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臧侃《周易》

  @dyzang

  四、爻辞与小象曰

  初九:履校灭趾,无咎。
  象曰:履校灭趾,不行也。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dyzang

  (一)、初九爻

  初九:履校灭趾,无咎。
  象曰:履校灭趾,不行也。

  1、小人该咋治?

  《爻辞》“履校灭趾”里的“履”,在履卦说了,它是“足所依也”,就是你那脚所依靠的个东西。脚所依靠的,当然就是今天人们穿在脚上的那双鞋嘞。不过,“履”还有走、行、履行、践踏的意思。据说,古人有时又将这个履做得非常笨重,而当作种刑具用,大概就像今天犯人穿的脚镣一样。
  “校”,念xiào,也念jiào。念xiào,是学校的校;念jiào,是校正、校对、校勘的校。“校”的本义,在古代是指拘囚犯人的刑具。在这它应该为校正、校改、校对的意思,就是指对那些错误行为进行校对,加以改正。
  “趾(zhǐ)”是个形声字,从“足”,“止”声。古时所谓的“趾”,是指足,即脚,而幷不是指脚指头的。脚指,是叫指。趾是“止”的后起字,本义即脚。有个词叫趾高气扬,早先俺以为那就是说这个鸟脚指头呀,跷得是老么地高。可自打学了这个《易》,才闹明白,原来它说的是个脚高,是以此来形容得意扬扬,骄傲自大,自命不凡的呢。“趾”,在后头的贲、夬、艮等卦里均有出现,当然指的都是脚。
  “履校灭趾,无咎”咋讲?
  因为这一句《爻辞》,是在噬嗑卦最下面的初九爻位上,所以它代表的事物是处在个初期“时位”上的。明确了这一点,再来看周公《爻辞》“履校灭趾,无咎”,你就明白了,它的意思其实是说,对一个不成器的小人来讲,当他还没走到个万劫难复的“灭顶之灾”时,为了校正他的行为,让它走正道呀,你就是像削足适履一样,给他把个鸟操的脚削块去,也没啥不可以的呢。不仅如此,而且,后头还要讲,按孔圣人的意思,甚至,对那些小人这么去料治,倒恰恰还正是那些个鸡巴小人们的福气哩。
  这就像一个人脚上长了个六指,走起路来一歪一歪的。你说,要是你拿过刀来,上去就给他把那第六个脚指头剁了去,这又有啥不好呢?要知道,六指连找对象都要受累赘的哦。同样,一个小人浑身长了诸多毒刺,在他还没走到个万劫不复之际,你及时地修理修理他,便不会惯着他继续作恶多端,直至遭受“灭顶之灾”了。这不就是小人的福气嘛。
  因此,小《象》里说:“履校灭趾,不行也。”意思是,为了校正不当行为,给他把不走正道的那只脚灭掉,砍了去,那歪歪道他自然就走不成了鸟。你望望,道理就这么简单。
  瞧瞧这噬嗑卦,你说它是“噬嗑”啥的?原来,它就是来讲如何去整治那些个小人的哦。
  @dyzang

  2、小人只有小人福

  关于噬嗑卦的这初九爻,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里,有个经典性的解析:“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子曰”,即孔子说的意思。孔子姓孔名丘,为啥叫“子曰”而不叫“孔曰”或“丘曰”呢?这大半是因为孔子名声太盛,一般人不敢直呼其姓名,也因为“子”这个字,在古代它通常是指那些有学问的男人,是男人的美称。比如:夫子、老子、百家诸子等,这都是些赞美的称呼。所以,《周易?系辞传》的整理者们,也即孔子的那些学生们呐,就把孔子的这个姓名给回避掉,单叫个“子”了。
  “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而不劝,不威不惩”是啥意思?
  “仁”,在乾卦讲了,它是指人所走的那个道呀,正好是走在了些是人该走的道上了。并且,这“仁”呀,它是属于人思想等这些“形而上”上的东西,所以,更准确地说,它应该是指人在思想上,所走的那些道正好走在些个是人该走的道上了,这就是“仁”。
  “义”呢,是指人在行为上所走的那个路是正好走在些是人该走的路上了。“义”,它是人行动等这些“形而下”的东西,因此,准确地说,“义”应该是指人在践行层面上所走的那些路,是正好走在些是人该走的路上了,这就是“义”。
  如此看来,这一句的意思即是说,那些个小人们呀,他们不耻于“不仁”,对那些“不仁”的思想呀,根本感觉不到一丁点羞耻,也就类似于人们常说的死不要脸。他们也不害怕“不义”,一见那不义之财呀,就像苍蝇见了血一样眼红,就胆大包天,就一个劲不要命地往自己包里装起来不算伙,那双黑手竟连一丝颤抖都抖不出来。一事当前,要是瞥一眼却看不见个利益确实横在面前,哎,即便你磨破嘴皮子,也休想劝他去动一动,是死活不听好人劝。这种人,实质上就是那种十足的小人。假如威力不是足够大,根本就惩治不了他,简直就是个死猪不怕开水烫的主儿咧。
  好像是余秋雨先生的小说里有那么个人物,他说:俺左青龙,右白虎,肚皮上还纹了个米老鼠。俺是流氓,俺怕谁?你望望,这就是那种十足的小人。像这种小人,你要是没有足够大的威力,咋能惩罚得了他?咹?不让他罚了你,就怪不错。
  正因为小人品质是如此恶劣而又万冥不化,所以,孔圣人最后英明地指出:“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说是面对此类流氓小人,如果能通过个小小的惩罚,而使其幡然省悟,得到个大的警诫喔,哇噻,这就是那小人的莫大福气了哇。
  真是啥人有啥福。不料想,小人竟也有个福气在这里呢,吭。
  “《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是说,《易》经里讲的这个“履校灭趾,无咎”呀,它就是这个意思呢。
  你看这里,圣人看小人,是从“仁”和“义”两个方面去看的,是既看了小人行动等这些“形而下”之阴性的一面,又特别注意观其思想道德等这些“形而上”的阳性那一面,是用“一分为二”的法宝,从一阳一阴两方面去察看的。这一来,就把个小人从里到外看透了,看穿嘞。一个小人呀,他就是戴上钢盔,穿上铁甲,在圣人面前,也就像个连件裤衩都没穿的女妖精是一样咧。
  你说《易》里的这个一阴一阳之道,这个“一分为二”的法宝,它有多厉害?嗯?不怨毛主席他老人家为了念念不忘这个“一分为二”,抽棵香烟都要从当中掰开来,先抽一半,后抽另一半哦。当然,他老人家那时抽的香烟,是没有现在这个过滤嘴儿的。
  @dyzang

  (二)、六二爻

  六二:噬肤灭鼻,无咎。
  象曰:噬肤灭鼻,乘刚也。

  1、咬人就割鼻子去

  “噬”早先说了,就是咬。“肤”,即皮肤、肌肤。可见,“噬肤”是说咬他人的皮肤,也就是咬人,不过是只咬了点皮而没咬着肉罢了。
  “噬肤灭鼻,无咎”的意思是,一个人,如果他动不动碰上个人就咬,尽管光咬块皮去,倒也没咬断筋骨,但是,就这,你也完全可以给他割鼻子去喽。他不是不要脸光咬人么,那你就让他脸不成个脸便是了。不用惯他,这是断不会有啥过错的。
  @dyzang

  2、不用二乎

  为啥要如此严厉?小《象》里分析道:“噬肤灭鼻,乘刚也。”
  你看这六二爻,它下面是条阳爻,阳即是刚,就表示乘坐在个“刚”上了。要论在个人身上,“刚”就象征着这个人他在某些方面,比如在力气、姿色、权势、钱财等方面上,是具有一定的强势。正是仰仗着自己所有的这种强势,哎,这家伙就有恃无恐,于是他才常去把别人咬着玩的呢。你说,就这种狗仗人势的鸟操东西,你给他把鼻子割了去,又能有啥过错?没有错啊。
  小人坐偏了地方,乘在“刚”上了,为让他乘在六二爻所表示的这种“中正”地方上来,别三不动就咬人耍而给他把鼻子割了去,这便是种仗义的善举。割了他的鼻子,看起来好像从此他就没有脸了似的,可假如你今天不给他割鼻,让他在歪路上一溜烟走下去,明天他可能连小命都保不住了哇。所以说,对一个张口就把人来咬的小人,在他鼻子那地方割块去,割成塌鼻子留下个记号,让他记着以后的路该咋走才中,这就老么好,就是他的福气。
  因此,只要咬人,哎,他的这个鼻子啥的呀,你就满可以给他割了去。不用二乎,不会有错,放心就是!
  @dyzang

  (三)、六三爻

  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
  象曰:遇毒,位不当也。

  1、丁是丁卯是卯

  “噬腊肉”里的“腊肉”,是块啥鸟肉呢?
  大约是在张贤亮先生写的小说里吧,有那么俩人谈恋爱时,这女人就告诉那男的说:俺要把你叫“狗狗”,你呢,就关俺叫“肉肉”,吭。那么,此处这块“腊肉”,我要告诉你,它可不是那女人说的这个“肉肉”儿,却是种经过盐等佐料浸泡腌制晒干后,再熏制而成的好用来下酒的肉干儿哩。其实,这种“腊肉”呀,俺以为,它也就和今天人们常吃的那种熏制的熏肉差不多。
  “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的意思是,如果在吃腊肉时,一下子遇上了毒,譬如,当初腌制这腊肉时,错把给老鼠吃的那砒霜当成盐用进去了,对这种情况,你说该咋办?是不是也可以直接给做肉的人割块鼻子去呢?这就不能割鼻子咧。这种情况下,只需警告他多加小心就是了,就“无咎”了。毕竟他用心并不坏,还不像潘金莲那样,诚心就是想把个武大郎活毒死嘛。因此,所用的办法,你就得严加区别。绝不可庸医治病,啥鸟病都是一副药。
  你看这个《易》,它看起个问题来呀,丁是丁,卯是个卯,从来就不乱套。
  @dyzang

  2、不像潘金莲

  这一爻的小《象》里说:“遇毒,位不当也。”“位不当也”,从卦象上看,是指这条六三爻它阴爻居在阳爻位上,为居位不当。这种爻象所彰显出来的意思,就可认作是那砒霜放错地方了。而且,也就仅仅是放错地方而已,却并没存心要害人,并没有咬人之心哪。
  可见,一个人到了六三爻表示的“时位”,到了这地上,他就改造、校正得大有成效了。此刻做起事情来呀,就不像潘金莲,倒挺像张贤亮先生说的那个“肉肉”了呢。
  @dyzang

  (四)、六四爻

  九四:噬干胏,得金矢。利艰,贞吉。
  象曰:利艰贞吉,未光也。

  1、艰贞才会吉

  前面六三爻说了吃“腊肉”,到这九四爻上呢,哎,就讲吃“干胏”了。“干胏”是啥东西?“胏(zǐ)”,本是剩余的食物;“干胏”,就是专门指连着骨头的干肉了。
  关于“得金矢”里“金矢”是啥个玩器,历来的《易》学家对它说法不一。“矢(shǐ)”,当然就是箭,不过它也有直、正直、端正之意。“金”,即金属的金。金文,是指铸或刻在商周青铜器上的铭文,旧称“钟鼎文”。那么这“金矢”是啥东西?俺以为,它不过也就是个古人打猎用的那种金属弓箭头。
  “噬干胏,得金矢”是说,吃带着骨头的干肉时,不料想,我操,居然就吃出块金属弓箭头来了呢。它奶奶的,这要是不注意的话,你说,那还不得让它把个牙给掴了去。
  那么,“干胏”里的这块箭头,它是咋留在个干肉里的呢?当然,肯定是在用弓箭来猎杀猎物时没注意,才把个箭头遗留在猎物体内了。这“干胏”,它本就不是去骨肉,而是连着骨头的干肉,所以,直等到放进嘴里一嚼呀,嗨,这才发现,原来那块格外硬的鸟家伙,本就不是块骨头,倒是块金属弓箭头呢。
  把箭头遗留在“干胏”里这样一种现象,说明啥问题?这就说明,办事太不认真仔细喽。光以为“干胏”就是连着硬骨头的干肉,只凡是干肉里的那些邦邦硬的就都是硬骨头,这不行啊。这是极其不利,有时甚至会给你掴掉牙的嘛。
  因此,周公《爻辞》接着说:“利艰,贞吉。”“艰”,是艰苦、艰难、艰辛,艰苦卓绝里的艰。这句《爻辞》的意思就是说,要认真仔细,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于事有利,不论啥事都只有“贞”了来以后,才能得到个吉啊。
  “贞”,已是反复讲了,它指的是“事之干也”,就是指干起事来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刚好就正卡在事物的那条“道”上,正好“与天地准”,也即是现代人说的时时处处尽按客观规律去办事情。
  @dyzang

  2、可别掴掉牙

  小《象》辞说:“利艰贞吉,未光也。”“光”,即发扬广大的光。“利艰贞吉,未光也”是说,从《爻辞》教导我们只有艰难地去“贞”才会得吉来看,这一爻表示的这个人,尽管与早先相比是有一定进步,可那种“贞”的思想还没得到充分发扬光大,还太有必要再继续去努力了啊。不然,您爹您娘给你的那个牙,保不准啥时就会让你给掴个去了呢。
  @dyzang

  (五)、九五爻

  六五:噬干肉,得黄金。贞厉,无咎。
  象曰:贞厉无咎,得当也。

  1、成精

  早先的六三爻说是吃“腊肉”,吃“腊肉”呢,哎,不曾想就遇上了毒。到了九四爻上,是吃“干胏”,吃“干胏”哟,咦,不料想,又遇上了块硬巴夯的金属弓箭头。这就表明在三、四爻的“时位”上,这人尽管改造、校正得有些成色了,可还是修炼得不够老成哦。
  到了这六五爻上呢,你望望,这小子他就吃起“干肉”来了哩。你道这“干肉”是啥肉?“干”,在这是与“湿”相对的。“干”,即是没有水份或水份极少的意思。“干肉”,当然说的就是不光没有毒、没有箭头,没有那些鸟操的害人东西,就连那水份都非常少啊。可以说,这完全就是块百分之百的,精而又纯的干干肉了哇。
  “噬干肉,得黄金”咋讲?这便是说,六五爻上的这个人呀,你瞧人家,想吃肉,就能吃上精而又纯的上等好肉了,想到外面去挣大钱,哎,就能得到一麻袋一麻袋的黄澄澄的金条银块咧。看人家那能耐大得,咹,是不得了呐。这就表明,这个人他到了六五爻所表示的地界上,已是改造、校正、修炼得卓有成效,简直就修炼成精了啊。
  由此,能得出个啥结论来呢?周公的《爻辞》接着道:“贞厉,无咎。”“贞”,即上面说的“事之干也”里的“贞”。“厉”,是严格、严厉、厉害的厉。“贞厉”,可以理解成,啊呀这个“贞”喔,它是太厉害,太霸道了哇。你只要“贞”好了,就能“无咎”,就没啥过错了,想吃肉,就有好肉吃,想赚钱,就有黄金赚,就能赚个瓢满盆流啦。你望望这个“贞”,竟就这么厉害,直接就能把个人儿变成精。
  @dyzang

  2、贞得当有肉吃

  孔圣人这一爻的小《象》里说:“贞厉无咎,得当也。”意思是,从这一爻的爻象上看,六五爻它不上不下正好稳居在上经卦的正中间,这便表明居位得当。如此一种爻象,就像征着到了六五爻上的这个人呀,他已是修炼到个相当高的境界上了,不管办啥事都极为得当地去“贞”了,都能不偏不倚地正卡在事物的那个“道”上,正好“与天地准”了呢。所以,他就有干肉吃,也有钱在手了。
  @dyzang

  (六)、上九爻

  上九:何校灭耳,凶。
  象曰:何校灭耳,聪不明也。

  1、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关于周公上九爻这句《爻辞》,在孔圣人《周易?系辞传》里,也有个经典性的解析:“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是啥意思?
  继承《归藏易》的《老子》里说:“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意思是,像“合抱之木”,这么大的一棵参天大树呀,是从个“毫末”里生长出来的;似九层高的那个大台子呢,是由一层层的累土累出来的;那个万里长征哟,当然它是从红军脚下一步一步地迈出来的啦。
  所以说,那个“善”你不积累,它就不足以成名。你以为你买串糖葫芦给个穷人吃下去,立马就能成位济贫济困的活菩萨了吗?不行呢。“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只有济贫的善事有若干,才能成了解困济贫的英雄好汉呐。同样,这个“恶”呀,你不积累,它也不足以灭了你那身,要了你的命。你看那些贪污犯,不都是一点一点贪成的嘛。有个故事说,一个小子偷了根针,让人给揍了个鼻青眼肿。他就对个偷牛的道:“冤枉啊。就这么根鸟操的针,便是银子做就的,你说它娘的又能值几个钱?你看看俺挨得这个揍呀,简直是冤枉死了。”你猜那偷牛的咋说?他道:“你休要觉得冤枉,俺偷牛呀,就是从偷针开始的呢。”
  这些个道理,君子心里是非常透亮的。但是,小人们,他们就不明白嘞。“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说是小人以为小善,比如施舍碗汤给穷人喝这样一些小事,没多少鸟益处,所以,他就懒得去作为。小人还以为小恶,比如今天贪了公家几分钱这样一些小罪恶,也对公家构不成啥伤害,因此,这些鸡巴毛病喔,他也不注意去搞掉它。这么发展下去之后,当然就不得了啦,就到了“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的积重难返之地界上了。
  “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里的“故”,同“所以”。“恶积而不可掩”,就是说这些个恶,积累的那个多啊,多得都他奶奶的掩盖不住了;“罪大而不可解”是指那些个罪呀,大得都解不开了。解不开,那就必死无疑喽。这就是小人们,最终走出来的一个结果。你望望,这不就凶大发了吗?
  所以,《易》里的这个噬嗑卦最后这一爻才说:“何校灭耳,凶。”
  @dyzang

  2、何校灭耳,凶

  “何校灭耳,凶”里的“校”,前面讲了,就是校正、校改、校对的意思。
  “灭耳”咋讲?它应该是指事情发展到了一个极其严重的程度。在俺老家胶东那片地上,一件事到了很严重程度时,比如厕所只有一个位置,外面的人要等着里面的人快出来时,他就会喊:“快点,快点。都到‘耳门台子’上了。赶快点!”这个“耳门台子”,想必就是耳朵门口上有块肉高出来的那块地方。事情发展到这种地步,大概就是到了“灭耳”的程度了,再往前一点就是“灭顶”喽。所以,俺以为“灭耳”就是指那小人已经到了“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这样一种严重程度上了。到这地步上,就完了,一般来说就没法治了。
  “何”字,古代同“荷”,因此有专家认为,这里的“何”,为荷,是承荷、负荷的意思。“何校灭耳,凶”是说,负载承荷着那些该校正的毛病,一路走下去呢,最终就会得个凶。这种理解,好像也有道理。
  不过,要是把“何”理解成哪里、怎么等这类意思呢,哎,你会发现,也挺通顺的哩。如果把“何”理解成“怎么”,则,“何校灭耳,凶”的意思就是,你怎么等到事情发展到都快灭到“耳门台子”上了,都到这么严重程度才想起来校正它了呢?早鸟干啥去了?嗯?这不就凶大发了吗?细想想,这里它是有几多埋怨在里头呐。百姓有句话意思与此相仿,说是:“早知如此,何不当初你妈刚生下你来时,俺就卡死你。”
  如此来看这句“何校灭耳,凶”,它的意思就像个孩子生病,一起初家长不在意,等病入膏肓了,医生就出来说了:你咋都到“耳门台子”上了,才来看病?早干啥子去了?孩子他,这不就让你给“踢蹬”了吗?你是干啥吃的?咹?真是个酒囊饭袋、压马的肉墩子啊!
  这意思落实到这里即是说,那小人呀,在他初为小人时,没人给他任何惩罚,人人都在那装老好人,该得到的福气呢,嗨,这小子直干干地就硬是没捞着。直到最终有一天,让他个鸟操的作蹬好了,发展到“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的程度上了,一家人都跟着遭了殃,这个大凶喔,你说它这不就鸟出来了嘛。
  小《象》里道:“何校灭耳,聪不明也。”“聪不明也”是说,虽能听见,但心里已是极不明亮,不能明辨是非了,已经糊涂了,利令智昏了,那聪明都被踢蹬掉了。聪明被踢蹬掉了,当然这个人就被灭到“耳门台子”上了,就彻底玩球喽哇。
  @dyzang

  3、一极分两仪

  前面讲了,孔圣人在论述这噬嗑卦初九爻时讲过:“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说是如果能通过个小的惩罚,而使小人们幡然省悟,得到大警诫呀,这就是小人的福气啦。
  从六二爻“噬肤灭鼻”、六三爻“噬腊肉,遇毒”、九四爻“噬干胏,得金矢”,一直到六五爻的“噬干肉,得黄金”而修成正果,你看这一爻一爻所描述的,就是小人变成君子的一个发展过程哦。那有福气的小人在一起初就得到了“小惩而大诫”,之后通过不断改造、校正从而一步步走向完善,最终修炼成精,就变成个君子了。
  但是,要是于一起初,那小人没能及时得到惩罚,未能有所省悟,没能得到该得的那种警诫的话,又会咋样呢?不用问,这小人他就依然还是个小人啦,因为他没得到那个福气嘛。如此一来,这小人他就会依旧往些小人之路上一溜烟地走下去。你看,最后这一爻,它就将小人走小人路的罪恶结果,给咱讲出来了呢。
  总起来看你就能理解到,这一卦它是讲如何将人变成君子的,是讲如何把人变成个“噬干肉,得黄金”的人中之人精的哦。若把整个这一卦看成是一极,则自初爻到五爻就是阳仪,阳仪的这个路数呢,是通往人精的君子之道,走了这条道,最终就会“噬嗑”成个如同九五爻那样的君子;而最后这条上九爻呀,则是阴仪,这条阴仪的道路,便是通往小人的小人之道,照着这根道走了去,啊呀唻,最终就必然出产出个聪而不明的小人咧。
  这即是孔圣人在他的《周易?系辞传》里说的那句:“乾道成男,坤道成女”的意思。就是说,天下万般事事物物,它走个啥道,便会成就个啥东西。人呢,走“乾道”,走正道,走君子之道,便成就个君子,走“坤道”,走歪道,走小人之道,不用说,最终则必然出产出个小人那样的鸟玩器。
  你望望作《易》的圣人们,他们就是如此用“一极分两仪”来作就的这个《易》哩。
  @dyzang

