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小令
  那是明朝扣子的流行风吧
  大家学着做呗
  你猜哪个是原版,哪个是A货?
  
  牡丹形金饰件:
  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
  长15.6,宽20。2厘米,花直径8厘米。
  1979年南京江宁殷巷沐昌祚墓出土。
  金质。
  用薄薄的金叶锤碟成牡丹花瓣和叶,
  叶脉和花蕊清晰可辨。
  牡丹花象征荣华富贵,
  深受贵族妇女的喜爱。
  
  

  嵌宝石云龙纹金饰件:
  明,天启七年(公元1627年)。
  高4厘米,底径4厘米。
  
  1974年南京江宁殷巷沐叡墓出土。
  
  金质。钟形,中空,
  顶部有方形孔并作双层宽边,
  在主要部位浅刻两条蟒纹。
  
  蟒四爪,作正面形象,
  周围作海水,云气纹,
  在蟒的腹部位置嵌蓝宝石,
  在两蟒之间各嵌四颗宝石,另两金托嵌物遗失

  小令要求太高
  徐达沐王爷这些东西不错了
  
  你看看这个
  有胆子往头上招呼么
  猜猜这是谁的东西?
  
  

  你试试把这三个都摆头上
  你就知道是谁的了..
  
  
  上面两个摆两边

这个摆中间

  好吧,我承认,我是坏人
  
  给你一双她的鞋子看,你就知道了
  
  

  是的
  
  
  胡大海&天地会&无间道&女将军
  
  这几个关键词实在很BH
  可是却基本概括了内容
  
  明史上
  关于胡大海最深刻的记忆就是
  他的儿子私自酿酒,
  被老朱杀了,他就没有后代了
  
  其次就是他说的
  "大海善用兵,每自诵曰:
  “吾武人,不知书,惟知三事而已:
  不杀人,不掠妇女,不焚毁庐舍。”
  
  最重要的是他的墓根本找不到了
  用官方说法就是失考
  但是 有这样一段故事
  却让这个传奇人物的故事继续下去
  
  胡兰畦,
  我国第一个女将军
  名门之后,出生于1901年。
  她的名字颇有书卷气,
  兰畦者,兰花盛开之田园之意也。
  作为明朝开国重臣胡大海的传人,
  胡家世代承继“反清复明”大业。
  他的父亲就是天地会的
  (这段介绍吓了我一跳,胡大海原来有后啊)
  
  接下来,她的经历更BH
  被四川军阀求婚,当然拒绝了
  和陈毅(开国元帅那位)鱼雁传情
  阴差阳错嫁给了国民党军官陈梦云
  
  胡兰畦既是国民革命军第一位、
  在当时也是唯一的女少将,
  又是中共秘密党员。
  (潜伏啊潜伏,无间道啊无间道)
  
  之后委员长点名要她出国
  她去了德国,加入德共
  被法西斯关进监狱
  后来被营救出来
  与德共领袖莱曼相恋,
  并写作纪实文学《在德国女牢中》,
  此书使胡兰畦成为名扬欧洲的传奇作家。
  
  不久,胡兰畦赴苏联工作,
  深受文学巨匠高尔基的喜爱。
  高尔基逝世,
  斯大林等亲自抬棺,胡兰畦执绋送归。
  后来被克格勃监视,不爽
  回国给廖仲凯夫人何香凝的政治秘书(一秘)。
  
  此时的陈毅,
  担任红22军军长,
  在江西信丰,
  娶了当地19岁的女学生萧菊英为妻。
  第二年萧菊英遇敌突袭,负伤跳井而死。
  
  一年之后,
  李富春、蔡畅夫妇给陈毅介绍了
  18岁的兴国女红军赖月明,
  于重阳佳节秉烛而婚。
  戒马倥偬,家少离多。
  不久赖月明被捕,
  传抗拒逼嫁,跳崖自尽。
  
  五年之后,南昌,
  陈毅与担任抗日战地服务团团长的胡兰畦不期而遇。
  二人喜出望外,
  彻夜倾诉相思苦恋,情订白首盟誓。
  陈毅还写信报知了父母。
  然而却受到组织上的阻挠。
  
  项英亲自找胡兰畦谈话,干涉陈胡婚约,
  借口说二人倘若结为夫妻,
  胡的中共地下党员身份就暴露了。
  项英口气强硬地劝道:
  “你这国民党将军身份,
  留在国民党部队里,对共产党更有贡献。
  要同我们新四军的二当家结婚,党是不会同意的!”
  当时国共已然合作,何必如此...
  
