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旧时王侯府,而今百姓家
  -------沐王爷这六百年
  
  沐英,
  字文英,安徽定远人
  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
  后来因为打仗母亲也死了
  八岁的沐英成了孤儿,
  那时节也没有孤儿院,
  要活着就只有讨饭,讨饭也不丢人
  反正皇帝也干过
  
  要说沐英,运气还真不错
  在濠州城乞讨的时候,
  沐英遇到了朱元璋
  朱元璋见这孩子长得好,
  仪表不凡,很机灵的样子
  就把他收作养子,
  改了姓朱,叫朱文英
  
  (所以说长相还是很重要的,
  你说要长成小叮当那个样子
  别人我不知道,我是不愿意带回家去的
  就算再可怜,撑死了背过脸去给他个...)
  
  就这样
  沐英就被老朱带回去交给马夫人抚养
  当时朱元璋也不过25岁,
  自己还没有孩子
  他们夜里还同塌而眠,算是感情很好的了
  
  (后来朱元璋自己也生了儿子,
  就让沐英改回原来的姓,让他光宗耀祖)
  
  此后沐英一直跟着老朱南征北战
  十八岁的时候,被授帐前都尉,
  参与守镇江,开始担当军事要任。
  以后东征西讨、官至征西将军、西平侯等职。
  
  到了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
  沐英开始了一场改变他一生的征战
  出征云南,
  当时的云南可不像现在,
  是旅游胜地,可以体验少数民族风情
  
  当时的云南是属蛮荒之地,地形险峻,气候恶劣,
  还有随时致人丧命的瘴气,而且民风彪悍
  可是干爹加皇上说话了,怎么办呢,那就去吧
  
  沐英作为征南右副将军,从傅友德率30万大军,
  消灭盘踞在云南的残元势力及大理段氏。
  出发之前,还顺便改了他的姓氏,
  不是改过了吗,怎么又改呢?
  原因是这样的
  
  当年老朱收养沐英,问过他姓名
  小孩子可能写不清楚,
  有一种说法是他本来姓李
  不过想了半天,
  他用了个半边字写法,写了个木
  木就木吧,还改什么呢
  
  因为他要出征云南。
  请人推算五行,
  南方丙丁火,火克木,
  五行不利。而水能克火
  朱元璋就给“木”敕封三点水,
  变成了沐浴的“沐”字,
  当然也有一种说法,
  是马娘娘给沐英改的
  这都是传说了,
  反正木变成了沐是事实了
  
  两年后,主力奉命回师,
  沐英就长久的留了下来
  
  沐英留守云南,
  出了平乱作战以外
  还开始屯田制度
  范围:西逾河西,东抵宁州(今华宁),
  南连建水。屯驻军2228名
  (其中马步旗军387名,七分屯军1841名,
  舍丁(眷属)1325名,军役(预备役)1500名,合计5053名,
  
  按明制规定:驻军“军户”是“永充”的,
  让士卒随带家属,共同屯垦,不得改变,
  不得返回,不得与当地民户混居。
  实行七分屯垦,三分戍守操练,
  即七人所种之粮除自己食用外还需供养三人之口粮。
  (有点像当年的新疆建设兵团的感觉)
  
  沐英还组织民工疏浚河道,扩广滇池,兴修水利;
  招商人入滇,运进米谷帛盐,发展商业。
  开发盐井,增加财源,是沐英治滇的重要内容。
  
  他还整修道路,保护粮运,使云南农商都有发展。
  沐英增设府、州、县学达几十所,
  择选民间优秀及士官子弟入学,管吃管住还管穿
  月赐饮膳,年赐衣服。
  他本人也乐在其中.
  “居常读书不释卷,暇则延诸儒生讲说经史”。
  在沐英统治时期,云南相当安定。
  
  洪武二十二年(1389)冬,
  沐英回南京入朝,
  朱元璋赐宴奉天殿,
  给予厚重赏赐。
  朱元璋高兴地说:
  “使我高枕无南顾忧者,汝英也。”
  
  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四月太子朱标死了,
  消息传到了云南,沐英大恸,,六月沐英病死,时年四十八岁.
  (沐英这个人还是很重感情的,马皇后洪武十五年去世的时候
  他哭得呕血,这一次,连和他感情深厚的朱标也死了,
  他的伤心可想而知了,所谓情深不寿,就是这样了)
  
  朱元璋十分痛心,命归葬京师,
  追封黔宁王,谥昭靖,侑享太庙。
  沐英去世后,他的子孙世镇云南。
  
  长子沐春十七岁随沐英征西,
  以后又征云南,才武有父风,
  积功授后军都督府佥事。
  沐英死后,袭父职,镇守云南。
  修屯政,辟田三十余万亩,凿铁池河,
  灌溉宜良涸田数万亩,使五千余户民有生业,
  文治武功都效法其父,惜年仅三十六岁而卒。
  
