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节前事情还真不少
  终于可以坐下了
  
  马上来更新
  
  ----
  泛滥的天空 
  
  你最后一句话我看了一分钟才回过神说的是哪位
  不过,人参公鸡的不要
  我就当你,是写错别字了。。(*^__^*)
  
  蒙面系女王 
  
  还没到长陵,汗。。。貌似很偏心,朱棣同学写了很多
  可他值得写的实在多,有些也省不得
  有些人写一段就嫌长,有些人就不想停下来
  。。。。。
  稍候,我整理下,配好图
  马上来更新
  ---
  
  
  碗虫 
  
  会更新的
  多多少少总会写一些
  
  我自己也很乐在其中
  虽然有时很晕乎
  
  最头疼的是配图片
  我倒是有不少图片资料
  不过,是书籍不方便上
  只好找现成的,,,,这个比较累
  
  
  苦茶
  
  历史很奇怪的,
  有一个不同,就会影响全局
  又或者朱允炆心狠点,结局也不一定这样
  。。。
  总的来说,明朝最不该存在的皇帝是那个木匠同学
  想来想去,只有他基本一昏到底
  如果木匠同学把属于他的七年给崇祯
  或许历史也会改写
  ---------
  
  
  怎么发不了帖
  再试试。。
  人间紫禁城,云中太和宫
  朱棣和张三丰
  
  大家一定在想,
  这说朱棣怎么又扯上张三丰了
  没办法,朱棣同学实在是精力充沛,能人所不能
  修书,打仗,出海,迁都盖紫禁城,,,样样都要来
  因为在说他生平的时候,还拉下一件没说
  这也是个大工程,不过是建筑工程
  
  什么呢,修武当山道观
  为什么要修道观呢
  这不是laominshangcai嘛,朱棣的mianzi工程?
  当然不是,
  这还是要追溯到上面一篇说的一个情节
  徐皇后的梦,
  徐皇后的梦告诉大家其实朱棣才是真命天子
  而朱棣呢,要进一步加强这个观念
  让他深入人心
  
  另一方面呢,也可能是裁兵
  这样大的工程肯定不能只是指望民力
  于是他派了大量的建文旧部去武当山大兴土木
  当然也有其他的说法
  比如南怀瑾先生就认为,
  其实朱棣怀疑朱允炆隐居在此
  找不到,就建道观,供奉真武,压胜他
  不管怎么说,这道观是要开建了
  
  永乐十年,朱棣下了一道诏书,是这样说的
  “武当天下名山,
  是北极真武玄天上帝修真得道显化之处,
  历代都有道观
  元末被乱兵焚尽,
  至我朝,真武阐扬灵化阴佑,
  福被生民,十分显应。
  我自奉天靖难之初,神明显助,
  威灵感应至多,言说不尽
  那时已先诚心,要就北京建立宫观,
  因内难未平,未曾满得我心愿,
  及即位之初,
  思想武当山正是真武显化去处,即欲兴工创造
  缘军民方得休息,是以延缘到今
  请些军民去那里创建道观,报答神惠
  上资荐扬皇考皇妣,下为天下生灵祈福。”
  
  就是说,武当山哪,
  本来就是真武大帝得道的地方
  哪朝哪代都有在修,现在呢,被元兵烧毁了,
  到了我们大明呢,真武大帝十分保佑我们
  传说朱棣“靖难之役”的时候,
  南兵远远看见真武二字的旗帜在空中
  于是南兵都无心作战,一败再败,一直到最后
  
  这也是借机对天下说了,看见没有,不是我要打仗
  是老天要我来做这个皇帝呀
  那时就想修道观谢神恩了,不过还在打仗
  后来即位了,想着军民休养生息,所以也没修
  现在是时候了,我要修道观
  
  永乐十年开始,这一修就修了十三年
  用了多少人呢,军民三十万
  大家可以想象这是什么级别的工程了吧
  这几乎就是在遥望北京南方的山上,
  又重建了一个紫禁城
  
  让我们来看看这工程的宏大
  从筠县(现在的丹江口)城内的净乐宫到天柱峰金顶
  两边绵延七十公里的路旁,
  建成后来形成的九观,九宫,十二亭
  三十六庵堂,三十九桥梁,七十二岩庙等
  一整套关联完整而雄伟壮观的建筑群
  
  古栈道如同银线串珠,
  连起了所有的主体建筑和点缀性小建筑
  一共有殿堂庙宇2万多间,400多处,
  总面积达到160万平方米
  什么概念呢,拿故宫作对比,
  它是故宫的两倍还要多
  
  按说这么大的工程,该有个总工程师吧
  是的,这位总工,就是朱棣本人
  他还真是个精力过剩,有情趣有才的人哪
  不信大家看看他的设计就知道
  (每个装修过房子的童鞋都明白
  搞个工程多累人,何况。。。)
  
