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11-09 20:39:18
催更
-----------------------------
收到
614 晋郑终结盟
公元前562年,7月底,楚国令尹子囊向秦国请求出兵,秦景公很爽快的派兵跟随楚共王,楚共王领兵很快也抵达郑国。
因为郑国与晋国的结盟,楚共王这次出兵的目的只得从救援转换为讨伐,但是楚共王还没开始喊打,郑简公就赶紧前去迎接楚共王并表示主动顺服于楚国,秦军一看任务完成于是也就打道回府。
晋悼公:……
计划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晋、楚两大阵营各自已经陈兵于郑国周围,郑国接下来需要做的便是把气氛搞得再热闹一点。
热闹到晋、楚矛盾激化直接开打。
谁能想到,反复倒戈的过程中墙头草居然会进化到这样的高级形态……
7月27,郑国继续挑事,宋国再次被打。
宋平公:怎么是我,怎么老是我……
孙子兵法曰:兵形象水,水之形,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
兵法告诉我们,用兵的规律就好比水流避开高处而向低处奔流,应该避开敌人坚实之处而攻击其虚弱的地方。
换句话说,在礼乐逐渐被众诸侯抛弃的大势面前,在国与国之间的利益面前,不管我们喜欢又或者是厌恶,虚实之间没有人规定不准玩阴的……
郑国再一次的翻脸终于是彻底激怒晋国,所以到了9月以晋国为首的联军集结全部兵力再次进攻郑国。
然而,面对看起来要动真格的联军,郑国好像还挺高兴的样子……
郑国先是派了大夫『良霄』和太宰『石蓖』给楚共王带话:出于社稷安危的原因,郑国恐怕会很遗憾的不能做楚国的小弟了。当然也不是没有解决办法,楚共王您不如给送些玉帛等财物让晋悼公消消气,或者干脆出兵把他们打得服服帖帖。
送礼讨好晋国?
楚共王丢不起这人……
撕破脸皮与联军大战一场?
好像还真打不过的样子……
但是人家郑国已经明确的表态了:不是我这边不想做楚国的小弟,实在是楚国保护不利……
楚共王这会还能做什么?
好像也做不了什么,一气之下楚共王干脆把郑国来使良霄、石蓖给关了起来,管它合不合规矩……
计划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楚共王已经没有太多的理由讨伐郑国,毕竟郑国事先已经给了楚国做大哥的『机会』;
包围郑国的联军似乎也没有太大的威胁,因为郑国手中始终有着他们的终极武器:求和……
这一年的9月26日,新军将赵武代表晋国进入郑国与郑简公结盟;
10月初9,郑国大夫子展出城同晋悼公结盟;
12月初3,晋悼公释放来自郑国的俘虏并派大夫叔肸通告诸侯。
作为回应,郑国像晋国赠送大量礼物:比如名为『广车』和『軘车』的战车各十五辆,盔甲武器一应俱全,以及其他战车共一百辆;
比如编钟两架配置、以及女乐,也就是歌舞奴隶16人。
除此之外,还有『师悝』、『师触』、『师蠲』乐师三名。
晋悼公高兴之余赐给魏绛乐队其中的一半并说道:正是你让晋国同各戎狄部落讲和,以及整顿中原诸国,八年中间晋国九次会合诸侯,好比音乐的和谐一般没有地方不协调,所以我要和你共享此乐。
晋悼公11年,郑国总算是诚心诚意顺服于晋国。
@善水心 2016-11-09 21:20:41
哎,他们三个国家感觉像是死循环……
-----------------------------
呵呵 死掉一个就不用循环了
@东海闲鸥 2016-11-09 15:46:36
顶一下,今天大约没空看帖了,嘿嘿
-----------------------------
你这已经要看完了吧
@小二鱼被注册了 2016-11-10 12:47:08
签个到
-----------------------------
呵呵 晚上好
@万年潜水的某某 2016-11-10 09:07:47
周四打卡~~~
-----------------------------
哈 潜水姐这周全勤的节奏
郑国此番归服于晋国之后,一时半会不会搞出什么幺蛾子来
接下来我们还是会以晋国为主,适时介绍楚、吴等国的概况
615 寿梦去世
剧情几度转折,郑国终究还是投靠了晋国。