  沐春无子,其弟沐晟(沐英次子)继其位。
  沐晟性格似其父,喜读书,凝重寡言笑,
  得到朱元璋喜爱,历官后军左都督,
  永乐年间征南,论功封黔国公,
  正统四年(1439)死于出征回师途中,
  赠定远王,沐晟承其父兄业,
  久镇云南,名声远扬,沐氏在云南威权日重。
  
  沐晟子沐斌,因年幼居京师,
  由沐昂(沐英三子)代镇云南。
  以后沐氏子孙相继镇守,
  直到明朝终了,
  最后一位黔国公沐天波还死撑南明王朝
  一直逃到缅甸,坚持到1661年,
  明亡十八年后,才被缅甸国王出卖
  南明亡,沐天波以身殉国,
  (真实的沐天波可不是鹿鼎记里那样的小王爷,
  他是真正的英雄
  他不是皇帝,他是地头蛇,
  只要答应新皇帝的招降,他还是可以做他的大臣
  在桂王逃来云南的时候,在云南南明官员都被招降的时候
  他拒绝了.不识时务者,真俊杰也)
  
  沐天波死了,沐家子孙却没有绝
  沐英的后代在沐家村一直过着
  “养牛耕田、养猪过年”的生活。
  明灭亡后,
  沐英的后人再也没有像沐英那样戎马战功、出人头地。
  清朝朝廷规定
  “清,沐家秀才赶考一概不予录用,鼓励沐家后人从事农业……”
  从此这个曾经大名鼎鼎的王侯之家,彻底泯然寻常百姓矣.
  
  关于沐英的几个不怎么出名的贡献
  
  之一通海刀具
  沐英打仗是比较喜欢用火器的,
  原因很简单,因为他知道火器的威力
  可是一次被刺后,他觉得刀具也很重要,
  他是个比较有钻研精神的人
  于是开始研究,傣族刀,景颇族刀,
  藏刀,傈傈族弯尖刀彝族短体插刀
  研究这些民族兵器,可不是兴之所至为了好玩
  他决心要吸取这些民族兵器的长处,打造出新的兵器。
  他在带队伍人进入通海的同时,
  设置庄头,修筑城池,铁木工匠随之到达。
  这些刀匠艺人及其先进的手工业生产技术
  把回族、蒙古族、彝族相结合,
  因此历史上驻通海的元朝和明朝军队中,
  有兵器制造和修理工匠落籍于此,
  年深日久,
  通海的制刀业在两个朝代得到了发展和提升,
  所以流下了许多精品刀剑。
  
  之二火器布阵法
  前面说了沐英喜欢火器,现在就来看看他是怎么用的
  将火铳兵列队为三行,发现敌兵前进后,
  第一行首先发射火铳,然后第二行、第三行继续发射,
  在二三行发射时,第一列就可以从容装好子弹,
  形成完备而持续的强大火力
  很多人看到明朝那些事儿记载时都很怀疑,这可能么?
  唉,我只想说一句,那就看明史吧,上面写得清清楚楚哪.....
  
  之三,云南白药
  这个就奇怪了,
  云南白药不是民国的曲焕章吗?
  的确是的,
  不过,曲焕章先生祖籍江宁,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当年随沐英来戍边的军人后代
  .....
  历史总是有那么多的巧合
  如果改变其中一个环节,结果就会不一样
  如果当年这些将士都随沐英回江宁
  不知道今天是否还有云南白药这个东西
  又或者变成南京白药,
  又或者根本没有了
  .....
  人在书写历史的时候
  历史也改变了人的命运
  
  
  

少年沐英

  生荣死哀-----盗墓现在进行时
  
  盗墓贼的2006
  
  新华网江苏频道南京3月16日电(记者王力)记者从南京市文物部门获悉,南京将军山沐英第八代孙沐朝弼墓新近发现被盗。令人吃惊的是,目前考古人员已经清理了沐朝弼墓的前室和2个后室,却基本上没有发现什么陪葬品。目前公安部门已经介入。
  
  
   2006年年初,南京市博物馆接到消息,在南京将军山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发现了一座规模很大的古代墓葬。考古人员从出土的三合墓志中,初步确定这个具有1个前室、4个后室的明代大墓为黔国公沐朝弼及其夫人的合葬墓。由于年初南京一直雨雪不断,2月中旬,考古队等天气好转才进入工地进行考古,没想到,这次却发现了被盗的痕迹--一个直径80厘米左右的大洞。3月8日墓门打开后,又发现了一些被进入的痕迹。
  
  
   据南京市文物部门介绍,这是近年来南京发生的比较重大的一起盗墓案件。在沐朝弼墓之前,从1949年起,位于南京将军山的明开国功臣沐英的家族墓已先后抢救性发掘了5座,墓中陪葬品十分丰富,其中沐英墓中出土的青花萧何月下追韩信大梅瓶,现已是南京市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005年在沐朝弼墓附近抢救发掘的沐英曾孙沐瓒夫妇合葬墓,也出土了金、银、玉、陶等不同质地器物300多件。照此推断,如果没有被盗,沐朝弼的墓中也应该有丰厚的陪葬品。
  
