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一个殉情的故事
  
  明朝恢复了殉人制度,
  这实在是很残酷
  年轻的生命不得不从死
  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朱棣死的时候,
  他的朝鲜妃子还说着要回家,和家人一起
  可是没人救得了他,这就是殉葬制度的无情
  
  这回说的王妃也随他夫君于地下
  却并非殉葬而是殉情
  虽然殉葬,殉情都是一死,看似殊途同归
  可是一为甘愿,一为被迫
  实则天差地别
  
  按照明朝的制度,
  殉葬的是未曾生育过的妃嫔和宫女
  而作为嫡妻是不必殉葬的
  
  郢靖王朱栋,
  第二十四子。
  洪武二十四年封。(才三岁)
  永乐六年之藩安陆。(二十岁)
  
  朱栋的妃子郭氏,是武定侯郭英的女儿
  两人感情很好,一连生了四个女儿
  朱栋也并没有其他的子嗣
  永乐十二年,朱栋病死了
  
  按照规定朱棣要解除封地,接王妃和郡主回南京住
  郭妃日日悲伤,伤心没有为王爷留下儿子
  一个月后,她做出了一个决定
  她对着镜子为自己画了幅肖像交给宫女
  告诉她们等郡主们长大了认得母亲的样子
  说完就自杀死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雪山飞狐》
  胡夫人也是如此交代完事情就自杀死了
  古人有句话叫
  “慷慨成仁易,从容赴死难。”
  人要是一时激动的情况下,
  是可以不畏死的
  可是一旦前思后想,又不想死了
  什么事情都是如此,
  来来去去折腾几回,就不想做了
  
  郭妃却做到了从容赴死
  她伤心了一个月,还是决定去死
  不能用节烈这种字眼去评价
  她殉的是感情,而不是制度
  
  那时候的人们相信灵魂会停留在他棺椁前的瓷瓶里
  不知道朱栋和郭妃的灵魂
  此刻是不是在博物馆里徘徊
  。。。。。。

郢靖王夫妇墓远眺

  承载朱栋郭氏夫妇灵魂的瓷瓶
  
  朱栋的
  青花云龙纹梅瓶
  高25.4、口径5.6、底径11.2厘米
  此瓶肩部绘一周莲瓣纹,下绘缠枝牡丹纹,
  主题纹饰为四爪云龙纹。造型秀美,
  亭亭玉立,色彩浓艳,云龙纹描绘得形象鲜明,
  是元代青花瓷器中的典型器物。
  
  郭氏的
  青花四爱梅瓶,
  小口外撇,短颈丰肩,圈足平底。
  瓶身的肩部饰有凤穿牡丹图,
  腹部的四个菱形的开光内描绘了这样四个小故事:
  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鹤、周敦颐爱莲。
  足部绘一圈仰覆莲纹,以卷草纹和锦带纹间隔三层纹饰,
  层次分明,繁而不乱。
  它使用的是进口青料——进口苏泥勃青,
  故色彩青翠艳丽。
  带给人们以优雅明净的审美享受。
  堪称元代青花瓷器中的珍品。
  
  
  
  
  

朱栋的青花云龙纹梅瓶

  郢靖王的身后不得安宁
  据史料记载,
  本来朱栋墓建有红城墙一百二十七丈,大殿七间,
  各类厢房三十座,地面建筑十分宏伟。
  可是1937年被侵华日军破坏光了,地面建筑损毁殆尽。
  
  此后还是折腾
  从1999年开始到2005年郢靖王墓被连盗七次
  次次都用爆炸的,最深的盗洞达八米深
  二次炸穿地宫券顶,严重破坏了地宫
  最可笑可气的是广西人黄某,
  他看报纸介绍梁庄王墓发现后
  纠集了六个人,在博物馆里看了陵墓的介绍
  就打算去盗明显陵,到了现场才发现根本无从下手
  不知道从哪儿动铲子
  于是跑去夜挖郢靖王墓
  结果,凌晨就有村民感觉不对劲,报警
  晚上警方埋伏好,瓮中捉鳖
  一个也没漏网。。。
  
  正是因为如此,才决定抢救性发掘郢靖王墓
  下面来上一些考古发掘过程的图片
  
  
  
  