  两人抱头痛哭一夜而别。
  陈毅传书给胡兰畦:为了革命,
  假若三年内我们不能结合,
  就各人自由,互不干涉,把爱永藏心底。
  三年之后,陈毅与18岁的女兵张茜结婚。
  
  1949年,
  陈毅一脚踏平上海滩,任上海市长。
  胡兰畦写信要见他,
  迎来的却是时任上海副市长的潘汉年。
  由于潘汉年看到胡兰畦在国民党高层很受欢迎,怀疑她
  所以潘对胡说:
  “陈毅多次结婚,
  如今儿女成群了,你还找人家干啥?”
  胡兰畦根本不知道组织上对她有误解、有怀疑,
  只是失声痛哭不止。
  
  其实之前两年
  国民党报纸大肆宣传“陈毅阵亡”,
  胡兰畦信以为真,伤痛万分,
  还将自己在成都的房产赡养陈毅的父母二老,
  尽“儿媳”之责。
  
  陈、胡二十年代初就相识、初恋;
  从1937年私订终身而被迫分别,到新中国成立,
  终于还是没有等到团圆
  胡兰畦从此再未婚育。
  一个人孤独的活到了93岁
  
  我惊觉最不熟悉的竟然是眼皮子底下的近代史
  没想到国共人士都这么BH
  而天地会更是一直存活到现在,,,
  大家看相片吧,像不像呢
  
  
  
  
  
  
  
  

胡大海

  关于明宫遗址的一些事
  
  短暂的迷失
  
  南京明故宫遗址及其附近,
  一向充满神秘色彩。
  近些年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
  沉睡几百年的皇家宫阙偶现冰山一角,
  围绕这一带的奇异传说更扑朔迷离。
  怪异的交通事故、
  诡谲的死亡事件,不可思议的奇闻,
  陆续出现
  
  
  事件之一,我看不见
  
  在新街口一家媒体工作的金先生
  2007年11月某日深夜下班回家,
  开一辆南汽菲亚特,
  沿中山东路由西向东,
  准备出中山门,去东郊的住所。
  
  这条路金先生几年来天天夜里都走,
  熟悉的路况和环境,
  用他自己话说,是“闭着眼睛都能开”。
  
  离开新街口不远,他跟上了一辆出租车。
  说来也怪,那天人车都比平时少,
  而且几乎一路绿灯,出租车越开越快,
  金先生跟在后面也越来越快。
  过了解放路口,金先生跟着出租车开上非机动车道。
  因为修地铁,那段路临时允许机动车行驶。
  
  偏巧这天边道上竟一辆自行车没有,
  就这两辆车,一前一后,畅行无阻。
  前方大约四五十米远,出现一个路口,
  金先生看了一下,是绿灯,便放心跟着出租车朝前开。
  出租车呼地从路口过去了。
  金先生看到,眼前是清溪路口,与中山路形成丁字路。
  前方了无障碍,车子强大动力推着他勇往直前。
  
  就在这时,他隐约听到一声惊叫,
  接着砰砰两声巨响,车身猛的一震,
  眼前一黑,脸上就麻嗖嗖的。
  幸好金先生是军人出身,还算镇静,
  他闻到一股硝烟味,知道是安全气囊爆了,
  勉强睁开眼,先摸到已断了一条腿的钛金眼镜,
  赶紧摇下车窗,排掉烟雾,
  这才看清,眼前一辆红旗鼻子撞歪,
  另一辆宝马两扇侧门稀巴烂,
  气帘像两块抹布挂着。出事了!
  
  老金奇怪,丁字路口他们怎能撞上来?
  围观的路人却告诉他,这是明故宫西口。
  他朝右边一瞧,傻眼了:
  丁字路变成了十字路口!
  更让他惊诧的是,路口如此开阔,
  出事前一瞬间,两辆车开到眼前怎会视而不见!
  否则,朝右打一把方向,就什么事都没有了。
  见此情景,保险公司出险员一口咬定他喝醉了。
  可是当即验血证明,金先生滴酒未沾。
  
  诡异的是,事后宝马车主也多次说,
  出事前瞬间,她也是忽然失掉反应,
  对外界茫然无视。
  不然,她跟在红旗车后侧,
  只要刹一下,也不会撞上来。
  .....