  第二十二卦 贲

  《周易》原文:

  第二十二卦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

  卦辞:贲:亨。 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大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爻辞、小象曰: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 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一、卦画与卦名


  贲 山火贲 艮上离下

  贲卦与前头的噬嗑卦互为覆卦。噬嗑卦是上离,下震,覆过来,就成了“艮上离下”。艮象征山,离象征火,合起来所流露出来的样子呀,就像山下有堆燃烧的火一样。因此,这一卦,它也俗称“山火贲”。
  人类自打用上了这把火,就标志着已经步入了一个相当文明的新时代。所以,这一卦讲的那些事事呢,就与人类文明的化成有关联。

  贲卦的“贲”,有bēn 与bì两种念法。念bēn时,通“奔”,为急走、逃亡。另外,勇士也叫“虎贲”。在中医里,还把胃上端的那个开口,叫“贲门”。
  念bì的时候呢,本义是装饰、修饰、打扮。你看这“贲”,它上面是个“卉(huì)”,即花卉的卉,指花草。据说,古时女人打扮起来呀,常在头上插些花草之类,就像《红楼梦》里的那个姥姥刘一样,偌大一把年纪了,也还是见了个红花绿叶啥的,摸起来就爱往头上插。再看“贲”的下面,是个“贝”,“贝”即贝壳。贝壳很早之前为钱币,就像现在的人民币或美元,当然它也是种装饰品。古代的男人打扮起来,就好在脖颈上挂贝壳。你想呀,那贝壳往脖颈上这么一挂,让人见了,咿呀,你都望望,多有钱喔,满脖颈子都是些贝,都是些钱呐。可见,用卉与贝组成的“贲”来表示装饰、修饰,是再妥当不过喽。
  贲卦的“贲”,该念啥呢?《周易?序卦传》里指出:“贲者,饰也。”说是贲卦的“贲”,就是修饰打扮里的那个“饰”的意思啊。如此看来,在卦里“贲”应该念bì。你要愣把它念bēn呢,那就是你念错咧,就太笨了鸟。
  这么说来,你当这贲卦它是来教人如何乔装打扮的吗?不是哩。等参完这一卦,你就知道,像装点个脖子,打扮个头脚啥的呀,这都是些小用,而其大用呢,却是在教给人们如何去修饰人间世界,或者说是教给人们如何去化成人类文明的呢。
  @dyzang


  二、卦辞与彖曰

  卦辞:贲:亨。 小利有攸往。
  彖曰: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

  (一)不能光腚满街跑

  周文王《卦辞》“贲:亨”咋讲?孔圣人的《彖》里说:“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
  《彖》辞里的“柔”,用“象思维”来考虑,它指的是像阴爻、阴卦、女、母、小、阴暗、闭塞、死、丑陋、死板等所有呈阴性的这一大类事事物物;“刚”呢,指的则是诸如阳爻、阳卦、男、公、大、明显、亨通、活、文明、生动等所有呈阳性的这一大类事事物物。
  “文”,是个象形字。在甲骨文里,它象纹理纵横交错的样子,所以,本指花纹、纹理等这样一些事物错综所造成的形象。如:文驾,即有彩纹的彩车;文斑,指杂色的斑纹;文绣,是绣有彩色花纹的丝织品或刺花图案。那么,“文字”里的“文”呢,据《说文解字叙》里讲:“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说是当初仓颉造字时,是依类象形,所描画的都是事物的那些个纹理形状,因此,就叫“文”。后来人们造字,有时就把一部分“文形”与另一部分“发声”相互补益组合在一起,这种“形声相益”的呢,就叫字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琅琊山刻石”中才第一次把文字叫做字。可见,“文”在秦朝之前,就有文字的意思了,而“字”呢,大概是到了秦朝以后才有此意。分别讲,“文”指独体字,“字”指合体字。笼统地说,就都泛称文字了鸟。
  “贲,亨;柔来而文刚,故亨”这句《彖》辞是说,你道《卦辞》里为啥讲“贲”,就会“亨”?从卦象上看这一卦,要是那些个“柔”,也即那三条阴爻它不来到这一卦里呀,则,这一卦它就全是六条黑漆漆的阳爻了。如此一来,啊呀,它的纹理当然就很不明显喽。也即是说,正是那些个“柔”,那些阴爻来到了这一卦里以后,哎,这才显现出了卦里的这个纹理来,才让这纹理非常明显,也就是非常“刚(明显)”了哇。二爻位上来了条阴爻呢,一看便知,咦,下经卦是离,为阴卦,是表示火的;四、五爻位上来了两条阴爻呢,一看便知,呀,上经卦是艮,为阳卦,是表示山的。你看,多明显哦。
  更要紧的是,正因为那阴爻它这么一来,才使这一卦真正成了“一阴一阳之道”了呢。《易经》认为,世界万物、万事、万象,无一例外地都是阴阳相合才是正道,才会亨通,才会得以长生。《周易?系辞传》里说:“一阴一阳之谓道。”《老子》里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冲(中)气以为和。”所说的都是“阳到阴边生,阴到阳边灵”。只有那阴与阳来到一起之后,万物、万事、万象才成其道,才会亨通,才能得以长生啊。你看这一卦,那个“柔”,也即那三条阴爻,若是它们不来到这一卦里,就成六爻全阳了,就是光阳而没有阴了,就不成“一阴一阳之道”了,就不能亨通了。只有,通过那“柔”,那阴爻,它来这么一“贲”,来这么一修饰喔,哎,这个卦里的那个“文”,它才有了个“刚”,才有了生命,才明显地有了灵气,才活泛起来,才得以亨通不已了噢。
  因此,《卦辞》里才说“贲:亨”。
  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里说:“易与天地准”。意思是《易》里讲的这些个道理呀,它都是与天地相吻准的。那么,贲卦所讲的道理,在天地之间是怎样一种情形的呢?
  你看这个世界,春夏是阳,秋冬为阴。春夏虽是万物生长的大好时节,可光有生长没有收藏也不中。只有阴,只有那秋冬到时候如期而至地来到了,才可成就个天文之道,宇宙万物才会亨通下去,才能得以长生。不然,一年四季光是一个酷暑盛夏,万般事物始终在个越来越酷热难耐的世界里挣扎,不用多久,那不就都得亨回去了嘛。正是为了让万物得以世代延续,老天爷这才让那阴,也即是那个秋冬如期而来的哦。这当然就是老天爷的那个“贲”,就是老天爷在那修饰这个世界喽。
  论在人身上,也是一个理。人身为刚,属阳,衣服就是柔,属阴。三岁孩子除外,人人都是一个样:一大早爬起床来,首先就得把衣服往身上这么一穿,起码是将那见不得人处这么一遮掩,才显出了人的那种文明来,才可以下地到处去走动。不论天皇老子还是平头百姓,都总不能一起床,一点也不“贲”,一点也不修饰,一丝不挂地光着个腚就下得炕来,去满街跑着耍哇。
  所以说,只有“贲”,才能“亨”,唯有装饰好了,才会亨通不已啊。
  @dyzang

  (二)黑发变黄发

  周文王《卦辞》接下来的这句“小利有攸往”咋讲呢?孔圣人的《彖》里解析道:“分刚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往。”
  “分”字,是个会意字。它从“八”,从“刀”。“八”即分;从“刀”,是以刀剖物,使之分开。所以,“分”的本义为一分为二。俺就想,现在人们讲的这个“一分为二”呀,或许在古代就只用这一个“分”字来表示,一讲“分”,那时候的地球人大概就都知道,它便是个鸟“一分为二”哦。
  《彖》辞“分刚上而文柔”是啥意思?你把这贲卦一分为二地分出上下两个经卦来一看就能看得出,它上经卦是艮,是阳卦,为刚,卦德为止;下经卦,则是离,是阴卦,为柔,表示柔美、光明,也是代表那个“文”的。
  “分刚上而文柔”是说,只要把贲卦一分为二地分成上下两个经卦来一看喔,哦,就让人很明显地可以看出,这一卦它分明是艮,也即刚,在上,而表示“文”的这个离是在下的呢。并且,这离,也即这个“文”呀,它是极其匀称而周正,是非常柔美而光明的啊。
  需要注意的是,这句“分刚上而文柔”里的“文”,既表示下经卦的离,也指下经卦离所代表的文明的那个“文”。“柔”呢,既有下面的意思,也指柔美、光明。
  那么,你要问,为啥卦里朗显出来的艮与离、刚与柔、阳与阴会如此分明,为啥下经卦离表示的这个“文”,它又是那么匀称而周正、柔美而光明呢?你只要细细琢磨就会发现,却原来,表示美丽而光明的下面这个“离”呀,它上面有个“艮”哦。
  为啥有个“艮”,就会阴阳纹理分明,就会充分表现出那份美丽而光明来了呢?
  前面说过,之所以说“贲”就会“亨”,那是因为“柔来而文刚”,是因为那“柔”它来了以后,把个“文”一修饰,哎,那“文”它就活了,就亨通了。假如那“柔”,那个阴爻它不来呢,则,这个“文”,它就朗显不出来,就活不了,就亨不了嘞。
  如此说来,是不是那个“柔”,它来得越大越多就越好了?当然,也绝不是这样的。“柔”来大了,来多了,多过了头,就把那“文”掩盖了,就不是来修饰的了,就成来踢蹬这个“文”,来改朝换代的咧。这就像个人,来一点“柔”,身上披上块布,很得体,极有必要。可要是那“柔”来过了头,你天天把几百斤重的布捆子搞到他身上,压得他气都喘不过来呢,这就是你存心想活活压死他啦。
  你看这一卦,它上经卦的“艮”卦德是止。这就是在告诉咱们,在“贲”的时候,在修饰当中呀,那个“柔”要来的适可而止,要适当,适当得是正好与个刚,与个阳,恰好相适宜,才中。如此那些个“文”,才会美丽而光明。反之,要是“柔”它来大了,一来就止不住了,就来过头了呢,我操,这个“文”喔,它就粗陋难看死喽。
  “故小利有攸往”的意思是,所以,《卦辞》里才讲“小利有攸往。”也即是说,在“贲”的时候,在修饰当中呀,那个“柔”只有来的小一点,小得是刚好与个刚,与个阳相适应了,哎,这一来那个“文”儿,它才会明显、美丽而光明,才有利于你所往,才有利于你向前去走动呐。“故”,即“所以”。“攸”,同“所”。
  这就是说,尽管是不“贲”不“亨”,不修饰不中,可在去“贲”时,在修饰当中呢,却要知止,要适可而止,断不能动不动就修饰过了界哦。要知道,“物极必反”呐。

  七十年代,俺在黄河边上那座小城里工作时,有个同事平常就好往头上抹发蜡。有时发蜡抹没了,也常用炒菜的猪大油来替代。那猪大油往头上这么一抹呀,满头油光瓦亮,效果不亚于发蜡,直干干地赚了个比发蜡便宜。
  那年春上,要到黄河岸上架电线。不曾想,这伙计起床晚了,屋外的人一吆喝,他才知道一家人都在等他了。于是骨碌碌下得床来,直挺挺伸出两根手指头,挖了块猪大油抹上头,冲出门,便跟大伙上了敞篷车。
  不料那天黄河滩上竟是狂风大作,等乘敞篷车顶着满天风尘,在黄河岸上一路奔到工地时,一群帮忙的群众早已在那等得很久了。
  下了车,班长把各人的工作都安排好了,可就是找不着那头上好抹发蜡的家伙。找来找去实在是找不着,班长憋不住嗷地一声喊的时候,你猜咋着?就在这空当,只见从众人堆里走出了个黄头发,活像个西洋鬼子的伙计来。仔细一瞅,咦,这不就是头上好抹猪大油的伙计嘛。咋黑发变黄发,和个鸟老外一个模样了呢?
  你道这是肿么啦?原来呀,匆忙间,这伙计把大油往头上抹得忒多,风刮着那黄土往他头上这么一沾呀,我操,他就直接变成了个黄发假老外咧。
  究其实,这就是“贲”而不知止,修饰过界了鸟。

  这里,有两点要留心。一是这贲卦的《卦辞》,它是饱含了《易经》“三易”的思想在里头的。要“贲”,要修饰,那“柔”就得来,只有“柔”来了,才能修饰成。——这是“贲”之“不易”的一面。但是,是不是那“柔”来的越大就越好呢?显然不是。“柔”来大了,就把“刚”遮蔽了,就变成一片漆黑了,刚柔就不交错,就不成其“文”了。——这就是“贲”之“易”的一面。那么,到底这“柔”该来多大才好呢?总起来说,是“小利有攸往”,是小来一点才会有利于所往。说小来,那又该小到个啥程度?这就要靠你自己根据所处的具体“时位”,审时度势地去权宜嘞。——这便是个“简易”。
  二是,你看那《彖》里,它前一句说“柔来而文刚”,后面又说“分刚上而文柔”。前面“柔来而文刚”里的“文刚”是说,那“柔”来了以后,这个纹理呀,它就明显了,就生动了,就呈阳性了。后面“分刚上而文柔”里的“文柔”呢,则是说,下经卦离所表示的这个纹理呀,它与上经卦艮所彰显出来的那个止比起来,哎,就成“柔”了,就呈现阴性了。同样的“文”,你看它在这是阳,是“刚”,到了另一个地处呢,咦,它奶奶的,就成了阴,就成“柔”了哩。这就是阴、阳的相对性,就是阴、阳共存于一体的那种互伏性。就像一个人一样,在家里是家长,是阳,为“刚”,满家人都得听他的,可到了单位里呢,哎,他就是小兵一个了,就成阴了,就成“柔”了,就柔软得一滩鼻涕似的,领导让干啥,他就得干啥了。这个“刚”与“柔”,它就是如此共处于一个人身上的呢,吭。
  @dyzang

  (三)天文与人文

  《彖》辞这句“刚柔交错,天文也”怎么说?这里的“刚柔”落实在天上,用“象思维”来考虑的话,像白日、太阳、春夏等这些就是“刚”,而黑夜、月亮、秋冬等这一些呢,便是“柔”。“刚柔交错,天文也”是说,你望望那老天呀,它白日连着黑夜,月亮交替着个太阳,春秋里错着个夏,夏冬里又夹着个秋,它就是在那始终如此“刚柔交错”着的啊。白天白到一定程度,黑夜便来接上;黑夜黑到一定地界上呢,那白天就来止住它了。月亮累了,太阳出来替换它;太阳累了呢,月亮便来代替它。夏乏了,秋就来,秋完了呢,冬便来,冬了之后,啊哟,那个春又脚跟脚地来了哇。这老天,它就似这般始终在那“刚柔交错”的。这种“刚柔交错”,便是个“天文”,就是老天的那个鸟纹理了哦。
  “文明以止,人文也”的意思是,以文明去规范人的行为,去止住那些个不文明的东西呢,这就是“人文”了,就是人类进步的那个纹理了啊。人类正是从这种纹理里一路走了来,一步步走进了个文明了再文明的境界里去的呢。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讲的是,注意观看天文,你就可以察觉出时间的那个变化了;而把个人类走过来的纹理仔细去瞧一瞧呢,俺那个老天啊,你就可以知道这个天下,它究竟是应该如何去化成嘞。
  仔细说这个天下,它究竟该如何去化成呢?在下面这一卦的大《象》辞里,俺那老乡孔圣人讲得就更明白了。
  @dyzang

  三、大象曰

  象曰:山下有火,贲;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

  (一)山下有火

  “山下有火,贲”是啥意思?从卦象上看,贲卦是“艮上离下”。艮象征山,离象征火,合起来所组成的这幅图景呢,就像山下有一堆燃烧着的火一样。
  那么,这堆燃烧着的火,它为啥就没烧在山顶上的山林里,却偏烧在个山脚下了呢?一般说来,山下是有水的。有水,就是适于人居之地。由此可见,这把火它大半不是天火,不是自然之火,而是人为的一把火。这把人为的火,也许是年轻人点的篝火,或是山下古人家家户户为了烧饭而生的那把做饭的火,或者就是每到夜晚家家户户点来照亮用的万家灯火。也说不定是古人在那时就预料到的几千年之后的现如今重庆山下那片霓光灯火吧。
  不管是篝火、灯火也好,还是现在的电灯火也罢,它就都是人类对这个天下的—种修饰咧。这种修饰,当然它就都是贲卦所讲的这个“贲”了。
  @dyzang

  (二)人文化成

  “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咋讲?
  “庶政”的“庶(shù)”,一是指众多;二是指平民、百姓。“政(zhèng)”,即行政事务。“折(zhé)”,是个会意字,从甲骨文字形上看,它右边是把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思是用斧子砍断木头。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砍断东西。所以,“折”的本义即折断。“折”,也念(shé)。像绳子断了,就说绳子折(shé)了;做生意亏损了,就叫折本的生意。“狱(yù)”,为监狱的狱,在此是指那些与监狱有关的,比如法律、刑狱等这些个事事儿。
  “君子以明庶政,无敢折狱”是说,君子们呐,他们就是以贲卦所讲的这些个道理,去明察那众多行政事务到底是该咋个办法的呢。君子通过用这一卦所讲的道理去那么一明察,你猜咋着?结果是,竟就没有一个敢把个监狱砍掉的,没有一个敢把那些与监狱有关的像法律、刑狱等等这些事事废掉不要的哩。
  那么,君子所用的这一卦里讲的那些道理,主要是些个啥道理呢?这些道理呀,当然就是上面《彖》传从这一卦所分析出来的那些道理了。这些道理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刚为阳,柔为阴,“刚柔交错”呢,就是个“天文”了;“文明”是阳,“不文明”是阴,用“文明”去止住那些“不文明”的东西呀,哎,这就是“人文”了,就是人类的纹理喽。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君子们正是在对这些“天文”、“时变”的观察里明白了,天地间的纹理是如何化成的,从而认识到,原来,人类要搞出自己那些个正儿八经的“文”儿来,就要努力去倡导那些个文明,要着力用“文明”去止住那众多的不“文明”,以此才能去化成出个天下来啊!
  所以,几千年下来到如今,一代代的君子们始终是不敢把监狱砍掉,依然不敢把些个法律废弃掉。不过,现在那些不敢砍了监狱去的君子们呀,他们虽然也深知狱律之事不可废,却并不一定知道贲卦里所讲的这些个道理呢。
  把个《易》侃到这,不禁就让俺记起了俺另一位老乡孙子的那句名言:“令之以文,斥之以武。”孙子认为,治军要文武兼治,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想来这句名言,它应该就是孙子从这一卦里悟出来的关于军事之“文”应该如何化成的一个良策嘞。
  改革开放之初,党中央号召人们要以法治国。不晓得那时中央里有没有懂《周易》的。要是没有,而又能提出如此英明决策的话,便足以表明一个重大事实。表明个啥重大事实呢?这就充分表明,《周易》里的大智大慧呀,它早已化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人们在现实中,是自觉不自觉地就能把它给用上了呢。
  啧啧。
  @dyzang

  四、爻辞与小象曰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 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一)初九爻

  初九:贲其趾,舍车而徒。
  象曰: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1、有车而不坐

  “贲其趾,舍车而徒”里的“趾”在上一卦讲了,古时它指脚,而不是指脚趾头。“徒”,即下步用脚一步一步地走。今天常说的剥夺犯人自由的刑法“徒刑”,原本就是古人对犯人拘禁而使其服劳役。这种劳役是让犯人一步步地下脚走,决不许坐在个车或骑在驴上去干那些力气活。你想呀,那犯人也就只有让他这样下步用脚一步步地走着去干活,累他个半死,才能改造他们。不然,你让他舒坦得一出门除了坐车便骑驴,这又咋能改造好呢?是啵。
  总起来看“贲其趾,舍车而徒”这句《爻辞》,它的意思应该是说,为了装饰脚,即便是有车,也得把车舍去不坐,而下步用脚辇呢。要不,你说你一动弹就坐车上,车棚一挡,不就谁也看不见了吗?这一来,你把个脚装饰的再漂亮,也没啥用喽。
  可现如今,你睁眼满街望望,那漂亮女人喔,几乎是很难看到了。都哪去了呢?都坐进小汽车里去咧。只有等她们下得车来,你才能看见,她们脚上蹬得净是高档皮鞋,脚趾甲都上着色。她们在两只脚蹄上的装饰呀,可谓是用心良苦。可自打往个小车里这么一钻呢,我操,那番良苦用心喔,就全白搭了,就谁也看不见了,就都让她们自己给踢蹬喽。想来,这就是“贲其趾”,却没“舍车而徒”的必然结果。
  @dyzang


  2、有车不坐为哪般?

