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到来的爱情 2016-07-28 22:44:59
坐等下文!
-----------------------------
呵呵 晚上好啊
@奔跑吧5L 2016-07-28 21:47:08
爬
-----------------------------
按你的ID应该得跑才对
@善水心 2016-07-28 21:39:08
“从陈县的每个乡带一个人回楚国集中住在一地 "这被选中的人真够倒霉的……夏姬也挺可怜的,老公死的早,儿子还死的这么惨……
-----------------------------
@o弘毅o 2016-07-28 21:43:37
恩,接下来为了夏姬还得死人,要不夏姬在 历史 上也不会被这么多人喷
-----------------------------
@catslover 2016-07-28 21:54:52
其实我一直纳闷,这夏姬是有多么风情万种,儿子都能造反了,她竟然还能让那么多见多识广的贵族大佬一见倾心,有人为了她连前途都不要了。
-----------------------------
@o弘毅o 2016-07-28 22:51:54
呵呵,是很神奇的样子
-----------------------------
@catslover 2016-07-28 23:13:05
帅哥应该从男性视角深入探讨一下。
-----------------------------
恩,为夏姬开一个大长篇在我的预期之内...
@突然到来的爱情 2016-07-29 21:23:19
填砖
-----------------------------
加瓦
501 意外收获
公元前598年冬,夏徵舒被杀,陈国成为楚国的一个县,好在楚国大夫申叔时劝谏楚庄王不要太过贪婪,最终陈成公得以即位,陈国算是又续上一条命。
对于陈国的遭遇,虽然夏徵舒的手段有些残忍,但陈灵公的遭遇纯粹是咎由自取,作为一个国君干点什么不好,非要跑去和一个寡妇勾三搭四。
关键还是和孔宁、仪行父等臣子组团……
孔宁、仪行父逃到楚国,随后引来楚庄王对夏徵舒的讨伐,这样的剧情似乎有点熟悉,事实上,回顾一下当年息妫的境遇,我们会发现息妫和夏姬两位美女身上还是有那么一些共同点的。
首先,作为陈庄公之女,息妫本身就是陈国人,因出嫁时被蔡哀侯非礼,息侯设计依靠楚国来报复蔡国,没想到的是仇虽然报了,但楚文王看上息妫而在随后将息国消灭并改编为县。
从这件事情其实我们注意到一个问题,楚庄王实际上是息妫的重孙,与陈国在血缘上还是有那么一点关系。
其次,作为郑穆公之女,夏姬倒是很配合陈灵公的『非礼』,但是却又引来受辱的夏徵舒的报复,夏徵舒的仇倒是报了,但最大的赢家结果还是楚国。
所谓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其实就是这么个道理。
当然了,从楚庄王很快又恢复陈国诸侯国地位这件事情上我们也看到其虚心接纳臣子劝谏的一面,楚庄王的这一特点在关于夏姬如何处理上其实也有所体现。
夏徵舒被杀后,夏姬不仅是个寡妇,而且还失独,一个大美女接连遭遇不幸,想想都让人唏嘘。
不过美女就是美女,毕竟名声在外,毕竟天无绝人之路,楚庄王表示对夏姬很感兴趣。
有了楚庄王这样的超级接盘侠,所以夏姬终于成为了传说中的艳后?
不要着急,事情其实是这个样子的,楚庄王的这一想法还未付诸行动,有位叫『申公巫臣』的大夫就有话说了,他对楚庄王表示:楚军攻打陈国,本身是为了讨伐有罪之人,但是现在收纳夏姬那性质就变成贪恋她的美色,此事实在不妥。
所谓万恶淫为首,楚庄王想想申公巫臣的话还很有道理,再说了他对纳夏姬为妾的意愿也没那么强烈,所以此事作罢,夏姬并没有成为艳后……
楚庄王不要夏姬并不代表大美女就没了市场,很快楚庄王的弟弟『子反』表示肥水不流外人田,他也愿意来当这个接盘侠。
申公巫臣又有话说了:你看这个夏姬啊,她一点都不吉利,因为她夏御叔死了,陈灵公死了,夏徵舒也死了,孔宁、仪行父又跑了,陈国还被灭了。如果你娶了夏姬,恐怕也会不得好死,天下美女何其多,为什么非要趟这趟浑水呢?
