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臧侃《周易》

  @dyzang
  20. 广大配天地

  您看,接下来的“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善配至德”这几句,它里边一口气,竟用了四个“配”,因此,咱就先来把个“配”,仔细说道说道。
  “配”,咋讲?“配”,当然即为配合、配偶、配伍、配色、搭配的“配”。不过,要真正理解“配”中三味,俺寻思着,我们还得从古人讲的一句名言谈起。
  您或许知道,唐朝的魏征有句名言:“以石投水,千载一合。以水投石,无时不有。”意思是,假如,把石头扔进水里,石头跟水呀,恐怕得千年一合,得千年过后石头才能溶入水而与水相合。但是,若把水投进一堆石头里去呢,哎,那便了不得,就不论啥时候,这水,它都能合进堆石头中去,随时都能水石相合为一体咧。
  想想魏征讲的后一种“以水投石”之合,那是个啥子呢?毫无疑问,这应该即是个真正之“配”的含义。“配”,它应当便是指此类“以水投石”般的情形。通常说配合,其实就应该是种“以水投石”似的配合,说阴阳相合,其实也就是如同“以水投石”似的相和。
  如此想来,您去品品《天仙配》那出戏,立马便会晓得,哦,原来,“天仙配”的本意,即是指董永与个七仙女俩人,犹如“以水投石”一样,去相互融合为一体,而断不是像“以石投水”似的,老是“配”呀,“配”不到个一块去喔,亲。
  深透理解了“配”,再来琢磨“广大配天地,变通配四时,阴阳之义配日月,易简之贤配至德”一节,却道,它讲的,究竟是啥意思?
  显然,“广大配天地”的意思是,之前不说“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吗?不说“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吗?啊呀,“广生”的“广”与“大生”的“大”,它们便像“以水投石”一般,是去跟那天,去跟这地相互配合的,却并非如同“以石投水”似的,而跟天地不相配,不“与天地准”的啊。
  您看那天,它静起来,万缕阳光极其专注,动起来,则一点都不打弯地直照大地,因而才使天下万物日新又新地“广生”不已;再看这地,它静起来,闭合化育,静悄悄无声无息,动起来,奋发开辟,不辞劳苦,从而才让地上万物“大生”不息的,是吧。
  那么,天地间万般事事物物应该怎么样呢?不用说,天地间坤们的个“广”与乾们的个“大”喔,它们也统统都得像“以水投石”一样,去跟那天,去跟这地相配了之后,才能真正把自己的“广”与“大”落到个实处。
  拿人来讲,如何才能将自己的德性日新又新地不断增“大”,如何才能把自己的人生大业逐渐做“广”呢?不用问,人所期盼得到的那个德之“大”与业之“广”喔,也必需得通过去与天地相配,也必需去“与天地准”,才确乎能捞着。
  瞧瞧这《易》,它便是教导人们如此去“与天地准”,从而好来获得自己的那个大业之“广”与这德性之“大”的哩。
  “变通配四时”怎么讲?早先说过“通变之谓事”,说根据《易》指点的方向,根据占筮的结果,而去通过人世间那诸般变化,就是日常所讲的人要没完没了地去做的些个事事儿。这些事事,实质上,即是“变通”,即是以自身的变化去通过天地间的变化,也就是以自身的变化去适应天地变化,以便顺利通过天地间的千变万化。
  若要问,此种“变通”,此种以自身变化去通过天地间那千变万化,又该跟什么来相配呢?本句“变通配四时”就告诉咱,这种“变通”呀,它便得像“以水投石”一样地去与天地间春夏秋冬之四时相配,也即是要去“与时偕行”。
  您忘了,百姓不都说春播、夏长、秋收、冬藏吗?意思就是春天来了,便得去播种,夏季到了,就得来生长,秋天来了,便要去收,冬季到来,就得去藏。该道理落实到件具体事体上,便是审时度势,伺机行事,时时处处尽都把个事体操办在个瓜熟蒂落之际上,也即是凡事务必得去“与时偕行”才中啊。
  实质上,稍加留意,您就能感觉到,不论《易》经给咱指点的些“安身立命”之方向,还是占卦筮出的些意向,说到底,不外乎统统都是落脚在个“变通配四时”,落脚在个“与时偕行”这一点上的。
  “阴阳之义配日月”的“阴阳”,就是前边所讲“一阴一阳之谓道”中的“阴”与“阳”。早先说过,宇宙万物、万事、万象,全都有北便有南,有左就有右,有背便有迎,有刚就有柔,有动便有静,有吉就有凶,有祸便有福,有失就有得。总之,尽是有阴便有阳,都由一阴一阳这两样所合成,而由一阴一阳合成的个东东呢,哎,它便是被叫着道的个玩意啦。
  您可说,《易》里的“阴”与“阳”的意义,去跟什么相配?“阴阳之义配日月”就告诉我们,“阴”与“阳”的意义,哇噻,它们就要去跟天上的日月相配呐。
