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来报到
  
  
  
  古人才子真是挺全面的
  诗文书法绘画音乐
  总都会一些,然后各有所长
  
  
  午夜的鱼老家是西安还是洛阳呢?
  都是好地方(*^__^*)
  
  
  说个关于康海的小传说
  
  康海是陕西武功人。
  他参加八月中的乡试后,
  卧病长安,八月下旨放榜后,
  报喜的报子兼程将此喜讯送到武功,
  但此时康海尚未抵家。
  家里没人打发赏钱,报子就不肯走,
  一定要等到康海回来。
  等康海病好回家时,已经是重阳节了。
  这时他才打发报子,姶了他赏钱,
  并蒸了一锅糕给他回程作干粮。
  又多蒸了一些糕分给左邻右舍。
  因为送糕的康海之后中了状元,
  所以后来有子弟上学的人家,
  也在重阳节蒸糕分发,讨一个好兆头。
  重阳节吃糕的习俗就这样传开来了。
  
  今天的同学们,还在重阳节吃糕么?是不是下面这样的呢?
  
  

  在唐寅那个时代,还真是个人才辈出的时代
  就算只说最出色的,也要不少篇幅
  考上科举,一层层考上去,到最后的人物自然了得
  考不上的也未必无才,有无数的传世书画为证
  从1470-1475年,真是好些了不得的人
  江南四大才子,大明前七子,
  还有两个了不得的人
  王守仁和另一位王先生
  
  让我想想先说哪一位。
  
  
  
  生病了,今天不能接着写故事了,
  
  上一篇旧文给大家分享
  
  
  
  
  
  唐人笔记故事
  
  之画家推理探案
  
  故事的主人公是韩滉
  韩滉是谁呢
  熟悉绘画史的人都知道
  
  这位老兄不仅是唐朝著名政治家
  还做过宰相
  不过此人个性节俭,
  一件裘皮大衣,一穿就是十年
  做了四十年官,才用过五匹马
  而且还是非常有名气的画家
  (书法也很是精妙,隶草双绝)
  尤精田园风景,
  《唐朝名画录》记载他
  “能画田家风俗、人物、
  水牛,曲尽其妙。”
  他的代表作《五牛图》
  有幸跨越千年的动荡战火
  一直流传至今
  现在躺在北京的故宫博物院呢
  (此人还善古琴,
  又来个大大的才子)
  
  韩滉不仅有上述种种才艺
  居然还是个大侦探
  有着犀利的嗅觉
  和缜密的推理头脑
  
  话说这年
  韩滉在润州当刺史(相当于现在的市长)
  一个夏天的晚上
  韩滉与部下登万岁楼喝酒乘凉
  正喝得兴起
  忽然听到远处有呜呜咽咽的哭声
  丝丝缕缕的飘进耳朵里
  
  于是对手下说:
  “你们听到有女人哭泣的声音么?
  在什么地方呢?”
  手下的说:
  “在××大街。”
  手下又说:
  “听这意思,
  应该是老公去世啦!”
  
  韩滉侧耳细听之后
  久久沉思不语
  他突然想起了汉朝的王充
  隔天
  韩滉叫捕快将夜里哭泣的女人带到衙内
  一问果然是老公去世了
  
  韩滉问她老公怎么死的
  女人答说
  暴病身亡
  虽然重孝之下
  那女人还是风姿绰约
  随后
  无论怎么审问
  女人一口咬定老公是病死的
  就是打死也不说的感觉
  
  韩滉叫人
  检验她老公的尸体
  也没看到
  被杀害的痕迹
  
  手下人都说
  韩大人,多虑了
  又过了一天
  其手下发现
  女人老公的尸体
  很是吸引苍蝇(而且是大青头苍蝇)
  尤其是脑袋周围
  
  于是,
  韩滉叫人将女人老公的发髻散开
  再次细细验过,果然在头顶上
  发现了铁钉按下的伤痕
  再审讯
  女人不得不承认
  她与××私通
  暗夜之中将老公灌醉
  用铁钉插进头顶将其谋杀
  
  案子结束后
  大家都认为韩滉是神人
  有多事的人问其故
  韩滉说:
  “那天晚上,
  我听那女人的哭泣声虽然很急,
  但却不甚悲伤,
  甚至在害怕些什么……”
  韩滉的判断是有理论根据的
  汉朝王充的《论衡》中有以下句子:
  “。。。
  凡人于其所亲爱,
  知病而忧,
  临死而惧,
  已死而哀。”
  那女人哭已经死去的亲人
  声调不是哀伤
  而是恐惧
  所以韩滉判断出其奸情
  ----
  作为一个观察生活细致的画家
  能够作出这样的推理也不足为奇了
  因为观察本身
  已经成为一种习惯了
  。。。。。
  (后世的宋慈也破了一起类似的案子
  虽然晚于韩公,
  但由于是专业人士,
  反而更多为人所知)
  
  看看韩先生的五牛图
  没有强大的观察力,是做不了画家的。。。
  
  

  今天回来更新,先来报到
  
  
  来告假
  今天不能更了
  家人不许熬夜了
  。。
  
  明天应该可以完成
  王阳明先生总算要登场了
  
  
  
  先贴两张图片暖暖场、
  要不,大家也来学习下阳明先生
  格一格竹子先?
  
  
  
  
  

  先来报到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