遇到实在主义反实在主义的争辩等这样一些问题时,往往都是中国哲学给它一个适当调和,中国哲学对西方哲学产生着重大影响。所以,瑞士的汉斯?海因茨?赫尔茨(Hans Heinz Holz)在纪念莱布尼茨《中国近事》发表300周年时,感慨道:“光从东方来”!
  早先讲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而德国古典哲学中对马克思影响最大的是黑格尔和费尔巴哈。黑格尔,在哲学上最杰出的成就是辩证法,而黑格尔的辩证法呢,据成先生讲,它就是受了《易经》思想影响,才搞出来的。
  假如,您去仔细琢磨一下辩证法,便会发现,辩证法思想,其实就是《易经》“三易”的“变易”与“不易”这俩“易”,就是这俩个“易”,在那变来变去地不住下。
  “变易”与“不易”俩个“易”,本质上,即是“一分为二”的“二”,即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一阴一阳”,也即是前边讲的一个“乾”里的“变易”与“不易”,却并未包含坤中的那个“简易”。
  就是说,《易经》“三易”的“变易”、“不易”、“简易”,在辩证法思想中,也就只含有“变易”和“不易”这俩个“易”,而实际上呢,还有个“简易”,并没被它含纳进去。
  想想吧,仅仅是《易经》“三易”的俩“易”,便能让黑格尔捣鼓出个辩证法,您可说,这《易经》它有多厉害?哇噻,简直是厉害得没法治。
  俺以为,大半正因为辩证法里只有“变易”和“不易”,却并没有“简易”,因此,伟大领袖毛主席,才同时写了关于辩证法的《矛盾论》与有关“知与行”的《实践论》这两部闻名海内外的哲学大作。《矛盾论》是着重讲辩证法之“变易”和“不易”的,也即是着重讲《易经》“三易”之“变易”与“不易”的,而《实践论》,则着重是讲《易经》“三易”之“简易”的。俺那大兄弟,不知您心里,究竟是咋寻思的。
  @我的追逐阳光 2016-01-12 20:25:00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愚士闻道,头晕之。
  -----------------------------
  啊呀,朋友真有才!寥寥数语,笑得俺半宿未合眼。感谢朋友大力支持!
  @知时知量佛 2016-01-12 09:34:00
  阿弥陀佛
  -----------------------------
  感谢朋友大力支持!
  @dyzang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时至今日,《易》经“三易”伟大光辉思想对我们依然具有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
  知晓了“变易”之理,想问题、做事情,您就会知道“应时而变”,就会去“变通趋时”。只要能通过“变通”而趋了时,天下各种各样的通天大道喔,便会多呀多得是。
  同样,懂了“不易”,在想问题、做事情之变来变去当中,就会晓得“变易”里也还有其“不易”的道理。这一来,无论何时何地,不论如何千变万化,便都会固守住那些“不易”的东西。像始终要保持自强不息的阳刚精神,任何情况下都要心居中正,所有事情都得“贞”在“与天地准”的金光大道上,不管漂泊何方而一颗心都永远是“中国心”等如此一些东东,便永远不会随意被变换掉。守住这些“不易”的,再去“变易”呢,哎,末了就能“变易”出良好结局。常说的“万变不离其宗”,“以不变应万变”,讲的即是这个道理。
  当然,懂得了“简易”的意义,就更为重大。只要您晓得“简易”之理,便知道天下万般事事物物,唯有能看出其简单的本质,才能抓住要害,才能以简驭繁,才不至于走歪、走偏。就像这《易》,它把世上的刚与柔、静与动、明与暗、高与低、仁与义、得与失、吉与凶、福与祸等等万物、万事、万象,统统都归结为“一阴一阳”两样东东,最后把这俩东东都装进了一乾一坤里,由此,便让人把个世界看得是极其亮堂而透辟,就非常便于人们从“形而上”之思想上,去找出那条“与天地准”的思路来了。所以说,现实中,不管遇到多复杂的事事物物,首先要在思想上加以简单化,以便将事物客观存在的规律找出来,进而好去找出那“与天地准”的思路,这才不至于眼花缭乱地越看越复杂、越想越头疼。
  思想上“简易”出“与天地准”的思路之后,再在行动上“简易”出那些能“贞”在“与天地准”之道上的举措,如此,就有利于您去涉大川、过大河,就有利于您领着老婆孩子去闯大业,就有利于走进那“无咎”之崇高境界中去了。不然,若“简易”功夫不中用,凡事理不出思路,找不到出路,到头来呀,奶奶,势必就得没了活路。
