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里的故事,故事里的人生
施耐庵和他笔下的燕青
写到吴承恩,
才发现竟然忘了另一个人
那就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施耐庵
施耐庵,原名彦端,
字肇瑞,号子安,别号耐庵。
江苏兴化人,(当然也有人认为是杭州人)
史料记载他是孔子七十二子弟之一施之常后裔,
当然了,在哪个国家,
也是有个出名的祖先比较拉轰
至于这个是否属实,本人没有考证
传说中唐末施之常后人在苏州为家。
从此施家就定居苏州了
到了施耐庵出生那会
家里就不是什么世家了
施耐庵父亲施元德,
是以渡船为业,和杨荣他们家同行
母亲卞氏,也就是个普通人家
元成宗元贞二年,
施耐庵出生于平江路吴县(苏州)阊门外怀胥桥北施家巷。
家里没钱上学,只好自学成才
从七岁念到十三岁
终于有机会进了一家私塾念书。
就是这样一位没怎么经过正规教育
也没被家里寄以多大希望,
指望成龙成凤的借读生
在十九岁那年脱颖而出考中了秀才。
(前面说了元朝的制度,汉人考中,是多么的不易)
这样一来,
私塾的先生仿佛看到了光明的未来
于是就把孔雀女季氏许配给这位貌似前途无量的凤凰男
事实证明,先生是真有眼光的
25岁时的施耐庵被苏州官吏荐为“孝行信义”,
29岁考中举人。
元文宗至顺二年,36岁的施耐庵中辛未榜进士,
和他同榜的进士还有谁呢
日后明朝的开国功臣刘伯温。
(含金量大的进士啊,可不是晚清论批发卖的官员
什么矬人多花点银子就能当当)
得中进士后,和刘伯温一样
施耐庵被朝廷派了个小差事
钱塘县尹之职。
(比县令还小点,算是大材小用了
位置却好,在富庶的杭州)
按说做个混吃等死的公务员
日子也该过得不错
也问题是此时的施耐庵
是一肚子的才学等到施展的时候
他是不可能混日子的
要做事,也没那么容易
施耐庵时候汉人,做什么事儿
都需要上司的批准
那可真是事无大小都要
向元人担任的达鲁花赤汇报,
而后得到批准才能执行
那年头,
是只要四肢发达,不管有脑没脑
成分好就能当领导
(当然当时的成分就不是有钱没钱了
是民族成分,谁让你是汉人呢)
施耐庵不得志,那是十分的不得志
忍着,再忍忍
忍了做了两年县尹,
由于为老百姓出头触怒元人老板,
只好愤怒的拜拜了
走上了和刘伯温一样弃官的路
(直到这里施耐庵的人生轨迹还和刘伯温相仿。。
只是后来的命运却截然不同)
回到家乡苏州的施耐庵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就是要自谋生路
当然了,你自己不干了
朝廷自然也不会发遣散费,
也没有离职补贴
这可难不倒一身本事的施耐庵
学习孔子,从事教育事业
于是在施家桥办学授徒。
在这里,他还收到一个蛮不错的徒弟
此人是一个商人的儿子,名叫罗贯中。
清闲日子也有不幸事
这段时间里施耐庵的老爸和妻子相继逝世,
可怜的孔雀女并没有享受到什么人间富贵
她嫁的,还是个有气节的读书人
而不是老老实实过日子的公务员
失去亲人的施耐庵开始寄情写作
他要开始着手撰写心中的故事《水浒传》。
想清静写书,也不是什么易事
那年头,有什么都好,千万别太有本事
有本事也行,你可千万别给太多人知道
否则,你就过不了清静日子
施耐庵就有本事,而且还有很多本事
自然他的日子清静不了
让我们来看看施耐庵同学有些什么本事
和刘伯温一样,施耐庵也是个全面发展的好同学
他博通古今,才气横溢,举凡群经诸子,
词章诗歌,天文、地理、医卜、星象、一切技术无不精通。
刘伯温会的,施耐庵也差不离
这就麻烦了,想想当年的卧龙凤雏吧
谁得了安宁日子?