  关于这建筑的总体风格,
  朱棣同学的意见是“崇尚自然”
  基于解缙先生曲解圣意的前车之鉴,
  永乐大典编成剪辑版的文献大成
  这回朱棣同学学会个乖,另外下了更具体的要求
  “相其广狭”
  “定其规则”
  “其山本身分毫不要修动”
  够清楚了吧,
  根据山本身的条件来做出合适的设计,因地制宜
  并且和自然能够融为一体
  要说朱棣同学的设计理念,
  那真是六百年不过时啊
  用导游的话说,这叫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呀
  
  朱棣是个实干派,
  他说了就要干,干,他也不是光看着人家干
  万一干坏了,还不得折腾嘛
  设计师做完了,还得继续做监工
  可朱棣是皇帝啊,还有一堆事等着呢
  有办法,那就派人盯着随时汇报,自己在看进度,下上谕
  
  有朱棣这样个大BOSS,
  谁敢不上心啊,可是谁也不敢做主啊
  于是什么派遣人力啦,亭台楼阁的设计图纸啦
  甚至是用下来剩下的木料怎么处理,统统请示皇上
  
  这事儿,朱棣也不嫌烦,
  还真就一道一道的上谕下去
  仔仔细细的关注每个细节
  还别说,被人说是一介武夫的朱棣,
  其实还是很有艺术品位的
  每一个建筑都建在峰,峦,坡,崖涧的合适位置上
  接着山体本身的高险气势,
  或崖洞的幽邃感,来构建人间仙境的感觉
  既有皇家的气派,也有道教的玄妙感
  确实是非常精妙的设计
  
  可惜历经六百年的沧海桑田,
  很多建筑我们已无缘得见
  留下来的,依然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宏伟和精致
  复真观一座五层高楼中,
  有一柱支撑十二根梁枋的结构,真是神奇
  九曲黄河墙的传声和天坛回音壁异曲同工
  转身殿里的大钟,在撞击时殿内没有一点声音,殿外却钟声袅袅
  。。。
  山顶的那座铜铸的鎏金金殿,更不用说了的神奇
  不知有多少同学有机会看过这个奇景
  那就是“雷火炼殿。”
  也没有什么避雷设施
  雷雨天时,金殿四周全是电光闪烁,
  火球翻滚,景象的绚丽无法言喻,
  在每次雷击后金殿分毫无损
  。。。。。(好像都是铜铸的?)
  
  待续,先上几张图看看
  

整个山峰好像乌龟驮着金顶

  建筑有新有旧
  感觉完全不同
  
  

  六百年前的原作
  
  
  云中的紫金城
  明朝早期皇城的建筑样式
  
  还有东南西北四个天门
  下图是西天门
  都在天柱峰上,遥看犹如云端

  金顶太和宫

  关于武当山的奇妙,
  我不得不暂时搁笔不提
  因为有个重要的人物必须要出场了
  他就是我们的太极大师张三丰
  
  张三丰和朱棣有什么关系呢
  那我们还要从头说起
  只好拜托大家耐心听我唠叨
  
  张三丰,
  其实之前说道教的时候,就有提到过他
  而关于他,
  当时的描述还有谬误,在这里更正
  大家以这篇为主
  
  张三丰,
  名全一,字君宝,号三丰
  辽东人
  生于元定宗贵由二年,
  卒于明英宗天顺八年
  
  这样说或许大家还没感觉,
  那就换成西元纪年吧
  生于1247年,死于1458年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要擦擦眼睛,有没搞错啊
  这是多少年,
  话说初见是我也觉得花了眼
  因为在我印象中应该也就一百多岁的
  
  这里得出的岁数应该是211年,
  不相信,再找资料,一样,不管怎么找资料
  就算后期隐居的时间不算,
  当他那时已经死了,那也有170多岁
  我只能说张真人,您是真真人哪
  
  根据《明史》记载
  张三丰
  “身材颀伟,龟形鹤背,
  大耳圆目,须髯如戟,才华横溢,
  过目成诵,学识渊博,医术高明,
  道行高深,武功超绝。善嬉谐,
  旁若无人,因不饰边幅,又称邋遢道人。
  议论三教经书,则络绎不绝,
  所以心与神通,神与道一。
  寒暑惟一衲一蓑,所啖升斗辄尽,
  或数日一食,或数月不食,
  兴来穿山走石,能一日千里。
  行无常行,住无常住,人皆异之,咸以为神仙中人也。”
  
  这段记载形象的描绘了张真人的形象和事迹
  他身材高大,仙风道骨,耳朵大眼睛圆,胡子硬邦邦
  脑子好到过目不忘,
  学问好,会看病,会武功,诙谐喜欢说笑
  行为挥洒不羁,爱怎么穿怎么穿
  和别人说儒说道说佛,他都可以接受
  