  历史上周朝和秦朝,同样都建立了大一统的天下,最后,又都归于灭亡。看起来好像与草木荣枯道理一模一样,全是有荣有枯,有兴有亡,都是一阴与一阳。但是,您别忘了,人家周朝传承三十世,历时七百余载,而秦朝,却只传到二世,不过十三年光景,就毁咧。您道这里头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不用问,就是他们对世事的“简易”功夫,是太不一样喽。
  在新中国建立之前,从康有为到孙中山,多少仁人志士,都想建而没建成。后来,新中国是由毛泽东这帮开国元勋建成了。究其成功的原因,固然多种多样。但是,主要原因,不外乎,就是因为毛泽东那帮人,他们的“简易”功夫,十分了得。
  您想想,好几座大山压在中国人头上,要通过革命建立个新中国,谈何容易?多少事情需要去处理,对吧?可在毛泽东这里,众多革命问题,被他“简易”来,“简易”去,末了呢,哇噻,也就只“简易”出了一个东东。这东东是啥?它便是《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开首第一句:“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您看看,果真是简约,而又不简单。恰恰是因为“简”,才容易办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历程中,正是以该话的个中心思想,于每个发展阶段都去注重结成“统一战线”,用了“统一战线”等这样一些法宝,才使革命大业一路从胜利走向了胜利。是啵?
  却道一个企业如何管理?企业管理的那些事事,自然也是千头万续,所需要的能耐,也是多种多样,可要讲最关键,最要命的,不过也只有一条,这就是把诸般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将与企业有关的各种事物“简易”得越简单越好。要是有一天,您能简单到什么事情都没有,啥事都不用做,光剩关起门来在家数票子了,那不就顶好不过了吗?这就是最中用的本事。反之,若不懂“简易”之妙,把企业让您搞到个越管事越多,越管越复杂,越管越乱套,越管越麻烦,越管越乌烟瘴气的地步上了呢,咦,那企业,差不多也就快拉倒了鸟。
  您看人家“同仁堂”,为啥能几百年不倒?叫俺说,最根本的也就一条。这一条便是,其产品审时度势千变万化,而其德性却任凭千变万化,都始终守住个“仁义”矢志不渝,永不动摇。企业如何驾驭?驾驭企业,就得似这般找出“不易”和“变易”的东西,而后,将“不易”的持之以恒,把“变易”的随时随地去加以权变,能如此,便中了。这就叫“持经达变”。何为“经”?何为“变”?“不易”的是“经”,“变易”的即为“变”。
  如果企业驾驭者只看到“变易”,而忽略了“不易”,便会凡事变来变去地乱变一气,末了把企业变得一塌糊涂。若仅看到“不易”,而忽略了“变易”,就会凡事不知变通,最终僵化而毙。因此,凡聪明的企业驾驭者,必须既善于创新求变,又知道万变不离其宗。
  到底那个啥子何时何地当变,又究竟这个啥子何时何处该不变?哥唻,这就全靠您“简易”出那条“与天地准”之“道”,并切实“简易”好自己脚下的,这根通天大路来了。
  您说,到底什么是企业管理原理,咹?俺就感觉,像“三易”这样的东东,才是最正宗,最根本的企业管理原理,才是永恒不变的企业管理之道。您道,不是,是咋?
  @知时知量佛 2016-01-16 06:14:00
  阿弥陀佛
  -----------------------------
  谢谢朋友大力支持
  @dyzang
  4 .四维几何

  现代人认为,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指物质运动的持续性和顺序性。持续性,是物质存在过程的久暂;顺序性,指物质的过程总是从过去到现在,再到将来的这样一种顺序。空间呢,则是指物质运动的伸张性和收缩性。伸张性和收缩性对一个具体物质来讲,也就是它的位置。
  时间与空间,在咱先人那里,是用“宇宙”来表示。古人称上下四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宇”,即空间位置,就是“时位”的“位”;“宙”,便是时间,即“时位”的“时”。按《易》经的道理看,“宇”上下四方通出去,就是“八卦”,就是八个方向;在“宇”中的万物、万事、万象沿着时间这一“宙”动起来喔,哎,它们便各自都有了从生到死的一个有始有终的生命历程。
  古人讲的“宇宙”,其实也即是通常人们讲的个“世界”。“世界”的“世”,即时间,就是“宙”;“界”,相当于位置,也即是个“宇”。“世”与“界”和而为一,便是一个世界,也即是一个宇宙,也就是《易》里讲的个“时位”。
  《易》经的“时位”,它是贯穿于整个一部《易》,落实到六十四卦之每一脚落里的个极其重要的东东。那么,“时位”在各卦中,是咋表现的呢?
