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会有更……
《独孤求Buy -我是这样被“卖”的》九问&五环作者讲述自己的销售成长史
作者:ytghsn 回复日期:2010-11-08 16:41:33
期待着更新!时去见客户时,真的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话合适?
作者:ytghsn 回复日期:2010-11-08 16:44:14
期待着更新!!有时去见客户时真不知道说些什么话合适?跟着前辈去时,看他只是闲聊,也没说些什么,就把业务做了。或许自己听不懂话中话的意思
作者:活着007 回复日期:2010-11-08 16:59:49
见了客户除了谈工作,总感觉没什么可聊的!
期待更新!
作者:dwhuang2009 回复日期:2010-11-08 20:10:22
大家把帖子顶起来,嘿嘿老寒就不好意思不更了!估计这段时间比较忙。。。
=======================================
谢谢!
这几天确实比较忙,刚回来。
争取这周好好给大家更几大坨过过瘾!
对不住啊~~!!
期待着更新!时去见客户时,真的不知道要说些什么话合适?
作者:ytghsn 回复日期:2010-11-08 16:44:14
期待着更新!!有时去见客户时真不知道说些什么话合适?跟着前辈去时,看他只是闲聊,也没说些什么,就把业务做了。或许自己听不懂话中话的意思
作者:活着007 回复日期:2010-11-08 16:59:49
见了客户除了谈工作,总感觉没什么可聊的!
期待更新!
作者:dwhuang2009 回复日期:2010-11-08 20:10:22
大家把帖子顶起来,嘿嘿老寒就不好意思不更了!估计这段时间比较忙。。。
=======================================
谢谢!
这几天确实比较忙,刚回来。
争取这周好好给大家更几大坨过过瘾!
对不住啊~~!!
不要再为群做广告了
多不如精。
彼此“交流、分享、解惑、释疑”是群的目的。
共同“参与、实践、收获、进步”是群成员的目标。
多不如精。
彼此“交流、分享、解惑、释疑”是群的目的。
共同“参与、实践、收获、进步”是群成员的目标。
老寒去8了。
今天小有些郁闷,MARK一下……
今天小有些郁闷,MARK一下……
这时候,大仙儿的表情和没有任何变化,仍然一脸庄重和严肃,继续讲解他的方案。董儿仍然阴沉着脸听着,眯哥因为刚才说出了连董事长儿子都不知道的精准数据,并且还得到了大仙儿赞许的目光,感觉帮了我们,越发来了精神。
再看我们这边儿,老销售已经听得入了神,表情没有任何变化。挺哥面带微笑,仍然自信地挺着,一会儿歪着脑袋看看大仙儿,一会儿看看对面的董儿,几乎不再看眯哥一眼。右手的下属,仍然边听边抠自己的手指头。我除了惊叹于大仙儿对企业管理如此娴熟的功力之外,隐隐感觉到有什么异样,这种感觉可能源于董事长的离开,源于侄子的溜号儿,源于董事长儿子对数据的隐瞒,源于眯哥的倔强和对“真理”的执着。或许,也源于大仙儿对PPT讲解的我行我素吧。
终于,整个PPT一字不落地讲完了。大仙儿刚坐下来,董儿结束了煎熬强打起精神,冲大仙儿笑了笑。这时候挺哥说话了“某总,你看有什么问题吗?”董儿看看挺哥,再看看大仙儿,说“我们这个行业,可能和你讲的不太一样。你说的很多问题,在我们这里并不是很突出……”挺哥原本伸着脖子回答两个问题,一听这个,缩了回来。
大仙儿一笑,说“呵呵,其实我们从企业运营的本质来看,产供销人财物,通过计划和物料的平衡来保障企业的动态平衡……”他从那套深厚的理论中随便挑了两句出来,抛给了董儿。或许大仙儿应该补充一句“这个你不懂,要是你爸在这里,他应该懂”或许更合适。其实,我也没听太明白。
董儿好像果真没怎么听懂,接着问“嗯。信息化确实可以帮企业解决一些问题、省一些钱,可上信息化失败的也不少……”说完,竟扭头瞅了一眼旁边笑呵呵的眯哥。
其实我很怕客户说这句话。那时候,网络上充斥着诸多信息化失败的案例,业内也流行着一句“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的名言,那是一家上了国外ERP的大企业老板说的,不知道是什么让他有了如此感触。总之,每次我们去见客户,客户问起这个问题,我往往直接晕倒――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到底是客户对信息化“起了贼心、还没贼胆”、想上又怕失败?还是真的是个业界有人说的所谓“反对意见是成交信号”――表示关心实施服务问题了?还是本来就反对或排斥这个项目或我们?
