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484 燕姞梦兰

  郑穆公,姬姓,名兰,公元前648年出生。
  一直以来,我们一贯很少提及各位人物的出生时间,不是因为不重要,而是因为我们实在已经无法知道……
  郑穆公的出生为什么我们又能够知道,这就得从郑穆公的母亲『燕姞』说起。

  燕姞作为郑文公的一名妃子其实并不太受宠爱,地位也不高,这天她做了一个梦,梦到有个叫伯鯈的人说是她的祖先并送给她一支兰花。
  伯鯈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当年晋文公逃亡到翟国之时季隗为他生了两个儿子,其中有一个便叫伯鯈。
  当然这个伯鯈与郑文公以及燕姞之间其实是没什么关系的……

  晋文公当时为什么会给自己的儿子取名伯鯈这倒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原来南燕国的始祖姓姞,名伯鯈。
  在流亡之前,晋文公有位叫做『逼姞』的老婆,因此晋文公的寓意在于思念身在晋国的逼姞。
  逼姞是谁呢?
  我们知道,她是晋襄公的母亲。

  话说回来,如此看来这位燕姞和逼姞应该都是伯鯈的后人,伯鯈托梦于燕姞送给她兰花,因为兰花被认为是最香的花,佩戴着兰花别人就会像爱兰花一样地爱着燕姞,不仅如此,伯鯈还表示会把兰作为儿子送给她。
  『燕姞梦兰』,原本看起来只是一场春梦,不过就在燕姞做这个梦之后不久郑文公跑来找他了,不但要找他,而且还送给她一支兰花。
  不但送给她一支兰花,而且还要临幸她,幸福果然就这样来了……

  以下省略几百个字……
  接下来燕姞对郑文公表示自己地位实在是卑贱,万一以后侥幸怀了孩子别人也不一定相信,因此请求郑文公把兰花作为他们之间的信物,性福的郑文公当下也就答应了燕姞的这个请求。
  再后来,燕姞生下郑穆公,名字就叫做兰。

  子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与之俱化。
  和好的人在一起居住就如呆在放满芝兰的屋子,久而久之闻着花香自己的身上也变得很香。
  孔子告诉我们兰花是很香的,孔子也告诉我们兰花自古有之,郑穆公便是带着与兰花有关的浪漫之梦而来。

  从公元前628年到公元前606年,郑穆公在位共计22年,郑穆公在位以来面临晋楚争霸的格局,虽然城濮之战确立晋文公的领先地位,郑穆公也不辱使命在晋襄公在位期间积极拥护晋国,不过随着晋灵公的上任以及楚穆王的北上郑国不得不背晋投楚。
  等到楚穆王去世之后,随着楚庄王上任遭遇斗克之乱形势发生逆转,于是郑国回归晋国阵营,可是好景不长由于郑穆公对晋灵公的失望郑国很快又再次投楚。
  然后等到晋灵公去世、晋成公伐郑,郑国继续同晋国结盟,再接下来楚庄王不高兴了打郑国然后郑国继续同楚国和好……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我们必须要说的是郑庄公有且只有一个,往后的更多时日里郑国在诸侯之间来回周旋,仅仅只是为了能够生存下去。
  公元前606年,郑穆公病重,在他感到自己大限将至时说到:兰死,吾其死乎。
  郑穆公令人割掉兰花,随后去世。

  值得一提的是,在郑穆公众多儿子当中继任的是此前有过出场的太子夷,史称『郑灵公』。
  如同鲁国之三桓,郑穆公总共十三个儿子中有七个儿子的后人在郑国影响甚大,史称『郑国七穆』。
  但是仅仅论对历史轨迹的影响力,秦穆公如此众多的儿子加起来恐怕还不如他的一个女儿来得来,这位女儿就是传奇一般的『夏姬』。
  说一下,夏姬接下来将会是我们介绍到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女性人物。

  首先是因为夏姬的故事的确看起来很狗血、很八卦,
  其实我想说的是夏姬之所以重要在我看来实际上是因为她个人曲折的命运把当时几个诸侯国的命运联系到了一起,
  最后我们这里也会做一些尝试,争取从一位美女的角度把几个国家、几位重要历史人物以及剧情串联起来。