  为了修饰个脚,就是有车都不能坐。那么,你倒是说,花那么多钱,搞个鸟车来,为啥就不能坐了呢?《象》里道:“舍车而徒,义弗乘也。”
  “义”,早先说过,它就是正义的义,是指在行为上办起事来与天地之道相一致了,“与天地准”了,遵守客观规律了,这就是义了。“弗”,即“不”。
  “舍车而徒,义弗乘也”是说,周公《爻辞》里讲的这个舍车不坐而徒步走喔,它指的是为了个正义,才不去乗车的呢。就是说,坐不坐车要遵守着一个基本原则,这原则就是个正义。你费尽心机,把个脚修饰一番,如果是合乎正义呢,哎,为了彰显正义,有车你也不能坐。同样,只要是为了彰显正义,该坐车时,你也还得去坐车。有车不坐,也不对。
  假如,你那修饰不符合正义,不“与天地准”呢,哎,你坐不坐车也无所谓。坐车也好,不坐也罢,早晚总有一天,这正义呀,它都必将把你压趴下。
  就像今天有人为了倡导“低碳”生活,有车有时也不坐,而去骑自行车,这就是“义弗乘也”;2009年,四川大地震时,有群老百姓开着自己的车长驱千万里,从唐山一直跑到四川去救援,这就是“义可乘也”。可有人为了显摆自己富有,上个鸟厕所都要开着个小汽车,更有那刁钻的盗贼,为了行窃便利,开着个大吊车去抢银行,这些就全是些不义之举。早晚有一天,那正义便要把这不义给修拾喽。所以说,有车做不坐,都要以义不义来做决策。
  @dyzang

  (二)六二爻

  六二:贲其须。
  象曰:贲其须,与上兴也。

  1、贲其须

  “贲其须”里的“须”,在这它是指男人脸上长得毛,也叫胡子。不用说,这东西,在女人脸上呢,那是要了命也长不来的。“贲”,前面说过,就是修饰的意思。“贲其须”,当然便是指修饰那几根鸟胡子喽。
  @dyzang

  2、咋露脸

  修饰胡须对男人来说,自然是件不可忽视的事情。可周公这里说的“贲其须”,总不会是单来告诉咱,吃饱饭就啥事也不干,光去修理那几撮山羊胡子罢。显然,不会。
  那么,这到底是要说明个啥意思?孔圣人的小《象》里指出:“贲其须,与上兴也。”
  这里的“上”咋讲?仔细看这贲卦,如果你把那初九爻看成个脖颈,将这六二爻当成胡须的话,则九三、六四、六五、上九四条爻呢,啊呀,他们就活像是整个一张脸喽。可见,这个“上”,它应该是指胡子上面那整个一张脸的。
  如此看来,“贲其须,与上兴也”即是说,你修饰胡子不要紧,可断不能为修饰下巴上那几根山羊胡子,就不顾上面那张脸咧。胡子应该与上面那张脸统筹装饰而共兴共荣呐。也即是说,在“贲”的时候,考虑问题一定要全面,要从大局着眼,切忌片面行事。
  要讲“贲其须”时统筹兼顾得最好的,在俺心目中也就数俺的一个老朋友了。这朋友据他自己说,他是“一头好脸,一脸好头”。怎么说?你只要一见他长得那样,立马就会晓得。头顶上该长毛的地方,他倒净光瓦亮一根毛也没有,恰是张光溜溜的好脸;可这张脸上呢,却满脸络腮胡子直遮蔽得张脸是几天不刮就看不清个嘴在那了。你说,这该咋露脸?朋友的经验是:“你(胡子)不让俺露脸,俺就不许你露头!”于是乎,每天早上起得床来,头一课就是耍得个剃须刀满脸飞,刮得满脸比头顶还亮,嘴里还念念有词:“玩死你,玩死你!”瞧瞧人家这个“贲”,他就不仅考虑了整个一张脸,竟连头顶那一片都全考虑在内了哩。
  @dyzang

  (三)九三爻

  九三:贲如,濡如,永贞吉。
  象曰: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1、永贞吉

  “贲如,濡如”里的“如”,在这是用于词尾的助词,有几分像、如同之意。“濡(rú)”呢,就是耳濡目染、相濡以沫里的濡。原本,“濡”是河北省的一条河。《说文》里说:“濡,濡水,出涿郡故安,东入涞。”后来,“濡”就被用来表示沾湿、润泽、停留、含忍等如此一些意思了。例如:濡墨挥毫,是指用毛笔蘸墨写字或作画;濡笔,就是沾墨于笔;濡染,即沾染;濡渥,即湿润。
  “贲如,濡如,永贞吉”的意思是说,你把个脚修饰得有车不能坐也好,将那胡须修理得一毛不存也好,为修饰个手指甲,天天把那鳖指头浸在有色水里光泡着不拿出来也罢,不管你咋修饰都行,只要是始终能“贞”了,哎,你便会永远得到吉。不用说,你就是一时“贞”不了,哎,那个凶呀,它立马便要溜出来了呢。
  关于“贞”,咱反复讲了,它就是指干起事来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既无过又无不及地是正好卡在个“与天地准”的道上,正好符合天理,也就类似于今天人们讲的正好是去遵守了客观规律的意思。
  可见,这句《爻辞》其实就是说,人哪,根据自己所好,不管你去如何“贲”,如何修,如何饰,都可以。但是,不论你怎么“贲”,怎么修,怎么饰,到头来喔,有一个条件那是坚定不渝的,是无论如何都不可突破的。这个条件便是最终务必得去“贞”,永远都要去“贞”,即便是一时不去“贞”,那都不中啊。
  如果说“贲”是“易”,而“贞”呢,它就是个“不易”。到底应当咋去“贲”?这就全由你自己依据所面临的实际情况,审时度势地去“简易”喽。
  @dyzang

  2、不过景阳冈

  孔圣人的小《象》辞解析得更明白:“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
  “莫”,即不要、没有、无、不、不能的意思。“陵(líng)”,是山陵、丘陵的陵。“永贞之吉,终莫之陵也”是说,由“永贞”里得出来的这个吉呀,若仔细考究起来,最终的那个吉之所出呀,它就都没有过了“贞”这个“陵”的啊。即是说,不管你去咋“贲”,去怎么修饰,只凡是能得到个吉的,就都是到了“贞”这个“陵”上便挡住了。要是没挡住而过了“贞”这个山岗以外了呢,它奶奶的,那所得到的就全是些个凶喽。
  人们常说,牛A不要紧,牛C也不怕,怕就怕牛B烘烘啦。不论啥事事,一牛气烘烘了,就要出毛病。这牛气烘烘就是个界,就是个分水岭,就是个景阳冈。过了这个界,就是做人做事没能“贞”;过了这个分水岭,就是没能去“与天地准”;过了景阳冈呀,我操,那老虎它就在那等着要生啃你了哇。
  @dyzang

  (四)六四爻

  六四: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
  象曰:六四,当位疑也。 匪寇婚媾,终无尤也。

  1、莫把谁都当土匪

  早先,屯卦的六二爻《爻辞》说:“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你看这一爻《爻辞》,它与屯卦里讲得十分相似。“如”在此,也是被用于语句末尾,相当于“然”、“焉”、“乎”等这样一些助词。“皤(pó)”,指白色。皤翁,即白发老人;皤然,为须发漂白的样子;皤皤国老,为年老的国家重臣。“皤”在这应该是指修饰得很白素的样子。“翰(hàn)”是个形声字,从“羽”,“倝(gàn)”声,本指天鸡,也叫锦鸡或山鸡。你知道,锦鸡的羽毛是既坚硬又漂亮的,所以常借其指毛笔和文字、书信等这些东西。翰墨,即笔墨,也指诗文、书画;翰林,是唐朝以后开始设置的皇帝的文学侍从官;翰林院,为古代以文学供奉宫廷的官署。此处的“翰”,应该取它的刚劲而漂亮之意。这句“匪寇婚媾”在屯卦说了,意思是来的那些人呀,原来都不是匪寇,而是来求婚的哩。
  总的看“贲如,皤如,白马翰如,匪寇婚媾”这句《爻辞》,它的意思就是说,记得那年秋月朗,俺忽见一群人马就来到了大门上。你说这帮人呀,他们颇费心机地装饰了又装饰,头发都用那白粉粉染成了漂白的模样,还一个个都骑在个鸟操的白色刚劲的高头大马上。你不知当时把俺吓得呀,一身冷汗便出来啦。可定睛一审顾,仔细一思量,鸟,这才看出来,咦,他妈个巴子的,却原来都不是些个匪寇,而是来求婚,想来娶俺家那个小妮子的呢。
  @dyzang

  2、遇事多问个为什么

  那么,周公讲这么个故事是要说明个啥道理?小《象》里道:“六四,当位疑也。匪寇婚媾,终无尤也。”说是你看这六四爻,它阴爻居在个阴爻位上,是正当其位。这就表示该爻代表的人是个当位者,或是个主事的,是个领导,是个大老板,是个当权派哦。
  那么,当位者面对天下那些形形色色花样繁多的“贲”,面对人们处于不同目的诸般修饰装点,该如何是好?这个故事就告诉咱们,凡事应该有个“疑”,要有些疑问在心头才中啊。特别是当位者,遇事期间只有心头多装些疑问,多问几个为什么,最终才能辨别出究竟是“匪寇”还是“婚媾”,这样到头来,才能不至于有啥过错哦。要不然,你说你不就把个好端端的女婿当成个土匪来揍了吗?
  “尤”,在这是指过失、罪过。
  @dyzang

  (五)六五爻

  六五:贲于丘园,束帛戋戋,吝,终吉。
  象曰:六五之吉,有喜也。

  1、贲于丘园

  关于“丘园”里的“丘(丠)”,《说文》里道:“丘,土之高也。非人所为也。从北,从一。一,地也。人居在丘南,故从北。”《广雅》里说:“小陵曰丘。”意思是比陵还小的那个小土山呀,就是个丘。可见,“丘”是指自然形成的小土山。“园(園)”,是形声字,从“囗(wéi)”,“袁”声。“囗”,表示范围,所以,“园”本是指种植蔬菜、花果、树木等这些东西的那个地处。这种地处,当然它就是人造的,而不是自然形成的了。“丘园”合起来呢,意思就是指自然的小土山和园丁们营造的种植果蔬花木的园子、园圃等这些个地方。
  “贲于丘园”,应当是指人在上面说的那些小土山和园子、园圃里“贲”,是在那些个地方上装点天下“人文”,具体说就是指在那样的场所里修饰“人生之文”,更仔细点说,就是指在那样的处所里来装饰演进自己那段特殊的人生历程。
  @dyzang

  2、不好一贲就到珠穆朗玛

  那么,这段特殊的人生历程究竟是怎样一段历程呢?从“束帛戋戋,吝,终吉”里,孔圣人一眼就看出来了:“六五之吉,有喜也。”说是六五爻讲的这个吉,原来是有孕在身了哩。
  这又是咋说的?“束帛戋戋”里的“束(shù)”,是个会意字,从“囗(weí)”,从“木”。“束”所传达出来的意思,你看它就像是刚刚栽上了棵树,为保护而不让人碰它,便在地面与树冠之下这一截上,用绳索捆上了些稻草啥的来护着它。可见,“束”的本义是束缚。束缚,还不同于捆绑,它比捆绑要轻得多。捆绑,是不顾死活,像杀猪的捆猪那样,好歹捆来跑不了就行。可这束缚呢,它则是指轻轻地,小心翼翼地去束,去缚。
  “帛(bó)”是形声字,从“巾”,“白”声,本为丝织品的总称。当然,丝织品与老粗布比起来,就轻柔而漂亮得粗喽。“戋(jiān)”为少、细微。“戋戋”即很少,极其细微。
  如此看来“束帛戋戋”所描述的就是这么一副图景:有位漂亮少妇,也不知是谁家的,但见她腹部微隆,腰间一绺柔软的腰带宽宽松松地束着她身上穿的那轻柔而漂亮的丝织品。就修饰成这样,她在那“丘园”里呀,是一个劲地转悠来,又转悠去哦。
  细品这个“帛”,它是丝织品而绝不是破麻袋片子,这就突显了此刻那女人追求的是最大程度的身体舒适。再品这“戋戋”,便生显出她身上穿得是少而又少,少得也许就像今天穿的“比基尼”泳装一样,男人都不好意思去瞅哩。瞧瞧,这不活脱脱地就是个怀孕妇女在那遛弯嘛。所以,孔圣人的《象》里指出:“有喜也。”说是,这妇女她害喜喽,怀孕咯。
  “喜”是个会意字,在甲骨文里它上面是“鼓”的本字,下面是“口”。字典里说,“鼓”表示欢乐,“口”指发出欢声,指快乐、高兴。依俺看,它原本就是指妇女怀孕的。“鼓”指婆姨的肚子鼓起来,“口”是发出来的欢呼声。意思即是一见老婆肚子鼓起来,一家人就快乐得了不得。为啥?因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呀,女人肚子一鼓,就有后代了。因此讲,“喜”原本就是指妇女怀孕。《红楼梦》里有句说:“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非别症。”这里的“喜”,就是指怀孕。孔圣人一眼就看出那妇女是怀孕了,这眼力简直是忒精准咧。
  六五爻是阴爻,阴爻可当女人。五爻位又是尊位。女人啥时能到达这种尊位?也不过就是在她怀孕的这个时节里嘛。要是都多少年啦,还怀不上个种的话,那就不中,就得被休掉了。孔圣人之所以说那妇女是怀孕了,俺想他肯定就是从这个爻象上琢磨出来的。
  如此一个怀孕妇女,在“丘园”里转悠,在那样的地处装饰演进自己这段特殊的人生历程会咋样呢?周公《爻辞》接着说:“吝,终吉。”“吝”,即小心,“吝,终吉”是说,只要那娘们她小心着点,就这样在些个小土山和园圃里转转呀,哎,最终就会得吉喽。
  想来,周公讲得是极为在理。你说,女人身怀六甲若不在“丘园”里“贲”,偏要到那高山峻岭上去“贲”,若一脚踩空坠入悬崖深谷,这不就得提前“一分为二”了嘛。
  你望望这里讲的,就跟今天医生对孕妇讲的是一模一样。医生不都好说在怀孕的特殊人生历程里,穿戴要宽松,常到野外去转转,多吸新鲜空气。还有,可不敢到危险地方去哇。
  总起看,这里讲的道理就是,人呀,“贲”起来要根据所处的不同“时位”审时度势地去“贲”。可不能好高骛远地一“贲”就“贲”到青藏高原那个老么高的珠穆朗玛上呐。
  @dyzang

  (六)上九爻

  上九:白贲,无咎。
  象曰:白贲无咎,上得志也。

  1、白贲无咎

  “白贲”是种什么“贲”?“白”是个象形字,它的甲骨文字形就象那日头光儿,光芒四射的样子。好像毛主席他老人家有首诗里说是“雄鸡一唱天下白”,其实那是雄鸡一唱,太阳就出来了,太阳一出它的光芒就射过来了,光芒射过来之后,哎,这才天下大白的哇。
  “白”在这,俺以为它是白素、自然,一点也不矫揉造作的意思。就像太阳射出来的光,它就是那么白净,透亮,极其自然,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在里头。你想想,假如有一天,这老天爷它矫揉造作起来,一下子不自然了,今天爱动弹,就把个日头光装饰成红色,太阳一出便把个世界照的红彤彤一片;明天爱动弹了,又把个日光装饰成绿色,太阳一出就将满世界照得一片铮绿,你说似这般,还了得?不说别的,单说走路,现代人就无法照着个红绿灯走了不是。尤其是那些难辨颜色的色盲们,这不就天天活在一片黑暗世界里了嘛。
  “白贲”应该就是指这种像日光一样,很自然的,看不出一丁点矫揉造作的修饰。
  “白贲,无咎”说的是,人哟,只有像那晴天大日头一样,很自然的,没有丁点矫揉造作地去“贲”,去修饰人生,去装饰模样,去进行人类文明的化成,这才能落不下过错。没啥过错,最终才可达到那种“无咎”之胜境啊。
  @dyzang

  2、天人合一

  关于为啥只有“白贲”,才能“无咎”?小《象》里说:“白贲无咎,上得志也。”意思是,这个“白贲”,它之所以能“无咎”,是因为天底下的这些个人呀,只要能“白贲”了,就表明他上得了老天的心志了,就与老天的意志相一致了,就“与天地准”了,就“天人合一”喽哇。如此,便能“自天佑之”,便可得到老天的保佑了。“自天佑之”了,得到老天的保佑了呢,到头来当然就可“吉无不利”嘞。
  总起来看贲卦最后这一爻,它就是在告诫我们,当你“贲”起来的时侯,不管是去修饰自己的人生也好,还是去装饰自己的脚、胡子也罢,都要自然而不造作,都要“与天地准”。用现代人的话讲,就类似于“实事求是,一切都按客观规律去办”是一模一样哦。
  人都有爱美之心,因此就免不了都有贲饰之举。人类要发展,世界要进步,尽需贲与饰。贲也行,饰也好,只要是人文化成,最终都唯以合乎自然,也即“天人合一”才最为美妙。你说,不是?
  @爱伊11 616楼
  哈哈,谢谢提醒!我这就是学了没去用啊,以后改正,改正!
  -----------------------------
  很佩服这位先生的择善而从的品德。
  人都说学习《易》经可以延年益寿。但也有学了后,而没能长寿的。这是咋回事呢?俺以为,学《易》之所以会延年益寿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是教给人去与时偕行的。在学习中,能择善而从地将与时偕行落实在实处的,就会延年益寿。反之,单是学着耍,却不能把易理落实到位的,就不会长寿。所以,为了长命百岁,人人都该择善而从,都应与时偕行,都要去子夜正眠啊。
  @dyzang

  第二十三卦 剥

  《周易》原文:

  第二十三卦 剥 山地剥 艮上坤下

  卦辞:剥: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 顺而止之,观象也。 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大象曰:山附地上,剥;上以厚下安宅。

  爻辞、小象曰:
  初六:剥牀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牀以足,以灭下也。
  六二:剥牀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牀以辨,未有与也。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四:剥牀以肤,凶。
  象曰:剥牀以肤,切近灾也。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 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一、卦画与卦名


  剥 山地剥 艮上坤下

  剥卦与后头的复卦互为覆卦,剥卦是上艮,下坤,一阳在上,覆过来,那条阳爻在了下呢,就成紧挨其后的复卦了。因此在“十二消息卦”里,剥卦也叫众阴剥阳,复卦也叫一阳来复。艮象征山,坤象征地,所以,剥卦习惯上就叫“山地剥”。
  剥卦在前面临卦里讲了,它与它的覆卦,也即后头的复卦,都是“十二消息卦”里的两个辟卦。剥卦是五阴消阳,主九月之气,此时是五阴生成,再往上,继续阴剥阳,乾卦六阳就全剥尽了,接着就到十月(亥月)了。到了十月,就变成纯阴的坤卦表示的那个地上了。在坤卦表示的那个时段,是六爻皆阴,阴盛至极。于是,又物极必反,开始生阳。至十一月(子月),也即复卦表示的那个地上呢,一阳生成,也就是一阳息阴。到十二月(丑月),也即临卦表示的那个地上,二阳生成;如此一爻一爻地一直到了四月(巳月),就又变成纯阳的乾卦了。这时又是六爻皆阳,又到阳盛至极的地方了。接下来就又物极必反,又开始生阴,又开始从乾到垢,再到遁、到否……又到坤。就这样阴阳消长,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这便是那老天运行的个道儿喽。

  剥卦的“剥”,单独用起来时,它念bāo。如在剥皮、剥花生里,就念bāo。要是与其它字组成复合词的时候呢,它一般就念bō。比如在剥夺、剥削、剥落、剥蚀、剥庐(剥夺他人荫庇之所、穷困的居所)、生吞活剥等这些词里,它就念bō了。
  “剥”,是个会意字,从“刀”,从“录”,“录”又兼作声符。关于“录”,《说文》里说,它的意思是“刻割也。”可见,“剥”的本义即是用刀削、剥离、剥脱,就是去掉物体表面上的东西。不过,在这一卦里,它主要是指阴性小人在个阴险的小人之道上行走之中,所干的那些个小人的勾当。你看这一卦,它下面是五条阴爻(阴爻表示小人),上面是一条阳爻(阳爻表示正面事物),这种样子,那不就是众小人在剥这个阳性的君子嘛。关于这些事事呀,等悟透了这一卦,你就全都明白了鸟。
  @dyzang

  二、卦辞与彖曰

  卦辞:剥:不利有攸往。
  彖曰:剥,剥也,柔变刚也。 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 顺而止之,观象也。 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

  (一)剥

  孔圣人在这一卦的《彖》里说:“剥,剥也,柔变刚也。”
  “剥,剥也”的意思是,剥卦的“剥”,它就像层层剥皮的那个剥是一样的啊。你从早先讲的“十二消息卦”里可以看出,剥卦是从垢卦“一阴消阳(初爻为阴,其余五爻为阳)”,到遁卦“二阴消阳(初爻、二爻为阴,其余四爻为阳)”,再到否卦“三阴消阳”及观卦“四阴消阳”,如此一爻一爻地剥上来,最后就剥到这剥卦上,成了个“五阴消阳”的哦。
  在卦里,“柔”指阴爻;“刚”为阳爻,“柔变刚”是说,那些阴爻呀,它就是如此由下往上一爻一爻地把些阳爻都改变过来的呢。到了剥卦表示的这个地处,您都来望望,再往上“剥”了去,就全成阴了,那个乾就鸟变成坤了哩,吭。
  这景象在现实中,你可将它想象成有那么一帮得势小人呀,抓起个腚来是一个劲地在那挖墙角,直挖得这大厦只剩下两个墙脚支着个房顶,这便摇摇欲坠喽哇。
  @dyzang