不愦是大仙儿,就在我们被很多客户如此肆意蹂躏的时候,竟然给们送了一付那样的“解药”。
再看我们这边儿,老销售已经听得入了神,表情没有任何变化。挺哥面带微笑,仍然自信地挺着,一会儿歪着脑袋看看大仙儿,一会儿看看对面的董儿,几乎不再看眯哥一眼。右手的下属,仍然边听边抠自己的手指头。我除了惊叹于大仙儿对企业管理如此娴熟的功力之外,隐隐感觉到有什么异样,这种感觉可能源于董事长的离开,源于侄子的溜号儿,源于董事长儿子对数据的隐瞒,源于眯哥的倔强和对“真理”的执着。或许,也源于大仙儿对PPT讲解的我行我素吧。
终于,整个PPT一字不落地讲完了。大仙儿刚坐下来,董儿结束了煎熬强打起精神,冲大仙儿笑了笑。这时候挺哥说话了“某总,你看有什么问题吗?”董儿看看挺哥,再看看大仙儿,说“我们这个行业,可能和你讲的不太一样。你说的很多问题,在我们这里并不是很突出……”挺哥原本伸着脖子回答两个问题,一听这个,缩了回来。
大仙儿一笑,说“呵呵,其实我们从企业运营的本质来看,产供销人财物,通过计划和物料的平衡来保障企业的动态平衡……”他从那套深厚的理论中随便挑了两句出来,抛给了董儿。或许大仙儿应该补充一句“这个你不懂,要是你爸在这里,他应该懂”或许更合适。其实,我也没听太明白。
董儿好像果真没怎么听懂,接着问“嗯。信息化确实可以帮企业解决一些问题、省一些钱,可上信息化失败的也不少……”说完,竟扭头瞅了一眼旁边笑呵呵的眯哥。
其实我很怕客户说这句话。那时候,网络上充斥着诸多信息化失败的案例,业内也流行着一句“不上ERP是等死、上ERP是找死”的名言,那是一家上了国外ERP的大企业老板说的,不知道是什么让他有了如此感触。总之,每次我们去见客户,客户问起这个问题,我往往直接晕倒――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到底是客户对信息化“起了贼心、还没贼胆”、想上又怕失败?还是真的是个业界有人说的所谓“反对意见是成交信号”――表示关心实施服务问题了?还是本来就反对或排斥这个项目或我们?
不愦是大仙儿,就在我们被很多客户如此肆意蹂躏的时候,竟然给们送了一付那样的“解药”。
大仙儿看了看董儿,又看了看眯哥,说“成功与失败,关键在双方的投入。试想,一个大学刚毕业的顾问来做,和一个有着十几个大项目经验的顾问来做,效果会一样吗……”他开始讲一套当时我们还没怎么推行的“卖人”。当年,公司让我们卖了产品,实施和服务要单独报价、单独签合同卖,很多人不敢,也不好意思。大家觉得,客户买了我们的产品,我们就应该给人家装好,就应该让人家用起来,哪儿还敢想说我们派人还收钱,一个人一天的费用相当于人家好几个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什么人能那么贵?
董儿听了一会儿,没再说什么,也没表什么态。大仙儿看着董儿,也没再说什么。挺左右瞅了瞅,问“您看,咱们下步……”也不知道在问谁。
董儿沉默了一下,说“下步,我们还要再比较比较。”大仙儿接话说“这不同于上一套生产线,要是没考虑好,真不建议你们现在就做……”
一听这个,老销售员明显有些着急了,忙活这么半天,为的什么呢?老销售欠了欠屁股,憋得直想说话。这时候,董儿又张嘴了“你们这套系统做下来,要多少钱?”
“刚才我们分析了你们企业可能吃的亏,如果要想弥补那些损失,根据大树法则,算下来至少要投入一百六十万。”啊?一百六十万?我搞个五十多万的已经响当当了,一百六十万,什么概念?分公司一年的任务才多少?何况这还是一个县里的民营企业?连我也意外地愣了。
对方也愣了一下,眨了眨眼,说“哦,我们再考虑考虑”。我知道他做不了主,但一定会把这个消息传递给董事长。说实话,我当时什么也没想,我有些晕。
大家起身告辞了。他们也没怎么挽留。
在出会议室门的时候,老销售员见大仙儿和挺哥已经分别和董儿握了手,也走上去握手,嘴里同时低声说着“您看下一步……”
“下一步,你们出个方案吧。”董儿执着地说。
大仙儿还在和眯哥握手,听董儿如此说,便转过身看着他,指着刚才投影仪投的那面白墙说“没有方案了,这就是方案!”