城墙

  事件之二,不存在的车
  
  2008年7月14日上午,天气晴朗,
  55路公交车驾驶员王强驾驶着熟悉的车辆,
  沿着固定的线路,一路开来。
  大中桥-公园路-金城集团—解放路……
  这条道路,太熟悉了。
  而这个时间段,又是上午10点多钟,
  交通早高峰基本过去了,车子很好开。
  
  很快,车子拐上了中山东路,
  最近这里路况比较复杂。
  王强下意识地定了定神,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路面。
  过了御道街东口,车子接近了南航北大门。
  就在这时,王强突然感觉旁边有一辆车子要超车,
  从直觉判断,那辆车子速度极快。
  本能之下,王强赶紧左打方向盘,
  但就在这时,他才发现,
  左边竟是地铁围挡,而就在前面,
  一根粗壮的法国梧桐树枝桠已经迎面扑来。
  
  刺耳的刹车声中,
  车头径直撞上了法国梧桐,
  枝桠将前挡风玻璃击碎后,
  冲进了驾驶室,又将车顶掀开。
  王强脸上顿时鲜血直流。
  而车里的乘客,也是东倒西歪,哭喊声一片。
  
  意识模糊的王强,
  想知道旁边的车子怎样了。
  然而,车门打不开,
  他的身子也动不了,只能徒劳地等待民警。
  
  迅速赶来的交警很快查验了现场,
  奇怪的是,没有任何证据证明,
  车祸发生当时旁边有车要超,也不可能超过。
  
  
    

  事件之三,奔向石狮子
  
  2006年夏天一个晚上的10点多钟,
  南京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报警电话骤然响起。
  
  电话是从御道街打来的,
  一位市民气喘吁吁地告诉值班民警,
  一辆车子飞进了午朝门公园,
  “车子差不多撞毁了,你们快来处理吧,太惨了!”
  
  接警后,警车一路闪着警灯,呼啸而至。
  
  事发地点位于御道街午朝门公园南门口,
  一辆小轿车冲上路牙,
  一头撞上了石狮子,
  车头已经全部高高翘起,引擎盖被折断,
  车子右侧副驾驶室被压扁,
  一名男子浑身鲜血,
  蜷缩在副驾驶位上。
  
  车窗玻璃已经全部破碎,
  民警上前试图询问车上的人还能否说话,
  但他一点反应都没有。民警赶紧猛拽车门,
  但车门被死死卡住。
  正在大家急得不知所措时,
  消防部队赶到了现场,他们带来了切割设备。
  
  5分钟后,车门被大卸八块,
  男子的身子露了出来,
  民警不敢耽搁时间,当即将其拉了出来。
  但可惜的是,此时的男子早已没有了任何气息。
  
  这一番忙活后,
  民警开始对事故现场查验。
  道路很宽阔,路灯也很亮,
  而午朝门公园门口还有十多厘米高的路牙,
  周边的交通设置和反光标志也很明显。
  
  车子却就这么径直冲上了路牙,撞上了石狮子,
  而石狮子,连一块小石屑都没有被碰掉。
  
  再看该车从南往北驶来的车道上,
  一点刹车痕迹都没有。
  难道开车人就眼睁睁地不要命,
  没有采取丝毫措施?
  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
  事发后,他人去了哪里呢?
  

诡异的公园

  600年风吹雨打、
  历经多次战乱,
  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明故宫掩埋在荒草丛中,
  终于,上世纪80年代末,
  明故宫遗址一带划归地方,始建公园,
  在原奉天门位置开始修建仿古建筑。
  
  记者走访明故宫公园,
  遇到了一群在内休闲玩耍的市民。
  他们讲述起那一段往事。
  
  “这一建就很不太平了,”
  一位60出头的市民回忆说,
  “楼建好后剪彩,听说,当晚就有个人死了。”
  
  “不止这一件,”另一个人补充说,
  “我听说,在修建过程中,先后死了3个人。
  皇家遗址啊,当然不是哪个人都能随便动的。”
  
