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590 鸡泽之盟
  590 鸡泽之盟

  公元前570年,楚共王在位的第21年,令尹子重郁郁而终,加之右司马公子申争权被杀,原右尹子辛升级成为楚国新科令尹。
  为了证明公子申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成为令尹的子辛很快便继承了他的光荣传统,开始对楚国的小弟们大肆搜刮……
  对内,楚共王一贯行事风格较为温和,弭兵会盟宣告破产后比较有代表性的如鄢陵之战便是在尚未分开胜负的情况下匆匆退兵,加之子重忽悠子反自杀、子重在舆论指责下患心病而终,楚国此时战斗力与凝聚力远逊于楚庄王的鼎盛时期;
  对外,鄢陵之战中楚共王眼睛被射瞎换来的是郑国死心塌地的追随,可惜郑成公一去世郑国便再度投靠晋国,加之吴国愈加活跃,楚国争霸的局面也是很不乐观。

  两个黄鹂鸣翠柳,几家欢喜几家愁……
  有人失意,就会有人得意,不用多说,眼前春风得意的自然是在位仅仅四年的晋悼公。
  对比之下,14岁即位以来短短几年间,对内晋悼公重组四军八卿,对外归服郑国,我们不得不感叹后生可畏,这不,就在此时连鲁襄公也第一次来到晋国朝见晋悼公。
  毕竟5岁的鲁襄公年纪不小了,礼数还是要讲的……

  这次晋、鲁两国会谈上有一个细节值得我们关注:鲁襄公见到晋悼公后作了『稽首』的动作。
  何为稽首?
  其实这是一种跪拜礼仪,行礼时下跪并拱手贴地,同时头也至地以示尊重,通常在行君臣之礼时会比较常见。

  鲁襄公这样的举止自然表达了鲁国对晋国,小弟对大哥的景仰之情,只是荀罃有话说了:晋国之上还有天子,鲁襄公行这么大的礼实在是折煞了晋悼公。
  简单一句话透露一个重要信息:天子虽弱,但截至到目前为止中原各国对于礼法还是多多少少心存敬畏之心的。
  好吧,既然连晋国都对天子敬畏有加,这期的问题便与天子有关,请问目前在位的周天子是哪位?
  没错,简王公元前572年去世后其子灵王继任,所以答案就是灵王,你答对了吗……

  当然了,鲁襄公必然不是想故意折煞晋悼公,陪同他前来的孟献子孙蔑是这样回答的:我们鲁国挨着东海,紧邻仇敌,往后还得多多仰仗着贵国协助,因此鲁襄公的确是发自肺腑的一跪。
  郑国顺服、鲁襄公稽首,晋襄公心情大好,趁着晋国人气高涨之际便有了同吴国进一步修好的念头,手段当然是会合诸侯搞盟会。
  为了保证齐国到场,晋悼公还专门派了上军佐士匄前去邀请齐灵公。
  果然,一开始齐灵公还真不想答应,不过在参加盟会或者被晋国讨伐之间,一番挣扎之后齐灵公还是选择了前者。

