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片汤2016 2016-05-16 22:51:28
  顶文不勉强??
  -----------------------------
  这么多问号...
  @片汤2016 2016-05-16 22:51:28
  顶文不勉强??
  -----------------------------
  @o弘毅o 2016-05-17 11:26:54
  这么多问号...
  -----------------------------
  @片汤2016 2016-05-17 12:07:00
  想给你个大拇指.被天涯偷换概念了
  -----------------------------
  呵呵 涯叔经常干这事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05-17 17:15:42
  周二打卡~
  -----------------------------
  周一的潜水姐得补上...
  @善水心 2016-05-17 20:52:02
  催文
  -----------------------------
  小姑娘晚上好 来啦
  还是先更吧
  423 彭衙之战
  423 彭衙之战

  转瞬之间,晋文公去世了,郑文公去世了,楚成王在位的第四十六年后也意外去世了,自公元前659年秦穆公上任以来,秦穆公在位也已经三十余年。
  不要误会,我们并不是说秦穆公也即将去世。
  秦穆公:吓死我了……

  晋文公去世之后,我们看到一个比较有趣的现象,由于所谓中原霸主这样光环并不存在世袭的概念,秦、晋、楚三个大国之间很快就为了各自的江湖地位而开始了新一轮的军备竞赛。
  首先是秦国,秦穆公原本打算凭着帮郑国守门的杞子等偷袭郑国,没想到却在崤山被晋国偷袭而损失惨重。
  孟明、西乞、白乙幸运回到秦国之后秦穆公并没有给这三位秦军主将治罪,反倒是让其继续执政,算得上是秦国大败之后的亮点所在。

  接下来是楚国,晋、楚双方进攻各自的小弟作为试探,并且最终由晋国的阳处父与楚国令伊子上正面遭遇。
  没想到的是阳处父因为一场『莫须有』的胜利把子上送上断头台,随后楚穆王逼宫,楚成王黯然退出历史舞台。
  从晋襄公上任以来短短两年来看,晋国延续了晋文公以来良好的势头,对秦国取得一场载入史册的胜利,有效的打击了对手;对楚国虽然胜利来得滑稽一些,但效果竟然是出奇的好,楚国头号人物楚成王和二号人物子上相继因为太子的问题而去世。

  当然,我们说斩草不除根,春风吹又生。
  晋襄公上任以来的三年时间里虽然是春风得意,但是在崤之战中大败的孟明倒也是在回国之后养精蓄锐,力图复仇。

  公元前625年,春。
  为了报答晋国在崤山的『恩惠』,孟明率兵向晋国宣战,比起『三年将拜君赐』的约定,这次报复行动来的要稍微早了一些。
  为了对抗秦军,晋襄公任命先轸之子先且居担任中军统帅,赵衰则辅助先且居出征,两军在『彭衙』『陕西白水东北一带』遭遇。

  双方列阵之后,晋军『狼瞫』『音同沈』表现异常勇猛,他率领自己的部下率先冲入敌军阵中。
  虽然结果是寡不敌众,狼瞫阵亡,但狼瞫带领的这只『敢死队』已经将秦军的节奏打乱。
  随后,先且居顺势率晋军主力发起全力冲击,阵型被冲散的秦军再次溃败,这次孟明在彭衙与晋国的交战后来被称作『彭衙之战』。

  结果我们也看到了,急于复仇的孟明在崤山全军覆没之后又一次输给了晋军,上一次是先轸,这次是先轸之子先且居。
  所以晋国人就要说了:孟明看来还真是来拜谢恩赐的……
  孟明:……

  两军交战勇者胜,说起来的话,英勇赴死的狼瞫是此次晋军大胜的关键所在,而在此之前狼瞫其实也有着自己的一段故事。
  崤之战时,晋襄公派车右『莱驹』杀秦军战俘,结果俘虏大声喊叫吓得莱驹直接把戈都掉在了地上。
  狼瞫此时二话不说拿起戈就砍掉俘虏的头,并且抓起莱驹追上晋襄公的战车,晋襄公由此而赏识狼瞫并让他担任车右。

  箕之战时,先轸弃用狼瞫而改用『续简伯』为车右,狼瞫自然很是不高兴,他的朋友甚至是表示希望跟他一起杀死先轸来泄气。
  狼瞫是这样说的:死而不义,非勇也,为国家所用,才叫真正的勇敢,从长计议,我还是用行动来证明自己吧。
  到了彭衙之战,狼瞫终究难免一死,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位不太起眼的小人物最终用英勇完成了自己的升华。

