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午饭前来看看,回头来更新
  .
  
  
  小令,如果放在十年前
  说古人做开颅手术也没人信哪
  那个真的很震撼
  就算是现在的开颅手术也是难度很高的手术
  因为可能发生意外的因素太多了
  什么感染啦,麻醉意外啦,术后脑水肿啊....
  早期的开颅手术死亡率非常高
  后来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了
  有了CT及MRI影像技术的支持
  再做手术就容易多了,你可以清楚的看见病灶的情况
  不知道古人怎么做的
  越想越觉得很神奇
  因为术后还能成活两年
  可能大家还不了解
  一般好像做一些比较大的手术,比如器官移植
  只要是活着下手术台,哪怕就活了一天
  那也算手术成功
  如果这个人手术后成功的活了两年
  证明这个手术麻醉成功,没有感染,术后没有并发症
  术中还有止血的问题,血管剥离的问题
  ....
  ...
  越想手术过程,越觉得难,太难了
  
  
  
  小令,心脏移植其实现在也做得很多了
  每年全球大约有3000例心脏移植手术
  我们国家也做得很多
  我们国家做的心脏移植手术
  最长的活了十二年
  
  这么多医学学科
  器官移植恐怕是我们最强的部分了
  至少和美国差不多
  每年要做5000多例肾移植,1500多例肝移植
  器官移植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做得越多越有经验,技术越成熟
  我们国家的器官移植能做的医院不是太好,而是太多了
  600多家医院都能做,美国也才100家左右
  有一段时间,外国人扎堆在这等手术
  每年以色列30例心脏移植手术中,有10例是在中国进行的;
  在过去五年间,至少有200名以色列人在中国接受了肾脏移植。
  后来还是国家出台法律限制外国人手术
  情况才好一点
  majia369 胡亥还要很久才能说到呢
  看图片住得还满清静的,貌似比卫青大将军还住得好些
  
  
  下午不知怎么回事,怎么也上不了天涯
  老是找不到网页。。。。晕
  楼主回来正楼了
  上回说到老朱的部分
  还没完呢,现在继续
  
  
  我说坐了沙发的落花童鞋
  老拿龟趺马骑的是你吧
  有没发现这龟趺有什么不一样呢?
  
  来说关于这个神道碑的几件事
  
  第一,原来他是个缩头龟
  仔细看这个龟趺,
  身材可不同于一般龟龟,基本没脖子
  专家在国内多个帝陵进行过勘测,
  也见过很多由龟趺驮着的巨碑。
  龟趺的形象基本一致,脖子长短大致差不多
  他从来没有见过像“治隆唐宋”碑的驮碑龟趺这样,脖子很短。
  简单的说,这是只缩头乌龟
  
  难道这又有什么秘密吗?
  明清两代对于明陵的保护都是重视的
  那这龟趺到底有什么寓意呢
  。。。。
  
  (*^__^*) 嘻嘻……
  我还是不忽悠了
  越说越象走近科学了
  其实,
  这龟趺两侧的碑座都是支离破碎的,
  很多都是后人拼接上去,
  看来这个碑亭受到过摧残。
  这样看来,可能是龟趺被人砍断了脖子
  后来接上去了或者重新雕刻了龟头,所以才短了一截的吧
  
  
  
  

找不到龟趺同学的单龟侧面标准照,只好借用,,,旁边的童鞋对不住了

  第二,龟趺哭了
  
  这是2004年,南京已经连续多日没有下雨了,
  但是中山陵园管理局孝陵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突然发现,
  四方城内的那只驮碑龟趺的双目
  突然出现了两道对称的湿湿泪痕,一直延展到腹下。
  这座巨大的石龟怎么会流“眼泪”?
  
