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这两天可真有节日气氛
  今天来简单说说明朝的官员休假情况
  大家都知道皇上起得早了
  现在来看看官员们又如何
  。。。
  
  
  明朝基层公务员的作息时间
  
  在我们漫长的历史中,
  明朝公务员的各项指标要倒数才能排上号
  具体到底是个什么情形呢,
  有兴趣的同学不妨听我慢慢道来
  
  不管是哪朝哪代,福利再差
  法定假日总还是有的,
  而在大明,规定是这个样子的
  “凡每岁正旦节,自初一日为始,
  文武百官放假五日。冬至节本日为始,放假三日”。
  洪武六年,劳模皇帝朱八八决定
  “命考古休沐假日,礼部以唐六典假日上,从之。
  令百官每月五日给假”
  这就算皇恩浩荡了
  到了朱瞻基时期,每年的首旬休假十天
  其实早在朱棣的永乐时期就有这个十天假期,
  不过那时还不包括地方官
  
  那个十天也不是我们现在的过春节休假
  而是从元宵节,正月十一开始休
  一般学者认为,明朝时期,
  每年冬天从十二月二十号左右起始
  有一月左右时间“封印”,是为春假
  不过春假和前面说的年假两者不是同时存在的
  只能占一个
  当然,一旦遇到皇帝登基啦,过生日啦,挂了也可以放假几天
  
  除了这些法定假期,
  一个大明地方基层公务员的作息时间是这样的
  以县衙为例,从每天清晨开始办公,到天黑才下班
  “凡官府皆须侵晨署事,日入方散”。
  每日卯时正(也就是早上六点钟吧)
  吏典、隶兵及各种杂役于承发房画押报到,
  这也是我们后来俗语点卯的由来;
  下午酉时,(也就是六点左右了),下班回家
  “凡公门吏典、兵卒及里长人等,
  皆须置簿,付承发典吏收掌,
  每日侵晨于上画卯,至暮画酉”。
  
  县官们每天升堂也分为早堂(早衙)、中堂(中衙、午堂、午衙)、晚堂(晚衙)。
  当然不同地方,不同人具体的时间安排还是有一定差异
  但是也有定规,让衙役人犯侍候遵守
  也有初次做官没经验的县官,
  一天干到黑事情也没完的
  那就手下也陪着一起受苦了
  
  按照史料记载,
  早堂一般是清晨六点到八点
  “粮里长等各照都图,挨次站立两廊下,
  次第升堂,作揖听发放出”。
  “升堂后皂隶报门,阴阳报时,
  同僚揖,首一揖,六房揖,门库参见,始将公座簿以次佥押。
  内外巡风、洒扫、提牢、管库等各报无事,
  自吏房起先将一日行过公文或申或帖或状,
  依数逐一禀报点对,各房挨次佥押用印”。
  然后“放里老挨图入见”,
   “比较里老,催办公事”。
  
  中堂为巳时至未时,大约是十点到下午两点
  主要是“问理词讼,干办公务”。
   “听讼在午、未时,则白昼了然”。
  审案子就是这个时候了
  
  晚堂为申时到酉时,大约是下午四点到六点
  继续清理词讼,审录狱囚,
  总结一天的工作
  事情干完了,击鼓散堂
  县太爷的一天工作就这样结束了
  
  一个县官一天之中处理事务的顺序是这样的
  处理公文,比较核算钱粮,问理词讼。
  大堂之上每天都设有值班堂吏和值印吏一名
  前者专门在堂上挂号登记上下级公文,还有拘拿犯人的牌票
  后者专门填写公文几件,用印几颗
  两人互相监督,协作办公
  而其他的各房办事,不是传唤不能上堂
  每天晚上呢,都有一名巡风吏,
  专门负责巡视衙门各处,防火防盗
  