申公巫臣这道理一套接一套的,说得楚庄王两兄弟一愣一愣,这背后到底有没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其实还真有,原来,申公巫臣其实一早就迷恋上了夏姬,他这会又不好意思开这个口,看似心系天下,不过是在盘算着如何把夏姬弄到手。对于申公巫臣来说,夏姬应该是自己的一盘菜才对,所以一连串鸡汤的背后实则是在为自己护食……
好的消息是被申公巫臣这么一恶心,子反索性也打起了退堂鼓;
按照这个套路我们知道肯定就有坏消息了……
这不申公巫臣左手右手一个慢动作,跟楚庄王两兄弟全是说的娶夏姬的坏处,楚庄王也未曾想到申公巫臣心里原来打的是这样的主意,于是随后把夏姬就给了『连尹襄老』做老婆。
说一点,连尹与令尹一样是楚国特有官名,襄老则是他自己的名字。
申公巫臣的事例活生生的告诉我们机关算尽太聪明,关键还得看人品……
@片汤2016 2016-07-29 16:45:07
顶
-----------------------------
片汤周末好
@善水心 2016-07-30 20:50:25
这么晚还没来,那我先睡了。话说这几集太精彩,大家纷纷表示一集不够,半仙你怎么看?
-----------------------------
表示小姑娘的话里有话...
502 郑国被围
子曰:藏之越深,爱之越真。
申公巫臣先是劝退楚庄王,后又忽悠子反,套路倒是玩得很溜,夏姬也再嫁,但娶的人却是连尹襄老,感情的世界看来还真是防不胜防。
子又曰:套路虽多,但上面的话并非我说……
对于夏姬再嫁连尹襄老一事我们简单说几句,襄老此时年纪不小,比如儿子『黑要』一看夏姬如此漂亮竟然也是相当感兴趣,甚至是感兴趣到想和夏姬私通的水平……
另外,申公巫臣劝子反不要娶夏姬的话看来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襄老娶完夏姬没过多久还真就去世了……
襄老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我们就得从接下来楚伐郑这件事情说起。
话说前面连续几年楚庄王攻打郑国都有晋国相救,就连楚庄王召集的盟会郑穆公也是偷偷溜走,公元前598年楚庄王把精力放在陈国上之后消停了仅仅一年,到了公元前597年的春季,楚庄王卷土重来将郑国包围了个结结实实。
郑国一事上楚庄王屡次不得志,因此此战楚军可谓憋足力气,将郑国整整包围了十七天之久。
眼见没有晋军来救,按照固定模式郑国接下来应该继续开启求和模式,究竟是不是这样呢?
求和之前,我们看到郑国这次其实并不那么痛快,所以表示还是先占卜一下。
这下好了,占卜的结果表明求和并不吉利。
郑襄公:……
不求和难,求和又不吉利,郑国还能怎样?
我们知道的,总归还是有办法的。
比如再占卜一次……
第二次占卜结果也出来了,这次结果显示十分吉利,不过方式并不是求和,而是『临于大宫,且巷出车』。
这是什么套路呢?
