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汉代的麻织鞋
  
  新疆考古所藏
  图片太模糊了
  也不开放参观
  唉。。。郁闷

  汉代的鞋子品种已然很多了
  有丝织,麻织,还有皮
  当然还有木屐
  ----
  
  
  
  
  
  汉代的皮靴

  出土的一双东晋的鞋
  保存得真好
  
  其实我以前贴过
  忍不住又发上来
  

  晋代的高筒靴
  我怎么看着像新的似的
  ?疑惑中

  南朝的谢公屐
  
  这是一双仿南朝"谢公屐"形制的活络齿屐。
  南朝宋永嘉太守谢灵运,是我国山水派诗的鼻祖。
  性喜山水,根据 《南史》记载,
  他创造了一种活络木屐。
  为了登山时保持人体平衡,
  这种木屐利用榫头、插子和两枝活动齿屐,
  在上山时卸掉前齿,下山时则脱掉后齿,
  史称"谢公屐"。
  
  

  魏晋时期还漏了一个
  
  鎏金五朵履(魏晋)
  魏晋之际,中外各民族风俗文化大交流
  使各国形成了各种形制的鞋履,
  “五朵履”堪称一奇葩。
  此形制从鞋面上看似五道梁与道梁帽呼应,
  从前面看五个瓣,其图案是魏晋最流行的蔓藤纹。
  

   隋代流行的翘头鞋,或称勾头鞋。
  下面图片都是玉石制的,并不是传世实物
  工艺品

  唐代高缦鞋
  
  高缦,是指鞋头高耸部分。
  大唐帝国进入社会发展鼎盛时期,
  鞋缦造型亦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
  这双唐三彩鞋为典型的唐代卷云式高缦鞋形制。
  
  

  云头锦履(唐)(下图实物)
  
  一种高头鞋履。
  以布帛为之,鞋首蓄以棕草,
  因其高翘翻卷,形似卷云而得名。
  男女均可穿着。此履于新疆阿斯塔那唐墓出土。
  
  以变体宝相花纹锦组成。
  锦为浅棕色面斜纹。
  由棕、朱红、宝蓝色洒线起斜纹花,
  宝相花处于鞋面中心位置,
  鞋首以同色锦扎成翻卷的云头。
  

  日本正仓院收藏的一双唐翘头履
  
  保护得还真好,也没埋在地下就这样千年

  唐代的麻鞋,皮鞋,和皮靴
  
  后两者新疆出土的

  xiang123123 
  
  还没睡呢
  也不出来支持下
  还以为你睡了呢
  
  
  凤回首青铜鞋(五代)
  
  五代鞋饰保持了晚唐风貌,渐趋俏丽风格。
  鞋头以高耸、奇特为时尚。
  凤头饰不仅体现女性特色,
  回首凤又具镇邪、护身之俗,
  此种凤头鞋饰之风一直延续到明清。
  
  
  

  宋代的女鞋,女靴
  出土的南宋实物
  还都是自然脚
  没缠过
  
  

  铜包玉女靴(辽)
  
  此靴为铜包玉装饰,高33.3厘米。
  以镂空的唐草纹为衬底,
  上有展翅腾飞的凤鸟,
  靴头主题图案为浮雕梅花,
  其造型简洁,纹饰繁缛,
  精雕细琢,富丽堂皇,
  呈现辽式金银器的纹饰风格。
  
  

  明朝的鞋
  出土实物
  女鞋
  
  

  明代的工艺鞋
  
  方头祥云木雕鞋
  用楠木雕刻而成的木雕鞋,鞋头呈方形,
  有凸起的祥云纹,鞋帮两侧雕有树木、房舍、农田。
  为挂在腰间和烟杆上的饰品。
  

  到清朝了,徇私挑几个我喜欢的
  
  

