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化 景德镇窑白釉贴花带盖瓶(一对)
现藏广东东莞博物馆
通高30.5厘米,口径4厘米,底径9厘米。
广东东莞博物馆2003年2月26日
在该市寮步镇上屯村响堂岭一座家族墓地中出土
“大明年造”款“白釉贴花带盖瓶”一对。
瓶连盖通高30.5厘米,瓶身高26.8厘米,腹围50.24厘米,
瓶口直径4厘米,外底直径9厘米,
足墙厚0.5厘米,盖高6.5厘米,盖口直径5.9厘米。
丰肩、腹下收敛,胫直至底,
盖上窄下宽,呈钟形状。
圆唇小口,圆台状短颈,颈下部外敞。
结构合理,比例恰当,造型沉稳,典雅端庄;
胎体匀薄,足根及盖沿露胎处可见胎骨白净细密。
瓶体二次接胎制作而成
(肩下距足底15厘米处,腹下距足底5厘米处各有一圈接胎痕迹);白釉略泛青,莹润肥腴,
除足墙底和瓶盖内壁无釉外,
瓶内外,通体施满釉,而且釉色一致,无积釉。
白釉瓶并没有沿用当时盛行的青花钴料作为着色剂来绘纹饰,
而是用贴、堆、塑花之技法来表现。
贴在白釉上的黄彩纹显现雍容典雅。
在布局上拚弃了元代的繁缛,沿用了明代的疏朗。
瓶腹对饰一折枝梅和菊,两边各一蝴蝶,
用花卉的静来衬托飞蝶的动,
而飞蝶的动感又使大片留白的空间不觉空荡。
然而,对于静物的描绘也独具匠心,
梅枝用笔似有铁骨之感,
但菊花又显柔情似水,同是花卉却各寓刚柔之意,
反映二种截然不同的情趣。
整个瓶的纹饰简洁明朗,
但局部纹饰仍不乏重工厚装,如狮钮的精雕细琢;
肩部的三重如意云纹开光内饰折枝花卉纹;
胫部八瓣变形莲瓣纹不仅排列大小相间而且内又加设纹饰,
加起来共有五层纹饰,构图用心之良苦可见一斑。
制作工艺如此精益求精,使一些官窑器也为之汗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