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第一个要说的人物,就有争议
  严格的说,他不算盗墓,但是他却真真正正的掘了人家的坟墓
  由于时间最早,就简单的说下这个人
  这个人就是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伍子胥
  
  伍子胥楚国人
  出生在一个世代文臣武将辈出的家庭,
  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文韬武略,无所不学。
  因父亲伍奢及兄伍尚遭谗被楚平王杀害,
  他途经昭关,避难奔吴,投在公子光门下,
  他参与策划刺杀吴王僚,为公子光夺得王位,
  在公子光当上吴王后,伍子胥向阖闾建议,
  “先立城廓,设守备,实仓廪,治兵革”。
  阖闾乃令伍子胥重建城廓。
  伍子胥上观天象,下测水文地质,
  在原有吴子城的基础上,扩建阖闾大城,亦即现在的苏州城。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用伍子胥为谋士,孙武为将,
  发动了对楚国的进攻,五战五捷,
  攻下了楚都郢,楚昭王仓惶出逃。
  伍子胥掘开了楚平王的墓穴,
  鞭尸三百,以报当年杀父、兄之仇。
  他自己也因此而被封于申,所以又称申胥。
  
  关于这个最早的掘墓人,事实上史书的记载还不统一
  第一种说法是鞭尸
  《史记·吴太伯世家》云:“子胥、伯鞭平王之尸,以报父仇。”《史记·伍子胥列传》曰:“及吴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可见,司马迁记此事应当无误。
  
  扬雄《法言·重黎》也有这种说法,然后批评伍子胥“鞭尸籍棺,皆不由德”。
  东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除记有“掘墓鞭尸”的情节外,更增加了“左足践腹,右手扶其目,诮之曰‘谁使汝用谗谀之口,杀我父兄,岂不冤哉’”的细节。
  照此看来,说伍子胥掘墓鞭尸,是有根据的。
  
  第二种说法却只是鞭坟
  《吕氏春秋·首时》的记载,说伍子胥“亲射王宫,鞭荆平之坟三百”。
  《彀梁传·定公四年》则说,他“挞平王之墓”。
  《淮南子·泰族训》和《越绝书·荆平王内传》也都说伍子胥鞭坟。
  从古文献史料价值来看,《吕氏春秋》成书早于《史记》一百多年,所言楚国史事应当是可信的。
  这样,伍子胥只是鞭坟三百,没有掘墓鞭尸。
  
  不管是鞭坟还是鞭尸,在当时都算惊悚的大新闻了
  令人惊讶是孔子的评价
  孔子的学生问他:“笞墓何名乎?”
  孔子回答说,
  “子之复仇,臣之讨贼,至诚感天,矫枉过直。
  乳狗哺虎,不计福。大道不诛,诛首恶。子胥笞墓不究也。”
  
  
  世事总是轮回的,伍子胥当年掘了楚平王的墓
  两千载之后,他自己的墓也在文革中毁于一旦
  可叹,
  更可惜力挺了两千多年经过战火的伍公祠,
  也在十年的疯狂岁月中毁了
  
  
  下面是修复后的伍子胥墓
  
  
  
  
  
  
  

  第二个出场的盗墓人,仍可能是冤案
  至少在我看来可能是一场政治阴谋
  这个的名字是,西楚霸王----项羽
  
  大家都说项羽盗了秦陵
  而事实呢,真相是什么
  我们不妨看看原始的历史纪录
  
  《汉书·楚文王传》这样记载:“郦山之作未成,而周章(周文)百万之师至其下矣。项籍燔其宫室营宇,往者咸见发掘。”说到秦始皇陵遭到盗掘,但是发起者与主持者似乎并不是项羽。
  
  《论衡》说,“秦始皇葬于郦山,二世末,天下盗贼掘其墓。”
  这里是说的天下贼,也没有特指
  
  《太平御览》卷八一二引《皇览》也写道:“关东贼发始皇墓,中有水银。”
  