  彭衙之战,这是属于晋国的一战,但也是属于狼瞫的一战。
  我们把今天的这一节落在了一位小人物上面
  希望大家会喜欢
  @善水心 2016-05-17 21:31:00
  狼瞫说的真好。
  -----------------------------
  小姑娘说的对
  @Cassie向阳花 2016-05-17 19:35:23
  打卡
  -----------------------------
  向阳花晚上好
  @蜜若可 2016-05-18 11:00:26
  哔~~~
  -----------------------------
  学生卡...
  @善水心 2016-05-18 20:53:41
  催
  -----------------------------
  呵呵 来晚啦
  先更...
  424 风头正劲
  424 风头正劲

  古人云,一胜一负,兵家常势。
  通俗点说,胜败乃兵家常事,作为带兵打仗的将领风浪那是多了去了,犯不着为一次二次的胜利或者失败太过悲喜。
  当然,一次输,二次输,输成『常势』成了习惯好像也不太好……

  孟明再败,秦军士气自然低落;
  晋国再胜,晋襄公的日子自然那是相当滋润。
  这不彭衙之战后没多久,晋国把下一个目标对准了鲁国,晋襄公决定讨伐鲁国。

  鲁僖公去世之后,上任仅仅只是第二年的鲁文公很郁闷,因为鲁国被打的原因多少有些牵强。
  为什么呢?
  我们看到晋国讨伐鲁国的理由是鲁文公没有朝见上任第三个年头的晋襄公……

  实事求是的讲,晋国是大国不假,但鲁国也算是老牌强国。
  同样都是姬姓诸侯,按礼法大家本应平起平坐的,晋襄公以一个三年级的新生要求二年级的小朋友前来朝见,其实本身不太科学。
  但是,春秋以来鲁国作为周公后人的封国礼制虽然一直传承得很好,但是实力却也是不温不火,跟日益强大的晋国相比起来战斗力那是明显不足,所以鲁文公可以不去朝见,情理上那是说得通的,不过晋襄公同样也可以攻打鲁国,因为我们说过弱国那是没有外交的。

  鉴于此,鲁文公选择了最简单有效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那就是去晋国朝见晋襄公……
  公元前625年,四月,晋、鲁结盟。
  对于中原来说,这应该算是一件好事,齐桓公之后,新的霸主从东方转移到了北方,鲁国也能够从齐国的庇护之下能够寻求到新的大腿。

  可是对于晋襄公来说,鲁国原本一度与楚国关系走得很近,鲁文公甚至也是形势所迫才想到朝见晋襄公,所以在结盟这件事情上就没那么重视,仅仅只是派了阳处父和鲁文公来完成这个结盟的仪式。
  礼法来看,这同样也是很不科学的事情……

  教育完鲁国之后,晋国又把矛头对准了卫国,这次轮到『二进宫』的卫成公郁闷了。
  到了六月,晋国派了司空『士縠』同宋成公、陈共公、郑穆公以及鲁国大臣『公孙敖』在郑国的『垂陇』『今河南郑州西北一带』举行盟会商量攻打卫国的具体事宜。
  理由其实也很简单,卫成公这不当年被晋文公给关押过么,所以对于朝见晋国也没那么积极。非但如此,卫国与晋国还有过正面的冲突……

  公元前626年,卫成公派遣大夫『孔达』进攻郑国,晋襄公随即派了先且居和胥臣进攻卫国。
  没想到的是,经陈国一怂恿,卫国转头又对晋国发起进攻,这么一闹时期就大了,于是我们便看到晋襄公召集一干诸侯举行『垂陇会盟』,目的就是通知各位要收拾卫国了。
  对于这次『垂陇会盟』我们提几点:

  司空这样的职位我们前面有提到,地位比三公低,与六卿相当,主要负责水利、营建之事,这是其一;
  公孙敖来头并不小,他是鲁庄公时期庆父之子,庆父作乱自杀之后鲁僖公即位,但是我们看到鲁桓公出鲁庄公外的三个儿子庆父、季友以及叔牙的后代在鲁国仍然享有较高的地位,哪怕是庆父之子公孙敖在鲁国权力仍然很大,这是其二;
  对于晋国伐卫一事,陈共公一看事情闹大了,于是赶紧在盟会上为卫国亲自向晋国求和,这是其三。