  一天早晨导游带着外地客人到四方城参观,
  突然发现龟趺双眼中流下了两道泪痕,
  而且非常对称,
  不像人为的水痕。
  况且,如果是人为,
  也绝对不会这样恰恰让水痕分布得两边对称,
  不湿润紧挨着的其他地方。
  他不相信万物有灵这样的说法。
  但是这几天南京一直没有下雨,肯定不是雨水,
  那么水痕从哪里来?
  况且,四方城四面有门,城中的风很大。
  即使有点水痕,在山风的不断吹拂之下,也早该风干了。
  
  工作人员说,
  如果说是因为南京这两天的雾气比较重,
  是雾气在双眼窝处凝结所致,
  但是雾气为什么偏偏在双目中凝结?
  龟趺身上同样凹进去的地方,
  如鼻孔、腹下、脚边、尾下等地方怎么就没有一点点水痕?
  并且这两道泪痕从双目到龟趺腹下,
  大约有2米长的距离,
  这两道宽约10多厘米的水痕绝对不是
  几滴凝聚的水珠所能浸润出来的。
  
  记者看到,
  这两道泪痕分别从龟趺的双眼眼窝中开始,
  往下一直流到龟趺的腹下。
  摸上去只是有点潮湿,
  但是在手上又摸不到明显的水迹。
  工作人员说,
  早晨时,这泪痕就是现在这个样子,基本没有变。
  
  消息传出
  一天之内,竟然有上千南京市民去看老龟
  于是说什么的都有
  老爷爷说太神奇了,然后就在旁边发短信召唤家人来看
  年轻的美女掏出手机忙着合影留念
  只有一位老太太最与众不同
  抱着龟趺不停地哭
  怎么都劝不住
  人家对她说:“年纪这么大,不要太伤心,会哭坏身子的。”
  老太太抹了一把眼泪对老先生说:
  “你们看看,这只石龟都哭了,我能不伤心吗?”
  老太太摸着龟趺背部的一道很深的划痕,
  “连龟壳都划破了,上面还被人写上字,真太可怜了。
  我们都认为它是石龟,不会喊痛。是的,它不会喊,
  但它真的心痛了,它会流泪,它会用流泪来表达它的感受。”
  
  

流泪的龟趺

  没有灵异的答案
  
  龟趺是没有泪的,有泪也在心里
  不用多少时间,地质学院的老师就为我们给出了答案
  
  所谓的“眼泪”摸在手里发粘,
  用吸水纸覆在上面一点潮湿的印记都没有。
  项老现场掏出一块吸水纸在石龟右眼珠下,
  在似为眼泪流出的地方反复擦拭,
  果然没有任何潮湿的印记。
  
  拿一瓶清水从龟趺的右眼慢慢浇下,
  只见清水流到有“眼泪”痕迹的地方就迅速避散到两旁。
  “如果是眼泪,它为何与清水一点都不相溶呢?
  这说明,石龟的眼泪并非水,而是油渍。
  
  在左侧继续实验,他用做馒头的食碱水擦拭龟趺左眼的眼泪,
  只几下,“眼泪”的颜色明显变浅了,仅留下了淡淡的“泪痕”。
  
  现在,有痕而不湿、似水而不亲水、食碱擦拭颜色变浅,
  这都说明‘石龟眼泪’是事先有人用刷子蘸着废机油涂上去的。
  他涂得这么均匀真是‘用心良苦’。”
  
  文物工作者已经用稀释的肥皂水和清水
  先后对“眼泪”进行了全面清洗,
  他们已经初步证实眼泪是有人故意涂上去的油渍。
  龟趺的眼泪果然只留下了略微发黄的痕迹。
  
  只要在石象路走了一圈,
  就会发现有一尊武士像的眼睛
  被人用少量类似油漆的东西涂在上面,
  这些东西顺着脸颊流下来,远看也像是武士流泪一般。
  
  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心态如此的无聊
  做这样损龟不利己的事呢?
  “做坏事的家伙
  老龟无言,却看见了你
  下到地下,他自会去找你”
  。。。
  
  
  “龟趺驮碑”的分身
  
  在四方城东南约100米的山谷里躺着一只石龟,
  它的头朝向山谷(东南方)的出口,
  似乎一直想爬出那幽深的帝陵区。
  人们在距龟趺30米处又发现了一通碑材横卧于地面。
  碑材两端有榫,其中一榫正好是插入龟趺背上之孔槽尺寸。
  这说明它们属配套的一件文物,即“龟趺驮碑”。
  这件文物位于明孝陵大金门内、孝陵神功圣德碑亭之东,
  两者处于东西同一直线上,时代相同,体量庞大,却碑上无文。
  它是干什么用的?文物专家至今没有解开这个谜。
  
  虽然没有解开,还是有几个答案备选
  (一)
  此碑本是建文帝朱允炆为其爷爷朱元璋歌功颂德建造的,
  可后来,皇位被其四叔朱棣夺得,
  所以朱棣随便找个理由,
  便将没有完工的龟碑弃置一边。
  