  
  既然说到了衙门
  少不得要推荐一个地方
  南阳知府衙门
  这是现在唯一保存比较完整的郡府级官署衙门了
  
  南阳知府衙门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
  历经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五个不同时期,
  至今已有730余年可考历史,
  府衙现存明清建筑140余间,
  位于中轴线上的衙署建筑自南向北依次有:
  照壁、大门、仪门、大堂、寅恭门、二堂、内宅门、三堂等。
  另有部分耳房、配房、厢房、榜房、库房、科房、
  官邸、吏宅、马号以及古井、莲池等,
  整座建筑坐北面南,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40米,
  占地面积72000平方米,呈轴线对称、庭院式布局。
  现存南阳府衙古建筑群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官署的
  规划、形制、发展、变迁
  以及地方官吏的袭封、属员、诉讼、赋税、祀典、政事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很值得一看
  去南阳的同学,可不要错过才好
  (*^__^*)
  
  
  
  

  no386 
  
  爱上的是帖子里的历史,不是某个人哪
  和大家一起继续重温历史吧!
  
  
  先来发个新闻
  
  
  今天的新闻,失而复得的文物
  
  湖北襄樊破获盗墓案 追缴58件战国时期文物
  昨日,襄樊市公安局、文物局联合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近日破获的建国以来该市最大盗墓案。此次追缴的58件战国时期珍贵的青铜器、玉器文物,当日被妥善移交给该市文物局(如图)。
  
    匿名信举报文物被盗
  
    今年5月下旬,襄樊市文物局接到一封匿名举报信,反映几名盗墓分子在谷城县冷集镇盗掘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尖角墓群,一批青铜器、玉器等重要文物被盗。襄樊市文物局迅速将该情况通报该市公安机关,警方随即展开调查侦办。
  
    6月初,考古专家和刑侦专家赶赴谷城,对现场展开勘查。被盗墓穴位于一个丘陵山坡,距尖角村落仅20余米。山坡上留有20处洛阳铲探孔,新挖的盗坑4处,现场散落着铜绿色的碎末和大量陶器碎片,周围还残留着手套、矿泉水瓶和烟头等物。
  
    考古人员分析,盗取的文物有青铜器、玉器等,级别高、数量大。情况汇报后,警方随即成立专班侦办此案。
  
    5名盗墓贼同日相继落网
  
    民警在对被盗现场附近的村民走访时,尖角村村民反映,该村木匠熊正新,几个月前曾带一名叫邓靖的陕西人,在附近山坡上“转悠”。熊正新也正是举报信中提及的人员之一。警方随即对熊正新等人展开抓捕。
  
    7月27日上午9时许,民警在谷城县冷集镇塔湾村地段,将嫌犯邓靖、丁昌全抓获。
  
    两人均供认参与作案,但只是负责踩点和介绍销赃的,负责盗墓的是陈忠林、熊正新、许帮红。
  
    当日中午,民警在谷城火车站附近,一举将陈忠林、熊正新和许帮红抓获。
  
    文物藏在牛圈和鸡笼里
  
    归案后,陈忠林供认,盗窃文物后,他和熊正新、许帮红等各得一份。他的一份,藏匿在哥哥的牛圈内。在陈忠林哥哥家牛棚中一堆稻草垛里,民警搜出12件玉器。
  
    眼见警方搜出文物,熊正新也交代了作案过程:盗墓得逞后,他将文物分别藏在鸡舍下的坑洞内和埋在菜地里。警方随后据此找到数件青铜器。
  
    农民出身的陈忠林,在妻子去世后,一直梦想一夜暴富。听说谷城县冷集镇尖角村一带墓葬很多,便纠结熊正新、许帮红、丁昌全等人,分工合作,实施盗墓。
  
    据警方介绍,去年11月至今年4月,该团伙窜至谷城冷集一带,盗掘古墓9起,盗得青铜器42件、玉器31件及青铜碎片。其中,销赃部分文物获得赃款11万元。民警顺线追踪,还远赴河南抓获两名涉嫌贩卖文物嫌犯。
  
