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有关三本书的奇闻真事(二)

  作者: gameover 回复日期:2007-12-27 1:08:00
  见水。出山。接续。我闻。
  ++++++++++++++++++++++++++
    谢谢支持
  
  刚从外地回来,明天贴新内容,继续更新
  这些天,心里是有所思虑的,哪些是该讲的,哪些是不需讲的,在现其原貌的同时,有所取免。确是见过一些有多智而少慧的人,将周易中六十四个卦象研究得是极为明白的,论人断事,也是应验极佳的。
   但,人们大多发现一世间的规律后,往往会以图形、文字(口决)或图形文字(口决)相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来。因受其表现形式的自身特性的限制,单一的图形化的表现,能更为准确简易地揭示事物的本质,伏羲的太极八卦图,按第一本书上的记载,与现在众人所看到的不同,仅有图而无文字。包括河图洛书,仅有简单图形而无文字。我一直对这些方面是没有多少亲近意愿,甚至是有意远离的。因此,很多年前便知有河图洛书的存在,却一直并未见过,直至前段时间有朋友传过来时才看到,伏羲的太极八卦图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洛书河图则表现得更为直接本真些,它直接将阴阳(黑白)、气(上下位)灵(点)表现了出来。而伏羲的太极八卦图则表现的更为形象生动具体些。但它们都可更为准确全面简易地揭示阴阳、气灵的本质。
   与此相较,表现稍弱些的,则是文字(口决),它可以很“全面明确”地揭示包括宇宙、阴阳、气灵的本质,但受文字(口决)自身特性的影响,因其可以具体、分门别类、“全面”地言说大道,反倒使得讲出后不够全面了;往往会因其讲得更为明白、确定,更加分门别类细加说明,反而使得大道变得更为不“明确”了,至于准确,更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大道至简,简而能全,易则能通,言说过多反而不明,故大道相传,以简易为妙。如龙马氏、伏羲辈者,简至无言,实教人心领而神会,不必拘泥于图象字面,实为无言之教,可有人领会,大道无言,无纠不妄。故有人言,道不可言,唯有心领神会。
   元灵心经上篇仅千余字,我也只是偶读过几次,便生诸多气灵相感,第三本书上的诸多术数原理,多则数百字,少则仅几十字,然而若能知道所指,区区几十字则可生诸多术数,而前面也曾提到过,第三本书上诸多术数的应用总纲,也不过三句话,“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二),阴阳化合而有气灵(二生三),气灵相感而有形(五)”,才仅仅25个字。但若是碰上多聪而少明慧之人,则会重点去研究,为什么这句话恰好是25字,而不是24字,苦思幂想之下,自是不难找到其中道理的,便言道5的平方是25,而5代表五行,所言有理有据,还能生出诸般其它理解。倘若我将上述语句中“阴阳化合而有气灵”改成“阴阳化合有气灵”,这个字的却掉,也是不影响表述的,定当也会有人去研究后说道,为什么第三本书术数的总纲是24字而不是25字呢,24正好是4象和6爻的组合可能性。然,人欲言其理,何患无词,与其本质又有何干?
   图形与文字(口决)相结合,有相理兼顾之长,更适宜于表现应用之道而非大道本身,犹如九九乘法口决图表或化学元素活动周期表,能记住的话,对一般人来说,是非常实用有效的,但对化学家来说,是无须再去细心研究这些内容了,这些口决只是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变得更加易记易用,都只是象,而不是他们自己的研究对象。因此,如若是想寻求一部分术数的应用之道,去解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诸述,是较易掌握应用的,但如若将此视为根本,要去解得大道之理,恐是有所偏误的,诸多椽木,建得房屋,然,把这些椽木尽数拆解后,不见得能看到房屋本貌,64也好,8也好,只是象,不宜穷其本的。
   术数的章节,暂时讲到这,如若定夺好还有些内容是可以讲的后,或许会再贴出来一些,但不会多。下章起开始讲慈悲,同时,会增大第一本书中故事的容量,并做为过渡,并慢慢以第一本书上的内容为主,来综合的讲解说明,会更加容易理解此前和此后所讲的。
  