  
  (二)
  四方城中的驮碑龟原来是双胞胎,
  明成祖朱棣本来打算为朱元璋造双碑,
  一块是有字碑,另一块是无字碑。
  有字碑主要作为儿子的朱棣为朱元璋唱赞歌用的;
  无字碑可能是希望留给后人来评述父亲的功德。
  
  
  (三)
  朱元璋的长子朱标未登基就在其父前先病故。
  朱标的儿子朱允炆(建文帝)继承朱元璋的帝位,
  朱允炆在追封其父朱标为孝康皇帝时,为父亲建造的石碑。
  可由于朱允炆年纪尚小,处事较为优柔寡断,该出手时未出手,
  而给朱棣可乘之机,朱允炆被废,这块碑也被丢弃。
  
  (四)
  后来,专家发现,这个无字碑比四方城内的碑稍小。
  专家就猜测此碑由朱棣所造,可建造时将碑造小了,
  所以就将这个碑扔了。
  
  关于这个双胞胎,我去过几次孝陵竟然都没见过
  下次去了,一定遛去看看
  
  
  
  

他是谁,是成功的那个还是失败的那个?

  魂归北斗,英雄冢
  
  天为帐幕地为毯,
  日月星辰伴我眠,
  夜间不敢长伸腿,
  恐把山河一脚穿。
  
  的诗作,霸气十足
  生前他坐拥天下
  死后只望魂归北斗
  对死后天国的想象
  让他费尽心思为自己营造了这个天人合一的陵寝
  按照北斗七星的形状,
  “勺头”为绕梅花山而环行的导引神道部分,
  “勺柄”为正北方向直线排列的陵寝建筑部分,
  “勺头”、“勺柄”上的“七星”
  依次为四方城、神道望柱、棂星门、
  金水桥、文武坊门、享殿、宝城。
  
  从平面图上看,
  孝陵的“七星”排列走向
  与南北朝、辽代、唐代所绘制的“北斗七星” 图是相同的。
  
  朱元璋营建明孝陵时,
  曾说过他一人独居钟山之阳,功臣陪葬山阴。
  因此,在紫金山之阴就有了11座功臣墓。
  这又恰似群星朝“北斗”。
  风水学认为,
  朱元璋留存孙权墓并非像简单传说那样仅因孙权是好汉,
  而是因为孙权墓所在的梅花山孙陵岗
  还在古地貌学上是一个“近案”,
  通俗地说,就像一张茶几。
  
  这样一来,明孝陵背倚钟山,
  从整体上就又形成背有靠,前有案,
  东有青龙,西有白虎,北有玄武(龟蛇合体),
  南有朱雀的吉祥格局。也许,朱元璋这才称心如意。
  
  

孝陵平面图,有兴趣的童鞋不妨做个连线,看看是不是北斗七星

  关于北斗七星
  我们还可以猜到朱元璋的一个秘密
  他的葬式可能也是北斗七星式
  因为唯一出土的定陵
  万历就是那样静卧在那里
  
  当时定陵发掘时,最引人注目的是墓主人的尸体保存情况。
  万历皇帝尸体放置在一条锦被上,
  锦被两边上折,盖住尸体。
  尸体头西脚东仰卧,
  肌肉已经腐烂,仅剩骨架。
  
  面向上,头顶微向右偏,右臂向上弯曲,
  手放在头右侧,左臂下垂,略向内弯,手放在腹部。
  手中持念珠一串。右腿稍弯曲,左腿直伸,两脚向外撇开。
  
  孝端和孝靖两位皇后的葬式也与一般葬式不一样,
  她们都是向右侧卧,孝端后左臂下垂,手放在腰部,
  右臂向下直伸,足部交叠,左足在上,右足在下。
  孝靖后左臂下垂,手放在腰部,右臂向上弯曲,
  手放在头下,下肢曲。
  
  万历帝的原葬式应为侧卧式,因为尸体如果平放,
  一般晃动也不会有大变动,只有侧卧式,碰撞时易变动。
  
  关于帝后葬式,目前尚无史料记载。
  孝靖后骨架情况应与原葬式相似。
  而万历帝与孝端后则有出入。
  因为人死后入葬,不可能故意摆成一腿弯曲一腿直伸状。
  显然,万历帝的葬式不是原状,而应该是向右侧卧,
  这样出现晃动尸体必然倒向左侧,所以万历帝左腿直伸。
  