    两件铜壶属国家一级文物
  
    经湖北省文物管理局鉴定,缴获的58件文物中,含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10件,三级文物13件。一级文物均为带盖素面铜圆壶,大小相等,上面铸有“危子曾自作(乍)铸壶”7个字,属国宝级文物。
  
    襄樊市博物馆馆长王先福介绍,缴获的文物分出于战国至西汉时期的几座墓葬中。其中较为重要的壶、豆、钮钟等,可能出自同一座墓葬,该墓是一座规模较大的贵族墓葬,墓主人可能为大夫阶层。
  
    襄樊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千万介绍,有关“危子曾”的文物,尚属首次发现。这些文物反映了谷城尖角在当时地方文化比较发达,也为研究楚人在汉水西岸的地域分布以及楚国文化,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考古专家将对这批文物做进一步研究。此后,文物将于襄樊市博物馆展出。
  
    公安机关将在网上追逃
  
    襄樊市公安局副局长杨建强介绍,该案是襄樊历史上打击文物犯罪收获最大,获得文物等级最高的一次。文物追缴后,一直被存放在该市刑警支队枪械库中。
  
    据警方通报,目前,另有一名嫌犯在逃,公安机关将在网上追逃,同时,规劝疑犯亲属举报投案,广大群众也可积极举报。
  

民警在向文物管理部门移交文物

  abbyH 
  才看过关于南阳古墓的新闻
  让人心疼死了
  这样的新闻看得人内伤啊
  
  为了建一个体育馆,毁了多少古墓啊
  到底什么是一个城市更重要的东西
  当地官员真的知道么?
  这是几天前的新闻
  
  南阳农运馆古墓群被粗放式发掘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12月22日 10:12 东方今报
  
    2012年,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将在古城南阳举行。
  
    当地官员称,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南阳乃至全省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体育运动会。
  
    举办运动会,免不了兴土木,建场馆。没成想一挖挖出了古墓群,还出土了不少好动西。
  
    可因为要赶工期,场馆工程留给发掘的时间不到半个月,文物保护工作实在有些“粗粝”。场馆配套的一条道路,在考古队进驻前就把地基夯实了。
  
    这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以下简称《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可不相符。
  
    全国性的运动会,文物保护,都是有意义的事,两相冲突,如何在城市发展和文物保护中找到平衡,是摆在城市建设者面前的一道考题。
  
    ●农运会场馆工地,挖出扎堆儿的古墓
  
    12月11日上午,南阳市滨河东路体育中心,两侧工地呈现一派繁忙景象。
  
    全国第七届农民运动会(以下简称农运会)2012年将在这里举办,体育中心两侧的空地,东边将建成综合训练馆,西边是游泳馆。
  
    在游泳馆工地上,9座古墓已被挖开。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曾庆硕跑上跑下,指导着20多位民工清理墓室。
  
    这个工地共发现了10座古墓,9座已经开始发掘。而相邻的综合训练馆工地上,古墓更加集中,共73座,其中42座已发掘完毕。
  
    据曾庆硕介绍,这些古墓分属汉、明、清三个朝代,按墓室结构分为土坑墓、砖石墓和画像石墓三种,以汉代土坑墓居多,也保存得最完整,而砖石墓多数已遭破坏。
  
    与南阳市城区其他地方发现的古墓相比,这次发现的古墓埋藏较深,有些墓穴深3米以上。发掘中,考古人员除要小心对待出土文物,还得预防随时出现的塌方。
  
    ●挖出玉璧大如光盘,南阳考古史上罕见
  
    “这个墓没被盗过,里面有不少宝贝,都是我亲手掏出来的。”当天下墓工作的刘铁海说。
  
    当天,一只栩栩如生的陶狗刚一出土,就引起了围观市民的惊叹:两眼圆睁,头部上仰,做狂吠状。
  
    陶狗、汉画像石和汉砖,被称为汉代南阳三宝,而这些东西,在这次发掘的墓葬中很齐全。
  
    考古人员还发现了陶仓、陶井、陶罐、陶猪圈等物。主墓室内,还有铁剑两柄、环手刀一把、铜镜一面、印章一枚和大量铜钱;而位于东侧的次墓室则发现大量玛瑙珠、金饰珠、料珠等女性饰品。工作人员推断,此墓为夫妻合葬墓。
  