归根结底,晋悼公即位以来在诸侯中的威望盖过楚共王才是关键。
更为可怕的是,晋悼公稳步致力于发展而不是好大喜功、四处征战更令郑国相信中原未来的核心仍属于晋国。
就在郑国同晋国结盟期间,秦景公派了两位官职为庶长的『庶长鲍』、『庶长武』领兵进攻晋国试图帮助楚国挽回败局,下军佐士鲂在抵御秦军时嫌秦军人数太少而放松警惕最终吃到败仗,但郑服晋的局面已经无法挽回。
公元前561年,楚国令尹子囊和秦国庶长『无地』再次进攻宋国以表达对晋国得到郑国一事的不满,通过这件事情我们看到郑国终究还是完美的实现了他们归服于晋国的计划。
只是苦了被牵连进来的宋国……
中原格局暂定的情况下,我们一起来关注下吴国,因为这一年秋,在位25年的吴王寿梦去世了。
吴王寿梦的事迹无须我们重复介绍,长期处于沉寂状态的姬姓诸侯国之一吴国正是在他在位期间逐步强大并开始与中原各国频繁交流。
值得一提的是,吴国称国君为吴王也是从寿梦开始。
不过,等到吴王寿梦去世后,吴国接班人的问题倒是遇到了点小麻烦,如果我们把时间线拉长来看的话,后吴王寿梦时代接班人的问题甚至是主导了吴国接下来的命运。
原来,吴王寿梦一共有四个儿子,从大到小依次是『诸樊』、『余祭』『音同寨』、『余昧』、『季札』,在接班人的问题上,吴王寿梦颇有当年周太王古公亶父的遗风,一眼就看中了四个儿子中年龄最小却最为出众的老四季札。
然而,对于老爹想把自己培养成吴国接班人一事季札却一口回绝了……
等到服丧期满,长子诸樊想按照吴王寿梦的遗愿把君位让给季札,季札又一次拒绝了兄长的好意……
几次三番的辞退,季札是这样解释的:当年曹成公杀曹宣公后篡权,各国诸侯和曹国人都认为曹成公不义而想要立曹宣公之子子臧为国君,但是子臧不想因做国君而失节,最后离开曹国以成全曹成公继续在位。诸樊作为长子本来就是合理的继位人,我虽无能,也愿学习子臧那样的义举。
季札的这番言语说明了说明呢?
至少说明吴国其实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偏远而闭塞,连曹国这样小国的消息都摸得一清二楚……
季札的话说得已经够清楚,奈何越是推辞,吴国人越是认为季札太有德行,于是诸樊继续坚持请求季札来当国君。
如此局面之下,季札只得丢弃全部家产跑去种地以示自己的态度,诸樊也就只得『不情愿』的成为了新一代吴王……
对于吴王寿梦去世这件事情,还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我们一起来看看。
话说鲁襄公得知吴王寿梦去世的消息后那是相当悲伤,悲伤到『临于周庙』。
公元前597年楚庄王领兵包围郑国,郑国当时占卜后采取的策略叫做『临于大宫,且巷出车』,这个临于大宫说的是让全城的百姓们聚齐起来一起大哭,所以我们知道在『周庙』哭泣吊唁的鲁襄公那是真的很难过。
『周庙』指的又是那个庙呢?
其实是周文王的庙,毕竟鲁国始祖周公是周文王之子,所以鲁国后来建了周文王庙来祭奠自己的先祖。
所谓『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
凡诸侯的丧事,异姓的在城外哭泣吊唁,同姓的在宗庙、同宗的在祖庙、同族的在父庙举行。
鲁襄公为了同为姬姓诸侯的吴王寿梦『临于周庙』,足见吴国已经成为中原诸侯团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ty_D329 2016-11-10 08:58:46
卤煮出书么
-----------------------------
然后呢?
@LXL760109 2016-11-10 22:43:57
D
-----------------------------
呵呵 晚上好
@o弘毅o 2016-11-09 20:53:41
614 晋郑终结盟
公元前562年,7月底,楚国令尹子囊向秦国请求出兵,秦景公很爽快的派兵跟随楚共王,楚共王领兵很快也抵达郑国。
因为郑国与晋国的结盟,楚共王这次出兵的目的只得从救援转换为讨伐,但是楚共王还没开始喊打,郑简公就赶紧前去迎接楚共王并表示主动顺服于楚国,秦军一看任务完成于是也就打道回府。
晋悼公:……
计划进行到这一步的时候,晋、楚两大阵营各自已经陈兵于郑国周围,郑国接下......