  而且根据棺椁入葬情况分析,
  万历帝的棺椁确实有过碰撞的记载。
  因为棺椁是从百里之遥的京城靠人工抬运到山陵,沿途颠簸。
  
  据《泰昌实录》记载:
  葬神宗皇帝及孝端皇后时
  (孝靖皇后比万历皇帝早逝九年,已入葬于天寿山东井平岗地)
  仅抬杠军夫多达八千六百人。一路上绳索常有损坏,不断更换。
  棺椁到巩华城时(今沙河),抬棺椁的木杠有断裂声,
  右边一角曾坠地。这样完全有可能使尸体姿式发生改变。
  
  陵墓的位置、地面布局、地下玄宫布局都与天象有关,
  皇帝的葬式当然也要源于天象了。
  
  
  古人以紫薇星垣比喻皇帝的居处。
  “北斗七星”在古代被认为是极星,
  指向正北,位于天空中心,
  在星宿中属紫微垣。
  
  古代常以星象变化预测人事吉凶,
  紫微垣对应的是人间帝王,是帝星所在。
  所以极星北斗又被认为是天帝居住的地方。
  
  封建皇帝认为自己是上天派到人间的主宰。
  自称“真龙天子”,信奉“君权天授”、“天人合一”的思想,
  视皇位为“天位”,并时刻把自己的行为与天联系在一起,
  每当天空有变化时,他们便“自省”,
  认为是自己哪些地方做得不对。
  基于这种思想观念,他们将死视为“升天”,
  所以皇帝升天也就意味着到北斗七星上去住了。
  
  这张古人绘制的天象图,可以看看北斗七星在二十八宿中的位置
  
  升天了,可也成灰了
  世事难料
  
  
  

  夜空中美丽的星辰
  人间帝王向往的天国
  
  

  007,鼓励你婆婆信道教去
  我就经常鼓励别人去信道教
  举一个例子就有足够说服力了
  你看少林寺连主持都脑满肠肥
  看看,武当,仙风道骨
  (*^__^*) 嘻嘻……
  上面都是说笑了
  
  不过认真的说,
  无论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都是有歧视女性的成分
  唯有我们土生土长的道教不是这样的
  由于我的私心,请童鞋们原谅又跑题一个
  说说道教
  不过,
  也不能完全算跑题,因为大明的皇帝
  和道教的关系,也是匪浅的
  
  
  月圆说“道”
  
  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是个了不起的智者
  他说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什么意思呢,谷神这里是指“道”,
  牝,是指一切雌性的生殖器官
  “玄牝” 则是巨大深远的而不可见、
  却又神秘而可以生产万物的生殖器的象征。
  
  玄牝道之所以值得推崇,
  就在于她犹如母生子般地生养着万事万物,为天地之根。
  老子是个非常推崇女性的哲学家
  在他的理念里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举起了“柔弱胜刚强”的旗帜。
  他所崇尚的无为而无不为的“道”
  就是以柔弱顺自然为主要特征的。
  
  “老子说的‘柔弱’,
  不是一般人理解的‘软弱’,而是‘柔韧’,
  生命的底蕴深厚,坚毅不拔,
  对外力的作用有较大的弹性,
  适应环境的能力特强。”
  正是这种“柔弱”之道却是天下事物生生不息之源。
  想想一个母亲保护,养育孩子时的伟大与坚强
  是不是比男子的武力更有强大的力量呢
  
  在道教的理论中,
  女性从来都不是可有可无甚至可以轻贱对待的,
  而是一个具有独立地位、享有独立人格、
  神格,独立意志、愿望的重要角色。
  
  道教思想从阴阳和合的理论出发,
  以尊阳而崇阴为基点,形成了“重阴阳,等男女”的特色
  男女平等,是道教最温暖人心的地方
  
  

人间的老子

  第二部分,神仙体系
  
  这种平等还直接反应在神仙体系上
  不熟悉宗教的童鞋,
  相信也至少看过西游记
  在漫天神佛中,哪些是女仙呢?
  