  
   作者: 土金相生 回复日期:2008-1-3 16:44:00
  
    楼主,我还是对5行的概念不明白,如果只有4行,金水木火,我还能理解,但这个土是怎么出来的,我就不明白了。
    金----阴长阳消?
    水----阴盛阳生?
    木----阳长阴消?
    火----阳盛阴生?
    因此,金水木火,顺此相生。但,问题就出来了,土哪里去了?为什么土生金,火生土?如果土表示阴阳相等,那么土就可以生任何其他4行,为什么单单生金?
    楼主,解释一下吧,憋了我好几天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金相生问得好,越是简单的问题,越是接近本质.这个问题的答案,不在其本身。可以看到诸多事物的本源:
  
   初三时看完第一本书,曾作过一些试验,现可将当时的内容正好写出来.
   在有太阳时往地上立一石柱(土),第一本书中将其称为“表”,待到日中时,“表”不再有影,影者,形之影也(气灵相感而有形),形为阳,影为阴,表影在地,则为阴。
  可 以其为表象来看:
  鸡鸣至平旦,影多比表长,位为阴,阴中有阳,阳长阴消,其性为木。其位东方。
  平旦至日中,影多比表短,位为阳,阳中之阳,阳盛之极,其性为火,其位南方。
  日中至日西,影多比表短,位为阳,阳中有阴,阴长阳消,其性为金,其位西方。
  日西至鸡鸣,影多比表短,位为阴,阴中之阴,阴盛之极,其性为水,其位北方。
  
   如此来看,有了金木水火,可代表四季四方四时,已然足矣。不过是否还记得曾立于地上的表(中心),日中之前之后,均有形影(阳阴),金木水火,皆因表生象,唯有土,脱离于此。上面说得较为简单,你直接可通过立表来看土的作用与属性,甚至你可以立个十字形,来作出更多理解。
   如若仍有不明,从明天起,正好可以讲四时、四方、八维、天甘地支的起源。也可以在更深层次上来讲五行\五气\五风\八风的起源,也许会更容易明白,能看到更多内容。
  
  作者: chi_mine 回复日期:2008-1-1 6:03:00
    楼主,能否先说说如何改变性格——也就是你说的换脑手术。我以前做事很专心,现在正写论文,不知道为什么,怎么也不能专心写。时间紧急,请楼主帮忙。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此后有空会专章讲到,恐怕与你写论文,晚了些。
  
  
  作者: laogou1234 回复日期:2007-12-31 3:25:00
   和楼上说的差不多,似乎有点明白,可还是不明白
    明明知道还有更广阔的世界,可能就是无法到达,不甘心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简单也是最难的做志,在日常生活中尽量做到言、行、意相统一,会有更多体悟
  
  
  作者: rickcn 回复日期:2008-1-5 10:10:00
   楼主的帖子我一直在关注,之前看楼主说第三本书有介绍“医”,不知道可是治疗疾病方面的法门?方便的话请楼主也介绍一下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时将第三本书看了一些,但医的方面当时并不感兴趣,所以看得也少,这次没有将医的内容贴出来,是有些担忧的.主要是两方面,一、医术能救人性命,亦能害人性命,理解、施用有一处不当,恐有不利。二、有些话,与现世人性是想背,却是我所要遵从的,大道之行,不强生不恶死,在我看来,医术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尽量免除人所受的痛苦,以得来自在性情。而不是教人如何“强生”,因此,对医术方面的解说相对省去了,但过段时间会有选择地放出一些来,同时,大家对一二三、五的基础掌握得多一些,也可以减少错误的理解和施用。
  作者: 小自然者 回复日期:2008-1-5 11:31:00
  楼上的积点口德吧!给你自己留点退路!
  ——————————————————————————————
    谢谢小自然者,不过,无妨的,前面讲到过“既已知晓人的话语即出,常有气灵相随。因此,说话时尽量少些不善的言语、意念、行动,剑能伤人,亦能伤己,何不纳鞒而存!大多数术数的施行也是如此。”
    有些话语,如有不善之言,有进我会指正一下,等于是对方扔过来一块石头,我接了下来,妥当地放在了地上一个角落,我们俩人,都是不会受期伤害的。
    如若对方毫无理据地扔一石头过来,我直接让开,屋里又只有两个人,只能是他来受了,自然,扔石头的人是很难想到这一结果的。
    好在你楼上的还没有力气扔出大石头,若不,那石头七八年后掉下来砸到自己头上,又如何想得起曾经是自己七年前扔出去的石头呢!
  