清代高帮毡靴帮高毡厚,鞋底坚实,耐穿简洁,很好的款

  慈禧的两双鞋
  
  还是要很好的平衡力才能穿的
  比三寸金莲看着还好点
  那种小鞋太恐怖,折磨人了
  。。

  岂有此理,竟然现在还有写三寸金莲之美的文章
  还是发几张图片上来,警醒世人吧

  看到一双可爱的民国女子布鞋
  
  也发上来好了

  一门心思准备发完睡觉的
  结果发现小令和xiang123123陷入辩论中
  
  唉,一个硬币的两面吧
  到杂谈去看看,简直觉得这日子没法过了
  到处一片黑暗
  回八卦或者国观,又会有另一番感受
  
  关于文物保护的讨论
  审美的讨论
  其实都是一个问题
  大家都有自己的立场
  都用自己的感受在理解一个问题
  
  小令是个痛快人,想说就说,
  虽然有时会不客气
  但是很实在,讲理
  xiang123123喜欢说反话?
  其实有时又不是反话
  我也弄不清楚
  不过冷嘲热讽,国朝,大清什么的
  也不利于沟通
  难道我们不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么
  谁也没有因为这样的教育就失去了分辨的能力
  我感觉你也不是爱说笑的人
  因为在几轮讨论过后
  你非常认真的开始称呼我和小令的ID全部
  既然如此
  我们就该真正心平气和的讨论的问题
  不该用那样的语气
  你说是吗?
  
  我能倾听或接受任何一个网友的不同意见和观点
  只除了拿钱说话的那种,欢迎你,真正心平气和的和我们讨论问题
  
  回来报到
  可惜假期马上过完了
  好像没有一天能像想象中那么空闲
  总有些意外的事做
  嗯 ,来回帖
  
  
  苦茶,
  谢公屐是古时候专用的登山鞋呢
  可惜这是博物馆复原的东东
  实物没见着,应该挺舒服的吧
  木头也不全是硬的
  主要是下面齿的设计很舒服
  下山和上山都有助力
  我在想是不是因为用的是软木,所以都腐烂了
  没有实物留下来?
  这个只能猜了
  可惜------
  
  鸳鸯眸点播女子内衣,汗
  那就简单介绍下好了
  这个图片不好找
  我试试看了
  
  
  仔细看看了
  在汉代以前,似乎没有很清楚的文献记载
  也貌似没有出土的实物佐证,或者我没找到
  文字介绍下
  
  最早的内衣,被称为“亵衣”
  "亵"意为"轻薄、不庄重",
  可见古人对内衣的心态,是回避而隐晦的。
  
  从看得见的史籍记载,
  早在先秦时期,人们已有穿着亵衣的习惯。
  
  《礼记·檀弓下》说到:
  "季康子之母死,陈亵衣。
  敬姜曰:
  '妇人不饰,不敢见舅姑,
  将有四方之宾来,亵衣何为陈于斯?'命彻之。"
  
  敬姜是季康子从祖母,
  这个老太太深明礼仪,孔子对她有很高评介。
  从这段记载可以看出,当时的妇女已穿亵衣,
  并且在去世之后,还要备亵衣入殓,
  不过这种女人的内衣,通常是不能见人的,
  所以不能在大庭广众面前显露。
  
  
  汉代的内衣,就有文献记载了
  刘熙《释名·释衣服》中写到
  "帕腹,横帕其腹也。
  抱腹,上下有带,抱裹其腹,上无裆者也。
  心衣,抱腹而施钩肩,钩肩之间施一裆,以奄心也。"
  
  这里说到了三种不同款的内衣
  帕腹最简单,只是横裹在腹部的一块布帕
  抱腹就复杂一点,在帕腹上缀以带子,用时紧抱其腹
  心衣,在抱腹基础上继续加工,加"钩肩"及"裆"
  
  三款共通的特点是露背,面料是平织绢,上面会绣花

抱腹和心衣,背后交叉的是抱腹,另一款是心衣

  图片不行吧
  重来
  抱腹和心衣,背后交叉的是抱腹,另一款是心衣
  
  

  small0509 没发过什么帖子呢,只有个关于电视剧的,汗
  魏晋时期出现一种叫两当的内衣
  
  "两当"有前后两片,"
  既可当胸又可当背"是其最显著的特点,
  
  通常为两层,夹层可衬棉,贴身保暖。"
  两当"与"抱腹"、"心衣"的区别在于它有后片。
  材质多为手感厚实、色彩丰富的织锦。
  
  穿著两当的人物形象,
  在甘肃嘉峪关魏晋壁画墓中有所反映,
  画中所绘采桑女及护桑女形象,就身穿方形两当。
  不过这两当形制都比较单薄,应该是春夏款
  
  (魏晋时期穿着都很BH,男子着纱衣,女子穿男装
  一个崇尚自由,充满个性的时代)