  
   南京文物部门说,年初发现这座古墓后,他们就和建设、施工单位协调,派人24小时看守,但直到2月中旬考古发掘正式开始之前,都没有发现被盗痕迹。究竟此墓被盗的时间是在今年初至2月中旬之间,还是在今年初被发现之前,目前尚无定论。有关部门正在全力侦察中。(完)
  
  
  江宁又发现沐英家族墓 大墓数月前曾被盗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6月09日06:30 扬子晚报
  
    本报讯昨日中午,南京市民致电本报新闻热线称江宁复地朗香工地附近发现古墓。
  
    记者来到了发现古墓的复地朗香工地,整个墓四周十余米外拉起了一道警戒线。此时,墓室前方的墓道已被挖开,考古人员正在前墓室清理泥土。记者随后围绕该墓转了一圈,发现该墓葬一处墓室有一个两平方米见方的大洞,据现场一位工作人员透露,这个洞是盗墓者留下的,估计时间不会太长,也就几个月左右的时间,而且从痕迹上看,应该是大型机
  
  
  
  
  
  
  器造成的。据了解,考古人员发现盗洞后,立刻与南京警方取得了联系。警方人员随后很快赶到了现场,在考古人员之前进入了古墓,对墓室进行了刑事勘查,而有一部分警员则在大墓周围布置了警戒线,禁止任何人进入。考古人员告诉记者,目前只有等警方人员勘查完现场后他们才能进一步进驻挖掘。
  
    考古人员告诉记者,昨日上午,他们打开墓室门时发现里面有四块墓志铭,经过辨认后发现该墓是黔宁王沐英第三个儿子沐昂及其夫人的合葬墓,这已经是江宁发现的第七个沐英家族墓了,该墓与去年发现的沐瓒墓规格等同。(吴胜)
  
  时间:2006年12月30日15:52 我来说两句  
  
  
  
  有奖评新闻
  
  【来源:东方早报】
    明开国功臣、云南王沐英在世时风光无限,死后陪葬品也是价值连城;而如今位于南京将军山上沐氏家族墓葬群却“不得安宁”———继沐氏家族沐朝弼墓今年初被盗后,南京博物馆考古部副研究员祁海宁昨天告诉早报记者,日前,又有一处沐氏家族墓葬被发现一个80厘米的盗洞。
  
  
    “该墓葬离沐英墓仅有100米,距离非常近,墓葬的砌法和青砖形制均是典型的沐氏家族墓,可以初步判断应该是沐英的子辈。”祁海宁告诉早报记者,盗洞在墓葬的核心区域,洞口直径约80厘米,可容一人钻入洞内,透过洞口还可以见到大青砖砌成的墓室内壁。
  
    祁海宁表示,从盗洞分析,盗墓者应该有好几个人,且非常专业。“这个墓葬应为现代人所盗,墓中的金银细软及各种文物估计已经被全部盗走,损失无法估量。”祁海宁对此感到非常痛心,“我们现在已经对该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并加紧对该范围的保护。”
  
  
  
  
  盗墓贼的2008
  
  南京将军山挖出两座沐英家族墓 可能已被盗http://news.QQ.com  2008年03月25日08:50   新华报业网—南京晨报    评论0条 云南王沐英,曾经统治云南,被封为黔宁王,其后家族传承280年。他和他的后世子孙被埋葬在江宁将军山上。历史上,这里曾经挖掘出了震撼世界的国宝“萧何月下追韩信”青花梅瓶,也曾经发现了沐晟、沐昌祚、沐睿等沐氏后裔的墓葬和无数金银陪葬品。近日,在将军山沐氏家族墓园,又有两座墓露出了踪迹。
  
  
  
  
  将军山两座明代墓葬露脸
  
  
  出中华门向南行约20公里,在江宁区殷高巷与东善桥镇之间有一座小山,旧时名叫观音山。明朝初年,山的南麓安葬了明代黔宁王沐英以及他的后世子孙。因此,后人把这座山改名为“将军山”。
  
  
  几天前,家住安徽的沐氏家族后人沐广飞前往沐家墓园祭拜时,看到挖土机正在墓园附近施工。但在昨日,一位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一座沐家的大墓被挖出来了”。在接到消息后,记者立即驱车前往将军山,沿着一条崎岖而上的小道,终于来到了被一圈青色帆布遮挡着的考古工地。
  
  
  “这两座砖室墓是在进行基建取土时发现的,我们接到消息后立即赶到现场,进行保护性考古发掘,现在正在清理地表浮土。但是目前能够确定的是,一共发现了两座墓葬,根据墓砖的形制,可以肯定是明代墓葬。很可能与沐氏家族有关。”现场一位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专家向记者表示。
  