  排在最先的自然是西王母,王母娘娘,
  他和玉帝一起主掌着天庭的一切
  而后有骊山老母,天后妈祖,碧霞元君,
  还有大家更熟悉的何仙姑,麻姑,嫦娥,,,
  
  有意思的是有雷公就有电母
  似乎男仙总是和女仙遥相呼应
  好比东岳大帝和碧霞元君,都在泰山
  七曜星君里面有太阳帝君,就有太阴元君
  
  其他星君都是男的吧
  可是,有个重量级的人物却是女的
  他叫斗姆 ,
  即北斗众星之母 ,
  全称九灵太妙白玉龟台夜光金精祖母元君
  我们还是简单点吧,
  叫她老人家小名斗姆元君 。
  甚至最基本的底层神仙公务员土地公公
  我们道教也给他配上了土地婆婆
  可见道教文化中的男女平等,共建和谐仙界的精神

王母娘娘

  嫦娥姐姐没出来可不好
  都快中秋了呢

  第三 人间修行
  
  神仙毕竟是天上的,
  我们凡人一般无缘得见
  如果要真正平等,
  还是要体现在世俗生活中才行
  
  我们来一起启动脑海的记忆分区,
  想想历史上那些众所周知的出家人
  我才发觉,除了不情不愿做了几年尼姑的武则天
  我找不到第二个知名的尼姑了
  (当然有知道的可以帮我补充)
  而女道士呢,呼啦啦,好多
  
  首先想到的是武功高强的孙不二
  历史上的孙不二,
  却不是金庸先生笔下的暴躁脾气
  而是个温柔宁静痴情的女子
  马钰家是超级富户
  马钰本人也气度不凡
  她和马钰夫妻恩爱,生了三个孩子
  本来生活很幸福
  直到马钰三十岁的时候遇到王重阳
  从此命运改变了
  
  王重阳度马钰信道,马钰信了
  他不但信了,还请孙不二也一起修道
  那就只有“分梨”了,
  王重阳在桌上留下分成两半的梨
  。。。。
  马钰走了,马钰却不是释迦牟尼一旦离开妻儿再不回头
  他又回来了,老公于是变成了师兄
  人间不能相伴,天上也可同修
  未必不是一种天长地久
  
  道教是一种很特别的宗教
  和其他宗教完全不一样,
  他不会许你来世如何,许你死后上天堂
  道教不,
  道教就是我这辈子要长生不老
  干嘛呢,炼丹
  (太上老君不一直干着吗)
  
  所以得道的结果是什么呢
  不是一个人的天堂和来世的荣华富贵
  而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真是众生平等啊,
  成仙了不忘拉拔家里的大大小小
  我们的马钰先生不是还惦记着老婆
  也要她升天么?
  
  其实长生才是中国人真正的理想
  回忆一下,西游记里猴子是为什么要学法术的?
  能得长生否?不能!不能就不学。。。。
  
  事实上,长生是不可能的,
  但长寿却是大有可能的
  所以道教更实用的地方,就是养生之道
  

马钰

  第四部分 张真人与葛洪
  
  关于养生之道
  说个大家都知道的
  张三丰张真人,他活了多少岁呢
  按文献记载张三丰生于南宋理宗淳祜七年丁未(1247年)
  最后出现是明永乐十五年(1417)。
  这个说法就有170岁了
  不过更多出现的说法,是148岁零三个月
  。。。。。
  
  说回孙不二,之所以选择修道
  也是因为在道教看来,无论男女只要潜心修道
  不论哪个阶层的均可达到这一目标。
  即修道成仙并非男子的专利,
  妇女与男人一样具有得道成仙的可能。
  
  当然中国人虽然是现实的,
  希望求现世的长生不老
  却也是理智的,
  不会真的以为活着活着练着练着就成神仙了
  只是道家有他自己的更实际的用处
  
  道教有成千上万种养生功法,
  有各种各样神奇的“灵丹妙药”,
  对广大民间普通妇女来说,
  修道并不意味着一定要成仙上天,
  或许这对普通人来说是一个过于奢侈和遥远的梦想,
  也许最直接最功利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得“五福”。
  
  《文昌大洞仙经》说五福即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考命终。
  东汉桓谭《新论·辨惑第十三》说,
  “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众多。”
  所以祛病除邪,强身健体,
  合家安乐正是许多普通家庭妇女所希求的。
  