  无论春夏秋冬都只穿一件衣服,下雨下雪再加一件蓑衣
  要么一吃一斗米也行,要么不吃,
  几天不吃,几个月不吃也OK
  走路像飞行,一日千里
  一般人也难在固定的地方找到他,都当他是活神仙
  
  这样的人按理说和忙着治国平天下的朱棣扯不上关系
  事实却不是这样,
  不仅朱棣惦记真人,
  连他爹朱元璋也想会会这位真人
  因为他像个传奇,似乎时间和空间对他都不成问题
  人间的皇帝也想看看活神仙什么样啊
  
  其实张真人小的时候,
  也没那么玄乎,可以几个月不吃饭
  他就是个书香门第出生非常聪慧的小孩子
  但没多大就开始学道了
  (金庸说他当过和尚,那是没有的事)
  他学道之后呢,
  又还俗学习儒家经典
  (这个就比较怪了,一般都是反过来的多)
  不但如此,他还做过县令,
  不过很快辞官了,在终南山继续修道
  
  出师之后,张真人就上了武当山,
  住在祖师洞(现在没了)
  修炼内丹功,这一住就是九年,练成九转还丹。
  
  所谓内丹功,
  大家千万别以为似乎太上老君用丹炉练的那个
  内丹功其实就是气功
  行气需要肢体动作进行导引,
  张三丰根据练内丹的需要,创造了太极拳
  
  张三丰精通三教,而且一直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
  他把道家的内丹功,养生家的导引术、
  武术家的拳法、军事家的兵法,
  加以糅合、编创和演化,作出了集大成的贡献,
  创造出了一套
  “以内丹为体、技击为用、养生为首、防身为要,
  以意领气、以气化神、以神还虚、以虚合道,以柔克刚、
  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借力打力、四两拨千斤”
  的前人没有的全新的拳法。
  
  这套拳法,是根据道教的太极轨迹,
  踏罡步斗、划弧转圈运行的,因此取名“太极拳”
  (什么后来的形意,八卦,林林种种都是由此衍生而来
  话说我还真见过一太极高人,绝对的震撼,,。)
  
  张三丰开创太极拳之后,
  接着云游四海,东南西北转了一圈
  明朝初年,他又回到了武当山,
  结庐凤凰山下,人称“会仙馆”,
  捧读三教圣书,收徒传道授拳。
  
  前后两上武当,住了三十多年,
  其实那时的武当山就是个荒山
  以前的道观什么的,都毁于战火了
  张三丰就和徒弟一起盖了草庐,
  并且还告诉徒弟“此山异日必大兴。”(说中了)
  
  洪武年间,
  张三丰因收武当道教主持孙碧云为徒,张三丰事迹被传至朝廷。
  孙碧云这位道人呢,和朱元璋素有交情,
  他关于儒释道的说法也很合朱元璋的需要
  有了这层关系呢,
  朱元璋自然想见见这位已然137岁的活神仙了
  
  洪武十七年,诏求,不赴。
  十八年又遣臣沈万山敦请,亦不赴。
  (沈万山也是张三丰的弟子)
  至于朱元璋有没有生气,历史没有记载
  反正他没有下令把张三丰砍了
  
  到了永乐年间,朱棣子承父业,继续漫漫寻仙路
  找了几年没找着,
  不过,张三丰毕竟不是朱允炆
  虽然也会云游四海,可是却也没藏起来
  
  永乐十年,朱棣终于通过孙碧云联系上了张三丰
  朱棣下诏称张三丰为老师,请他入朝
  并且写下下面这样一封信
  
  皇帝敬奉书真仙三丰张先生足下:
  朕久仰真仙,渴思亲承仪范。
  尝遣使奉香致书,遍谒名山虔请。
  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体合自然,神妙莫测。
  朕才质疏庸,德行菲薄,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
  敬再遣使,谨致香奉书虔请,
  拱候龙车凤驾惠然而来,以副朕拳拳仰慕之怀。敬奉书。
  
  写得是非常谦恭有礼,可是也没用
  老张还是只有两个字回应,不去
  也不知道张真人是什么心态
  这一次虽然也是不去,但他却回了朱棣一封信
  
  皇帝陛下,福德无疆。
  臣本野夫,于时无益,荷蒙宸翰,
  屡下太和,车马数驰,猿鹤相讶。
  伏愿陛下,澄心治理,屏欲崇德,
  民福主福,民寿主寿。方士金石,勿信为佳。
  恭进一诗,乞赐一览。
  
  答永乐皇帝
  天地交泰化成功,朝野咸安治道亨。
  皇极殿中龙虎静,武当云外钟鼓清。
  臣居草莽原无用,帝问刍荛苦有情。
  敢把微言劳圣听,澄心寡欲是长生。
  
