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操作前请注册或者登录。

探秘地下的世界,说说关于盗墓的杂七杂八

  乡村古桥
  
  摄于1905年左右

  支硎山
  
  在枫桥镇。
  晋代高僧支遁隐居于此,
  山多平石,平石为硎,故名支硎山。
  旧有观音寺,化城庵、法螺庵诸胜,俗称观音山。
  
  照片摄于1900年左右。
  
  

  玄妙观
  
  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
  唐称开元宫,
  宋改天庆砚,
  元始称玄妙观。
  历经兴衰,至清代共有大小殿阁30余座,
  观内遍布古迹,游人如织,
  并有“十八景”传说知名于世。
  观内三清殿重建于南宋淳熙六年。
  
  照片是1905年左右的玄妙观。
  
  
  

  云岩寺
  
  寺依山势而高下迤逦,梯空架虚,
  被誉为吴中梵宇最胜者,
  南宋时被列为东南五山十刹之一。
  
  清咸丰大火后殿宇十不存一,
  同治光绪年间陆续重修。
  
  照片是30年代的云岩寺。
  

  “泽被东南”牌楼,
  
  在山塘街张公祠前,
  明崇祯十六年为应天巡抚张国维立,
  为山塘著名坊表。
  
  1909年陈去病,柳亚子等
  在张公祠成立革命文学团体南社。
  牌楼毁于1966年。
  
  
  
  
  

  绿茶对老照片有兴趣?
  
  以后开个帖子发同一时期欧洲的老照片看看
  感觉下是我们的规划问题还是技术的问题。。。
  
  不过那个时期的国人面貌,可想而知的不太好
  要是汉唐宋明都有照片就好了
  (*^__^*)
  
  
  发几张看起来感觉不一样的给绿茶吧
  就不是苏州了
  
  这是1868年的福建
  
  

  再来张江西的

  继续四川

  1860年的广州

  1920年北京

  1900年的山西

  一只靴 
  
  赶紧抓住,现在宝塔岛还是那样么?
  1875年扬子江

  北京胡同

  开封府的两张
  
  

  图片很多,就不熬夜盖楼了
  
  各位楼里的筒子们,晚安
  明天见
  (*^__^*)
  最后上一张百年前的前门大街
  
  晚安。。。。

  先来报到
  明朝的非主流知识分子
   ------吴敬和他的书
  
  说到吴敬这个名字
  绝大部分人恐怕不知道他是谁
  因为他的研究方向
  在明朝,那是非主流了
  诗词歌赋书画琴棋都不是
  他是个数学家
  下面,
  我们来了解下他的生平
  
  吴敬,
  字信民,号主一翁,
  仁和人(今天的杭州)
  关于他生于何年去世于何年
  史书上没有明确的记载
  有明确记载的,是他的书
  他的《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成书于景泰元年
  
  吴敬是个小官,
  小到事迹不可能记入史书
  只是几次担任过浙江布政使司的幕僚
  主要的工作是掌管全省的田赋和税收工作
  由于他以神算闻名,
  所以很得上级的信任
  对他是“皆礼遇而信托之”,
  请他解决商业中的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
  
  明朝开国以来,
  是不允许民间学习天文历算的
  一般的文人仕子也不爱学这个,科举也不考
  以至于到了吴敬那个时期
  《九章算术》的古本,竟然很难找到了
  找不到,就自己写
  吴敬是个有毅力有恒心,不怕吃苦的人
  他花了十几年的努力和精力心血
  撰写了《九章算法比类大全》十卷。
  共8册,十几万字。
  
  这套巨著,包括了商业实用算术,
  各种开方术等一千多个问题的解法
  首卷列举大数、小数、
  度量衡单位及有关整数、分数的四则运算
  并且由他而始,
  开始有了珠算,记录了最原始的珠算口诀
  珠算的加减口诀,商除法(商归法)、
  乘除易会算(金蝉脱壳)和写算(铺地锦或格子乘法)
  
  卷1--卷9为应用问题汇编,
  按《九章算术》条目分类,
  如“方田卷第一、“句股卷第九”
  最初几个问题多引自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
  卷10专论开方,使用立成释锁法开立方,
  全书共1400余问。
  
  书中有用算筹记数展示的演算过程,
  也有适用于珠算的各种口诀,是一部珠、筹合用书。
  所提问题分“古问”(即采用《九章》原有的问题)、
  “比类”、“诗词”(诗词体例的数学问题)
  它为提倡古代经典数学著作起了规范作用,
  也体现了商业经济发展推动商业算术发展的成果。
  该书初版后字版毁于火,
  还好家族后继有人
  他的孙子吴讷重加编校接着印刷发行,
  这本书对后来的数学研究,
  可谓影响深远
  
  
  
  

吴敬画像

  出两道诗词的数学题
  
  留给有兴趣的同学做做
  做出来的送美图啦
  
  问题之一:
  巍巍古寺在山林,
  不知寺中几多僧。
  三百六十四只碗,
  众僧刚好都用尽。
  三人共食一碗饭,
  四人共吃一碗羹。
  
  
  问题二:
  甲赶羊群逐草茂,
  乙拽一羊随其后。
  戏问甲及一百否,
  甲云所说无差谬。
  若得这般一群凑,
  于添半群小半群。
  得你一只来方凑,
  玄机奥妙谁猜透。
  
  
  
  
  
  抽空上来给绿茶翻译下
  
  一人赶着一群羊,
  有人牵着一只羊从后面跟来,
  问这人:“你这群羊有100只吗?”
  这人人说:
  “如果我再有这样一群羊,
  加上这群羊的一半又一半的一半,
  连同你这一只羊,就刚好满100只。”
  
  (*^__^*)
  
  
  
  来了
  
  
  大家答得很快诶
  说明数学基础都不错
  还是再贴一遍正确答案
  
  
  问题一:
  
  解:设寺僧数为X 个,
  那么吃饭的碗的总数是x/3个,
  吃羹的碗的总数是x/4个。
  根据一共有364只碗可列出方程:
  x/3+x/4=364
  解得:x=624
  答:寺内有寺僧624个。
  
  问题二:
  
  解:设这群羊有x只
  x+x+x/2+x/4=100-1
  11x/4=99
  x=36
  答:这群羊有36只
  
  
  豹纹大小姐 
  
  大家心态很类似呢
  我也是如此,不仅对考古着迷
  而且连墓志铭都感兴趣
  记得小时候扫墓
  祭拜过程中,
  会偷偷溜到一边到处看墓志铭
  总在想这些不在了的人会有什么故事呢
  。。
  至今还记得一个特别的墓
  没有名字,没有谁立的
  只有六个字“你来过,我爱过。”
  不知道是个怎么样的故事
  年轻的时候,觉得一定是特别凄美的爱情故事
  现在怎么有时候想起来,觉得也可能是谋杀?
  汗。。。。
  
  
  
  抓住小令,,天气冷了
  你要小心着凉
  本来在外面奔波,休息少,抵抗力会下降
  要注意保暖,多吃点
  -----
  玩得开心点
  别忘了影像日记
  (*^__^*)
  
  
  五台山啊,,,,可以看的东西好多啊
  又眼红了-------
  小令回来一定要交功课才行!
  
  
满足下落花,看寒山寺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