  
  墓葬出现疑似盗洞
  
  
  记者在考古现场巡视了一圈发现,由于考古队员们正在清理地表浮土,因此如果不仔细观察的话,根本看不出来在地下竟然埋藏着两座墓葬。但只要稍微留心,墓顶以及墓室的一片青砖还是清晰可见。在墓顶上,记者还发现了一件摔碎了的青瓷器,虽然已经破碎,但从手工看还是非常精致的。
  
  
  “这里怎么会有一堆颜色不同的五花土呢?”记者发现,在一座墓室一角的浮土上盖着几块木板,在木板上还堆放着一些树枝,在树枝边上是一些不同颜色的熟土和生土。看得出来,这里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发掘。在费力抬起这几块木板后,一个一平方米左右的大洞露了出来。仔细往里面端详,只能隐约看见一些青灰色的砖体,一眼看不见底。这是不是盗洞呢?难道这座墓葬已经被盗了吗?现场考古人员分析,这有可能是盗洞,但是也不排除坑体塌陷的可能性,是否被盗的谜团还要等到发掘出墓室后才能知道。
  
  
  墓室主人身份非同一般
  
  
  这两座大墓位于沐英家族墓园,同时规模又非常大,墓主人是不是沐英家族的成员呢?由于考古工作刚刚进行,严谨的考古队员表示目前还无法判断墓室的真正主人。但是从墓室形制来看,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将军山是沐氏家族墓园,在历史上,南京市的文物部门先后在这里发掘出沐英、沐晟、沐昌祚、沐睿、沐瓒、沐朝弼、沐昂等先辈的墓室。而根据我的观察,此次发现的墓室距离沐瓒墓西南400米左右,因此这两座明墓的主人基本可以肯定是沐氏家族的其他成员。”数次前往将军山祭祖的沐广非向记者肯定地表示。
  
  
  “我们会进一步进行考古发掘,一旦出土墓志铭等能够证明墓主身份的东西后,墓主人的身份也就迎刃而解了。”南京市博物馆一位领导向记者表示。
  
  
  墓主可能是14位“黔宁王”之一
  
  
  在史料记载中,沐氏家族屹立明代官场280年,其间曾经出过14位“黔宁王”,根据此次发现的墓葬规模和级别,墓主会不会是14个黔宁王之一呢?
  
  
  根据记载,沐英家族一共有14位黔宁王。而从1959年迄今,南京市的考古部门在将军山考古发掘了一共7座“黔宁王”墓葬,而加上第七世黔国公沐绍勋在云南的沐氏墓葬群,末代黔国公沐天波客死缅甸。此次考古的墓主人有可能是剩下的5位“黔宁王”:沐春、沐斌、沐琮、沐朝辅、沐启元五人,除了沐氏家族的这14个黔宁王外,史料还记载过沐家还曾有4人代理过黔宁王,这四个人的名字已经很难考证。到底是不是这些黔宁王中的一位呢?晨报将进一步关注发掘近况。
  
  
  作者:成岗 高爱平/来源:南京晨报
  
  
  
  
  沐斌墓又被盗 富可敌国沐英家族墓屡次被盗(图)
  
  中国网 china.com.cn  时间: 2008-05-08  发表评论>>
  
  
  工作人员发现沐斌墓基本被盗空。快报记者顾炜摄
  
  南京沐氏家族墓,被誉为除明十三陵以外明代墓葬考古地位中最高的墓葬群。沐英,作为明代功臣,拥有数不尽的财富,无论是在他墓地里发掘出来的国宝萧何月下追韩信梅瓶,还是其后代墓穴中发现的数以百计的金器和玉器,都堪称“富可敌国”……但是他的墓穴在1950年被盗,他的后世子孙的墓穴也屡次被盗。继沐朝弼、沐昂墓之后,今年正在考古发掘的沐斌墓和沐琮墓也都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盗洞。
  
  为了保护沐英家族墓,昨天,一份停工通知书紧急下到将军山,要求有关方面立即停止在将军山明功臣墓地的一切建设行为,保护好文物保护单位的原生环境。
  
  沐斌墓已经被盗空了
  
  昨天,南京市博物馆的考古人员进入了主墓室,对沐英的孙子沐斌的主墓室进行了发掘。但一整天下来,工作人员拉出来的是一车又一车的淤泥,为出土文物而准备的纸箱内空空如也。为了防止错过珍宝,考古人员把所有淤泥都拉出来放在古墓前,经过晾晒后,用细细的筛子仔细筛选,就是这样,也没多大收获。
  
  这样的结果,考古专家们早有预料:正在考古发掘的三座大墓,除了中间稍微小一点的古墓盗洞在前室外,另外两座的盗洞都是在后室,而且盗洞大得足以容纳两个人进入。古墓中的宝贝,早就被盗墓贼偷得一干二净了!
  