  
  
   前两天在交流群中发过一消息:如若众人有意,可在天有太阳之时,往地上立一尺余长的圆柱,观察一天中日影的变化,来领会阴阳五行四方五风八索的起源。如若能多悟出一些,不论是修习术数,还是提智增识,都会有胁天子以令诸候之效。
   自然,我要将其起源讲出来,也是能看明白的,但不够。大道得来,还得靠“实修”,只是能听明白看清楚别人在做什么或讲什么是远远不够的。世间难有明师(非名师),倘若遇上明师,最多只能告诉你其间中曲,指明方向,却是无法直接让学生登堂入室的。就如同你要登堂入室,正在在赶路,你可以开车也可以乘轿前行,方式可以有很多种,因为这一处所你从未去过,如果能碰上一些人,给你指指道,你可以少走一些弯路,但在有些地方,没碰到指路人,往往还会走弯路,还会迷路,如能遇一明师,如同身上带了全球定位系统,它可以给你最直接最简明的路线,然而。等真正到了门前,不管你坐车来的也好,步行来的也好,都要自己亲自一步一步地走进去。
   所谓“实修”,不是单指你每天做了多少功课,练习了多少术数,而是每一个道理的最终明白,都要亲身亲为也好,这是任何人所无法代替的。有的人修习得久了,突然自己一个人步行周游各地,有车船而不用,或是独面山石,终年而不归,皆为实修之行。我讲五行、天干、地支的起源,众人也是能明白的,而要真正明白五行、天干、地支等等的诸多起源,还需“实修”,立石(土)柱(表)在地,观测其影。
   人若想使其声彰晕,在练习一定程度后,不是再练如何提高内力或发音技巧,而是需从其它方面入手,例如登高而呼。而修习术数、增识长智,明心添慧也好,到了最后,其本质,往往不在其本身,而在他处。
  
   前面曾说过,在距今12000余年前,龙马氏离灭之时,曾布木星、织女、北斗九星之局,暗定梗河、大角、摄提、角宿。
  也曾讲到过提到,潮汐起伏,日月轮替,而合大道,故阴阳化合,气灵相感,方有世间生灵,故地球上的万般生灵,皆当以月为母,日为父,气灵为精血。生生化化,而至今日。
  
   龙马氏灭后73万日,有智者伏羲,仰观象与天,俯察法于地,以求悟得大道,得以用简为简易的方式来解释天地万物的演化规律和人伦秩序。
   伏羲悟道,以能近取诸身为长,故以己身之长,选与地面(石质)地面相同的柱形材质,观察太阳从起至落之时,柱影的变化。
   些石柱本为一物,却可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它,只观其形,可知此为石柱,只观其影,也可以只此为石柱,一体生二相者也。然,此前如若没看到“其形”,只观“其影”,是无法全然知晓这是石柱的“影”的;若只观石柱,而从未能看过“其影”,太阳虽当空,却仍是无法知晓石柱“其影”的,因为随着时间的变化,石柱的影子也是在形状上产生变化的。
   当没有太阳的时候,石柱仍在,却没有了影,其影并非不存,而是“隐而不现”,不管是否现“其影”,都不影响人们触摸、使用这根石柱。当有太阳之时,伏羲在分析它时,其影才变得有了意义。故,影者,形之影也(气灵相感而有形),影为阴,则形为阳,柱(表)影在地,则为阴。
   这也是第一本书中最早有关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之学说起源与表现,而这一简单的起源和表现,简单地包容了所有有关阴阳最为本真的论述。(先贴出一部分,今天继续更新,紧跟着讲五行、四方、五风诸说的起源)
  
