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人的郁闷
在说这个好人之前,
想先说说我们民族一个隐秘的传统
现在有很多童鞋都是外貌协会成员,
当然了,爱美,人之天性
不光男人爱美女,更多女子爱美男
说起来外貌协会这个非正式组织
其实根本由来已久
早在春秋战国那个时代,就有很多成员了
而且,在这个组织里,
还有对我们中国文化影响深远的人
孔子和孟子
凭什么这么说呢,有他们自己说的话为凭
“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
孔子有个学生叫宰予,非常能言善辩,
本来孔子对他印象很好,
可后来在共处的过程中,
发现他不是他自己说的那样。
而另一个学生呢,
叫澹台灭明,又名子羽,
样子长得比较丑陋,
孔子一开始的时候还不想教他,
觉得他资质太差,不会成才,
后来,事实证明,孔子错了,
所以孔子才会感慨得说了上面两句话
正面理解,我们可以说,
孔子在用他的经验教导我们。
换一个角度看,
原来孔子本身也是外貌协会成员,
不然一开始怎么就不待见没有犯任何错的子羽呢
不独孔子,孟子亦然,
春秋时期郑国有个公子名叫子都,
长得非常帅,而且非常精于骑射,
孟子这样说他:
“至于子都,天下莫不知其姣也。不知子都之姣者,无目者也”。
这位老先生对人家说,知道子都么?
不知道子都这个大帅哥的人,那就是没长眼睛。
这样不算外貌协会,那怎样才算呢?
到了三国时期,
曹操接见匈奴使者,居然嫌自己长得不够好
挑了个大帅哥崔琰冒充自己,
自己站在旁边做个“捉刀人”
当然这个故事未必是真,
但从侧面反应了古人对男子的外貌,那还是要相当的要求了。
为了不离题太远,
我们就让时间呼啦啦的直接来到明朝
我们的主人公即将登场了
虽然时光流转,
可是对男子外表的要求并没有改变
建文帝时期有个大臣叫王艮,江西吉安人
建文二年的榜眼,说起来很郁闷
本来他才是真正的状元
在参加完所有的考试以后,包括殿试的策论
他都是第一名,
结果朱允炆一看,这人长得好挫
于是第二名的胡广上了,
而王艮就成了榜眼
这人按说该敌视朱允炆才是,朱棣进京正可投奔
可就是这个人,在建文帝倒台的时候还以身殉国,
说自己毕竟是拿建文俸禄的臣子
而胡广,
那个真正受惠于建文帝的人,马上投奔朱棣了
可见虽然都明白以貌取人不对,
却还是很难克制人的天性
我们的这一任主人公,朱高炽,也是这样一个受害者
朱高炽是朱棣的长子,为人非常厚道,端重沉静,
言行识度,喜好读书。
由于他的儒雅与仁爱深得皇祖朱元璋的喜爱。
不过由于朱高炽喜静厌动,体态肥胖,腿脚不好,行动不便。
总要两个内侍搀扶才能行动,而且也总是跌跌撞撞,
因此对于一生嗜武的明成祖朱棣来讲,
他并不喜欢这个儿子。(以貌取人哪,还是自己的儿子。。)
历史啊总是惊人的相似。。
在朱元璋的身后,有一个仁厚的朱标和一个英武的朱棣
而在朱棣的身后也有一个宽仁的朱高炽和一个桀骜不驯的朱高煦。
分别是朱高煦没有朱棣那么本事,
而朱瞻基又远比建文帝出色,结果就不言而喻了
有人说评价一个皇帝厚道,仁慈,
其实就是因为他懦弱无能。
因为没什么可说的可夸的了,所以才说他仁,
这样说固然有时未必是错,
但对于胖胖的好人朱高炽来说,却是不对的。
仁厚,也是需要勇气和承担的。
靖难之役中,朱棣命令朱高炽留守北平,
自己带兵去迎战辽东军的进攻。
朱高炽严密部署、拼死守卫,但也不过只有万人;
前来进攻的李景隆却是足足带了五十万大军。
说来好笑,
本来李景隆有个能干的部下叫瞿能的,
率精骑千人,杀入张掖门。
笨蛋李景隆怕他得了头功,
不但不派兵支援,扩大战果,
反而叫他退回来,等候大军全到后,一起进攻。
朱高炽当天晚上和他母亲徐皇后一起,
命令北平守军担水浇城。
天寒地冻,滴水成冰,整个北平城墙成了一道冰墙。
第二天,李景隆再来攻打,士卒已无法攀城。
朱棣击败辽东军后,回师北平,
与朱高炽内外夹攻南军,大败李景隆于北平城下
虽说朱高煦在靖难之中功劳最大,
可是朱高炽也是功劳不小
话说朱高炽还真倒霉,对他虎视眈眈的弟弟
还不止一个,而是两个
朱高煦如此,朱高燧也是如此
永乐七年朱高燧的嚣张跋扈就惹恼了朱棣
“成祖闻其不法事,大怒,
诛其长史顾晟,褫高燧冠服,以太子力解,得免。”
永乐二十一年(1423年)五月朱棣患病。
护卫指挥孟贤与钦天监官王射成及皇宫内侍诸人勾结,
准备毒死朱棣,并已造好了伪诏,
只等朱棣驾崩,就废掉太子高炽,另立赵王高燧。
结果事败。孟贤等人被捕杀,伪诏也被搜查出来。
朱棣责问朱高燧:
"这就是你干的好事?""高燧大惧不能言"。
而太子高炽却解围说;
"此下人所为,高燧必不与知"。
此后朱高燧的嚣张行为才有收敛。
当然真正的仁,
不仅仅只是对自己的亲兄弟
还有臣民
朱高煦即位不到四个月,他就做了一件大事
当时的年号还永乐,
按照传统一切事情还是依照旧例
而就是这个很多人不觉得怎样的朱高炽
在还属于他父皇的年份里,下了一封诏书
凡事因为建文帝时期因为靖难而被罚没为奴的大臣家属
一律赦免为老百姓,并发给土地,让他们安居乐业
臣子们一时无语,反应不过来了
朱高炽却还有下文
“齐泰和黄子澄还有无后人?”