  朱棣读诗后当然很高兴了,封张三丰为“武当真人”。
  遂命工部侍郎郭进、隆平侯张信等,督丁夫三十万人,
  大营武当宫观,费以百万计。
  既成,赐名大岳太和山,设官铸印以守,竟符三丰言。
  
  并敕建遇真宫,下旨铸塑张三丰铜铸镏金像,
  置于宫内大殿,香火祀奉,给以帝王的待遇。
  皇帝给活人塑金身铸像供奉,历代唯张三丰一人而已
  皇帝得到了真仙的认可,
  自然更要提高真仙的地位
  
  有意思的是,太和宫里的真武大帝像,
  应该就是照朱棣本人的样子铸造的
  接着真仙的仙气,皇帝也过了把神仙瘾
  大家有机会去的话,
  也可以一睹永乐大帝的真容了
  
  这个真武像还是留下了一个难解的秘密
  鎏金铜像超过万斤,就是说有十吨重
  它是怎么搬上山顶的呢
  到现在还是个谜
  
  
  
  
  

正牌活神仙,张三丰

  传说中以朱棣为麻豆的真武大帝铜像
  下面是他的金童玉女
  
  上去游览的同学可以好好看看永乐大帝的尊容
  

  朱棣的人间天上
  继续八卦朱棣和武当山
  
  武当山还有一个名字
  名气没有武当大
  叫太和山
  
  朱棣将“太和”二字用于武当山,
  名为“大岳太和山”,
  山顶金殿命名为“大岳太和宫”,意为天下太平之意。
  
  北京故宫太和殿原名“奉天殿”,即奉上天之意,
  北京奉天殿与武当山大岳太和宫同为一体,两厢呼应
  意味着朱棣坐镇的江山稳固。
  这些建筑的修建不仅达到了宣扬“君权神授”的政治目的,
  而且也符合道教所追求的“天人合一”的思想境界。
  
  武当山金殿俗称“金顶”,
  在武当山主峰天柱峰的顶端,
  始建于明永乐十四年(1416年),是中国现存最大的铜铸建筑物。
  
  殿内神像、几案、供器都是铜铸的,
  中供奉着真武帝君,着袍衬铠,披发跣足,丰姿魁伟,
  是武当山上现存最美的一尊真武神像,已被列为国家一级文物。
  
  都说这尊真武神像是按照朱棣的样子造的,
  所以民间有“真武神,永乐像”的说法。
  侧立有金童、玉女,拘谨恭顺,素雅俊逸,
  “水火”二将,列立两厢,威严勇猛,
  是全山铜铸造像艺术精华所在。
  
  金殿是分件铸造,榫铆拼焊,连接精密,
  浑然一体,毫无铸凿之痕,
  虽经历五百余年风霜雪雨和雷电的侵袭,
  至今仍金碧辉煌,绚丽如初
  
  如果登武当而不上金顶
  我想恐怕会大大的遗憾

  金殿
  前面说的金殿雷火炼殿:
  最为奇特的地方就是它本身是良导体,
  每逢电闪雷鸣的时候,光球在金殿四周滚动,
  但霹雳却击不到金殿,金殿经受一交次雷击后,
  不仅豪无损伤,无痕无迹,反而其上的烟尘锈垢被烧去,
  雨水一洗,辉煌如初。这一奇观被称为“雷火炼殿”。
  金殿造了已经有六七百年了,但还是完好如初,仍然光彩夺目。
  
  大家看雨后的金殿是不是比上面更光彩夺目呢?
  
  第二个传说
  海马吐雾
  这座纯铜打造的宫殿。
  这个金殿大概用了20万斤铜,几千两黄金制作而成,
  应该说在这种建筑物当中的规智非常高的,
  首先使用的是重檐庑殿制的建筑,
  再有,在它这个上面还有仙人、兽头,
  一共是五个,第一个是龙,第二是凤,
  第三个是狮,第四个是天马,第五个是海马,
  
  今天的故事就说说这个海马。
  这个海马实在是太奇怪了,
  据说每到夏季下雨的时候,
  这个海马就会口吐云雾,这个云雾升华到空中,
  马上就变成了紫色的烟霞,非常非常的美丽,
  
  (其实,就和烧水时水壶嘴喷出白雾是一个道理吧。
  海马本身是铜制的,内部中空,当温度过高,
  造成内部温度也很高,当温度下降的时候,形成汽化现象,
  使海马内部空气形成水蒸气,,然后从海马的嘴里散发出去)
  不过在高山之上看到这种景象
  实在是很美妙啊。。。
  
  
  
  

  金殿避风珠:
  
  相传,殿内藻井上,
  曾悬挂一颗铜质鎏金宝珠,能镇住山风,
  确保神灯长期不灭,故名“避风珠”。
  
   实则金殿设计精确,构筑科学,无论春夏秋冬,
  金殿各构件之间均严丝合缝,没有任何空隙。
  这样殿外山风呼啸,殿内神灯却纹丝不动,
  所以金殿内不进风,并非是“避风仙珠”的神力。
  然而,在海拔1612米的天柱峰顶,
  气温温差大,金属构件会产生严重的热胀冷缩,
  明代工匠们是怎样完成这些既让金属严丝合缝,
  又不留焊接痕迹的技术难题?
  