  《纲鉴易知录》云:“羽引兵西,屠咸阳”,“烧宫室”,“掘始皇帝家”。
  
  最重要最早的指证来自于霸王的死敌刘邦
  刘邦列举项羽十大罪状,
  其中第四条就是“(项羽)烧秦宫室,掘始皇帝冢,私收其物”。
  
  看起来这更像个政治阴谋
  就算项羽火烧咸阳,杀人了,劫财了,不代表他盗陵墓了
  一件事归一件事的说
  
  现在的考古发现,从侧面证实了这个观点
  秦始皇陵只是部分被盗,地宫尚未被盗掘。
  已出土的两乘铜车马位于秦始皇陵封土下面地宫西墓道的耳室里。有史料记载秦始皇陵地宫普遭火焚和洗劫,
  如果真是这样,那墓道旁的随葬品应该首先遭到破坏。
  但铜车马出土前没有遭到火焚和其他人为破坏,
  这也为地宫没有被盗火烧做了一个旁证。
  
  十余年来,
  考古工作者在秦始皇陵封土四周进行了细致的钻探工作,
  先后打了4万多个探孔。
  钻探资料表明,秦始皇陵地宫四周均有4米厚的宫墙,
  还用砖包砌起来,
  并且找到了若干个通往地宫的甬道,
  发现甬道中的五花土并没有人为扰动破坏的迹象。
  只发现两个直径1米,深度不到9米的盗洞,但均远离地宫。
  
  此外,秦始皇陵地宫中存在大量水银的事实,
  更是其未遭到盗掘的有力证据。
  因为地宫一旦被盗,水银就会顺盗洞挥发掉。
  由上述理由可以推断,秦始皇陵地宫可能没有被盗。
  随着最新科技手段的运用,
  地宫是否被盗掘和焚毁的真相将会大白于天下。
  
  最后让我们来重温司马迁对这个伟大的皇陵的记载
  “始皇初即位,穿治骊山及并天下,
  天下徒送诣七十余万人,
  穿三泉水,下铜而致椁,
  宫观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
  令匠作机弩矢,
  有所穿近着辄射之。
  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
  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为烛,度不灭之者久。”
  
  不可想象的华丽呀,心向往之
  
  
  
  
  
  

可能背了黑锅的项羽

  第三个出场的就是货真价实的盗墓贼了
  西汉广川王刘去
  他盗墓的目的也不是后来的盗墓贼那样的求财
  简单的说,他就是个贪玩的变态
  
  刘去,广川王
  管辖的地方有今河北武邑县、景县以南,
  南宫县、故城县以北,滏阳河西岸以东,
  山东德州市以西,
  都于信都,在今河北冀县。
  
  辖区的后果是在他封地之内所有的春秋战国古墓
  都被他光顾了一遍
  这小子整天没正事,最喜欢带着一帮混饭吃的流氓盗墓
  
  前面讲到的魏襄王墓,就是其中比较大的一个
  关于这次盗墓,太平广记是这样记载的
  魏襄王墓是用带纹理的石料做成的外椁,
  高八尺,宽窄能容纳三十人,
  用手触摸,光滑如新。
  外椁中间有石床,石屏风,
  刘去看到的时候,依然摆放周正。
  但是棺柩和陪葬的珍宝全部不见踪影,
  只是床上还有一个玉痰盂,两把铜剑,
  几件日常应用的金器像新的一样。
  广川王便把其中的一把铜剑拿起来带在自己的身上。
  
  初进襄王墓时,刘去遇到一个门,门上没锁。
  里面的石床长宽四尺,上面有石几,
  左右各有三个石人站立侍奉,都是武士装扮,身佩刀剑。
  再入一室,石门上有锁。
  推开门就看到了棺材,黑亮亮的可以照人。
  用刀砍不进去,用锯截开,
  才知道棺材是用生漆杂以犀牛皮做成的,
  有好几寸厚,摞了十多层。
  由于当时的力量不是很够,刘去他们没有办法打开,只好作罢。
  随后又进一室,也有石门,打开锁,看到一张六尺见方的石床。
  有石屏风,装饰铜叶的帐幔一具。
  铜叶有的散落在床上,有的掉在地上,
  显然是因为帐子腐烂了,所以铜叶坠落到地上。
  床上还有一个石枕,旁边很厚一层黑乎乎的灰尘,
  好像是衣服腐烂后形成的。
  床的左右各有二十个站立的侍女,
  有的是拿着面巾、梳子、镜子的形象,
  有的是端着盘子送饭的姿态。
  没有其它的器物,只有铁镜数百面。
  广川王刘去收罗了里面所有值钱的东西并且把这些归为己有。
  