  (二)知刚也知柔

  周文王《卦辞》“不利有攸往”是说,在这种情况下,是不利于有所往,不利于前往去干任何事情的。“攸”,同“所”。为啥到了剥卦表示的这个地上,就不利于有所往了呢?莫不是不管啥人,都不利于有所往吗?
  孔圣人的《彖》辞解析道:“不利有攸往,小人长也。顺而止之,观象也。”意思是,《卦辞》之所以说“不利有攸往”,是因为那些小人在剥卦表示的这种“时位”上,正处在疯长的势头上啊。就是说,这期间正是小人得势,为所欲为之际。正是置身此种情况下,君子们审时度势后,便顺势止住了前进的脚步。止住脚步了呢,哎,倒也并未闲着,而是在那密切注意观擦形势发展的新景象,也即是在那时刻关注着形势发展的新动向啊。当然,在观擦形势的同时,他们也在积极准备后劲,以备形势好转后再去大展宏图,这是自不必说的啦。
  那么,这种情形说明个啥道理呢?孔圣人的《彖》辞接着指出:“君子尚消息盈虚,天行也。”说是这就充分表明,那些君子,他们是极为崇尚“消息盈虚”的,而这“消息盈虚”,它就恰正是老天运行的那个金光大道哦。
  “消息”,即“十二消息卦”里讲的阴消阳长,仔细说就是阳去阴来为“消”,阴去阳来为“息”。啥是“盈虚”?你看那月亮,盈满了以后,便“物极必反”地开始亏虚,待到亏虚过了呢,就又接着个盈满。一“虚”一“盈”,一阴一阳,阴息阳长,阳消阴来,相互更替,周而复始,循环不已,这就是老天运行的那个恒常大道呐。君子们,他们所崇尚的就正是如此一种老天运行之道哩。
  正因为君子崇尚这种老天运行之道,所以,他们身处剥卦境地,身处小人正在得势疯长的势头上呢,便审时度势,顺应着不利于君子干事创业的恶劣形势,而止住了自己前进的脚步。他们知道,过去了这个小人当道的冬天,老天爷肯定要安排个春天接在个冬后头。那个万物勃发的春天,才是君子大显身手的好时节,而在剥卦这种“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形势下,君子是“不利有攸往”,不利于有所往,不利于前往去干任何事情的哇。这时节要是硬去往,啊呀,保不准啥时侯,很可能就会往掉脑袋的哦。
  当然,对小人来说,在剥卦表示的这个地上,他们就爱怎么往便可怎么往喽。为啥?因为他们正逢其时嘛。
  剥卦所表示的这个“时位”,要论到一天里,那就是指太阳将要落山却还没落的这段时间。你想呀,此刻君子想有所往,想去个啥也干不成了呀,天快黑了,什么都看不见了,就只能去睡觉嘞。可对小人来说,他们此时却正来在个势头上,借着漆黑的夜幕,不管干啥勾当,都方便死了呢。
  把个《易》侃到这,也许有人就要说了,乾卦不是讲“君子终日乾乾”么?咋到这就缩回头来不去往,不去“乾乾”了呢?
  这里你要明白,身处逆势不去往而缩回头来为下一步更好的往积极地做准备,这原本也是一种“乾乾”。深更夜半君子积极地忙活着去睡觉,也是“终日乾乾”的一部分重要内容。不然,没黑没白地日夜操劳,那还不得把些君子都生累死。真那样,这世界哪里还会有君子?你没见列宁同志讲: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嘛。
  君子到了剥卦这种逆势上缩回头来不去往,这就叫“知刚”又“知柔”,就是能硬也能软,就是能屈也能伸,就是知进也知退,进退恰中在个刀刃上了哇。
  @dyzang

  三、大象曰

  象曰:山附地上,剥;上以厚下安宅。

  (一)山附地上

  “山附地上”里的“附”,是个形声字,从“阜”,“付”声。从“阜”,就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附”的本义指小土丘。你道那小土丘,它都是在个啥地上?当然,统统都是附着在个大地上喽。所以,“附”又引申为沾着、附着的意思。
  “山附地上,剥”是说,从卦象上看这一卦,它是“艮上坤下”,也即由上经卦艮与下经卦坤组合而成。艮为山,坤为地。这种“艮上坤下”的样子,你望望,那不就是幅小土丘紧紧地附着在个大地上的图景嘛。咦,却原来,卦画里描绘的就是个小土丘紧紧附着在大地上景象哦。像这样的卦,它便是个剥卦了哩。
  @dyzang

  (二)大展宏图与夯实基础

  那么,从这剥卦里能看出个啥子道道来呢?大《象》辞的后头说:“上以厚下安宅。”
  “宅(zhái)”指住所,即房子;也指家,大家族的家。《红楼梦》里说:“当日宁荣两宅,人口也极多,如何便萧索了呢?”这里的“宅”,指的即是“家”。不过,大《象》辞的这个“宅”,你得用“象思维”将它的意思广泛拓展出去。一拓展,“宅”就不仅指房子和家了,它还指像家业、事业等所有这些你要干的那些个事情啦。
  “上以厚下安宅”的字面意思是,你看地上盖的那房子,它就像个小土丘紧紧附着在其下的个厚实大地上一样,是以这坚实的大地为根基,是安在它下面这个厚实的大地上的哇。把这意思用“象思维”拓展了去便是,不管你盖房也好,还是治家、做事业也罢,所有要干的那些个事事呀,只要你真想干,想干成,想干好干大,那就必须将它安在个坚厚的基础上。
  《卦辞》和《彖》里说,君子在剥卦这个地上“不利有攸往”。那么,“不利有攸往”就啥事也不干了吗?就光在家吃闲饭逛街耍?就天天泡在五星级大饭店里酒足饭饱之余,便让那小妮光给你捶背吗?显然不是。从这大《象》辞里足见,君子在这期间,应该是埋下头来,去为以后大业的发展积极地来夯实基础,以备春来之时,好去大展宏图啊。
  @dyzang

  四、爻辞与小象曰

  初六:剥牀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牀以足,以灭下也。
  六二:剥牀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牀以辨,未有与也。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六四:剥牀以肤,凶。
  象曰:剥牀以肤,切近灾也。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 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一)初六爻

  初六:剥牀以足,蔑贞,凶。
  象曰:剥牀以足,以灭下也。

  1、想想床没了床脚

  《爻辞》“剥牀以足”里的“牀(chuáng)”,同“床”。“蔑贞”的“蔑”呢,本是眼睛红肿歪斜看不清事物,引申为蔑视,即轻蔑鄙视的意思。“贞”先前光说,它是指干起事来都正卡在那条“与天地准”的通天大道上。
  “剥牀以足”咋讲?小《象》里解析说:“剥牀以足,以灭下也。”意思是,这句“剥牀以足”呀,它讲的是以消灭下面的床脚这个基础而去剥削上面那个床体哦。“足”,指床脚。“下”,在这应该是指床下面的那个基础,也即是床脚。
  可见,“剥牀以足,蔑贞,凶”这句《爻辞》,意思是你看那床,它不是靠了个床脚来支撑着的么?所以,以消灭下面的床脚这个基础来毁削上面的床体,这就是对“贞”,对那条“与天地准”的通天大道的极端蔑视。如此去轻蔑鄙视那条“与天地准”的通天大道,如此不把个“贞”当块干粮呀,最终,你说会咋着?到头来所得到的,必定就是个凶了啊。你想想,把床脚灭坏以后,那床体连床上的人,还不得都掉到床底下来吗?不掉下来,才怪。
  @dyzang

  2、再想那千秋伟业

  要是把床当成个千秋伟业,如果有人像“剥牀以足”那样,将那根基一点一点地剥灭掉了的话,你想这个千秋伟业,它不就倒掉了嘛。
  可是,竟就有些小人,他们便专门爱去干那些“剥牀以足,蔑贞”的勾当哩。
  @dyzang

  (二)六二爻

  六二:剥牀以辨,蔑贞,凶。
  象曰:剥牀以辨,未有与也。

  1、剥了床脚剥蒲席

  “剥牀以辨”里的“辨”,据殷旵先生讲,它就是床板与床席之间铺的那个草垫子。这种草垫子,殷先生说它是用草编成的草辫子编制而成。俺以为,他说的颇有道理。七十年代我刚上班时,床上就铺过这东西,直到很久以后才换成今天的沙发床垫子。不过,俺那时铺的这个“辨”,它不是用一般草编成的,而是用黄河边上的那种蒲子做成的。这种蒲子草喔,它野生在有水的地方,长得亭亭玉立,粗而又高,最让人喜欢得是它长得外表光滑,却又有类似海绵样虚空的内里,黄河边上的人家就用它做成蒲席,垫在床板与床席之间。劳累了一天的人儿,只要是往这样的床上那么一躺呀,哇噻,直感觉舒坦得是没法治!
  “剥牀以辨”啥意思?这就是说,小人们呐,他们剥了那床脚以后呢,哎,感觉还是意犹未尽,还很不满足。于是,就仗着自己在个势头上,又往上来,开始剥床上的蒲席了。
  你想呀,要是剥坏了蒲席,光剩下个邦邦硬的床板,人脱光了衣裳往上躺,那还不硌得个腚生痛?所以说,这还是对个“贞”,对“与天地准”,是极端地蔑视,所干得依然还净是些个小人所为的勾当呐。如此轻蔑鄙视那“与天地准”的通天大道,如此不把个“贞”当块干粮,当然,到头来所得到的,就必然还是一个凶喽。
  @dyzang

  2、不与小人为伍

  不过,那些小人们如此一再剥来剥去的呢,人们慢慢地,肯定也就对他们有个清楚的认识了。这一爻的小《象》里说:“剥牀以辨,未有与也。”“与”在这是跟、和的意思。这句《象》辞讲的就是,尽管小人在那“剥牀以辨”,都剥到床“辨”子上来了,但是呢,到头来,却并没有多少人跟着他们一道去胡作非为哩。
  这六二爻,它阴爻居在阴位上,为既中且正,这便像征着多数人还是处事公正的,是轻易不会去与那些小人们为伍的啦。
  @dyzang

  (三)六三爻

  六三:剥之,无咎。
  象曰: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1、失上下

  六三爻这句“剥之,无咎”怎么说?为啥到了这,再剥就“无咎”了呢?孔圣人的理解是:“剥之无咎,失上下也”。
  孔圣人讲的这句“失上下”是啥意思?早先讲过两爻相应,说是一条爻与它上或下隔两爻以外的那条爻是一阴一阳的两条爻,就构成了相应。在这一卦,六三爻与上九爻即是相应,上九爻就是这条六三爻的应爻。你看这六三爻的应爻,也即那条上九爻,这时它已经离开了“九五之尊”的五爻位,来到这一卦最后一爻上了。这就表明,上九爻代表的那些人已是大权旁落,退居二线,自顾不暇了。因此,上九爻表示的那些人这时就是再想去响应六三爻这些小人的号召,再想去跟着小人干那些剥来剥去的勾当,也是有心无力,虽有犹无,和没有一样喽。就是说,六三爻表示的小人此刻已经失去了来自上面的相应,失去来自上面的支持了。你再往下看身居三爻位的这六三爻,它下边根本就没有应爻位,这就表明,它下面的呼应也早就失掉了。这便是从爻象上来看“失上下”的意思。
  “剥之无咎,失上下也”即是说,这种“失上下”的爻象便表示,六三爻代表的这个小人呐,由于他剥了床脚剥床辫,剥了床辫又要去剥别的东西,如此一而再,再而三地剥来剥去的呢,人们就把他那小人的嘴脸看透了,于是小人就失掉了民心,他们再说啥,人们不仅是不会再去响应,并且,就都千方百计地去惕防着他们了。一见他们要做恶,就都不希打理他们了。这一来,自然不管小人怎么剥,就都形成不了什么实际结果了,就不会有实际性的过错了。没有实际性过错,当然就“无咎”嘞。是啵。
  @dyzang

  2、物极必反

  六三爻是上经卦的最后一爻。仔细琢磨小人在上经卦的这段历程里的表现,他们是剥了床脚剥床辫,剥了床辫又要去剥别的东西,是见啥就要去剥啥哇。他们如此剥来剥去的,自认为已经剥得很顺手,剥得极好了,可就在这个剥来剥去当中呢,人们也便把他们的小人嘴脸全看穿了,于是他们也就失掉民心喽。
  仔细想来这里所反映的,其实也就是“三易”里的“易”,就是个“消息盈虚”,“物极必反”的道理。足见,这个《易》喔,它处处都充满了“三易”、“一分为二”、“四维几何”、“象思维”等这些法宝的光辉思想,它就是以如此一些大智大慧来撰就的呢。
  @dyzang
  啊呀,俺那老师还真来了呢。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dyzang

  (四)六四爻

  六四:剥牀以肤,凶。
  象曰:剥牀以肤,切近灾也。

  1、剥牀以肤

  “剥牀以肤”里的“肤”,本指人的皮肤。“切近灾也”里的“切”,在这是贴近、近便;“灾”,即灾殃。
  这句《爻辞》与小《象》辞的意思是说,那小人呀,他肆无忌惮地剥来剥去,剥到这个地上呢,哎,居然就剥到床上人家的那个皮肤上来了。你说,这还了得?谁的那个细皮嫩肉会轻易让人剥?你硬去剥,人家还不得把你砸个狗血喷头,是咋?
  可那小人,他就仗着自己正在个盛势上,却偏要狗仗人势的去不顾死活地剥。这当然就要出凶,就“切近灾”了,就隔着个灾殃近便,而离着被砸破头不远了哇。
  @dyzang

  2、翻身便把头削下

  有则曹操的故事,说是有一天,他在军帐里睡觉,翻身间把身上盖的被子翻落到了身旁。侍卫见了,双眼盯着老曹露出来的大肚子,心里道:你看俺那丞相呀,露着个毛茸茸的大肚皮,太有碍观瞻了哦。再说,要是一阵歪风邪气吹过来,冻坏了身子骨可咋办?于是,这侍卫就近到曹操床前,想拉起被子来给他盖一盖。
  不曾想,就在这当口,说时迟,那时快,只见老曹猛然一个鲤鱼打挺竖起来,挥手只一剑,“唰”的一声,就把个侍卫的脑袋削下来,骨碌碌便滚到了地当央,一腔鲜血,顿时喷了一屋梁。
  对这事,后来据曹丞相自己讲,他以为那小子是没安好心。所以,便先下手为强咧。
  你想想,贴心侍卫以好心近前盖被子,都惨遭这等不幸,你他奶奶的一个小人,还想去“剥牀以肤”?不用说,保准有你好看的,人家翻身就会把你那头削下。
  @dyzang

  (五)六五爻

  六五: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
  象曰:以宫人宠,终无尤也。

  1、不老实就骟了他

  前面,一至四爻,讲了小人的斑斑劣迹。那么,对小人就没法治了么?当然不是。这六五爻,就给咱指出了个料治小人的绝好办法。
  《爻辞》里的“贯鱼”是啥意思?“贯”是会意字,从“毌(guàn)”,从“贝”。“毌”,像穿物的样子,“贝”,表示与钱财有关,所以,“贯”的本义即穿钱的绳子。古时的贝壳钱或“内方外圆”的小铜钱,为了用着方便,都好用绳索穿成一串一串的。铜钱是每一千文为一贯,因此,后来就有了那个“万贯家产”的说法。“贯”的引申义有:穿、通、连,贯穿、贯串、贯通、连贯、贯注、贯彻等。
  “贯鱼”里的“鱼”,自然就是生在水里,人与猫都喜欢吃得不得了的那个鱼。
  “贯鱼”咋讲?《易》学大家王弼说:“贯鱼,谓此众阴也,骈头相次,似贯鱼也。”高亨先生说:“贯,穿也。贯鱼者个个相次,不得相越,以喻人有排定之顺序”。俺以为这两种说法都有一定道理。这个“贯鱼”呀,你从卦象上来看,它就象王弼所说,是这一卦六五爻以下的那五条阴爻,犹如水里的鱼群,依次而进,或是像用绳子串起来的些个鱼一样,按顺序排列得整整齐齐。那么,这种卦象所彰显出来的含义呢,则就如同高亨先生所讲,是比喻现实当中的那些个人被料理成很有次序,像用绳子串起来的成串的鱼一样,“个个相次,不得相越”哦。
  讲到这,你可能就要问了,这些被修理得像用绳子串成串的鱼一样的人,到底是些啥鸟人呢?从后面可知,他们还是指那些个小人的哩。
  “以宫人宠”里的“宫人”是啥人?“宫人”,应该就是指皇宫里的那些人。你或许知道,陈年间在皇宫里工作的人呀,他们都是受尽人间屈辱与折磨了的。进宫之前,得先净身。咋叫净身?净身就是“男子割势,妇人幽闭”。简单说就是不管男女,都统统除掉生殖器。
  你想呀,皇帝就一个,而皇帝身边呢,满宫里到处都是漂漂亮亮、如花似玉的宫女。要是宫里的那些男人不割掉生殖器,皇帝又咋能看管过来?假如一时看走了眼,看盱不过来,闹出些男女间的是是非非,那不就给皇上把脸丢大了吗?可将在宫里上班的那些人,不论男女统统都把生殖器那行货子这么一割喔,咦,宫人们就一了百了咧,身上就没有特别地方了,就光知道干活,却不会滋生事端了。如此一来皇帝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嘛。这办法真是绝等地好,直好到个伤天理上去了哇。
  实际上,这种办法最早是被广泛应用在民间饲养牲畜上的。老百姓养个猪,为了让它老实而又长得白胖,好让人吃得来劲呢,就把那不用留着打种的,统统都给它割掉生殖器。用百姓的话说,就是都骟了它。为了让驴马牛这些畜力干好活而不生事,就也都把那些个不用打种的家伙统统都骟掉。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去势。更有甚者,人们用马去跟那驴交配,这样生下来的家伙,就叫骡子。你说这个骡子喔,它那个玩艺竟就一点都不中用了,便只知道干活,而啥鸟事事都不想了。于是乎,人们居然连动刀去阉割的功夫都省下了,你说这人有多杂碎。
  在俺老家胶东那片地上,人们有句调侃的话,一个人见了谁在那不老实,张口就会道:老实点,不老实,俺骟了你。其实百姓用起这个骟来,除非是真正有利于提高生产力才真动手之外,其它情况下也不过就是说着耍而已。可恨的是有势有权的人,却把这办法当真就去用在个人身上。不过,在人身上这办法便文明得叫着“宫刑”咧。司马迁,就是受过宫刑的人。当然,最可怜的还是那些在宫里上班,被人无端地就“割势”、“幽闭”的人嘞。
  深透地理解了“贯鱼”和“宫人”,再来看周公这句《爻辞》,你就会像被醍醐灌了顶一般,豁然大悟。
  “贯鱼,以宫人宠,无不利”的意思实质上就是,你说对那些小人到底该咋办?首先,应该先有个“贯”。这个“贯”,可以是些规矩,可以是些条理,也可以是些法律,总之,是些能够约束那些小人去行为的东西。用这些东西,把小人们像用绳子串起来的鱼一样,又如水里的鱼群一般,让他们凡事“个个相次,不得相越”,依次而进,按顺序排列得整整齐齐,不许他们随便乱说乱动,胡作非为,你望望,这不就会让小人们少掉许多作孽的机会,甚或是根本就再也没有作恶的机遇了嘛。
  其次,对小人呀,在有一定条条约束的前提下,应该再像用宫人那样,先通过净身把他们的“势”给清除掉,也即是把他们比别人多出来的那些鸡巴臭毛病统统割了去。用百姓的话说,就是把那些不老实的小人都骟了他,尔后,再将他们像正常人那样一个个地宠起来,也即是去尊重着他们。如此一来,哎,那些小人们不就光去干他们该干的营生去了吗?就不会再“剥”来“剥”去地为非作歹了啊。这不就没有什么不利了嘛。你说对不对?咹?
  @dyzang

  2、小人去势

  小《象》辞“终无尤也”里的“尤(yóu)”,是个形声字。它的小篆字形从“乙”,“又”声。“乙”象植物屈曲生长的样子,受到阻碍则更显出它的优异。所以,“尤”本指最优异,引申为特异、突出、尤其、更加、过失、罪过、怨恨、归咎等。《说文》和《广雅》里都说:“尤,异也。”《小尔雅》里干脆道:“尤,怪也。”说是,“尤”就是个怪异啊。在这,它应该是指小人身上比别人多出来的那些臭毛病。
  “以宫人宠,终无尤也”的意思是,人们料治起小人来呀,把他们像用宫人那样,先净身去势,再一个个客客气气地尊重起来,似这般,哎,最终他们身上就没有那些比别人多出来的特别毛病了,就可像废物利用一样,来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正经营生了啊。
  你看,却原来,去“势”就是对付小人的最好办法哦。一刀下去,就啥鸟毛病都没有了呢,吭。

  关于这一爻,专家们也是人言人殊,众说不一。高亨先生说:“爻辞言:统治者如贯鱼之排定顺序,用宫人而宠爱之,轮流当夕,则宫人不致争宠吃醋,相妒相轧,乃无不利。”
  前面俺说的这个意思呢,当然只是一己浅见,仅供参考。特别要说明的是,俺侃的这个意思里有一点俺拿不准,这就是周公那个年代到底有没有“宫人”净身这种事。到底那时的“宫人”净不净身呢?这就得等别人去考证喽,俺就懒得去管它咧。
  @dyzang

  (六)上六爻

  上九:硕果不食,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象曰:君子得舆,民所载也。 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1、硕果不食

  “硕果”里的“硕”,是个形声字,从“页(xié)”,“石”声。“页”,即头。“硕”本指头大,引申为大。《诗?魏风?硕鼠》里有句:“硕鼠硕鼠,无食我黍。”说的是,大老鼠呀,大老鼠,你可别来吃俺那个粮食喔,俺自己都不够吃哦。“硕果”,当然就是巨大的成果,而巨大成果,一般是在何时出现?自然,就都是在事物的最后,也即是在像这上九爻表示的这种时候才会出现喽。因此,这里的“硕果”,它应该就是指最终结果的。
  “不食”里的“食”,就是吃食、饭食的“食”,在这有吃的意思。“不食”,即不吃。那么,此处是指不吃啥?是不吃那香喷喷的大米饭么?不呢。俺认为,它是指不“食墨”的。
  啥是“食墨”?“食墨”,也简称“食”,本是古人龟卜的术语。用龟壳来做卜时,是先在龟壳上选几处钻上眼,尔后再画上墨线,最后才拿到火上去烤。待烤得那龟壳卟地一声响时,哎,这时那龟壳上就有裂纹出来了。龟壳上的这个裂纹呢,是叫兆。如果这兆与之前画的墨线重合了,就叫“食墨”。古人认为,“食墨”为吉兆。只凡是卜的时候,那个龟壳一“食墨”,我操,这就太好嘞,所卜的那个事儿呀,就会大吉大利喽。
  如此看来,“硕果不食”的意思就是,你说这一卦讲的那些小人“剥”来“剥”去的最终结果会是个啥?这最终结果呀,它非常明显,你连卜也甭卜。不信,你就是去卜,肯定也不会“食墨”,也不会得吉。
  那这个非常明显的最终结果,究竟是个啥子?《爻辞》接着道:“君子得舆,小人剥庐。”
  @dyzang