字面意思来看,这里的临指的是哭的意思,也就是这个方法的诀窍在于让全城的百姓们聚齐起来一起大哭,哭得个惊天动地、鬼哭神嚎,哭得楚军心里发毛、连溜带逃……
好吧,不管信或者不信,接下来便是我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只见郑国城里的百姓聚集在太庙前大哭不止,甚至是郑国守城的将士们也在城墙上声声大哭,哭着哭着情绪就感染了楚庄王,楚军还真就退兵了……
只见楚军一退,郑国发现不求和竟然也行,于是赶紧修筑城墙,加固城池,积极做好防御工作。
楚庄王:不对啊,我这围得好好的为什么要退兵……
按照占卜的攻略指南,郑国全城痛哭的战术的确起到了退兵的效果,奈何此技能有效时间太短,楚军回过神来再次包围郑国,这一围就是三个月。
从春天围到夏天,没有晋军相救的郑国倒也是硬气了一回,无奈城门终究还是被攻破,楚庄王领兵一路进入内城,这下郑襄公硬气不起来了,所以迎接楚庄王的是脱衣袒肉的郑襄公。
对了,为了表示自己的歉意与诚意,郑襄公顺便还牵了一只羊……
郑襄公是这样说的:我既不能顺应天意,也不能事奉君王,让君王带着怒气来到这里这是我的罪过,要杀要剐悉听尊便。但是如果君王念及旧情而不消灭郑国,郑国一定重新事奉君王,地位等同于楚国的一个县,这是君王的恩惠,也是我的心愿,当然行或者不行还得君王思量。
陈国被收编为楚国的县一年后,郑国面临同样的绝境,区别在于申叔时劝谏楚庄王不要因一时之贪而吞并陈国,楚庄王左右随从此时却纷纷表示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个店,必须坚决拒绝郑襄公的请求。
郑襄公:同样都是墙头草,区别咋就这么大……
说一点,郑国并没有被灭,但也由此引出一场经典的战役,这场战役叫做『邲之战』。
@突然到来的爱情 2016-07-29 23:14:24
预告了还要有人领便当的,看来还要再等几集
-----------------------------
哈 招几个群众演员 管盒饭
@catslover 2016-07-30 05:48:46
就更这么点实在不过瘾啊,尤其是我还是艰难地用个位数的网速爬上来的。。。
-----------------------------
看来外国人民还真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啊,新闻联播诚不欺我
@李川夫人 2016-07-30 11:36:13
这么热的天 楼主辛苦了!加油!
-----------------------------
共勉
@Cassie向阳花 2016-07-30 19:01:08
顶顶
-----------------------------
向阳花好
友情预告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们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邲之战上
这是一场过程十分惨烈单又相当滑稽的战争 并且历史地位相当之高
并且诸如左传也是大量介绍此战中很多很多的细节 篇幅之重在左传全篇中都是相当罕见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是一场值得为大家介绍的战争,因为其中涉及到非常多的元素
所以我们也会做一个小小的尝试 将会花很多时间从这场战争的各种花边新闻开始,一直到战争之后做一个相对严肃点的总结。
@善水心 2016-07-30 20:50:25
这么晚还没来,那我先睡了。话说这几集太精彩,大家纷纷表示一集不够,半仙你怎么看?
-----------------------------
来吧 我们用诚意来表示
503 晋国出马
公元前597年,楚军攻克郑国,郑襄公袒肉又牵羊向楚庄王请罪,郑国命悬一线,臣下纷纷表示应该趁此机会吞并郑国,前面几件事情上表现出善于纳谏的楚庄王又会怎样处理此事?
楚庄王是这样说的:郑襄公敢于屈居他人之下,说明他还是能够取信于民,恐怕眼下还不是灭亡郑国的时候。
因为郑国一事楚庄王郁闷了三四年,如今围困并拿下郑国又花了三四个月,楚庄王最后的选择却是主动退兵三十里而与郑国讲和。
作为对双方的约束,郑楚之间相互交换人质,子良从郑国到了楚国,在楚庄王消灭庸国时曾建议楚军诈降已消耗庸军锐气的潘尪『音同汪』则去往郑国。
按照郑襄公的请求,郑国理当从此尽心事奉楚国,不过最为尴尬的事情终于还是出现了,那边晋国得知郑国被围之后总算是有所行动,晋军此刻浩浩荡荡奔赴郑国准备再次赶走楚军。
郑襄公:这都完事了才来,早干啥去了……
晋军行动如此迟缓,到底是重视还是不重视?
仔细一看晋军的整容,感觉还是蛮重视的……
只见晋国三军六卿全部出动,具体名单如下:中军将荀林父,中军佐先縠;上军将士会、上军佐『郤克』;下军将赵朔、下军佐『栾书』。
比起前面两年来看,此次六卿变动已经比较大,尤其是不久之前郤缺去世,荀林父终于跃升为中军将,郤缺之子郤克则担任上军佐一职。
另外由于栾盾的去世,其子栾书也成为新任下军佐。
除此之外,赵盾之弟赵括和赵婴担任中军大夫;『巩朔』、『韩穿』担任上军大夫;荀林父之弟『荀首』、赵盾之弟『赵同』担任下军大夫;『韩厥』担任司马。
如此庞大的出场整容,我们有理由相信晋国还是很愿意营救郑国的,奈何晋军还未渡过黄河就得知郑国已经同楚国讲和,接下来该怎么办?