    在综合训练馆工地一座并不起眼的汉代土坑墓中,还出土了两件铜鼎和一块玉璧,是这次发掘的最大收获。
  
    玉璧呈青绿色,直径15厘米,表面雕有整齐的谷纹,被称之为“谷纹璧”,质地温润,造型华贵,为新疆著名的和田玉。它和两件铜鼎一样,都是当时的祭天礼器,显示着墓主人高贵的身份。南阳当地媒体报道称:此玉璧大如光盘,在南阳考古史上实属罕见。
  
    ●1日进驻工地,12日就要完成文物发掘
  
    这些珍贵文物之所以被发掘,是因为农运会要建场馆,大兴土木前,按照《文物保护法》规定,要先对地下进行勘测发掘,这些文物就被挖出来了。
  
    据承担这个任务的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证实,政府部门有规定,截至12月12日,勘测发掘工作必须完成。而考古队在12月1日才进驻工地。
  
    显然,南阳市政府对农运会相当重视,市主要领导在多个公开场合表示,这次农运会,是建国以来,在南阳乃至全省举办的规模最大的体育运动盛会,南阳一定会抓住机遇,举全市之力办一届“中原大地特色突出、综合效益历届最好”的全国农民体育盛会,为南阳的崛起拓展空间。
  
    12月7日,新华社为此专门发布消息称,农运会筹备工作在南阳已全面启动。其中的重要部分,就是农运会的场馆建设启动。
  
    尽管正式的奠基仪式尚未举行,但前期“清场”在更早些时候已经开始,大型机械早已开进工地。从11月底开始,南阳市体育中心两侧工地,就是一派繁忙。
  
    ●“要拉就早点来,再过几天就啥都没了”
  
    这里要建成农运会的两个大型场馆,游泳馆和综合训练馆,工程规模为2.2万平方米,计划开工时间为2009年12月,竣工时间为2011年3月。
  
    建设时间是16个月,工程不小,工期很紧。而南阳市政府部门留给考古发掘的时间,只有短短12天,更紧。
  
    综合训练馆北侧,支起来一个绿色的军用帐篷,就是考古队安插在这里的大本营,吃、住、绘图都在工地上,“没法,谁叫时间太少。”一名考古队员说。
  
    即便这样,考古队也无法尽情施展手脚,“谁都知道,考古就像绣花,是个细致活儿,别说大型器械用不上,有时还得用小手铲一点一点刨,小刷子一点一点刷。”这名考古队员介绍。
  
    可在这儿,小手铲和小刷子基本没了用武之地。12月15日,游泳馆施工现场,4天前在此发掘的汉画像石墓,早已没了当时照片和摄像镜头里的整饬。
  
    墓地的汉砖墙,部分已被推倒,汉砖泛着鲜明的青灰色,棱角分明,显然在地下时保存完好。可此时很多汉砖已经断裂,裂痕很新。断裂的刻着菱形的汉画像石柱,被随意放在墓道里,据说这些汉砖和汉画像石,要被送往新野汉代画像砖博物馆。
  
    “要拉就早点来,再过几天就啥都没了。”刘铁海指着墓北边的大坑,坑边上一个大型钩机正在轰鸣,早几天,那片土地上也发掘出二三十座古墓,而今已变成了深坑。
  
    ●考古队没开挖,夯实的路基已穿过墓葬群
  
    南阳市体育中心北50米,新拓宽修建了一条路,这条路是农运会场馆配套建设的一部分。
  
    让考古队郁闷的是,12月1日他们进驻工地时,这条路的路基,早已经被机器夯实了。也就是说,这条路尚未经过考古队的发掘,就开工建设了。可以肯定的是,路下不少墓葬,已随挖掘机的轰鸣,而烟消云散。
  