  天体运行,常有所移,二万四千岁而移一位,而伏羲当时所观察的天象,为龙马氏调移布控后天像,距今一万二千岁,而当伏羲实测时,则距今九千余岁,故与今日天象略有所别,但并太多差异。
   然而,寒暑易节,影有所偏,难表具相, 后来当洪水淹没凤州,伏羲与众人逃至麦积山一洞中时,得以遇到在此等修传法于他的地祖法藏指引,并仰观天象,成功地从天象中悟到龙马氏所布天象之局,而通神明之意。
   要准确地观察到天象的运行规律,并以此为象,要推衍天地万物的诸般规律,需要建立一个观察点和参照物,而诸般天体皆运行不息,单一的参照物极难确定,后受北斗九星斗魁(北斗九星中,七明两暗,七明星中,把状前四颗星为斗魁)启发,选定在不周山上建立与己身等长的石柱(此后称表),观察之位(中心)已设后,他以此为据,用斗魁建极,表与北极星相齐,以此为北,坐北而朝面,以左手为东,右手为西,方位定矣。
   伏羲以此为索,在斗魁直所指的方向,可以找到摄提(木星),又以摄提为参考,顺斗魁弯曲的角度继续弯曲延伸,遇到的第一颗亮星,则为大角, 顺此曲线继续延伸,会遇上白色的亮星,则为角宿。至此,伏羲受法藏指引,成功的找到了龙马氏自灭于世时所布天象之局,余下的,则是依此通神明之意,而察表万物之象。
   伏羲仔细记录每日表影之长短,并记录角宿、摄提、心宿的星象变化,其间有一日表影最长,前面说过,表为形为阳,用单数表示,影为形之影为阴,用双数表示,故表影最长,则为阴之极也。此日日西时,伏羲看到角宿二星从东方升起,遂将此日定为冬至。
   冬至日后,日影渐短,阴短则阳生。有如鸡鸣至平旦,表影(阴)多比表(阳)长,则位为阴,但阴中有阳,阴盛阳生,此时太阳在位东方。此后不久,东南风起,风生草木,其色青苍,有类草木,(五行中木)。
   白天时,可以观察太阳运行轨迹,到了晚上,则往往只能观察月亮及众星的运行轨迹,如何能使得无论白天还是晚上,都能观察到日月的运行。那么,头顶的天空,如同一个固定的圆盘,如果里面有几个或更多的固定的坐标点,那么,只要你撑握了一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方向,就可以知道它后面的一部分坐标点,而且,如同围棋棋盘一般,这些固定的坐标点(参照物)越多,就能够测算得越为准确。
   此时,伏羲已按日月视运行的方向,自西向东排列出四方28星宿, 东北西南各七宿。但仅作辅助观测之用,并未细究,而上述角宿、心宿、亢宿、氐宿等七宿,皆为后世所述东方苍龙七宿之中。
  
  与冬至日表影最长相对应,有一日日中时表影最短,表为形为阳,影为形之影为阴,有如一日之中日中至日西,表(阳)多比影(阴)长,则为位阳,但阳中有阴,阳极阴生,此时太阳在位西方,万物长成而收,其类金。
   冬至与夏至日确定后,从夏至到冬至的平分点,确定为秋风,从冬至到夏至的平分点,确定为春分。
   后人最初多愿将立表之地,称为无极,形与影,为二相,冬夏至日的形影为两仪。
   夏至时,日出东北,表影则指向西南,冬至日出东南方,日落西南方;并在原有以左右手区分东西的基础上,将春分、秋分日太阳出没的方向定为东、西方,至此,北南东西四方皆已确定,并如上所述,分别以水、火、木、金相代表万物的生长收藏的四个不同阶段。金木水火,皆为四时之象,唯有中土,脱于四时交接之际,位处无极。
  