我们毅然地离开了,没人留下。也没人和客户当面确定下来说后面怎么办。在我们的车驶离厂门的时候,大仙儿给我们留了句话“他们会来找我们的。”
可是,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却没来找过我们。老销售员越来越着急了,按捺不住,后来又和眯哥联系。据传回来的消息,领导说先不考虑这个事了。果然,后几年这件事一直没听说“被考虑”。
那次,我真的是亲身经历和了大仙儿共同打单的过程。这对当时我的来讲,能和仰慕许久的大仙儿并肩而坐仰其鼻息,足够幸运、甚至幸福!我亲自听到了他那套东西的“现场版”,感受真的不一样。他那套理论非常严密,企业里生产线上、仓库、材料核算等这类小故事层出不穷,合情合理引人入胜,后面的案例足矣震聋发聩,简直让人坐立不安。
震撼我的,还有他相当专业的形象。蓬松整齐的头发向后背着,一丝不乱,都让我怀疑他昨晚是不是睡觉了,甚至怀疑他的行李箱里是不是有吹风机。雪白的衬衣,肯定是刚穿上的第一天,我百分之百肯定。那时候我们穿衬衣,第一天最先脏的是后领,穿个三几天袖口边儿上开始有些黑,再穿几天领角边儿上也开始显山露水。这些地方,我都观察过了,连他后领里面挨着脖子的地方,雪白!还有他的一举一动,看上去不像我们几个那么灵活轻浮,他沉着缓慢里透着稳重,走路时腿慢慢地抬起来,慢慢地向前迈一步,然后脚慢慢地落下。转身时,上身和头一起转动,不像我们的脑袋,左摇右摆。
总之,我感觉非常多,非常深,非常不一样。
可是,我又有些……,有些说不出的感觉。既然他的理论如此严密和全面,对企业管理问题的剖析如此深入形象,可为什么客户还不和他签单呢?还有,客户要方案时他为什么不给呢?为什么不答应先调研出个方案然后再报价呢?为什么劝客户没考虑清楚就不要做呢?为什么敢和客户要一百六十万呢?
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在学习模仿仰慕者的同时,心里又多了些话不安。我真的要成为他吗?我怎么才能成为那样呢?我成了他那样客户会不会和我签单呢?
箴言:销售技巧因人因境因事而不同,不存在“一招包打天下”的技巧。
董儿听了一会儿,没再说什么,也没表什么态。大仙儿看着董儿,也没再说什么。挺左右瞅了瞅,问“您看,咱们下步……”也不知道在问谁。
董儿沉默了一下,说“下步,我们还要再比较比较。”大仙儿接话说“这不同于上一套生产线,要是没考虑好,真不建议你们现在就做……”
一听这个,老销售员明显有些着急了,忙活这么半天,为的什么呢?老销售欠了欠屁股,憋得直想说话。这时候,董儿又张嘴了“你们这套系统做下来,要多少钱?”
“刚才我们分析了你们企业可能吃的亏,如果要想弥补那些损失,根据大树法则,算下来至少要投入一百六十万。”啊?一百六十万?我搞个五十多万的已经响当当了,一百六十万,什么概念?分公司一年的任务才多少?何况这还是一个县里的民营企业?连我也意外地愣了。
对方也愣了一下,眨了眨眼,说“哦,我们再考虑考虑”。我知道他做不了主,但一定会把这个消息传递给董事长。说实话,我当时什么也没想,我有些晕。
大家起身告辞了。他们也没怎么挽留。
在出会议室门的时候,老销售员见大仙儿和挺哥已经分别和董儿握了手,也走上去握手,嘴里同时低声说着“您看下一步……”
“下一步,你们出个方案吧。”董儿执着地说。
大仙儿还在和眯哥握手,听董儿如此说,便转过身看着他,指着刚才投影仪投的那面白墙说“没有方案了,这就是方案!”
我们毅然地离开了,没人留下。也没人和客户当面确定下来说后面怎么办。在我们的车驶离厂门的时候,大仙儿给我们留了句话“他们会来找我们的。”
可是,后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他们却没来找过我们。老销售员越来越着急了,按捺不住,后来又和眯哥联系。据传回来的消息,领导说先不考虑这个事了。果然,后几年这件事一直没听说“被考虑”。
那次,我真的是亲身经历和了大仙儿共同打单的过程。这对当时我的来讲,能和仰慕许久的大仙儿并肩而坐仰其鼻息,足够幸运、甚至幸福!我亲自听到了他那套东西的“现场版”,感受真的不一样。他那套理论非常严密,企业里生产线上、仓库、材料核算等这类小故事层出不穷,合情合理引人入胜,后面的案例足矣震聋发聩,简直让人坐立不安。
震撼我的,还有他相当专业的形象。蓬松整齐的头发向后背着,一丝不乱,都让我怀疑他昨晚是不是睡觉了,甚至怀疑他的行李箱里是不是有吹风机。雪白的衬衣,肯定是刚穿上的第一天,我百分之百肯定。那时候我们穿衬衣,第一天最先脏的是后领,穿个三几天袖口边儿上开始有些黑,再穿几天领角边儿上也开始显山露水。这些地方,我都观察过了,连他后领里面挨着脖子的地方,雪白!还有他的一举一动,看上去不像我们几个那么灵活轻浮,他沉着缓慢里透着稳重,走路时腿慢慢地抬起来,慢慢地向前迈一步,然后脚慢慢地落下。转身时,上身和头一起转动,不像我们的脑袋,左摇右摆。
总之,我感觉非常多,非常深,非常不一样。
可是,我又有些……,有些说不出的感觉。既然他的理论如此严密和全面,对企业管理问题的剖析如此深入形象,可为什么客户还不和他签单呢?还有,客户要方案时他为什么不给呢?为什么不答应先调研出个方案然后再报价呢?为什么劝客户没考虑清楚就不要做呢?为什么敢和客户要一百六十万呢?