  据介绍,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将军山发掘了包括沐英在内的7座沐氏家族墓,但从2005年沐瓒墓发掘之后,沐氏家族墓基本上都被盗了,一开始是发现沐朝弼的墓被盗,而后是沐英三儿子沐昂墓,2006年这一年,连续发现三座被盗的古墓。而如今,沐斌墓是第三座被盗的黔国公墓,估计沐斌边上沐琮墓内也是一座“空城”。
  
  当年的保护范围划小了
  
  记者调查到,正在施工的地块是一家单位2001年从江宁县购得,其时,将军山区域只有沐英墓一处文保单位,还只是县级。
  
  2002年10月,沐英家族墓被提升为省级文保单位,公布为将军山“明朝功臣墓葬区”。由于古墓都深藏在地下,没有办法开展考古勘探,当时,南京市文物局认为将军山只有沐英墓,于是划了一个和2002年以前一样的保护范围。也就是说,沐英家族墓虽然身份提升了,但保护范围依旧不变:以沐英墓为基点,向四面各延伸50~100米的保护范围,由于当年的建设项目都在划定的保护范围之外,南京市文物局便同意了建设项目。
  
  但是,2004年以来,伴随着挖掘机的到来,沐英墓以外的其他墓葬不断出现,人们开始意识到,这里不是独有沐英墓,而是整座将军山都是沐氏家族的墓园。加上这里古墓的文物丰富,导致盗墓贼也对这里垂涎三尺。
  
  意识到了将军山沐英家族墓的重要性,南京市文物部门希望把将军山沐氏家族墓作为地下文物重点埋藏区加以保护,要求该地区的保护应建立在对整个沐氏家族墓地保护的基础上,并按照新的发现调整原有的文物保护紫线和规划红线,在划定的范围内就地加以绿化,并与沐英墓有绿色通道或视觉走廊相联,以保护原生环境。
  
  省文物局要求停止一切建设
  
  “我们祖先墓被盗太严重了,为什么总是要考古发掘呢?”从2005年,沐瓒墓考古发掘以来,沐家后人就不停地提出,严查盗墓贼,把沐英及其家族墓保护起来。沐家后人把信写给了国家文物局,这封信如今又转到了江苏省文物局。
  
  “每每看到将军山考古发掘的消息,我都很痛心,那一片根本不应该施工……现在的考古技术还达不到,这些墓最好是埋在地下别动,留给子孙后代。”江苏省文物局认为,沐英家族墓是省级文保单位,2002年划的保护范围就是不对的,“对沐英家族墓的保护规划范围划定是严重滞后的,当年的土地拍卖也不对,现在要纠正。”江苏省文物局态度相当坚定。为此,昨天省文物局下达停工通知书:立即停止在将军山明功臣墓地的一切建设行为,保护好文物保护单位的原生环境。同时,尽快划定包括沐英墓、沐瓒墓、沐朝弼墓、沐昂墓在内的将军山明功臣墓地的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
  
  胡玉梅 毛丽萍
  
  
  

空空如也的墓室

  2009年
  
  光荣属于地产开发商,盗墓算什么,
  我们的目标是夷为平地盖别墅
  
  早在2005年就有动向了
  今年竟然又开工了
  
  沐英家族墓旁大肆开山盖别墅
  搜狐焦点网 house.focus.cn 2005年05月30日11:31 现代快报
    近日,快报连续报道了将军山南麓发现一座明代早期大墓,立即引起南京市文物部门、江宁区文化局及江宁区博物馆的高度重视,昨天,南京市博物馆与江宁区博物馆联合组成考古队,对这座大墓进行全面发掘,同时在该墓的隔壁,又发现一座明代早期大墓。记者从考古专家那里了解到,这两座大墓的所在位置就是朱元璋的干儿子———明代开国功臣沐英家族墓地范围内,而且极有可能是沐英后代的墓葬。早在2002年10月沐英家族墓地就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记者发现这两座大墓的竟是一家施工单位在保护区内大兴土木、开山发现的。
    挖掘机开山发现大墓
  
  
    昨天上午,记者在大墓的左右两侧看到,施工单位派来的挖掘机、推土机,在大墓的左右两侧山地上挖土、推土,而相隔不远的地方,便是明代开国功臣沐英墓。
  
  
    据工地挖掘机司机称,他们之所以在沐英家族墓地保护区范围内施工,是按照甲方的要求,准备在沐英家族墓地建房,目前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将周围的山地平整好。当告诉工人沐英家族墓地属省级重点文保单位时,挖掘机司机表示,他们根本不知道是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只知道江宁区博物馆来人曾交待过,一旦发现墓葬,必须立即报告。对于施工单位在这样一个省级重点文保单位范围内开发、建设,当地文物保护部门难道不知道?
  