  您望望,白日里,那个锃光瓦亮的大日头,它不是天天在这专而又直地放光明么,您当什么是“阳”?那个锃光瓦亮的大日头,它即是个正儿八经的“阳”。如果,您是乾,是阳,便得像“以水投石”一样,去跟个锃光瓦亮的大日头相配,永远放光芒,而断不可像“以石投水”这样,老是“配”呀“配”不上这个大日头。
  您瞅瞅,夜晚中那个温柔如水的俏月亮,它不是月月都在这翕而又辟地暗了又亮,亮了又暗么,您道什么是“阴”?那温柔如水的俏月亮,它就是个正儿八经的“阴”。您若是坤,是阴,便得如“以水投石”一般,去跟个温柔如水的俏月亮相配,老是温柔似水地去跟着您的个乾,跟着您的个阳,晃来晃去地走在一股道儿上。
  您还寻思天道是咋合成的?天道,它正是由日月运行,一寒一署,一阴一阳,而合成;您还寻思家道是咋合成的?家道,它也像日月运行,一寒一署,一阴一阳这样来合成的;您还寻思人道是怎么合成的?啊呀,这为人之道喔,它脱不了,还是如同日月运行,一寒一署,一阴一阳那样,才能合成出股正儿八经的人道来啊。
  哥唻。现在俺来问问您,在您家,您夫妻俩哪个是阳?哪个是阴?很明显,您这个像太阳一样能不时放出道强光来的男人,一般讲,就是阳,而那个动不动便似月光如水般的女人,动不动拾掇拾掇这就要跟您走的女人呀,一般讲,她便是个阴咧。
  所以,我们才常见男人把他心里的个老婆,叫月亮,女人把她心中的丈夫,叫红太阳。可您心里要明白,假如,一个婆姨絮絮叨叨地光说她心目中那个红太阳不和她睡在一铺炕,却经常睡在离她很遥远的地方上了呢,妹妹唻,这大半便表明,他有了外心,不知从哪又寻觅了个新月亮。一个家庭的男女这一阴一阳,若果真到了如此不能如同天上的日月相配一般而配成双的地界上喔,咦,长此以往,那就不是个好现象。您可得多加注意着点了,吭。
  @dyzang
  21. 易简之善配至德

  “易简之善配至德”的“易简”,咋理解?这“易简”呀,俺以为,它就是早先咱探讨过的《易》经看世界之“三易”法宝中的“易”与“简”。“易简”里的“易”,又包括“变易”和“不易”,而“简”呢,即为“简易”。
  为啥如此讲?您看吭,前边不是说“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不是说《易》里的乾,它一静下来,便非常专心、极其专注,而一动起来,便直溜溜一点弯都不拐,直奔要害而去,因此,就能日新而再新地去大生不已了吗?不是说“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不是说《易》里的坤,一静下来,便是种闭合,是种收拢,而一动起来,就是极好一通开辟,就是极好一番开发、建设,所以,便能极其广泛地生了再生吗?您道这些个天下生生不息的至理,是咋看出来的,咹?其实呀,它就是历代圣人用《易》经看世界之“三易”法宝,就是以“变易”、“不易”和“简易”的方法,去仰以观象于天,去俯以观法于地,从而,才得以观察琢磨出来的,对啵。
  仔细想来,“夫乾,其静也专”的“静”,实质上,即为“不易(变)”,正是以此“不易(变)”之眼光去看“乾”,才看出了它的那个“专”,才看出了它的专心、专注;“其动也直”的“动”,实质上,即为“变易”,正是以此“变易”之眼光去看“乾”,才看出了它的个“直”,才看出了它的这个直奔要害而去。总而言之,唯有以“不易”与“变易”的路数,末了,才会“简易”出个“乾”之“大生”的天下至理来。
  同样,“夫坤,其静也翕”的“静”,即为“不易(变)”,正是以此不变之眼光去看“坤”,才看出了它的那个“翕”,才看出了它的闭合、收拢;“其动也辟”的“动”,则为“变易”,正是以此变易之眼光去看“坤”,才看出了它的“辟”,才看出了它的开辟、开发。言而总之,唯有以“不易”与“变易”的路数,最终,才能“简易”出坤之“广生”的天下至理。
  您望望,《易》经所讲的此番广而又大的生生不息之天下至理,闹半天,这不就全是圣人运用“易简”,运用“变易”、“不易”和“简易”的“三易”法宝,去观天察地而观察琢磨出来的嘛。这个“易简”,这个“三易”法宝,它简直是太呀太好啰哇。
  您寻思别的些那法这法的,能让人去看出个什么天下至理来吗?快拉倒吧,别的任何什么法子哟,啊呀,是啥法都不跟个“三易”法宝好啊。
  所以,此处才道:“易简之善配至德”。
  “易简之善配至德”里的“善”,指好。“至德”,即到了顶的种大德,就是最崇高的道德,就是至高无上的盛德。说到底,此番“至德”,也便是指“与天地准”这种盛德。