这一连串的疑问,让我在学习模仿仰慕者的同时,心里又多了些话不安。我真的要成为他吗?我怎么才能成为那样呢?我成了他那样客户会不会和我签单呢?
箴言:销售技巧因人因境因事而不同,不存在“一招包打天下”的技巧。
法不孤起,仗境方生……
作者:dwhuang2009 回复日期:2010-11-09 23:05:30
大仙儿也有丢单的时候?
=============================
那时候,我也不信大仙儿也有丢单的时候!
作者:xxbs2003 回复日期:2010-11-09 23:42:38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寒哥现在比较清楚了吧,呵呵!
=============================
不说了,先让不知情的朋友朦胧美吧……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了呢?寒哥现在比较清楚了吧,呵呵!
=============================
不说了,先让不知情的朋友朦胧美吧……
今晚努力更,明晚也可更
后天出差鸟,找机会再更
后天出差鸟,找机会再更
26. 雁过留毛
那次的“伴仙儿”经历,让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甚至一天那位老销售竟和我说“我看你现在说话,连走步的架势都有些大仙儿的样儿!”她可能感觉到了我说话的速度开始减慢、走路抬腿迈腿开始变轻、扭头看人时开始夹着肩膀连上身一起转。
本来我没有觉得,被他这么一说,我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竟然真的在模仿那位大仙儿,从思想到语言,到语调,再到神态、架势、动作。或许是因为之前中毒太深的缘故吧,谁让我把那两张光盘听了无数遍,还把里面的话一字不落地抄下来,反复揣摩直到理解并顺嘴往外溜,再加上以向挺哥低头的代价换来的“伴仙儿”之旅。在我自己看来,只是在内心多了一份所谓“专业”的自信而已。
说起学习和模仿,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比一般人要细心的。我这么做,有我自己的道理和想法。
那时候,刚从实施转了销售,痛苦的煎熬再加上几经波折,上天没路入地无门。终于,从老仙儿到大仙儿是无尽的黑暗中的一点光亮,我毅然奋不顾身扑上去,因为我知道,那是我唯一的希望。从未来的梦想,到内心的坚定,到外表的稳重,再到学识的渊博,和掷地有声的话语,这都是我想要的。这些东西,就来源于我身边各位高人。哪位神仙身上有我认为值得学习的,那它一定会变成我的,必须的。
我要把符合我未来形象的各种能力和优点,在我的框架内整合起来,就像钢筋水泥浇铸好一座大楼的框架,要用那些丰富多彩有灵性的东西填充装饰起来一样,那样才能成为一个“我认为的我”,不是大仙儿,不是福哥,更不是别人!
如果我没办法想像到自己具体的形象,那只有见一点学一点,不断地观察、模仿、琢磨别人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变成自己的东西,融入自己的思维,变成下意识的思考和行动习惯。所以,每次接待来来往往的各路神仙,无论是文胜武行,还是高矮胖瘦,我都得像苍蝇盯肉一样学几招,或明要,或偷学,否则总觉得亏得慌。
那段时间,随着我负责大客户,然后被拉下马,然后成了一大单再被重视,加上因为懂产品又学了大仙儿录相也会被安排支持别人,特别重要的是,福哥是从总部来的,他能轻易调来别人很难调动的“资源”,所以我就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仙儿们。
比较早的一次,有位总部来的教授来我们这里,搞一个高端产品线的市场活动,他来做主题演讲。据说这位教授是老总特意从首都某大学挖来、专门设计和架构这套新产品的,并且是从管理模式和应用角度。新产品的总设计师,这个人何其了解!
那次的“伴仙儿”经历,让我确实学到了很多。甚至一天那位老销售竟和我说“我看你现在说话,连走步的架势都有些大仙儿的样儿!”她可能感觉到了我说话的速度开始减慢、走路抬腿迈腿开始变轻、扭头看人时开始夹着肩膀连上身一起转。
本来我没有觉得,被他这么一说,我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中竟然真的在模仿那位大仙儿,从思想到语言,到语调,再到神态、架势、动作。或许是因为之前中毒太深的缘故吧,谁让我把那两张光盘听了无数遍,还把里面的话一字不落地抄下来,反复揣摩直到理解并顺嘴往外溜,再加上以向挺哥低头的代价换来的“伴仙儿”之旅。在我自己看来,只是在内心多了一份所谓“专业”的自信而已。
说起学习和模仿,我觉得自己在这方面比一般人要细心的。我这么做,有我自己的道理和想法。
那时候,刚从实施转了销售,痛苦的煎熬再加上几经波折,上天没路入地无门。终于,从老仙儿到大仙儿是无尽的黑暗中的一点光亮,我毅然奋不顾身扑上去,因为我知道,那是我唯一的希望。从未来的梦想,到内心的坚定,到外表的稳重,再到学识的渊博,和掷地有声的话语,这都是我想要的。这些东西,就来源于我身边各位高人。哪位神仙身上有我认为值得学习的,那它一定会变成我的,必须的。
我要把符合我未来形象的各种能力和优点,在我的框架内整合起来,就像钢筋水泥浇铸好一座大楼的框架,要用那些丰富多彩有灵性的东西填充装饰起来一样,那样才能成为一个“我认为的我”,不是大仙儿,不是福哥,更不是别人!