两当的款式和壁画

  冬天,我重发一次
  
  不过,应该说是性感大爷更合适,哈
  
  两当壁画貌似也没出来
  一起发过

  唐代的与众不同
  体现在方方面面
  繁荣的经济,富足的生活以及开放的社会,
  在内衣方寸之地也有极致的表现。
  唐代以前的内衣肩部都缀有带子。
  到了唐代,出现了一种无带的内衣,称为"诃子"。
  这也是由唐代外衣的形制特点所决定的。
  
  唐代女子喜欢穿半露胸式裙装,
  她们将裙子高束在胸际,
  然后在胸下部系一阔带,
  两肩、颈、上胸及后背无带且袒露,
  穿时由后及前,胸前有一排扣子系合,
  或用其他带子系束,外披透明罗纱,内衣若隐若现。
  
  所以内衣面料考究,多为织锦,色彩缤纷,
  与今天流行的"内衣外穿"颇为相似。
  为配合这样的穿着习惯,内衣需为无带。
  "诃子"常用的面料为"织成",挺括略有弹性,手感厚实。
  穿时在胸下扎束两根带子即可,
  "织成"保证"诃子"使胸上部分达到挺立的效果。
  
  还要怎样呢,保持挺拔,无肩带
  该想到的,古人都想到了
  时尚啊时尚,真就是轮回
  
  

  宋代的抹胸
  
  “抹胸”穿着后“上可覆乳下可遮肚”,
  整个胸腹全被掩住,
  这个有出土实物
  制为双层,表里均以素绢,内絮少量丝绵,
  长55厘米,宽约40厘米;
  在抹胸的上端及腰间,各缀有帛带,以便系扎

抹胸图示

  元代的“合欢”,
  
  无论从形制还是名称上都很有情趣内衣的味道。
  “合欢”后背坦露,以带子相连,肩部无带,
  穿时由后及前,有胸前一排扣子系合,或用襻带等系束。
  面料为手感厚实的织锦,图案则多为四方连续。
  
  这个看起来像那婷美内衣?
  胸衣加腰封的感觉
  

  明代:主腰
  
  明代女性内衣称"主腰"外型与背心相似,
  开襟,两襟各缀有三条襟带,
  肩部有裆,裆上有带,腰侧有系带,
  可起到调节腰部的效果,
  可见明代女子已深谙凸显身材之道。
  
  这和元那个差不多
  区别是多了包得更严实了
  塑身内衣加背背佳的感觉
  
  
  

  清代"肚兜",
  一般做成菱形。
  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
  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
  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
  
  肚兜只有前片,后背袒露,
  上有系带套于颈间,腰部另有两根带子,
  束在背后,系带的材质不一。
  
  款式还是蛮性感的,就是失去了修饰身材的作用
  

  民国小马甲
  
  胆大的女性才敢穿哦
  外面罩一件透明或有眼的纱衣就出来了
  当时的潮人了
  
  

  关于古代女子卫生保健,是问例假么?
  简单说两句
  在未发明造纸之前,
  女性采用的是将草木灰装进小布条里,
  两头同细线系在腰间,成了所谓的卫生带。
  (有点像丁字裤,中间为卫生巾的宽度)
  更换条数根据富裕程度来决定。
  更换下的卫生带,倒掉里面吸满污物的东西,
  将卫生带用清水加皂葛等去污洗涤。
  风干后再使用,急迫的时候,便用火烤干。
  这时候基本上要私下进行。
  
  有钱人家,会为女性准备干净的棉花等物品,
  作为制作卫生带的材料。
  但是由于新棉花不容易吸水,
  所以很多女性更容易接受草木灰。
  
  造纸术发明后,草纸等容易吸收水分的东西边派上用场。
  直接使用草纸或将草纸夹在卫生带里使用,
  一些有钱人家则使用祭祀用的白纸制作卫生带,
  因为这种白纸除了有韧性之外,
  还比较洁白,相对比较卫生。
  但是由于这种纸价格昂贵,不是所有的家庭都能消费的起。
  当然外层还是有布包住
  卫生带一般不会一次性使用
  所以丫环----额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