  我们现在还是个谜,只能说明我们明代铸造技艺了得。
  
  真武神像面前不会灭的长明灯
  (当然人工弄熄除外)

  古铜殿:
  
  位于天柱峰前小莲峰上。
  悬山式屋顶,全部构件为分件铸造,卯榫拼装,
  各铸件均有文字标明安装部位,
  格扇裙板上铸有
  “此殿于元大德十一年铸于武昌梅亭万氏作坊”,
  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铜铸木结构建筑。
  
  其实朱棣这个人除了靖难这个问题以外
  胸襟还是有的,比如他保留这个元代的铜殿,
  不如他修永乐大典不改一字
  
  不知道这个武昌的万氏作坊的后人
  知不知道先祖修了这座铜殿
  

  既然北京有个紫禁城
  那么云里雾里这块也该有
  
  武当山上的紫禁城
  (汗,才看到前面都成紫金城了。。。道歉)
  
  紫禁城:
  建于永乐十七年(公元1419年),
  延天柱峰环绕,周长345米,墙基厚2.4米,墙厚1.8米,
  城墙最高处达10米,用条石依岩砌筑,每块条石重达500多千克,
  按中国天堂的模式建有东、南、西、北四座
  石雕仿木结构的城楼象征天门。
  该石雕建筑在悬崖徒壁之上,
  设计巧妙,施工难度大,是明代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当地传说,经过南天门会比较不吉利,不知什么道理
  

遥望山上紫禁城

  紫霄宫
  
  北宋修建的,朱棣扩建一次,嘉靖再扩建一次
  嘉庆又大修一次,
  所以现在是武当山八大宫观中规模宏大、
  保存完整的道教建筑之一。
  现存有建筑29栋,建筑面积6854平方米。
  中轴线上为五级阶地,
  由上而下递建龙虎殿、碑亭、十方堂、紫霄大殿、圣文母殿,
  两侧以配房等建筑分隔为三进院落,
  构成一组殿堂楼宇、鳞次栉比、主次分明的建筑群。
  
  弄得太金碧辉煌了,反倒没什么感觉了
  值得一看的是雕梁画栋斗拱。。。。雕塑也都是明人的遗存
  

华丽的紫霄殿

  
  
    
  
  紫霄殿前的兽,还能依稀感受到永乐皇帝当年的气势

  复真观
  
  也叫太子坡。位于天柱峰东北,
  是登临金顶的必由之路,永乐十年修
  后多次重修,而其建筑基本上保存了原貌。
  现存殿宇2000多平方米。
  殿堂依山势而建,层层向上,最高处为太子殿。
  
  这个建筑机构非常美妙
  在60°的山坡上修的,利用地势非常巧妙
  注意看“一里四道门”、“九曲黄河墙”、
  “一柱十二梁”、“十里桂花香”等著名景观。
  
  
  不过,不知道是谁的主意,粉刷得非常夸张
  还说旧貌换新颜,我有点吃不消,,,,

通往金顶必经之路

  接着上我最喜欢的南岩宫殿
  
  南岩宫坐落在武当山南岩(又名紫霄岩、独阳岩)绝壁之上,
  上接碧霄,下临绝壑,周围峰岭奇峭,林木苍翠,
  是武当山三十六岩中景色最美之处。
  
  南岩宫建筑群始建于唐代,宋、元均不停的修。
  明永乐十年(1412)敕建,赐额“大圣南岩宫”。
  嘉靖年间也扩建,共有殿宇六百多间。
  
  南岩宫建筑群在总体布局上匠心独运,巧借地势,依山傍岩;
  在手法上打破了传统的完全对称的布局和模式,
  座座宫室镶嵌于悬崖峭壁,虽系人工,宛若天成,
  使其与环境风貌达到了高度的和谐统一,
  营造了“天人合一”的至高意境。
  
  里面的长廊遍布摩崖石刻,还有首辅夏言写的四个字
  最厉害的是龙头香
  是两仪殿前有一石雕龙头,从悬崖峭壁上横空出世,
  面对金顶,下临深涧,顶端置一香炉,
  这便是号称“天下第一香”的龙头香。
  
  明清的读书人在赶考之前会有一些来上香
  结果在这龙头香下掉下去不少,粉身碎骨鸟
  有段时间不许烧香了
  ---
  
  