  之后,在表上安上可随风向而动的相风,用来测定风向,风从东南来,得春气而兼夏气,风从西南来,得夏气而兼秋气;风从西北来,得秋气而兼冬气;风从东北来,得冬气而兼春气。
   八方分测定后,最终确定八极、四时、八节,确立色股弦周天历度位360度,每节45日,共360日,每月为36日,每年为10月,每年360日。
   知四方,明春生(木)夏长(火)秋收(金)阴藏(水)之理,便可定八方。第一本书上并没有刊出伏羲的太极八风(八卦、八角、八方、八节的说法更接近本质)图,但据上面的起源,假若你从没看过太极八风图,也可以准确地将其画出来。
   因此,我和人说,如若真要在术数或大道方面有所大的增进,能知晓一、二、三、五便可以了,八、十、十二、六十、六十四可知可不知。知则简便,不知则为根本,如果九九乘法口决表,如果你知道他如何应运,那在计数方面则是会更为简便些,如若不知有乘法口决表,但仍能算准确的话,那么,你知道的则是更为根本的东西,那么你很快就可以推九九或八八乘法口决表。
   知一而观形影,则可明阴阳,知阴阳则可明二相,知二相则可明气灵(三),观形影则可知四方,知四方而知一(定无极)则可明五行(五气、五藏),知四方而明春生(木)夏长(火)秋收(金)阴藏(水)之理,则可明八风(八方、八卦、八节),知五行则可明十十天干,知摄提之运则可明十二地支,知天干地支之合,则可明六十,知八风者,则明六十四卦。
   我对八卦了解极少,此前正式的图也没看过,但有些地方是明白的,人们欲穷六十四相而明八风,欲穷八风而明四方与木火金水之理,欲穷五行而知大道。执之皮毛,远之肌扶。六十四卦自身本为表象,而其文字则为说明其形状,而执于文字之意,牵强地现其表象,本有偏失,又如何能还归大道。犹如瓶子里装了水,你从里面往盆里倒,无论瓶口多小,你是可以全部倒出来的,也就是能得其全部的。但是当盆里的水要返回去倒到瓶子里,瓶口又很小,无论你手对得多准,怕也是存少失多,更是不可能全部再将其倒回去,还其原样的。
   如若是有心之人,我想,只要知道立表测影时东南西北四方的情况变化,便当知晓木火金水自身的属性,明白春生(木)夏长(火)秋收(金)阴藏(水)之理,并以此为据,轻松地推出八节,并根据八节中每一节风向的所来和变化,推出八卦中每一卦的本义和原理。
  接着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起源与相关原理及所表。
   天干的起源:
   八方确定后,白天中,往地上立一表(石柱),测影的时候,太阳则会在上述几个方位经过,东方(日东、东南、正南(中日)、西南、西方(日西)(有事得离回,下午回来接着往下写)
  
  作者: 土金相生 回复日期:2008-1-8 8:40:00
  
    楼主每次比喻都不是很精当,建议等你的文字全部完成后,专门针对比喻的部分做一些修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恩,这部分确实要做为重新整理时的重点,以使得更容易准确明白地引申理解其内外。
  作者: 小自然者 回复日期:2008-1-8 13:29:00
   请问楼主了解玛雅文明吗?不知道您那三本书上有没有记载这个文明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于玛雅文明,我此前所听到过的,还没有你今天贴出来的具体详细,这三本书中并不有记载,自然,没有记载并不能说明没有发生过。如若记载的话,应当是第一本书上记载,但第一本书上主要记载了四段历史和人物,中间有很长段时间是空的,前后有距今一万二千年左右的龙马氏、法藏、文真等人生活的时代,距今天九千年左右伏犧生活的时代,还有引后轩辕氏、李耳等人生活的时代,它是以人物为线,从纵向和横向来说的,更像是一部智慧史而非文明史或历史。只不过在记录上述人物的时候,同时还可以看到一些有关文明、政治、宗教、哲学、天文、数学、物理方面的知识罢了。
  顺便提到一些有关预言的情况,预言大多真而不明,明而不真,真明俱全,为伪作。
   “真而不明”如何理解?有此“预言”确实能推断出些后的事务,但是是不会直接说出来的,特别是一些关系面较大的“预言”,隐得更是深,不会让人猜到或想到,一般会等事务发生过了好久,才有一部分人通过牵强附会,解说得通,但是没有任何意义。自然,要解开这个谜底,往往需要解谜底的人其认知能力至少与其相等或在其之上,但如若在其之上,又何需在去解他的谜底。
   第一本书上曾写过一个类似的事,这种“真而不明”的“预言”,往往是“高人”间闲来无事的一种相互间的娱乐手段,大多仅供娱乐,而并非要启迪世人或等等。如同中国古代的设一上联,寻求下联一般,只是一种娱乐手段。
  
   还有一类“预言”,是明而不“真”的,说得情况和事务都很具体,并且像是应验过几百年了。但如若这个人懂得“预知”之术最基本的原理,断然是不会这般去做的,写得如此具体,是对“预知”之术起码的常识都不具备的表现。这样的预言,又怎么可能会有较高的应验率。
   此类的“预言”,大多为前人或后人的伪作,并无采信的必要。
  感谢深蓝联络员 为大家找来了更多参考资料
  作者: 土金相生 回复日期:2008-1-8 17:18:00
   感觉木木黄有些东西是参考了上边的东西的,而且有的地方一个字都没有改。
    本着写作的原则,引用应该注明出处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看了你的上述内容后,我查看了一下上面的文章内容。有如下内容,上边的内容与我所写的是一致的,这个相信大家都能看得到:
  