  《易》经每卦六条爻在卦中的位置,是按由下而上之顺序排列的,从下往上依次为初爻、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和上爻。卦里六爻如此排定之后,这六条爻呀,就不是简单的六条横杠杠了,它们所代表的,就是宇宙(或叫世界)中各种事物的时间和位置了。
  表示时间时,初爻,代表事物之时间的初始阶段,二爻、三爻、四爻、五爻,表示事物的时间之中间那一节节时段环节;上爻,则表示事物时间的末尾阶段。
  表示位置时,初爻代表事物位置之最低的这个位置,二爻、三爻、四爻、五爻,则表示事物位置之中间那些个一步比一步高的位置;上爻,便代表事物位置的最上位。
  如此一来,“时位”就全在一个卦中统统都被体现了出来。“时位”的“时”,便是古往今来的“宙”,便是世界的“世”,所指的,即为时间;“时位”的“位”,就是上下四方的“宇”,就是世界的界,所指的,即是空间位置。
  这么着,您看看,诺大一个宇宙,诺大一个世界,那不就整个都被神奇地装进一个卦里去了嘛。也即是说,一个卦,俺娘唻,它就装了一个宇宙,就装了一个世界。却道什么是大智大慧,咹?这才是天下那真正的大智慧啊。您说,对不对?
  若用“象思维”,把“宇宙”的“宙”,“世界”的“世”,“时位”的“时”,都归为“天”一类,就可以把该类叫做乾,而把“宇宙”的“宇”,“世界”的“界”,“时位”的“位”,尽归为“地”一类,便可以将本类叫做坤。如此看来,啊呀,您可说,一个宇宙,一个世界,一个“时位”,它这不就是一个乾坤了嘛。说一个卦装了一个宇宙,装了一个世界,实质上,也就是说,它装了一个乾坤哇。您可能常听《易》学界的朋友讲,一个卦,即是一个乾坤,道理也就在于此。
  @dyzang
  “时位”的“位”,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事物存在的空间。空间,即事物运动的伸张性和收缩性。伸张性和收缩性对一个具体事物来讲,便是指它的位置,包括体积、距离、规模等。任何一个事物都有其上下、左右、前后方位,也即都有其长度、宽度和高度。一个事物,也只能按长、宽、高三个方向伸张和收缩,此即为空间的三维特征。
  《立体几何学》,是专门研究空间特性的科学。在《立体几何学》中,空间的三维性表现为:过一质点,只能引三条相互垂直的直线而构成一个立体坐标系。靠了这个坐标系,运用一系列数学方法,可以准确描绘出物体的形状,确定其体积和位置,此即为现实中的三维空间。三维空间,也就是古人所讲上下四方的个“宇”,就是“世界”的“界”,就是“时位”的“位”。这个上下、左右、前后之方位的“位”,在《易》里呢,哎,它就是八卦方位。
  可见,现代《立体几何学》,它不过也就仅仅研究了三维空间之“位”的那些事事儿。
  但是,《易》经,它在研究“位”时,却并未仅仅止步于“位”,而是极其精明地将三维空间与一维时间紧密相扣,令人意想不到地竟把“时”与“位”巧妙结合到了一起,并以此去探讨天下万般事事物物处在各种不同“时位”上的诸般奥秘,这就太英明了哇。
  事物存在于三维空间,《易》经将其存在的这个位置称为“位”。同时,事物之“生、旺、休、囚、死”的过程,是存在于时间隧道中的,《易》经便将其存在的这个时间,称为“时”。两者相和为一体,就形成了《易》经每卦都在讲的个“时位”。
  《立体几何学》用三维空间来观察和研究事物,而它在观察和研究某事物时,并没有考虑时间这一维,因而,实际上,它是没有灵气,是死的。可事实上,准确地讲,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存在于“三维”空间与“一维”时间这样一个四维时空中的,这也是现代人所普遍认可的。正是在如此一个四维时空中,各种事物完成了它们各自不同的“生、旺、休、囚、死”的生命历程。《易》经在观察和研究一个事物时,恰恰正是将事物的三维空间与另一维时间充分结合在了一起。所以,《易》经所看到的宇宙,所见到的世界,所观察的事物,所理解的个乾坤呀,它是动的,是活的,是饱含了宇宙神秘灵气和无限奥秘的。