  
    开山平地是经过规划的
  
  
    昨天,记者与江宁区文化局取得了联系,一名姓刘的副局长向记者承认,在沐英家族墓地开发是经过规划的,有手续的,他们也同意了。这位副局长说,“工地上盖房子,是以前批下来的,当时经过南京市文物局批准的。南京市博物馆考古人员也对工地经行了勘探,当时没有发现什么,现在工地在搞二期工程。而沐英家族墓地是后来才被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至于什么时候批的,谁批的,这位副局长不肯透露,只是让记者找江宁区博物馆了解。由于是双休日,江宁区博物馆不上班,记者一时无法与负责人联系上。
  
  
    开发须经省文化厅批准
  
  
    “施工单位在省级重点文保单位范围内开发、施工,必须经得同级文化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批,开发单位才能立项、规划、施工,否则属于违法行为。”南京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考古专家说,将军山位于牛首山之东,又名降魔山、观音山,因明朝功臣沐英及其家族墓葬在此而得名,因此,只有名臣宿将才能葬此。早在1959年,考古人员在沐英家族墓地发现了沐英墓葬,其中出土了一件堪称国宝级的青花人物梅瓶,上面绘有“萧何月下追韩信”图案,是一件举世无双的瓷器极品。此后,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沐英的后代沐昌、沐晟等墓葬,出土了金、银、玉器等大量珍贵文物。不管怎么说,既然沐英及其家族墓葬保护区已被列为省级重点文保单位,又在保护区范围内发现了明代大墓,施工单位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其行为已经构成对文物保护区的破坏,有关部门应依法对肇事单位和个人的破坏行为进行处罚。
  
  
    据了解,一期工程从去年底开始施工,共盖了数十幢别墅,目前已基本完工。二期工程正在沐英家族墓葬保护区范围内平整山地,一旦搞好后,将再建数十幢别墅。快报将继续追踪此事。
  
  
  重点文物明代功臣沐英墓竟成房产开发工地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2009-04-02 09:12:18
  
  --------------------------------------------------------------------------------
  
  
  新华报业网讯 清明将至,出门扫墓却发现先人的墓地变成了大工地(如图)。这是从芜湖、苏州等地赶到南京将军山祭扫祖先的沐广飞一行人的遭遇。昨天,他们拨打了本报热线,并向南京文物主管部门举报此事。
    60多岁的沐昌根告诉记者,他们是明朝大将沐英的后代。按往年的习惯,分散各地的沐氏子孙在清明前后都会赶到南京江宁将军山南麓的沐英墓祭扫先人。身在芜湖的他与在苏州的沐广飞等亲人约好,3月31日一同赶到南京来扫墓。不料来到将军山南麓后,发现本是重点文物保护区的先人墓地竟变成了工地。他们本以为是文物部门对保护区进行建设,但仔细一看,发现并非如此,不仅大型挖掘机、推土机穿梭其间,一些地方还铺起了水泥道路,甚至前几年发现的两处沐氏古墓都快被水泥道路包围起来了。
  
    从苏州赶来的沐广飞已是10多次到将军山了。他说,沐英作为明朝开国元勋,死后被追封为黔宁王,葬于南京将军山。围绕沐英墓地,还葬有自明洪武年至明末沐英家族后代其他重要成员多人,形成了沐家在将军山的一座规模宏大的家族墓地,所谓“将军山”正是由此得名。由于将军山南麓古墓文物比较密集,这一地区被列为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区域。据沐广飞介绍,他们曾向现场人员询问,被告知是在进行房产商业开发,他们感到很气愤。他们立即赶到南京市文物局举报此事,文物局有关人士表示,分管领导暂时不在。
  
  张筠
  
  
  

  南京,南京
  这个我喜欢的城市
  怎么发生这么滑稽可笑可耻可恨的事情
  找负责人,永远是不在的
  或者联系不上
  年年说防盗,年年被盗
  最后还彻底交给房产商了
  这一切的发生,戏剧般滑稽
  造成的结果,却是悲剧般惨烈
  
  南京到底是种种负责人,有关部门,的南京
  还是全中国人的南京?
  
  
  回来了,先报到个
  
  
  关于火烧功臣楼的故事
  绝对不是出自<故事会>
  而是单田芳先生的评书<大明英烈传>
  小时候爱听评书
  历史启蒙
  结果后来翻史书,有些内容怎么也找不出来
  于是很佩服编故事的人
  编的好看又精彩
  最重要,比真的还真
  
  说来好笑.我有个兄弟
  一直坚信郑克爽是卑鄙小人,对不起他祖宗
  以前怎么说他也听不进去,,,,(可见小说误人)
  
  历史上的郑克爽,虽然的确是降清了
  却谈不上多么卑鄙
  三藩之乱后郑氏出现权力真空
  内斗非常激烈
  冯锡范把郑克爽推上王位
  其实,当时郑克爽不过十一岁
  很难说有什么杀伐决断
  到了后来投降满清之时
  也不过十三岁
  你说一个初中生怎么可能有什么大将之风
  又不是人人都和沐英似的
  八岁就在战场里混
  
  就算是这样,这小孩还是说了他的要求
  不伤郑家一人
  不伤兵将一人
  不伤百姓一人
  感觉这孩子还好
  降清之后,他只是想留在福建
  可惜,却从此被软禁在北京,直到他三十七岁去世
  
  不知道金老是出于什么心态,把他说得那么卑劣
  坦白说,看得很别扭,尤其是那段把你爷爷卖给你什么的
  郑克爽的爷爷是谁,是郑成功!
  虽说小说是小说,但拿真实的历史人物开涮
  很容易误导
  尤其小说比历史书看的人多
  ....
  