    何以肯定道路以下一定有墓葬?考古队员曾庆硕记得很清楚,2003年4月,南阳市体育中心即将开建,文物考古研究所照例要先对地下进行勘探发掘,那次勘探,体育中心周边竟然发现800余座墓葬,大多是汉墓,也有明清时期的墓葬。
  
    “当时对体育中心建址进行发掘,开挖墓葬128座。”曾庆硕说,其他墓葬根据不建设不开挖的惯例,没有动。
  
    为啥这里有如此多的墓葬?南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党支部书记柴中庆介绍,这里地势较偏,是个南北向的宽土岗,地势很高,又在白河之滨,可能古人认为风水不错,于是成了大型的古墓群。
  
    柴中庆还透露出一个信息,可成为新修道路下有古墓的佐证。他说挖路基时,曾挖出过一个残墓,也就是被盗过的墓,考古人员还来做了相关处理。
  
    ●800座古墓,发掘的只占勘测面积的1/3
  
    《文物保护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进行大型基本建设工程,建设单位应当事先报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门组织从事考古发掘的单位,在工程范围内有可能埋藏文物的地方进行考古调查、勘探。确因工期紧迫,抢救发掘的同时需补办审批手续。
  
    显然,农运会场馆的建设单位,未能按照《文物保护法》依法行事。
  
    12月15日,记者在农运会场馆采访时,不时见到有考古队工作人员扛着洛阳铲,进行勘探工作。而与考古队大本营周边不同的是,新修道路及以北的空地,鲜有洛阳铲钻探的影子。
  
    有考古队员透露,这已是这片土地的第三次勘探发掘,因为要配合政府的基建工程,工期很紧,只能拣“稠的”捞了,目前发掘的面积,只占勘探面积的三分之一。尽管发掘出玉璧等重要文物,建设方将工期延后一周,可这点时间相对于庞大的古墓群,仍是“杯水车薪”。
  
    而就在这片地下,2003年,曾发掘出著名的明代南京三部尚书柴升的墓葬。
  
    ●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如何寻求平衡?
  
    南阳农运会场馆建设中,古文物“粗粝”发掘的遭遇并非“孤本”,这不是第一起,也不会是最后一起,它的背后,抛出了城市建设过程中,文物保护遭遇的尴尬与矛盾。
  
    柴中庆说,地方上有不少建设项目,项目不上马时不着急,资金一到位,项目一上马就着赶工期,事先对文物发掘考虑不充分或根本没考虑,结果造成种种麻烦事儿。
  
    “这种状况下,考古发掘工作很难做到细致无误。”柴中庆说,现在施工都是大型机械,遇到砖石墓还好点,能发现,要是土坑墓,挖出来文物抛在一边都可能不知道。
  
    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副所长、三峡工程地面文物迁建总监理工程师牛宁说,当下,在城市建设过程中,确实存在这一突出矛盾,如何破解这一矛盾,需要建设单位和文物保护单位共同的努力。
  
    “国家建设是大局,不能因地下埋藏文物就不搞建设。但是要有所分别,对于特别重要的地下文物,如2002年洛阳发现的‘天子驾六’,建设就要让位于文物;有些较重要的(文物),能搬迁就搬迁;对于不便发掘的,建设时要保护好,并留下详细资料,供后人参考。”
  
    牛宁说,文物保护是个细致活,三峡工程建设,给文物保护工作预留了12年时间。建设单位不能只顾工期不顾文物保护。
  
    昨天,记者将南阳农运会古文物“粗粝”发掘的遭遇反馈给省文物局,省文物局文物处表示,会根据反映情况核实,如发现有违法行为,将交予文物执法队依法处理。
  
  
  