  2、做君子比做小人划算

  “君子得舆,小人剥庐”咋讲?孔圣人的理解是:“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
  “舆(yú)”是形声字,从“车”,“舁(yú)”声,本指车厢,即车中装载东西的那一部分。后来,它就泛指车了。因为不论是马车,还是牛车、驴车,它们载起东西来都比肩扛担子挑要多得多,所以,舆又引申出了多、大众的意思。比如:舆论,就是指众人的议论。不过,这里的“舆”呢,它应该是指那个车的。
  总起来看“君子得舆,民所载也。小人剥庐,终不可用也”这句《象》辞,它的意思就是说,小人们趁着小人得势,顺着小人之道那么“剥”来“剥”去的,最后剥到上九爻表示的这个地上呢,哎,竟肆无忌惮地连那两根房脚支撑的个房顶都还要再去剥,你想想,如此一来,这房舍不就得彻底毁掉了嘛。世界上,君子与小人是生活在同一个房檐底下的呀,房舍毁了,当然君子与小人就都没处住了哇。
  但是,君子失掉房子,却能得到车,不能住房子,却可有车坐,有车载着他。这车是啥?车就是人民,就是人民载着他。为啥?因为君子走正道,行事按天理,素常得人心,因此,到了他没了房子之际,人民自然就会去载着他。可小人就不同。他们不走正道,不干正事,专去害人利己,趁着得势便剥了床脚剥床辫,剥了床辫再剥人皮,剥完人皮呢,还要肆无忌惮地去剥房顶,到头来,这不就把个房子给剥倒地了嘛。君子,没房人民会去载,而小人呢,人们恨都恨不过来,想杀他都只恨找不着下落,你说谁还会去载他。真要是就有个恬不知耻的小人找上门来偏要让人载他呀,恐怕那结果之危险,绝不亚于老鼠日猫腚。
  你看,如此一个最终结果,你还用卜?并不用嘛。很显然,一摸拢脑瓜子就该怪明白嘞。孔圣人有句名言,说是:“不占而已矣。”这话或许就正是从这种地处感悟出来的吧。
  由这种“硕果”来看,非常明显,做君子比做小人要强得多。所以,人都说做君子要比做小人划算。这话,就恰正是这一卦所讲的那个重心所在啦。
  @dyzang

  第二十四卦 复

  《周易》原文:

  第二十四卦 复 地雷复 坤上震下

  卦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 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大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爻辞、小象曰:
  初九:不远复,无祇(只)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一、卦画与卦名


  复 地雷复 坤上震下

  复卦由八经卦的坤、震两卦组成,坤在上,震在下,所以就叫“地雷复”。坤,表示地,其卦德为顺,即柔顺、平和的意思;震,象征雷,又表示足,卦德为动。
  前面的剥卦,是一条阳爻在上,五条阴爻在下,而这复卦呢,它却是一条阳爻在下,五条阴爻在上,正好就把个剥卦覆过来了,所以说,这复卦它是那剥卦的覆卦。
  早先讲过,复卦在“十二消息卦”里主十一月(子月)之气,表示一阳生成,也便是一阳息阴,或叫一阳来复。

  “复”,就是重复、反复、恢复的复,有“再”、“又”的意思。在那首有名的《乐府诗集?木兰诗》里,开头就是“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意思是,你望望那个花木兰呀,她是对着个门在那织布的哩。对着门户的这个织布机呢,是“唧唧”的响一通,回过头去又“唧唧”的一通响,就这样回过来,复又倒过去,是一个劲“唧唧”地响个不停哦。你说那花木兰她多勤快,干起个活来好歹止不住,竟就是如此在那复来又复去啊。谁要是能娶这么个大嫚来家,操,你承好吧,那些个家里的事事呀,一准就没有别人干的啦,保证就都让她返来复去地全承包了。由此,你可以去深切地体会这个“复”。
  再者,这复卦,它是俺老乡孔圣人“三陈九卦”的第三卦。“三陈九卦”里说:“复,德之本也”;“复,小而辨於物”;“复,以自知”。从孔圣人在“三陈九卦”里对这一卦的理解足见,这复卦其实它是让人育德,辨物,以自知的哦。
  @zzhl299 655楼
  我也姓臧,激动的来顶~
  -----------------------------
  啊呀,姓臧的真是不多见。见到您来顶贴,太让俺万分喜出望外了。欢迎您多提宝贵意见。如果咱们能将我们中国人老祖宗们留下的这个《易》经里的那些光辉思想推广普及到世人心间的话,哇塞,咱姓臧的对人类进步的那个贡献呀,就忒大了去喽哇。
  @景天的春天 656楼
  以后民是慢看
  -----------------------------
  谢谢您来顶贴。希望常来看看,多提宝贵意见。
  @dyzang
  一家人,不说两家话,学《易》路上不分老少,希望您常来看看,多多指点。
  @dyzang

  二、卦辞与彖曰

  卦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
  彖曰: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利有攸往,刚长也。复其见天地之心乎?

  (一)追究复亨

  《卦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里的“疾”,是病、毛病。“朋”,于卦里是指复卦的那些个朋友。早先在“十二消息卦”里说了,复卦是“一阳来复”,即一阳生成,临卦是二阳生成,泰卦是三阳生成,大壮卦是四阳生成,夬卦是五阳生成。像临、泰、大壮、夬这些卦,它们净是些阳来息阴的卦,就都是复卦的朋友。用“象思维”来考虑,这“朋”也可当成是人们生活中的那些朋友。“无咎”,早也说过,它是作《易》的圣人们号召人们去努力追求的一种人生崇高的境界。一个人到了这种境界,于自己身上来说,就问心无愧,一点过错没有了;在别人眼里,那便是没有任何责任可追咎喽。
  周文王《卦辞》“复,亨。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是说,若能像复卦这样去“复”了呀,哎,就会一路亨通,就出来进去都没啥毛病,朋友们来往出入就没什么过错了呢。
  为啥“复”了就会亨通?就“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了?孔圣人在这一卦的《彖》传里解析道:“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
  “刚反动”咋讲?
  你想想前面的剥卦,它是一条阳爻在上,五条阴爻在下,而这复卦呢,却是一条阳爻在下,五条阴爻在上,恰好就把个剥卦覆过来了。
  前头说过,剥卦表示的是阴剥阳。由“十二消息卦”里能看得出,剥卦原是一个六爻全阳的乾卦从初九爻开始阴来阳去,也即从初九到二爻,再到三、四爻,一直往上,一爻爻地把阳剥了去,一爻爻地变成阴爻,如此剥到第五爻上,也即仅剩上爻位还有一阳爻尚未剥完时,哎,那个剥卦便出来啦。
  剥卦出来后,如果再往上剥了去,就成六爻全阴的坤卦了。坤卦,就表示那些阳都剥尽了,全成阴了,阴到极点了。
  按《易经》“三易”之“物极必反”的道理,这坤卦,这个阳已剥尽了的坤呀,此时它就到了“物极”的地界上了。到了这个地界,它就要反回来了。即是说那个阳,此刻便从初爻重又生出来喽。正是于这时,复卦它就出来了。
  由这复卦开始,再一爻爻地往上去,一爻爻地把坤卦的阴爻都变成阳爻,最后,乾卦便又出来了。
  仔细看这复卦,它是一条阳爻在下,五条阴爻在上。阳,为刚。一阳爻从下面生出来,也就是那个刚,它反动过来了。这就是卦象里的“刚反动”。“刚反动”也即是说,那个阳喔,它又鸟反动过来了哩。
  并且,光一个“刚反动”还不算完,《彖》辞说:“刚反动而以顺行”,意思是这一条阳爻的反动呀,它又是“以顺行”的,而不是逆行的。
  怎见得它是“以顺行”的呢?复卦是由八经卦的坤、震两卦组成,坤在上,震在下。坤,表示地,卦德为顺;震,象征雷,又表示足,卦德为动。复卦的一阳爻在震卦上,这就表示那个刚是在反动,而复卦的上经卦坤呢,则象征着个刚是在顺着动,而不是逆着动的。
  说刚是“以顺行”,那么,它这又是顺着个啥在动?当然它是在那顺着天地阴阳消息的规律,是在那顺着个天地之道去动的。
  “刚反动而以顺行”的意思是,在复卦这种时位上,那个刚它就反动回来了,而且,它是在那顺着天地阴阳消息的规律,是顺着“与天地准”之道去反动的哩。
  《彖》辞“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里的“是”,同“这”;“以”,为“因”;“是以”即“因此”。“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是说,因此,这就有了那个“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了,就出来进去都没毛病,朋友们来往出入便没啥过错了。
  总起来看,孔圣人《彖》辞讲的这句“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的意思就是说,为啥“复”便能亨通?“复”就会“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呢?从卦象上看,复卦它是一条阳爻从下反动过来的,而且,它还是在那顺着天地阴阳消息规律,顺着“与天地准”之道来反动的。这便表示,只凡是一动弹,就顺着天地阴阳消息规律去动弹了,凡是一动就顺着“与天地准”之道去动了,所以,就“出入无疾,朋来无咎”了,就不论出也好还是入也罢便都没啥毛病了,朋友往来就没啥过错喽。
  可见,为啥会“复亨”?之所以“复”就会“亨”,孔圣人认为这里有两个先决条件:头一个是“刚反动”;第二个便是凡动就得顺天地之道去动。假如,阴极后,而那个刚它不来了,这就不会亨通;要是刚回来,却未能顺着天地之道去动,倒逆天理而行了呢,这也是断不会亨通的。这俩条件,是一个都不能缺啊。
  @dyzang

  (二)见复则亨

  那么,复卦卦象里所朗显出来的这种“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的道理,要是落实在人身上,又是番什么景象呢?
  “刚反动”的“刚”,用“象思维”来考虑,在人身上便可看成是人身上的那些刚性的东西,也即那些优良品德等这样一些阳性的东西。“刚反动”就表示人身上的优良品德等这样一些阳刚性的东西呀,它从前面剥卦象征的恶劣品德等那样一些阴性东西里反动过来了。
  “以顺行”落实到人身上,就可当做人身上那些阳刚性的东西,它在反动过来的时候,是顺着天地阴阳消息这样的规律去动的,是顺着“与天地准”之道在那动弹的。
  “刚反动而以顺行”的意思即是,原来身上不是毛病很多么,这时那些好东西就返动回来了,原来不是品质挺恶劣么,此刻那些优良品质就返动回来了。并且,返动回来的这些好东西,这些个优良品质呀,它还都是在那顺着天地阴阳消息规律,顺着“与天地准”之道去动弹的哩。
  《彖》辞里这句“复亨,刚反动而以顺行,是以出入无疾,朋来无咎”的意思落实到人身上便是说,人呀,只要能见到个“复”,哎,这就会亨通了。为啥?你看一个人,他如同复卦所朗显出来的这样,身上那些刚性的东西,也即那些优良品德等这样一些阳性东西,从恶劣品德等那样一些阴性东西里不断反动回来,并且,返动回来的这些好东西,这些优良品质,还都能在那顺着天地阴阳消息规律,顺着“与天地准”之道去动弹,这一来那毛病不就越来越少,好品质不就越来越多,只凡是一动不就都能扑到个“与天地准”之道上去了嘛。所以,他就“出入无疾,朋来无咎”,就不论出也好还是入也罢,便都没有毛病了。他跟他那些朋友去来来往往的,也就不会有啥过错了啊。
  反之,如果一个人,身上的毛病天天见长,越来越多,可那些刚性的好东西却就是不见反动过来,或者返动回来,而又顺不在个“与天地准”的道儿上,你说,这不就麻烦了嘛。
  实际上,天下万般事,无论啥事事,它都是只有见到个“复”才能亨通,只有见到“复”才说明那事体它是“出入无疾”,是来去通畅而没有毛病,往来畅通而没有阻塞的呢。
  比如,要是你出去交往的那些朋友,到头来都有复回到你家里来的呢,哎,这就表明你在外面所做得那些个交往工作呀,就“无咎”了,就没啥过错,就算没白交往。假如你天天酒里来肉里去地忙活着交朋友,可到了事头上,是一个鸟复回到你家里来望望的都没有,连个问寒盱暖的都不见,似这般,你想想,你在外面的那些个交往,这不就有过错了吗?如此,当然你就不亨,就亨通不去了哇。
  你道为啥很少见有用肉包子去打狗的?那就是因为用肉包子打狗,一般都是有去无回,很难见到个“复”哦。所以,肉包子打狗这条道,它就不是条亨通的道,因此人们就一般都不往这条道上去走动嘞。
  由此,一个妇女可以得到一条弥足珍贵的相夫智慧。这便是,如果看着自己的丈夫天天到外面去交往的那些花姑娘是一帮一帮的呀,这本没啥可大惊少怪的。要命的是,他经常不回家,你自个儿呆在家,好歹就是看不见他回来,死活见不到他的那个“复”哦。
  当然,这种事,你要用“三易”的法宝来考虑,其实更要命的是,说他不回家吧,哎,倒也常回家,说他常回家吧,咦,他还又光不回家,天天就这么家里家外的忽忽悠悠,晃来晃去。这就不得了,你就要格外留心了呢。如此一番景象,很可能就说明他的那个狼子野心喔,大半就是想“家中红旗不倒,外面红旗飘飘”啦。
  自然,这道理不唯娘们可用,爷们也好使唻。
  @dyzang

  (三)七日来复

  这一卦《卦辞》的后半段,即“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这一段里,有个“七日来复”。要理解这后半段的内容,就得先把个“七日来复”闹明白。
  “七日来复”咋讲呢?原来,咱们的先人从中华大地这块地方去观察天上那个月亮呀,就发现,农历每月初一这一天,人是看不见月亮的。这一天,叫朔日。那么,朔日这天的月亮怎么就看不到了呢?因为这一天的月亮,正好是运行到了地球与太阳之间,跟个太阳同时出没,而这太阳要比月亮亮得多,所以,人们就看不见它了。
  虽然看不见,但是,先人们认为,这个月亮,它并没闲着。它是在那捣鼓啥呢?古人认为,它是在那一天又一天的退阴,一天又一天的来阳哩。
  七天之后,也即到了农历每月初八这一天的傍晚,那月亮哟,就从正南偏西的地方露出脸来喽。这时的月亮,它是上弦月,形状为上虚下实,就像八经卦里的兑卦一模一样。(因为此时月亮所在的那个正南偏西的地方是南方丁位,所以,汉朝人在他们的“纳甲”术里,就把这叫做“兑纳丁”。)
  这时候的上弦月,就开始一天又一天的丰满,也即一天比一天的明亮,也就是在那一天又一天的来阳退阴了。
  直到又一个七天之后,也即到了农历每月十五日这一天(有时可能是十六日),再去看那月亮,哎,它就盈而满、大而实地朗挂在正东偏北的高天上了。盈而满,是种乾卦之象。古人认为,月为太阴,是水之精,属壬水。(因为此时月亮所在的这个正东偏北的地方属于甲方,所以,汉朝人在他们的“纳甲”术里,就把这叫做“乾纳甲壬”。)
  此时的月相,叫望;这时的月亮,就叫望月。这个望月呀,它的阳已经来足了,而那个阴呢,也已退尽了,再往后便开始来阴退阳了,也即由盈转亏了。其实,这时候是地球正好运行到月亮与太阳之间了,这一天是太阳打西山落下去的同时,那个月亮呢,则刚好就由东方爬上来。
  接下去,月亮就这么一天又一天的来阴退阳,由盈转亏,直到再一个七天后,也即到了农历每月二十三这一天,就变成个下弦月,而悄然消失在拂晓前正南偏东的那块苍天上。下弦月,就像八经卦艮卦的模样。(因为正南偏东方向为丙方,所以,汉朝人在他们的“纳甲”术里,就把这叫做“艮纳丙”。)
  从农历二十三这一天,又经过七天,就到了农历一个月的最后那一天。这一天,就叫晦朔。在这七天里,你就又看不见月亮了。但是,先人们认为,这月亮还是没闲着,它是在那搞些啥鬼名堂?
  前面不是说,从农历十五到农历二十三这七天,它是在一天又一天的来阴退阳,由盈转亏么,到了二十三日这一天,它不是阳退尽了,尔后阴来了,你就看不到它了么;那么,接下来,从农历二十三这一天,到农历一个月的最后那一天,这月亮你说它在那鼓捣啥?原来,它还是在那继续来阴退阳哩。
  就是说,从农历二十三这一天开始,那个阴是一天又一天的来,而这个阳呢,是一天又一天的退。一直捣鼓到农历一个月的最后一天,那阴都来足了,而阳呢,也全退尽了。这时候的月亮呀,才是真正晦到头了哦。
  接着,便到了第二天,也就是农历下个月初一这一天,也即是叫朔日的这一天。这一天,那月亮,它复又跌回头来,又转悠到地球与太阳之间;复又跟个太阳同时出没;复又在那一天一天的退阴,一天一天的来阳。是这般,农历的一个月,就被它转悠下来了呢。
  可见,一个阴历月是由四段阴阳往来所组成的,而一个阴历月是29.53天,29.53天除以4,即是7.37天,4舍5入就是7天。由此看来这个“七日来复”,它的意思就是说,那月亮,它是如此七天一段阴阳往来,一个阴历月一个来回,就是这么周而复始到永远的啊。你看,至今人们也没见它停住过,那老天,确乎是厉害着呐。
  这里,就让俺想起个问题来,这就是人们现在七天就要过一个的那个礼拜。为啥非要七天一个礼拜,而不是五天,或八天、九天呢?或许这就与“七日来复”有关吧。不过,这每周七天,七天一个礼拜呀,好像是从国外传来的。那么,是不是咱先人的这个“七日来复”传到了国外,转了一圈又转回来了呢?对这事,俺至今也还没闹明白。
  不过,这里有一点却很明确,那便是,“七日来复”是根据月亮围着地球转而来。可以想见,咱的先人通过闰月和闰年就有了个修正在里面,所以,它始终是跟着月亮走,永远是“与天地准”的。可现在的这个七天一个礼拜呢,却是死板板地就是七天过一个礼拜,一点修正里头都没有了,显然已经远远地不“与天地准”,早就乱套了鸟。
  另据崔建林先生考究,关于“七日来复”,前人大体有四种讲法。有空你不妨把崔先生的书把将过来,仔细去瞧瞧啦。
  @dyzang

  (四)天行之道

  了解了“七日来复”,再来看周文王《卦辞》后半段这句“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咱们就会像往城里望了望那样,心里亮堂堂,而绝不会像往那山沟沟里望了望一样,心里堵得慌咧。
  关于“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孔圣人在《彖》里说:“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天行也。”意思是,周文王讲的这个“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呀,说的就是老天的那个运行啊。这老天,它就像月亮“七日来复”一样,始终在那“反复其道”地这么运行不息的呢。
  先头说了,由一个月这样一个时段来考察可以看出,那月亮,它七天一段阴阳往来,一个月走一个来回,就是如此在那“反复其道”,永无休止地运行着的。那么,从一年这样一个时段来考察,老天是否也在那“反复其道”呢?在前面临卦咱讲过,西汉大易学家李君明(京房)在他的《京房易》里,从《周易》归纳提出了个著名的“十二辟卦”卦气说。由这个卦气说里可见,在一年十二个月这样一个时段里,自三月(辰月)进入四月(巳月)后,阳气已经兴盛至极,然后,物极必反,开始生阴。至五月(午月),也即垢卦表示的那个地上,一阴生成;到六月(未月),也就是遁卦表示的这个地上,二阴生成;如此一爻爻地一直至九月(戌月),也即剥卦表示的这个地上,五阴生成。再往上,继续阴剥阳,便到了十月(亥月),这就变成纯阴的坤卦所表示的那个地上了。此时是六爻皆阴,阴盛至极。于是,便又物极必反,那阴又开始生阳,从十月(亥月)到来年的三月(辰月)又开始阴息阳长。
  到了来年四月,就又变成纯阳的乾卦。这时又是六爻皆阳,又到了阳盛至极的地方。于是,又物极必反,又开始了生阴,又开始了从乾到垢,再到遁、到否……又到坤,就这样阴阳消长,周而复始,循环不已。
  从李君明这个“十二辟卦”卦气说里可以清楚地看出,由一年十二个月这样一个时段来对天道进行考察,这老天的运行,它也是在那周而复始地“反复其道”。
  如果,从一天这样一个时段,你还可以看出,这个老天呀,它天天日出又日落,日落又日出的,也不外乎还是在那一个劲地“反复其道”的呢。
  总之,这个天地哟,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它就老是在那如此阴阳消息,日月循环,寒暑往来,年复一年,无休无止地运行不息啊。
  年、月、日,在《易》里叫做“三传”。天、地、人,在《易》里叫做“三才”。《易》经里讲“时位”,“时位”里的“时”,就是“三传”;“位”,可看成是“三才”。“三才”的上下四方,就是宇;“三传”的古往今来,即是宙。“三传”为经,“三才”为纬。天下万物、万事、万象,它们就在这宇和宙交织构成的自然运转的图景里,因应而生,繁衍不息,络绎不绝,它们就是如此在那复了来,又复过去,复过去,又复了来的哩。
  这个反复之道,它便是个“天行也”,便是老天的那个运行之道哦。
  @dyzang

  (五)人是铁,饭是钢

  周文王《卦辞》最后一句“利有攸往”里的“攸”,同“所”。“利有攸往”,即有利于所往,有利于走向所要去的地方。
  关于这句“利有攸往”,孔圣人在他的《彖》里解析说:“利有攸往,刚长也。”意思是,为啥如此就有利于走向要去的那个地方了呢?之所以如此便会有利于走向要去的地方,这就是因为“刚长也。”
  “刚”,即阳,从卦象里看,就是复卦最下面的这条阳爻。“刚长也”是说,复卦最下面这条阳爻,你望望,它这就长出来了哇。刚长出来便表示,一件事情剥完变成纯阴的坤之后,哎,那个阳,那个刚,它就长出来了。正因为事情剥完变成纯阴的坤之后,那阳,那刚,它能长出来,所以,这才又有阴有阳,才又符合“一阴一阳之道”,才有利于它继续走向所要去的地方了啊。
  拿人来讲,人在身上的那些坏毛病多极了的时候,那些刚性的东西,那些优良品德等这样一些阳性的东西,要是能像复卦的阳爻这样不断地长出来,当然他身上就不光净是些鸡巴穷毛病了,就慢慢生出正向之阳刚性的东西来了,这就有利于他走向要去的那个地方。
  实际上,所有事情都这样,唯有在阴极时,那些个阳,那些个刚,它能及时长出来,才有利于所往。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就饿得慌。”铁相对钢来讲,是阴,是柔;钢相对铁来说,是阳,是刚。人对饭来说,属阴,是柔,是铁;饭对人来说属阳,是刚,是钢。一个人即便是个铁打的,假如这饭长久不得吃进去,那个刚强的劲头子好歹不见复回来的话,他再能耐,到头来也是啥都不中用,啥也干不成呐。可见人这块破铁,他敌不过饭那个钢。
  因此,老中医刘惠民(他官当到山东卫生厅厅长上)给病人开药方,不管是啥毛病,都要先把那健胃药下进去,老早便要去把个胃健好。为啥?这就是因为他老人家深明此理。先把胃健好,无非就是为了用好饭,从而让力气这样的刚好好地往上长,以此去有利于人身体走向它要去的那个健康地方上去哦。
  想当年,红军长征爬雪山过草地,精疲力尽,无米为炊,也即肚子变成“全阴”状态时,人们就吃草根、喝马尿。你想呀,那草根与马尿,它并不是好吃好喝的呀,为啥硬要去吃去喝它呢?根本原因就在于,不吃不喝,则那个阳就长不出来,就生不出刚来,就长不出劲头来。劲头子长不出来,就不利于“攸往”,就走不到延安去了嘛。
  总起来看这一卦《卦辞》的后半段,即“反复其道,七日来复,利有攸往”这一句,它的意思即是说,你看那月亮,它七天一段阴阳往来,一个月一个来回,就这样周而复始,永无休止,那老天,它就是如此在那不断长它的阳刚,就是如此永远在那周而复始地“反复其道”,这才有利于它走向它所要去的地方。假如有一天,这月亮,它不再长它那个阳刚,却光长出一身毛病啥的来,从西边落下去,再也不能从东边往上爬了,或是叭嗒一声从天上掉下来,那它还咋到它要去的地上?当然就去不成了哇!
  老天是如此,人该咋办呢?自然,人要想有利于走向所要去的地方,就也得像老天一样,让那些阳刚性的东西始终不断地往上长,让那些优良品德层出不穷地长出来喽。你只要奔着这条道儿走哟,是女人保证就会成个俏月亮,为男人肯定就能成个永不落的红太阳了鸟。
  @dyzang

  (六)天地是颗什么心?

