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下来的稻谷,晒干稻草后,挑到打谷场脱粒。。。

这是难得遇到青壮年农民。他也是农忙回来帮忙的,平时也是在建筑工地做事情。。
建筑工地板砖的收入,远远高于种地。一天收入是两三百元。
这是集体合作的事情,有人在机器口喂稻谷,还需要人帮忙送稻谷到喂稻谷人手中。。还有人挑草,把草挑开。。
最少要六七个人,才盘的开。不然,就是手忙脚乱的。。

几家人的稻谷一起脱粒,要一两个小时才能完工。最辛苦的是喂手,机器速度快,手的动作也要快。还要避免手卡进去。喂手都是轮换的。。
都是一年上了年纪的人在家,不互相帮忙,稻谷就不好脱出来了。。
到秋天,路边就荒凉一些了

走在山路上,花草树木失去春夏的翠绿和活力。望着的满目凄凉,心却不由的抽紧起来。肃穆的秋色,把他的苍凉,淋漓尽致的展现在我面前,这不是虚装的形式,而是一种真正的真实,真正的情怀。
走着,走着,我突然的眼神被那一棵树所吸引,是一棵独立在路边的大叔,我慢慢的走近。。。
秋或许是从山野里蔓延到城市中的,并且,也只有在山里才能品味到最新鲜,最纯粹,最绚丽和最深沉的秋意。
山里的秋,是由淡到浓,由清远到馥郁,一点一点地绽放于你的“味蕾”之上。幽居山里的人往往最先感受到秋的到来。
其实,也并不全然像古人所说的“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而是于某一夜里,你熄灭所有的灯火,安静的躺在凉席上,就那么细细聆听和感受着。
最近小区的小偷真猖狂。几乎每晚都有被盗的。执法机构来了也不管用。。。
二楼被偷的一个女孩,看到这个小偷,好像是住在小区里面的人。。。
山里流过小溪流,流过门口,有些山敖,就会开一个坑,让水在这里形成一个水湾,然后在流下去。。。

现在也是地里红薯成熟,可以挖的时候了。沿路都能看到挖红薯的村民。。

红薯最近几年,被列为抗癌第一食物。每天吃一点红薯,比较好。。
红薯作为粗粮,有一点不好,吃多一点,容易胀气。。。
城市的大街小巷,随时会看到一辆辆放着烤红薯铁炉子的三轮车,远远就能闻到一股浸人心肺的甜香味。闻着这个味道都很想吃。。。
农村大人,很少烤红薯吃,就是小孩,喜欢烧红薯吃。。
地里都是挖出来,散落在地上的红薯。。。

烤红薯,咬开那硬纠纠、牛皮筋似的皮儿,轻轻吮上一口,那一团含着滚烫的热烈、沁着芬芳的甘甜、漾着金黄的薯肉,那香甜、那软溜、那圆润,骤然,心感温暖,真比吃肉还香。
刚挖出来的红薯,还没有晒,看上去很鲜嫩。回去挖红薯,就在旁边捡一些柴火,挖出来的红薯,立马烧着吃。。。
快来捡红薯,有过来玩的人,和挖红薯的大哥说说,买点新鲜的红薯。。
城市大姐,挑了一些相对整齐好看的红薯,准备都带走。红薯耐放。

小时候,一旦红薯成熟了,放学后或者周末会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偷别人的红薯,其实自己地里也有,可就是觉得别人家的红薯好吃。
偷了之后,我们会到避风的山坳,找地干的地方,然后刨个坑,就到附近寻找干树枝。山上的干树枝还是比较多的。。。
有时候,附近没有干柴,甚至把别人搭的篱笆桩用的木材给拆下来偷偷的烧了,现在想想真是罪过啊!
烧红薯的日子让人回味无穷,因为那种日子里渗透着太多太多的纯洁与天真,友爱和乐趣。参加工作以后,再也找不到那种日子了。纯洁和天真早已被流逝的岁月淹没,只能成为美好的回忆。
烤熟之后,一阵阵狼吞虎咽,吃好了才去割草或打猪草,不论背篼满不满,等到天黑就偷偷跑回家了。
火大了,外面就烤黑了,

烤熟的红薯,味道就是特别。。。

烤红薯,咬开那硬纠纠、牛皮筋似的皮儿,轻轻吮上一口,那一团含着滚烫的热烈、沁着芬芳的甘甜、漾着金黄的薯肉,那香甜、那软溜、那圆润,骤然,心感温暖,真比吃肉还香。
随着岁月的流逝,红薯成为养猪的一种食物,虽然在城市的餐桌上也是菜,但只是一种配菜,数量也不会很多。
红薯富含蛋白质、淀粉、果胶、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有“长寿食品”之誉。含糖量达到15%-20%。有抗癌、保护心脏、预防肺气肿、糖尿病、减肥等功效。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有“甘薯补虚,健脾开胃,强肾阴”,并说海中之人食之长寿。中医视红薯为良药。
红薯也是外国引进的。史实证明甘薯系在16世纪末叶从南洋引入中国福建、广东,而后向长江、黄河流域及台湾省等地传播。
红薯的引进有大几百年,解决了很多山区粮食问题,也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水边长的高苞食物。又叫高笋。。

