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分析今后几年房价的走势

  评论 王利锋律师:国企债地方债一直被诟病,但是在我们的体制下,这部分债务发生风险的可能性不大,届时完全可以展期,当然银行的钱也是有成本的,这就要银行承受一部分损失,而这部分损失,恐怕最终将会以财政来填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也只有扩大基建这一条路可走,国内的大基建项目直接效益大多是亏本的,但其间接社会效益却是很大的。高铁肯定都是亏本,但高铁对当地的经济拉动作用有目共睹。所以今后地方债的规模一时是很难减下去的,这就需要在确定项目时,切实做到补短版,而非重复建设。经济下行,股债汇都会面临考研,所以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最好的方式就是蛰伏,至少也要等到这一波利空密集期过去。从今年23只基金18只发行失败看,散户确实没钱了,股市现在已进入机构时代,机构时代的投资逻辑将不同于以往,炒概念和题材的时代结束了。国债由于避险需求,只要经济不出现大的滑落,有一定的机会,而且目前外资比重只有7%,所以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还会加大,而企业债和地方债普通投资者就不要碰了,当然如果国债都出问题,焉有完卵。汇率贬值的压力还是很大,贬值的预期直接限制了央行宽松的空间,国内资产价格泡沫化,外部贸易环境恶劣,都会加重本币贬值,新兴经济体货币体系出现的多米诺骨牌倒塌效应会逐步向上传导,艰苦的时期刚刚开始。至于我们已经入庞氏的楼市,又能有多大希望呢?
  评论 sharuxue2018:货币国际化与对其有效控制并不都是矛盾的,一个自由兑换自由使用的货币肯定是建立在国家信用的基础上,货币政策摇摆不定肯定会让市场无所适从。高负债肯定会引起信用倒塌,高福利的欧元区同样面临这样的问题。主权货币中目前我们的杠杆率是最高的,这种情况下,推行国际化又想增加控制力确实很难,一个不受政府控制的央行是一种货币得以稳定的基础,美联储这方面作的就比较好,美联储只对美元负责,反观我们的央行就缺乏独立性。人民币的国际化之路还很长,贸易顺差减少下,目前人民币的国际化也只能是区域性的,比如现在进行的货币互换。或是局部领域,比如目前的人民币原油期货,就是逐步减少石油贸易中的美元依赖,而这对于美元是致命的。美元霸权的基础就是石油美元,也只有石油这样大体量的大宗商品交易可以支撑起美元。今后铁矿石,贵金属,粮食期货也会放开人民币交易,这样一步步的进行下去,我们需要大批进口的原材料将逐步取得定价权并将人民币推向全球各地。这一切的基础就是不能再乱发货币,必须进行货币紧缩守住货币信用,而货币紧缩造成的国内损失完全可以通过大宗商品交易中的人民币国际化得到补偿,不然再滥发货币下去,最终的结果也将是汇率倒塌后被掏空国内财富。想控制自己的货币,那就要给别人持有它的信心。人民币国际化,是必须坚定下去不可动摇。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