藩王&药王&故事大王
这回要说的这个藩王
名气可谓是小到了极点
既没有文韬也没有武略
没有野心,在地方上也不嚣张
理论上这样一个藩王实在不值得为大家写一篇
之所以要写写他
只为了后面两个无冕之王
一个药王,一个故事大王
都和这位平淡无奇的王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荆宪王朱瞻堈
仁宗皇帝的第六个儿子
对父亲来说,这是个不起眼的儿子
对哥哥朱瞻基来说,这是个没感觉的弟弟
大家什么感觉不重要
重要的是该封的藩国一样会封
宣德四年,
朱瞻堈被封到了江西建昌
后来朱瞻堈不知什么时候到蕲州游玩,
看中了这个地方
于是他想了个主意
正统年间,朱祁镇即位
有人被迫挪地方,如朱瞻墡
有人却主动想换地方
如眼下这位王爷
朱瞻堈自称王府中有巨蛇,
蜿蜒从房梁垂到地上,
甚至经常绕上王爷的宝座。
朱瞻堈说他很害怕,要求换地方。
就这样迁徙到了蕲州。
后来景泰年间,
朱瞻堈身体不好
想见见这个感情还算不错的朱祁镇
朱祁钰不准
没两年朱瞻堈就死了
他死了我们的故事却刚刚开始
朱瞻堈死了,
他的封地却留在了这里
正德年间
朱瞻堈的重孙朱厚烇继任荆王
朱厚烇这个人好读书,
写得一手好书法
也喜欢结交民间奇人异仕
他有一个朋友,叫李言闻
说起李言闻,
估计大家还是不知道
他是一位名医
正德十年,他生了个儿子
取了个名字,叫李时珍。
荆王送他一坛好酒
以祝贺好友添丁之喜
从小在王府进进出出的李时珍
因此也读到了不好书籍
后来住在武昌的楚王朱厚炝儿子得了一种怪病
谁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了
朱厚烇向楚王推荐了李时珍
二十九岁的李时珍出手不凡,很快治疗康复
就被留在了楚王府,
后来楚王又推荐李时珍进了太医院
到了嘉靖38年?
荆王府朱厚烇的弟弟
朱厚焜的孙子也得了一种怪病
于是老相识的李时珍又回来蕲州为他医治
在此期间,
李时珍结识了一个好朋友
这个人是个荆王府的“纪善”
(纪善是藩王府的老师,讲授学问)
这位纪善的名字叫吴承恩
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
一生颠沛流离
这里先只说他和荆王府的点滴
在遭遇一场冤狱后
平反了的吴承恩来到了蕲州做了荆王府的纪善
这种文官,并没太多的事情做
除了和李时珍喝喝酒,聊聊天
吴承恩在写作他的大作《西游记》
看过西游记的同学一点记得
有这么一集,叫传艺玉华洲
在这里唐僧的徒弟们也收了三个王子做徒弟
西西,
其实是吴承恩自己收了荆王的三个儿子为徒
玉华洲王府内发生的故事,
吴承恩对玉华王府的描写,
正是他在荆王府的所见所闻。
《西游记》原文
“行不多时,方到玉华王府。
府门左右,有长史府、审理厅、典膳所、待客馆。”
只要翻看《蕲州志·藩封》 关于王府的介绍
你会发现这些描写和荆王府如出一辙
几个王子的个性,也被他一一照实写来
甚至连当时蕲州城里的风光
也都一一照录在书
“过了吊桥,入城门内,
又见那大街上酒楼歌馆,
热闹繁华,果然是神州都邑,
又听得人说白米四钱一石,
麻油八厘一斤,真是五谷丰登之处。”
物价也上去了。。。
和李时珍的交往
则让吴承恩把医学知识也加入写作中
于是我们就有了精彩的西游记片段
《孙猴巧行医》
何谓朱紫国,其实是朱子国也
里面的种种药方,治病方法
都是来自与李时珍交流的灵感
和曹雪芹一样
吴承恩也喜欢把现实写进书里
只是我们这些隔了太久的人
读了真史,却只当神话看了
(*^__^*)
李吴那个时代的蕲州,
按记载是个繁华的都市
“城周九里三十三步,高一丈八尺,
东南北阔一十七丈八尺,
两侧天堑弥漫,不可以丈尺计。
有城门六,城垛二千一百六十五个,城上吊楼九百九十间”。
不过,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如今的蕲春
只是一个宁静的小镇
