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慢藏诲盗
《系辞传》这段紧接在《爻辞》之后的“子曰:‘作易者其知盗乎?’《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负也者,小人之事也;小人而乘君子之器,盗思夺矣!上慢下暴,盗思伐之矣!慢藏诲盗,冶容诲淫。《易》曰:‘负且乘,致寇至’,盗之招也”,便是针对上边的《爻辞》“负且乘,致寇至”来讲的。那么,本段文字,究竟该如何去理解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所谓“上慢下暴”,是指人的一种不正常现象。原本,正常情况下,人应该“上快下稳”,也即应该是上身轻轻快快没有负累,下身则轻轻松松而极其稳当。可倒过来,上身如果被些什么东西慢待了,下身又被些什么东西给残暴而不稳当了呢,卧槽,那便属于一种不正常,便是种“上慢下暴”啰。此处的“慢”,应当有怠慢之意。
不过,“慢藏诲盗”的“慢”,就是快慢的慢了。关于“慢藏诲盗,冶容诲淫”中的两个“诲”字,有人认为是后悔的悔,而殷旵先生以为,是教诲的诲。俺呢,总感觉还是殷先生讲得有道理。此处的俩“诲”,应该都是指教诲、教唆的。“冶容”,则指女人打扮得很妖艳。
整个这一段《系辞传》的意思是,孔子讲:却道《易》经的作者,知道盗寇到底是咋来的吗?当然知道咧。您没见《易》里说:“负且乘,致寇至”嘛。那负,也即有点东西便光知道背在个身上呀,这就净是些小人所做的营生。您几时看见个大官人天天背着个破包袱去上班来着?肯定没有啦。大官人的东西,都是下人给拿着的,领导的小皮包,都是秘书给提着的,对啵。可您望望车上那个熊人,他自己背着东西且不说,倒还乘坐在个君子才能捞着坐的器具(马车)上,这不便生招惹得些个强盗都来抢他了嘛。他把东西背在肩上,怠慢了身上头,又坐在个不该他坐的马车上,双层之重残暴了下半身及马车,让人一看,啊呀,他就不像个好东西,强盗,当然要照他下手了。足见,好东西藏慢了,实质上,便是在教唆别人来强盗你;女人把容颜搞得太妖冶了呢,实质上,便是在有意馋男人,是在教唆男人来调戏淫乱你。因此,《易》经才讲“负且乘,致寇至”,才说那些个被强盗,被强奸的事事之所以会发生喔,根本原因,是在自己身上,是自己“负且乘”,是自己背着东西又坐车上,是自己打扮得太漂亮,是自己不精细,才招惹得匪寇以及强奸犯们来踢蹬你自己的啊。
您知道,此处的这句“慢藏诲盗,冶容诲淫”,后来就成了句名言。好东西藏慢了便招盗,容貌妖冶便遭淫乱。女人被强暴,自然是强暴者的错。可若见那女人打扮得花里胡哨再有点姿色,穿得又露骨而不知深藏呢,嘚,这主要原因大半就来到女方身上了。您说一个浑身抹满锅灰的母夜叉,白给,您要?肯定没人要。当然错把春药当味精而吃多了的,不算。
15. 一分为二
您想想啵,大兄弟,平日里,假如,有人要问,人被强盗们强暴这类事是咋闹将出来的?毫无疑问,叫是个人,都会说,当然是因为强盗心术不正,就发生了呗。可您看,在《易》经里,作《易》的圣人,却并没特别去讲此种人人皆知的表面原因,而是着重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人被强盗所强暴一类事情的,另一种更深层的根本原因。
像负重,像动不动便好把些东西背上身而死活不晓得放下来,用百姓话说即是“背着口袋骑驴”的此类糊涂情形,于生活中,原本,都是些小人所为,净是些二五眼所干的勾当,而坐车呢,则是君子,是些明白人,是有身份者的所为。背着东西,干着小人的勾当,倒又坐在本该为君子才能坐的车上,这种“上慢下暴”现象,分明就让人感觉到,他所背,以及所坐的,大半便全是些不义之财。因而,强盗自然就要照他去下手。
你可说,不抢你,抢谁?噢,去抢那些腰包穷得比脸还干净的穷光蛋吗?这又能抢了鸟啥来?果真如此,那强盗,还不都傻毙了,对啵?