  公元前570年,6月,为欢迎新朋友吴国,晋悼公与一众诸侯在『鸡泽』『今河北鸡泽县一带』隆重举行盟会,灵王也有派代表『单顷』来到会场,这次声势浩大,与会诸侯众多,充分说明了晋悼公即位以来晋国的大国地位。
  唯一的遗憾是,最终吴王寿梦还是没有来……
  吴国为什么不参与盟会?
  这当然与大家还不够熟有关,同时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路途实在太远。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小国没有参加这次鸡泽之盟,这便是许国。
  许国之所以不参加盟会,因为许国是楚国的小弟,但是这事比起吴国不来就实在不值一提。
  因为,胖揍许国一顿就是了……
  @catslover 2016-10-19 21:53:02
  外地培训,课间来捧场~
  -----------------------------
  哈哈 美国人民真是勤快啊 中国十几亿人都睡了他们还上班
  @catslover 2016-10-19 21:53:02
  外地培训,课间来捧场~
  -----------------------------
  @o弘毅o 2016-10-19 22:11:07
  哈哈 美国人民真是勤快啊 中国十几亿人都睡了他们还上班
  -----------------------------
  @catslover 2016-10-19 22:12:42
  可不是,劳模啊。
  -----------------------------
  话说你这不会还是在读书吧,上回我记得你还回国接孩子来着
  @catslover 2016-10-19 21:53:02
  外地培训,课间来捧场~
  -----------------------------
  @o弘毅o 2016-10-19 22:11:07
  哈哈 美国人民真是勤快啊 中国十几亿人都睡了他们还上班
  -----------------------------
  @catslover 2016-10-19 22:12:42
  可不是,劳模啊。
  -----------------------------
  @o弘毅o 2016-10-19 22:21:32
  话说你这不会还是在读书吧,上回我记得你还回国接孩子来着
  -----------------------------
  @catslover 2016-10-19 22:50:28
  老板派我出差,关于一个数据系统的培训,内容好无聊啊,这点东西完全可以通过在线培训搞定的,原来大家是来social的。
  -----------------------------
  呵呵 说不定老板就是这么想的呢 有些时候交际本身的确比技术更管用

  @catslover 2016-10-19 23:00:22
  这里会交际可比懂技术吃香多了。不过光会交际,拉起项目来不懂技术还是干不成啊。
  -----------------------------
  其实不光是美国 国内也一样的 一般的应用技术本身门槛不算很高 交际能力还真是在很多场合作用更大。

  以前看过天涯连载的那个思科九年,后来随手也买了一本,那本书看着就挺感慨的。
  @善水心 2016-10-20 12:57:52
  表扬啊,这次终于没有把晋悼公写成郑悼公了。但是倒数第十二行,你把晋悼公写成了晋襄公。当然这点小错,可以忽略不计了。
  -----------------------------
  啊 还有这事啊...
  最近写的是真慢
  所以只有早更点作为补偿了吧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10-20 08:43:19
  周四好~~~
  -----------------------------
  潜水姐这是直接从周四开始打卡啊
  591 两位贤臣
  今天我们说的是晋国的两位君子
  这两位君子都与晋悼公有直接关系,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可以侧面看出晋国在这个时期比较强势自然是有他的道理的。
  591 两位贤臣

  虽然吴国没有参与鸡泽之盟,但是郑国、鲁国以及齐国等诸侯国一连串的表现还是让我们清楚的看到晋国的强大号召力,这与晋厉公时期朝中弥漫的骄横形成鲜明对比。
  当然,这与晋悼公的领导能力又是密不可分的。
  既然说到晋悼公,我们再来说说鸡泽之盟前前后后几件有趣的事情。

  第一件事与大夫祁奚有关。
  公元前583年,因为庄姬之乱,赵氏被晋景公讨伐险遭灭族,一开始赵氏封邑被转赐他人,这个『他人』便是祁奚。
  不过,在有着赵氏成长经历的韩厥劝谏晋景公后,晋景公很快就又将封邑还给了赵氏,如今赵武逐渐长大成人并初入政坛成为新军佐,倒是祁奚不久前向晋悼公请求告老还乡。

  四军八卿中貌似并没有祁奚,所以他是什么官职?
  原来,就在晋悼公上任并任命百官时除了四军八卿外,还有不少人得到重用,比如祁奚做了『中军尉』,羊舌职辅佐他;比如『魏绛』担任司马,执掌晋国军法等等。
  比起中军将,中军尉当然是要低了不少,但军尉在军中的地位也就仅次于军卿,再加上晋国上、中、下三军历来以中军为大,所以祁奚也算得上是晋国高官,他的告老也引起了晋悼公的重视,并询问祁奚谁接替他最为合适。