如果我没办法想像到自己具体的形象,那只有见一点学一点,不断地观察、模仿、琢磨别人值得学习的地方,然后变成自己的东西,融入自己的思维,变成下意识的思考和行动习惯。所以,每次接待来来往往的各路神仙,无论是文胜武行,还是高矮胖瘦,我都得像苍蝇盯肉一样学几招,或明要,或偷学,否则总觉得亏得慌。
那段时间,随着我负责大客户,然后被拉下马,然后成了一大单再被重视,加上因为懂产品又学了大仙儿录相也会被安排支持别人,特别重要的是,福哥是从总部来的,他能轻易调来别人很难调动的“资源”,所以我就有机会接触更多的仙儿们。
比较早的一次,有位总部来的教授来我们这里,搞一个高端产品线的市场活动,他来做主题演讲。据说这位教授是老总特意从首都某大学挖来、专门设计和架构这套新产品的,并且是从管理模式和应用角度。新产品的总设计师,这个人何其了解!
终于,从老仙儿到大仙儿的出现,就像无尽的黑暗中闪现的一丝光亮,我毅然奋不顾身扑上去,因为我知道,那是我唯一的希望。
作者:xxbs2003 回复日期:2010-11-10 23:34:16
我要把符合我未来形象的各种能力和优点,在我的框架内整合起来,就像钢筋水泥浇铸好一座大楼的框架,要用那些丰富多彩有灵性的东西填充装饰起来一样,那样才能成为一个“我认为的我”,不是大仙儿,不是福哥,更不是别人!
这个就是给自我形象定位吗?
===============================
这不是定位。
这是定位之后的事,是定位之后如何达到的方法。
具体要给自己一个“自我形象定位”,
请参考前几节“我的目标是什么、我的梦想是什么,我到底要过一个如何不一样的人生……”
呵呵
作者:2010我爱销售 回复日期:2010-11-11 09:14:26
就算有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背景支撑,但我们的目的是销售,是把产品卖出去!这就要在客户的业务场景和我们的产品之间,建立起一个合情合理、经得起推敲的严密逻辑,而这个逻辑必须要严谨,经得起考验。这个逻辑怎么找呢?年纪轻轻的我面对客户,这样的逻辑会不会不攻自破呢?。。。。。。。
有了情境,有了逻辑,仍然不足够。我们还需要通过演讲和沟通,通过讲述对方的一些具体场景,引出问题、引发思考、引起共鸣。要让对方相信其中的这个逻辑,然后接受并认同我们的观点。。。。。。。。。。
这样看来,真正的销售高手,要剥开产品和业务的表面现象,剖析其内在本质与联系,从最薄弱的环节寻找突破口。通过调研掌握大量的素材与信息。然后进行逻辑推理与分析,通过演讲和沟通,让人相信其中的逻辑,然后接受并认同我们的观点。
-----------------------------------------------------------------------------老寒,最近反复看求BUY,总觉得上面这段理解得不透彻,特别是有关“情景”,“逻辑”这两个词不知道怎么理解,你帮我分析一下吧。谢谢啦!
======================================
情境:客户的业务场景是什么,会发生什么具体问题?这是客户每天都在亲身经历的吗?
逻辑: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凭什么你就可以帮他解决?为什么听完你讲的,客户会认为确实是这样?
就算有了大量的专业知识和背景支撑,但我们的目的是销售,是把产品卖出去!这就要在客户的业务场景和我们的产品之间,建立起一个合情合理、经得起推敲的严密逻辑,而这个逻辑必须要严谨,经得起考验。这个逻辑怎么找呢?年纪轻轻的我面对客户,这样的逻辑会不会不攻自破呢?。。。。。。。
有了情境,有了逻辑,仍然不足够。我们还需要通过演讲和沟通,通过讲述对方的一些具体场景,引出问题、引发思考、引起共鸣。要让对方相信其中的这个逻辑,然后接受并认同我们的观点。。。。。。。。。。
这样看来,真正的销售高手,要剥开产品和业务的表面现象,剖析其内在本质与联系,从最薄弱的环节寻找突破口。通过调研掌握大量的素材与信息。然后进行逻辑推理与分析,通过演讲和沟通,让人相信其中的逻辑,然后接受并认同我们的观点。
-----------------------------------------------------------------------------老寒,最近反复看求BUY,总觉得上面这段理解得不透彻,特别是有关“情景”,“逻辑”这两个词不知道怎么理解,你帮我分析一下吧。谢谢啦!