  为了一个运动会,毁坏历经千年的安卧地下的文物
  这。。。。。。无言了
  

  也看到新闻了,转过来吧
  
  曹操墓找到了
  
  今天上午,曹操墓考古发现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记者获悉,曹操墓位于河南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
  至此,曹操墓到底在何处这一千古之谜终于被破解。
  
  历史上关于曹操墓众说纷纭,
  七十二疑冢、许昌城外、漳河水底、铜雀台下,
  1000多年来,曹操墓到底在那里,谜团重重。
  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二号墓地的考古挖掘最终解开了这一千古谜团,
  专家的主要依据是一块珍贵的石牌。
  
  12月19日和25日,记者两次来到发掘现场高穴村二号墓地——安阳县安丰乡西高穴村南地一片开阔的田地里,
  了解了“曹操墓”的来龙去脉。
  曹操墓规格相当高,呈中字型土坑式砖石墓室,
  墓室分为前室和后室,中间有甬道相通,
  前后室顶部为四角攒顶,甬道为砖券拱形顶。
  前后墓室东西两侧各有一个耳室。
  两座墓室最深处距地表16米,属于典型的深埋墓葬。
  墓道长35米,宽9.6米,呈阶梯式内收。
  
  在这座墓里出土有金、银、铜器,陶器、兵器等,
  但在这些出土文物中,
  最让专家兴奋的就是这块写有“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牌,专家介绍,“魏武王”三个字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因为这和曹操的身份相符合:
  曹操生前为王,他儿子曹丕做了皇帝以后,
  他才被追封为魏武帝;“魏武王”完全与他死时的身份相符。
  这块写有“魏武王”的石牌确切的证明了墓主人身份。
  同时,在挖掘过程中还出土了三具骨架,
  经专家鉴定,一具为男性,约为60多岁,
  另两具为女性,分别为20多岁和40多岁,
  男性死亡年龄与史书中记载的曹操死亡年龄极为相符。
  
  与出土的文物共同指明这一古墓为曹操墓的还有一块在1998年被该村村民徐玉超起土时挖出的一块鲁潜墓志,
  志文提到了鲁潜墓距魏武帝陵的方位与距离:
  “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
  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
  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
  这里所说的魏武帝陵应该就是高陵(西陵),
  高决桥应该为高穴桥,
  古代“决”通“穴”,
  这说明曹操的墓地应该在西高穴村附近。
  
  另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
  曹操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颁布《终令》:
  “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
  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
  这大概是曹操预感寿命将尽时才颁布的。
  西门豹祠在今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村一处临公路的高地上,
  祠堂早已不存,只留下三四通古碑,
  其中两通字迹已经漫漶不清,
  而另两通则为民国和清朝道光年间的。
  另一部文献的记载,更具体地点出了西门豹祠与曹操墓的关系。
  唐代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图志》提到相州邺县时说:
  “故邺城,县东五十步。”
  也就是说,唐代的邺县在故邺城(曹魏邺城,北周焚毁)西五十步的地方。
  这是个很短的距离,这就更显示西门豹祠的坐标意义了。
  漳河南距邺县三十里的地方应该在今安阳县的西北部。
  这可以根据唐代的碑刻和墓志铭来证明。
  在唐朝开元三年有《相州邺县天城山修定寺之碑》,
  开元七年有《大唐邺县修定寺传记碑》。
  修定寺就是今天的安阳县西北的清凉山东侧的修定寺,
  说明邺县在唐代的地界往西到达了今天的清凉山(古代叫天城山),
  所以应该说安阳县的西北部在唐代是属于邺县的。
  
  根据出土“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的石牌、鲁潜墓志、
  以及西门豹祠位置,经过多位专家充分论证,
  最终确定西高穴村就是曹操墓所在地,
  千百年来所有的猜测所有的争论终于停止,千古谜团终破解。
  
  

曹操墓的考古现场

  把能贴上的图片都贴上吧
  和大家分享下
  
  