墓道及享殿布方、施工照片

  继续考古发掘现场

看到地宫入口了

  墓室清理发掘中
  。。。。。

墓室清理中

  。。。。有点事,尽快回来更新
  ---
  007的问题确实蛮无厘头的
  一男一女为了平衡阴阳
  -----
  (*^__^*)
  看到雪的冬天 
  
  也不是的
  有26个呢,最多说说本事大的
  或者陪葬厉害的,会有很多不会提
  除了朱棣,还是宁王朱权最出色
  还有前面有同学说我最喜欢明朝
  其实也不是的
  不过是我喜欢大家被抹黑的历史误导
  好像朱八八先生,不错,确实是嗜杀
  但是,得天下之前是对敌人,得天下之后身后对官员
  他对百姓一直是非常爱惜的
  只可惜历史虽然是无数个百姓创造的
  却不是百姓书写的
  得罪文人的朱氏父子注定要被批倒批臭
  一时感慨就会多说几句
  -----
  明朝和宋朝
  是被刷得黑黑的朝代
  一个被说成积弱积贫
  一个被说成暗无天日
  都不是事实
  先插针来回一个
  关于那个梅瓶在平时用就是盛酒和观赏品
  用来陪葬就是灵魂安息的地方
  古音里梅字同寐音
  寓意死者离去安祥,无须牵挂,可以长寐了
  。。。
  关于这个是有关学者研究了很多墓葬和文献后得出来的结论
  所以在明墓里,每一个死者包括殉葬的宫女
  棺椁旁边都会放个梅瓶,让她灵魂得到安息
  
  大意就是这个了
  
  
  
  。。。。。
  开拓者,植物学家,王弟
  一个伟大藩王的故事
  
  周定王朱橚,
  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
  也是朱棣同母的弟弟
  洪武三年,
  他被封为吴王,封地就是今天的杭州
  也就是后来宁王朱权想去的富庶江南
  
  洪武七年,有司上报朱元璋,
  该给吴王置护卫了,象征亲王权威嘛
  朱元璋想了想,
  说,不行,钱塘是富庶地方呀
  看来他也怕有钱有兵会造反
  
  于是在洪武十一年,把他改封为周王
  和燕王,楚王,齐王一起驻在凤阳
  十四年,他就藩开封
  一去开封,
  他就大摇大摆的把北宋的故宫做了王府
  
  洪武二十二年,也没有什么理由,
  他自己扔下封地,溜回了凤阳
  朱元璋大怒,要把他流放到云南
  还没行动呢,又舍不得了
  
  其实老朱也知道这老五聪明但不听话
  还是放在自己身边管教吧
  于是命令他,你给我住在京城吧
  开封府的事情给你大儿子去管
  留下来住了两年,还算老实,回去吧
  这样朱橚就回了开封
  
  建文二年,朱允炆打算削藩
  首先就想到了这个朱棣的同胞弟弟朱橚
  本来朱橚也经常有些奇怪,异样的举动
  当地长史劝他也不听
  刚好朱橚的小儿子和他爹很不对付
  这小坏蛋就跑去朱允炆那里告发他爹
  
  正好,瞌睡遇到枕头了
  朱允炆马上派李景隆以出守边防的名义
  路过开封的时候,
  包围了周王府,抓了朱橚
  把他流放到云南,交给沐王府沐晟管束
  把他的儿子迁徙到别处
  后来想想还是很不放心
  于是又把他召回京城软禁起来
  
  要说朱橚可够倒霉的
  被自己老子软禁也就罢了
  转过头又被自己侄儿软禁
  还好,他的希望很快就来了
  哥哥朱棣攻入南京了
  
  朱棣做了永乐大帝
  马上恢复了弟弟的爵位
  并且加了年俸五千石
  永乐元年正月,下旨他可以回来原来的封地
  
  朱橚这个人非常好学,
  好读书,能填词作赋
  又写得一手好字,曾根据元朝的宫中遗事
  写有《元宫词》100章,和朱权有点同好的意思
  颇有艺术天分
  
  回到开封以后,朱橚心情大好,
  就组织能歌善舞者,编排好节目送到京城
  给哥哥朱棣献上九章之歌和八佾之舞,
  博朱棣一笑
  
  而且他花样玩意颇多
  到了第二年九月,朱橚来京城朝见朱棣
  竟然献上了传说中的瑞兽驺虞。
  于是马屁精们纷纷上奏章,
  说是朱棣的仁慈友爱之心感动了上天,
  降下了吉祥的动物(原来朱橚就是上天呀。。额)
  