-----------------------------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11-10 08:23:44
郑国换了高级编剧和导演。
-----------------------------
这个点评到位
@ty_D329 2016-11-10 08:58:46
卤煮出书么
-----------------------------
接着这个话题说几句吧
出版这一目标我会尽量争取的
不过现实是目前遇到的问题还是很多的
首先是出版业界的大环境现在非常糟糕,真正靠出版赚钱的出版社并不多
这一行业现状直接就导致了出版社在选择出版目标的时候非常谨慎,以至于像我们这种野生的新人生存空间比较小;
其次是历史题材火过几年以后目前是冷门,冷到很多出版社一看到像我们这种题材的稿子看都不愿意看就回绝,这是前段时间我和一个做畅销书的编辑沟通后他直接告诉我的。
换句话说,人气、影响不够的历史题材在跟出版社接洽时是不受待见的...
当然,编辑也有暗示我无稿酬的条件愿不愿接受,也就是说出版社给你一个署名权,然后接下来跟你什么关系都没有,这就有点欺负人的意思了...
最后,开这个帖子之前我其实也大致了解过,这的确是一个“过气”的题材,毕竟热潮已经过去,反正慢慢写,慢慢找合适的机会吧。
感谢大家一路的支持。
@没道德的不是人 2016-11-11 21:18:47
好贴看了顶!
-----------------------------
呵呵 周末好
@善水心 2016-11-11 08:06:26
天好冷{{(>_<)}} 他们这样推来推去真的好吗?半仙你怎么看?
-----------------------------
我坐小板凳上和小姑娘一起看
![[d:憨笑]](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d/xiao.gif)
@爱吃鱼不爱挑刺 2016-11-11 00:58:58
双十一之up
-----------------------------
话说剁完手了还能up?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这是前几天某个编辑说的

今天我们简单聊聊秦、楚政治联姻这个话题
我依稀记得这个帖子里面有朋友问起过这个事情
事实上,春秋时期秦、楚两国联姻的情况还不算多见
整个春秋时期,比如左传上能够找到的只有2起,今天说的是第一起
其它文献资料上能够找到的最早记录是在秦穆公与楚成王时期,应该是目前能够找到的最早一例了,但是具体情况我们并不清楚
也就是说,目前有史可循的大概也只有3起
至于秦楚之间最著名的联姻事件,之前不要太火的芈月传估计有话说.....
616 秦楚联姻
随着吴王寿梦的离去以及吴王诸樊的继任,我们看到吴国同中原的关系亦是越来越紧密。
对于楚国,对于楚共王,这自然是他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就在吴王寿梦去世的当年,楚国没有比较重大的事情发生,倒是有一件小事值得我们关注,这件事情与楚共王的夫人『秦嬴』有关。
事情是这样的,『楚司马子庚聘于秦,为夫人宁』。
宁指的是已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说的是秦嬴回到秦国探望自己的母亲,楚国的司马『子庚』为了秦嬴省亲的事还专门到秦国聘问一番。
本来很普通的一件事情,不过是秦景公的妹妹、楚共王的夫人秦嬴回娘家秦国省亲,楚庄王之子,楚共王的弟弟子庚作为司马按照周礼前往秦国聘问协调关系,但是从这件小事我们可以推出一个惊人的结论:楚共王他竟然是秦景公的妹夫。
秦景公:这不是废话么……
这还真不是什么废话,因为春秋以来秦楚之间的政治联姻现象并不多见,秦嬴这层关系也让我们看到近年来频繁联合对付晋国的秦、楚两国关系还真是很不一般,甚至是结成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那么,秦嬴是不是秦楚联姻史上的第一例?
其实倒也不是,早在秦穆公和楚成王所在的年代秦楚两国就曾『两邦若壹,绊以婚姻,袗以齐盟』。
也就是说,我们小小剧透一下的话,接下来几百年里秦楚之间跨越十八代人的政治联姻其实在秦穆公时代就已经打下基调。
不过秦穆公与楚成王究竟如何安排的这段婚姻,我们已经不能知道得更多……
秦、楚什么会在秦穆公时期就有了政治上的联姻?