  也千万不要以为道士就是胡乱给人吃丹丸的江湖术士
  事实上很多道士,就是中医
  一个重量级人物就要出场了
  他的名字是葛洪
  
  东晋时期的葛洪,相信大家都知道
  而大部分可能都只知道他炼丹
  却不知道他是真正精晓医学和药物学的大专家
  
  他的主张就是道士必须兼修医术。
  “古之初为道者,莫不兼修医术,以救近祸焉”,
  认为修道者如不兼习医术,
  一旦“病痛及己”,便“无以攻疗”,
  不仅不能长生成仙,甚至连自己的性命也难保住。
  (所以说道教是很现实的宗教,不会求神不自医)
  
  他写了一本书叫《肘后备急方》,
  书名的意思是可以常常备在肘后(带在身边)的应急书,
  是说这是该随身常备的实用书籍。
  
  书中收集了大量救急用的方子,
  这都是他在行医、游历的过程中收集和筛选出来的,
  他特地挑选了一些比较容易弄到的药物,
  即使必须花钱买也很便宜,
  改变了以前的救急药方不易懂、药物难找、价钱昂贵的弊病。
  他尤其强调灸法的使用,用浅显易懂的语言,
  清晰明确的注名了各种灸的使用方法,
  只要弄清灸的分寸,不懂得针灸的人也能使用。
  
  葛洪很注意研究急病。
  他所指的急病,
  大部分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急性传染病,
  古时候人们管它叫“天刑”,
  认为是天降的灾祸,是鬼神作怪。
  
  葛洪在书中说:
  急病不是鬼神引起的,而是中了外界的疠气。
  我们都知道,急性传染病是微生物
  (包括原虫、细菌、立克次氏小体和病毒等)引起的。
  这些微生物起码要放大几百倍才能见到,
  1600多年前还没有发明显微镜,
  当然不知道有细菌这些东西。
  
  葛洪能够排除迷信,
  指出急病是外界的物质因素引起的,
  这种见解已经很了不起了。
  
  《肘后备急方》里面,
  记述了一种叫“尸注”的病,
  说这种病会互相传染,并且千变万化。
  染上这种病的人闹不清自己到底哪儿不舒服,
  只觉得怕冷发烧,浑身疲乏,精神恍惚,
  身体一天天消瘦,时间长了还会丧命。
  
  葛洪描述的这种病,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结核病。
  结核菌能使人身上的许多器官致病。
  肺结核、骨关节结核、脑膜结核、
  肠和腹膜结核等等,
  都是结核菌引起的。
  
  葛洪是我国最早观察和记载结核病的科学家。
  (关于葛洪的医学发现,还有很多,我就不多说了
  如果感兴趣的童鞋多,我再说吧)
  
  还必须提到不能省略的是他的炼丹术
  炼丹就是把一些矿物放在密封的鼎里,用火来烧炼。
  矿物在高温高压下就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出新的物质来。
  这其实是现代化学的先声,不过不能长生不老
  
  葛洪炼制出来的药物有密陀僧(氧化铅)、
  三仙丹(氧化汞)等,这些都是现在外用药物的原料。
  松节油治疗关节炎,铜青(碳酸铜)治疗皮肤病,
  雄黄、艾叶可以消毒,密陀僧可以防腐等等。
  
  雄黄中所含的砷,有较强的杀菌作用。
  艾叶中含有挥发性的芳香油,毒虫很怕它,
  所以我国民间在五月节前后烧燃艾叶驱虫。
  铜青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所以能治皮肤病。
  密陀僧有消毒杀菌作用,所以用来做防腐剂。
  
  他所说的“点飞升抽”就是现代化学的升华和蒸馏的方法;
  他发现的“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的方法,
  成为世界化学史上最早的分解化合试验;
  他还发现硝、硫、碳混合燃烧的现象,促成了黑色火药的发明。
  
  关于葛洪,再说下去就没完了
  还是用一个英国学者的话来总结吧
  李约瑟说:
  “整个化学最重要的根源之一,是地地道道从中国传出去的。”
  
  而孙不二做了些什么呢
  她也在行医,创制了“孙不二姑摇旗法”治疗什么呢,赤白痢症
  还有很多托名何仙姑的各种医方、秘方,
  比如“何仙姑庆世丹方”,“何仙姑之乳蛾方”,
  “何仙姑治胸腹疼痛方”,“何仙姑治眼病方”,
  “何仙姑治痰方”。
  这些其实就是一般的中医中药,
  并非人们想象中的画到符烧了泡水喝
  