  其中就有后来的两杨,杨士奇和杨荣
  杨士奇还一篇意犹未尽,连写两篇
  不过根据他的形容
  是有“虎躯獅首,体魄伟岸”,
  “白毛黑纹,尾巴修长”,“性格溫驯,仪态优雅”,
  “动作敏捷,奔跑如飞”等四方面特征的动物。
  貌似猫科动物,估计是猎豹?谁知道呢
  没见过也没化石可以看
  
  反正是一种当时罕见的动物,
  大家都没见过就是了
  天知道朱橚从哪里找来这家伙
  朱棣当然时候开心非常了,于是重重有赏
  可笑的是后来有人有样学样,也来“献宝”
  朱棣根本不买账了。。。。
  
  如果朱橚仅仅是这样,
  也就不值得我费笔墨来为他写一笔了
  事实上,他是个很有作为的藩王
  和琢磨占人家房子的朱桢,
  一心搞艺术的朱权都不同
  他和老朱一样,都是真心关心农民
  
  而且这关心不是用说的
  关心要行动
  来到开封以后
  朱橚开始执行恢复农业生产的经济政策
  兴修水利,减租减税,发放种子,
  做了一系列有益于生产发展的事。
  
  开封在黄河边上,
  黄河河床高于两旁的土地,要依靠河堤挡黄河之水,
  一旦决堤,那就没有欣赏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心情了,
  那是可怕的灭顶之灾,要抓紧时间逃命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
  朱棣非常担心弟弟的处境
  要把他改封到洛阳
  朱橚拒绝了哥哥的好意,他治理河堤
  然后告诉哥哥,河堤坚固了,不怕洪水
  不用搬迁王府了,以免劳民又伤财
  于是朱棣就同意朱橚继续留在开封
  永乐十四年,
  朱橚上疏推辞了所赐的在开封府内收税的权利
  (你不收,人家还要收呢,,,后果,严重)
  
  永乐十八年,有人告发,朱橚谋反
  按照朱橚和朱棣的感情以及种种行为
  应该是没有这个可能
  可一通考察下来,竟然查到了一些根据
  
  第二年朱橚被召到京城
  朱棣直接把举报材料给朱橚看
  朱橚没有任何申辩
  叩头说自己死罪
  朱棣看着他,居然很心疼
  什么也没说,也不追问
  让他回去封地了
  
  这事情就了了,可朱橚不安心
  前思后想,
  好像其他藩王的护卫朱棣都收回了
  于是自己奉还了三护卫
  这对好兄弟,
  总算是好好的过了一辈子
  
  就算说到这里,
  虽然朱橚也做了些有益百姓的事情
  却还当不得伟大二字
  他的伟大,在于他编辑撰写了两本书
  (当然还不止两本,但这两本的贡献最大最突出)
  一本叫《普济方》,
  一本叫《救荒本草》
  
  早在年少的时候朱橚就对医药很有兴趣,
  他认为医药可以救死扶伤。延年益寿。
  最开始做的是组织一些学者编撰《保生余录》方书两卷。
  
  后来又被流放到云南,
  使他对民间的疾苦了解变多,
  看到当地居民生活环境那么差,
  得病的人很多,缺医少药的情况非常严重。
  于是他以待罪之身组织手下的良医李佰等人
  编写了方便实用的《袖珍方》一书。
  
  《袖珍方》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
  是一本总结历代医家用方经验的书,
  它“条方类别,详切明备”
  全书一共四卷,3000多方,
  其中有些还是周王府自己创造的。
  这部著作编著严谨,“因疾授方,对方以授药”。
  什么意思呢,
  就是什么病用什么方子,什么方子是什么药
  《袖珍方》在明代就被翻刻了十余次,
  可见受医家重视的程度。
  (如果在现代,不做王爷收版税也巨富了)
  
  
  潜心科学的人研究不会有止境
  洪武二十四年底,
  朱橚回到开封就着手《袖珍方》的升级版《普剂方》的编著工作。
  他深知编著方书对于民众的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并利用自己特有的政治和经济地位,
  在开封成立了周王医药方剂研究所。
  (当然朱棣是没有特别再拨给经费的,好在他岁俸不少)
  
  他组织了一批学有专长的学者,
  如刘醇、滕硕、李恒、瞿佑等,
  作为研究所的骨干,
  朱橚还集中了
  一些技法高明的画工和其他方面的辅助人员,组成一个集体。
  