  羊舌职行不行?
  这位肯定不行,因为他前不久已经去世……
  十分意外的是,祁奚给出的理想人选是『解狐』,因为这位是祁奚的仇人……

  举荐自己的仇人来接替自己,只因祁奚赏识解狐的能力,德行高不高?
  晋悼公表示那是相当高,所以当即就准备任命解狐,只是实在对不起,解狐还没来得及上任就死了……
  解狐一死,晋悼公只得再次询问祁奚,于是祁奚表示实在没人的话『祁午』也是能胜任中军尉一职的,这位叫做祁午的当然是他的儿子了……

  一波三折后,终于是祁午接班中军尉,羊舌职的儿子『羊舌赤』则在祁奚的推荐下接班成为中军尉佐。
  比起直接推荐自己的儿子接班,解狐这一插曲让我们满满感受到的是祁奚不偏不私的人格魅力。
  说完祁奚,我们再来说说同期被任命为司马的魏绛,就在盟会期间,他杀人了……

  情况是这样的,此次盟会晋悼公的弟弟『扬干』也有同行,并在鸡泽附近一个叫『曲梁』的地方一不留神就扰乱了晋军的阵列。
  按照军纪,掌管军法的魏绛毫不手软就杀了给扬干驾车的人来治罪,这下晋悼公不高兴了。
  毕竟晋悼公搞盟会的目的之一就是在各位诸侯面前秀秀自己的威风,这下风头全被魏绛给抢了……

  晋悼公一生气,马上就对羊舌赤表示要立即马上处死魏绛,结果话刚说完魏绛本人就找上门来了。
  魏绛也不多说,只见他交给晋悼公的仆人一封信,然后就准备抽剑自杀……
  有人打架,就得有人劝架,这不士鲂等人赶紧就拉开魏绛,毕竟信都还没读……

  好吧,晋悼公看信,我们也一起凑个热闹,内容是这样的:晋悼公上任时缺乏人手,所以让下臣担任司马一职。下臣听说军队服从命令叫做武,宁死而不触犯军纪叫做敬。如今君王会合诸侯,下臣岂敢不执行军纪军法?晋军不武、执事者不敬,都是死罪,而且还连累到扬干,罪责更是无可逃避,所以还是请求以死谢罪。
  你看看,明明是扬干犯事在先,魏绛秉公军法处置在后,但是魏绛先表示晋军军纪不严的过错在自己,又表示诸侯会盟这样的重要场合他必须严格落实军法处置扬干,最后还表示是自己拖累了扬干。
  如此坦荡,活脱脱的君子一枚。

  是君子又能怎样?
  道理我们都知道的,杀君子是不吉利的……
  于是乎晋悼公在读完信后光着脚就赶紧站了起来给魏绛道歉,君臣和好,其乐融融。
  唯一的问题是,晋悼公他为什么会光着个脚……
  @突然到来的爱情 2016-10-20 11:36:07
  顶顶顶,不能光看不顶
  -----------------------------
  同顶
  @征岚雪影 2016-10-20 21:42:34
  楼主又挖坑
  -----------------------------
  哈哈 这个不算挖坑 就是调侃一下
  @梦外人214 2016-10-20 01:10:08
  项目督导、连续加班、趁着等头发干报个到,一直在追帖,楼主加油
  -----------------------------
  呵呵 是够晚的 半夜一点多了还在等头发干
  @catslover 2016-10-20 22:51:42
  晋悼公他没穿袜子?
  -----------------------------
  没...
  @catslover 2016-10-20 22:51:42
  晋悼公他没穿袜子?
  -----------------------------
  原文:

  公跣而出,曰:「寡人之言,亲爱也。吾子之讨,军礼也。寡人有弟,弗能教训,使干大命,寡人之过也。子无重寡人之过,敢以为请。」
  跣 字面意思就是光脚...
  大家周末好
  貌似涯叔又改版了
  看起来好别扭
  本来就来晚了
  先更再水
  592 军不伐丧
  @善水心 2016-10-21 20:54:30
  哈哈,昨晚那集一百分啊!恭喜半仙终于走出晋悼公的坑了。好喜欢听这种君子的故事啊。
  -----------------------------
  今天楚国表现的其实也挺君子的
  592 军不伐丧