======================================
情境:客户的业务场景是什么,会发生什么具体问题?这是客户每天都在亲身经历的吗?
逻辑:问题是怎么产生的?凭什么你就可以帮他解决?为什么听完你讲的,客户会认为确实是这样?
第一次见那教授老哥是在公司下面的四星酒店的房间里。我进去的时候,福哥也在。这老哥其貌不扬,眯着眼,叼着烟,皱着眉,咧着腮,歪坐在那里,正和福哥聊着天儿。
福哥起身介绍我说“这是我们的大客户经理某某”,然后指着那老哥说“这是集团某老师”。我走上前去,伸出右手说“某老师,您好!辛苦了!”那老哥赶紧站起来,伸出手和我握了握,说“你好!”然后又坐了回去。
我笑了笑,顺势坐在床上说“某老师怎么来的?”老哥抬抬下巴,冲我说“哦,我自己开车来的!”我有些惊讶,随口问“是吗,什么车?”那老哥嘿嘿一笑说“捷达。就我那捷达,路上我撩到了一百九……”那年代有个捷达,已经相当牛闪了。还能跑到一百九,呵呵,这老哥猛!
那天晚上老哥除了问了问我邀请的客户情况,就是闲聊了几句。我也没感觉他有什么独到的地方。可第二天会场上,他的主题演讲一开始,顿时感觉到了不一样。
虽然他说话不像大仙儿那么严丝合缝出口成章,也不像老仙儿那么有冲击性和煽动性,甚至有时候还会费劲地连续把同一个字说几次才能说出来,害得人直替他着急,可就他如此平实的语言,竟然让下面的听众都挺直了上身、伸直了脖子、齐刷刷地看着他。甚至让人联想到了鲁迅笔下的那些像鹅一样伸长了脖子围观的人群。
会后,我邀请来的一位老总和我说“不错,不错,你们某教授的思路很清晰啊!我们正考虑这些事儿,他讲的和我们的思路差不多!”我听了当然很兴奋,因为这是我正在跟的一个大单子。客户这么评价,多么难得,对我又是多么积极的信号!兴奋之余我也有些奇怪,真是人不可貌相,老哥并不像大仙儿一样有着非常专业的形象,就凭借着那么平实的语言,再加上粗糙的PPT,怎么能赢得客户如此高的评价呢?靠的什么呢?
刚送走客户,我就跑到老哥的面前,迫不急待地说“客户对你非常敬佩,说你讲的太好了!”老哥眼睛眯成两条缝,咧着嘴不出声地给了个笑脸,没说话。我接着说“你的PPT真不错……”其实他的PPT我大部分都见过,在总部统一下发的学习材料里,除了顺序不太一样,个别地方有些调整之外,差别不大。老哥仍然笑。福哥在旁边说了句“关键看谁讲!”
也是,得看谁讲!我也能讲下来,讲起来跟念差不多,如果遇到光图没字的那页,也只能凭借自己的想像发挥了。不像老哥,做了那么多年的研究和咨询,企业什么样、老总想什么他都知道,厉害!这得怎么积累才行啊?
我不禁又联想到大仙儿。他们完全是两个风格,一个是非常专业的形象,一个是非常不太专业的形象,一个动作沉着稳重,一个动作摇摆随意,一个说话滴水不漏,一个说话言简意赅,都挺行!如果,如果老哥去那个县里的民营企业见那个董事长和他儿子,会是什么效果呢?他们都强在哪里呢?
我确实想不了那么多了。大仙儿我要学,老哥的我也要学,因为客户认老哥,说老哥讲得好!虽然我不能马上学到位,可一旦上了心、用了劲儿,都不是难事。
就这样,我随时留意和观察各路大仙儿的功夫,真见识了不少。他们讲什么PPT,见客户谈什么话,我都会记一些,事后再琢磨琢磨他为什么这么讲。那时候,只要一听说总部有人来,要去见客户讲方案,我总厚着脸皮蹭听。
有一次,集团来了一位业务总监,准备给一家大型客户讲方案。那次是客户全国各地的经理回来开季度会,我们想借机会向他们推广一下异地管理方案。业务总监和我比较熟悉,因为我之前合作接触过一两个项目,他也知道我前前后后没少推广他负责的产品。当他听说我认真研究了那套PPT,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非得让我给客户讲,他在旁边坐着听。我虽然对PPT和业务有些了解,还是心虚。我更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也想借这个机会挑战一下自己,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同时和他说“我只负责讲,你负责答疑啊!”那是我第一次给将近一百人讲。讲完之后,总监说“嗯,讲得不错,以后就不用我讲,你上就行了……”可我自己心里知道,讲好讲,关键是后面的答疑最难,能够随心应付那么多人刁钻的提问,并且回答得如此巧妙,那才是真功夫!