  

保守估计也活了一百多岁的张三丰

  第五部分 终生皆可为道
  
  唐朝时期,修道非常流行
  大家都知道的,小太平就曾经做过女道士
  杨玉环,玉真公主。。
  此后皇室成员出家为女道士就络绎不绝
  自睿宗至穆宗8个皇帝就有11个公主入道。
  五代十国的皇帝亦有多人崇道。
  
  宋朝时更出了大名鼎鼎的女道士“天妃”,
  她有个更响亮的名字,就是妈祖
  妈祖叫林默娘,福建湄洲屿人
  妈祖在天尊面前立下十四条誓言:
  一者誓救舟船,达于彼岸;
  二者誓护客商,咸令安乐;
  三者祛逐邪崇,永得消除;
  四者荡灭灾屯,家门清静;
  五者搜捕奸盗,屏迹潜形;
  六者收斩恶人,诛锄强梗;
  七者救民护国,民称太平;
  八者释罪解愆,离诸报对;
  九者扶持产难,母子安全;
  十者庇护良民,免遭横逆;
  十一者卫护法界,风雨顺时;
  十二者凡有归向,保佑安宁;
  十三者修学至人,功行果满;
  十四者求官进职,爵禄亨通;
  十五者过去超生,九幽息对。
  可见修道成仙并不是仅仅为了个人,
  而是以关怀众生为最高价值目标。
  
  道教的众生平等可不仅仅是口号
  王者固然可以好道修道
  而平民也可以成为天后妈祖
  甚至是被人们最瞧不起鄙视认为下贱的妓女
  道教也接纳她们,认为诚心即可,无妨得道
  
  明朝妓女卞玉京(卞赛),
  是位知书达理、琴棋书画样样皆通的女才子。
  书法工小楷,善画兰,兼工侍女及山水,
  题款署画中人,在画界小有名气。
  清兵攻入南京后,
  她归依道门,自号玉京道人,
  过着清寒寂寞的日子。
  这要比那些满口仁义道德、
  忠君报国却卖身求荣的所谓仁人君子要高尚的多,有节操的多。
  还有李香君,一曲桃花扇后,也离开侯方域,在栖霞山为女道士
  
  。。。。。
  不知不觉,拉拉杂杂又说了好多好多
  最初对道教的好感,
  其实来自一个庄子的小故事
  “东郭子问于庄子曰:
  ‘所谓道,恶乎在?’
  庄子曰:‘无所不在。’
  东郭子曰:‘期而后可。’
  庄子曰:‘在蝼蚁。’
  曰:‘何其下耶?’
  曰:‘在稊稗。’……
  曰:‘何其愈甚耶?’
  曰:‘在屎溺。’东郭子不应。
  道在哪里呢,蝼蚁里有,瓦甓里也有,屎溺里。。。
  他是无所不在的,。。。
  以道眼观一切物,物物平等,本无大小堑久贵贱善恶之殊。
  
  最后用我喜欢的好道诗人的一首诗结束这个话题
  
  太白何苍苍,星辰上森列。
  去天三百里,邈尔与世绝。
  中有绿发翁,披云卧松雪。
  不笑亦不语,冥栖在岩穴。
  我来逢真人,长跪问宝诀。
  粲然启玉齿,授以炼药说。
  铭骨传其语,竦身已电灭。
  仰望不可及,苍然五情热。
  吾将营丹砂,永世与人别。
  
  自古以来万事都如东流的江水一去不复返,
  没有什么珍贵的东西能留下来。
  人间的繁华不过一场水月镜花
  李白要追求的是神仙般骑着白鹿在青山绿水之间自由往来的逍遥。
  没有儒家的温柔敦厚,也不是佛教的空澈澄明。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云卧三十年,好闲复爱仙
  一生寻仙访道的李白,没有升天
  却成为无数后人心目中的“诗仙。”
  
  
  
  
  
  

出家为道的玉真公主

  先来报个到,回头再说
  
  
  雨打芭蕉笑话我的排版
  说实话我很怕看那种整页满满密集全是字的文章
  看的眼睛很累
  一行一句话看得眼睛舒服点
  发现错误也比较好修改
  再分段留白,可以缓解下视觉疲劳
  
  我话多,写长了密密麻麻
  看多了影响大家视力
  。。。。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