  足见,《易》中的“时位”,与《立体几何学》比起来,更全面、深刻、鲜活而又极具灵气。两相比较,《易》经的“时位”,比那《立体几何学》就不知要高明出多少倍来咧。
  从此角度讲,俺以为,现代《立体几何学》可叫“三维几何”,而《易》经的“时位”这玩意呢,则可认为是门“四维几何学”。“四维”,即“三维”空间加“一维”时间。
  《立体几何学》是研究事物之“三维”空间的,而《易》之“四维几何”,则是专门来“极天地之源蕴,尽人事之理则”的,是专门研究天地间最具灵性的人,应该如何效法天地运行之道,去走好自己人生路数之每一步,也就是专门研究人生路数为“几何”的一门学问。由此,您看,咱不就也可将《易》经的“四维几何学”简称为“人生几何学”了嘛。
  当然,用学界的行话讲,《易》呀,它是专门来教人该当如何去“安身立命”的,是基于对人的终极关怀这样一个向度,去探讨人应该如何“安身立命”这样一个人生最主要、最关键、最要命之课题的。“安身立命”之命题中的“安身”,侧重于“位”;“立命”,则侧重于“时”。人的最大愿望,无非就是在三维的“位”上,追求“随心所欲”,起码是合适,只有如此才能得以安稳生息,而在“时”这一维上呢,便是追求长生,也即常说的“长命百岁”。长生,就是由一连串在“位”上的“随心所欲”串联而成,是人的终极目标。整个一部《易》,一言以蔽之,它也就考察研究了如此一个人到底该如何去“安身立命”的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杨庆中先生,把《易》经的智慧分为生活智慧和生命智慧两个层面。生活智慧可概括为一个“变”字,就是因时因位地去变适,通过变适去与时偕行;生命智慧就是从对人的终极关怀角度,来谈如何安身立命的智慧。理解了《易》里的“时位”,理解了《易》经是把“时”与“位”结合到一起去探讨天下事物的,您便会晓得,实质上,生活智慧,就是着重从上下四方之“宇”,从“时位”的“位”那个三维空间来看的;而生命智慧呢,则是着重从古往今来之“宙”,从“时位”的“时”这个一维时间上去看的。生活智慧和生命智慧,说到底,其实就都是一个人去适切应对各种不同“时位”的智慧,就都是《易》经这部“四维几何学”,所研究的个“人生几何”的问题。
  虽说《易》经是把“时”与“位”搞在一起去探讨天下万般事物的,是以“时位”去考察事事物物(包括人)的,但是,因为年代久远,言语变迁等原因,您在《卦辞》、《爻辞》及《十翼》中所看到的,却大都是单独出现的“时”或“位”字,而“时”与“位”合起来的“时位”一词,几乎是见不到的。不过,您心里要有数,见到“时”,就得想到个“位”,而“位”,它则都是“时”之下,是一定时序下的个“位”。所谓事物存在于世界,存在于宇宙,存在于乾坤,其实呀,妹妹唻,您知道,也就是指存在于个“时位”上的,吭。
  @一念之间N9 2016-01-24 19:42:00
  臧大师,小子一直憋着个事,看你帖子好多遍了,确实获益匪浅,中间虽然没发声,但是现在忍不住了,那64卦的最后四卦你咋就不更了呢?真是憋死个鸟人了!我知道也许应该自己澈悟最后出来四卦,才算一个好的态度,也不枉您老在天涯这么循循善诱的发帖,可是架不住我懒啊!提前预祝大师新年快乐!
  -----------------------------
  非常感谢朋友对本帖的喜欢和大力支持!要跟朋友说明的是,出版界的朋友提示过:书未正式出版之前,不可全部发布。所以,后四卦及结尾部分暂时尚不能面世。不过,我想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让朋友见到那四卦。朋友的支持,是我的大力源泉,欢迎朋友多提宝贵意见。也提前预祝朋友新年快乐,万事如意!!!
  @神隐 2016-01-26 16:14:00
  道德经里也提到了阴阳之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觉得周易也契合了老子道生万物思想,也是对道生万物思想的一种推演。当然,孔子的注能不能达到老子的境界又另当别说了。
  -----------------------------
  @神隐 非常感谢先生来顶贴!