  @突然到来的爱情 2016-07-12 22:40:27
  楼主占了沙发,我们就坐地板吧
  -----------------------------
  呵呵 你的动作也很快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7-12 23:25:28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07-12 09:31:40
  周二打卡~~
  —————————————————
  @o弘毅o 12383楼 2016-07-12 09:42:00
  潜水姐真早...
  —————————————————
  楼主入伍了?
  -----------------------------
  啥?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07-13 11:04:20
  周三打卡~
  -----------------------------
  潜水姐这种全勤的节奏啊
  小姑娘开催了...
  485 一锅王八汤
  485 一锅王八汤

  夏姬,郑穆公之女,生平号称三次成为王后、先后七次嫁人,共有九个男人因为她而死,由夏姬引发出一连串的历史事件,甚至是改变几个诸侯国的命运。
  我们的这个大招够不够劲爆,够不够八卦,够不够刺激?
  对不起,目前夏姬的出场时间还没到,我们仅仅只是提前做一个预告……

  公元前605年,由于郑穆公的去世,郑国进入到郑灵公元年.
  从晋灵公这一称呼上我们知道灵这样的谥号其实是带贬义的,也就是说郑灵公业绩和口碑应该不会太好.
  究竟有多不好,我们还是来看看接下来发生的事情。

  这不郑灵公刚上任没多久楚国便打招呼来了,并且还送了一只『鼋』『音同元』作为贺礼。
  鼋是什么玩意?
  鼋其实就是甲鱼的一个品种,放到现在那必须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水平。

  不过比起现在的各种捕杀野生动物春秋时期显然不需要考虑环境保护的问题,所以郑灵公也没打算把这个一级保护动物当宠物来养,而是吩咐厨子做一锅上等的王八汤,然后召集臣子们过来开个王八宴……
  话分两边,这边大夫『子公』与子家刚好也要进见郑灵公,走到半路时子公的食指忽然自己就动了起来。
  按我们的理解这叫抽筋,不过按子公的理解他跟子家是这样说的:按照以往我遇到的这种情况来看,咱们今天肯定有口福。

  果不其然两位来到宫中时看到厨师正准备要切甲鱼,于是这两位会心的笑了起来。
  郑灵公不明就以便问子公和子家为什么要笑,然后子家一五一十的把刚才路上子公的意思说给郑灵公听,结果郑厉公不高兴了,而且还出事了……
  郑灵公想干什么?

  没过多久,上等的王八汤新鲜出炉,郑灵公把各位大夫叫来分享,子家和子公当然也在内,但是郑灵公却偏偏让子公自己搬个小板凳在边上看着不给吃。
  你会得瑟我也会得瑟,郑灵公是这样想的……
  郑灵公这么一闹子家面子就挂不住了,于是他愤怒的『染其指,尝之而出』,也就是说郑灵公你不让我吃我子公偏要吃,所以子公把手指头放到鼎里蘸了蘸,尝了下味道后就自个退出去了。

  提一点,我们平时说的『染指』一词出处正是这里。
  子公染指于鼎为的是尝一下王八汤的味道,更是为了出心中的这口恶气,从本意来看染指和我们前面提到的楚庄王问鼎一开始都是略带贬义的,结果到了现在倒好,有的人要问鼎冠军,有的人要染指冠军……
  当然话又说回来,子公这么一染指就不光是王八汤有没有被弄脏以及还能不能喝的问题,这是君臣之间赤裸裸对着干的节奏,而且还是当着这么多大夫的面,所以现在的形势就变成了子公怒完郑灵公怒……

  作为国君,郑灵公一发怒便要杀死子公,结果子公一看不对劲为求自保于是做了个大胆的决定,他打算先下手为强干掉郑灵公,并且还拉上子家。
  对于弑君这样的事情子家一开始其实是拒绝的,毕竟郑灵公要杀的是子公而不是他……
  不过子公一威胁,子家一害怕,最后还是屈从了。