  而记者从一位文物收藏爱好者口中了解到:
  实际的情况是,楼建好后挂牌,
  就在当晚,
  一位参加挂牌的人回家路上遇到了车祸。
  另外,上世纪90年代中期,
  在这一带进行挖掘时,
  发生过一件更蹊跷的事情。
  在下坑道时,
  有个工人的腿被铁锹碰伤,
  伤口并不严重,
  然而,在接下来的半个月中,
  工人的腿一直肿胀着。
  这次莫名其妙的事故,让工人的情绪很紧张,
  后来再施工时,工人就强烈要求施工单位放鞭炮避邪。
  
  
  2002年,
  明故宫遗址附近一家单位新建大楼,
  可打地基时却意外地挖到了不少木桩和琉璃瓦片,
  据有关部门考证,这里是明代太庙的遗址。
  一时间,“太庙遗址上大兴土木”的消息传遍了全城。
  
  一场现代都市建设与古代文物保护之间孰轻孰重的争论开始,
  最终,新大楼还是拔地而起。
  为最大限度地保护地下文物,新大楼底层架空,
  而且,大楼门口原先的一口古井也被修葺一新。
  这口井,据说明代祭祀时专门用于清洗祭品。
  
  
  为了古老的太庙,
  今人小心翼翼,
  施工的方案改了又改。
  然而,大楼建成后,一连串的离奇事故还是不期而至。
  
  “那是因为在太岁头上动土了。”
  当年就在附近上班的一位保安言之凿凿,
  一边说着一边压低了声音,
  “这种事我们都不敢乱说的。
  新大楼开工没多久后,一位民工被电死了。”
  
  而据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男士回忆,
  厄运首先粘上了一个年轻女孩。
  她在附近正常行走,一辆卡车从她身边驶过。
  因为在单位内部,车辆行驶的速度并不快,
  可意外偏偏发生了。卡车从女孩身上慢慢碾过,
  很快,女孩就没了气息。
  
  而更怪异的事还在继续着,
  在该单位工作过的一位先生告诉记者,
  “前两年,一个男孩晚上从二楼跳下来,
  打算到车站去接朋友。之
  前,这个男孩也从楼上跳过好几次,
  可这次偏偏出事了。
  男孩的脚踩到了台阶上,
  头重重地磕在地上,第二天就死了。”
  
  据他介绍,大楼兴建后,
  在该单位正常的实验中,
  一向十分保险的实验器材也忽然出了毛病,
  一个年轻人被电死了。
  更蹊跷的是,
  今年五月的一个凌晨,倾盆大雨中,
  一位男士从二楼跳下,虽然楼层不高,人还是当场死亡。
  
   一而再,再而三地出事,
  古老的太庙似乎真和现代人较上劲了。
  
  所有这些,到底是偶然巧合,
  还是真的有一种神秘力量在操控?
  
  

太庙的琉璃瓦

  更新.
  宋晟的边城岁月
  身后的拆迁工程
  
  宋晟,字景阳,定远人。
  也是安徽同乡
  从小和父亲哥哥一起追随朱元璋左右
  渡江战役后都做了元帅
  
  后来攻打集庆的时候哥哥战死
  宋晟就顶上了哥哥的位置
  刚跟从邓愈攻克徽州,
  父亲请老
  宋晟袭了父职
  
  先后镇守陕西,大同,山西.....
  镇凉州、破哈密
  大大小小打了无数的胜仗
  动不动就是俘获多少人,招降了谁
  收了多少辎重,得了几千驼羊马..
  
  二十多年里,四镇凉州,威震西域
  从朱元璋到建文再到朱棣
  流水的皇上,不变的沙场老将
  
  沙场的敌人固然可怕
  而很多将领的危险来自于后方
  幸运的是,当麻烦来的时候
  站在他背后的是朱棣而不是他老子
  
  朱棣认为他有大将才,
  "专任以边事,所奏请辄报可。"
  御史劾晟自专。
  帝曰:
  “任人不专则不能成功,
  况大将统制一边,宁能尽拘文法。”
  即敕晟以便宜从事。
  晟尝请入朝。
  报曰:“西北边务,一以委卿,非召命,毋辄来。”
  