  在这一卦《彖》辞的末了,孔圣人就设了这么一问:“复其见天地之心乎?”说是从这复卦,你看见天地的那颗心了吗?话外之意就是,由此你应该便能看到天地的那颗心了啊。
  那个“天地之心”是个啥样的呢?这个“天地之心”呀,它就是在那一个劲地阴阳消长、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它就是如此复来又复去,复去又复来地在那“反复其道”,在那反复不断地长它那个阳刚哦。这就是天地的那颗心,就是天地的那个心志了。正因为天地有如此一颗心,这才“利有攸往”的呢。
  天地是如此一颗心,那么,人该安个什么心?当然,人就也必须像那天地一样,时时处处注意让些阳刚性的东西,让些优良品德天天反复地去往上长,人就也得有如此一颗像《红灯记》里的李铁梅那般红亮的心哇。不然,你就不会有利于走向你所要去的那个地方。
  你看这个《易》,它完全是“推天道以明人事”,净是从天地之道里推演出来的一些个做人的基本规则哩。这些规则,它都是紧紧卡在个天经地义上的。你只要是照着它讲的这些个道去走,照着这些个理去办,也就“与天地准”了,也就能到达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上了。反之,要是不照它里面讲的道儿走,不照圣人们说的这些个理去办呢,啊呀,那就了不得啰,即便是眼下爬跐得再高,也保不准那一天,叭嗒一声响,就得从个高处跌下来了哦。
  @dyzang @cdb511 665楼
  好文,支持楼主

  -----------------------------
  谢谢这位先生的称赞。很希望您常来给予指点。
  不过,看您这个贴,是于深更半夜发的,所以,俺就先给你提条建议:为了延年益寿,为了长命百岁,您千万注意《易》经里提出来的这个“与时偕行”的道理,要去子夜正眠啊。您可以把俺侃的这个《易》从头去看看,特别是乾卦里的“与时偕行”那部分,更该仔细地念一念。
  不少人都恨不能找张悟本开个生吃茄子的药方,把吃出来的病再吃回去,可那还真不一定管用。但是,早已被中医根据《易》经提出来的这个“与时偕行”的道理,而落实转化出的“子午觉”的理论,几千年来却被人们普遍认为是卓有成效的。所以,人人都切不可忽视了这个“与时偕行”,可别把个子夜正眠不当块干粮呐。
  有人说,现今工作压力大,早睡觉,那些营生干不完,咋办?对此,老中医刘逢军先生有个建议:早上4、5点钟就可以起来工作了。如此,就增加了不少工作时间。
  以上,都是一己之见。仅供各位参考而已。
  但愿我们人人长久到永远!

  @心觉如来 667楼
  考完研了,可以放心的追老臧的帖子了

  -----------------------------
  啊呀,这位老师,可又见到您了。在您不在的日子里,俺好郁闷呐。
  我说是为啥许久不见,原来您去考研了。敢问,您考的是什么研?俺对研究生,是极其敬重的呢。
  俺这个破帖子,竟还有您这样的研究生在看,真让俺不胜欣喜。希望多加指点哇!
  @dyzang
  您这种打酱油的精神,就是种“乾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精神。有这种精神,您肯定会前途无量。
  俺在这
  #〓§〓〓〓〓〓§〓〓〓〓〓〓§〓〓〓〓〓§〓#
  ↓     ↓      ↓     ↓
  ☆★☆   ☆★☆    ☆★☆   ☆★☆
  ☆ 祝 ☆ ☆ 福 ☆ ☆ 你 ☆
  ☆★☆   ☆★☆    ☆★☆   ☆★☆
  @dyzang

  三、大象曰

  大象曰:雷在地中,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

  (一)雷在地中

  大《象》辞“雷在地中,复”说的是,复卦上面是八经卦坤,坤表示地,下面是八经卦震,震就象征着雷。这样子,就如同“雷在地中”是一模一样哦。像这个样子的,不用说,它就是个复卦了呢。
  @dyzang

  (二)至日闭关

  “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咋讲?“先王”,即先前的帝王。“至日”,应该就是指前面说的“七日来复”的那些天。如农历每月初八,月亮刚露出脸来的这一天,或是农历每月十五望月的这一天,或是农历每月二十三之后的第一天,或者是农历来月初一的朔日这一天,它们应该就都是这个“至日”。“闭关”的“关”,即关口的关。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都设有守卫处所,这样的处所就是关,就是个关口。像现在的山海关,它就是古代的一个关口。就是现如今,各国之间也还有海关这样的关口。
  “先王以至日闭关”是说,先前的帝王们呀,他们就是以这个“至日”为准,到了这一天,各种关口就都关闭起来了。这一关闭呀,当然,就“商旅不行”了,不管是商人还是旅客,就都不许行走动弹了。而且,不仅是“商旅不行”,就连走亲访友,那都是不允许的。
  “后不省方”里的“省”,在这念xing,即探望、省亲的“省”。“不省”,应该是不管、不顾的意思。“方”,指四面八方的方。“后不省方”是说,只要那些个关口这么一关呀,啊呀唻,你就是想走亲访友,那都是不允许的,都要向后拖一拖了。而且,四面八方的亲朋好友,你都不能去。不是说,你娘在东方,离着个日头近,你就有脸,就单让你过去了。不是这样的,无论是在何方,都不行,四面八方的都不许去!
  总起来看,“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这句大《象》辞,它的意思就是说,先前的那些帝王喔,他们都是以“至日”为准,到了这一天,各种关口就都关闭起来,商旅就不让行动了。更要命的是,连走亲访友这种事,都得向后拖了。并且,不管那方的亲朋好友,都不能去。你没见现代人一到星期六和星期日这两天,不管是党政机关还是厂矿企业,不论啥单位,便都把个门一锁,说是要休息了,于是乎便两手一甩,啥事都鸟不干了,就都一边擦鼻涕玩去了嘛。古人到了“至日”这一天,那样子,就像现代人到了每周的周末是一模一样。不信,有可能的话,您回到几千年前去望望吧,肯定是一点都不差。
  那么,“先王”们为啥要去这么做呢?之所以如此,为的也不过就是让人们都在这一天,停下所有手中的营生,好来仔仔细细地体悟那个“天地之心”,来仔仔细细地体悟天地的那个“刚长也”,来闭门思过,来好好反省自己走过来的那个路,是不是尽都正卡在个人该走的“仁义”之道上了啊。关于这层意思,在后面周公的《爻辞》和孔圣人的《象》传里,你会看得更加清楚。
  @dyzang

  四、爻辞与小象曰

  初九:不远复,无祇(只)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一)初九爻

  初九:不远复,无祇(只)悔,元吉。
  象曰:不远之复,以修身也。

  1、“一分为二”看问题

  周公《爻辞》里的“不远复”是啥意思?“不远复”,即是没走多远,便复回来了。就像前头说的那个月亮,它不过才走了七天,仅走了七天便又复回来了,这就是“不远复”。假如,它去了七十天,或是去了七千年,居然还鸟没复回来呢,那就不得了,就是“远复”下去了。真要是那样“远复”下去了,我操,保准它就是不知跟那个“兔崽子”相好的跑掉了,不知跑到哪去瞎踢蹬去了哦。
  人如果犯了错误,马上就去悔改,这便也是“不远复”。假如犯了错,好歹就是不知悔改呢,这自然就不是“不远复”,而是老么远地便犯下去了哇。
  “无祇悔”咋讲?“无”,即“不”。“祇”这个字呀,从唐、宋以后多写作“只”,在这它是仅、仅仅的意思。“悔”,就是后悔的悔。“无祇悔”,即不只是一个后悔。“无祇悔”与前面“不远复”联系起来看,意思是说,你看去不了老远便又回来了的这个“复”喔,它不仅仅是光有个悔在里面哩。那它还有个啥玩意在里面?当然,它还有块无悔在里头。
  这又是咋说的呢?先讲它里头的那个“悔”。你想呀,只要是能见到个“复”,自然就表明它这里面肯定是先有个“悔”在里头。要不,你复什么?只凡是见“复”,肯定就是因为先前过头了,走错了,后悔了,这才复回来的哦。要是没过头,没走错,没有后悔,当然,你就根本用不着来复了嘛。所以说,复里面,它就有个悔在里头。
  再说这里头的“无悔”。无悔怎么讲?比如说一个人,犯错是在所难免的。人非圣贤,谁能无过?人不都正是从这些过错当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才慢慢长大的嘛。从这个意义上讲,若是没有些个小错误,却倒反而就永远长不大了哇。这么说来,如果能充分去利用那些所走过的弯路来“修身”,来使自己在过错中慢慢成熟起来,这就可以做到“无悔”了啊。
  所以,周公的《爻辞》才说“不远复,无祇悔”。意思是,那个“不远复”,那个犯了过错就去改呀,它不仅是光有块悔在里面,也还更有块无悔在里头呢。你只要能充分利用那些所走过的弯路来“修身”,来使自己慢慢成熟起来,啊呀,这就可以“无悔”喽。
  瞧瞧,这就是用“一分为二”的法宝来看问题,而得出来的个永远颠覆不破的真理呐。
  孔圣人这一爻的小《象》辞里指出:“不远之复,以修身也。”意思就是说,只要你能充分利用“不远之复”,利用那些所走过的弯路来“修身”呀,哎,这你就能真正使那部分“无悔”落到实处了呢。详细点说即是,犯错,人所难免,那些个小错误呀,正好可以用它来修身育德。人喔,正是从这些错误当中,不断汲取经验教训,才慢慢长大的。如果没有那些个“不远之复”,没有这样一些个小错误,你还真就难修你的那个身体嘞。修身不成,你不就永远像个兔子尾巴一样,始终长不大了嘛。是啵。
  @dyzang

  2、您看人家颜回

  周公这一爻的《爻辞》,最后是以个“元吉”来结尾的。啥是“元吉”?“元”,在这应该是一开始,一起初的意思。从复卦卦形上看,这句《爻辞》是复卦初九爻的《爻辞》,而每卦初爻这个位置,就表示事物处在个初始阶段里。可见,“元吉”便是说,在事物处在初始阶段上的时候,只要能“不远复”,啊哟,这就会大吉了。为啥?因为在初始阶段,它还有好长的路在那等着这事物去前往,也即是说,当此之际事物还大有回旋的余地。此刻走错了路不要紧,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再退回来;装错了腰包也不要紧,有充足的时间可以再从包里掏出来;上错了床也不要紧,还有充足的时间满可以再从床上抓紧滚下来。所以,在这个一起初的时段里,利用所走的那些弯路来修身育德,就正是个时候,就会得吉,就会大吉。不然,你就永远都长不大了鸟。
  因此说,人人都要充分注意利用“不远之复”,利用那些所走过的弯路来修身育德。在《周易?系辞传》里,孔圣人说:“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易》曰:‘不远复,无祇悔,元吉。’”
  “颜氏之子”,不是指老颜的那个儿子。早先说了,古代“子”是对人的一种尊称,对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的人才称“子”。如:孔子、先秦诸子里的“子”,都是种尊称。“颜氏之子”即颜氏家门出来的那个老师,也就是指那个颜回。在这你看,孔圣人把颜回叫老师了,足见他虚怀若谷。
  孔圣人这段话的意思是,您都来望望人家老颜家门里走出来的那个“子”,颜家门里出来的那个老师,也即是那个颜回喔,他几乎就完全懂得那些个做人的诀窍了哩。这个人呀,他“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也”。就是说,人家是贵有自知自明,很知道自己有那些不对的地方;更可贵的是,他又能汲取教训,“未尝复行”,也即是不再回过头去重走那些“不善”的老路子,不再去犯错误。若问他咋就能到了如此高贵的境界上了呢?《易》里说:“不远复,无祇悔,元吉。”颜回他呀,就是照着这条道一路走了来,充分利用“不远之复”,利用那些所走过的小弯路来“修身”,这才使他走进了个大吉的崇高境界里去了啊。

  可见,这一爻的意思就是说,当事物处在个初始阶段时,只要是能注意充分利用所走的弯路、所犯的错误来修身育德,就会得到个吉。那么,你要问,又何时会有凶呢?这个问题,在本卦最后的上六爻里,就作了详尽地说明。上六爻《爻辞》里道:“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你看这个凶,那就凶大发了,就凶得没法治了哇。由此,你就可以深切地体会到,从总体上看,这一卦整体上也是遵循着“一分为二”这个法宝去看问题的。初爻到五爻说的是一仪,六爻呢,说的则是另一仪。
  @dyzang

  (二)六二爻

  六二:休复,吉。
  象曰:休复之吉,以下仁也。

  1、休息

  “休复,吉”里的“休”,即休息的休。人们现在说的这个“休息”一词,俺想它应该就是从复卦这里来的。前面说过,复卦是阳气剥尽变成纯阴的坤之后,在坤卦的最下面又生出这一个阳爻来了。这样子用《易》经的话说,就是“一阳息阴”。在《易》里,阳去阴来为“消”;阴去阳来呢,是为“息”。“休息”的意思即是说,在这个“息”它刚来到的时候,也就是在个“阴去阳来”一开始之际,也即是在“一阳息阴”的这个复卦之地界上,人的一切活动,便都要休止下来,就都要来响应先王的号召而去“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就都要去琢磨那个“天地之心”啊。这应该就是休息的本意,也即是之所以叫“休息”而不叫“休消”的根本原因。
  “休复,吉”咋讲?这便是说,在这个“一阳来复”的时候上,就都要来休息,利用这休息时间去好好地体会那个“天地之心”。等你体会透辟了呢,喔唷,那就会大吉大利咯。
  为啥如此就会大吉大利?对这事呀,孔圣人他老人家做了详细的考究。他的那个研究成果呢,就在他为这一爻写的下面这个小《象》辞里了。
  @dyzang
  谢谢您的夸赞,欢迎常来指点。
  @dyzang

  2、下仁有吉

  为啥“休复”就会大吉?从前面大《象》辞“复,先王以至日闭关,商旅不行,后不省方”里来看,孔圣人他老人家为了研究这个问题,肯定是翻遍了所有能找到的各种历史资料做了一通详尽考究,尔后他首先就发现:先前的那些帝王们呀,无不都是以这个“至日”为准,到了这一天,各种关口就都关闭起来,就“商旅不行”,就连走亲访友都不许去了呢。
  那么,先王们为啥要这样做?接下来,孔圣人就研究出了个“休复之吉,以下仁也”这样一个结论来。
  “以下仁也”里的“以”,在此是因为的意思。“下”,做动词用,即下去、下到某个地方去。“以下仁也”是说,前面那个“休复之吉”呀,之所以会吉,那是因为通过“休复”,就可以下到“仁”这个地方上去了哦。
  那么,这又是些啥东西,下到“仁”这个地方上去了呢?
  先来看看什么是“仁”。早先讲了,《易》经里的“仁”,它是指人在“形而上”之思想上的那些思维路数这样一些东西呀,都走在些个人该走的道上了,也就是在思想上的那些思维活动都“与天地准”了,这即是“仁”。
  可见,此处所说的这些东西,它就是指人思想上那些“形而上”的东西。“休复之吉,以下仁也”是说,这个“休复之吉”,它之所以会吉,就是因为通过“休复”而把人思想上的这些“形而上”的东西,都下到“仁”那个地方去。如此一来,人思虑起事儿来,自然就“与天地准”了。只这一准呢,哎,那个“吉”呀,它姥姥的,眼望着便跟着就出来了哇。
  你看,先王们之所以到了“一阳来复”这一天,便让人们都来休息,原来为的就是让人在这一天停下手中所有的营生痛快地休一天,好来仔仔细细地去参悟“天地之心”,来“推天道以明人事”,来闭门思过,来好好考虑考虑所走过来的那些个道路,是不是都正卡在些个人该走的“仁义”之道上的哦。
  当然,在这一天休息,也还有一层诚心诚意地去尊重天地的意思。你想喔,那个阳气,它是经过被剥被消的好一通折腾,才历尽艰难地又回了来,怪不容易的啊。所以,人就不要去惊动它,让他好好歇歇脚吧鸟。不然,假如把它给累坏了,去了之后,再回不来了的话,那这个世界上的万般事事物物,不就全玩球了嘛。你看,古人的敬天敬地,都是有来头的喔,并不是吃饱了撑得没事干,在那瞎胡闹腾哩。
  通过对天地这种设身处地的体悟,自然就会更好地使人心向善,让人心归于“仁”喽。
  看来“休复”里的这样一些深刻思悟,最终无非就是为了“下仁也”,就是为了把个人心下到“仁”这个地方去。“下仁”呢,也无非就是为了“与天地准”,为了在以后的来复行程当中,实现那个“天人合一”。用百姓的话说,就是凡事别伤了天理。如果这事儿你都做好了,自然你就“休复”好了。“休复”好了,当然那个“吉”它就出来嘞。
  你看,“先王以至日闭关”,并不是让你“闭关”之后,就光去玩的,却是让人们通过省悟,把思想这些“形而上”的东西统统下到“仁”上去。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让你在这一天,好好地总结经验教训,以便走好以后那个道的啊。可现代人倒好,不少人一到了星期天,就光知道往那花花绿绿的酒店、桑拿店里钻,别的就啥都不知道啰,什么“仁义道德”的,全去球罢,啥也不管不顾咧。阿弥陀佛,可叹,可悲哦。
  @dyzang
  谢谢您的赞赏,欢迎多提宝贵意见。
  @dyzang

  (三)六三爻

  六三:频复,厉无咎。
  象曰: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1、频复无咎

  “频”,即频繁的频,就是屡屡不断的意思。“频复”,是指频繁地去“复”,屡屡不断地去复来又复去。“厉”,为严肃、严格、严重、厉害(也作利害)。关于“无咎”,前面说了,“咎”是过错、责备,“无咎”,就是没有啥过错,没有啥可责备的。
  “频复,厉无咎”是说,频繁不断地去复来又复呀,这是个应该引起人们高度关注的,利害攸关的,极为严重的问题呢。不管你复来又复去地反复多少次,只要是需要,你就得频繁不断地复下去。只要是不厌其烦地复下去了呢,哎,那就没有过错,就没啥可责备的了。
  为啥“频复”是个极为严重的问题?频繁不断地复来复去的咋就没啥过错呢?这从下面孔圣人的小《象》辞里,我们可以搞它个一清二楚。
  @dyzang

  2、行义无咎

  孔圣人这一爻的小《象》辞说:“频复之厉,义无咎也。”
  这句小《象》辞怎么讲?要理解这句《象》辞呀,关键就在个“义”字上。在六二爻我们讲了什么是“仁”。“仁”,是指人于“形而上”之思想上所走的那些个道呀,是都正走在个人该走的道上了,也即是思虑起事儿来,都“与天地准”了,这就是“仁”。那么,啥为“义”呢?在乾卦咱们也说了,《易》经里的这个“义”,本是指人于“形而下”这些个行为上,所有的那些个举动都正走在个人该走的路上了,也即是一切行动都“与天地准”了,这就是“义”。实际上,这“义”,它是在那个“仁”之思想指导下的一些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所作所为,是些行为。
  根据“义”的这种意思,再来看“频复”,你就可以晓得,频繁这种不断地复来又复去的复到底是为那般?却原来,这完全就是为了让些个行为,都正卡在个人该走的“义”之路上,也即完全是为了一切行动都去“与天地准”啊。
  老天的“复”,是因为它走到六爻全阴的那种“坤”的地界上了,不复,这天地就要完蛋了。人事上的这个“复”呢,则是因为之前走得有过错,不复就会远远地错下去了哇。
  看来,这个“频复”,这种频繁不断地复呀,它所表明的是有了一些连续不断的错误在那里哦。有些连续不断的错误在那里呢,当然就应该频繁不断地去“频复”了。假如,你觉得这样复来又复去的怪鸟麻烦,复了几次之后,再有错就不去复了,这就不中嘞,如此你就快掉到泥坑里去了呢。所以说,这“频复”呀,它是个极其严重的问题,是个利害攸关的大问题,是个丝毫不可含糊的事情。不管你复来又复去的反复多少次,只要还有错,你就得不厌其烦地继续频繁地复下去。如此去频繁地复,完全是为了在“形而下”这些行为上的那些所有的举动,都他奶奶的是正走在个人该走的路儿上,为的是一切行为都“与天地准”,从而好去到达那种“无咎”之境啊。
  因此,这句小《象》辞才说:“频复之厉,义无咎也。”意思是,“频复”里的这个严重性呀,就在于只有通过它,才能走到个“义”的路儿上。正是为了那个“义”,所以,不管去复多少次,就都是没什么过错的。
  假如,你在行动上有了错,该“频复”却偷懒而不去复了呢,我操,这可就麻烦了,你就走到不“义”之路上去了,就有啥可责备的了,就够你“喝一壶”的咯。