  您的帖我看过,感觉先生知识渊博,思辨深邃,特别对道德经、佛法竟都研究得极其透彻,令人不得不宾服,而本人却知之甚微,以至于无从插嘴。
  至于您提到的阴阳之说,在我印象中是这样,早在八千年前伏羲作的《八卦》里就有这个东东。《八卦》中阴阳两爻,应该就包含着“一阴一阳之谓道”。只是,其时尚没造出文字,故而便未见文字。到了三千多年前,周文王与周公作《周易》,在其卦爻辞里朗显出了阴阳之道,不过也还没分明地提出阴阳之说。是又过了一千多年,到了孔子为《周易》作的《十翼》里,孔子才明确提出了“一阴一阳之谓道”。
  相传,根据伏羲《八卦》所作的《易》,在周朝时有三种:一曰《连山易》、二曰《归藏易》,第三部,就是现在咱看到的这部周文王的《周易》。孔子的《十翼》,是继承《周易》,为《周易》而作的。
  据说,老子继承的是《归藏易》。《归藏易》,跟《周易》不同。最明显的是《周易》以乾坤两卦为开门卦,而《归藏易》则以坤卦为开门卦。
  尽管孔子、老子传承有所不同,但是,毕竟都由伏羲《八卦》而来,所以,其学说里便都有了阴阳之说。
  当初,俺也想把《道德经》好好研究一通,再来侃这个《易》,可一直没倒过空来。好在先生对老子研究极深,所以,很希望您从老子视角对本帖多提宝贵意见!
  本人一介草民,知识浅陋,虑事不周,言语粗俗,若有不当,敬请海纳。期望先生常来斧正!
  @dyzang
  曾仕强先生讲,西方人喜欢说时间与空间,并把时、空当做知识来认知。管理者研究“怎样利用时间”,远比“为什么要利用时间”来得认真而专注。《易》经,也极其重视“时位”。但是,《易》经“时位”的内涵,却比西方人说的“时间与空间”要丰厚得粗咧。
  《易》经每一卦,包含着“天、地、人”三才之道。它探究起“时位”来,实际上包括“天时、地利、人和”三个因素在其中。而且,《易》经特重上述三者的紧密配合,认为同样的时间,或同样的地处,会产生不一样的结果。若“时—一位一—人”三者密切配合到妙处,则可获得异常良好之结局。如果三者配合不当呢,则很可能便会凶多吉少。
  “时”包含时机和情势,“位”包括场合和身份。现实中,时机良好,情势不一定有利,因而,适时之际,还需与周围的人和起来去造势;场合合适了,身份又不一定匹配,这就需要老哥您努力去进德修业来提升自己。
  如何通过“察时、待时、趁时”等步骤,“及时”将些事事正好都办在个“瓜熟蒂落”那一刻?如何在一定场合依照自己身份,做出与“时位”配合恰当的应对,表现出此时、此地最合适的态度与行为,或做出最有效的裁决?从对人的终极关怀来讲,即是人究竟该何处去“安身立命”呢?啊呀,这些事事,就是这部《易》通篇尽在谆谆教导咱们的。《易》之大智大慧,也正体现在作《易》的圣人对人究竟该咋去“安身立命”的那些英明看法上。
  您看乾卦,它把具有乾象而属于乾性的事物集合在一起,以龙为代表,对该类事物在发展过程中每一“时位”上所应采取的姿态和行为,一一进行了详尽阐述。初九《爻辞》讲:“潜龙勿用。”为啥“潜龙勿用”?因为任何事物,在一起初之时段上,在其最低的位置里,都还不成熟。不熟,也即是时候、位置全都未来到。“时位”未到,就得“潜”,不论龙也好熊也好,还是人也罢,皆不例外。可您望望,现实中,多少人因为“潜”的功夫不到家,凡事不知“多看、多听,少开口”,结果呢,鸟,一开口便成了个烈士的,是真呀真不少。
  九四《爻辞》道:“或跃在渊,无咎。”咋讲呢?九四爻,为上经卦初爻,这就表示,那龙在基础已经稳固,即将进入后边的大成阶段,也即是在通过下经卦表示的“潜”、“现”、“惕”三阶段之后,至此,初基已经稳固,若于该“时位”上怀揣“危机意识”,保持高度警惕,便可进一步“好谋而成”,把自己的本事逐一表现出来,进而步入大成之境。
  不过,本爻的“或跃在渊”一句,是指失败的一面。龙,在九四爻位上,论时间就像人在中年,论位置就似某个组织的中层领导,前(或下)有良好基础,后(或上)有广阔发展余地。假如此时一跃成功而登天,当然最好。可即便不小心,一步跃错而跃进深渊,也不打紧,还有充足的回旋余地,以后闹好了,也可无咎。