  从这几句话看,朱棣真是个非一般的皇帝
  对于边关大将的信任,是给的非常充分
  让他该自己拿主意就自己拿主意
  不召唤你也不用来奏明
  
  要知道此前的靖难之役中
  宋晟的儿子宋瑄为维护建文战死灵璧,
  可朱棣照样用宋晟
  还让他的次子宋琥,宋瑛做驸马。
  
  后来宋晟经营河西牧地,
  还谋划出塞远征方略。
  可惜宋晟时间不多了
  永乐五年,宋晟病死
  
  接下来,鞑靼骚扰边境,朱棣派了丘福
  结果大败全军覆没
  这才有了永乐七年的朱棣亲征
  如果这时宋晟还在
  也许就不会劳动朱棣亲征了
  ---------
  后来宋晟的小儿子宋瑛
  也在正统年间的土木堡之变中战死
  一代一代的人过去了
  凉州,凉州...
  直到第九代宋裕德
  北京城破身死殉国
  
  宋晟守了一辈子边关,死了终于可以回家了
  朱棣追封“郓国公”让他归葬南京雷家山
  
  1960年考古发掘宋晟墓
  后来迁移到南京市雨花西路113号雨花中医院院内
  现在看到的,只有一块碑了
  看上去已然残破不堪
  
  
  
  
  
  

沙场老将的最后居所

  宋晟家族墓出土的文物
  
  婴戏莲纹金饰件:
  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
  高2.9厘米,宽4.2厘米。
  
  1960年南京中华门外郎家山宋晟墓出土。
  金质。
  同墓出土三件,一件残。
  用锤碟工艺制作如意云状,
  其上锤碟一孩童。
  孩童眉清目秀,
  长群曳地,披锦缠绕,
  与云形饰件线条相应,
  如有动感,衣纹自然飘逸。
  采用浇铸,锤碟,簪刻,焊接等工艺制成。
  
  
  

  竹节纹金栉背:
  明(公元1369-1644)。
  长8.5厘米,宽1厘米。
  
  1960年南京中华门外郎家山宋晟母墓出土。
  金质。
  呈弧形,其上錾刻竹节纹,
  计十八节,简介大方,独具匠心。
  
  

  釉里红松竹梅岁寒三友图梅瓶
  
  通高37厘米
  明,景德镇窑,洪武时烧造。
  
  1991年2月南京江宁东善桥乡前盛村
  明正统十三年(1448)
  宋铉夫妇合葬墓出土。
  
  宋铉为南京西宁侯宋晟长孙、
  永乐安成公主嫡长子,
  官授锦衣卫指挥佥事。
  
  这件梅瓶应是作为墓主人生前喜爱之物随葬的,
  也是墓主人高贵身份的体现。
  它小口,束颈,丰肩,长腹,平底。
  肩腹有三道明显的接胎突棱。
  器内外皆施釉,仅器底露胎。
  釉层呈大面积火石红色斑,
  釉白似凝乳。
  
  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密,
  通体以弦纹相隔装饰图案七组,
  颈部为焦叶纹,肩部为如意云纹、
  卷草纹和缠枝菊花纹,
  腹部主题纹为松竹梅岁寒三友图,
  并衬以芭蕉、山茶和山石,
  下腹及胫部为波涛海水纹和仰莲瓣纹。
  其中如意云纹、卷草纹为红地白花,余则为白地红花。
  
  其纹饰虽层次繁多,但主次分明,
  和谐得体,画意澹远高洁,画笔娴熟细腻,
  线条流畅自然,且兼有丹青之妙,
  是一件十分珍贵的瓷器珍品。
  
  

  六月,,,我按时间来说的,
  不会一下到晋的,要等等了
  ...那个朝代八卦很多,是个个性十足的时代
  
  
  动求静 别客气,互动是前进的动力,也谢谢你,没潜水
   (*^__^*)
  
  
  马甲有花童鞋 算是直播吧
  见缝插针的直播,可能时快时慢
  有的写好了直接发的
  就比较快点
  
  
  神话是怎样炼成的----刘基的传奇
  
  刘基
  关于他的传说实在太多
  几百年来,
  他终于完成了从开国功臣到神奇先知的转换
  
  那么,他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让我们暂时放下乱七八糟的野史杂谈,
  看看正经史料再说吧
  