  就这样,因为一锅王八汤的事情闹得郑国君臣失和,甚至是到了打打杀杀、你死我活的地步,我们看到经验更加老道的子公更快一步,他联合子家赶在前面将郑灵公给杀死。
  前前后后,晋灵公在位也就不到一年的时间,看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不能随便杀害是有道理的……
  对于郑灵公事件我们简单说一下,类似于赵穿杀死晋灵公结果被晋国史官定性为赵盾弑君,郑灵公的死最后也被算在了帮凶子家的头上,因为论起级别和权力的话子公那是不如子家的。

  假如子家不屈从于子公,郑灵公未必就会被杀。
  假如楚国不送王八给郑国,郑灵公也未必就会被杀。
  好吧,这件事情我们暂且叫做一锅王八汤引发的血案……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7-13 22:03:35
  第14段……
  -----------------------------
  什么意思?
  @时刻未到 2016-07-13 13:53:19
  摸鱼打卡
  -----------------------------
  为什么要摸鱼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07-14 09:18:21
  周四打卡~
  -----------------------------
  潜水姐这是全勤的节奏啊
  @时刻未到 2016-07-13 13:53:19
  摸鱼打卡
  -----------------------------
  @o弘毅o 2016-07-13 22:15:38
  为什么要摸鱼
  -----------------------------
  @时刻未到 2016-07-14 11:11:45
  因为在上班时间,于是今天继续摸鱼打卡
  -----------------------------
  呵呵 这是在鱼塘上班吧
  @片汤2016 2016-07-14 12:12:49
  顶,还是连着看过瘾,每日一篇容易犯糊涂
  -----------------------------
  所以这就是你躲起来的理由呗...
  @片汤2016 2016-07-14 12:12:49
  顶,还是连着看过瘾,每日一篇容易犯糊涂
  -----------------------------
  @o弘毅o 2016-07-14 12:26:27
  所以这就是你躲起来的理由呗...
  -----------------------------
  @片汤2016 2016-07-14 20:39:55
  养些时日,可以趁此磨刀,肥一些吃补脑益肾,好处多多
  -----------------------------
  这是杀猪的节奏么...
  @善水心 2016-07-14 09:27:24
  呵呵,这剧情真是醉了啊。看来做君王要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啊。
  -----------------------------
  还是业务能力不够啊
  接着更
  486 两个子良
  486 两个子良

  公元前605年,郑灵公被杀,谁会是郑国下一任国君?
  对于这个问题,郑国人选择的是郑穆公之子『子良』,也称『公子去疾』。
  只是子良表示自己能力不足,并且按照年龄顺序也轮不到自己,于是郑国人只得改立子良的兄弟『公子坚』为国君,史称『郑襄公』。

  由于郑穆公的儿子实在是太多,除去已经被杀的郑灵公外郑襄公还有十多位兄弟,这些兄弟搞不好打起国君的注意还真是件麻烦事。
  郑襄公会怎么做?
  郑襄公上台后的第一件事情便是打算把自己的兄弟们全部驱逐出国……

  人生往往就是这么的奇妙,子良就这么稍微谦虚了下,结果当上国君的郑襄公马上就要把包括他在内的兄弟们全部扫地出门。
  还好,郑襄公也还算是厚道,看在子良的主动让位的份上郑襄公表示其他兄弟们都必须卷铺盖走人,唯独子良可以留下。
  不过连国君都不想当的子良又有话说了:既然都是一个爹,要么都走,要么就都留。
  郑襄公:……

  因为子良的坚持,最终郑襄公还是改变了主意,不仅没把自己的兄弟们赶出国,还让他们都当上了郑国的大夫。
  也正是因为子良的坚持,后来包括子良在内七位兄弟的后人在郑国权倾朝野,即前面提到的郑国七穆,是为后话。
  郑国弑君案件渐渐平息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同期的楚国,这是楚庄王在位的第九年。