  “易简之善配至德”可理解为,那“易简”,那“变易”、“不易”和“简易”,那《易》经看世界“三易”法宝的这个大贤喔,俺娘唻,也就唯有它,才可去配那种至高无上的“与天地准”之大德,别的任何东东,便统统都跟“与天地准”那种至高无上的大德不般配。
  这意思也即是说,一个人,不管他讲自己的德性有多高,到头来,都得看他是否真正能把《易》经看世界之“三易”法宝真正掌握了。为啥?因为,唯有真正掌握了“易简”,掌握了“变易”、“不易”和“简易”这个法宝,才能真正得到此法宝的那种大贤,从而才能真正看出并充分理解“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才能真正看出并充分理解“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进而才能谈得上真正去效法“乾”、“坤”,效法“天”、“地”来行为,由此才能使自己真正跟“与天地准”那种至高无上的大德相般配。
  倒过来,若不懂“三易”,连天是怎样“专”而“直”,地是怎样“翕”而“辟”的都闹不明白,根本就不晓得“乾”与“坤”,不晓得“天”与“地”是怎么来怎么往的,却还光说自己时时处处都在那“与天地准”,光说自己德性崇高的没法治,想想吧,您这不便净是在那说瞎话吗?不晓得“乾”与“坤”,不晓得“天”与“地”是咋来咋往的,又如何能去“与天地准”?又如何能去跟“与天地准”之大德相匹配?根本就是没有门的事,对不对?
  @dyzang
  原文:
  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22. 崇德广业

  本段开头的“子曰”,咋理解?“子”字,除本义为婴儿以外,在古代,它还是对人的一种尊称。像老师,或有道德、有学问之人,便常被称为“子”。如,孔子、老子、先秦诸子的“子”,就都为尊称之意。不过,此处的“子”,您要知道,它是专门来指孔子的。“子曰”,相当于“孔子说”。关于“子曰”,后头还会经常出现,意思都得理解成“孔子说”。
  由“子曰”可见,其后边紧跟着的内容,即为孔圣人的原话,而不见“子曰”的部分,则是孔门弟子根据孔圣人日常所传授,又加上自己的部分理解,而形成的些悟《易》体会。一部《系辞传》,便是如此由孔圣人与其弟子们,你一言俺一语地把它给作就出来的哩。
  在正式理解“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之前,我们先来看看它里头的“崇德而广业”这句,到底什么是啥意思。
  “崇德而广业”的“崇”,即是指去崇高;“德”,为德性;“崇德”,说的是去把那德性,高高地崇高起来。“广”,为广大;“业”,即事业;“广业”,便是去广大事业。“崇德而广业”呢,其字面意思,就是将德性高高地崇高起来,进而去广大那个事业。
  不过,对“崇德而广业”一句,俺以为,我们断不可仅仅满足于以上这种简单的字面理解,而要特别去注意“崇德”与“广业”之间的关系。联系着整个《易》经告诉给咱的些有关“德”与“业”的内容,仔细来品味“崇德”与“广业”中间的“而”,可以分明感觉到,“崇德而广业”,其实是在强调“崇德”于先,“广业”在后;前者为条件,后者是结果。
  也即是说,想“广业”,必须先“崇德”,想广大事业,务必得先把德性崇高起来。不然,若缺了德,那事业您就甭想能得到广大。这也便是人们常讲的“小成在智,大成在德”。
  如此看来,“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的意思就是,您还寻思《易》经,它能到哪里去?啊呀,咱老师孔子说了吭,《易》喔,它便是圣人教导人们去“崇德而广业”,便是圣人教导人们去高高地将德性崇高起来,进而去广大事业,所必需得用的个东东,它竟就能到达此等关乎着到底能否使人成就出番大业的个地场上去了哇。
  不是人人都想去创大业,都想去广大自己的事业吗?想创大业,便得高高地将德性崇高起来,而崇高德性,就得以《易》经,以《易》里所告诉给咱的这些道理去崇高。您想离开《易》,而去指望别的些什么玩器来“崇德而广业”吗?嘿嘿,直接跟您说吧,想指望别的去“崇德而广业”喔,咦,那便像指望双破鞋一样,早晚脱不了,都得让它给扎了脚。
  您忘了,您二大爷光讲“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吗?《易》经,它便如同金刚钻,想搞好“崇德而广业”的“瓷器活”,离开它,离开它里头的道理,是万万不可能的啦。
  您望望这《易》,它竟就到了此般崇高之境界,竟就到达这么个圪垯上来了啊。啧啧。
  @dyzang 祝各路朋友国庆快乐!祝祖国日新月异,繁荣昌盛,飞速强大,尽快让中华传统文化光大天下,以使世界早日步入大同文明!!!
