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北斗七星
我们还可以猜到朱元璋的一个秘密
他的葬式可能也是北斗七星式
因为唯一出土的定陵
万历就是那样静卧在那里
当时定陵发掘时,最引人注目的是墓主人的尸体保存情况。
万历皇帝尸体放置在一条锦被上,
锦被两边上折,盖住尸体。
尸体头西脚东仰卧,
肌肉已经腐烂,仅剩骨架。
面向上,头顶微向右偏,右臂向上弯曲,
手放在头右侧,左臂下垂,略向内弯,手放在腹部。
手中持念珠一串。右腿稍弯曲,左腿直伸,两脚向外撇开。
孝端和孝靖两位皇后的葬式也与一般葬式不一样,
她们都是向右侧卧,孝端后左臂下垂,手放在腰部,
右臂向下直伸,足部交叠,左足在上,右足在下。
孝靖后左臂下垂,手放在腰部,右臂向上弯曲,
手放在头下,下肢曲。
万历帝的原葬式应为侧卧式,因为尸体如果平放,
一般晃动也不会有大变动,只有侧卧式,碰撞时易变动。
关于帝后葬式,目前尚无史料记载。
孝靖后骨架情况应与原葬式相似。
而万历帝与孝端后则有出入。
因为人死后入葬,不可能故意摆成一腿弯曲一腿直伸状。
显然,万历帝的葬式不是原状,而应该是向右侧卧,
这样出现晃动尸体必然倒向左侧,所以万历帝左腿直伸。
而且根据棺椁入葬情况分析,
万历帝的棺椁确实有过碰撞的记载。
因为棺椁是从百里之遥的京城靠人工抬运到山陵,沿途颠簸。
据《泰昌实录》记载:
葬神宗皇帝及孝端皇后时
(孝靖皇后比万历皇帝早逝九年,已入葬于天寿山东井平岗地)
仅抬杠军夫多达八千六百人。一路上绳索常有损坏,不断更换。
棺椁到巩华城时(今沙河),抬棺椁的木杠有断裂声,
右边一角曾坠地。这样完全有可能使尸体姿式发生改变。
陵墓的位置、地面布局、地下玄宫布局都与天象有关,
皇帝的葬式当然也要源于天象了。
古人以紫薇星垣比喻皇帝的居处。
“北斗七星”在古代被认为是极星,
指向正北,位于天空中心,
在星宿中属紫微垣。
古代常以星象变化预测人事吉凶,
紫微垣对应的是人间帝王,是帝星所在。
所以极星北斗又被认为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封建皇帝认为自己是上天派到人间的主宰。
自称“真龙天子”,信奉“君权天授”、“天人合一”的思想,
视皇位为“天位”,并时刻把自己的行为与天联系在一起,
每当天空有变化时,他们便“自省”,
认为是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基于这种思想观念,他们将死视为“升天”,
所以皇帝升天也就意味着到北斗七星上去住了。
这张古人绘制的天象图,可以看看北斗七星在二十八宿中的位置
升天了,可也成灰了
世事难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