  所谓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都是中原兄弟能不搞事就别搞……
  好吧,鲁国、卫国的问题都是内部矛盾,晋襄公主要目的是为了表明晋文公虽然已经去世,但晋国的大国地位不容任何人质疑,所以点到为止,给点颜色看看也就差不多了,于是晋国再一次把目标调转向了秦国。
  公元前625年,冬,中军将先且居带领宋、陈、郑联合进攻秦国,这是一次针对彭衙之战的报复行动,结果晋国再次得胜并占领了秦国的汪地和彭衙。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晋襄公带领之下,晋国看起来发展得似乎很是不错。
  抱歉,这一段有个地方交代的不清楚
  所以修改花了不少时间
  @突然到来的爱情 2016-05-18 15:17:04
  来给高楼垫块砖
  -----------------------------
  呵呵 多亏大家的支持
  @LXL760109 2016-05-17 23:18:28
  D
  -----------------------------
  呵呵 又看到你 了
  @片汤2016 2016-05-17 22:36:03
  ding
  -----------------------------
  换拼音了啊
  @善水心 2016-05-19 10:44:20
  哎,这晋襄公也太欺负人了。不喜欢。
  -----------------------------
  呵呵 小姑娘爱憎分明啊
  @善水心 2016-05-19 21:18:29
  @善水心 2016-05-19 10:44:20
  哎,这晋襄公也太欺负人了。不喜欢。
  —————————————————
  @o弘毅o 11247楼 2016-05-19 21:05:00
  呵呵 小姑娘爱憎分明啊
  —————————————————
  呵呵,楼主肿么还不更文咧?
  -----------------------------
  马上呢
  425 三年雪耻
  425 三年雪耻

  子曰:人而无恒,不可以作巫医。
  我们说『巫医不分家』,会巫又会医在春秋时期当然是比较上档次的行业,所以孔子说比如干巫医这样的事业恒心那是必不可少的。
  子又曰:不恒其德,或承之羞。这句话又告诉我们除了要有事业心之外,持之以恒的保持好的德行那也是至关重要的,否则随时有可能遭遇羞耻。

  我们看到晋襄公即位三年以来,晋国的霸主事业非但没有走下坡路,反而是在接连的战事当中节节获胜。
  两战秦国、智取楚国,秦穆公、楚成王两位中原以外的大佬在晋文公去世之后均没能在气势上压倒晋国;
  同时晋襄公接连讨伐鲁国与卫国,这是中原内外大事小事一把抓,德行与威望似乎完全不亚于晋文公当年。

  这不到了公元前624年的春天,晋国继续联合宋、陈、卫、郑等讨伐一个叫『沈国』的姬姓诸侯国,理由是沈国与楚国走得太近。
  这一战效果也不错,联军打得沈国百姓四处溃散。
  对于逼得老爹楚成王自杀的楚穆王,晋襄公表达了自己的态度。

  但是,福祸之间说不定就存在某种联系,我们从一开始就说过,崤之战其实是把双刃剑,晋国大胜的同时宣告着秦军之间关系彻底决裂,先轸因为战俘处置的问题对晋襄公失礼之后更是身死谢罪。
  短期来看,晋国阻止了秦国向东扩张的趋势,但是长远来看,晋国不仅是失去了一位志在『秦晋之好』的盟友,更是在持续称霸的道路上多了一个重要的对手。
  要命的是,崤之战过去已经三年,孟明带着当年对晋国拜谢恩惠的承诺,到了要向晋国兑现的时候了……

  说起孟明,因为百里奚本人曲折的经历,作为百里奚之子孟明前期发展也颇为不顺,但百里奚被秦穆公重用且一家重新团聚之后孟明也被拜为大夫,此后成为秦国一名重要将领。
  崤之战,孟明输在大意;彭衙之战,孟明又输在复仇心切,两次失败后,一方面秦穆公继续给予孟明足够的信任,另一方面孟明痛定思痛、苦心训练。
  到了公元前624年的四月,孟明率领秦军东渡黄河,秦晋之间再度交战。

  对于此战我们说几个细节,秦穆公亲自带队出征以示自己的重视,这是其一;
  孟明为了表示自己的决心则在渡过黄河之后直接下令将船只全部焚毁,以示这次再不赢就不打算回秦国去了的意思,这是其二。
  秦穆公:压力略大啊……

  果不其然,比项羽『破釜沉舟』还要早上几百年的孟明彻底激发了秦军的斗志,秦军先是攻下晋国的『王官』『今山西闻喜县一带』,随后又拿下附近的『郊地』,之后高歌猛进继续挥师北上直指晋国都城绛城。
  孟明此战一扫此前的颓势,来势汹汹势与晋军一决高下。
  于是乎在绛城之内,晋襄公做了一个非常艰难的决定。