  你看,在第二爻孔圣人的小《象》传里讲了个“仁”,在这第三爻的小《象》传里呢,他老人家便又说了个“义”。这样“仁”和“义”就都全了。不过,你还先别慌,下面的六四爻里呀,那地上还有个“道”儿哩。
  @dyzang

  (四)六四爻

  六四:中行独复。
  象曰:中行独复,以从道也。

  1、妹妹大胆地往前走

  这六四爻的《爻辞》,它开头便是个“中”。乍一看,好像是位居中间的中,其实,它并不是这种意思。“中”,在这是正中下怀里的“中”,指适合、合适、适于、合于。从六四爻所呆的位置上看,这一爻它位居上经卦之上爻,位置并没居在“中”位上。尽管未居于“中”位,不过,它却是阴爻居在个阴爻该居的四爻位上,恰好所居得当。由此可以领悟到,“中行”里的这个“中”,它并不是“中间”的“中”,而是正中下怀里的“中”,为适合、合适、适于、合于的意思。
  “中行”里的“行”,指行为、行动等这样一些活动。这些活动应该包括“形而上”的思维活动和“形而下”的社会实践活动这两方面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中行”,是指那些恰当的思维活动与合适的实践行为。
  “独复”里的“独”,即唯独的“独”。“独复”,是你自管去“复”便是了,不用再有其它什么顾虑,犹犹豫豫,想三想四了呢。
  总的看“中行,独复”这句《爻辞》,它的意思是,无论是“形而上”的思维活动,还是“形而下”的社会实践活动,只要是合适的那些行为、行动等这样一些活动呀,你就自管去“复”便是了,再不用你有其它任何顾虑,用不着你犹犹豫豫,想三想四地徘徊不前哦。这就像电影《红高粱》里那首歌唱的那样:“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往前走,莫回呀头!”
  讲到这,问题就出来了。说只要是合适的行为,就自管去“复”便是了。那到底啥样的行为才算合适?又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合适的呢?漂亮妹妹并不多,你在前面,当然你是想让她往前走。可你想没想过,俺是在后头的哪。妹妹她往前走了去,你是合适了,俺却就不合适了噢。那么,到底咋才算合适?合适的标准又是个啥子?
  这个问题,在周公的《爻辞》里呀,藏得是深而又深,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悟出来的。好在,后头的小《象》辞里有孔圣人的心得体会哩。
  @dyzang

  2、仁义之道

  《爻辞》说只要是合适的行为,就自管去“复”便是了,那到底啥样的行为才算合适?孔圣人在他的小《象》辞里说:“中行独复,以从道也。”意思是,只要合适的行为就自管去“复”,当然不错。可你要问,用什么来判断合适不合适呢?答案便是:“以从道也。”
  “以”在这为用、拿、依、依照的意思。“以从道也”是说,究竟合适还是不合适,这就完全要以它是否符合那个“道”来做依据了啊。即是说,凡服从“道”的行为,哎,它就是合适的行为,这些合适的行为就是“中行”,对这些“中行”的行为,你就不用有啥顾虑,就自管去“复”便是了。当然,那些不服从“道”的行为呢,就净是些不合适的行为了。这些不合适的行为,就不是“中行”的行为。对这些非“中行”的行为,你就得好好去顾虑,而断不能轻易地去“复”了,吭。
  把个《易》悟到此地上,你再来看周公的“中行,独复”这句《爻辞》里的“中行”俩字,你说,这“中行”它是“中”在哪里?原来,它就是“中”在个“道”上的哇。联系到前两爻讲的“仁”与“义”,归齐,这“中行,独复”即是说,只要是那些行为,它是“中”在个“仁义之道”上了,你就自管去“复”,就不用再有什么顾虑,不用再犹豫了。也就是说,不管啥事情,你行不行,走不走,往不往,复不复,完全要以它是否符合“道”,是否符合“仁义之道”这样一条标准来作决定啊。
  关于这里作为依据标准的这个“道”,早先咱们也讲过,不过你从这里就可以更进一步深切地去体会它。
  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里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说是“一阴一阳”合起来的那个东西呀,哎,它就是叫做“道”的那个东西了。可这“一阴一阳”又是个啥玩意?你看这一卦,它六二爻讲的那个“形而上”的仁,就是阳,六三爻里说的“形而下”的义呢,便是阴,仁与义这一阴一阳合起来的,它便是叫着“道”的那个东西了呢。这么看来,原来道在人身上,就是人该走的那根道了哦。
  却道究竟啥是道?俺娘喔,原来这便是个人该走的那股子道了哩。
  值得一提的是,在理解孔圣人的“中行独复,以从道也”这句《象》辞时,你依然还得用“象思维”来进行拓展性的领悟。从这一爻来看,“中行独复,以从道也”自然是说,只要是“中”在“仁义之道”上的那些个行为,就是中在个“道”上了,你就自管去“复”就是了。但是,这里的“道”,它还并不仅是指这一条“仁义之道”。这个“道”,按《周易?系辞传》里的理解,它实质上是条“与天地准”之道。用“象思维”宽泛地来理解“中行独复,以从道也”这一句,它其实是指一切中在“与天地准”之道上的那些行为,便都要去“独复”,而不服从“与天地准”之道的那些个行为呢,你就断不可硬去“独复”喽。
  比如,满街跑的那些小汽车,有的样子难看死了,直等到有一天,某个地方被撞匾进一块去,才让人看着顺眼,这就是在小汽车的设计当中,没能“中行”却“独复”得不轻的恶果。这就也是未“从道”,也是没“与天地准”的一个必然结局。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意思是,这个“道”呀,你可以说,但是,它却又不完全是你平常所说的那些个上面跑着些个鸟操的马车,或汽车、火车的道。这个“道”喔,它只可神会,不可言传,就留着你自己使劲去悟吧。

  你看,在第二爻孔圣人的小《象》传里,他讲了个“仁”,在三爻的《象》传里他老人家说了个“义”。讲了“仁”和“义”之后,到这四爻的《象》传里呢,孔圣人又说了个“道”。“道”是啥?“道”在人身上就是仁与义这“一阳一阴”之和,将其赋予到人的头脑里,便成了人的那个德,即品德。可见,孔圣人在对这复卦的体会里,是“仁义道德”全都有了呐。
  所以,他老人家在《周易?系辞传》三陈九卦第一陈里说:“复,德之本也”。意思是,复卦里所讲的这些个东西,它就是个“德”之最根本性的东西啊。想把握德的那个本质,你就得彻底悟透这个复卦呢。
  @dyzang

  (五)六五爻

  六五:敦复,无悔。
  象曰:敦复无悔,中以自考也。

  1、有悔在于欠敦复

  “敦”,即诚恳、实在的意思。“敦复”,就是诚诚恳恳、实实在在地去“复”。“无悔”,为无怨无悔里的无悔。“敦复,无悔”是说,只要你诚诚恳恳地去“复”,实实在在地去把自己的一颗心下到“仁”那个地方去,实实在在地去把自己那些行动归到“义”上来,诚诚恳恳地把自己走的路扑到个“道”儿上,扑到那个“与天地准”的道上了呢,啊呀,这就可以无怨无悔喽。就是说,只要如此去办了,即便是偶尔出个天灾人祸啥的,出个人力不可抗拒的情况啥的呀,也不是你自己的责任,你也可以无怨无悔嘞。
  那句“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所讲的就是这种意思。一个人或一帮人图谋起件事情来,只要诚心诚意地去“与天地准”了,这就是尽心尽力了,就行了,至于那事成不成功,剩下来的就全在天意了。一旦出现人力不可企及的情况,人当然也便没啥责任咯。
  你看《易》里的大智大慧,它确乎是不得了。你真正悟透了这个地处,真正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复归到个“与天地准”之道上,复归到“仁义之道”上去了呢,哇塞,那就会时时处处将自己的任何责任都推卸的是一干二净嘞。
  你再望望监狱里关着的那些人,不少想起当初干得些不是个人该干的勾当来,便哭得泪一把鼻涕一把,都要悔断肠似的。你道他咋就能悔成那般熊样?却原来,主要原因就在于欠“敦复”,就在于当初干那些勾当时,没能诚诚恳恳、实实在在地去将自己“复”到“与天地准”之道上,“复”到个“仁义之道”上去哦。
  @dyzang

  2、由自考得自知

  说是“敦复无悔”,说是只要诚恳地去“复”了便可无怨无悔。这是为啥呢?孔圣人在他的小《象》里有个深层的探讨:之所以“敦复”便能“无悔”呀,那是因为“中以自考也。”
  “中”是中在哪?从上面各爻的意思来看,当然它就是指中在个“仁义”之道上,是指中在“与天地准”之道上。
  那么,咋就能不偏不倚地正中在个“与天地准”之道上?答案是“以自考也。”“自考”的“考”,指思考、研究、检查。“自考”,即自我检点、自我反思、自我反省。
  “中以自考也”是说,之所以“敦复”就会“无悔”呀,那根本原因就是因为以经常不断地去自我检点、自我反省这样一些“自考”的举措,便可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复归到个“仁义之道”上去了。如此一来,凡事就会不前不后、不左不右、不上不下,不偏不倚地正好紧卡在个“与天地准”的道上了。能卡在这条道上呢,不管啥事便都能干得好,由此,那个无怨无悔呀,哎,它就出来咯。
  五爻位,是一卦的尊位。“敦复”出现在这地上,就朗显出它的意义极其重大。
  初九爻的《象》辞说:“不远之复,以修身也。”意思是,利用不远之“复”,可来修身育德。那又该如何修身育德?六二爻的《象》辞说:要通过“休复”将自己那颗心下到“仁”上去,这是修身育德之第一个方面的内容。这方面内容,属阳性。修身育德之另一方面,也即是其属阴性这一面的内容,则在六三爻小《象》辞里说了:要通过“频复”,使各种行为都回归到“义”上去。心下到“仁”上,行为复到“义”上,咦,这一来那个人呀,他就中在个道上了。用六四爻小《象》辞的话说便是“从道”了,就服从了叫是个人便该当去走的那条道了呢。服从了这根道,啊呀,那便可以“独复”而无虑了。
  你看,从初九爻到六四爻首先提出了个“修身育德”的问题,接着回答了如何修身育德,也即那个“仁”和“义”的问题,最终归结于一个“从道”的问题。这些,就尽是些人生至关重要的大问题啊。对这些人生重大问题,当然,只有通过经常不断而深刻地去自我检点、自我反省,才能把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全都复归到“仁义之道”上,归复到个“与天地准”的道上去。唯有如此,才能最终实现那个无怨无悔啊。
  所以,到了这五爻尊位上,圣人就告诉我们,为了人生的无怨无悔,你就要中在个道上,为了中在道上呢,得空你就要抓紧时间诚恳地去自我检点、自我反省,去一个劲地“敦复”不止噢。当然,不得空呢,你也得找出些空来去“敦复”。不然,那就有你后悔的喽。
  孔圣人在《周易?系辞传》三陈九卦的第三陈里说:“复,以自知”。这个“自知”,应该就是从这个“自考”里来的。就是说,人只有通过在“敦复”过程中,诚恳地去自我检点、自我反省,才能得到个“自知”,才能最终得到那个自知自明呐。
  那么,这个“自知”所知晓的,究竟又是些啥东西呢?“自知”所知晓的呀,其实就是人该当何处去安身立命。
  总起来看,通过“不远复”,便可修身育德;分开来看,通过“休复”,就可把那颗心下到“仁”上去,通过“频复”,就能把些行为归复到“义”上去;如此一来呢,哎,就中在道上了,就可以“独复”了;最终,通过对这些个“复”们的“敦复”之后,喔唷,你就可以实现人生的那个无怨无悔了啊。
  你说人生该当何处安身立命?一句话,人生就要“义”处安身,“仁”上立命。只要中在这条“仁义之道”上,你的人生之路就“与天地准”了,就他奶奶的尽可无怨无悔了哇。
  @dyzang

  3、东方红,太阳升

  这一卦,从周公的《爻辞》里你直接看不出什么“仁”啦、“义”啦、“道”啦等等这些个东西来,这些东西它全在孔圣人的《象》辞里,是孔圣人他老人家从这《周易》里给我们一手挺显出来的。这些东西被孔圣人挺显出来之后,就成了儒家所倡导的恒常五德“仁、义、礼、智、信”的主要内容。正是几千年前,孔圣人从《周易》里为人间一手挺显出了这些个美德来之后,人们才有了最根本的是非道德标准,才知道了人究竟当该何处安身立命,从而使自己在人生之路上得以无怨无悔的啊。
  你以中国为中心,一圈圈地向世界放眼望了去,上至达官贵人,下到黎民百姓,外加土匪草寇,那芸芸众生一个个的心里无不都在时刻琢磨这个“仁”与“义”哩。可以说,正因为有了“仁义”这条“栏杆”,整个世界才生出了些祥和之气象来。开个玩笑的话,中国人这么多,要不是有“仁、义”这条“栏杆”圈拢着,你想呀,恐怕早就把个世界给吃了呢。
  要是依此复卦之理,给这个世界卜一卦的话,你说,能得出个啥结论?显然,人类未来的那个大同世界,是必经这条“仁义之道”才能走了去,别就再也无道可走了鸟。
  由此,还可以让人深切地体会到,要不是孔圣人二十多年坚持不懈地对这个《易》经的刻苦钻研,或许至今人们也不一定能了解这个《周易》的本意。俺常想,《周易》出世几千年来,真正把它悟透了的,也就只有一个人,这个人当然不是别人,他就恰是俺那个老乡孔夫子哦。自然,也正因为悟透了这个《周易》,从而也就完成了他由孔老二到至圣先师孔圣人的这样一个转化,使他真正成了全世界仰慕之极的万代宗师。
  有首歌唱的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却原来,毛泽东出来之前,噢吔,那是早先出了个孔圣人在人间了呐。
  君不见,古人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嘛。
  @dyzang

  (六)上六爻

  上六: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
  象曰:迷复之凶,反君道也。

  1、迷复出凶

  这一卦初九爻讲了个“不远复,无祇(只)悔,元吉”,说是没走多远便返回来的这种“复”呀,它不仅光有个悔在里头,还有块无悔在里面。当事物处在初始阶段时,注意充分利用所犯的错误来修身育德,就会得吉,就会无怨无悔。那么,可能有人就要问了,又是啥时侯会有凶呢?哎,这上六爻呀,它便是来探讨这个问题的了。
  这一爻《爻辞》“迷复,凶,有灾眚”里的“迷复”,即是种迷迷糊糊,方向不明的“复”。前头初爻的“不远复”是说没走多远就跌回头,又复回来了。可见,那种“不远复”,是头脑清亮的,是心里亮堂的,是有自知自明的,而这个“迷复”呢,它就不是这样的了。这一卦从初九爻的“不远之复”到六二爻的“休复”,再到六三爻的“频复”、六四爻的“从道”,又到六五爻的“敦复”,如此一爻爻走过来,到了最后上六爻这个地界,也就走到个物极必反的地上了。到这里,便头不清、心不亮,连个方向都迷失了,就不是“不远复”而是远远地“复”下去了哩。这么远远地一“复”下去,啊呀,那就不得了啰。
  “凶,有灾眚”就是说,这“迷复”它一出呢,哦,那个凶就来了,那些大灾小病的就全都有了哇。“眚”,本是一种眼疾。这种眼疾,要不了命,却能影响视力,让你看不清这花花世界究竟花花在个啥地处,严重者,一睁眼,咦,满世界就都是漆黑一片。
  原本太阳一出是亮堂堂,而这“迷复”一出呢,你望望却就是一片黑暗了。到底这片漆黑能黑成个啥样子?接下来,《爻辞》就作了进一步详尽的描述:“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说是假如“迷复”了,如果你心不清、肚不明,办起事来稀里糊涂、乱七八糟、迷途而不知返了,那么,你要是个军界头头用兵打起仗来呀,哎,最终就必将惨遭大败;若是不曾想有一天老百姓瞎了眼用你去给他们当起国君来了呢,这就更了不得,那个大凶就来咧。你要问究竟能凶到个啥程度?啊呀唻,这个大凶呀,它一凶就能凶得你十年、八年之内,不论那个国家想怎么揍你,便可用兵来咋揍你,可你呢,却只有干瞪着两眼像个软皮蛋似地一点硬壳劲都没有,谁你都治不了,不服都不中,竟就能凶成这么一塌糊涂了呢。
  此处的“十”是概数,不是定数。就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里的“十”是一个意思。“征”,指出兵征伐。“不克征”,是别人出兵征伐你,而你却好歹克治不了人家。
  你看“迷复”一出,居然凶到这步天地,这不凶到此便挡住了,再没有比这更凶的了嘛。
  《爻辞》强调了“迷复”里出来的这个凶的严重性,而这一爻的小《象》辞呢,则着重对出凶的原因进行了探究。《象》辞说:“迷复之凶,反君道也。”意思是,“迷复”里走出来的这个凶,其主要原因就在于是违背了那个为君之道了哇。
  啥是为君之道?做君子的那个道,当然就应该是这个复卦自初九到六五爻所描述的那条“仁义之道”,就是那条“与天地准”的“仁义之道”。
  你看,为什么圣人极力倡导人们都要去走那条“仁义之道”,倡导人人都要去做君子而别去为小人,却原来,做君子才能避开“迷复之凶”,才会趋往那个大吉啊。
  @dyzang

  2、花开两朵

  纵览这一卦,它从初九爻“不远复”开始,经过六二的“休复”、六三爻的“频复”、六四爻的“独复”,一直到六五爻的“敦复”,这么一路说过来,就告诉了咱们一条做君子的无悔之路。这条路,便是条“与天地准”的“仁义之道”,便是条通往大吉的康庄大道。到了表示事物末尾的上爻呢,讲的就是个“迷复”之道,就是条直达凶灾的穷途末路了。
  事物一起初,所面临的无非就是吉与凶这样两种趋势。在初九爻表示的事物那个初始阶段,《爻辞》从“不远复”说起,来告诉人们怎样趋吉,而把个凶就先放在一边,存而不谈了,直到末尾的上爻才来谈这个“迷复”之凶。你看,这不就像说书人说书一样,是“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了嘛。如何趋吉是一枝,怎样出凶就是两朵花的另一枝。实质上,这就是《易经》“一极分两仪”光辉思想在整个一卦里的充分体现,也是天地间万物、万事、万象之“一分为二”性质的一种自然表现。

  再者,为啥周公《爻辞》要把个“迷复”之“凶”安排在上爻来讲,而不在其它爻里去讲呢?你想呀,这上六爻是表示事物走进末尾这种“时位”上的,在事物处于初始阶段,如果你不注意去充分利用“不远复”修身育德,不去将自己的心下到“仁”上来,把行为归复到“义”上去,都到事物走到末尾的时光了,都日落西山快完球了,才来总结经验教训,才想起个修身养性的事儿来,那不就来不及了嘛。可见,《爻辞》之所以要在这上六爻上来讲“迷复”,就是在告诉人们,那个“不远复”呀,应该提早去行动,断不可生米都做成熟饭了,行将就木了,没有回旋余地了,还在那傻乎乎地“迷复”不休啊。
  记得,好像有位古人写了首诗,那诗大约是这么写的:“生来好苦吟,张口闭口都是诗。自谓李杜生,当趋下风避。而今我老矣,无力收鼻涕。”说是自打一生出来喔,就好那口苦苦的吟诵(其实他是把孩儿哭也当吟诗了);俺那诗写得这个好呀,只要是一张口,叽哩哇啦出来的些个鸟词儿,就都是些诗,竟就断不会有一点信口雌黄;俺敢说,就是李白杜甫之辈再生回来,也当去下风头里躲避躲避,不然,他们的老脸都不知往哪搁哩;可最终呢,你猜怎么着?只可惜,而今俺老了,日他奶奶的,到头来的情况却是,就是个鸟操的鼻涕流出来,俺都没力气收回去了呢。你说,这事闹得,气不气死个人,嗯?你望望这个人,到了鼻涕都收不回去的时候,还在那晕头涨脑地迷糊得一塌糊涂,咋能有个善终呢。
  同样,人于一起初不注意抓紧去借“不远复”来修身养性,到了行将就木的末尾了还在那迷迷糊糊地“迷复”不休,得来的,肯定就决不会是个吉了鸟。
  @dyzang

  第二十五卦 无妄

  《周易》原文:

  第二十五卦 无妄 天雷无妄 乾上震下

  卦辞:无妄:元,亨,利,贞。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 天命不佑,行矣哉?