中军将荀林父表示:撤……
对于荀林父的军令,上军将士会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楚伐郑皆因郑国有二心,楚国既因郑国的背叛而讨伐,也因郑国的顺服而赦免,可谓德行与刑罚并举。再说了楚国这几年发展得相当之好,对外连续攻打陈国和郑国百姓既不感到疲劳,也没有任何怨言;对内『蒍敖』成为令尹以来政令合于常道,楚国恐怕很难抵挡。
士会说了一大通好像全是楚国的好话,这是要涨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么?
非也非也,这不上级领导荀林父都发话不想跟楚国打架了么,士会的意思是楚国现在很强大,士气很旺盛,打楚国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也就是说士会看似在吹楚国,实则在为荀林父的撤兵点赞……
提一点,士会提到的楚国令尹蒍敖还有另外一个我们更加熟悉的名字『孙叔敖』,蒍是他的姓,孙叔则是他的字。蒍贾被杀之后其子蒍敖一度只得逃离楚国避难,直到若敖氏之乱被终结蒍敖才回到楚国并当上令尹。
至此,『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中的『英雄』我们全部召唤完毕。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说的便是他们。
回到正题,晋国救郑太迟,荀林父表示干脆撤退,士会表示领导说的对,不过已经悄然升至中军佐的先縠却丝毫没有拍马屁的意思:这兵不能撤。
荀林父:……
@善水心 2016-07-30 20:50:25
这么晚还没来,那我先睡了。话说这几集太精彩,大家纷纷表示一集不够,半仙你怎么看?
-----------------------------
@o弘毅o 2016-07-30 22:59:58
来吧 我们用诚意来表示
-----------------------------
@善水心 2016-07-31 10:13:22
哈哈,get到啦。半仙棒棒哒~\(≧▽≦)/~~\(≧▽≦)/~~\(≧▽≦)/~
-----------------------------
今天来的很早啊
预告,这个系列的主题是邲之战
篇幅会略大
中间我们也会适当加入一些有趣的元素
504 三军齐发
孙子兵法曰:上下同欲者胜。
公元前632年由晋救宋引发的城濮之战历历在目,当时楚成王与成得臣就表现得目标不够一致,成得臣违抗命令坚持追赶晋军最终遭来苦果。
如今晋救郑,中军将荀林父无心恋战,中军佐先縠却执意不能撤兵,此情此景似曾相识,晋军的前途仿佛蒙上一层阴影。
先縠为什么会跟高自己一级的荀林父唱反调?
倒不是因为晋国权力的斗争,而是因为楚国最近几年愈发强势,晋国霸主的地位已然不保,所以先縠是这样说的:晋国之所以能够称霸诸侯,那是由于军队勇敢、臣下得力。现在失去郑国,不能说是得力;遇到楚军不求一战,也不能说是勇敢。如此下去,晋国必定会丢掉霸主的地位。
作为先轸的后人,先縠不忘昔日先辈的荣耀,在他看来,如果让楚国后来居上导致晋国丢掉霸主责任必定会在他们这一代,与其像荀林父这样听到敌人强大就退却还不如誓死一战来得痛快。
简单几句话,先縠果然颇有当年先轸的几分遗风,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说的,随后先縠带领自己所属的军队渡过黄河准备与楚庄王一战。
对于先縠的行为,荀首第一个发表看法:有统帅而不服从,我看先縠要完。
对于荀首的观点,司马韩厥对荀林父接着补充:先縠如果因为不听军令而出事,您作为最高统帅失去属国、丢掉军队,罪过那是大了去了。
荀林父:是这么个道理……
先縠单枪匹马求战楚军恐怕是凶多吉少,问起责来荀林父自然也是跑不掉的,所以他又该怎么办?