  晋灵公也是个倒霉鬼,他的墓竟然也位于刘去的封国境内。
  晋灵公在如今山西绛县城东12公里的磨里乡南刘家村。
  墓冢如馒头状,长50米,宽40米,高30余米,五花土堆成。
  
  据刘去所说,晋灵公墓内非常瑰丽壮观。
  四角都放置用石头雕刻成的鹰犬。
  男女石人四十多个,捧着灯烛站立在周围。
  棺椁已经朽烂不成原形,但尸体还没有坏,九窍之中都放入金玉。墓穴内其它的器物全都朽烂得无法辩认,
  唯有一个拳头大的玉蟾蜍,
  腹中是空的,可盛水,光洁润滑,像新的一样。
  刘去就把这个玉蟾蜍掠走,用作储水磨墨用的水盂。
  
  刘去在盗魏王的儿子且渠的墓时,
  发现墓既浅又窄也没有棺材,
  只有一张石床。石床宽六尺,长一丈,
  除此之外还有一面石屏风。
  床下全都是云母。
  床上有两具尸体,一男一女,全都二十来岁。
  两具尸体头朝东裸身躺卧,没有盖被和穿衣服。
  他们皮肤的颜色像活人一样,
  鬓发、牙齿和手指也看不出同活人有什么差异。
  这下子刘去也害怕得不行了,不敢触动他们,
  慌忙退了出去,并按当初的模样将墓穴掩盖。
  
  最灵异的事件是刘去在栾书墓里的遭遇。
  栾书墓棺椁和器物全都朽烂了。
  墓穴中有一只白色的狐狸,看见有人来吓跑了。
  随从们追赶着去刺它,没能抓到,只把它的左脚刺伤了。
  当天晚上,刘去梦见一个男子,鬓发眉毛都是白的,
  走进来对他说,“何故伤吾脚?”并“以杖叩王左脚”,
  刘去睡醒后,
  发现自己的左脚肿了起来并且生了疮,
  到死都没有好。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就不再多做纪录了
  需要说的是刘去最后的下场
  汉宣帝下诏革去了刘去的王位,
  将他贬为庶民,流放上庸(今湖北竹山县)。
  刘去在流放途中自杀身亡。
  
  
  传说中在魏襄王墓中的竹书纪年
  是非常重要的先秦文献
  在始皇帝焚书后,很多书籍永久湮没了
  春秋时期的墓葬让竹简又重见天日
  
  
  
  
  
  
  
  
  

传说中魏襄王墓中的竹书纪年

  第四位出场的就是专业人士了
  只不过这位专业人士不是无聊的纨绔子
  而是缺钱发军饷的枭雄
  曹操
  
  说他专业,因为这位了不起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
  连盗墓也要做到专业
  他设立了“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职,
  有几十个人专门负责,打到哪盗到哪,哪座陪葬多盗哪座。
  他盗的最大的一座墓,是汉梁孝王墓
  
  文献记载在《水经注疏》
  里面是这样说的:
  “操引兵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
  而建安七子中的陈琳是这样写的檄文
  “操帅将吏士,亲临发掘,破棺裸尸,
  掠取金宝。至令圣朝流涕,士民伤怀。”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始,
  我国的考古工作者对汉梁孝王墓群进行保护性发掘,
  在这个三国时代就被盗过的墓群中,
  仍发掘出了金缕玉衣、大型玉璧等珍贵文物2万余件,
  许多文物价值连城。
  可以想象,这个巨大的宝藏,
  对当时缺衣少食的曹操军队来说,是一个多么大的诱惑。
  
  为什么梁孝王会有这么丰厚的随葬品呢
  我给大家简要介绍下梁孝王其人
  梁孝王是刘邦的孙子,文帝的儿子,景帝的弟弟
  窦太后非常疼爱这个儿子,景帝也和这个弟弟感情非常好
  常常同起同坐吃酒饮茶,景帝开心的时候
  还说要把皇位传给这个弟弟
  文景之治的阶段,正是汉朝最富裕的时期
  梁孝王又是万千宠爱一身的王爷
  自然是生前荣华,死后依然富可敌国
  曹操盗了他的墓后(其实没有盗空),这些东西够发三年的军饷
  