  @dyzang
  23. 道义之门

  说《易》是圣人教人去“崇德而广业”,是圣人教导人们去高高地将那德性崇高起来,从而好去广大事业所用的个东东,那么,到底该如何来“崇德而广业”呢?孔圣人紧跟着便道:“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
  关于“知崇礼卑”的“知”,早先讲过,在古代,“知”通“智”,指智慧。
  却道,“知崇礼卑”的“礼”,咋理解?在《周易化俗》中咱也专门探讨过,“礼”的本义为举行仪礼,祭神求福。后来,社会生活中由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而形成的仪节等诸般玩意,就也都叫着礼了。像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传统习惯这样一些典章制度,即为礼法。不过,若往深处讲,俺以为,其实,“礼”是指人的符合天地之道的那些行为规范。
  咋这么说?在《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中指出:“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意思是,啊呀,那礼,您寻思它究竟是啥子?原来,它便是民众的些行为哦。这些行为,是从哪捣鼓出来的呢?您看吭,老天是按其自身所固有的路径在这运行的,大地就顺着天的路径紧随其后而不离左右,是正卡在“天经”上,永远跟着天在走动,对啵?天为阳、属刚,地为阴、属柔。老天走的根路是天径,大地顺着老天去走喔,便是地的那个义。天地间,一系列像地顺着天去走的这样一些柔随刚行,就成了天经地义,就是天地之道,也便是些天地及天地间客观事物之客观规律了。“礼”是什么?人的礼,它就是比照着那天经地义,就是参照着天地之道,就是按客观事物之客观规律去行动的如此一些行为规范啊。
  也即是说,人的行为符合天地之道,符合天经地义了,用该《周易?系辞传》的话讲就是“与天地准”了,用现在流行的话讲就是一言一行(包括待人接物)都实事求是地按客观规律去办了,哎,这便是有礼了。有了礼,在人们眼中,就表现出一幅彬彬有礼的样子。假如,行为违背天地之道,违背天经地义,不“与天地准”,没能实事求是地按客观规律去办呢,卧槽,那当然便是失了礼,便是不在个礼上咧。
  足见,从根上讲,天地及其万般事物之运行,都有其自身的“道”;这些“道”当中被人认识出来的那一些,就是“理”;“理”之中被用在人事上的,即为“礼”。“礼”也便是人们在生活中经过反复应用,最终被证明,将其用在人事上是行得通的些“理”,是被人从“道”中认识出的些“理”。在人事上,依据这些“理”去行为,就可事事行得通,就可事事得亨通;行得通,最终便会事事如意而吉利。瞧瞧,从本质上看,“礼”即是这么桩东东哇。
  所以说,假如,妹妹您将个“礼”,仅仅去理解为两人日常见面后的那种低头哈腰、客客气气呀,完了,这您就成桌子底下放风筝——起点太低了鸟。
  深入理解了“礼”,再来看“知崇礼卑”,就能理解到,其意思应该即是指去崇高智慧,去卑下行为规范。联系到前句考虑,“知崇礼卑”说的便是,您道究竟该如何去“崇德而广业”?归齐,人们通过对《易》经的领悟,便会明白,想“崇德而广业”,就得“知崇礼卑”,就得去崇高智慧,去卑下行为规范,就得将智慧使劲往上高高地措上去,而把些行为规范尽力低低地向下挒下来。言外之意便是,智慧要越高越好,而行为方面的规范啥的,则越低卑,越扎实,越深入下去,越扎扎实实地按客观规律去办,才越有利于“崇德而广业”啊。