  刘基,青田人
  曾祖刘濠是南宋的翰林常书
  宋亡后就回了老家隐居
  
  当时村民不满蒙元异族的统治,纷纷起来反抗。
  在青田九都牙阳的林融,聚众起义,
  打出复兴宋室的旗号,
  结果惨遭镇压,林融战死。
  
  但事情还没完,
  又继续派专使前去清查余党、打算全部处以死刑。
  当地的豪强,朝廷趁机排除异己,
  搜罗了上万名人在内的名册,专使往京上报。
  
  上报之人路过南田武阳村,
  天黑又下大雪,就在此留宿。
  刘濠得知此事,思想十分悲愤,
  为那些无辜受牵连的人暗中担心,
  可是也没什么好办法
  
  这时,
  年仅十岁的刘烩(是刘基之父)有了主意,就告诉了刘濠。
  于是,他备了酒菜邀专使来家,
  殷勤款待,等专使饮得酩酊大醉后,
  刘濠急忙从专使的行李中取出籍册,
  从中录下200名巨魁恶绅的姓名。
  
  同时将自己的住房以大火毁掉。
  专使惊醒后慌忙逃出火海,
  见行李籍册全毁,大为惊恐,不知如何是好。
  这时,刘濠劝道:
  “莫非那藉册中之人名有冤情之故,
  是天老爷有意活着他们。”
  
  刘濠直言道,我帮助你重新集册姓名,
  他就选了200余名的册子交纳专使。
  专使无计可施,接册即行,朝廷令下,
  杀掉200余名的巨魁恶绅,万名无辜之百姓得以幸存。
  
  有其父必有其子,
  这样的父亲自然也有这样的儿子
  刘基从小就聪慧过人
  (野史说他不爱读书,后来得了天书根本无稽之谈)
  
  他的阅读记忆能力非常的强,
  一次能同时看过七行
  因为这样的速度,所以他是无书不看
  除了经史子集,天文地理,象纬......无所不探
  这样的才子,很快就会引人注目
  
  二十一岁,他中了进士
  大家如果还记得前面的帖子,
  该知道在元朝汉人考进士做官多么的难
  可是刘基,不费劲年纪轻轻就考上了
  不服不行(可见读书也还是 要天分的)
  
  之后三年做了江西瑞州府高安县的县丞。
  在任官的五年内,
  处理地方事务的原则是“严而有惠爱”,能体恤民情,
  但不宽宥违法的行为;对于发奸摘伏,更是不避强权。
  因此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
  但地方豪强对他恨之入骨,
  总想找事端陷害他,
  还好长官及部属信任他的为人,才免于祸患。
  这样一折腾,刘基不想干了,
  那就辞官吧,就这样刘基回了青田
  
  第二年,
  朝廷征召他出任江浙儒副提举,兼任行省考试官。
  如果刘基做个拿着俸禄混时间的官,日子也就好打发了
  可是他不是
  检举监察御史职,
  自然得不到朝中大臣的支持,
  不但不支持,还要炮轰他
  刘基生气了,再次不干了,辞官
  
  此后,他就过着半隐居的日子,教教书
  和朋友吟诗作对,自得其乐
  他干,朝廷还不干呢
  隐居四年之后,徐寿辉攻入杭州
  朝廷又再起用他为江浙省元帅府都事,
  主要任务是帮助当地政府平定浙东一带的盗贼
  敌人是方国珍
  
  刘基建议筑庆元诸城以逼贼,
  方国珍有些恐慌派人贿赂刘基
  刘基不理他,那就贿赂刘基上司
  那就成了,朝廷于是招降了方国珍
  这时又有流寇起,
  朝廷又派刘基剿匪
  这次更狠,连兵都不给
  算了,辞官,
  刘基又一次收拾包袱走人
  回到家,写书<郁离子>表明志向
  
  这时终于出场了,
  他要请刘基出山
  他想,刘基还不想呢,
  当时刘基都五十岁了,堂上还有老母八十了
  后来因为老母支持他,
  加上他本身还是要抱负的,就去了
  此后的种种就不再一一详叙了
  
  八年的时间,
  制订灭元方略,
  参谋军机筹划全局
  
  开国以后,刘基奏立《军卫法》,
  提出“宽以待民与严惩贪吏”的主张,
  肃纲纪,整吏治,严惩贪枉。
  比如中书省都事李彬坐贪纵罪,
  虽丞相李善长出面替其谊子说情,刘基还是把李彬砍了。
  
  刘基还谏止营建东都,
  提醒朱元璋不要轻敌。
  奏曰:“凤阳虽帝乡,
  非建都地也;未可轻也。”
  
  六十一岁告老还乡,劝朱元璋
  “霜雪之后,必有阳春,今国威已立,宜少济以宽大。”
  临终前遗嘱次子仲璟,待胡惟庸败后上奏朱元璋:
  “夫为政宽猛如循环,当今之务在修德省刑,
  祈天永命,诸形胜要害之地,宜与京师声势联络。”
  