恐怕还是所谓的秦晋之好伤透了秦穆公的心……
崤之战后,秦国与晋国彻底决裂,加之楚国问鼎中原最大的对手便是晋国,所以楚庄王继位后秦、楚之间关系进一步加强,秦国亦成为楚国争霸宏图中的重要盟友。
比较典型的例子比如公元前611年,『秦人巴人从楚师, 群蛮从楚子盟, 遂灭庸。』
这一年,在秦国、巴国等的支持下,楚庄王将不安分的庸国一举灭亡。
楚庄王历经初期的内乱以及灭庸之后对于楚国的掌控趋于稳定,秦康公的立场可谓相当重要,只是在中原各诸侯国看来,秦、楚、巴等仍然与他们格格不入,所以被冠之以『群蛮』……
到了楚共王,秦景公之妹秦赢嫁入楚国再次说明秦楚之间关系已经相当亲密,所以无论是秦景公攻打晋国、还是楚国救援郑国,彼此出兵相互支持的事情也就再正常不过。
不过就在秦赢省亲归来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560年,楚共王得了重病,这是他在位的第31年。
在落后的医学条件之下,得了重病一般我们要做的就是交代身后事……
自感时日不多的楚共王是这样对众大夫说的:我在十岁时先君就去世,年幼而又没有德行稀里糊涂就当上一国之君,也因此在鄢陵之战中吃到败仗,让国家蒙受耻辱,让大夫担心。如能善终,祭祀安葬的事情在先君的庙中举行就可以了,至于谥号嘛,灵或者厉就可以了。
很显然,楚共王第16年时晋楚之间的鄢陵之战成为了其一生挥之不去的痛,楚共王不但在此战中被射瞎一只眼睛,更是因败于晋国而常年耿耿于怀,以至于他不但不要求为自己单独立宗庙,更是主动要求给个灵或者厉这样不太上档次的谥号。
然而,楚共王要求如此之低,一众大夫听后却是无人敢答应……
直到楚共王下了第五次命令后,众大夫才勉为其难答应了楚共王的要求。
秋,楚共王去世。
令尹子囊是这样说的:赫赫楚国,国君安抚蛮夷、远征南海,况且国君也知道自己曾经的过错,不可谓不『恭』。
楚共王的命令还是没有被众大夫采纳,『共』最终成为他的谥号。
@善水心 2016-11-12 14:10:31
@东海闲鸥 14653楼 2016-11-12 11:55:00
周末啦周末啦,大家都快乐!!!!!!
—————————————————
哈哈。大姐姐周末快乐!
-----------------------------
@东海闲鸥 2016-11-12 14:20:25
阿妹同乐同乐。
这几天时间少点,等周一再来虐楼主~~~~~~~~~~
-----------------------------
话说这是什么情况 姐姐妹妹的都喊起来了...
@善水心 2016-11-12 14:42:04
哈哈,那要狠狠虐~
-----------------------------
介个不太好吧
@o弘毅o 2016-11-11 21:29:00
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这是前几天某个编辑说的

-----------------------------
@jody021 2016-11-12 08:49:22
不在这个圈,不理解这位说的原因,不过这书出来,我等是会看的。或者说要看的人总会看的。
-----------------------------
其实出版方的意思很简单,这种题材的书现在市场受众面很小,他们花精力去运作的话觉得赚不到钱
@梦外人214 2016-11-12 00:31:43
顶帖
-----------------------------
最近一直都很晚的样子 话说感冒好了吧
话说这一节就不用我们多说了
晋国六卿格局的形成视乎已经预示着接下来晋国的主旋律会是什么了...
617 六卿格局
随着楚共王的去世,鄢陵之战成为了他永远的遗憾,直到病重乃至去世之前,楚共王所念念不忘的仍是此战为楚国所带来的耻辱。
奈何晋国历经晋厉公的短暂混乱之后,楚共王的对手是更加年轻也更加强劲的晋悼公,以至于楚共王在与晋悼公的几次角力后并不能占得任何便宜,反倒是郑国更加看好晋国的前景而再度叛楚。
一叶叶,一声声, 空阶滴到明。
漫长争霸道路上,楚共王输给了晋悼公,也输给了时间,不过就在他去世的当年晋国也不太平,中军将荀罃以及下军佐士鲂的相继去世使得晋国政坛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动。
长远来看,这次变动意味着晋国国君被逐渐架空的六卿格局最终形成。
当然,仅仅在这一刻,晋国上下其实是一片欢腾的……
怎么一回事呢?