还有福哥。他总是问来当地的各路仙儿“你最近搞了什么新东西?”然后就会拷到一些。或者去一趟总部,都会弄回些新东西。我也隔三差五地往福哥那里跑,问他有什么新玩艺儿。他也总是不吝给我一些东西。那段时间,真可以用“眼花缭乱”和“应接不暇”来形容。
就这样,在我政府那第一单成之后,我快乐地卖着,快乐地见识各位大仙儿,快乐地听他们忽悠,快乐地琢磨他们的PPT,快乐地学习并成长着。他们就像偶尔停留的大雁。我就像个周扒毛,见谁就得薅一把毛下来。
快乐的日子,对销售来讲就意味着危险的来临。因为大家脑袋上始终戴着一个叫“业绩”的东西,就跟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师傅不念的时候跟没事一样,一念起来就不知道什么样了。何况不念的时候少。就在我快乐地到处薅毛的时候,紧箍咒又被念了起来。
念咒的是负责销售的挺哥。为了规范管理,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想树立权威,挺哥竟然要求我们找商机!要求每人一周至少二十个,而且是用最残酷的方式――酷暑烈日去扫街!靠!
福哥起身介绍我说“这是我们的大客户经理某某”,然后指着那老哥说“这是集团某老师”。我走上前去,伸出右手说“某老师,您好!辛苦了!”那老哥赶紧站起来,伸出手和我握了握,说“你好!”然后又坐了回去。
我笑了笑,顺势坐在床上说“某老师怎么来的?”老哥抬抬下巴,冲我说“哦,我自己开车来的!”我有些惊讶,随口问“是吗,什么车?”那老哥嘿嘿一笑说“捷达。就我那捷达,路上我撩到了一百九……”那年代有个捷达,已经相当牛闪了。还能跑到一百九,呵呵,这老哥猛!
那天晚上老哥除了问了问我邀请的客户情况,就是闲聊了几句。我也没感觉他有什么独到的地方。可第二天会场上,他的主题演讲一开始,顿时感觉到了不一样。
虽然他说话不像大仙儿那么严丝合缝出口成章,也不像老仙儿那么有冲击性和煽动性,甚至有时候还会费劲地连续把同一个字说几次才能说出来,害得人直替他着急,可就他如此平实的语言,竟然让下面的听众都挺直了上身、伸直了脖子、齐刷刷地看着他。甚至让人联想到了鲁迅笔下的那些像鹅一样伸长了脖子围观的人群。
会后,我邀请来的一位老总和我说“不错,不错,你们某教授的思路很清晰啊!我们正考虑这些事儿,他讲的和我们的思路差不多!”我听了当然很兴奋,因为这是我正在跟的一个大单子。客户这么评价,多么难得,对我又是多么积极的信号!兴奋之余我也有些奇怪,真是人不可貌相,老哥并不像大仙儿一样有着非常专业的形象,就凭借着那么平实的语言,再加上粗糙的PPT,怎么能赢得客户如此高的评价呢?靠的什么呢?
刚送走客户,我就跑到老哥的面前,迫不急待地说“客户对你非常敬佩,说你讲的太好了!”老哥眼睛眯成两条缝,咧着嘴不出声地给了个笑脸,没说话。我接着说“你的PPT真不错……”其实他的PPT我大部分都见过,在总部统一下发的学习材料里,除了顺序不太一样,个别地方有些调整之外,差别不大。老哥仍然笑。福哥在旁边说了句“关键看谁讲!”
也是,得看谁讲!我也能讲下来,讲起来跟念差不多,如果遇到光图没字的那页,也只能凭借自己的想像发挥了。不像老哥,做了那么多年的研究和咨询,企业什么样、老总想什么他都知道,厉害!这得怎么积累才行啊?
我不禁又联想到大仙儿。他们完全是两个风格,一个是非常专业的形象,一个是非常不太专业的形象,一个动作沉着稳重,一个动作摇摆随意,一个说话滴水不漏,一个说话言简意赅,都挺行!如果,如果老哥去那个县里的民营企业见那个董事长和他儿子,会是什么效果呢?他们都强在哪里呢?
我确实想不了那么多了。大仙儿我要学,老哥的我也要学,因为客户认老哥,说老哥讲得好!虽然我不能马上学到位,可一旦上了心、用了劲儿,都不是难事。
就这样,我随时留意和观察各路大仙儿的功夫,真见识了不少。他们讲什么PPT,见客户谈什么话,我都会记一些,事后再琢磨琢磨他为什么这么讲。那时候,只要一听说总部有人来,要去见客户讲方案,我总厚着脸皮蹭听。
有一次,集团来了一位业务总监,准备给一家大型客户讲方案。那次是客户全国各地的经理回来开季度会,我们想借机会向他们推广一下异地管理方案。业务总监和我比较熟悉,因为我之前合作接触过一两个项目,他也知道我前前后后没少推广他负责的产品。当他听说我认真研究了那套PPT,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非得让我给客户讲,他在旁边坐着听。我虽然对PPT和业务有些了解,还是心虚。我更意识到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机会,也想借这个机会挑战一下自己,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同时和他说“我只负责讲,你负责答疑啊!”那是我第一次给将近一百人讲。讲完之后,总监说“嗯,讲得不错,以后就不用我讲,你上就行了……”可我自己心里知道,讲好讲,关键是后面的答疑最难,能够随心应付那么多人刁钻的提问,并且回答得如此巧妙,那才是真功夫!