韩厥是这样建议的:既然先縠要战,不如干脆全线晋军攻打楚军,就算不能得胜,失败的罪过还可以让大家一起来分担,六个人共同承担总比一个人背锅要来得强一些。
不管士会拍不拍马屁,不管荀林父愿意不愿意,因为先縠擅自行动,最终晋国只得全部渡过黄河,准备与楚军干一场大的。
到这里的时候说了这么多,其实全都是晋国单方面的军情,究竟楚庄王是怎么想的,其实先縠不知道,荀林父不知道,我们也不知道。
楚庄王究竟是怎么计划的?
其实吧,楚庄王压根也不想跟晋军交战,他原本就是打算来教训教训郑国,达到目的后就准备班师回朝的……
话说楚庄王此次率军北上,『沈尹』率领中军,『子重』率领左军,『子反』率领右军,子重同子反一样也是楚庄王的弟弟。眼见郑国已与楚国结盟,楚庄王原本的意思也就是『饮马黄河』然后就打道回府。
提一点,饮马黄河这个典故便是出自这里,与问鼎中原不同的是,楚庄王此时目的已经达到,所以表示自己不过是跑到黄河边来溜溜马,等马匹都喝足黄河水后就收兵回国,体现的是他现在潇洒的心情。
不过楚庄王这马倒是喂饱了,但是兵还没撤那边却又传来晋军已经渡过黄河的消息,打还是不打,楚庄王同样陷入难题。
仔细比较起来,楚庄王面临的局面与荀林父还真有那么一点相似。
楚庄王:不打,撤。
新科令尹孙叔敖:领导说的对。
一位比较受宠的臣子『伍参』就说了:不行,这仗得打。
伍参为什么要跟楚庄王唱反调,伍参是这样解释的:因为我想打仗啊。
看来楚国好像也好不到哪去……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7-31 22:47:39
盾、穿、豰、克……在晋国重名率很高啊
-----------------------------
呵呵 确实曝光率挺高的
@善水心 2016-08-01 20:15:51
今天周一,半仙不出来早更?
-----------------------------
出来了...
@catslover 2016-08-01 20:42:47
坐等
-----------------------------
呵呵,晚上好
505 郑国劝架
孙子兵法又曰:以虞待不虞者胜。
既然大家上下都不那么同心,那么准备充分的自然比起麻痹大意的要占优。
对了,楚国到底打还是不打,我们好像并没有交代……
伍参求战欲望强烈,所以他建议楚庄王留下来等晋军;
令尹孙叔敖不同意,于是说到:去年打陈国,今年打郑国,就算想打仗也该过足瘾了吧,万一这次打了败仗追究起来,只怕是你的肉还不够吃。
孙叔敖当然不是真想吃伍参的肉,只是他认为一旦楚军战败伍参负不起这个责,伍参是这样反击的:如果此战得胜,足以说明孙叔敖没有谋略。
如果不能得胜呢?
伍参表示如果楚军战败他的肉将会在晋军那里,孙叔敖就算想吃也吃不到……
伍参耍赖,孙叔敖也不想与他多说,干脆倒转旌旗准备向南撤兵,于是伍参又跑去向楚庄王陈述自己坚持要战的理由:荀林父当然中军将不久,威望还不足以发号施令,比如先縠就刚愎自用不肯听从命令,所以晋军一定会失败。
光说晋军也不行,伍参继续刺激楚庄王:以国君的身份逃避晋国臣子的进攻,蒙受这样的耻辱恐怕也不好受吧。
楚庄王:战,必须战……
伍参抓到要害,楚庄王很是不高兴,既然话都已经说到这个份上,这就不是楚庄王想还是不想的问题,所以楚庄王下令让孙叔敖把战车掉头向北,迎面就地驻扎等待晋军的到来。
孙叔敖:……
公元前597年,夏,晋、楚两军终将一战。
但是我们知道,无论是荀林父又或者楚庄王,他们都不愿意与对方发生正面的冲突:因为先縠的不听军令,荀林父不得不博上一博;因为伍参的怂恿刺激,楚庄王也只得赌上一赌。
好吧,既然两军最高领导都不是那么主动,所以我们看到楚军驻扎在『管地』『今河南郑州一带』,晋军驻扎在敖、鄗两山之间『今河南荥阳县一带』,两军就这样对峙下来。
接下来,终于有人憋不住了,这个人叫『皇戌』。
他是晋国还是楚国的?