  鸡泽之盟先告一段落,即便吴国不来,对于晋国而言这仍是一次成功的盟会,至少中原各国如期而至说明晋国的号召力不减当年,至少灵王派了代表参加使得这次盟会档次提高不少,至少祁奚、魏绛等人的表现让我们看到如今的晋国君子辈出。
  当然,由于楚国的存在,也有一些小国并未到场,比如许灵公因事奉楚国就没有前往鸡泽,其后果是很快就遭到晋国的讨伐,领兵的是荀罃。
  除了许国,还有另外一个楚国小弟陈国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就在这次盟会后陈国主动请求顺服于晋国。

  公元前598年,楚庄王以夏徵舒杀死陈灵公为由讨伐陈国,陈国短暂被划归为楚国一个县。
  后在劝谏下楚庄王恢复陈国诸侯国地位,此后陈成公从晋国返回出任国君,近30年来陈国一直是楚国忠实的小弟。
  陈国为什么会在此时也倒戈投奔晋国?

  这事吧,说起来其实还真不能怪陈国跟风,也不能怪晋国风头太盛,要怪的话还是只能怪楚国自己。
  原来,自打子重去世子辛成为令尹以来,他就如同公子申一般疯狂勒索小国,搞得陈国苦不堪言。
  人家小弟跟着大哥混都是为了领几个赏钱的,你说像子辛、公子申这样的没事就想着从小弟那里抽点油水,又有几个小弟会受得了。
  没办法,陈成公思前想后,唯有怒换大哥……

  对于陈国的倒戈,楚共王会怎么看?
  毫无悬念,楚共王随即准备讨伐陈国。
  提一点,陈国倒戈的原因我们已经清楚,但楚共王这会其实是不知道的……

  公元前569年,3月,楚国正式发兵。
  意外出现了,就在楚军进攻之前,陈成公去世了……
  陈成公的死打乱了楚军的进攻节奏,因为陈成公一死陈国自然就得为国君办丧事,陈国一办丧事楚军就只得停止进攻。

  为什么呢?
  因为『军礼不伐丧』,不打正在办丧事的国家,这是关乎礼节的事情。
  不经意间我们好像发现了小国不被攻打的一个惊天大秘密:只要这个小国一直死国君、一直办丧事,似乎大国就永远不会进攻它……
  当然,如此机智的套路最终还是没能被一个接一个消亡的小国所采纳,一方面的原因是没有哪个国君愿意主动送死,另一方面对于大国来说破解起来实在是太过简单,不讲礼节就行了……

  陈成公去世后,其子『妫弱』即位,史称『陈哀公』。
  通过陈成公去世这件事情我们可以看到,不光是身处中原的晋、鲁等国以尊重天子地位的形式来致敬传统礼节,被中原称为蛮夷之地的楚国其实也并非就完全不遵守基本的礼制规则。
  但是,礼节是一码事,叛楚又是另一码事,陈国躲得了初一未必就躲得过十五,到了6月陈国丧礼算是办完了吧,楚国果然再次对陈国发起进攻。
  陈哀公:……

  先是郑、再是陈,楚国小弟纷纷转投晋国,晋悼公可谓一顺百顺,再度称霸中原指日可待,这不就连『无终』国都派了代表来到晋国请求献礼并求和。
  无终国此前有过出场,那还是在齐桓公北伐山戎救燕时期。
  作为戎人的小国之一,无终国代表广大戎人同胞希望能够与晋国和平共处,年轻的晋悼公又会怎样回应,我们不妨一起猜猜看。
  大家周末好
  来晚了 照例先更
  593 魏绛和戎
  593 魏绛和戎
  593 魏绛和戎

  孙子兵法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
  但凡用兵之道,使得敌人举国屈服、不战而降,此乃上策,击破敌国比起来就要差了一个档次。
  无终国君『嘉父』派了大夫『孟乐』代表戎人各族来到晋国主动求和,按照兵法来看这自然是再好不好的事情。