崖壁上的宫殿

  玉虚宫
  
  明永乐年间,朱棣“北建故宫,南修武当”,
  在武当山建造了规模宏大的皇家庙观,
  而玉虚宫则是整个建筑群中最大的庙宇。
  明朝著名文学家王世贞为此不禁发出“玉虚仿佛秦阿房”的赞叹。
  
  当年的玉虚宫是城内套城,共有三城,
  即外乐城,里乐城和紫金城。
  三城都各有宫墙间隔连围,形成等级鲜明,规模宏大的宫城。
  
  相传玄武得道升天后曾被玉皇大帝嘉封为“玉虚相师”,
  故玉虚宫建成后,永乐皇帝钦定为“玄天玉虚宫”。
  明朝中叶嘉靖年间,玉虚宫又得到了大规模的扩建。
  自此,玉虚宫占地面积525万平方米,房屋达2200多间。
  放眼望去,飞金流碧,富丽辉煌,了无边际。
  难怪古人游玉虚宫后感慨道:此日闲游疑梦幻,身从碧落踏虚归。
  
  当年的玉虚宫是管理武当山的大本营,
  住在这里的由皇帝钦选的武当提点都官至正六品。
  明天启七年,即1627年,玉虚宫发生了毁灭性火灾,
  这一条线上的建筑烧毁一些
  
  百年后,即清乾隆十年,玉虚宫再次遭到大火,
  从此所有的建筑一并化为灰烬。
  1935年夏,山洪暴发,数十万方沙泥直泄玉虚宫,
  大片房屋被吞没,
  号称南方“故宫”的玉虚宫自此成一片残垣断壁……
  
  世间繁华不过一场虚幻,转眼间只剩断壁残垣
  
  
  
  

  朱棣最喜欢的“玄天玉虚宫”
  曾经是最美最大最辉煌的
  如今已成废墟
  
  ---

  欣赏下木雕,木狮
  很有感觉
  太上老君,真武大帝保佑
  千万不要让人刷上红漆
  
  ----

  传说中嘉靖年的铜御制碑上,
  有现在大BOSS胡的先祖胡宗&的名字
  所以福泽后人
  有兴趣的不妨看看
  。。
  

  不同季节
  不同时间的武当山
  
  

  金顶上的玄武神
  龟蛇合体
  
  

  俯瞰武当山
  
  主峰的形状,建筑的格局
  酷似玄武神的龟蛇合体
  
  
  
  
  图片的左上角,应该是龟的脑袋
  小路如蛇,或者云雾缭绕如蛇
  

  
  虽然历史上,民间对朱棣的非议总是很多
  除了靖难之外,还说他好大喜功,穷兵黩武,出身不正,,,
  有时候正是因为想有所作为,
  所以才会出现失误,出现可以给人非议的地方
  所谓少做少错,不做不错,混吃享乐,
  这种日子显然不是朱棣想要的。。。。
  
  朱棣所设想的是一幅理想的图画。
  人民在他的统治下和谐、安宁、殷富、礼让。
  的确,在永乐二十二年间,朱棣也做了大量安养生民的事。
  
  他本人于政事极为勤奋。
  他每天"四鼓以兴,衣冠静坐",
  "思四方之事,缓急之宜",
  上午有早朝,下午有晚朝,
  外朝事处理完毕,还要处理宫中之事,
  "闲暇则取经史览阅,未尝敢自暇逸" 。
  他说:
  "朕主天下,欲周知民情,……凡书奏关民休戚者,
  虽小事必闻,朕听之不厌也。"
  
  他曾令人将中外官员的姓名书写在武英殿南廊,
  闲暇观之,以熟悉政情。
   如此勤政,我们这些后世的人可有在评价朱棣的话里听过
  甚至很多小学生知道下西洋的是谁都不知道朱棣是谁
  
  知道朱棣的,也不知道,他除了打仗以外
  每天都在兢兢业业的工作
  他修建了武当山这么美丽,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建筑
  却终此一生没有去过一天,度个假
  除了战事,他没有离开京城
  (哪怕是今天的我们,再敬业的人也会有个休假吧
  朱棣却没有,抢来的工作不好做呀。。)
  
  大家看朱棣干的事,都很耗银子,造船,修书,盖房子。。。
  可是他本人其实比较节俭的。
  他曾说:"内库所贮,皆天财,待赏有功,虽朕不敢妄费。"
  
  永乐十二年,一次百官奏事毕,
  朱棣退朝坐在右顺门,
  "所服里衣袖敝垢,纳而复出"。
  有侍臣称赞他的贤德,
  他说:"朕虽日十新衣未尝无。但自念当惜福,故每汗濯更进。"
  