  梁孝王的墓地在现在河南商丘永城芒砀山
  具体位置在芒砀山群的保安山南山东侧半山腰,
  坐西面东,距山顶20米。
  梁孝王墓南北最宽处(回廊北耳室北壁至回廊南耳室南壁)32.4米,最高处3米,
  总面积约650平方米,总容积约1367立方米。
  全墓由墓道、甬道、主室、回廊及10余间侧室、耳室、角室和排水系统组成。
  主室的四周建有回廊,回廊的东端与主室相通。
  回廊的四角都有耳室,大小一致。
  回廊内有十字街、饮马泉、黑水河等。
  在回廊与各室之间穿行很容易迷失方向,
  据说,曾有人进梁孝王墓后几天走不出墓道。
  
  梁孝王的寝园基址保存基本完好,
  南北长100米,东西宽50米,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
  主要建筑基址有前庭、照壁墙、主殿、配房、天井、寝殿、庖厨等组成。
  在此建筑基址的外围是一周单面出檐的走廊,再外边是一圈寝园围墙。
  
  寝园基址均为青石砌成,主殿前后还保留有青石台阶。
  整个基址范围内遍布着绳纹板瓦、简瓦的残片和一些卷云纹瓦当。基中部分筒瓦的脊上模印有“孝园”二字,
  说明这是专为梁孝王寝园建设而烧制的。
  
  概括地说,梁孝王墓是开凿得比较早的大型石崖墓,它由墓道、甬道、门道、主室、便房、回廊等组成,
  是按照汉代皇帝的墓葬规格来建造的。
  梁孝王墓以主室为中心,以墓道、甬道为中轴线,把我国传统的地上建筑布局用于地下。
  这表明当时的工匠已经熟练地掌握了几种先进的生产技术:
  一是积累了丰富的开山采石经验;
  二是排水设施非常合理,说明当时对山体的走向、山水的流向有了足够的认识;
  三是墓室南北对称,每个墓室四壁垂直、室角为直角,说明工匠们已经有较先进的测绘技术和测量工具。
  
  1991年4月,河南商丘的村民在永城芒砀山崩山采石,
  炮声过后,尘烟散尽,一片金黄呈现在人们面前。
  已经有了经验的村民,很自然地想到了古墓。
  他们不敢怠慢,立马报告了文物部门。
  
  在现场发现的一枚“梁后园”铜印,引起了文物部门的重视。
  考古人员由此初步判断:此墓应是梁孝王王后李氏之墓。
  
  李王后墓同梁孝王一样,
  也是“斩山为廊,穿石为藏”的大型岩洞墓,
  规模庞大,结构复杂。
  该墓是一个由两条墓道、3条甬道、
  前庭、前室、后室、隧道、排水系统和34个侧室等部分构成的庞大地下建筑群。
  李王后墓东西全长210.5米,最宽处72.6米,墓内最高处4.4米,总面积1600多平方米,总容积6500余立方米。
  因为墓内容积巨大,李王后墓曾被称为“天下石室第一陵”。
  
  这个墓从东到西贯穿了整整一座山,
  所以当地老百姓用这样一句话来形容李王后墓的巨大:
  “从山东到山西。”
  李王后墓有东西两个墓道。
  东墓道位于山峰的东坡,是在岩石上露天开凿的,总长37.7米。
  东墓道的西端连接前庭,前庭北壁有两个侧室。
  侧室门口发现刻有“东车”、“西车”字样。
  东墓道西端有门和甬道相连。
  甬道南北两侧各凿有两个侧室,是放置陪葬品的地方。
  
  李王后墓的前室西部有一斜坡甬道与回廊和后室即主室相连通。
  后室是李王后墓的主体建筑部分,周围有回廊环绕。
  后室西半部凿有一长方形凹槽,后室北壁凿有棺床室、侧室和过道。
  过道西壁有两个小侧室,南侧室为浴室,北侧室为厕所。
  厕所内有便池及扶手等,当为我国坐便器的最原始形态。
  在南回廊的东段南侧有一仿楼阁式侧室,被称为储冰室,据说这是我国最早的“冰箱”。
  