  不过,孙子兵法此时并未问世,『孙武』本人也还有一段时间才会出生,晋悼公不会有强大的军事理论作为指导,对于戎人的示好他有着完全不同的看法:这帮戎狄之人,既跟我们没有血缘关系,而且贪婪得很,和什么和,还是打他们来得实在些。
  孟乐:……
  年轻人就是年轻人,虽然戎人诚意满满,但是晋悼公压根就不打算同戎人讲和,还好有人站了出来,这个人便是鸡泽之盟时秉公执法的司马魏绛。

  关于魏绛,我们首先得提一点,鸡泽之盟时他还是司马,但是他的一番表现赢得晋悼公首肯,晋悼公回国后马上就提升魏绛成为新军佐,原新军佐赵武则升级成为新军将。
  那么原新军将魏颉呢?
  晋悼公:肯定得有人死啊,要不我怎么给魏绛升职加薪……

  对于晋悼公的态度,魏绛那是相当不同意的,但是如何推翻领导的想法这就是一门很高深的学问了,魏绛是这样说的:晋国最近召开盟会,诸侯们都相当顺服,连陈国都前来讲和,但是大家现在也都观察着晋国的一举一动。晋国有德,诸侯们自然就亲近,否则诸侯们就会背弃晋国。
  你看看,魏绛这套路玩的真够深的,一上来压根就不提什么戎人,围绕着鸡泽之盟谈的还都是如何才能当好一名老大的事情,终极标准也离不开德这个字眼。
  魏绛说的有道理,晋悼公听着也舒服,所以接下来魏绛就要进入重点了:打戎人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发兵打戎人,楚国一旦进攻陈国时晋国就没法前去救援了,这样是不是就等于丢弃陈国了?陈国一丢,中原的诸侯们肯定就背叛晋国。戎人嘛,的确很差劲,但是为了打戎人而丢掉整个中原,是不是有点不划算?
  晋悼公:对啊……
  你看看,魏绛这套路玩的真够溜的,三句两句就把晋悼公带沟里去了……

  然而,晋悼公又从沟里爬了上来……
  晋悼公:难道跟戎人讲和真是最好的办法?
  套路玩得再深,没有干货也是枉然,魏绛之所以不建议晋悼公攻打戎人自然是有着深层次原因的,于是乎魏绛一口气列举了与戎人讲和的五大好处:

  戎人逐水草而居,重财货而轻土地,可以买他们的土地,这是其一;
  晋国边境安全,百姓可以安心在田野里耕作,这是其二;
  如果戎狄都来事奉晋国,一定会对周邻的诸侯造成震动,诸侯也会更加顺服,这是其三;
  用德行安抚戎人,将士不用辛劳,武器不用损坏,这是其四;
  以德治国,才会使远方的前来归附,近邻的百姓安居乐业,这是其五。

  最终,在魏绛一番精彩劝谏下,晋悼公接受了他的和戎策略,并派遣魏绛同各戎人部族讲和,这是晋文公、晋襄公时期都不曾做到过的事情。
  对于晋国,对于整个中原而言,这都是春秋以来外交史上的一大壮举,要知道正是因为戎人的侵袭使得镐京沦陷、幽王被杀,乃至周朝都城东迁而从西周迈入东周;
  也正是因为戎人与中原在文化、习俗上的巨大差异使得两者历来采取的都是敌对者的态度,但是一位年轻人,一位年轻的国君却让戎人积极主动向中原组织递交自己的『入党申请』,这个人正是晋悼公。
  @片汤2016 2016-10-22 18:10:41
  顶,楼主继续。
  -----------------------------
  呵呵 收到
  @片汤2016 2016-10-22 18:10:41
  顶,楼主继续。
  -----------------------------
  呵呵 收到
  @善水心 2016-10-23 15:42:22
  话说这个月都快结束了,还没二更过呢……
  -----------------------------
  看这意思咱得有所表示了呗
  晚上好
  594 鲁收小弟
  594 鲁收小弟