  经过十几年努力,大约在永乐十年左右,
  由他亲自订定,滕硕和刘醇协助编写的《普剂方》编成。
  
  《普济方》是被认为
  “采摭繁富,编次详析,
  自古经方更无赅备于是者”的巨著。
  全书共168卷。
  其中有方脉总论、运气、脏腑、身形、
  诸疾、妇入、婴儿、针灸、本草共100余门,
  计1960论,2175类,61739个药方,239图。
  
  对于所述病症均有论有方,
  保存了大量明以前失散的文献,
  为后代学者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资料。
  
  需要说明的是为了编撰这本书
  朱橚除了大量收集各种图书资料以外,
  还专门设立了植物园,
  (当然这个植物园还有别的用处,后面再说)
  种植从民间调查得知的各种野生可食植物,进行观察实验。
  由此可见朱橚同学是一个理论结合实践的科学工作者
  并且具有出色的领导才能
  
  朱橚的另一本重要的书《救荒本草》在永乐四年出版发行
  这是本什么书呢,
  可能不同人群给他的定位不同
  
  学者看来,这是本植物学书籍
  而普通百姓看来,
  可能只是本农业科普材料,或者食物指南?
  
  为什么研究植物出这本书呢
  朱橚看不过战争过后哀鸿遍野、民不聊生的惨状
  靖难之役后,农业生产并不能很快得到恢复
  吃糠咽菜是常事,或者食用野生植物
  误食致死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因此编撰过医药方剂的朱橚,
  想编撰一部专门记载研究野生植物的书籍
  他不是研究药物,而是研究植物学
  所以书的名字才叫《救荒本草》
  为了解决饥荒的一部野生植物食用指南
  
  《救荒本草》全书两卷,总共记述植物414种,
  其中近三分之二是以前的本草书中所没有记载过的。
  与传统本草著作不同,
  朱橚的描述都来自直接的观察,
  不作繁琐的考证,
  (就是以前什么书怎么说啊,这些都不用)
  他只是用尽可能简洁通俗的语言将植物形态等表述出来。
  只有这样才方便科普嘛,弄复杂了老百姓还不明白
  
  每描述一种植物,就配上一幅插图,图文配合相当紧凑。
  很像现代出版图书的风格
  特别值得重视的是这部书的图比以往本草著作中的都准确、真实。
  所以无论是从普及植物学知识,
  还是便利民众寻找食物,都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朱橚本人有私家科研专用植物园,
  可以随时对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
  所以,《救荒本草》在植物描述方面具有较高水平,
  能抓住植物的一些主要特征。如花基数、叶脉、花序等。
  此外还使用了一些易为学者和民众接受,
  能够简洁、确切地描述出植物特征的植物学术语。
  对后来的植物学研究起了很大的作用
  
  朱橚的这本《救荒本草》不仅在初衷救荒方面起了巨大的作用
  而且开创了一门新的学科,
  历史性的野生食用植物研究,对后世影响深远
  比如他记载了一些新颖的消除某些食用植物毒性的方法。
  原来的本草书说豆可以解毒
  他就想到用豆叶与有毒植物商陆同蒸以消其毒性的制备法。
  在讲述白屈菜的食用时,
  他别出心裁地设计了用细土与煮熟的植物体同浸,
  然后再淘洗以除去其中有毒物质。
  有人认为近代植物化学领域中吸附分离法的应用,
  始于《救荒本草》。
  
  这本书在明代畅销多年,翻版盗版无数
  还有人继续他的研究,最后形成了可食用植物研究学派
  李时珍,徐光启,吴其濬
  都效法朱橚的调查收集实物的手法和对植物的描叙记录方法
  朱橚可谓植物学研究的开山祖师了
  
  后来这本书在十七世纪漂洋过海到了日本
  继续攻占图书销售排行榜
  并且出现了很多粉丝的研究文献作品
  还出现山寨版
  
  1881年又到了俄国
  俄国植物学家贝勒惊讶的发现这些植物学鉴定
  至少领先西方七十年
  他不厌其烦的对其中176种植物进行比对研究
  最后确认事实就是如此
  
  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美国学者施温高研究后认为
  《救荒本草》是世界上已知最早并仍然是
  当时最好的研究救荒食用植物的专著。
  他还认为中国人对救荒植物的关注,
  促成了中国今天拥有大量的栽培植物,
  它的数量很可能是欧洲的l0倍和美国的20倍。
  
