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的另一个秘密
-------景山的发现
朱棣同学秘密还真多
说完一个又来一个
景山公园位于故宫的北面,
地处北京城区中心,在北京故城垣南北中轴线的中心点上。
元代前这里是荒郊野地。
忽必烈建造大都以后,这里便是元朝的"后苑"。
苑内有熟地8万平方米,
洪武初年,这里被拆了
永乐年间,朱棣在这里营建城池、宫殿和园林。
根据"苍龙、白虎、朱雀、玄武、天之四灵,以正四方"的说法,
紫禁城之北是玄武的位置,当有山,
故将挖掘紫禁城筒子河和太液和南海的泥土堆积在"青山",
形成五座山峰,成为大内"镇山",称"万岁山"。
因山下堆放过煤,又称"煤山"。(崇祯同学吊死的地方,唉)
山下遍植果树,通称"百果园"(又称北果园)。
在山东北隅建寿皇殿等殿亭楼馆,
供皇帝登高、饮宴、射箭、赏花。
园东北面的观德殿
原是明代帝王"射箭之所"山下豢养成群的鹤鹿,以寓长寿,
每到重阳节皇帝必到此登高远眺,以求长寿万岁。
这地方民国期间,修葺成公园
向民众开放
这次的发现,来自三十年之前
1978年2月,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的夔中羽
在冲洗我国返回式遥感卫星拍摄回来的底片后
因为心急没等底片晾好就把景山公园卫星照片放在桌上看。
由天安门往北看,沿着中轴线,
在紫禁城以北展现出一个神奇的图像,
四周是方正的镜框,中间酷似一位老者的坐像,
夔中羽十分震惊。于是他连忙招呼同伴过来观看,
确实有一个近似的人像处于紫禁城北端景山公园的位置上。
经过仔细辨认,
这个图像的边框是由景山公园四周的内外围墙构成,
近似于最美的黄金分割比例,它的面积是0.23平方公里,
如果真是一幅人像的话,
那它将是世界最大的用人工建筑组成的人像。
但是这时事情并没有进展,进展等到了1983年
那年北京要进行一次全城拍摄,
也选用了夔中羽设计的照相底片,
结果拍回来以后发现,那幅图像竟成了一张带有笑容的相片了。
夔中羽把景山公园这部分做成一张图,
经过辨认,发现景山山体组成人盘坐的身体,
寿皇殿建筑群组成了人的头部,
两只眼睛是内宫墙,眉毛由树组成,
两边非常对称的三角形树林组成了胡须,
但它被寿皇殿外墙隔开了。
夔中羽经过多年调查后认为,
景山坐像的构成是与人为因素有关。
景山的植被非常茂密,其中古树就达900多棵,
古树胸径一般都在40厘米以上。
这些树木对景观的构成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对于围墙与树木是否构成人像,
在景山公园工作多年的沈方园长认为:
寿皇殿的东偏门,门口就有一棵600多年的古树,
按常理说,古人不可能把这个树种门口,
这也说明树在先,建筑在后。
景山的这个坐像到底是什么人?
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夔中羽的脑海当中。
钦安殿是故宫中轴线上最北端的一座宫殿,
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许多年都没有对外开放了,
那里供奉着被称作水神的玄武帝的造像。
“玄”意为黑色,“武”古人解释为乌龟壳。
玄武在“五方”中代表北方,在“五行中”代表水。
打开沉重的大门,
端坐在中央的水神玄武帝和殿内饰物仍然保持着明代的原貌。
夔中羽把钦安殿里的玄武神与景山人像作一对照,确实有些相像。
但有的学者认为,玄武神是披散着头发,身穿着黑袍,手持宝剑,
这个形象和景山的这幅图像来对比并不相符。
景山坐像之谜还困惑着另外一个人,
这就是在景山公园工作了20多年的张富强。
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阅读了景山坐像的文章后想到,
景山坐像是不是古人有意为之不能过早下定论,
必须找到有力的证据。
证据就是要找到能反映古代景山整体建筑格局的宫城图纸。
几翻周折,张富强找到了一张康熙十八年间的宫城卫戍图。
他惊奇地发现,景山的寿皇殿和今天的位置也不一样,
而是偏东了十几米。这是怎么回事呢?
这张工程图并不十分清楚,
于是他按照原图比例进行放大,
重新绘制了一张寿皇殿的建筑平面图。
经过对照历史资料,一个想法在张富强头脑中产生,
景山当时保持着明代建筑的整体格局,
那就是说明在清乾隆以前,使用着的一直是明代的寿皇殿。
从构图的角度上,如果说在古代的时候,
就把寿皇殿建筑群设计成古代人像的一个脸型,
那么从康熙十八年这张图上并没有显现出来。
历史记载乾隆十四年,寿皇殿建筑群曾经进行过改造,
那么这次改造将寿皇殿搬到中轴线上,
会不会有这样一种记载,
说寿皇殿建筑群改造与人的造像有什么关系,
如果有的话,它会记在哪呢?
武当山的一位工作人员给出了答案
景山人像和武当的紫霄坐像一样
都是道家养生图示
“紫霄坐像” 是数年前武当山工作人员谭大江
与有关人员在对武当山古建筑群研究中的一个新发现,
认为武当山紫霄宫建筑群与其周围山势地形
是根据人体形象妙意安排的。
说“景山坐像”系道教之神,
是因为“坐像”头上戴冠,有胡须,手合于腹前,
符合道教之神的貌态,特别是与真武大帝相似。
“景山坐像”建于明朝永乐年间。
大家都知道了,朱棣同学把自己当真武大帝的化身
道家为什么要将建筑设计为养生图示而却又让人不易发觉呢,
谭大江的解释是。
道教的经典始终贯穿一个意图,那就是“长生不老”。
道家按照“天人合一”的道义修性炼真,
并力图把这种奥秘告知世人。
但是,在“神”的限制中,
在清高脱尘的心理和观念的支配下,
他们又不愿将“天机”轻易地送给“俗人”。
总是故做玄机得等待“有缘人”的发现。
这便是“景山坐像”在50O多年后的今天才引起人们惊奇的原因。
说“景山坐像”是道家练功图示,
还在于景山公园的建筑布局、
方位以及建筑景点的名称都符合于道家内功修炼的术语要求,
而道家修炼功的术语从来都是以隐语出现的。
如此说来,
“景山坐像”纯系人为设计与建造,并非巧合。
看来中国古代建筑处处蕴涵玄机啊,教人不能不佩服古人的智慧!
朱棣同学
你真狠,这也想到了
-----
航拍景山园林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