原来,荀罃去世之后,晋悼公原本打算让中军佐士匄顶替荀罃中军将一职,但是士匄却拒绝了……
士匄的理由是上军将荀偃的能力更强,理应有他出任中军将。
荀偃出道早,论辈分比荀罃还高,业务能力自然也是说得过去,但是因为当年参与到栾书打压三郤以及弑杀晋厉公的政治风波中,等到晋悼公即位之时栾书很快下野,荀偃也从中军佐降级成为了上军将。
意思是晋悼公早已弃用了荀偃?
没这回事……
士匄劝谏之下,荀偃成为荀罃之后新任中军将,虽然走过弯路,倒也算是功德圆满,士匄则原地踏步辅佐荀偃。
随着荀偃高升,上军将的位置又空了下来,于是晋悼公打算让上军佐韩起来接任上军将一职,然而韩起也拒绝了……
韩起拒绝的原因是他认为新军将赵武能力出众,他愿意把上军将一职辞让给赵武。
晋悼公想了想,决定还是让下军将栾黡担任上军将合适一些,不过栾黡是这样说的:论能力恐怕我还不如韩起,韩起愿意让位给赵武,他的意见肯定是对的。
晋悼公:……
君臣相互谦让之下,赵武最终成为新任上军将,韩起则继续担任上军佐一职,赵氏在遭遇重大挫折之后如今也是慢慢恢复元气。
好了,由于下军佐士鲂的去世,下军同样需要进行人员调整,栾黡继续出任下军将,魏绛则由原新军佐升迁成为了下军佐。
魏绛这次倒是没有谦让,毕竟我们发现原有的四军八卿中他已经是排在最后一个……
如此一来,晋国三军六卿人选最终确定,名单依次如下:中军将荀偃、中军佐士匄;上军将赵武、上军佐韩起;下军将栾黡、下军佐魏绛。
晋国几位卿士之间相互谦让,反映出此时晋国政坛和谐的一面,士匄、韩起让位于自己的下级更是成为一件美谈。
不过新军呢?
让晋悼公继续做人事工作总是困难的,再说了这不正好把活着的几位卿士安排完么,所以晋悼公干脆把新军直接裁减划归到下军,晋国再次回归到了三军六卿,比起再挑选两位将佐出来,晋悼公表示这样简直是要方便了太多……
对于此次调整我们简单说几句:本次撤新军的调整是晋国军队建制的最后一次调整,六卿格局由此形成。
目前六卿分别是荀偃所代表的中行氏、士匄代表的范氏、赵武代表的赵氏、韩起代表的韩氏、栾黡代表的栾氏以及魏绛代表的魏氏。
至于原本最为风光的智氏,也就是荀罃一脉,因为六卿名额有限,一个不小心就暂时掉队了……
@暴宝蓝 2016-11-13 17:35:47
我是来顶楼主的
-----------------------------
暴宝蓝好 有阵子没见你啦
@卖女孩的小火柴LB 2016-11-13 20:59:29
催催催催催催催催催催催催催催催催催催
-----------------------------
额.
618 荀氏分家
随着荀罃和士鲂的去世,头疼于人事安排的晋悼公顺势将晋国四军八卿调整回三军六卿。
士鲂作为士会幼子及士燮的弟弟,相当于士会、士燮、士匄代表的范氏一个分支,一来士鲂职务比起士匄要低不少,二来士匄在朝中颇为风光,所以士鲂这一脉失去卿位就显得不那么引人注目。
相比起来,原本身为中军将的荀罃去世之后智氏一下子被排除在六卿之外反差自然就显得大了一些。
不过这又能怪谁呢?