也都赦免了,甚至方孝孺
也交代大臣去查,还有没有剩下的人,
结果还真有,方孝孺的父亲有个弟弟
这个弟弟的儿子在充军,也回来吧
这是朱高炽的决定
他做完了这些事,还说了一段话
方孝孺他们都是忠臣哪。。
作为一个皇帝,犯错容易,砍人脑袋容易
可是修正错误,却需要勇气
因为皇帝的一举一动是要被记录下来昭告天下的
这个胖胖的走路都要人扶着的皇帝却做到了
真正的仁厚身后需要勇气的
懦弱是可以选择无作为的
错不是自己的,就算是自己的,也可以不改
朱高炽是个好人,一个有作为的好人
可是好人命不长
这句话好像也是真理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死了
关于他的死也成了一个谜
有人说他是纵欲而死
根据是当时有个叫李时勉的大臣上奏疏
说“所谓谨嗜欲者此也。”指朱高炽好色便从此而起
到底怎么回事呢,其实就是登基之后更换侍女
顺便还数落他不该整修宫殿,不该几天不上朝。。。
其实朱高炽还是勤奋的,不过确实病了几天
就被说成这个样子,
气得脾气好的朱高炽也打了这人一顿板子
(这也是他唯一一次打人)
不过,明朝这帮文人,谁也不怕这个
打就打吧,我青史留名呀
这帮读书人大都以圣人的标准律己待人
饱读诗书,口才都好得不的了,也不怕皇帝
但个人观点,朱高炽真是冤枉了,
尤其是纵欲之死那顶大帽子
和大家普及下医学相关知识
一般来说,胖子为什么会胖呢
很少是单纯因为吃的太多完全不运动
更多的时候
是内分泌失调,由于体内激素水平的问题
特别胖的人一般性欲也会较低
因为性活动,也是体力劳动
难以想象一个胖到走路要人扶着的胖子能好色到哪里
再看他死之前的表现
之前两天还在勤奋工作,处理政务
突然死亡,医学上叫猝死
纵欲过度而死,就算死,那也是有个消耗的过程
之前一定有精神萎靡,身体消瘦等等症状
当然还有一种在性行为过程中死亡
但朱高炽明显不是,他崩于钦安殿
仔细分析,
他在打完李时勉板子之后不久就死了
临死还在说“时勉廷辱我”。
看来胖子是真急了,真气了
很多人都用这句话旁证说就是说到事实了
我倒觉得就是冤枉了,才更生气
朱高炽是个胖子,
胖子到了一定年龄,容易会有高血压,心脏病
因为脂肪会黏附在血管壁,进而形成血栓
而这样的血栓会导致心脏病患者猝死
情绪激动也会引起心脏骤停猝死
另一种说法说太子朱瞻基谋杀了朱高炽
个人不这么认为
朱瞻基是个非常聪明的皇子,
连朱棣也是因为他的缘故(解缙语“好圣孙)
才确定了传位朱高炽的决心
朱瞻基的兄弟没有任何一人有威胁到他的实力和背景
要说可怕的敌人只有朱高煦
可这时朱高炽才刚刚即位,朱瞻基也才以太子位监国
根基不稳,势力未成,羽翼都不丰满,怎么会想制造混乱,
给已经很有实力的汉王朱高煦以可以浑水摸鱼的机会呢
唯一的怀疑他的原因
是因为朱高煦已经准备好路上对付朱瞻基
而朱瞻基竟然比朱高煦先到京城
这个只能再说,再分析了
只是想和大家说
在明朝来说,文官可畏,言官可畏
如果把他们说的当真,不加分析
胖子好人朱高炽,怕是死也难以瞑目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