  到了40年代,
  英国药物学家伊博恩对书中的植物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写了一部题为《<救荒本草>中所列的饥荒食物》的专著。
  列出了书中358种植物的汉名、
  已知学名、英文名称、化学成分和在其他国家食用的情况。
  
  更多的就不再一一列举了
  就用英国的中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先生的话来总结,
  朱橚的工作是中国人在人道主义方面的一个很大贡献。
  朱橚既是一个伟大的开拓者,也是一个伟大的人道主义者。
  
  朱橚是个什么样的人,
  是个有赤子之心而且执著有毅力的人
  唯有赤子之心才能看到百姓的疾苦
  唯有赤子之心才会想到送些珍禽异兽,编些歌舞逗自己哥哥开心
  唯有赤子之心和执著坚持才能专注于研究并且做出成果
  似乎也只有在这里才看到朱棣的一点温情
  就算说他造反,哪怕拿来证据
  也要放他回去
  只因为他是弟弟,,,,
  谢谢朱橚同学为我们留下的巨著
  也谢谢朱棣同学没有砍了朱橚
  历史有他的残酷
  历史也有他的温暖
  正如人心
  
  

朱橚献给朱棣的异兽

  其实,关于朱棣和朱橚,还有很多点滴
  比如朱棣给朱橚加封爵位,加岁俸什么的
  当然还有私自给经费朱橚编书
  由此痛批朱棣徇私,说他王子与民争爵位不该
  朱棣当时的回复就是,那封爵是按大明律例
  如果有功不封爵,王子不与民同
  那朱橚当街杀人也不算犯罪了。。。。
  说朱棣徇私不够
  还要批朱橚马屁精
  说实话,要是别人干什么编排节目,献驺虞可能就是
  但朱橚不是
  朱橚是个科学家,科学家有个比较共通的特点
  比较单纯,想到什么干什么
  他本来就喜欢植物动物
  家里就有私人植物园和珍禽异兽馆
  送给哥哥高兴一下很合情理
  回头看看朱橚的所作所为就知道他多么由着自己性子来了
  封在杭州,老子也担心他,换了封地
  回了封地莫名其妙的开溜
  和儿子闹别扭,搞得儿子告老子谋反
  乱七八糟,都说明了朱橚的个性就是如此
  有些天真,比较善良,但是任性
  不然在日后被告谋反的时候
  朱棣也不会轻易就原谅了他
  因为他们算彼此了解的兄弟
  
  朱棣可不是糊涂蛋
  后来又有人来献兽
  他连大臣表示祝贺的颂辞都不收
  “免贺”
  说明朱棣心里明白谁是什么心意
  他还是很宠爱这个弟弟的
  
  拉拉杂杂又说了一些
  其实,就是觉得这两兄弟蛮有趣的
  各有所长,但还是很友爱
  或许我希望从正面看他们两兄弟
  才不希望看到别人把朱棣说成枉法宠信自己的弟弟
  而朱橚是个马屁精。。。。
  
  我偏心了,没办法
  又说老朱的儿子了
  只是这个儿子,我想来想去
  觉得不说不行
  贡献太突出了
  而且事迹并不广为人知
  至少,我家老爹就不知道
  
  
  
  面粉007 
  
  那瑞兽还有人说是熊猫呢
  我怎么看怎么不像
  现在想吃救荒本草的东西还吃不到呢
  你家小区怕是只有树和草皮吧
  难道学红军?。。。。
  
  
  戚顾天下
  
  朱橚这一支确实在藩王中比较优秀
  他的大儿子朱有燉,就是世子,也很有才
  书法,绘画,精通音律,写曲填词,写杂剧都很妙
  还有日本人专门研究他写的杂剧
  
  周王这一支几代都有些文采出众的人
  但没有朱橚影响大
  就不多说了
  
  
  周定王陵----一件陪葬品也没有的藩王墓
  
  周定王墓位于老官山东山腹之中,
  始建于永乐初年,公元1414年建成。
  
  陵墓地宫由墓道、墓门、甬道
  和前、后、左、右、中五组砖石拱券墓室组成,
  总面积1400平方米。
  墓门和各墓室均以琉璃瓦镶嵌成宫殿廊檐式,
  墓室外砖砌券拱,
  墓室内壁都以深浅不同的墓砖镶嵌成图案或文字,
  至今未被破译,更显神秘莫测。
  
