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可,我空了就来啊
反正电脑总是挂着的,虽然我有时候不在
关于图片我都尽量用的现成的
一来,怕麻烦
二来,天涯最近有点抽
至于写的东西,有的是早就想好的,比如按出场顺序的那些
有的就是看到大家的回帖想到的,有感觉的就多说几句
感兴趣的就说的更多,比如中医啦,天文啦
其实跑题我开始就知道我肯定会
所以标题才是杂七杂八
我只想保证尽量好看点,再好看点
这样就安心了
关于王羲之同学的祖坟问题
我看大家都是各抒己见
很难说谁说的就是真相
我倒是想起一个做司法鉴定的朋友
记得他说过笔迹鉴定可以推断一个年龄
如果能够有真迹做笔迹鉴定
就可以反过来推算当时发生的事情
也就可以推算他的祖坟到底是洛阳或者琅邪
。。。。
不过真迹连看一眼都很难
我想想,现在才说到明朝
如果要说到东晋,以我的进度怕是要到明年了
这是一直坚持干活的前提下
前路漫漫呀。。。。。
图片看不见么?
而且我好像发错图了
晕乎乎的把迅雷铳说成五雷神机了
是不是也不行呀,我可不想发一堆叉烧包
。。。。。。
这个更厉害
多级火箭:火龙出水
明代《武备志》记载的多级火箭宗,
用纸糊筒外绑第一级火箭,
龙口内有第二级火箭,
射出后加大射程击中敌方船舰,用于水上攻击,
射程可以达到1.5公里。
但是因为制造复杂,这个距离上瞄准困难,基本很少机会用。 ...
但是真聪明啊,哪个猪头说中国人发明火药只会放烟花的
拖出去,,,,打打打

单发步枪 :火铳
明代制式的早期轻型火器,
铸造精良,设计精巧,
所需火药大大减少。
明代作为标准武器,曾生产达九万余,
1449年于谦打北京保卫战广泛使用。
长43。5厘米,口井3厘米,2人一组发射,
一人负责支架和瞄准,一人负责点火射击,射程180米。

后膛榴弹炮 :佛朗机
明代正德年间制造的大型后装火炮,
使用带炮弹壳的开花炮弹!
1537年装备达到3800门,带有准星和照门。
有效射程500米,45度仰角发射的时候射程1公里。
大型者炮身250厘米,中型者156厘米,小型者 93厘米

o烟笼寒水o
说的对
这本书和天工开物一起被禁掉了
之后一起漂洋过海到了日本
。。。。。
然后研究用来打我们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心里的震惊实在是无可言喻
我们的教科书该好好改改了
弄得小孩子都以为古代只有四大发明
火药只用来放鞭炮
林则徐是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全是鬼扯
我们早就明白世界是怎么回事了
而且一直保持交流贸易
也保持着警惕,不然研究火器干什么
难道郑成功收复台湾,是和荷兰人用刀互砍么
。。。
最讨厌历史课说到宋朝就是积弱积贫
说到明朝就是腐败黑暗
还成吉思汗威震四方,一直打到哪儿了,,
不知道说什么好
睡觉去了
。。。。
我希望有更多的童鞋,清楚的了解我们的历史
这也是我每天点灯熬夜折腾自己的原因
328935022
还要看火器啊
那我找点实物图片吧
明代弗朗机的母铳子铳
如果不是内外两线作战
如果不是火器还没有工业化生产
生产力跟不上消耗
这么先进的火器怎么可能会输掉
以这样的实力,万历三大征,赢得正常之极,不是什么运气
后来崇祯输得冤枉。。。。。
可惜,,,,
更可惜的是沦落到后来被八卦联军欺负

石炮口小,炮膛大,内部凿空,装入炸药,
以土封口,留药线在外。
石炮后部长方形凹槽,是点火槽。
有的点火槽,还配有铜盖或铁盖,用以防潮。
石炮的尾部凿有牛鼻孔拴系绳索,是为了调整炮口方向和拉运。
史载,每座炮台备有石炮50门,
使用时用绳索拉到城墙爆炸或点燃后推向敌群。
戚继光在《练兵实纪》中称赞到:
“第一利器,且不费官币,一时数百万可备。”
看起来石炮比铁炮还安全些
我倒觉得那些火铳比较容易出问题
去云南么?除了博物馆,记得去沐王府啊。。。
他们的镇馆之宝好像是战国的青铜器
再去元谋人遗址遛遛,看看化石
不过,云南太好玩了,时间短了不够用。
yalin0706
和氏璧的旅程
楚文王--楚宣王--楚威王--楚相国昭和--
张仪--赵国宦官缪贤--赵王--秦昭襄王--赵国--
秦始皇---刘邦---王莽---刘秀---孙坚---
袁术---曹操---司马炎---刘渊---刘曜---
后羯石勒--冉闵---太守戴施--刘裕-------
李渊----失传
准确的说,传到五代时期,就不知所终了
此后宋朝,元朝 ,明朝,清朝,都没能再找到
或许以后哪天会在某个古墓出土吧
上面写的流传经手人,有些省略
比如从楚文王到楚宣王就有四百年,当然不是直接了
同样的理由还有刘邦是整个西汉,刘秀是整个东汉
。。。。。大概就是这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