陵墓航拍的照片

  继续上图
  
  
  

高陵侧墓室门

  接着上
  
  
  
  
  曹操高陵出土刻铭“魏武王”石牌
  揭示墓主人身份的石碑

  出土精美的玉石玛瑙
  光泽真好啊。。。。

  明朝的时候,曹操的画像是这样的
  现在最大的好奇,就是曹操到底长什么样了
  按照颅骨复原技术,
  相信我们不用过多久就能看见一代枭雄曹操的真容啦
  。。。期待啊

  此墓虽然已经多次被盗掘,但仍幸存一些重要的随葬品,
  出土了器物200多件,
  包括金、银、铜、铁、玉、石、古、漆、陶、云母等多种质地。
  器内主要有铜带钩、铁甲、铁剑、玉珠、水晶珠、玛瑙珠、石龟、石壁、石枕、刻名石牌等等。
  
  所幸遗骨完好,
  想不到曹操竟然是第一个可能被我们看到真容的君王。
  虽然他生前并没称王。。。(后期有照片的皇帝不算)
  
  huangdiany 
  你的问题很难回答呢
  正仓院有两万多件珍宝
  其中有唐朝文化交流送给他们的
  里面包括当时中国自己的本土珍宝和西域珍宝
  还有他们自己奈良时期仿制的
  因为他们没有公布完整的资料出来、
  我们也不好估计呀。。。。。
  
  不过法门寺的珍宝
  却是样样都了不得啊
  我找找图片
  把最厉害的一些给大家看看
  光是丝织品就有七百多件了
  简直是唐朝丝绸博物馆。。。
  
  
  小令,正仓院还有些书画真迹
  单那些就不好估量了
  也不只是唐朝东西,还有之前的珍宝
  想到那些就心里打鼓了
  。。。
  不过法门寺的东西
  只说一样就举世无双了
  佛指舍利,全世界独一无二了
  又文献有碑文相互印证
  。。。。
  
  
  一只靴 
  
  要看到更详细的考古资料就知道为什么认定是曹操的遗骨了
  虽然只是遗骨,估计腰带什么的还在吧,这种东西一般不会腐坏
  还有葬式什么的,应该是通过那个推断的
  我倒是好奇那两女的是谁呢?
  一个二十多岁,一个四十多岁
  根据曹操的遗嘱,不要人殉
  他的遗令是这样说的
  “吾婢妾与伎人皆勤苦,使著铜雀台,善待之。
  于台堂上安六尺床,施帐,朝晡上脯之属。
  月旦、十五日,自朝至午,辄向帐中作伎乐,
  汝等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
  余香可分与诸夫人,不命祭。
  诸舍中无所为,可学作组履卖也。”
  从曹操的遗嘱看,他没有要求殉葬的意思
  之前他还说过自己死后妻妾可以改嫁
  最后的说法是,没什么事儿干
  可以学点针织女红,做鞋子买
  
  那么这两个女子是谁呢?
  为什么会永远陪伴曹操?
  他们是怎么死的
  如果是他杀,遗骨应该可以看得出来
  无数的秘密就要揭开了
  真是很期待啊
  到底会是谁呢。。。。。?
  大家一起猜猜看啊
  
  
  
  史料记载,曹操是和卞夫人合葬的
  公元230年,也就是曹操死后的十年
  卞夫人去世
  “其年五月,后崩。七月,合葬高陵”。
  
  但两具遗骸,似乎都不是卞夫人
  卞夫人公元189年就28岁了
  也就是公元161年左右出生
  那么到了公元230年,都七十左右了
  和这两具女子遗骸年纪都不符
  
  那卞夫人的遗骸又上哪儿了呢
  又出来一个谜。。。
  
  
  我也激动晕了
  忘了汉代葬式是同茔而不同陵
  卞夫人自然是不在这儿了
  那两个神秘的女子还是不知道是谁啊
  王昭仪?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