这样的人精,乱世中是很难逍遥的
于是刘伯温就跟随了朱元璋
施耐庵运气更差,他合作的,是张士诚
和朱元璋一样,
张士诚也想招募天下豪杰志士为己所用
由于仰慕施耐庵文韬武略
张士诚也效法刘备,再三邀请他为军幕,
施耐庵抱着建造“王道乐所”的远大理想,
(当然还有点私人关系,
施耐庵的表弟卞元亨在张士诚部)
因此,施耐庵倒也欣然前往辅佐张士诚
期间,还确实有过一阵不错的日子
亲密合作无间
在施耐庵的辅佐谋划下
张士诚一口气从兴化一路打到苏州
胜利来得太快了
快得让张士诚以为战争甚至可以结束了
张士诚胸无大志,他始终不是个志在天下的人
而只求雄霸一方,牢牢占据富庶江南就够了,
你再和他说什么,先取哪里再打哪里
他统统听不进去,或者根本就不想听
只拣好听的听,于是看马屁精特别顺眼
不待见要谋划攻城拔寨的,
这里要守,那里要攻,甚至政治路线
他基本不想多理会,江南,只要江南
这就是老张的目标
施耐庵几次谏劝之后,
张士诚一样没听,
心灰意冷的施耐庵终于明白
这不是定天下的人哪
赶紧走人吧,
张士诚不明白,可施耐庵明白
乱世中的安逸,随时蛰伏的都是杀机
这里的享乐,是冰山难靠
不知道哪天脑袋就搬家了
看清形势的施耐庵
迅速的带着罗贯中离开了张士诚
前面说了施耐庵是全才
所以本事,谋生手段也多
除了做教书先生,官员,军师以外
施耐庵还可以做医生
一专多能的好处啊
于是浪迹江湖(山东,河南,,等地云游)
行医治病,造福百姓
顺便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当他终于溜达回家乡江苏的时候
他累了,那就留下吧
常熟河阳山
施耐庵打算在这里隐居
隐居,隐居也不是神仙可以餐风饮露
人总是要吃饭的,
穷人家的孩子施耐庵深深明白这一点
于是重操旧业教书
这时战事四起,也不可能开馆教学了
施耐庵找到一个财主
这个财主非常欣赏施耐庵
不但给他工作的机会
还支持他写书
真是个好东家,对了财主名叫徐骐
要说施耐庵其人
也很有趣
既比较有些气节
也很识时务,不是大原则的问题
他也很会通融,不会迂腐
比较清静的日子过了三年
三年之后,
惦记施耐庵的人不再是张士诚
而是后来得了天下的朱元璋
来做招抚工作的
是他的老朋友,刘伯温
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
明明对定国安邦有极大抱负的施耐庵
坚定不移的拒绝了朱元璋的召见和请求
不知道是猜到了朱元璋的为人
还是不想对付张士诚?
总之,他不干
不干归不干,对形势的判断仍然是不含糊
施耐庵知道这情况不容乐观
在朱元璋收拾自己之前
溜吧
脚程很快的施耐庵再次走上了逃跑的路
于是迅速离开河阳山,回到苏州施家桥。
在施家桥施耐庵终于大体完成了《水浒传》的写作
与此同时,朱元璋也没闲着
他正忙着包围苏州攻打张士诚。
麻烦大鸟
感觉好像兔子一样敏锐的施耐庵
在朱元璋大军到来之前
继续逃亡的路
在好友的帮助下,
施耐庵举家又迁回兴化白驹场故居。
(要说施耐庵跑路和掌握时机的本事
还真不是一般的高啊)
要说朱元璋建立大明以后的事
施耐庵就没那么幸运了
倒不是朱元璋找他算账
朱元璋一时还腾不出手,想不起他来
他的祸事,来自他的伟大著作
那本叫《水浒传》的书
《水浒传》成书以后,
在民间一时洛阳纸贵
成为当时人手一本的畅销书
要说当时也并没有正式出版印刷发行
单单靠手抄本登上明初畅销书之首
看来施耐庵码字的本事
比跑路还高
好事也能变成坏事
坏在这书名气太大
连南京故宫的大院内
也有人在阅读老施的书
低调了一辈子的施耐庵
因为这本书而无法再低调
这本书不幸的传到了老朱的手里
完了,千年道行一朝丧
老朱一看这书,拍案,反了
“此倡乱之书也,此人定有逆谋”
脑海中迅速提取还曾经不听召唤的往事
新旧两事齐发,不招惹朱元璋的施耐庵
终于还是没能逃过老朱的魔爪
还能往哪儿跑呢
这天下都姓朱了
再说,也跑不动了
施耐庵这是已然七十多了
一世英明的施耐庵
就这样在风烛残年蹲了大牢
一蹲就蹲了一年多
传说中,施耐庵在狱中写了《封神演义》
老朱看了惊觉,哦,这人是疯子呀,脑子有问题
就把他放了
其实这个可能性很低
老朱可不是好糊弄的人
一般情况下,疑罪从有
宁可杀错,不会放过
也有人说,施耐庵在狱中续写了《水浒传》
这才有了梁山泊好汉都被招安的故事
(这个恐怕倒比前面那个更接近真相
以老施能屈能伸的个性,这事儿估计干得出来)
不过更可能的真相是
施耐庵的老相识刘伯温
是他的多方营救
才让施耐庵脱离苦海
可惜终于重获自由的施耐庵
已经身体很差,奄奄一息了
还没到家就病死在路上
这个一生在乱世中疲于奔命的才子
死在太平盛世的大道上
人生,还就是这么诡异难猜
&&&&
他写的故事
很多作者都喜欢在小说里设置个人物