  接下来我们聊聊鲁国,聊聊鲁襄公。
  公元前569年,晋国同戎人结盟后北方压力顿减,因此也将会有更多的精力向南发展,这一年的冬天,鲁襄公再次来到晋国朝见晋悼公。
  比起5岁时第一次朝见晋悼公,鲁襄公这次明显又长大了不少,毕竟已经6岁了……

  鲁国死心塌地认准晋国,晋悼公当然也不能怠慢,于是专门设宴招待鲁襄公,鲁襄公则顺势提出了自己的请求:希望晋悼公能够批准让『鄫国』成为鲁国的附庸国。
  晋悼公:不批。
  鲁襄公:……

  提一点,作为夏、商时期就已经存在的封国,春秋以来鄫国虽然存在感是低了那么点,但存在的时间倒还真是不短。
  地理位置来看,鄫国同邾国、莒国等小国紧邻齐、鲁两国,自然与齐鲁关系密切,比如当年齐襄公被杀后齐桓公便是抢先从莒国回到齐国成功当上国君。
  跑题了,我们介绍的好像是鄫国……

  鲁襄公打起鄫国的主意,晋悼公却并不同意把鄫国划归为鲁国的附庸国,6岁的小朋友能提出请求就不错了,所以讲道理的事情还是得大人出场,这次又是孟孙蔑。
  为了让晋悼公收回成命,孟孙蔑是这样说的:虽然鲁国紧邻仇敌,但鲁襄公还是坚决事奉晋国,从来都不敢耽误来自晋国的命令。
  但是呢?
  套路又来了……

  孟孙蔑表示:但是吧,鲁国实在是太小,又要不断向晋国纳贡,压力还是很大的,这不鄫国并没有向晋国纳贡,所以让鄫国成为鲁国的附庸能给鲁国带来很大的帮助,也能让鲁国更好的为晋国纳贡。
  你看看,绕来绕去孟孙蔑表示鲁国之所以想收鄫国为小弟,完全是因为自己想更好的做好晋国的小弟,晋悼公能不批准让自己的小弟收一个小弟么……
  鄫国:说批就批,就没有考虑小弟弟我的感受么……

  你还别说,当小弟的虽说定期要给大哥交保护费,但有人砸场子的时候这保护费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比如就在鲁国成功收服鄫国作为附庸后不久,邾国、莒国两国合起伙来攻打鄫国,这时鲁国就得支援支援小弟了。
  很快,鲁襄公就派了大夫『臧纥』『音同和』领兵救援鄫国。

  话说这位臧纥是臧文仲之孙,臧宣叔之子,智慧有余,缺点是身高不足,每每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悲伤就逆流成河……
  臧纥:笑话我矮就算了,还抄袭别人的段子……
  好吧,我们不抄袭,我们只是段子的搬运工,我们还是一起来看看鲁国的百姓是怎样嘲笑臧纥的,首先申明,这个绝对是原创……

  鲁国国内为什么要嘲笑臧纥?
  这不臧纥领兵救鄫么,于是臧纥有样学样的对邾国发起进攻,然后在邾国一个叫『狐骀』『今山东滕州市一带』的地方就和邾军遭遇了。
  策略来看,鲁国这个套路我们实在是太过熟悉,结果来看,火力倒是从鄫国转移开来,但是臧纥却吃了败仗……

  啊,『臧之狐裘,败我于狐骀。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败于邾。』
  鲁国国人曰:我们的国君是个小孩子,他把一个侏儒当差使,这个姓臧的侏儒身穿狐皮袄。
  侏儒啊,侏儒,使我们被打败在了邾……
  @Cassie向阳花 2016-10-23 12:26:45
  打卡
  -----------------------------
  呵呵 向阳花晚上好
  595 子辛被杀
  595 子辛被杀