  说到楚国,比较巧的是这里也有一位叫做子良的人,而且还是楚国的司马,这位子良是斗越椒的父亲。
  提到子良,提到斗越椒,我们对春秋以来楚国若敖氏一族错综复杂的关系进行梳理与回顾。
  作为春秋初年楚国国君楚若敖的后人,若敖氏第一个重要人物便是楚武王时期担任楚国令尹的斗伯比,他是楚若敖之子,在楚国兴起以及楚武王称王的过程中斗伯比起到重要的作用。

  斗伯比之后其兄弟斗祁担任令尹一职,楚武王征伐随国病死途中楚军密不发丧继续进攻,直到随国求和之后楚国才正式发出讣告,这一过程中的执行者正是斗祁。
  接下来担任令尹的是斗伯比之子斗子文,这位楚国的传奇令尹有三件事情我们印象深刻,一是其不可思议的出生背景,子文是他的字,真正的名字叫做斗谷於菟,也就是我们说的从小喝虎奶长大;
  二是子文对楚国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子文之前出任令伊的子元因为眼馋楚文王的夫人、自己的嫂嫂息妫闹出一系列的笑话后被申公斗班杀死,这事发生在楚成王的第八年,后来楚成王逐渐长大成人,子文上任之后立刻将自己的家产捐献给楚国以助国家更好的发展;
  三是子文看好自己的兄弟成得臣并提前让位他。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虽然同属若敖一族,子文与其父亲斗伯比为斗氏这一分支,但字『子玉』名『得臣』的成得臣则属于成氏这一分支。
  除此之外楚国公族还有其他一些比较常见的姓氏比如熊氏、申氏,伍氏、蒍氏、屈氏等。
  由于城濮之战的失利,风光无限的成得臣只得自尽收场,这为若敖氏的发展蒙上一层阴影。

  成得臣之后,楚成王任命非若敖一族的蒍吕臣成为新的令尹,若敖氏暂时受到小小的打压,不过人算不如天算,蒍吕臣短暂在位1年后去世,同为若敖氏后人并在城濮之战中辅佐成得臣的子上接任令尹。
  子上名勃,亦被称作斗勃,他的故事就比较悲催了。
  子上好不容易熬到了楚国第一权臣位置,结果在与晋国阳处父的对战莫名其妙的被阳处父单方面宣布输掉战争,回国后又被太子时期的楚穆王诬陷而被杀。

  子上之后,成得臣之子成大心、成嘉先后成为令尹,再之后担任令尹的则是子文之子、斗伯比之孙斗般。
  总体来看,春秋以来绝大部分时间里令尹一职都被若敖氏把持,只要他们自己不出岔子的话,辉煌必然还是会持续下去的。
  这个时候我们就想起子文去世之前说的那段话了……
  @林西雁 2016-07-14 22:12:42
  几天没来啦
  -----------------------------
  呵呵 随时欢迎
  @善水心 2016-07-14 22:26:00
  那子公,子家怎么样了?郑襄公没管这事?
  -----------------------------
  暂时没管......
  等子家死后郑国才秋后算账
  @善水心
  话说小姑娘最近是越来越晚了啊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07-15 10:34:24
  周五打卡~
  -----------------------------
  明天潜水姐就可以休息啦
  @李川夫人 2016-07-15 15:23:03
  现在各个地方都被骂赵薇的刷屏了 说的特别 恐怖 请问楼主怎么看
  -----------------------------
  的确很恐怖的,只能这么说...
  @明空2016 2016-07-15 19:13:58
  @o弘毅o :本土豪赏(10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受宠若惊 十分感谢
  487 若敖氏之乱
  487 若敖氏之乱

  子文曰:是子也,熊虎之状,而豺狼之声,弗杀,必灭若敖氏矣。谚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畜乎?
  子文当年说的这个有着狼子野心的孩子号称熊虎之状、豺狼之声,日后一定会导致若敖氏的灭亡,因此必须得杀。
  子文想杀的这个孩子便是司马子良之子斗越椒。

  到后来,楚国版的子良不但没让子文杀死自己的儿子,还把自己的司马一职传给了斗越椒,所以目前我们看到楚国的令尹为子文之子斗般,司马为子良之子斗越椒。
  所以接下来这两位闹矛盾了?
  其实是这样的,前面几次出场的蒍贾要搞点事情了,蒍贾此时担任楚国的『工正』,具体职责为掌管百工、主管工艺之事。