  大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爻辞、小象曰:
  初九:无妄,往吉。
  象曰:无妄之往,得志也。
  六二:不耕获,不菑畲,则利有攸往。
  象曰:不耕获,未富也。
  六三:无妄之灾,或系之牛,行人之得,邑人之灾。
  象曰:行人得牛,邑人灾也。
  九四:可贞,无咎。
  象曰:可贞无咎,固有之也。
  九五:无妄之疾,勿药有喜。
  象曰:无妄之药,不可试也。
  上九:无妄,行有眚,无攸利。
  象曰:无妄之行,穷之灾也。

  一、卦画与卦名


  无妄 天雷无妄 乾上震下

  无妄卦由八经卦乾、震两卦组成,乾在上,震在下,所以习惯上就叫“天雷无妄”。乾,表示天;震,象征雷。这一卦给咱提供的呀,它不是幅静止的图画,却像是组动态的电影镜头。这组镜头就是,在那雷雨天里喔,一道闪电呼嗤嗤闪过之后,紧跟着的,就是个轰隆隆地响雷呐。这老天,它闪电过后,跟着的必定就是个雷,从来不会撒谎掉屁地耍滑头忽悠着你耍哩。除非你单是那双眼好使,耳朵却愣是啥也听不见。其实,这就是老天的那个不妄行哩。只闪一道电,后头就去偷懒,就不再去打雷,像这样的妄想、妄为啥的,那老天它是一起根就绝不会有的咧。

  “无妄”里的“无”,即不、不要、没有的意思。“妄”,是轻举妄动、胆大妄为、妄自尊大、妄图、狂妄、妄想等这里头的妄。“妄”是个形声字,从“女”,“亡”声,本指胡乱、荒诞、不合理。非分的想法,是妄想。不实的行为,就是妄为。
  北方有首歌唱道:“大姑娘美呀,大姑娘浪,大姑娘走进了个青纱帐。”你望望那大姑娘,要是看着挺美,你就有什么非分之想的话,这就是你有妄想了。你想喔,那姑娘她之所以飞快地走进青纱帐,肯定是早有个“武二郎”呆在块你看不见的地方等着她喽。所以,你切不可一见大姑娘美,就轻举妄动哦。实质上,不光对那大姑娘不该有啥妄想或妄为,对任何事事物物,你都不能有什么妄想和妄为。不然,你就得吃不了兜着走了啊。
  @dyzang

  二、卦辞与彖曰

  卦辞:无妄:元,亨,利,贞。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
  彖曰: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天命不佑,行矣哉?

  (一)刚来主内

  关于无妄卦,孔圣人的《彖》里说:“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这是咋讲的?无妄卦上边是八经卦乾,下边是八经卦震,上也表示外,下也象征内,所以,上乾下震也即是乾在外而震在内。再者,乾表示天、阳、刚、正面、好等这些积极向上的东西;震表示动。可见这句《彖》辞是说,从卦象看这无妄卦,它上面,也即外面是三条阳爻,是个乾,是个刚,而下面,也即内里呢,则是个震,是两条阴爻一条阳爻,并且,那条阳爻是在初爻位,犹如冉冉升起的太阳,大有为主於内之象。你看卦象里朗显出来的这番景象,这不就是自外面来了个刚,而刚进来后就要为主于内了嘛。瞧瞧,这就是个无妄卦,如此就能无妄了呢。
  细思量,《彖》辞讲得实在是颇有道理。你想呀,如果一个人能让外面那些个刚性的,正面的,优良往上的好东西走进自己内心里而为主于内了,当然他就不会有什么妄想啰。可如果没能让些刚性的正面好东西走进来,倒净让些阴险狡诈、不三不四、异想天开等这样一些下三烂之阴性的反面东西走进自己内心里来为主于内了呢,不用说,这肯定就不会“无妄”,而非得让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闹得整天处在一个又一个的妄念、妄想、妄为里不可了啊。看来,“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讲得实在是忒有道理嘞。
  说是人让外面那些刚,让外面那些正面的,优良往上的好东西走进自己内心里为主于内,便会“无妄”,便不会有什么妄念、妄想、妄为这些熊东西。那么,你说外面的那些个刚,它所指的主要应该是些啥玩意呢?
  这无妄卦,它上边也即外面是八经卦乾,乾就表示刚,就是象征着天的呐。哦,原来所谓让外面的刚,让外面那些正面优良的好东西走进自己内心来为主于内,其实主要就是让周文王《卦辞》里讲的“元,亨,利,贞”这种老天之优良品德自外走进来,并切实让它主宰于内哟。老天的这种“元,亨,利,贞”的品德,早先在乾卦讲了,它是乾卦四德,是老天所秉持的四种阳刚之德性。那老天,它正是靠了这些个德性,才一路亨通不已,才走进了那种像前头一闪电,后头必定跟着个响雷这样一种“无妄”之境。
  那么,“推天道以明人事”,你道人该咋整?人怎样才能“无妄”?归齐唯有让老天那种“元,亨,利,贞”的好品德自外面走进来,并切实主宰于内,这才能鸟真正的“无妄”啊。也即是说,人要“无妄”,就得效法老天,去秉持住“元,亨,利,贞”这样的刚性之德,唯有如此才能“无妄”。不然,你还有脸说自己“无妄”?那肯定就都是假的咧。
  这么看来,“刚自外来”里的“刚”,主要指的就是 “元,亨,利,贞”这些阳刚德性。“自外来”里的“外”呢,自然就是外卦的“乾”;“自外来”,即自老天那里来。“而为主於内”的“内”,则指内卦,也就是指人的那个内心。“无妄,刚自外来,而为主於内”的主要意思就是说,人想“无妄”喔,你就得让外面那些个刚,尤其要让老天那些“元,亨,利,贞”的崇高品德走进自己内心来,而为主于内。不然,什么妄念、妄想、妄为等这些个乌七八糟的东西你都可能有,就是不会有“无妄”哦。
  @dyzang

  (二)天命

  孔圣人的《彖》辞紧接着指出:“动而健,刚中而应。大亨以正,天之命也。”
  “动而健”里的“动”,在卦里是指无妄卦下经卦震表示的动。“健”,指上经卦乾代表的那种“天行健”的“健”。“动而健”的意思是,由卦象可以看出,无妄卦描绘的这个样子,它就是只凡一动,啊呀,那便是种刚劲遒健的动,就是种所向披靡而亨通不已的动哦。
  上经卦乾不是表示天么,你看这老天,它只凡是一动弹,喔唷,那绝对便是种势不可挡,一路畅通的大动啊。你望望它这个雷,一旦动起来,那种阳刚的劲头子,你说还有个啥能挡得住它?是绝对啥也不会有了哇。
  那么,老天它为啥一动就会这么刚健得没法治,一动就能这般无可阻挡,一动就能如此亨通不已呢?《彖》辞里道:“刚中而应。”
  “刚中而应”里的这个“刚”,在卦里可视为位居九五之尊的那条九五爻的。这一爻它不仅阳爻居阳位,而且,还恰居在上经卦的正中间,是既中又正呐。光这么中而又正,还不算完,它与表示动的下经卦震之二爻,又刚好是一阴一阳相互呼应的。这种卦象就表明,那老天呀,它是让“元,亨,利,贞”这些个阳刚之德恰居在个正当中了,所以,与此相应的,才出来了个一动就刚健得没法治,一动就无可阻挡,一动就亨通不已了哩。
  如此看来,“元,亨,利,贞”这些个阳刚之德能否恰居在个正当中,它姥姥的,那是忒关键了哇,这直接就关乎着动起来能不能刚健,能不能一路亨通不已啊。
  因此,《彖》辞随后感叹道:“大亨以正,天之命也。”说是,只凡是大的亨通,便都是以“刚中而应”里的这个“刚”居“中”,以这个“刚”居“中正”,以这个“刚”居于大“正”去落实出来的,而这种“正”呀,我操,它竟恰恰就是老天爷爷的那个老命啰。
  前头说过,“刚”其实指的是老天的“元,亨,利,贞”这四个刚性德性,而对这四个德性,孔圣人在《(乾)文言》里说“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可见,所谓“刚”居于大“正”,其实就是指“善之长”要大“正”,“嘉之会”要大“正”,“义之和”要大“正”,“事之干”要大“正”啊。这些“元,亨,利,贞”的大“正”,就是老天的性,就是老天的性质,就是老天的德,就是老天的德性,也就是老天的那条老命了哦。
  正因为有了如此一种大“正”之命,那老天它才一走就走进了个“无妄”之境,才一动就大亨不息,才一路亨通地从古一直亨到今的呢。人都说老天辣害,都说老天命硬,你当它那命硬在何处?却原来,它硬就硬在这个“刚”的大“正”上的哟。
  再回首想想早先乾卦《卦辞》里讲的“元,亨,利,贞”你就明白了,呃,那里的“元,亨,利,贞”,原来它是分开来讲老天所表现出的四种德性,而这无妄卦呢,则是进一步从总体上把老天的这个命,给我们揭示出来了哩。正因为老天它有如此一个大正之命,所以,才表现出了“元,亨,利,贞”这样四种崇高的品德。也即是说,老天的那个大正之命,是个根本性的东西,而“元,亨,利,贞”呢,则是它有了个大正之命以后,所自然表现出来的诸般品性。
  老天爷有如此一个大正之命,那么,“推天道以明人事”,人当然就也该效法老天,也得立条这样中正的命,而一条如此中正的命就意味着,但凡是一动,便要“自强不息”地把那些刚性东西稳居于心田的正当中,就要去与天命表现出来的“元,亨,利,贞”相呼应呐。似这般,人才也会步入那种“无妄”之境,才会一路大亨不止哦。
  若把九五爻所在的外卦乾看成是天命,是天心,是天道,是外在的那些客观规律,把六二爻所在的内卦震当成人的这颗颤抖着的心,则“刚中而应”里的“相应”就表示,人的心念只凡是一动,就都得去与那个天命,去与那个天心,去与那个天理相呼应,也就是想问题,办事情,都要与客观规律相适应。这才能“无妄”,才能一路亨通。
  你看那些君子们,他们全都始终在那坚定不移地奉行这个“元,亨,利,贞”,对这“元,亨,利,贞”人家是从来就再不会有其它任何妄想的呢。像积善不容易,为恶怪简单,那俺阉着某一天就去做点恶吧;又如行礼太麻烦,无礼挺舒坦,有机会俺就无礼一回吧;再如谋利要算计,算计一次不容易,赶上一次他人看不见,俺就连那些不义之财一块都划搂到俺家里来吧;又比如,你说干事要时时处处都正卡在个“与天地准”的道儿上,太艰难了呀,所以有时俺就也不往那人间正道上去走一回吧,诸如这样一些妄念、妄为呀,在君子那里,是从来都不会有的啦。
  人家君子就认准了这种大正的天命,正因为认准了如此一个天命,他们才表现出了“元,亨,利,贞”,才不论到何处都能一路亨通,才成就了个真君子的哇。若是不认老天的这个命,还想能出产出个君子来,还想能事事亨通?那简直就是八戒娶媳妇,一派痴心妄想咧。
  @dyzang

  (三)老天保佑

  周文王《卦辞》“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讲的是啥意思呢?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里的“匪”,即“非”,就是“不”;“攸”,同“所”。“眚(shěng )”呢,是眼睛生“翳”。“翳(yì)”,本指用羽毛做的华盖,引申为遮蔽、障蔽之意。眼睛生翳,就是眼角膜上长障碍视线的白斑,这种白斑就叫白翳。
  “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是说,赶等几时若让个不“正”,让那个不中正有出来以后喔,老天呀,不得了,你那双眼就会像生了白翳一样,便啥鸟也看不清啰。这样,当然就不利于你向前有所往了。俗话说:“一叶遮目,不见泰山。”单只一片树叶,都能挡得你连俺老家那座名山都看不见,你想想,真要是眼里生出翳来,就像个大华盖在你眼里挡住了视线,你不就啥也看不见了嘛。似这般,肯定就不利于你到那个想去的地方去喽。两眼啥都看不见,一挪步不就得掉进个泥坑里去了吗?
  这句“匪正有眚”在此,其实就是指你不是“无妄”,却倒很有妄念、妄想和妄为等这样一些东西了呢。正是有了这些个熊东西,挡了你那眼,才不利于你有所前往的呐。
  所以,人喔,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将老天的那个中正的天命承接下来,始终不渝地去奉行“元,亨,利,贞”,才能得以大亨哦。对此,你切不可抱有任何偷奸摸滑的妄念、妄想和妄为等这些鸟操的东西。唯有如此,才有利于你往前走,走到你所想去的地方上。
  你看这句“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它不就是在讲为啥要“无妄”而往的么?所以,《彖》里说:“‘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无妄之往,何之矣。”意思是,周文王“其匪正有眚,不利有攸往”这句《卦辞》,它讲的就是为啥要坚守住那个“无妄”之往的哩。
  末了,孔圣人的《彖》辞又给咱结结实实地补了一句:“天命不佑,行矣哉?”
  “天命不佑”里的“天命”,即前头所说老天的那个大正之天命。“不佑”的“佑”,是保佑、庇护。天佑,就是老天的保佑,老天的庇护。“天命不佑”,便是老天不保佑。
  “行矣哉?”是说,这样,你还要硬往那个“有妄”的道上去走动吗?
  “天命不佑,行矣哉?”的意思是,在老天的那个命里呀,它根本就鸟不保佑持有妄念、妄想和妄为的人,你说,是这般你还硬要往那个“有妄”的道上走吗?这话内里的意思即是说,如此你还偏要往那条“有妄”的道上走,这你不就傻了嘛!
  那么,你说这老天爷,它所保佑的究竟又是些啥人呢?它所保佑的呀,当然就都是些没有妄念、不去妄想、更不去妄为的这样一些“无妄”的人,也即是些具有与老天的大正之命同命,具备“元,亨,利,贞”这样一幅德性的那些个人喽。
  你看平日里,多少人都想得到老天的保佑,不少婆娘双手合十,嘴里念念有词:老天保佑!老天保佑!老天爷保佑啊!
  可你从俺老乡孔圣人的这个《彖》辞里来瞧瞧,老天咋才能保佑你?想得到老天的保佑,你就只有承接好老天的那个大正之天命,实打实地成为个与天命同命的人,从而变成个“元,亨,利,贞”的坚定奉行者,真正成为一个不存任何妄念、妄想与妄为的人,如此,那老天它才会保佑你哇。
  看来,老天保佑不保佑,主动权尽在自己手中。想得到老天的保佑,你就得先效法老天,立好自己这条小命啊。不然,大正之命立不好,与老天根本就不同命,还想得到老天的保佑?那直接就是异想天开,没有门的事。
  所以,殷旵先生说,菩萨渡人,讲究个缘分。有缘,才能渡人。譬如你掉进个深渊里,想让俺去救你,你就得先把只手伸给俺。碰上俺,你再伸出手,这就是个缘分。你要是连个鸟手都不伸,你说你让俺咋去拯救你?俺再有心要救你,那胳膊也没那么长,不是?
  @dyzang


  (四)否与无妄

  这无妄卦,要是它初九爻不是阳爻而是阴爻的话,其内卦就不是震,而是坤了。如果内卦是坤,外卦是乾呢,哎,那便不是无妄卦,却是否卦了。否卦前面讲过,它是上乾下坤。上乾径直往上,下坤独自向下,阴阳背离而不交,这即是否卦所象征的那种“天地不交,而万物不通”,“上下不交,而天下无邦”,“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消极形势。
  若要问,假如你面临否卦象征的那种消极形势时应该如何去应对?从卦象上看,否卦从外面请个“刚”来,使其初爻变阳爻,于是乎,否卦内卦原来的那个坤就变成震了,这一来否卦就变成无妄卦了呢。只要能无妄,当然,就会万事大亨喽。你望望,这不就是个极好的解否之法嘛。这个《易》呀,你只要能真正沉下心去仔细参悟,它里头的那些个大智大慧喔,是到处都有哩。所以,俺就想将它的那些光辉思想不遗余力地去进行普及推广呢。
  @dyzang

  三、大象曰

  大象曰:天下雷行,物与无妄;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一)以茂对时

  “天下雷行”咋讲?无妄卦它不是由八经卦的乾、震两卦组成的么,在上的乾就象征天,在下的震象征着雷。这种卦象就告诉我们,天下所有的那些个雷呀,它们无不都是一道闪电呼嗤嗤闪过,后头紧跟着便是个轰隆隆的响雷,都是如此不存任何妄想地去实实在在、守信如节地相应而动的呢。有个词叫雷同,大概就是从这来的吧。这就是“天下雷行”的意思。
  老天是这样。那么,天下万物是啥样的呢?它们也无不都是“物与无妄”的。就是说,天地之间的那些个万物们,也都与老天的“雷行”一样,都是在那秉持着“元,亨,利,贞”的品性,奔着“无妄”之通天大道走的。正是奔着这根道一路走了来,哎,这才有了普天下的那些个万物们了哦。
  万物是如此,人该咋办?大《象》辞紧接着就说:“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
  “茂”,即茂盛、茂密、丰茂的茂。“以茂对时”是啥意思?你看那天时,到了春天,它是乍暖还凉;来到夏天呢,便雨露充沛、阳光四射了;秋天,它是“履霜”;顺着这“霜”道继续往前走,就走进寒风刺骨的冬天里去嘞。如果,在夏天播下一粒种子,这时节天虽还凉,可那种子先是在地下暖和着,等慢慢生芽,再长出梗叶来到它茂盛起来要茁壮成长之际,哎,正好就赶上个天时走到了夏天里。在夏节,雨露充沛、阳光四射,你不是想长吗?你就尽情地去长罢,有多大能耐,你就使多大能耐便是了。如此到秋后,就会有丰硕的收获。你看,这便是“以茂对时”。“以茂对时”即是说,正好去以那个茂盛来对在这个天时之茂盛的“时位”上。
  假如你不在夏天播种,却非要在秋天下种,等到茂盛起来的时候,咦,正好就赶在了个数九寒天里。这时节恰是天寒地冻的季节啊,你说,当此之际你还想长?长个球?长不出个好果子来呀,不论长啥都得被活活地冻死嘛。似这般,当然,就不是“以茂对时”。也即是说,那个茂盛呀,它就没对在个天时茂盛的“时位”上。
  这么看来,大《象》辞“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的意思就是说,先前的那些为王子的人,便都要求他的子民们统统去“以茂对时”,以此去培育所需的那些万物的呢。为啥?因为,谁要是敢不去“以茂对时”,那就长不出个好果子来哦。
  @dyzang

  (二)何处安身立命?

  你看这句“先王以茂对时,育万物”,它前半句“以茂对时”可想象成种庄稼等这样一些事体,而再仔细看后半句“育万物”呢,那就不单是说种庄稼了,就把个道理给咱推广到万物、万事上去了哩。
  可见,这个“以茂对时”呀,咱也还得用“象思维”去考虑。它所象征的并不光是种庄稼,任何事物包括人,都得照着个天道走,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有什么妄想,都得去“以茂对时”啊。
  那么,对人来讲,如何去“以茂对时”呢?人想去“以茂对时”呀,就必须先把自己“茂”起来,也即首先将自己茂盛起来。前头说过,把无妄卦外卦的乾视为天,则内卦震就表示人的那颗心。俩经卦一重所组成的这个无妄卦便告诉咱们,人呐,不要有别的什么妄想,要敞开心扉,让老天那“元,亨,利,贞”的阳刚之气走进来,并牢牢稳居在心田的那个正当中,这样就会将自己变成个与老天同命的人,就天人合一了。如此你就能只凡心念一动,所放出来的便净是些与老天爷相应的“元,亨,利,贞”之刚健气息,行动起来就会所向披靡,亨通不已了。实质上,这就是那个人他“茂”起来了,用俩字来说,就是他“茂盛”起来了,也完全可以说,这就是那个人他命硬起来了哇。
  人这么“茂盛”起来,命如此硬起来之后呢,哎,你也不能就觉得老天爷老大,你便成老二咧,就觉得自己他奶奶的真不含糊了,你还需去“以茂对时”,要审时度势地以自己那个“茂盛”,去正对在个“时”上,正对在个天时,正对在个天道上,这才中。也即是说,命硬起来之后,你也不可去妄为,要时进则进,时退则退,要严格扑着“与天地准”的道去做营生,最终才能大亨永吉而长命百岁呐。不然,你就要犯错误,就得不到个好果子吃。
  却道人为啥会犯错?为什么有人总是倒霉而不得亨通?现代企业为啥会倒闭?你望望,以圣人的意思来看,那主要原因无非也就是这么两条,一来是思想上有妄想,没能立好那条与天命相应的大正之命,二来就是行为上有妄为,没能“与时偕行”地安置好自己那个鸟身体。总之一句话,就是没能去积极响应英明的先王们那个“以茂对时”的号召哦。
  你说人到底当该何处去“安身立命”?我操,这不就一清二楚了嘛。
  @waitingfor1314 698楼
  老师太辛苦了!来帮你加点气,我一口气看完了,看了一个礼拜!嘎嘎,一直都想读易经,可一直在我印象中这就是部天书啊,太晦涩了,只能膜拜,望而却步啊,可无意中发现了老师辛苦堆积的这些宝贝,哈,顿时觉得打开了任督二脉啊,太好了!真的是爱不释手了,可惜不知道要等到何时才能更新完咯,从今以后,华夏大地又多了个易迷咯,老师,我是您忠实粉丝哈!会一直关注下去,我把你的这些文字整理在我的MP5里了,我要反复......
  -----------------------------
  非常感谢这位老师的夸赞。您能把俺这些胡言乱语当宝贝,确乎让俺不胜欣喜。有您这样的粉丝,就不愁没人去读圣贤书,就不愁古圣先哲们的光辉思想广大不了去了哇。有人说,在往后的岁月里,如果中国人主宰不了世界的话,将是世界的悲哀。那么,中国人主宰世界靠什么?单靠枪弹吗?单靠核武器?单靠先进的生产力?都不是。除了核武器和先进的生产力,更重要的还是得去依靠古圣先哲们的光辉思想呐。孔圣人说:“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武器和先进的生产力是地,是坤,属卑;古圣先哲们的光辉思想才是那个天,才是个乾,才属尊。只有把先哲们的光辉思想像天那样尊高起来,再将先进生产力跟上,才能定乾坤。总之是唯有靠千千万万个像您这样的用古圣先哲们的光辉思想武装起来的古圣先哲们的铁杆粉丝,才能让个世界不悲哀啊。
  假如,您得空便能去将古圣先哲们的这些光辉思想四处宣传推广的话,俺那个老天呀,就让俺先代表伏羲、周文王、孔圣人给您行个礼吧!
  真心期望您常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