  内分前庭和后大殿,
  有定王地宫和8个王妃陪葬墓室及大青石门10对,
  地上建筑有大殿、二殿、三殿。
  周定王墓建筑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有“头枕金字石,腰铺莲花盆,
  前堂城隍庙,脚蹬夜明珠”之传说。
  
  经专家论证,
  是我国目前发现的明朝藩王墓中最大的墓葬建筑,
  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周定王墓明末清初被盗,
  前面大殿、二殿、三殿早已被破坏,现遗址尚在。
  但是文物一件也没有留存
  
  

去王陵的路

  朱橚的地宫

  地宫的入口在半山腰
  这是明代藩王陵中规模最大的地宫,
  可与北京十三陵中的定陵媲美。
  整个地宫由前室、中室、四个侧室、后室及其四个洞殿组成,
  除后室两个边上的洞殿外,
  所有室门额顶都有绿色斗拱和琉璃瓦构成的屋檐,
  好似一座座宫殿。
  
  发掘周定王陵的时候,虽然已经都被盗过了
  但是棺椁还在,而且每具棺材还外套一个精美的琉璃釉瓷椁
  可惜,文革都给砸碎了,
  后来被村民把这些琉璃片儿捡回家
  砌在自家的茅坑里和屋院墙上。
  

  离定王陵一里地处有座陪葬墓,
  当地人称其为娘娘坟。
  该墓构造奇特,用砖、石拱券成环廊和穹顶,
  整体好似一把撑开的伞。
  环廊外壁建有17座一模一样的单体墓室,呈放射状,
  墓门都朝向环廊中心。
  这种墓葬形制极具创意,实属罕见,让人叹为观止。
  
  可惜也被盗空了
  棺材也被村民劈了当柴烧
  还有漂亮的汉白玉石球
  也被砸碎了,据说是一个村民想做个石桌
  结果,磨不平
  石桌没有,大石球也不见了。。。实在可惜

  phnll2000 
  
  我也很想说宋朝呢
  不过那楼又乱了
  还是想按计划前进
  
  不然先说点宋朝的小故事
  插播一下?
  
  看得让人郁闷的新闻
  时间是今年三月的事儿
  
  “村民守着国宝不爱惜,在周定王王妃墓上建房不说,还弄得墓里墓外都是水,直接危及古墓的安全。”3月5日上午,一名热心游客向记者报料。记者当即赶赴禹州市无梁镇调查采访。现属省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的明代周定王陵建筑群,被专家誉为“明十三陵的缩影”,其中王妃墓是国内迄今发现的独一无二的“黄罗伞”式环形墓冢,在目前全国发掘的墓葬建筑中极其罕见。
  
    ●王妃墓葬进水 得用扁担挑
  
    5日上午,禹州市无梁镇王家村行政村周定王陵风景区。1963年发现的周定王王妃墓地处一座小土山的末端。记者看到,一股水流沿着王妃墓顺坡而下,蜿蜒数百米后流入田野。两名农妇正在王妃墓旁的冒水处商量如何修复漏水的输水管。
  
    在王妃墓管理员乔新有的带领下,记者进入王妃墓察看。只见墓道顶部豆大的水珠噼里啪啦往下直落。工作人员解释说,这主要是墓内潮气太大所致。
  
    据介绍,王妃墓呈黄罗伞状,面积约1000平方米,全部由砖石砌筑而成,墙壁平整,砖缝严密规整,属极其罕见的一穴多墓。周定王的17个王妃,呈环形安葬在大小完全一样的小墓室中。但记者却注意到,墓内架设的供电管道上挂满了水滴,17个王妃墓室的墙壁上也都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全是墓外渗水造成的。”乔新有说,前几年王妃墓里进水多时,他经常用扁担往外挑,“这些积水主要是因为墓上面村民家中的水窖窖底裂缝造成下渗的。”
  
    ●王妃墓上悬着六七个“小水库”
  
    景区工作人员赵先生介绍,造成墓室内渗水和潮气大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住在王妃墓上方的几户村民家的水窖泄漏;二是村民随意倾倒的生活用水渗入地下。
  
    走出王妃墓,在工作人员的指引下,记者发现三四户村民的宅院正好建在王妃墓的上方,且家家挖有水窖,再加上临近的3户人家的水窖,一座王妃墓上竟悬有六七个“小水库”。记者还发现,这些村民家的排水沟也从王妃墓上经过。“这几处民房确实建在17个王妃的头上,但村民也是无奈之举呀。”赵先生说,周定王陵景区主要部分就在乔家门和赵家门两个自然村的地盘上。
  