  我文:“八方分测定后,最终确定八极、四时、八节,确立色股弦周天历度位360度,每节45日,共360日,每月为36日,每年为10月,每年360日。”
  
  对方文:“确立勾股弦周天历度位360度。以每月为36日,每年为10月,每年360日。以大风雨表测八方风,定八极,四时,八节。每时90日,每节45日,总共360日。”
  
  我文:“龙马氏离灭之时,曾布木星、织女、北斗九星之局,暗定梗河、大角、摄提、角宿。”
  
  对方文:“伏羲以木星为主观测星,以织女星为北极星,以北斗九星的斗柄——“梗河”与大角、摄提、角宿(青龙第一宿)为天下春季之始。”
  
   我文与对方文几近达到了90%以上的相同,但,字是万万不能改的,因为,以第一句为例,里面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文字与内容为“八方分测定,确定八极、四时、八节,确立色股弦周天历度位360度,每节45日,共360日,每月为36日,每年为10月,每年360日。”这些内容中,任何人可以看出,断然是一个字也不能改的。况且,上述内容均属实,我不能因此前或此后有人说过的话与此相同,便要注明出处,而第一本书就是出处,我显然是说过了的。
   第二句内容,主要内容的百分之八十以上为“曾布木星、织女、北斗九星之局,暗定梗河、大角、摄提、角宿。”以上内容同样有关事实,一个字也改不得,也不用改。
  
   我的内容中,仍然有打字时的错别字存在,影响表达的正确,同时,我习惯将木星称为摄提,这也是原文的著称,但有时为了习惯大家知晓,有时会改成木星。但怎么改,都指的是同一内容,改不改都一样。
  
   遇上误解,我平时的原则是不闻不问的,只因心中还有点欲正视听的从念在,又因土金相生认真友好发问,故作答。正如前面你曾问,在五行的认知上,我与狂乱的眼是谁抄谁的一般,也许是敏感了些。
  
  
  要有不同,可以有两方面,一方面,因并末引用原文,故没注明出处,
  
  
  
  
  
  要有不同,可以有两方面,一方面,因并末引用原文,故没注明出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面那句话是费弃掉的写作内容,不小心发了出来,无实义,特此注明。
  作者: 西泠北泊 回复日期:2008-1-9 12:20:00
  呵呵。五行大义
    我早想看看 一直没找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行大义牵强附会,着于表象,远离其本,不看也罢
  接着说十天干与十二地支的起源与相关原理及所表。
   天干的起源:谈到天干的起源,关系到三个人,法藏、伏羲、轩辕氏,关系到《河图》,会随后讲到。
   伏羲立表测影,定四时、四方、五行,并借立表相风,测定八方风,以定、八方,分别为:东北、东、东南、南、西南、西、西北、北。
   立表在地,与地面相平者为土石,此时天地之间,构成一个如同表盘一样,九点或三点手表的平面,地平面就像时针一般,石柱(表)如同分针一般。
   整个表盘为弧度为圆,为360天,按相风测定的八方风所做的记录,记载在这一盘上,得到八个点,用直线将其一一相连,则可以将其八极表现出来。
   至此,需要用特定的符号,将这些方向表示出来,前面说过,在表现表(石柱)的一体二相时,用单数来表示阳,用偶数来表示阴,用0来表示无极(表的中心)
   四时者,春夏秋冬,四时之变,在其生长收藏,中土谓其化,此为五行之性,其方分别为东南西北中。立表在地,与地面相平者为土石。立春之前,东风至矣,究其理者,阴极阳生,其类草木,万般草木未出地面之前,籽有萌芽,此为阳生之象,为万物之始,为立春。
  八风八风八气始于立春,其方为东北方,主位北,其位则属震为雷(轩辕氏之后,如此表示,此前用符号和数字来表示)为阳木,其在地为木,在天为风,气灵化合而始动,为万物之始,其数为1为甲。
   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表有形影相照,木有阴阳相应,阳木其方为东北,主位南,其位在震为雷,阴木其方则为西南,其位属巽为风,其数为2为乙。
   此前,我只在第一本书上看到过有关河图的记载,却一直没看到过,前几天狂乱的眼将河图传给我看,眼前事出顿时一亮,倍感亲切。因此前书中有过关于法藏借图传道指引伏羲的记载,却因一直对此方面有意远离,不曾找来一看。接着往下讲,或许各位可以更多地看到有关《河图》所谓的“秘密”。
   上面讲得相对细些,主要是想让各位明白五行与天干的关系,以及天干的起源和本义,简单来说,天干用来表现和“方”,地支用来表现“位”,合起来,则为方位。“方”代表着春夏秋冬,为时为间,用来表现时间;代表金木水火,用来表现生长收藏的特性(信息);用来代表东南西北、东北、东南、西北、西南当与“位”相合时,用来代表气灵相感的诸般情况。概括的来说,十天干代表“方”,代表时间与信息,为灵,十二地支代表“位”代表空间与气,为气。
   伏羲用如表形一般的一横线,用来代表阳,为单数,用双数的横线,代表阴,为双数,后在做太极八卦图时,将其表示了出来,并将其方位都表现了出来,在轩辕氏之后,便有人根据其意,用符号加文字的方式,将其表现了出来,也就是后世所看到的其方为东北方,主位北,其位则为雷为震,为阳木,用甲字来表示。甲字最初为象形字,为草籽萌芽后种皮裂开的相。伏羲善用象来表现万物之情状本源,而法藏久居龙马氏近前,善明理据,因此在以河图之象启示伏羲之时,表示得则更为直接。用白色圆点代表阳,黑色圆点代表阴。河图框中由里往外的最外面两层,没有用象,而是直接用数字(灵)将其方尽数表达了出来。看完十天干的所有内容后,再回过来讲,会更容易明白。
   八节中,立夏者,其方为东南方,主位东,其位属兑为泽(轩辕氏之后,如此表示,此前用符号和数字来表示)为阳火,其数为3为丙。一体生二相,二相为阴阳,表有形影相照,火有阴阳相应,阴火其方为西北,主位西,其位属艮为山,其数为4为丁。(今天暂时写到这儿,明天继续)
  