  
  
  
  说到郑克爽又想到了陈近南
  有段时间对帮会特别感兴趣
  翻了不少资料,都不能证明台湾的陈永华就是陈近南
  反倒是浮出了一些谜团
  历史上成立天地会的那个陈近南,可能是真正的无间道
  清廷的兵部尚书,,,,,,
  当然只是猜测,反正陈永华的后人是不承认陈近南是陈永华的
  ----------
  接着上沐英家族墓出土的文物
  (痛心这连着几年被盗的....)
  
  南博镇馆之宝元青花
  萧何月下追韩信
  通高44.1厘米
  此梅瓶口部短小,口沿面平厚,
  肩腹部浑圆,下腹部瘦长,平底。
  通体绘有青花纹饰:
  肩部绘有杂宝及缠枝牡丹花纹;
  腹部绘“萧何月下追韩信”人物故事
  及梅花、竹子、松树、芭蕉、山石等纹样;下部绘宝莲纹。
  
  整件器物造型端庄、稳重,
  胎质洁白致密,青花发色苍翠浓艳,
  而瓶中所绘人物的生动神情尤其精彩:
  萧何策马狂奔时的焦虑、
  韩信河边观望的踌躇不定、
  老梢公持浆而立的期待,
  都被表现的淋漓尽致,
  堪称元末明初青花瓷中的绝品佳作。

  金束发冠,碧玉簪:
  明.天启五年(公元1626年)。
  
  冠长10.7厘米,簪长10.3厘米。
  1979年南京江宁殷巷沐昌祚墓出土。
  
  冠金质,簪碧玉质。
  冠上部有六道直梁,
  边缘用直线作出宽边。
  两侧各有两孔,用于插入簪子,
  玉簪顶作圆珠形。
  此冠是明代官员退朝燕居时用来束发的用具。
  
  (这个实物太华丽了,看得人眼晕)
  

  金束发冠,金簪:
  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
  冠昌14.3厘米,宽5.6厘米,簪长12.2厘米。
  
  1959宁南京江宁殷巷沐晟幕出土。
  金质。锤碟如意云纹,
  冠侧分别有四只插孔,位置对称,
  用于金簪插入,并横贯于发髻中以固定发冠。
  金簪顶端錾刻出花状,中间嵌红宝石。
  
  以前不怎么喜欢黄金,觉得俗
  后来看到很多文物,又觉得还好
  也许黄金也要看怎么做怎么用吧
  用好了只觉得华贵
  用得不当就只是暴发户的俗
  

  童子莲花形金扣:
  
  长2.4厘米,宽1.2厘米。
  1979年南京江宁殷巷沐晟墓出土。
  金质。
  金扣两侧为童子,
  体形矮胖,上衣下裳,
  笑容可掬,双手捧莲。
  扣圈作莲瓣状,扣子中心为莲实。
  设计新奇别致,有“连生贵子”的吉祥寓意。
  

  鹦鹉形水晶环: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直径4.2厘米,宽0.6厘米。
  1974年南京江宁殷巷沐叡墓出土。
  
  水晶质。透明环状。
  将水晶依环状雕琢成曲身卷尾,
  首尾相连的鹦鹉形状,
  用变形夸张的手法,
  做出优美的造型,构思奇巧。
  鹦鹉环作为还佩的一种新款式,
  在历朝考古中非常少见。
  
  大家仔细看这个,太别致了
  老实交代,我贪心起了,罪过,罪过
  .....
  

  金镶玉环: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直径2.8厘米,厚0.5厘米。
  
  1974年南京江宁殷巷沐叡墓出土。
  玉质。青色,有沁痕。
  制成环状,环内嵌入金边。
  
  这个镯子拍得最不好
  实物很奇妙的感觉
  

  金链琥珀坠: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通长36.4厘米,
  琥珀长3.9厘米,宽2.5厘米。
  
  1974年南京江宁殷巷沐叡墓出土。
  琥珀质。一条金链系一块水滴状琥珀,
  琥珀色泽鲜红,透明度强,
  可见内部有二气泡,
  匠师在琥珀外壁依气泡之形阴线勾出两只仙桃,衬以枝叶。
  另一面则阴刻行书“瑶池春熟”四字,笔触潇洒飘逸。
  

  小令,胡大海的墓还是个秘密
  不过,可以说下他的八卦什么的
  做完沐王府的再说吧
  佛像形玉饰件: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高3.5厘米,宽2.5厘米。
  
  1974年南京江宁殷巷沐叡墓出土。
  玉质。青色。佛像头戴宝冠,
  肩披飘带,双手结禅宝印,
  结跏趺坐于莲花上。
  雕琢线条简练,体现出“粗大明”的玉器制作风格。
  
  不好意思,我第一个看到这菩萨的时候
  一晃眼,把下面的莲花看成青蛙腿了
  还在想,这腿怎么这难看呢?
  