  刘基的一生怎么看,
  也是个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
  后世怎么成了袁天罡李淳风那样的预言家了呢
  谜底,其实还是在史料里
  
  朱元璋初登帝位,
  为了体现自己是受命于天的
  开始编神话来塑造形象
  什么御制皇陵碑的占卜啦,做梦的记录啦
  最后干脆把周颠说成了周仙
  还亲自撰写《周颠仙人传》。
  
  皇上带头编,马屁精跟着编,
  不明真相的群众再来添枝加叶
  于是又一个神人诞生了,他就是刘基
  为什么是刘基不是旁人呢
  因为刘基同学不仅是个杰出的军事家
  还是一个了不起的天文学家
  
  他曾主持太史院多年。
  (后改名叫做太史监、钦天监)
  在明代,
  这是一个专门掌管天文历数的机构,编史之事归翰林院。
  他曾卜地作新宫,
  参与规划应天府城的拓建。
  (这可是地质学家干的活,考察土质,水源....等)
  
  他为朱元璋选定登基吉日,
  不要小看了这项工作
  通过肉眼预测四五天后的天气,
  连现在的气象专家都做不到
  何况六百年前
  
  而且刘基必须准确的预报
  因为万一预测不准,
  那一天不是“天朗气清,风和日丽”
  而出现“狂风暴雨”,朱元璋就难看了,
  刘基的脑袋也搬家了。
  因为那一天的好天气说明上天批准朱元璋当皇帝。
  能够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就够神奇了
  还能知天,不是神人是什么?
  
  于是属于刘基的神话时代就这样开启了(其实人家是科学家)
  和李淳风他们不同,刘基并没有留下和<推背图>齐名的烧饼歌
  后人为了实现自己的信念,(包括近代)
  往往学老朱的样子来通过发现刘基预言证明自己的正确
  事实上,
  刘基就是一个充满智慧的人
  他懂得很多,非一般的多
  而且样样都很精,
  准确的评价,他是个奇才,不世出的奇才
  
  刘基的身后事
  刘基本人不信鬼神,
  他认为生死不过是气之聚散,
  他在自己的书里写到
  :“夫天地之生物也,有生则必有死。
  自天地开辟以至于今,几千万年生生无穷,
  而六合不加广也,若使有生而无死,
  则尽天地之间不足以容人矣。
  故人不可以不死者,势也。
  既死矣而又皆为鬼,
  则尽天地之间不足以容鬼矣。
  故曰人死而皆为鬼者,罔也。”
  
  :“夫人之得气以生其身,
  犹火之著木然,
  魂其焰,体其炭也。
  人死之,魂复归于气,
  犹火之灭也,其焰安往哉?
  故人之受气以为形也,犹酌海于杯也,
  及其死而复于气也,
  犹倾其杯水而归诸海也,
  恶得而恒专之以为鬼哉?”
  
  后来的俗语人死灯灭,就来自这段话
  一个这样看透生死的人,
  对自己的身后事自然也是豁达
  所以他认为墓葬,上草下土,足以
  
  让我们来看看刘基在哪儿安歇吧
  温州文成梧溪,山明水秀之地
  
  
  
  
  

上草下土安身处

  刘基为自己选的这块地
  后来章太炎也看上了
  相与刘基为邻
  民国二年,章太炎被袁世凯软禁
  他写信给青田的杜志远,
  说:“刘公伯温,为中国元勋。
  平生文慕,欲速营葬地,
  与刘公冢墓相连,以申九原之地,
  不论风水,但愿地稍高敞,近于刘氏之兆而已。”
  
  随信又作《吊刘文成公文》,全文如下:
  “民国四年,乡有下武,曰章炳麟,
  瞻仰括苍,吊文成君。
  于铄先生,功除羯戎,严以疾恶,
  刚以制中,如何明哲,而不考终。
  去之五百,景行相从,千秋万岁,同此曶冢。”
  
  后来他的朋友还真给他联系上了刘家后人
  刘姓族人同意将刘基墓边的一块地划给章太炎建墓
  后来章太炎大难不死,就忘了这事儿
  十九年后.章太炎去世,
  临终前又交代家人将其葬于杭州西湖南屏山麓,
  因为他老人家又粉上了于谦老爷子
  战争年代,家人就把他葬在了苏州
  直到1955年,才移葬西湖边上
  