  就算明朝不喜欢朱棣的人,也说他
  "爱惜下民,屡蠲租赋,犹嗜俭朴,不喜纷华" 。
  
  人要是想做大事,必须要有很强大的意志力
  朱棣的强硬和后世对他评价的刚愎自用
  其实源自他对自己使命感
  有时候,有些事,是找不到支持者的
  
  很多人这个时候就会选择放弃
  朱棣就不会
  在他眼里,我要做成的事
  哪怕是天打雷劈我也要做,
  (比如南京故宫失火,众人说是迁都的天罚。。。。)
  他根本不会去理会这些
  
  在传统读书人眼中,这就是不纳谏
  但如果他真的广泛纳谏,我看什么也别干了
  在这点上他真的很像朱元璋
  有人帮我,好
  无人帮我,自己干
  -----
  边疆问题,宋朝谈了很多年,还是亡了
  朱元璋父子不想重蹈覆辙
  于是给明朝定下了调子,不谈了,
  打得赢要打,打不赢也要打,
  五征蒙古,怎么比得上下江南那么舒服
  可是朱棣就是要去
  漠漠黄沙记录了这个硬汉的脚步
  这个皇帝做得辛苦啊
  ------
  
  放开那个阿姨啊 
  
  汗,三国还远哪。。。要等等呢
  朱棣的另一个秘密
  -------景山的发现
  
  朱棣同学秘密还真多
  说完一个又来一个
  
  景山公园位于故宫的北面,
  地处北京城区中心,在北京故城垣南北中轴线的中心点上。
  
  元代前这里是荒郊野地。
  忽必烈建造大都以后,这里便是元朝的"后苑"。
  苑内有熟地8万平方米,
  洪武初年,这里被拆了
  永乐年间,朱棣在这里营建城池、宫殿和园林。
  根据"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的说法,
  紫禁城之北是玄武的位置,当有山,
  故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和南海的泥土堆积在"青山",
  形成五座山峰,成为大内"镇山",称"万岁山"。
  因山下堆放过煤,又称"煤山"。(崇祯同学吊死的地方,唉)
  
  山下遍植果树,通称"百果园"(又称北果园)。
  在山东北隅建寿皇殿等殿亭楼馆,
  供皇帝登高、饮宴、射箭、赏花。
  园东北面的观德殿
  原是明代帝王"射箭之所"山下豢养成群的鹤鹿,以寓长寿,
  每到重阳节皇帝必到此登高远眺,以求长寿万岁。
  
  这地方民国期间,修葺成公园
  向民众开放
  这次的发现,来自三十年之前
  
  197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夔中羽
  在冲洗我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回来的底片后
  因为心急没等底片晾好就把景山公园卫星照片放在桌上看。
  
  由天安门往北看,沿着中轴线,
  在紫禁城以北展现出一个神奇的图像,
  四周是方正的镜框,中间酷似一位老者的坐像,
  夔中羽十分震惊。于是他连忙招呼同伴过来观看,
  确实有一个近似的人像处于紫禁城北端景山公园的位置上。
  
  经过仔细辨认,
  这个图像的边框是由景山公园四周的内外围墙构成,
  近似于最美的黄金分割比例,它的面积是0.23平方公里,
  如果真是一幅人像的话,
  那它将是世界最大的用人工建筑组成的人像。
  
  但是这时事情并没有进展,进展等到了1983年
  那年北京要进行一次全城拍摄,
  也选用了夔中羽设计的照相底片,
  结果拍回来以后发现,那幅图像竟成了一张带有笑容的相片了。
  夔中羽把景山公园这部分做成一张图,
  经过辨认,发现景山山体组成人盘坐的身体,
  寿皇殿建筑群组成了人的头部,
  两只眼睛是内宫墙,眉毛由树组成,
  两边非常对称的三角形树林组成了胡须,
  但它被寿皇殿外墙隔开了。
  
  夔中羽经过多年调查后认为,
  景山坐像的构成是与人为因素有关。
  景山的植被非常茂密,其中古树就达900多棵,
  古树胸径一般都在40厘米以上。
  这些树木对景观的构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对于围墙与树木是否构成人像,
  在景山公园工作多年的沈方园长认为:
  寿皇殿的东偏门,门口就有一棵600多年的古树,
  按常理说,古人不可能把这个树种门口,
  这也说明树在先,建筑在后。
  
  景山的这个坐像到底是什么人?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夔中羽的脑海当中。
  钦安殿是故宫中轴线上最北端的一座宫殿,
  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许多年都没有对外开放了,
  那里供奉着被称作水神的玄武帝的造像。
  “玄”意为黑色,“武”古人解释为乌龟壳。
  玄武在“五方”中代表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
  打开沉重的大门,
  端坐在中央的水神玄武帝和殿内饰物仍然保持着明代的原貌。
  