还有福哥。他总是问来当地的各路仙儿“你最近搞了什么新东西?”然后就会拷到一些。或者去一趟总部,都会弄回些新东西。我也隔三差五地往福哥那里跑,问他有什么新玩艺儿。他也总是不吝给我一些东西。那段时间,真可以用“眼花缭乱”和“应接不暇”来形容。
就这样,在我政府那第一单成之后,我快乐地卖着,快乐地见识各位大仙儿,快乐地听他们忽悠,快乐地琢磨他们的PPT,快乐地学习并成长着。他们就像偶尔停留的大雁。我就像个周扒毛,见谁就得薅一把毛下来。
快乐的日子,对销售来讲就意味着危险的来临。因为大家脑袋上始终戴着一个叫“业绩”的东西,就跟孙悟空的紧箍咒一样,师傅不念的时候跟没事一样,一念起来就不知道什么样了。何况不念的时候少。就在我快乐地到处薅毛的时候,紧箍咒又被念了起来。
念咒的是负责销售的挺哥。为了规范管理,在我看来其实就是想树立权威,挺哥竟然要求我们找商机!要求每人一周至少二十个,而且是用最残酷的方式――酷暑烈日去扫街!靠!
作者:orchid111 回复日期:2010-11-12 09:39:06
扫街?还酷暑?呵呵,挺哥好bt~~~~
===========================
还有更变态的……
读书笔记:评估自己的毅力
(可能会对大家有帮助,所以贴过来)
毅力是人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因素。毅力的基础是意志力。多数人一遇到挫折和不幸就会放弃自己的目标。只有少数人才会在一切逆境面前坚持不懈,最终实现目标。
评估自己的毅力,你会找到阻止你取得卓越成就的真正敌人。不仅能找到反应毅力不足这一问题的“症状”,还能找出导致一个弱点的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原因。希望成功的人,必须克服以下弱点:
1、不能认清并确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2、有理由或没有理由的拖拉习惯(常常会有一大串手记或借口)
3、对获取专业知识毫无兴趣
4、犹豫不决,不正视问题,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有推诿的毛病。
5、出现问题时,不是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是推卸责任。
6、自满。这是一种很难克服的顽症。
7、缺乏热情。通常它的表现是,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很容易妥协,而不是积极面对逆境,与之抗争。
8、因为自己的错误责备别人,消极被动地接受逆境。
9、由于动机不明确,因而没有强烈欲望。
10、一遇到挫折,就迫不及待地放弃。
11、没有条理清晰、详尽分析的书面计划。
12、构想或机会出现时,无动于衷。
13、只有愿望,而无行动。
14、安于贫穷,而不努力致富。一般来说就是没能雄心抱负,不想成为自己想做的人,不想做想做的事,不想拥有想要的东西。
15、求助所有的成功捷径,不想付出应有的努力,通常表现为赌博习惯,总想一夜暴富。
16、害怕批评,受别人的想法或言行影响,不能制定并实施自己的计划。这个敌人位于所有缺点之道,因为它通常在人的潜意识中,我们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这是多数构想破灭的根本原因。
(可能会对大家有帮助,所以贴过来)
毅力是人实现目标不可或缺的因素。毅力的基础是意志力。多数人一遇到挫折和不幸就会放弃自己的目标。只有少数人才会在一切逆境面前坚持不懈,最终实现目标。
评估自己的毅力,你会找到阻止你取得卓越成就的真正敌人。不仅能找到反应毅力不足这一问题的“症状”,还能找出导致一个弱点的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原因。希望成功的人,必须克服以下弱点:
1、不能认清并确定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2、有理由或没有理由的拖拉习惯(常常会有一大串手记或借口)
3、对获取专业知识毫无兴趣
4、犹豫不决,不正视问题,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有推诿的毛病。
5、出现问题时,不是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而是推卸责任。
6、自满。这是一种很难克服的顽症。
7、缺乏热情。通常它的表现是,一个人在任何情况下都很容易妥协,而不是积极面对逆境,与之抗争。
8、因为自己的错误责备别人,消极被动地接受逆境。
9、由于动机不明确,因而没有强烈欲望。
10、一遇到挫折,就迫不及待地放弃。
11、没有条理清晰、详尽分析的书面计划。
12、构想或机会出现时,无动于衷。
13、只有愿望,而无行动。
14、安于贫穷,而不努力致富。一般来说就是没能雄心抱负,不想成为自己想做的人,不想做想做的事,不想拥有想要的东西。
15、求助所有的成功捷径,不想付出应有的努力,通常表现为赌博习惯,总想一夜暴富。
16、害怕批评,受别人的想法或言行影响,不能制定并实施自己的计划。这个敌人位于所有缺点之道,因为它通常在人的潜意识中,我们很难发现它的存在。这是多数构想破灭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