  早在公元前633年城濮之战的前夕,当时年纪轻轻的蒍贾就对子文主动让位于成得臣很不看好。
  在他看来成得臣刚愎无礼领导能力也不足,实在难以胜任令尹,并且让他带兵一旦兵车超过三百辆恐怕就凶多吉少。
  公元前611年,楚庄王的第三年庸国、麇国率领群蛮以及百濮等纷纷反楚,楚国危机四伏,楚庄王甚至有了迁都退缩的打算,正是蒍贾看清形势并积极谏言,随后楚国先是逼退麇国和百濮,接着故意战败七次麻痹庸国并最终将其一举灭亡。

  几件事情联系起来看蒍贾眼光独到,当属睿智之人,不过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就与睿智无关了。
  公元前605年,楚国给郑灵公送来上等王八导致子公染指王八汤并杀害郑灵公的这一年,蒍贾陷害并杀死斗般,然后当上了司马。
  好像有点不对劲,我们才说过斗般是令尹,斗越椒才是楚国的司马,怎么好端端的令尹被杀蒍贾却当起司马来了……

  是这样的,斗般被杀后这不令尹的位置空缺了下来么,于是斗越椒被提拔为新任令尹,这样一来司马的位置又空缺了下来,蒍贾又跟着补了上去。
  从这个结果来看斗般被杀斗越椒和蒍贾双双升官,对于斗越椒和蒍贾来说应该算是皆大欢喜。
  不过与斗般同为若敖一族的斗越椒却又十分不喜欢蒍贾,随后斗越椒带领若敖氏的族人把蒍贾囚禁起来并在随后不久将其杀死。

  子文当年又曰:椒也知政,乃速行矣,无及于难。
  子文奉劝若敖氏族人日后一旦斗越椒执政就赶紧逃离楚国,以免遭到祸难,事实证明子文的判断是正确的,因为随着斗般和蒍贾的相继遇难事态愈演愈烈,局面大有控制不住之势,成为令尹的斗越椒索性屯兵准备对楚庄王发起进攻。
  楚庄王:……

  斗克之乱后楚庄王再一次遭遇内乱,为缓解局势,楚庄王甚至是主动提出用楚国三代国君的子孙作为人质企图平息这场叛乱。
  如同问鼎事件一样,楚庄王又一次被拒绝……
  公元前605年,7月初9,楚庄王和斗越椒率领的若敖氏在『皋浒』『今湖北襄樊一带』开战。

  战斗一开始,只见斗越椒盛气凌人,直接弯弓对准楚庄王射去,第一箭飞过车辕,穿过鼓架,射在铜钲『行军的一种乐器』上。
  没打着……
  斗越椒毫不含糊,接着又是一箭,第二箭飞过车辕,直接射穿车顶。
  对,还是没打着……
  楚庄王:这是在把我当地鼠打吧……

  虽然斗越椒没有上演百步穿杨的好戏,不过楚军完全被斗越椒的气势所吓倒,陆陆续续已经有人开始往后退,这场『若敖氏之乱』究竟会怎样收场,我们下回分解。
  @爱吃鱼不爱挑刺 2016-07-16 00:28:31
  落下好多,过几天补上吧。
  -----------------------------
  哈哈 刚才在一个zw的帖子里面看到你了,感情这几天在关注这个吧
  @突然到来的爱情 2016-07-16 20:37:03
  周末顶一贴
  -----------------------------
  呵呵 周末好
  488 若敖氏独苗
  488 若敖氏独苗

  孙子兵法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
  但凡用兵作战,通常都是以套路开始,但是往往又能不按套路以非常规的手段获胜,这样的观点又与诸如老子的『以正治国,以奇用兵』不谋而合。
  子曰:这集貌似没我啥事啊……