代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或者情伤和不如意
比如琼瑶奶奶就在《窗外》里讲自己的故事
施耐庵也是如此
他在水浒传里也写了这么个人物
怎么看,这个人怎么像他的影子
这人谁呢,
一个开始不突出的人物
浪子燕青
燕青出身寒微,父母双亡
寄居在卢俊义家,算是半主半奴
在108将排位里,
36天罡中只居于末位
而且前六十回轰轰烈烈的事迹里
基本没他什么事儿
但从第六十回开始看,
简直就是燕青的专人表演
燕青绰号“浪子”,
英俊潇洒。容貌俊秀,
怎么看都是一偶像级的人物
因为与花相较,毫不失色
所以还经常在帽檐上插花一朵
不觉其俗,只觉得相映生辉
(施耐庵花了大笔墨描写燕青的风采
有兴趣的同学,可参看《水浒传》)
不仅长得好,人家身材也好,够挺拔
既不是猪肉先生,也不是排骨先生
“十分腰细膀阔”,
那是一种标准的健美。
我在脑海里寻找半天
发现只有白版古天乐的脸蛋
黑版古天乐的身材
才演的了燕青这个角色
那个眉梢眼角,那个健硕挺拔
。。。
当然作为一个好汉来说
仅仅有外表是不够的
燕青还是个实力派
燕青的武功,
固然不是训练几十万禁军的威风
或者打死老虎的霸道
也不是李逵、鲁智深等人的力大无穷,一身是胆;
燕青的武功,是独树一帜的
是梁山泊的量身定制版
独此一家,别无分号。
很特别,斗智不斗力,以巧胜拙
(施耐庵本人也是一身好功夫)
“自幼跟卢员外学得这身相扑,
江湖上不曾逢着对手”。
卢俊义是他师父,
但过起招来未必是他的对手。
(当然这个相扑和日本的那种还有区别
可以定义为徒手摔跤)
黑旋风李逵在梁山上天不怕地不怕,
翻了脸宋江也敢骂,唯独怕燕青。
为什么,怕挨摔
恶人也怕恶人磨,,,汗
能打才是硬道理
“李逵若不随他,燕青小厮扑,手到一交。
李逵多曾着他手脚,以次怕他,只得随顺。”
梁山别的好汉,都是使枪弄棒,
惟独他能赤手空拳掀翻敌手。
有点太极四两拨千斤的意思
另一样本事,
和小李广花荣一样,射箭
拿着一张川弩,只用三枝短箭,
百步穿杨,箭到物落。
在林子里救卢俊义,一箭一个,
结束了董超、薛霸的性命。
后来学弓,向空中射雁,箭箭不空,
须臾之间,射下十几只鸿雁。
人长得帅,武功一流,那脑子如何呢,
两字概括,“一流”
梁山泊里粗人多,武夫多,
燕青却是风雅之士,
“吹的、弹的、唱的、舞的、拆白字道、
顶真续麻,无有不能,无有不会。
亦是说的诸路乡谈,省的诸行百艺的市语”,
说明他看什么学什么,学什么像什么
说各地方言,讲个相声段子,
唱个卡拉ok,来段宋朝国标,,,人家是样样精通
好像除了生孩子,这哥们什么都会
。。
还忘了提提乐器
尤擅长吹箫,与一代名妓李师师琴箫合奏,
玉佩齐鸣,黄莺对啭,连宋徽宗听了还想再听
本事吧,迷倒女人是寻常,男人也佩服才算真了得
在招安过程中的表现
更是一副外交家的身段
察言观色、进退有据
急智、果敢、操控大局的魄力,叫人击节赞叹。
(还不好色,任凭大美女李师师怎么勾引,都把持得住
倒不是不动心,只为了两个字,做事
她是山寨和皇帝沟通的桥梁
于是,李师师成了他姐姐)
梁山英雄的结局,大都不得好死。
懂得激流退而得善终者,只有燕青。
他功成身退,给黑三郎留下一张字条,
上书
“今自思命薄身微,不堪国家任用,
情愿退居山野,为一闲人”
并四句口号:
“燕序分飞自可惊,纳还官诰不求荣。
身边自有君王赦,洒脱风尘过一生。”
这里提到的“君王赦”,
是指他在梁山办招安外交时,
顺便要徽宗皇帝为自己写的特赦文书,
此事也可见燕青心思多么缜密周到。
写完这些的燕青
当夜收拾了一担金珠宝贝挑着,
竟不知投何处去了。
写来写去这么多
无非就是一件事
现实中的施耐庵,
没有机会一展平生所学,实现抱负
那么在小说里,
他找到一个人承载他的人生理想
实现他向往的人生
恐怕施耐庵自己也没有想到,他的小说有多么畅销
自明嘉靖始,迄今《水浒传》在国内的各种版本有53种。
在国外流传也很广,朝鲜、印尼、泰国、马来西亚、
新加坡、越南、意大利、法国、俄罗斯、匈牙利、
捷克、罗马尼亚等国都有《水浒传》的译本,
美国的译本有《水浒传》、《水浒传选集》、
《中国古典小说·水浒传》、《水湃传词汇》、《野猪林》等。
日本的译本多达20多种。
顺便还开发了幻想水浒的游戏
(俺们的版权费啊。。。可惜了)
施耐庵及其作品《水浒传》的影响
超乎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所有想象
不经意间,这位才子成为了中国长篇小说鼻祖
在他之后,才有了《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
在唐诗宋词之后
开启了一个属于小说的时代
施耐庵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