  鲁国靠『找关系』收了鄫国作小弟,却又因为帮小弟而被邾国打败,这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如果你实力不够强又非要学人收小弟,那么小弟有难的时候谨记一个原则,千万不要去帮小弟……
  鄫国先说到这里,就在鲁国吃到败仗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68年,关于晋、楚分别有几件大事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是晋国,前年的鸡泽之盟后,吴王寿梦派了大夫『寿越』来到晋国。

  提一点,先是吴王寿梦,后有大夫寿越,不过不要误会,前面我们有介绍,当年周朝建立时武王派人找到太伯、仲雍的后人周章,吴国由此而成为作为周朝的诸侯国,吴国自然也是正统的姬姓。
  吴王派寿越朝见晋悼公,寿越的主要任务一是就吴国上次没有参加盟会对晋悼公进行解释;
  二则是顺道表达吴国对中原各诸侯国的友好之情。

  吴国主动示好,这当然是晋国想要看到的局面,于是晋悼公表示要为吴国专门召集诸侯举行一次盟会。
  由于时间紧迫,晋悼公还专门令鲁国和卫国派代表先过来同寿越打个招呼熟络一下,鲁国派的正是孟孙蔑,卫国前来的大夫我们也不陌生,孙林父在前面也已经有过出场。
  公元前568年,9月23日,晋悼公、鲁襄公、宋平公、陈哀公、卫献公、郑僖公、曹成公、齐国太子光以及莒国、邾国、鄫国等代表齐聚『戚地』『今河南濮阳一带』,还有这次盟会的焦点吴国代表寿越,盟会的主题正是欢迎吴国融入中原大家庭。

  关于此次戚地会盟,有一个小细节值得我们注意,原本被收编为鲁国附庸的鄫国这次仍是以独立国家的身份来参加盟会,为什么呢?
  因为鲁国想来想去,认为鄫国跟周边的莒国、邾国等关系并不十分友好,万一有个什么事情鲁国救起来还真不一定就打得国,收小弟原来还是件挺麻烦的事,所以鲁国表示还是不当这个大哥的好……
  接着我们关注下陈国,因为就在这次欢迎吴国的盟会中晋悼公命令诸侯共同出兵,目标就是陈国。

  不要误会,陈国之前其实已经顺服于晋国……
  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自打陈成公突然宣布加入晋国阵营后楚共王自然十分生气,于是楚国很快便讨伐陈国,期间因为陈成公的丧事还给耽搁了一段时间,所以就在戚地会盟前不久楚国再次质问陈国为什么要背叛楚国。

  对于这个问题,陈哀公表达了陈国的意思:还不是楚国令尹子辛干的好事,他上台后为了个人的欲望不断向陈国这样的小国索要财礼,陈国实在也是逼得没办法了才决定归服晋国的。
  楚共王:万万没想到……
  一番周折后,楚共王才知道陈国之所以背叛,完全就是因为楚国自己出了问题,处理的结果是子辛被杀,楚庄王之子、楚共王的兄弟『子囊』成为令尹,被错怪的陈国反倒没了事。

  其实也不能说陈国就没了事,毕竟陈国先前已经归附于晋国,这会楚国又想同陈国和好,所以趁着盟会的工夫晋悼公就命令各诸侯联合出兵,为的是共同保护陈国……
  楚共王:爱悠悠,恨悠悠,为何要到无法挽留,才会想起你的温柔……
  很显然的是,虽然子辛已被处死,虽然楚共王希望能够再次收陈国为小弟,但如今的局面已是覆水难收,不是楚共王多给一点时间、多给一点空间就能挽回的,毕竟比起鲁国来,晋悼公保护小弟的水平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

  没办法,看来只能打了……
  @善水心 2016-10-24 10:06:07
  呵呵,晋悼公这么拉风啊
  -----------------------------
  恩 可以考虑写一个大长篇的水平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10-24 10:01:36
  周一早~~
  -----------------------------
  周一的潜水姐好
  大家晚上好
  596 陈国二庆
  596 陈国二庆