  前面我们看到这场由斗越椒所导演的若敖氏之乱来势汹汹,斗越椒放过两箭后楚庄王所在的楚军俨然已经有了退兵的意思,按这个节奏下去搞不好楚庄王又会如他即位的第一年落得个被俘的下场。
  楚庄王有没有办法挽回颓势呢?
  其实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这不为了稳定军心楚庄王迅速派人在军队里到处喊话,并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喊的什么内容呢?
  楚庄王表示楚文王当年灭亡息国时曾经得到过三枝箭,这次一不小心被斗越椒给偷去两枝,刚才斗越椒已经射出两箭,因此他的箭已经用完了。
  斗越椒:老乡别信啊,我这还有的是箭……

  孙子兵法又曰: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等到斗越椒的锋芒一过,楚军随之也稳住军心,随后楚庄王下令击鼓进军,最终楚庄王后来居上击溃斗越椒。
  若敖氏之乱到此宣告结束,楚庄王再次有惊无险的解决完楚国内乱,而若敖一族则因为斗越椒的叛乱付出惨重代价,几乎所有若敖氏的族人就此被杀,数位令尹、辉煌了几代人的若敖氏从此消失于楚国政坛。

  对于若敖氏的灭亡我们提一点,由于若敖氏的后人数量实在是太多,因此难免也会有漏网之鱼,比如子文子孙、斗般之子『斗克黄』就幸免于难。
  斗越椒作乱之时斗克黄刚好出使齐国因而没有卷入其中,等到斗克黄回来途径宋国之时听到叛乱的消息,有随从就表示楚国看来是回不去了。
  对于这个问题斗克黄是这样回答的:弃君之命,谁又能够再接纳我?国君就是天,天难道又可以逃脱?

  即便斗克黄幸运的躲过这场风波,但他还是坚持要回到楚国,并且一回到楚国就主动请求把自己给囚禁起来……
  想想当年子文治理楚国的功绩,楚庄王表示还是得给子文留个后,于是楚庄王不仅赦免斗克黄,还给其改名并官复原职,斗克黄也成为若敖氏硕果仅存的后人。
  再后来斗克黄将子文这一脉延续了下去,但与楚国的政坛却已经不再有太大的关系。

  一花一世界,一木一浮生。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世界,能够正视自己,有着正确的定位,才能够在自己的世界圆满,斗越椒的狼子野心终究使得春秋以来楚国偌大的家族走向崩溃。
  当然,斗克黄往后如果能够放平心态做到一吃一大碗,一睡一整天,倒也算不错的结局……

  若敖氏之乱平息后到了公元前605年的冬天,楚国再次行动了,楚成王派兵攻打郑国。
  不对啊,郑国不是前二年已经跟楚国和好了么?
  郑穆公的末期随着晋灵公的去世郑国一度投靠晋国,因此楚庄王再度进攻郑国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这不前不久楚国还送给郑灵公一只鼋,不过也正是因为这只鼋导致了郑灵公与大夫子公关系闹僵,于是郑灵公被杀,郑襄公上任。

  等到郑襄公上任,楚庄王忙着对付斗越椒,然后鼋也不送了,郑国对楚国关系也不那么亲密了。
  不亲密也会有不亲密的办法,比如说一个字,打……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7-16 23:02:25
  @爱吃鱼不爱挑刺 2016-07-16 00:28:31
  落下好多,过几天补上吧。
  —————————————————
  @o弘毅o 12468楼 2016-07-16 22:40:00
  哈哈 刚才在一个zw的帖子里面看到你了,感情这几天在关注这个吧
  —————————————————
  果然广大吃瓜群众连爱好都是一致的……
  -----------------------------
  夏天到了,多多吃瓜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7-16 23:08:09
  从标题到正文的路居然要十几分钟
  -----------------------------
  最近一段时间错别字很多
  这不是检查了又检查么...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7-16 23:11:22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7-16 23:08:09
  从标题到正文的路居然要十几分钟
  —————————————————
  @o弘毅o 12475楼 2016-07-16 23:09:00
  最近一段时间错别字很多
  这不是检查了又检查么...
  —————————————————
  哇哈哈,正文已经不用配发勘误表了。
  -----------------------------
  实话实话,自己检查自己写的东西真的很难发现错误,有时候再明显不过的失误楞是看不出来...
  @善水心 2016-07-17 09:52:15
  反者道之动也。
  -----------------------------
  小姑娘好有文化
  @Cassie向阳花 2016-07-17 11:27:49
  周末打卡
  -----------------------------
  向阳花好
  489 朝晋暮楚
  489 朝晋暮楚