  进一步讲,到底智慧该如何去“崇”,该如何去崇高?行为规范又当怎样来“卑”,怎样来卑下呢?孔圣人后边这句“崇效天,卑法地”就说了,《易》经告诉我们,去崇高智慧,便要仿效老天,便要如同《易》经之象征天的乾卦讲得那样,像老天行健不息一般,去将“元亨利贞”等这样一些大智大慧使劲往上高高地措上去,而卑下行为规范,就要如同《易》经之代表大地的坤卦讲得那样,去效法大地,如大地以地势坤来厚德载物似的,把些举止尽力低低地向下挒下来,扎扎实实挒进仁厚之境中去行为。想在天地间干事创业,便务必得如此去两手抓,两手硬,并且务必还得如此去越抓越硬,这才中哩。
  “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的意思是,想想该《系辞传》开篇讲的“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想想《易》经仿效天的乾卦和效法地的坤卦以及其余各卦所教导人们于天地间去“崇效天,卑法地”之干事创业的些事事,您可说,那情形,这不就恰似天地设定了位,而《易》所讲的些道理,便上天入地地行呀行,行在个天地之当中了嘛。
  最后一句“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性”,指天地及天地间万般事物各自的“性”,也即各自的德性。此种德性,因为总归是从天地而来,所以,也可叫天性,或叫天命。当然,这个“性”,也指人之“性”,人之德性,也指人的天性,也指人的天命。
  “道义”的“道”,即前边所讲《易》经“一阴一阳之谓道”的“一阴一阳之道”。“一阴一阳之道”落实在此处,就是“崇效天,卑法地”。“崇效天”,仿效老天去崇高智慧,像老天行健不息一般去将“元亨利贞”等大智大慧使劲往上高高措上去,就是阳,而“卑法地”,效法大地来卑下行为,如大地以地势坤来厚德载物一样,把些行为规范尽力低低地向下挒下来,扎扎实实挒进个仁厚之境,便为阴。“卑法地”和“崇效天”这一阴一阳,即是人去“崇德而广业”的根通天大道,也即是本处所说的个“道”。
  “道义”的“义”,在《周易化俗》中探讨过,它是指在行为上,操作起些事情来能像用箭去射羊而一箭中的那样,所有举措都尽“与天地准”,都正中在“与天地准”的人间正道上,都正好按客观规律去把些事情办到个好处上了,便是“义”,便是您“义”好了。
  如此看来,“成性存存,道义之门”的意思即是,前边说“崇德而广业”,说想“广业”必须先“崇德”,说想广大事业必须先去把德性崇高起来,那么,成就德性的个门路,它在哪呢?啊呀唻,同志们呐,成就德性的门路,它竟就都存呀存,就都存在于一“道”和一“义”这两扇门上哇。
  一“道”,便是“一阴一阳之道”,便是“卑法地”和“崇效天”这一阴一阳之道,便是一方面仿效老天去崇高智慧,像老天行健不息一般去将“元亨利贞”等大智大慧使劲往上高高地措上去,一方面效法大地来卑下行为,如大地以地势坤来厚德载物一样,把些行为规范尽力低低地向下挒下来,扎扎实实地挒进个仁厚之境。
  一“义”呢,就是把所有行为都死扑扑地扑到上述“一阴一阳之道”上,扑到“卑法地”和“崇效天”那股一阴一阳之道上,也即是尽去“与天地准”。
  以上的这一“道”和一“义”,便是成就德性的两扇门。只要由此两扇门一脚插进去,即会走出那种干事创业所必需的大德来。有此大德以后,您拉着一家老小,或拉着乡亲们,去过大川,涉大河,去广大天下的这个大事业喔,啊呀,保证吭,兄弟您,您就再也不会有什么大问题喽啊,俺那亲!
  您都望望,这不便是人人都在那成天苦思冥想,而又唯恐捞不着的个人生之大计嘛。您都说说,这要是圣人不讲,谁知道,咹?反正,俺老臧,一准是要命也休想能晓得。
  @yshlmlr 2016-10-01 11:21:00
  祝福祖国生日快乐
  
  -----------------------------
  祝福祖国生日快乐!祝福朋友佳节舒畅!