凤凰台下路,一径绕孤城。
昔日王侯府,今朝百姓家。
城墙还在,可也只有城墙是原作了

这回要说的这个藩王
名气可谓是小到了极点
既没有文韬也没有武略
没有野心,在地方上也不嚣张
理论上这样一个藩王实在不值得为大家写一篇
之所以要写写他
只为了后面两个无冕之王
一个药王,一个故事大王
都和这位平淡无奇的王爷,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荆宪王朱瞻堈
仁宗皇帝的第六个儿子
对父亲来说,这是个不起眼的儿子
对哥哥朱瞻基来说,这是个没感觉的弟弟
大家什么感觉不重要
重要的是该封的藩国一样会封
宣德四年,
朱瞻堈被封到了江西建昌
后来朱瞻堈不知什么时候到蕲州游玩,
看中了这个地方
于是他想了个主意
正统年间,朱祁镇即位
有人被迫挪地方,如朱瞻墡
有人却主动想换地方
如眼下这位王爷
朱瞻堈自称王府中有巨蛇,
蜿蜒从房梁垂到地上,
甚至经常绕上王爷的宝座。
朱瞻堈说他很害怕,要求换地方。
就这样迁徙到了蕲州。
后来景泰年间,
朱瞻堈身体不好
想见见这个感情还算不错的朱祁镇
朱祁钰不准
没两年朱瞻堈就死了
他死了我们的故事却刚刚开始
朱瞻堈死了,
他的封地却留在了这里
正德年间
朱瞻堈的重孙朱厚烇继任荆王
朱厚烇这个人好读书,
写得一手好书法
也喜欢结交民间奇人异仕
他有一个朋友,叫李言闻
说起李言闻,
估计大家还是不知道
他是一位名医
正德十年,他生了个儿子
取了个名字,叫李时珍。
荆王送他一坛好酒
以祝贺好友添丁之喜
从小在王府进进出出的李时珍
因此也读到了不好书籍
后来住在武昌的楚王朱厚炝儿子得了一种怪病
谁也治不好,眼看就要死了
朱厚烇向楚王推荐了李时珍
二十九岁的李时珍出手不凡,很快治疗康复
就被留在了楚王府,
后来楚王又推荐李时珍进了太医院
到了嘉靖38年?
荆王府朱厚烇的弟弟
朱厚焜的孙子也得了一种怪病
于是老相识的李时珍又回来蕲州为他医治
在此期间,
李时珍结识了一个好朋友
这个人是个荆王府的“纪善”
(纪善是藩王府的老师,讲授学问)
这位纪善的名字叫吴承恩
吴承恩是江苏淮安人
一生颠沛流离
这里先只说他和荆王府的点滴
在遭遇一场冤狱后
平反了的吴承恩来到了蕲州做了荆王府的纪善
这种文官,并没太多的事情做
除了和李时珍喝喝酒,聊聊天
吴承恩在写作他的大作《西游记》
看过西游记的同学一点记得
有这么一集,叫传艺玉华洲
在这里唐僧的徒弟们也收了三个王子做徒弟
西西,
其实是吴承恩自己收了荆王的三个儿子为徒
玉华洲王府内发生的故事,
吴承恩对玉华王府的描写,
正是他在荆王府的所见所闻。
《西游记》原文
“行不多时,方到玉华王府。
府门左右,有长史府、审理厅、典膳所、待客馆。”
只要翻看《蕲州志·藩封》 关于王府的介绍
你会发现这些描写和荆王府如出一辙
几个王子的个性,也被他一一照实写来
甚至连当时蕲州城里的风光
也都一一照录在书
“过了吊桥,入城门内,
又见那大街上酒楼歌馆,
热闹繁华,果然是神州都邑,
又听得人说白米四钱一石,
麻油八厘一斤,真是五谷丰登之处。”
物价也上去了。。。
和李时珍的交往
则让吴承恩把医学知识也加入写作中
于是我们就有了精彩的西游记片段
《孙猴巧行医》
何谓朱紫国,其实是朱子国也
里面的种种药方,治病方法
都是来自与李时珍交流的灵感
和曹雪芹一样
吴承恩也喜欢把现实写进书里
只是我们这些隔了太久的人
读了真史,却只当神话看了
(*^__^*)
李吴那个时代的蕲州,
按记载是个繁华的都市
“城周九里三十三步,高一丈八尺,
东南北阔一十七丈八尺,
两侧天堑弥漫,不可以丈尺计。
有城门六,城垛二千一百六十五个,城上吊楼九百九十间”。
不过,沧海桑田,世事变迁
如今的蕲春
只是一个宁静的小镇
凤凰台下路,一径绕孤城。
昔日王侯府,今朝百姓家。
城墙还在,可也只有城墙是原作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