  所谓兵出无名,事故不成,郑灵公上任楚国送只鼋,郑襄公上任楚庄王又派兵攻打郑国,楚庄王总得找点什么出兵的理由吧?
  楚庄王是这样说的:上次安排郑国攻打宋国,结果郑国接受宋国的贿赂放了华元,楚国很生气,所以要打。
  郑襄公:这是郑穆公时期的事情好吧……

  公元前605年和604年,楚国连续两次对郑国发起进攻,给出的理由竟然是与郑襄公并无多大关系的受贿事件,毕竟这事发生在公元前607年。
  郑襄公之前先是郑穆公、后有郑灵公,看来领导们的话不能不信,但绝对也不能全信……
  楚国这么一闹显然伤了晋襄公的感情,于是郑国有了亲近晋国的打算,针对这种情况晋国又该做出怎样的回应?

  比较巧的是就在公元前604年,陈灵公在位的第十年,陈国背弃晋国转而像楚国示好,所以晋国知道该怎么做了,打陈国呗。
  陈灵公:……
  只见晋国中军佐荀林父带兵攻打陈国以吸引楚国的注意,这样的事情我们已经不知道已经发生过多少次,有时候是晋国打郑国,有时候是晋国打陈国,有时候又是楚国打郑国,还有些时候变成楚国打陈国,反正都是为了救援自己的小弟,只是像郑国、陈国这样的小弟总是以不同的身份变来变去。
  自古总是深情留不住,偏偏套路得人心……

  这里插播一条新闻,公元前605年,在位四年的秦共公去世,其子『秦桓公』成为下一任国君。
  秦共公在位时间不长,留给我们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公元前608年秦共公即位不久时赵穿想通过进攻秦国的小弟崇国来逼迫秦国与晋国讲和,结果秦共公非但不与晋国讲和,反而在第二年攻打晋国以示自己的强硬态度。
  回到我们固定的套路上,春秋之时齐、晋、楚先后争霸中原,郑国为了生存只得依附于大国,由于形势的不断变化,郑国也在齐、晋、楚之间来回摇摆,当然这种情况也并非郑国独此一家,还有比如说陈国。

  春秋初期,整个中原的形势尚不明朗,此时的陈国还能经常与宋、卫、蔡等联手与郑庄公所在的郑国扳扳手腕,而且靠着团队行动经常还能取得胜利。
  不过公元前 707年,在位38年的陈桓公去世之后陈国的历史轨迹发生偏离,陈桓公之弟陈佗杀死太子免自立为君,结果陈佗并不受拥戴短短一年后被杀。
  随后陈桓公次子陈厉公、三子陈庄公以及少子陈宣公先后成为陈国国君,国君在兄弟之间连续更换为陈国的稳定性带来严重影响。

  陈宣公时期又有了第二次内乱,陈宣公因为有了新宠想要改立太子便杀死太子御寇,与御寇关系紧密的陈厉公之子陈完只得投奔齐桓公,此时的陈国因发展滞后也只得随大流的站在齐国身后。
  齐桓公之后齐国衰落,与郑国『朝晋暮楚』相同的是陈国也只得在楚、晋之间来回奔波。
  谁强就跟谁,谁打就跟谁求和,像郑国、陈国这样的诸侯国生存法则其实也很简单清晰……

  当然,陈国也不是没有硬气的时候,比如我们提到的陈灵公在即位的初期便主动投靠晋国,原因是陈共公去世之时楚国没有派人来吊丧。
  不过可惜的是陈灵公硬气了十年后又跑去与楚国讲和,这下好了,晋国刚好趁着救郑国的工夫过来打陈国,不但是以救郑国的名义打陈国,而且到了公元前603年晋国联合卫国继续打陈国。
  所以我们说不是朝晋暮楚不好,但是墙头草也真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当的……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