  @dyzang
  第四回 谋定而为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藉之用茅,何咎之有?慎之至也。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慎斯术也以往,其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子曰:“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语以其功下人者也。德言盛,礼言恭,谦也者,致恭以存其位者也。”
  “亢龙有悔。”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不出户庭,无咎。”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
  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乘也者,君子之器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之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
  @dyzang
  原文: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系辞焉,以断其吉凶,是故谓之爻。言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也;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

  1. 拟容像物

  关于本部分开头这句“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中的个“赜(ze)”,后头还屡有出现。但是,一直以来,人们对它的理解,却众说纷纭,讲法不一。字典里的解析,很简单,认为“赜”,指深奥。可尚秉和先生讲,“赜”通“啧”,即啧啧不休的“啧”,所以,此处的“赜”,应有啧啧不休之意,而据殷旵先生讲,“赜”,是指天下那些纷纷扰扰的麻烦事。
  到底“赜”该咋理解?从它后边的“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来看,俺感觉,这“赜”,首先,它应当是种能模拟出形态和容貌来的东西;其次,它又应当是种圣人描绘卦画,呈现卦象的依据;第三呢,它还更应当是种能驱使事物呈现此类模样,而不呈现别的模样之内在的东东。
  照此看来,您说“赜”,它是啥?啊呀,它应该就是指天下及其万般事事物物之纷纭复杂的各种外在表现和内在运化奥秘(规律)的哦。
  譬如,天下万物表现出来的形态、容貌、情景、征候、征兆、轨迹,以及促使它们之所以有此类表现的内在运化奥秘(或叫规律)等等,所有这一些,就都该是事物的“赜”。
  当然,俺理解得也不一定真对。往后,您可慢慢深入地去参悟出自己的见解。
  “而拟诸其形容”的“拟(nǐ)”,指设计、拟定、仿照;“诸”,为各种;“形容”,即形态与容貌。“拟诸其形容”,就是拟定天下万般事事物物的各种形态与容貌。
  “象其物宜”的“象”,假借为“像”;“宜”,指合适、适宜。“象其物宜”是说,圣人根据所见的些“天下之赜”,而拟就的各种事物之形态与容貌等外在表现与内在奥秘呐,跟那些事事物物原有的模样,简直是太像了。这种像,并非是一般的像,却是与各种事物的原态和原貌等外在表现及其内在奥秘是极其适宜,异常吻合。吻合得吭,便如同从一个模子里倒出来的一般,直接是一模一样。
  “是故谓之象”的“是故”,即“所以”。
  分别理解了以上字句以后,再来仔细琢磨“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一节,您看看,它讲的究竟是啥意思?
  显然,“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这句,应该有两层意思,一层为“圣人有见天下之赜”,即圣人有见,就是圣人见到了天下万般纷纭复杂的物和事;第二层,则是“圣人以见天下之赜”,即是圣人以所见到的天下万般纷纭复杂的物和事而去做了些工作。做了些什么工作呢?接下来的“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所说的,便是圣人做的那些工作。
  总的看,“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的意思就是,圣人们,有见天下万般纷纭复杂之事物的外在表现和内在奥秘,尔后,以所见到的事物之表现和奥秘为依据,便用些图画这样的符号,来对它们的诸般形态与容貌等进行了好一通模拟,而所模拟出的些图画们呢,娘唻,竟又跟天下本来的那些事事物物是极其适宜,异常吻合,吻合得就跟各种事物的原态和原貌等外在表现及其内在奥秘,完全是一模一样。由此所模拟出来的些图画,您当它们是些啥子?哎,它们便叫着“象”,就是些卦象了哩。
  您瞧瞧,由三根爻构成的个八经卦《巽》,它所模拟的,即是天下纷纭复杂之万物、万事中的风及与风同属一类的些事事物物之形态、容貌及其内在奥秘,而由三根爻组成的个八经卦《坎》所模拟的,则是天下万物、万事中的水及与水同属一类的些事事物物之形态、容貌及其内在的奥秘,您比照着卦画好好去品一品,像不像?只要是真正把个卦给品透了,便会发现,它们是像呀像,简直像得是没法治。
  再看由八经卦《巽》跟八经卦《坎》构成的六十四卦之《涣》卦的卦象,它就象征着风在水上吹,将水面吹出些波浪而逐渐向远处涣散了去的模样。您说,它像不像现实中的此类涣散景象,嗯?哇噻,实在是太像,像到此等地界,直接便让它给挡住喽哇。对啵。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