  子曰:往昔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时光一去不复还,过去的已追悔不及,但将来的事情稍加努力还是大有可期,楚共王杀子辛而立子囊,正是期望能够重新拉拢陈国。
  公元前568年,冬,新科令尹子囊领兵对陈国发起进攻,但是包括晋、鲁、宋、齐、郑、卫、曹等诸侯联军早已共同出兵驻守陈国,所以此战楚国最终不了了之。

  虽然楚国一时很难啃下联军并抢回陈国,晋国上军佐士匄对于当前的形势还是有着极强的预见性,在他看来晋国迟早会失去陈国,但即便主动放弃陈国,对晋国反倒也不是什么坏事。
  士匄为什么会认为陈国早晚会回归楚国?
  一是因为陈国叛楚后楚国几次三番出兵讨伐,已经表现出了他们的决心;
  二是楚共王杀子辛、立子囊,陈、楚之间原有的矛盾已经解除;
  三是地理位置的关系决定了陈国叛楚无论是对陈国还是晋国都不是长久之计,因为陈国毗邻楚国而远离晋国,联军长期驻军死守代价太大,陈国也得随时担心楚军的讨伐。

  果然,晋、楚仅仅僵持一年有余,情况便有了变化。
  公元前566年,子囊再次领兵包围陈国,晋悼公只得召集鲁襄公、宋平公、卫献公、郑僖公、曹成公、齐国太子光以及陈哀公在郑国的『鄬地』『音同为,今河南鲁山县一带』商议救陈事宜。
  晋国来看,收陈国做小弟是牵制楚国的有力武器,所以不管路途有多远,做老大的就得表现出不抛弃、不放弃的姿态;
  但是对于陈国来说,大哥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保护费不用给太多,还不担心随时被欺负,所以陈国国内这时已经有了再度归附于楚国呼声。
  晋悼公:……

  就在这时,有趣的一幕出现了,这边陈哀公奔赴鄬地参加盟会,那边陈国两位执政大夫『庆虎』、『庆寅』已经想好了投诚楚国的方案,只见庆虎、庆寅这二庆私下联系好楚军,然后派了陈哀公的弟弟『公子黄』去往楚军。
  公子黄去楚军的任务是什么呢?
  他的任务是让楚军给抓了,然后关起来……

  随后,公子黄被楚军逮捕的消息『顺利』传到陈国,二庆又赶紧派人把这一消息报告给参加盟会的陈哀公,二庆表示:公子黄被楚军给抓住了,如果国君您不赶紧回来,群臣恐怕会不忍心眼看国家宗庙被楚灭亡而有其它想法。
  陈国和楚国偷偷上演一出双簧,还在参加盟会准备商议如何对付楚军的陈哀公表示国内有难,他得赶紧回去处理,去晚了恐怕国君都没得做了。
  于是,作为被救援的主角,陈哀公就这样名正言顺的从盟会给溜了回来。
  晋悼公:……
  于是,一番折腾后,陈国发现原来还是投靠楚国省事些。
  晋悼公:……

  对于晋、楚围绕陈国的这一场闹剧我们做一个简单的小结:楚庄王灭陈又恢复其诸侯国地位后,陈成公在位的30年间陈国一直是楚国坚定的追随者,但是因为令尹子辛以纳贡的名义敲诈勒索给陈国等小弟带来压力,适逢晋悼公势头正旺,陈国因此而在陈成公的末年叛楚;
  摸清状况的楚共王处置完子辛后不断努力想要争取陈国,虽然晋国此时也想拉拢陈国,但是权衡利弊之后陈国还是选择了楚国阵营。
  公元前568年到公元前566年,子囊两次讨伐终于迎回陈国,而就在中间间隔的一年里有几件事情值得关注,接下来我们一并进行介绍。
  @善水心 2016-10-24 21:47:23
  那句是接與兄曰的吧?
  -----------------------------
  第一句?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