红薯现在也是大量上市,随处可以见。买点回来,自己蒸着吃,煮着吃。都是很好的
薯吃了反胃怎么办
红薯是粗粮。里含有一种名叫“气化酶”的物质,在人的胃肠中能产生大量的胃酸,使人食后烧心、反胃、呕吐酸水。因此,要正确掌握红薯的吃法,比如把红薯和米面搭配食用,并控制一次食用量;吃红薯时,配些咸菜、咸汤;加工时把红薯蒸熟煮透,利用蒸气把大部分的气化酶破坏掉;然后再加工成熟食。
村民摘高苞当菜吃。。

高笋是中国特有的水生蔬菜。世界上把高笋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中国和越南。古人称高笋为“菰”。在唐代以前,高笋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现在食用的高笋。
现代人吃了这么多年高苞,原始菰感染病菌导致的。原来最开始是一种野生米。。
难道不接菰米了,就长成高苞了,很神奇的自然变化。高苞的味道还是蛮好的。。
乌桕树也开始红了。。

最新出来的小白菜。。

这是谷歌地球上面,家乡幕阜山脉一部分地图,都是山脉,中间有湖泊河流。。

幕阜山脉介绍
褶皱断块山。山体呈北东—南西向绵延于湘鄂赣 三省边境。山峰多在海拔千米以上。主峰老崖尖1656米,位于江西省武宁县与湖北省通山边界上;幕阜山1596米,位于湖南省平江境内;九宫山1543米,位于东北段赣鄂边境;黄龙山1511米,位于湘、鄂、赣3省交界。
每年,都会有一些同事,想到家乡幕阜山转转,既可以爬山,又可以享受真宗的农家美味。。
开始爬山了。。

进入到树林,就看到树上有猴头菇了。。

现在山里村民难道不摘猴头菇卖了,就这样留在树上。。

‘猴头菇,快看树上的猴头菇!’看到猴头菇,就有同事呼喊了。
有人就忍不住了,要摘几个猴头菇了。纯天然的猴头,养养胃,是很好。

小心翼翼的爬山,路很很窄,下面就是悬崖。。。。

中医认为,猴头菇性平味甘,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身体等功效。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现代医学陆续证明猴头菌有良好的药用价值,临床应用表明,猴头菇可治疗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等疾病。
如果是轻度神经衰弱患者,食用猴头菇不失为较好的辅助治疗。
这是山上的房屋,可以提供休息吃饭的地方。

等这条线路的时候,基本都会到他家里休息吃饭。也是一个自然形成的接待点了
平时家里也有一些腊鱼肉干菜等,运气好,还有一些新鲜的野蘑菇待客。。。
到山上摘的一点野蘑菇和猴头菇。

大伙儿继续沿着山路前行,到了山顶的

又摘猴头菇了。。

山上的野猴头菇比较多,就是分布比较广,采摘困难。。
幕阜山山脉褶皱断块山。。主要由一系列呈北北东向排列的燕山期岩浆岩和部分东西构造组成,其中幕阜山及望湘岩体为山体重要组成部分,突起于板溪群浅变质岩的低山丘陵之上。

山上的藤条还是很结实的,比较粗大。。

有些地方,不适合过去,借助藤条秋千,就可以荡过去了。。

突兀的巨大石块

这个地方也发生过几起命案,伪装掉下悬崖摔死的。。后来都破了。
自己不写帖子,也不知道家乡的山脉叫幕阜山脉。每个村,有每个村对山称呼。
幕阜山山体呈北东一南西走向,沿赣西北边睡展布于九江、瑞昌、德安、武宁、修水与湖南的平江、湖北的通城、通山、阳新等9县市之间。山岭主体发育于九岭一郭公山块体中的幕阜一九宫山一星子隆起区之上。主要由中元古界双桥山群与下古生界组成,并有中元古代片麻状花岗岩,晚侏罗世的二云母花岗岩、二长花岗岩等岩类侵入。
山中的村落,都能看到这样的小塔。从这些小塔,就可以看出。山里还有名胜古迹的。。。

文人墨客很喜欢这种小院子。。可以倚在篱笆小院里,听缠绕时光的风絮絮叨叨,感受着微凉的风轻划过耳畔。
深秋午后,闲来,泡一杯桂花菊花花茶,并加了几颗枸杞。只见花和枸杞,在水中翻滚着,渐渐舒活起来,那白的花瓣和红的果实辉映着,煞是好看,仿佛是开在杯子里的春天。
老屋,就有个小小庭院,不过极其简陋,父亲只用竹篱笆把它围起来,鸡们可以随意出入,可并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小院是依田而建的,沿着田埂长着几棵小槐树,还有一棵杏树,形成一个树墙,夏天这一方墙是绿色的。
盖新楼房后,家家户户门前反而没有小院子了,只有菜园才围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