其实是郑国的……
只见郑国派了大夫皇戌到晋军,他是这样说的:郑国顺服于楚国是为了保存国家,但是对晋国并没有二心。楚军屡次得胜而骄傲,况且他们在外面已久,现在又不设防。只要晋军攻击他们,郑国军队作为后援,楚军一定会失败。
感情郑国作为台下观众眼看晋楚打不起来,跑这煽风点火来了……
郑国劝架当然也是有考虑的,所谓两虎相争,必有一伤,如果郑、楚处在一个势均力敌的状态,难受的只会是郑国这样两头受气的诸侯国,而万一两国拼个你死我活,一方把另一方直接打趴,郑国反倒在站队的问题上变得简单。
如此一来,从郑国的角度,劝架那是必须的,不过是劝郑、楚打架,而且打得越惨烈越好……
皇戌这么一忽悠,晋军几个高级领导明显又分成了两派,原本就主战的先縠表示:打败楚军,降服郑国,在此一举,果断要答应皇戌的请求。赵盾之弟赵括和赵同也站在了先縠这边。
不过栾书、荀首则表示问题很大:一来楚国和郑国刚刚互相交换人质,子良、潘尪是两国各自杰出的人物,郑国的话不可信;二来楚军防备严密,恐怕没有这么简单。
一个小的细节,不同于赵括和赵同,赵盾之子赵朔则站在了栾书、荀首这边,赵氏政见不和为接下来家族的命运埋下伏笔。
好吧,郑国派的代表并没起到预期的效果,不过很快这边楚国又派人到晋军来了,这仗打得还真是……
@善水心 2016-08-01 21:28:58
小姑娘表示还想看。不过,半仙辛苦了,小姑娘不添乱了。夏日炎炎,半仙保重身体O(∩_∩)O。
-----------------------------
呵呵 身体好着呢 不过今天更不了啦 因为周末到今天一直都还没码字,吃的是前几天的老本...
@善水心 2016-08-01 21:28:58
小姑娘表示还想看。不过,半仙辛苦了,小姑娘不添乱了。夏日炎炎,半仙保重身体O(∩_∩)O。
-----------------------------
@o弘毅o 2016-08-01 21:45:02
呵呵 身体好着呢 不过今天更不了啦 因为周末到今天一直都还没码字,吃的是前几天的老本...
-----------------------------
@catslover 2016-08-01 22:20:34
其实楼主水一下也可以。。。
-----------------------------
呵呵 水多了怕大家看着版面太乱,适当的水水就好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8-01 22:19:11
晋国真是成也卿权败也卿权
-----------------------------
确实是这样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8-01 22:19:11
晋国真是成也卿权败也卿权
-----------------------------
@o弘毅o 2016-08-01 22:27:21
确实是这样
-----------------------------
@catslover 2016-08-01 22:37:02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中国的 历史 说不定就改写了
-----------------------------
恩,我是支持这个看法的
但是三家分晋必然也是有其历史原因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晋国走向分裂终究也是很难避免的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8-01 22:19:11
晋国真是成也卿权败也卿权
-----------------------------
@o弘毅o 2016-08-01 22:27:21
确实是这样
-----------------------------
@catslover 2016-08-01 22:37:02
如果没有三家分晋,中国的 历史 说不定就改写了
-----------------------------
@o弘毅o 2016-08-01 22:43:36
恩,我是支持这个看法的
但是三家分晋必然也是有其 历史 原因的
某种程度上来说晋国走向分裂终究也是很难避免的
-----------------------------
@catslover 2016-08-01 23:42:09
等着看你的分析——会写到这里吧。。。
-----------------------------
呵呵 必须写到这里
506 楚国求和
孙子兵法还曰:将能而君不御者胜。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如果将帅具有指挥才能而国君又不胡乱干预,那么这仗就值得期待。
问题是,晋、楚倒是先打起来啊……
楚庄王表示不打,他这不是派了『少宰』『官职命称』到晋军去么带话么,原话是这样的:咱楚庄王不太善于辞令,不过晋文公、晋襄公两位先君往来于此为的就是教导和安定郑国,我们也不想得罪晋国,时候不早了,各位还是早点回去吧。
郑国之后,楚庄王也来劝架,不同于郑国的是楚国是正儿八经的劝晋军早点撤兵。
本来就不想打的士会自然很高兴,他表示:以前平王就曾命令先君晋文侯和郑国共同辅佐周王室,不能废弃天子的命令。现在郑国不遵循天子的命令,晋景公派遣我们责问郑国,岂敢劳烦楚国官员迎送,多谢楚庄王的命令。
一来一回,双方都很客气,看起来不像是要打起来的样子,只是先穀又不高兴了,他认为士会这是在拍楚庄王的马屁,于是赶紧又派了赵括表达自己的意思:晋景公交代要把楚军从郑国迁出去,这兵不能退。
另外,赵括还强调,士会的话有失偏颇,不能作数……
先穀铁了心要与楚军一决高下,甚至是楚庄王派人过来示好都被粗暴拒绝,还表示国君有令,既不能违抗命令,也不能躲避敌人,看来晋、楚还是难免一战。
不过楚庄王表示还有办法,只见楚庄王又派了人到晋军军中,意思很简单:求和行不行……
荀林父:必须行。
先縠:……
荀林父和先縠谁权力更大?