  夔中羽把钦安殿里的玄武神与景山人像作一对照,确实有些相像。
  但有的学者认为,玄武神是披散着头发,身穿着黑袍,手持宝剑,
  这个形象和景山的这幅图像来对比并不相符。
  景山坐像之谜还困惑着另外一个人,
  这就是在景山公园工作了20多年的张富强。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阅读了景山坐像的文章后想到,
  景山坐像是不是古人有意为之不能过早下定论,
  必须找到有力的证据。
  
  证据就是要找到能反映古代景山整体建筑格局的宫城图纸。
  几翻周折,张富强找到了一张康熙十八年间的宫城卫戍图。
  他惊奇地发现,景山的寿皇殿和今天的位置也不一样,
  而是偏东了十几米。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张工程图并不十分清楚,
  于是他按照原图比例进行放大,
  重新绘制了一张寿皇殿的建筑平面图。
  
  经过对照历史资料,一个想法在张富强头脑中产生,
  景山当时保持着明代建筑的整体格局,
  那就是说明在清乾隆以前,使用着的一直是明代的寿皇殿。
  从构图的角度上,如果说在古代的时候,
  就把寿皇殿建筑群设计成古代人像的一个脸型,
  那么从康熙十八年这张图上并没有显现出来。
  
  历史记载乾隆十四年,寿皇殿建筑群曾经进行过改造,
  那么这次改造将寿皇殿搬到中轴线上,
  会不会有这样一种记载,
  说寿皇殿建筑群改造与人的造像有什么关系,
  如果有的话,它会记在哪呢?
  
  武当山的一位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
  景山人像和武当的紫霄坐像一样
  都是道家养生图示
  
  “紫霄坐像” 是数年前武当山工作人员谭大江
  与有关人员在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研究中的一个新发现,
  认为武当山紫霄宫建筑群与其周围山势地形
  是根据人体形象妙意安排的。
  说“景山坐像”系道教之神,
  是因为“坐像”头上戴冠,有胡须,手合于腹前,
  符合道教之神的貌态,特别是与真武大帝相似。
  
  “景山坐像”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大家都知道了,朱棣同学把自己当真武大帝的化身
  
  道家为什么要将建筑设计为养生图示而却又让人不易发觉呢,
  谭大江的解释是。
  道教的经典始终贯穿一个意图,那就是“长生不老”。
  道家按照“天人合一”的道义修性炼真,
  并力图把这种奥秘告知世人。
  
  但是,在“神”的限制中,
  在清高脱尘的心理和观念的支配下,
  他们又不愿将“天机”轻易地送给“俗人”。
  总是故做玄机得等待“有缘人”的发现。
  这便是“景山坐像”在50O多年后的今天才引起人们惊奇的原因。
  
  说“景山坐像”是道家练功图示,
  还在于景山公园的建筑布局、
  方位以及建筑景点的名称都符合于道家内功修炼的术语要求,
  而道家修炼功的术语从来都是以隐语出现的。
  
  如此说来,
  “景山坐像”纯系人为设计与建造,并非巧合。
  看来中国古代建筑处处蕴涵玄机啊,教人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朱棣同学
  你真狠,这也想到了
  -----
  
  
  
  
  
  

航拍景山园林照片

  柠檬
  
  峨眉山的金顶,
  值得一看的是自然景观
  
  关于山上的金顶金殿
  其实是朱棣的弟弟朱模
  花了三千两金子金子修的掺金“大峨山金殿”
  后来万历年间又重新修了金顶铜殿
  但是很可惜,清朝道光时期,
  被一把大火,
  烧的只剩下几扇门窗和铜牌
  光绪年间就盖了砖殿
  结果,文革时期一场大火再次化为灰烬
  
  现在看到的景观其实是九十年代才修好的新建筑
  虽然富丽堂皇
  可是却已经不是古迹了
  能够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
  都是奇迹。。。
  
  
  
  

  戚顾天下 
  
  和你想到一块了,看你说到翻修
  我很不喜欢翻修,那种翻新式的翻修
  弄得完全没有历史感了
  古代建筑只要不是好像峨眉金顶那样毁得根本没有了
  感觉就该用尽量维持原样的整修
  保持他本来的面目
  
  最讨厌,粉刷得花花绿绿的
  有如乾隆皇帝在古画上题字
  他以为是添色,别人看来就是糟蹋
  
  花与小树 
  
  慢慢看嘛
  爱护眼睛
  小郑是我滴 深山 苦茶
  
  谢谢关心,睡觉嘛,
  每天六个小时,午睡20分钟
  成年人睡眠时间大于九个小时,也对身体不好
  重要的是睡眠质量
  如果睡眠不深,总是浅睡梦多
  睡的久也会疲劳,累的
  
  不过,我这几天,确实睡少了
  国庆期间调整吧---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