  不幸的是,文革马上到了
  “造反派”们将章墓掘开,
  取出棺椁,撬开棺盖,
  将章的遗骸拖出弃之于地,
  墓地被填平,成了部队驻地内的菜园。
  后来,
  章的遗骸被一园林工人草草埋于山脚下水沟中。
  
  直到1981年才重得安宁
  
  而六百年前的刘基墓
  因为没有砌石,也没有其他附属建筑
  只有大堆青草
  实在难找,所以得以安宁
  此时只能说
  刘老爷子,你真行!
  
  
  
  

章太炎先生的气派大墓

  章太炎粉刘基,于谦,张苍水...
  结论是,他是明粉
  
  
  007,胡兰畦1994年去世的,正好93岁,还蛮长寿的
  
  送上一首刘基的词,有点辛弃疾的味道
  
  沁园春&#8226;和郑德章暮春感怀
  万里封侯,
  八珍鼎食,
  何如故乡。
  奈狐狸夜啸,
  腥风满地,
  蛟螭昼舞,
  平陆成江。
  中泽号鸿,
  苞荆集鸨,
  软尽平生铁石肠。
  凭阑看,
  但云霓明灭,
  烟草苍茫。 
   
  不须踽踽凉凉。
  盖世功名百战场。
  笑扬雄寂寞,
  刘伶沉湎,
  嵇生纵诞,
  贺老清狂。
  江左夷吾,
  关中宰相,
  济弱扶颠计甚长。
  桑榆外,
  有轻阴乍起,
  未是斜阳。
  

书法

  荒冢&仇成
  
  在一个强将如云的时代,
  对于一个还不错的将领来说
  是个悲哀
  
  事实上非常有意思的是,
  有本事的人总是扎堆的出现
  正如,王朝末期败家子,
  汉奸总是层出不穷一样
  仇成就是这样一个将领
  
  他有胆有谋
  投奔朱元璋干过警卫,守横海,征平江
  跟过徐达攻打江苏的溧水,溧阳
  和老朱一起打进应天(南京)
  一路攻城拔寨,..
  
  不过,
  不管是攻打陈友谅,还是讨伐张士诚
  身边不是有个徐达就是有常遇春
  直到洪武十四年,
  在名将身影渐稀的时候
  他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一战
  
  四川少数民族起义,一个月的时间
  仇成证明了自己,四川平定了
  下个月,又踏上了征途
  这一次,是傅友德领军
  胜利了
  仇成也完成了他作为将军的最后演出
  七年后,仇成病故
  
  身后的事,也并不安宁
  仇成做了常遇春的邻居
  也在太平门外紫金山之阴白马村
  不幸的是仇成墓被盗过好几次
  
  1965年,对仇成墓进行了考古发掘
  仇成墓平面呈长方形,前后两室,券顶结构。
  墓全长8.68米,宽3.82米,高3.82米,
  系用长方形城砖砌成。
  出土文物有大陶缸、瓷瓶、银帽、
  玉币饰、金簪、金钱等90件。
  
  仇成墓地现存有石翁仲1,石虎、石马及马夫各1对
  已经破败不堪了
  石刻在一个小山洼中,
  一对拉马侍的人头早已不知去向,
  看断列的痕迹,断列时间不是很长。
  两只石虎都倒在泥土中,
  还有一座石翁仲倒在山坡上,一片凄凉景象。
  仇成墓石刻的一对拉马侍造型生动,
  马的四条腿呈前后分立行走状,
  拉马侍的马鞍上是“天马追天鹿”的纹样,
  为前者回望,后者追赶的嬉戏场面,
  腾云驾雾,瑞带飘飘,气韵特别生动。
  虽然其它石刻也有类似纹样,
  但有的造型欠佳,有的磨灭不清了,
  仇成墓石刻这组纹样造型最佳。
  
  
  
  
  

无头的侍者

  南京太平门外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
  仇成墓出土玉带1副,
  共19块带板,形状有方形带板7块,
  圭形尾2块,桃形带板6块,
  长条形带板2块,委角长方形带板2块,
  带板虽为素面,但每块带板均留有边框。
  
  
  第二张图片是明朝玉带之标准形制
  大家可以比照下之前上的几条玉带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