    无梁镇政府办公室主任王书红说,按照当地风俗,村民也不愿在墓上盖房,但因为没有合适的宅基地,所以就出现了村民住宅与明代王妃墓抢地的尴尬局面。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王妃墓的水患主要是村民生活不当引发,而周定王的“家”中进水主要是自然因素导致的。记者在周定王墓看到,有三处墓室悬挂有“禁止入内”。借助手电的亮光,记者发现,这三个墓室地面上全是积水。许昌市文化局文物文博科科长毛德新告诉记者,这里的积水全因墓内的一处山泉喷涌所致。
  
    无梁镇政府党委委员、定陵自然风光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魏书奇说,按照修旧如旧的文保原则,至今,也没有找到治理周定王墓室水患的良方。
  
    ●景区内扔的到处都是文物
  
    记者到过不少文物保护单位,但还没有见过像周定王陵景区那么“富有”的。在近一天的时间里,记者几乎走遍了周定王陵景区的几个自然村,所到之处,房上、院墙里、家畜圈里,甚至厕所里,处处都能见到“大明砖瓦”。
  
    据景区工作人员介绍,当年王妃墓曾经出土近20个非常漂亮的琉璃棺,堪称国宝,但“文化大革命”时被人砸毁。记者当天在王妃墓周边轻松找到了几块琉璃棺残片。赵先生说,墓砖大量被村民拆走用于砌墙,连墓室地上铺的汉白玉石板也被搬走了。
  
    ●景区保护缺经费盼人来投资
  
    魏书奇说,周定王陵属于镇里管辖,上级部门没拨一分钱,镇里也没大笔资金投到周定王陵的保护、修复、开发上,对散落到民间的“宝贝”也没财力收回。按照镇里的规划,定王陵景区大门以内的王家村、沈家村两个行政村近500户人家应搬出景区,但这需要一笔巨额经费。
  
    他诉苦说,即使动迁王妃墓上方的几户人家也非易事,除了负责给他们寻找安置点外,还要给他们一笔拆迁补偿款。他们正在为周定王陵景区招商,“只要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只要有利于让景区周边村民致富,我们都欢迎他们前来投资”。
  
  

  去睡觉了,明天更新
  
  大家是不是国庆节都去度假了?
  有人读贴么
  我倒是有两三天时间是空的,可以更新
  
  
  回来更新了
  
  戚顾天下 H1N1的确已经传播得很厉害了
   不过好在死亡率不高,所以大家都不怎么在意了
   外出的童鞋还是要注意下,带个口罩注意洗手
  
   治安倒是比平时还好些
   现在上公汽,带瓶装水都要先喝一口才行
   满街都是民警,感觉安全多了
  来更新了
  。。
  
  
  一个荒唐藩王的身后事
  
  鲁王朱檀,朱元璋的第十个儿子
  关于他本人,其实没有什么值得大家知道的
  但他是明朝第一个去世的亲王
  而他的墓葬出土了比较多的精品
  所以值得说说
  
  鲁王生下来二个月就封王
  很聪明,也能诗文,信道教
  不过十五岁就藩以后
  开始整天和道士们一起炼丹
  结果十九岁就因误服丹药最终致死
  朱元璋心疼又生气
  所以厚葬朱檀,但赐予鲁荒王这个谥号
  以警示后人
  
  明鲁荒王陵,
  位于山东省邹城市区东北10公里的九龙山之阳。
  陵园原占地面积七万多平方米,
  地宫封土面积约为一万多平方米,
  规模宏大庄严,建筑典雅富丽,是一处典型的明代亲王陵园,
  也是山东省解放后发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丰富的一座明代墓葬。
  
  
  

俯瞰鲁王陵,规模宏大

  鲁荒王陵的独特之处
  陵区占地面积最大,地宫距地表最深。
  据当地群众传说及有关专家实际考证,
  陵区原建有内、外城墙(现外城墙遗址处尚存琉璃砖瓦),
  外城墙周长4000米,总占地面积为96万平方米,
  这在亲王当中规模最大
  
  地宫距地表26米,
  仅次于帝陵(定陵距地表27米),
  而其他亲王陵仅距地表6米左右。
  
  图片依次,从陵门到方城,地宫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