  
  

  嵌宝石双龙纹金镯: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直径9厘米,宽0.7厘米。
  
  1974年南京江宁殷巷沐叡墓出土。
  金质。同出土一对,形制相同。
  
  镯头錾刻龙首,龙睛为后焊,
  龙角,须,均制作细致,
  龙口微启,露出牙齿。
  
  龙首顶部有一金托,似曾嵌珠。
  镯头内侧以几根线条表示龙下颌。
  
  镯上有金托数个,
  托与托之间以缠枝叶勾连。
  金托上嵌红,蓝宝石,尚有几个空托,
  应曾有珍珠镶嵌,因常年埋于地下珍珠已失,仅存空托。
  

  嵌蓝宝石戒指:
  
  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
  
  直径1.9厘米,宽0.6厘米。
  1959年南京江宁殷巷沐晟墓出土。
  
  金质。圆形。
  戒面凸起呈椭圆形,
  金托内嵌蓝宝石,
  托周围饰联珠纹,
  戒面两侧环上錾刻如意云纹。
  

  双龙纹金镯:
  
  明,天启五年
  (公元1625年)
  直径5厘米,宽0.7厘米。
  
  1979年南京江宁殷巷沐昌祚墓出土。
  金质。共出土一对,两两相对,
  镯外侧龙睛、发、须等均錾刻细腻,
  镯头内侧錾刻龙下颌。
  
  

  玉韘: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直径3.5厘米,宽1.2厘米。
  
  1974年南京江宁殷巷沐叡墓出土。
  玉质。玉为青白色,圆形。
  一端延长呈角状,素面,
  上有一道凹弦纹。
  
  玉韘,原为射箭勾弦用具,
  使用时套在拇指上,
  以套在右手者为多,亦有双手都用者,
  后演变成一种男子的手饰。
  
  这个比较难认的字念she,同射音
  妇好墓就有这个,扳指的前身了
  

  佛字金簪:
  明,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
  长10.7厘米,簪首高3.5厘米。
  
  1959年南京江宁殷巷沐晟墓出土。
  金质。簪针呈圆锥形,
  簪顶用垒丝工艺做出祥云,
  云下作一圆形,内写“佛”字。
  
  

  灵芝竹节纹玉簪: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长10.3厘米,簪首直径1.5厘米。
  
  1974年南京江宁殷巷沐叡墓出土。
  玉质。玉成灰白色,有沁色。
  簪顶部作灵芝纹,
  簪首雕琢两竹节纹,顶部略弯曲。
  
  

  玛瑙佛手形金簪: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长11厘米,簪首长4.2厘米,宽2.8厘米;
  长11厘米,簪首长4.6厘米,宽2.4厘米。
  
  1974年南京江宁印象沐叡墓出土。
  金质。簪首分为三支金托,
  中间用垒死工艺制成花叶状托,
  三托顶端为椭圆形托,
  原应有嵌物,今遗失。
  
  三托均嵌玛瑙,中间较大,
  色橘红,作佛手形,两侧较小,色紫,亦作佛手形。
  

  玛瑙佛手形蜜蜂形金簪: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长11厘米,簪首长3厘米,宽3厘米。
  
  1974年南京江宁印象沐叡墓出土。
  金质。同出土两件,形制相同。
  簪首镶一块桔红色玛瑙,色泽鲜亮,
  玛瑙雕刻成佛手形,
  顶端有一只玛瑙制成的小蜜蜂,形态栩栩如生。
  “蜂”与“丰”有谐音,
  寓意风调雨顺,丰收吉庆
  
  两只小蜜蜂,飞在金簪上
  

  梅花竹节碧玉簪: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长12,8厘米,簪首直径1,3厘米,
  长13,8厘米,簪首直径1.6厘米。
  
  1974年南京江宁殷巷沐叡墓出土。
  碧玉质。局部有沁痕。
  同出土两件,形制相同,
  簪首作钱纹,通体雕琢竹节纹,
  上部饰数多梅花。末端作竹子截面状。
  
  

  嵌宝石莲花形金饰件: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长12厘米,宽9.2厘米。
  
  1974年南京江宁殷巷沐叡墓出土。
  金质。锤碟成莲花形,叶脉清晰,
  两端做如意形,
  中间饰一大一小两个如意状纹饰。
  饰件中心以及上下左右嵌红宝石三粒,
  蓝宝石两粒。
  叶片上下左右各錾一孔,供系缀所用。
  

  嵌水晶金簪: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长11.2厘米,簪首直径2厘米。
  
  1974年南京江宁殷巷沐叡墓出土。
  金质。簪针一端呈长方形,末端为圆形。
  
  簪首作出八面形金托,上嵌水晶一颗。
  水晶经磨面处理后形成形状不同的二十五个面。
  顶有一平面,底层八面与金托一致。
  每面都有很好看的折射角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