  足见,九四爻告诉人们,行事中,一跃之后,就有两种可能,一是一跃升天,二是一跃便掉入深渊。只要认清“时位”,审时度势,充分做好准备而去及时一跃,则,不管结果是升天还是入渊,于自己来讲,就都可达到“无咎”之境。这也即是人们常说的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成功便成仁。只要自己尽了力,在自己身上,也便没啥责任可追究了。
  试想,假如这条龙不在九四爻位,而在上九爻位,论时间就像人到老年,论位置就像组织中的太高层领导(如退居二线的顾问),前(或下)虽有良好基础,后(或上)却没了丁点余地,此种时刻若一步跃错而掉进深渊,那可就不是“无咎”,倒要“凶”大发了哇。
  或者,这龙不在九四爻位,而是在初九爻位上,论时间就像八个月大的毛丫头,论位置就像个沦为街头的乞丐,前(或下)没有良好基础,后(或上)虽有广阔发展余地,可此刻若一步跃错而掉入深渊的话,恐怕也不是“无咎”,倒很可能当场便得断送掉性命。
  从乾卦,分明可以体会到,能不能把握好“时位”,处理好“时—一位一—人”三者关系,直接关乎着大业能否成功,关乎着能否进入“无咎”之境,关乎着自己那身家性命啊。
  又如第三卦屯,它里边讲一个毛头小伙“乘马班如”,领着一班人骑着高头大马,黑压压一片便来到了个景阳岗上。到这地方干么呢?他不是来打虎也不是做匪寇,却是来求婚的。但是,“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不曾想,人家那花姑娘,不到时候是死活不出嫁。婚事,得等十年以后再说了。求婚碰了灰,小伙气不打一处来,于是,就“既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就不管不顾地一头扎进景阳岗那片树林去逮起鹿来了,就想在梅花鹿身上撒撒气了。
  您可说,这能好?显然,太毛糙。所以,《爻辞》便提醒到:“君子几不如舍,往吝。”道是你小子想做君子吗?若想做君子,那你再聪明,当此之际,也不如把鹿舍弃掉。咋了?因为,做啥事都得注意“时位”。在“屯”这种事物之萌芽时期,又是在个景阳岗上,在人家的家门口,在这种时间和位置里,你羽毛未丰,还年轻不老成,就应该审时度势,学会放弃。不能一时兴起,不知虞虑,动不动便不管不顾地想露一手,让人看着好像就你有两把刷子,就你了不起似的。要知道,“时位”拿捏不好,把握不住自己,是会掉脑袋的,吭。
  依次类推,不管是刚谈恋爱、刚上班也好,还是刚当官也罢,只要是在“屯”这种萌芽“时位”中,便都是一个道理,都得注意用好“四维几何”这个法宝,以它去明辩自己所处的“时位”,进而采取适宜的应对。
  再看比卦,它初六爻《爻辞》道:“有孚比之,无咎。有孚盈缶,终来有它,吉。”意思是,像诚信、信用啥的呀,不是说您光在初六爻这种事物一起初之“时位”里,有它就行,而应该让它直到最终的“时位”中,也一点都不少。唯有如此,才会大吉大利。这就如同用缶装美酒一样,“终来有它”,直到最终,缶里装的美酒,是一点都没跑,那才会大吉,才会最终也有美酒喝。这便是用“四维几何”之法宝来看诚信、信用,所得出的结论。
  还有其余那一卦又一卦,您看看吧,它卦卦都是用“四维几何”法宝去放眼看世界,去探讨诸般事事物物的。等把部《易》参悟透辟了,您会明白,《易》喔,它就是在向咱彰显人到底该如何“安身立命”,也即“时—一位—一人”三者究竟应该怎样密切配合才能更好效法天地之道,从而去走好自己人生路数之每一步,最终来实现那个人生终极目标的。
  到了近代,爱因斯坦相对论以确凿的科学事实揭示了物质运动与时间、空间之不可分割性,充分表明《易》之“时位”观念,《易》经“时—一位—一人”高度结合的无比科学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