  汉代丧俗,是夫妻“同茔不同穴”。为了在死后能够继续相亲相爱,
  梁孝王嘱咐后人在他与李王后的墓穴之间挖一条黄泉道。
  这条黄泉道到现在也可以清楚的看到,
  这是一条从李王后墓中的南回廊中部往南开凿的隧道,
  可惜这条黄泉道只修了50多米,远远不到200米(李王后的陵穴距梁孝王的主墓穴约有200米)。
  一对恩爱夫妻因此相隔两地,碧落黄泉,千载不得相见
  
  这真的是很壮观的一个王陵,为了准确形容他的宏大
  我想用一个参照物,他的构建规模,是明十三陵的四倍
  
  说回曹操,或许是自己做了这么多次盗墓贼
  他成了第一个下令薄葬的君王
  他是聪明的,千载之后,他的陵寝,仍然是一个谜
  
  
  
  
  
  
  
  
  
  
  
  
  

曹操标准照

  关于梁孝王墓,实在是意犹未尽
  再上几张片片吧
  
  

墓室内

  看到上面有童鞋修正关于昭陵六骏的破碎问题了
  事实真相或者就是故意打破的了,基于他们对敦煌壁画的做法
  反正是一段不堪回首的历史
  
  要下线了,明天要早起呢
  谢谢小令的指正和上图,大家都是同好中人
  不用客气啊
  有不对的说一声
  我也是根据我看到资料贴的
  也有可能不对,众人拾柴火焰高
  可以一起了解更多,知道更多
  也可以一起找出一些历史的真相?
  喜欢考古的人多半也是推理迷
  不好奇的人多半不喜欢历史,因为没兴趣,哈
  
  明天要亮相的人物,是下面这几个
  董卓,黄巢,温韬,刘豫,杨连真珈,陈奉,乾隆,孙殿英
  再就是介绍被他们盗过的墓了
  其实蛮多墓被盗过之后也不是完全空空如也
  还是有些东西留下的
  ...
  
  
  最后,送上下落不明的兰亭序给大家
  欣赏完绝世书法后睡觉去
  
  说来好笑,此图配的新闻是,韩国称兰亭序为高丽纸书写
  应该由她们国家申遗,取消中国的书法,日本的书道,只留下韩国的书艺
  ..........
  他们的书艺还不是要写汉字,真是服了这帮人的逻辑和脑袋
  
  童鞋们,你们觉得兰亭序是在昭陵呢?还是女皇的乾陵?
  
  
  
  

  乌篷船童鞋,不是我说孔子的尸骨被示众
  而是有很多资料上这么写的
  看了你的回复,我又查了些资料
  发现说法有几个
  一说遗骸,遗物被示众,烧毁
  一说就是砸毁了墓碑,挖了坟
  还有一种最灵异,居然说挖开坟墓之后
  里面出来一条大蛇.....太夸张了
  
  至于两千多年还有尸骨,这个我可以肯定的说
  确实有可以保存下来的,也许不完整,还是能见到遗骸的
  至于孔子的确切情况,我也不能确定了
  能确定的只有墓被扒了,毁了
  
  

这个是山东公布的孔子标准像

  这个是吴道子画的孔子
  
  如果孔子真有尸骨在就好了
  可以用现在的技术给他画个复原像,我们就能知道夫人到底什么样了
  
  可恨定陵朱翊钧的尸骨也被毁了
  不然就可以一睹皇帝的真容了
  唉..
  
  

  蛋黄派,你还真有考古体验啊
  幸运的咧,不过,你没我胆子大
  我也是可以对着尸骨吃饭的
  因为我是学医的,哈哈
  
  不知不觉好晚了
  晚安了
  
  上面有位同学帮我贴了好多呀
  谢谢了
  还没仔细看呢
  明天再来看
  材料很完整的话,我就继续新的部分了
  看大家的想法了
  
  欢迎大家留言
  我来调整八的方向
  ...
  
  晚安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