  晋襄公想做什么?
  其实不是晋襄公想做什么,而是他什么都不想做。
  我们只见晋国坚守城门,晋襄公拒绝应战……

  一次失败,二次失败,孟明终究没有放弃,虽然秦军求战不成,但是胜负早已见分晓,晋文公称霸以来,这是秦晋霸权斗争中秦国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是其他诸侯国所没有取得过的成绩。
  随后孟明并没有带领秦军得胜回朝,而是继续南下跨过黄河来到崤山。
  胜不足骄,败不足馁。
  孟明带着秦军再次来到崤山,在这里专门为三年前秦军将士的尸骨修建坟墓,这是对于崤之战的纪念,也是秦晋外交史上的一个纪念日。
  @善水心 2016-05-19 21:36:43
  孔子好有智慧啊。说的真好。楼主是很喜欢读论语吗?
  -----------------------------
  严格来说,其实我个人更偏向道家一些,当然,孔子的很多语录更值得与大家分享一些
  @善水心 2016-05-19 21:36:43
  孔子好有智慧啊。说的真好。楼主是很喜欢读论语吗?
  -----------------------------
  我在写序的时候就已经考虑了另外一条暗线的
  希望能够在这个连载过程当中适时的把论语当中的一些经典摘引出来
  所以小姑娘肯定会有印象,我们动不动就子曰子曰的,其实是有考虑的
  @爱吃鱼不爱挑刺 2016-05-19 16:42:29
  up
  -----------------------------
  呵呵 好久不见
  @爱吃鱼不爱挑刺 2016-05-19 16:42:29
  up
  -----------------------------
  @o弘毅o 2016-05-19 21:54:20
  呵呵 好久不见
  -----------------------------
  @爱吃鱼不爱挑刺 2016-05-19 22:09:29
  这几天关注热点事件去了。顺便百度了好多新名词,长知识啊。但是也不能忘了这边,落下了赶紧补上。
  -----------------------------
  多事之秋啊 最近各种狗血的事情的确蛮多的
  @片汤2016 2016-05-19 22:46:10
  最近在想,楼主每日一贴建楼,如果能大概分章节似乎更好,每章突出一个阶段,一节突出一个事件或人物,这样出书时也方便。
  -----------------------------
  恩 有道理
  我前面其实有分的 比如上古是一篇 夏 商各一篇 到了西周又是一篇
  到了春秋,其实也是有意把春秋割裂成几个片段,第一个时期以郑庄公为主线,接下来是齐桓公带动剧情,不过春秋以后没有再刻意的划分章节倒是真的
  @善水心 2016-05-20 20:30:26
  虽然今天是周五,虽然今天是 520,小姑娘不管,照样催文。
  -----------------------------
  恩,必须更
  我们还是先更吧 一会再来水
  426 称霸西戎
  426 称霸西戎

  三战晋国,孟明终得一胜,这场破釜沉舟式的战役因秦军夺取晋国王官后来也被称作『王官之战』。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秦穆有焉。
  『夙夜匪解,以事一人』,孟明有焉。

  作为国君,秦穆公提拔人才考虑周全,任用人才坚定不移;
  作为臣子,孟明努力不懈,在失败中能够不断思考而强大。
  所有的这些,才是秦国能够战胜不可一世的晋国关键所在。

  对于秦国的这场胜利,我们再来看看其所造成的影响:
  秦国取得王官之战的胜利之后不仅仅是回到崤山掩埋将士的尸骨,威望同时也是得到巨大提升,不过秦穆公结合现状并没有持续向东扩进,而是决定稳扎稳打就地在西面发展,把秦国周围的戎人逐步收编或者消灭成为新的目标。
  这个时期,我们要介绍一位对秦国的『西部大开发』起到重要作用的关键人物,这个人叫『由余』。

  由余是谁?
  由余是由西周到东周二王并立时期携王的后人,携王一脉当年被晋文侯消灭后,部分携王后人逃亡来到戎人的地盘。
  由余作为中原的后裔成长在戎人势力下,可谓既熟悉戎人的特点,同时对中原的文化也相当熟悉。

  与百里奚类似的是,秦穆公随后用计将由余招来作为秦国谋士,目的便在于帮助秦国更加有效的攻伐西戎。
  由余的建议之下,公元前623年,秦军出征西戎一鼓作气先后收服十余个戎狄小国,在此基础上昔日的西陲小国领土迅速壮大,国界南至秦岭,西达狄道『今甘肃临洮』,北至『朐衍戎』『音同渠,今宁夏盐池』,东到黄河,秦国这一时期扩地千里,为日后秦国的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秦穆公对抗戎人有功,襄王为此专门派人前往秦国表示祝贺,同时送去铜鼓12面,实际上既是肯定了秦穆公的成就,同时也是以天子的身份正式认可了秦穆公于西的霸主地位,因此史称『秦霸西戎』。