显然,这便道出了此类强暴事体之所以会发生的另一层更深刻的原因。该原因,也唯有该层原因,才是人之所以被强盗所强暴的最主要,最根本原因。
那么,此种深层的根本原因,它是如何被挖掘出来的呢?想来,能挖掘出如此深刻的道理,无非是作《易》的圣人用“一分为二”法宝,不仅看了事情的表面,且更注重去探究了事情的内里,最终,才得以找到的。要说表面看人被强暴是盗匪所为之原因属阴,则被强暴者自身“负且乘”之深层原因,则为阳。只有深层的阳性原因,才是人被强暴的最根本原因。
妹妹您想想,如果,本就不见什么东西,那您让个暴徒去强暴个啥子?没什么可强暴啊。正是看着有什么可强暴,暴徒才下的手,不是。
足见,“一分为二”的方法,确乎是太厉害呀,太厉害。不管什么事事,只要用该法宝去打眼一瞅,哎,立马即可毫不含糊地看出事体的内在本质来。因此,伟人毛泽东才号召人们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他老人家,其实便是让人务必要“一分为二”地去看事物之内里。
细思量,《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双火眼金睛之所以能辨别出妖精,肯定也是用此“一分为二”法宝去看妖精,这妖精在他老孙眼中,才个个都像没穿裤子似的吧。
即便是今天,要是见到某地方一溜歪风邪气,您把此法一用,也敢保立马会断定,那地方肯定就有腐败情况。通过观其象,便能看破其内里。同样,一企业,若上令不能下达,职工都不听话,老板就该用“一分为二”方法,先在自己身上找原因,看看自己的思路是否对头,瞅瞅那根道走得中不中正,所赚的钱财用得当不当。以上自身问题全搞清楚了,尔后,再去看职工身上的问题,才是正道。若您走的根道,本就不对头,跟着一走便走进高粱地里死活出不来,人家职工不听您的,这不就正说明人家职工太精细,太有素养了嘛。
总之,人想问题和解决问题若欲趋吉避凶,便务必要遵循“一分为二”之根本道理。
悟完孔圣人从《周易》原经中给咱举出的以上七个例子,回头再去瞧瞧前边开首那段“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拟议以成其变化”,您便会深深地体会到,尽管人与人千差万别而各不相同,但是,归结起来,人之所作所为,无非一是言语,二是行为,也就这么两条。吉也在此两条,凶也在此两条;成也在此两条,败也在此两条。为了趋吉避凶,为了成而不败,人要言语,便得于讲话之前,先反复考虑好,得拟定好,再去张口,而一旦要行动呢,便得于行动之前,先再三思谋好,得议定好了,再去动手动脚。
却道为啥要如此麻麻烦烦地去说话行事?之所以要如此,当然是因为“天下之至赜,而不可恶”,因为“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即是说,天下万般事事物物的外在表现与内在奥秘,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好恶为转移的,您不能去嫌恶它;天下万般事事物物的运动次序,是自然规律,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您不可离开那些规律,而去胡乱动作。
总而言之,人呐,唯有通过如此思前想后地慎重拟议好了,再去说,再去动,才能成就起那些个“与天地准”的变化,从而,才能使自己步步走在条趋吉避凶的金光大道上。
第五回 大衍筮法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分而为二,以象两;挂一,以象三;揲之以四,以象四时;归奇於扐,以象闰。五岁再闰,故再扐而后挂。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坤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当期之日。二篇之策,万有一千五百二十,当万物之数也。
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显道神德行,是故可与酬酢,可与佑神矣。
子曰:“知变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为乎!”
原文:
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1. 数之一分为二
前边讲过,“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说圣人有见天下万般纷纭复杂的事事物物之外在表现和内在奥秘,以所见到的事物之表现和奥秘为依据,便用些图画这样的符号,来对它们的形态与容貌等进行了模拟,而所模拟出的些图画们呢,俺娘喔,又跟原来那些事事物物是极其适宜,异常吻合。吻合得吭,您不知道,简直就跟各种事事物物之原态和原貌等外在表现及内在奥秘,几乎是一模一样。由此,所模拟出的些图画们呢,便叫“象”,便是些卦象喽。
那么,卦象,它究竟又是如何模拟天下万般纷纭复杂之事事物物的?八经卦,是咋搞出来的?六十四卦,又是怎么整出来的呢?哎,该部分,它即是专门来讲这些事事的。
开头一句“天一地二”的意思是,如果,把“一”视为天,则,地就是“二”。为啥?早先讲过,《易》经,是用“一分为二”和“象思维”等法宝去观察世界的。若把“一”与“二”这对数“一分为二”之后,便可分成两仪:一仪为“一”,另一仪即是“二”。再用“象思维”以象类推,就可看出,此两仪中的“一”,为奇数,为阳,而“天”,也属“阳”。因此,“一”与“天”便同属一类,皆为阳。同理,用“象思维”以象类推,又可看出,“二”为偶数,为阴,而“地”,也属“阴”。所以,“二”与“地”也属一类,都为阴。因而,若将“一”与“二”这对数里的“一”视为天,则,地,就是“二”咧。
“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是说,以此类推,把“三”与“四”那对数中的“三”视为天,则,地即为“四”;将“五”跟“六”这对数里的“五”视为天,则,地便是“六”;把“七”与“八”那对数中的“七”视为天,则,地就是“八”;将“九”与“十”这对数里的“九”视为天,不用问,地,便是个“十”了鸟。
要是照此去把人们日常所最常用,而又长在每人两只手上的1、2、3、4、5、6、7、8、9、10那十个数一一摆弄摆弄之后,能咋样?您望望,此处接着就告诉咱:“天数五,地数五”。说如此把十个数一摆弄呀,哎呦喂,天数便成五个,就成1、3、5、7、9这五个为阳的奇数,而地数,便也成五个,就也成2、4、6、8、10那五个为阴的偶数了哩。
细思量,以上整个这样一个数之摆弄过程,其本质是什么?妹妹呀,您把眉头一皱,肯定便会晓得,其本质不过也就是以“象思维”去把些数来“一分为二”的个过程,对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