显然是荀林父,那还说啥,两边最高领导都有议和的倾向,于是晋、楚约定好结盟的日子,该饮马黄河的喂马去,该撤兵的赶紧准备收拾去。
最新情况表明,这仗是打不成了……
这时我们注意到三个人,『许伯』、『乐伯』、『摄叔』,他们分别是楚军的御者、车左和车右。
许伯曰:我听说挑战的时候驾御战车之人应当疾驰而使旌旗斜倒,迫近敌营之后再回来。
乐伯曰:我听说挑战的时候车左应该用利箭射敌,迫近敌人后代替御者执掌马缰,以便让驾车人的下车整齐马匹,然后再回来。
摄叔:我听说挑战的时候车右应冲入敌营,杀死敌人割取左耳、或者抓住俘虏,然后再回来。
等会,不是说好楚军与晋军约定好日子讲和结盟的,这三位在讨论什么?
原来,楚庄王派太宰恭维晋国是假,侦察晋军虚实才是真,楚军求和也不是真心实意,仅仅只是为了麻痹晋军……
这不,到了晋、楚举行结盟仪式之时,许伯、乐伯、摄叔三人驾车突然冲进晋军阵营,按照他们各自的分工该驾车的驾车,该射箭的射箭,该砍人的砍人,晋军还没回过神来这三位已经搅和完结盟仪式然后走人了。
荀林父:……
接下来该怎么办?
很简单,追,晋军立即兵分两路左右两面夹攻,许伯三人组倒也勇猛,只见车左乐伯左边射马,右边射人,竟也逼迫得晋军左右两翼无法接近。
问题来了,这又不是拍电影子弹总也打不完,就算车左乐伯再厉害,箭也有射完的时候,不对,乐伯表示明明还剩下一支箭。
一支箭,一群追赶的敌人,楚军三人组能否成功逃脱,刚好有一只麋鹿从边上路过。
对于这个问题,这只麋鹿表示自己只是个吃瓜的群众……
@善水心 2016-08-02 21:17:15
我好为晋国担心啊
-----------------------------
呵呵 小姑娘晚上好啊
@catslover 2016-08-02 21:13:21
这个邲之战很有意思,让人觉得春秋时候的人很可爱啊。
-----------------------------
恩,这场战争一波三折,尤其是开战之前的花絮特别精彩
@catslover 2016-08-02 21:13:21
这个邲之战很有意思,让人觉得春秋时候的人很可爱啊。
-----------------------------
@o弘毅o 2016-08-02 21:18:39
恩,这场战争一波三折,尤其是开战之前的花絮特别精彩
-----------------------------
@catslover 2016-08-02 21:30:36
那时候打仗跟开运动会似的,要是现在也这样得少死多少人啊。
-----------------------------
哈哈 现在这么多大杀器 这么开一场运动会那还不得上天啊
@很帅信仰 2016-08-02 18:33:41
马克马克
-----------------------------
呵呵 晚上好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08-02 22:30:32
最后一支箭莫不是射向了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
-----------------------------
恭喜你,回答正确...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