  到这里的时候我们看到春秋的格局已经不如齐桓晋文时期那么简单清晰,两位中原霸主在位之时,齐国或者晋国是整个中原局势当仁不让的风向标,齐桓公或者晋文公扛着尊王攘夷的大旗维护着中原的秩序。
  等到晋文公去世之后,晋襄公虽然势头也不弱,不仅有效遏制住了秦国东进的趋势。
  同时晋襄公对楚成王泜水之战的胜利,对楚穆王通过攻打沈国来示威,但是我们看到这些手段其实已经不能彻底的驯服秦、楚两国。

  对于秦穆公而言,东进虽然受阻,但是秦国也重新调整策略在中原以西大势吞并戎人的地盘。
  地位而言,秦国自然不如居于中原的晋国服众,但实力而言,秦国得到巨大的提升。
  等到日后秦国通过变法等一系列措施日益强大,晋国却反倒陷入内政权力的斗争而走向衰败乃至分裂之时,秦国终将有其出头之日。
  当然,这个话题尚早,目前有剧透的嫌疑……

  对于楚穆王来说,这个狠起来连自己老爹楚成王都敢下手的人,在楚国有足够实力的情况之下自然也不会轻易屈服于晋国。
  晋襄公能够攻打沈国,理由是沈国与楚国走得太近,楚穆王又该如何反击呢?
  楚穆王也不难选择,晋国打沈国,楚国便打『江国』作为报复,说来说去,受欺负的还是那些小国……
  @禅___静 2016-05-20 22:19:56
  @o弘毅o :本土豪赏1个 赞 (100赏金)聊表敬意,赏你一地鸡毛~【 我也要打赏 】
  -----------------------------
  ...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05-20 09:27:55
  周五冒泡~今天520呀~楼楼要发福利吗~哈哈
  -----------------------------
  发啊 潜水姐来领呗
  @九少的姐姐 2016-05-20 13:21:02
  倒,我还在第三十页,道路太远,望页兴叹
  -----------------------------
  呵呵 慢慢来
  @Cassie向阳花 2016-05-20 09:13:56
  顶
  -----------------------------
  向阳花好
  @片汤2016 2016-05-20 23:23:30
  520,521,都应两更才对的起这节日
  -----------------------------
  恭敬不如从命
  那咱就今天再更一节呗...
  既然片汤都说了
  在今天这个特殊的日子咱就继续更新呗

  感谢大家一路以来的支持
  我爱你们
  @林西雁 2016-05-20 07:16:28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从古到今,有多少经典战役让人津津乐道,就有无数倍的亡魂难归故国。世上永无战争多好。
  -----------------------------
  恩 有时候我跟你一样 对于战争往往看到的是惨烈的一面
  冷兵器的年代所谓的战争那都是拿人命堆出来的
  427 江国被灭
  @暴宝蓝 2016-05-20 20:33:58
  我是来顶楼主的
  提个建议,有生僻字能不能注个拼音?
  -----------------------------
  哈 好久不见你了啊 最近情况还好吧
  生僻字的问题我们后面已经注意了 基本都把读音列出来了的
  我们要不要水到第二页了再更...
  我们争取水得有质量一点吧

  接下来的剧情简单透露一下

  接着我们会对秦穆公做一个总结,然后对晋襄公做一个小结
  事实上两位在春秋时期存在感都很强,但是考虑到秦穆公是秦国的开拓者,晋襄公是晋文公的升级版,所以在篇幅上我们对秦穆公要稍微花的笔墨多一些,也是希望大家能够看到秦国日后的崛起,其实在春秋时期有位叫做秦穆公的已经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与此同时有一位叫赵盾的人物也会登上历史舞台
  赵盾我们在前面简短的提到过,接下来会是重点之一。

  赵盾的出现实际上让我们能够清楚的看到晋国政治结构在悄然发生变化,六卿之间的政治斗争逐步造就了晋国日后分裂的结局。

  同时,赵氏一脉本身命运多舛,比如后面我们会提到大家熟悉的赵氏孤儿,再往后春秋尾声时赵氏差点就被灭,所有的这些,赵盾应该是一位拉开晋国政治斗争序幕而又相当重要的人物。
  @LXL760109 2016-05-20 23:12:36
  D
  -----------------------------
  呵呵 晚上好
  @潇湘观渔 2016-05-20 17:03:27
  520,开顶!
  -----------------------------
  谢谢支持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