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动仪发明于阳嘉元年
也就是公元132年
当时的张衡,是太史令
张衡最大的成就在天文学
之所以研究地动仪,
有他特定的历史背景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
在公元96年到125年的30年间,
其中有23年在我国各地发生过地震、山崩、地裂或地陷等灾害。
119年2月的一次地震,在京师洛阳和其他42个郡国地区,
都或重或轻地受害。
地陷,房屋垮塌,死伤自然是在所难免
当时的人们对于地震感到恐慌
当权者会很简单的把天灾归于“人祸”
于是可以罢免一些官员,排除异己什么的
张衡研究地动仪,就是想通过技术手段
监测自然现象,减少灾害带来的伤亡
这才发明和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科学仪器——地动仪。
《后汉书·张衡传》记载了他发明的这台地动仪。
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是世界最早的地震仪。
它是利用物体的惯性来拾取大地震动波,
进行远距离测量的,这个原理至今仍然沿用。
在国外,直到公元13世纪,
古波斯的马拉哈天文台才有类似的仪器,
18世纪,欧洲才出现了利用水银溢流来记录地震的仪器。
可惜,张衡发明的那台地动仪不知在什么时候失毁了,
所以19世纪以来,
不断有人试图复原制造出张衡的地动仪来
直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
考古学家王振铎先生“复原”了张衡地动仪
在当时大家都认为是科学的,
于是被纳入了小学课本
但事实是这台复原的地动仪多次在公开场合出洋相
要么不动,要么跺跺脚就动了
而人们把这个复原品当原品来否定
就实在是太可笑了
当时的复原本身就有原理性的错误
后来地震局的冯锐提出,
即“都柱”是悬垂摆
(见于袁宏的《后汉纪》),
摆下方有一个小球,
球位于“米”字形滑道交汇处
也就是《后汉书·张衡传》中所说的“关”),
地震时,“都柱”拨动小球,
小球击发控制龙口的机关,使龙口张开。
另外,冯锐模型还把蟾蜍由面向樽体改为背向樽体并充当仪器的脚。
该模型经模拟测试,结果与历史记载吻合。
在当时张衡的地动仪就成功监测到一次洛阳的小地震
可能有筒子要奇怪了,为什么这样的好东西会失传了呢
是啊,很多书上说地动仪毁于战火
我个人观点,地动仪其实毁于人祸
当时的地动观测要通过人来监测
只要张衡的政敌收买监测员
拿掉触发机关的小球
地动仪就真正成了摆设
不能干活的地动仪自然不会再有当权者重视
随着张衡的退休
地动仪就这样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只留下记叙他的文字
而实物无存
王振铎先生复原的地动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