  作者: 凌晨的喵呜 回复日期:2008-1-8 23:34:00
  
    潜水了很久,看到这张内涵贴,决定注册。
    大致了看了看,觉得,涵盖很广
    曾经很喜欢神秘学一类的东西,但长大后渐渐不太看了,而是变成文明史一类的
    相信有很多未知的力量存在。
    问一下lz,你认为传说中的地底世界的存在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谢谢你的顶贴支持,阴阳化合而生气灵,气灵相感而有形,传说中的地底世间我不清楚你的具体所指是什么,只要有气灵的地方,时间久了,自会有生灵存在,但,生灵存在与传承的形式,是不一而足的,在这方面,人们是不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度量他们的。同是生灵,不同的世界。
  
  作者: 深蓝联络员 回复日期:2008-1-9 15:37:00
   十天干代表“方”,十二地支代表“位”,还是反之?
    震为雷为阳木,兑为风为阴木无疑义。不过兑为泽为阳火,艮为山为阴火的话,那么阳金、阴金,阳水、阴水,又分别为何?
  ——————————————————————————————
   上文仅讲了天干,“方”中木火,你说还没讲到,地支的内容还根本没讲,看完天干地支的所有内容后,便当明白。
  
  作者: 深蓝联络员 回复日期:2008-1-9 15:44:00
  
    八卦的一个问题就是只有八个卦,而不是十个,因而不能与五行均匀地对应。这个问题一直百思不得其解。
  ——————————————————————————————
   呵呵,这个问题随后会讲到。
  请注意那个“表”,会找到五行与八卦、天干间的关系与缘起,如果当成八风、八节、八角来看,会更容易看明白。在我没讲之前,可以自己“实修”地以立表测影为法,找找答案,或是以河图为依据,也能看得清。
  脱离表象,无视表象,方能找到其本相,不执着与其本身。
  
   作者: 土金相生 回复日期:2008-1-9 9:47:00
  
    请楼主原谅我的怀疑,但我不要楼主原谅我的怀疑精神,我觉得这样的精神对你的文字是有好处的;
     我还是要感谢楼主,使你让我看到了另一个世界,谢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有怀疑精神更能接近真相,这两天有人拿《易》给我看,发现后面系辞说卦中好多内容非一人一时之作,前后多有相背之处,如若不加区分,将些尽数视为经典,非要找出个“统一”,破解其密,实在是难为诸人了。
   另,凡是佛经,都要当为经典,凡是古书,都要依此为据,多读“经典”不如不读。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