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是怎样炼成的----刘基的传奇
刘基
关于他的传说实在太多
几百年来,
他终于完成了从开国功臣到神奇先知的转换
那么,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让我们暂时放下乱七八糟的野史杂谈,
看看正经史料再说吧
刘基,青田人
曾祖刘濠是南宋的翰林常书
宋亡后就回了老家隐居
当时村民不满蒙元异族的统治,纷纷起来反抗。
在青田九都牙阳的林融,聚众起义,
打出复兴宋室的旗号,
结果惨遭镇压,林融战死。
但事情还没完,
又继续派专使前去清查余党、打算全部处以死刑。
当地的豪强,朝廷趁机排除异己,
搜罗了上万名人在内的名册,专使往京上报。
上报之人路过南田武阳村,
天黑又下大雪,就在此留宿。
刘濠得知此事,思想十分悲愤,
为那些无辜受牵连的人暗中担心,
可是也没什么好办法
这时,
年仅十岁的刘烩(是刘基之父)有了主意,就告诉了刘濠。
于是,他备了酒菜邀专使来家,
殷勤款待,等专使饮得酩酊大醉后,
刘濠急忙从专使的行李中取出籍册,
从中录下200名巨魁恶绅的姓名。
同时将自己的住房以大火毁掉。
专使惊醒后慌忙逃出火海,
见行李籍册全毁,大为惊恐,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刘濠劝道:
“莫非那藉册中之人名有冤情之故,
是天老爷有意活着他们。”
刘濠直言道,我帮助你重新集册姓名,
他就选了200余名的册子交纳专使。
专使无计可施,接册即行,朝廷令下,
杀掉200余名的巨魁恶绅,万名无辜之百姓得以幸存。
有其父必有其子,
这样的父亲自然也有这样的儿子
刘基从小就聪慧过人
(野史说他不爱读书,后来得了天书根本无稽之谈)
他的阅读记忆能力非常的强,
一次能同时看过七行
因为这样的速度,所以他是无书不看
除了经史子集,天文地理,象纬......无所不探
这样的才子,很快就会引人注目
二十一岁,他中了进士
大家如果还记得前面的帖子,
该知道在元朝汉人考进士做官多么的难
可是刘基,不费劲年纪轻轻就考上了
不服不行(可见读书也还是 要天分的)
之后三年做了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的县丞。
在任官的五年内,
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
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
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但地方豪强对他恨之入骨,
总想找事端陷害他,
还好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这样一折腾,刘基不想干了,
那就辞官吧,就这样刘基回了青田
第二年,
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
如果刘基做个拿着俸禄混时间的官,日子也就好打发了
可是他不是
检举监察御史职,
自然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
不但不支持,还要炮轰他
刘基生气了,再次不干了,辞官
此后,他就过着半隐居的日子,教教书
和朋友吟诗作对,自得其乐
他干,朝廷还不干呢
隐居四年之后,徐寿辉攻入杭州
朝廷又再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
主要任务是帮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
敌人是方国珍
刘基建议筑庆元诸城以逼贼,
方国珍有些恐慌派人贿赂刘基
刘基不理他,那就贿赂刘基上司
那就成了,朝廷于是招降了方国珍
这时又有流寇起,
朝廷又派刘基剿匪
这次更狠,连兵都不给
算了,辞官,
刘基又一次收拾包袱走人
回到家,写书<郁离子>表明志向
这时终于出场了,
他要请刘基出山
他想,刘基还不想呢,
当时刘基都五十岁了,堂上还有老母八十了
后来因为老母支持他,
加上他本身还是要抱负的,就去了
此后的种种就不再一一详叙了
八年的时间,
制订灭元方略,
参谋军机筹划全局
开国以后,刘基奏立《军卫法》,
提出“宽以待民与严惩贪吏”的主张,
肃纲纪,整吏治,严惩贪枉。
比如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罪,
虽丞相李善长出面替其谊子说情,刘基还是把李彬砍了。
刘基还谏止营建东都,
提醒朱元璋不要轻敌。
奏曰:“凤阳虽帝乡,
非建都地也;未可轻也。”
六十一岁告老还乡,劝朱元璋
“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
临终前遗嘱次子仲璟,待胡惟庸败后上奏朱元璋:
“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
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联络。”
刘基的一生怎么看,
也是个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后世怎么成了袁天罡李淳风那样的预言家了呢
谜底,其实还是在史料里
朱元璋初登帝位,
为了体现自己是受命于天的
开始编神话来塑造形象
什么御制皇陵碑的占卜啦,做梦的记录啦
最后干脆把周颠说成了周仙
还亲自撰写《周颠仙人传》。
皇上带头编,马屁精跟着编,
不明真相的群众再来添枝加叶
于是又一个神人诞生了,他就是刘基
为什么是刘基不是旁人呢
因为刘基同学不仅是个杰出的军事家
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文学家
他曾主持太史院多年。
(后改名叫做太史监、钦天监)
在明代,
这是一个专门掌管天文历数的机构,编史之事归翰林院。
他曾卜地作新宫,
参与规划应天府城的拓建。
(这可是地质学家干的活,考察土质,水源....等)
他为朱元璋选定登基吉日,
不要小看了这项工作
通过肉眼预测四五天后的天气,
连现在的气象专家都做不到
何况六百年前
而且刘基必须准确的预报
因为万一预测不准,
那一天不是“天朗气清,风和日丽”
而出现“狂风暴雨”,朱元璋就难看了,
刘基的脑袋也搬家了。
因为那一天的好天气说明上天批准朱元璋当皇帝。
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够神奇了
还能知天,不是神人是什么?
于是属于刘基的神话时代就这样开启了(其实人家是科学家)
和李淳风他们不同,刘基并没有留下和<推背图>齐名的烧饼歌
后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包括近代)
往往学老朱的样子来通过发现刘基预言证明自己的正确
事实上,
刘基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他懂得很多,非一般的多
而且样样都很精,
准确的评价,他是个奇才,不世出的奇才
刘基的身后事
刘基本人不信鬼神,
他认为生死不过是气之聚散,
他在自己的书里写到
:“夫天地之生物也,有生则必有死。
自天地开辟以至于今,几千万年生生无穷,
而六合不加广也,若使有生而无死,
则尽天地之间不足以容人矣。
故人不可以不死者,势也。
既死矣而又皆为鬼,
则尽天地之间不足以容鬼矣。
故曰人死而皆为鬼者,罔也。”
:“夫人之得气以生其身,
犹火之著木然,
魂其焰,体其炭也。
人死之,魂复归于气,
犹火之灭也,其焰安往哉?
故人之受气以为形也,犹酌海于杯也,
及其死而复于气也,
犹倾其杯水而归诸海也,
恶得而恒专之以为鬼哉?”
后来的俗语人死灯灭,就来自这段话
一个这样看透生死的人,
对自己的身后事自然也是豁达
所以他认为墓葬,上草下土,足以
让我们来看看刘基在哪儿安歇吧
温州文成梧溪,山明水秀之地
上草下土安身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