毕竟早在几年之前荀罃的儿子『荀朔』就已经先他而去,加之孙子『荀盈』年幼,因此要怪也只能怪荀罃刚好死在了智氏一脉青黄不接的时候……
智氏淡出六卿,同出荀氏的荀偃却又高居六卿之首,为此我们不妨对晋国智氏、中行氏这由一家分为两家的政治势力做一个简要的回顾。
首先,荀氏与春秋时期一个不太知名的小国『荀国』有关。
曲沃代翼之前,荀国曾与虢国、芮国、梁国及贾国等讨伐过当时的曲沃武公,也就是晋武公。
后来,拉下仇恨的荀国自然是被晋武公给灭了……
荀国被灭之后,荀国旧地被封给了大夫荀息,荀息有几件事情我们印象深刻:
一是公元前658年晋献公时期,荀息建议用良马和壁玉贿赂虞国成就了假道伐虢这一典故;
二是骊姬之乱时晋献公将骊姬之子奚齐托孤于荀息,怎料奚齐、卓子接连被杀,安葬完晋献公的荀息最终选择自杀来尽忠。
公元前632年城濮之战,荀息的孙子荀林父作为晋文公的御驾崭露头角。
这一年年底,为对付狄人晋文公专门新建三个步兵师,荀林父出任中行将,这便是后来荀林父这一脉被称作中行氏的由来,荀林父亦因此被称为『中行桓子』。
再后来,荀林父稳步攀升直至成为中军将,荀林父的弟弟荀首也在他的照应之下步入晋国政坛并一度位居六卿之列。
后因被封于智邑,荀首并没有像荀林父那样以官为氏,而是以封邑为氏被称作『智庄子』,这是智氏的由来。
一方面,虽然同出荀氏,但早在荀林父、荀首时期他们分别代表的已经是中行氏和智氏,算是兄弟分家;
另一方面,中行氏和智氏两家同时位列六卿也从侧面说明晋国政坛家族势力之间的相互提携早就不再是什么新鲜事。
公元前593年,晋国一举灭亡赤狄势力,荀林父在历经邲之战的惨痛失利后立下赫赫战功,随后告老退休,其子荀庚步入政坛成为下军佐,荀庚去世之后其子荀偃接班。
由于参与到栾书弑杀晋厉公的行动之中,荀偃的政治生涯在晋悼公继位之后一度遭遇瓶颈,最终因为士匄的谦让才得以成为新任中军将。
至于智氏一脉我们已经提到,一来荀罃之子荀朔英年早逝,二来晋国军队缩编,这个历史节点之上智氏算是暂时失势,不过由于中行氏的强大,智氏倒也不用担心接下来的政治前途。
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政治的舞台总是有着各种起起落落,比如先氏、比如狐氏,他们都曾经在晋国风生水起,但又早已成为昨日记忆;比如赵氏,虽然一度遭遇庄姬之乱几近灭族,但是幸存的赵武已经成为上军将。
穿林打叶,过程轰轰烈烈。
花开花落,一路上起起跌跌。
@东海闲鸥 2016-11-14 12:39:51
小盆友们大家一起来运动~~~~~~~~~~准备好了,一二三四五,上山打老虎~~~~~
-----------------------------
好怕怕
![[d:可怜]](https://tuoshuiba-image.oss-cn-hangzhou.aliyuncs.com/system/tybbs/d/kl.gif)
619 庸浦之战
说完中行氏和智氏,我们再来聊聊范氏。
当年士会被封于范邑,同智氏一样的是,士会以封邑为氏于是也就有了范氏,他本人也被称作了『范武子』。
士会告老之后,其子士燮接班,亦被称作『范文子』,谥号一文一武,可见父子二人在范氏地位相当不低。
值得一提的是,士燮秉承了士会一贯低调的风格,典型比如公元前589年晋国与齐国之间的鞍之战,士燮与郤克、栾书等共同伐齐得胜回国时士燮一个人拖在了队伍的最后面,理由是走在前面太引人注目容易抢了上级领导的功劳。
再比如公元前575年鄢陵之战期间,身为中军佐的士燮是坚决的反战派,他对当时晋厉公的骄横以及栾书、三郤等权臣之间的内斗有着极强的忧患意识。
鄢陵之战最终还是发生,取胜的晋灵公更加得意忘形,栾书与三郤之间矛盾日益突出,无可奈何的士燮最后能做的便是让自己的祭祀为自己祈祷,仅仅只是希望自己能够早点死去……
哀莫大于心死,悲莫过于无声。
心灰意冷的士燮去世之后,其子『范宣子』,即士匄扛起范氏大旗。
公元前574年年末,栾书、荀偃派兵抓捕晋厉公,对于栾书的召唤,士匄婉言谢绝,这一举动也使得他在随后得到了晋悼公的重用;
公元前560年,荀罃去世后中军佐士匄再度谢绝晋悼公的好意而将中军将一职让位给荀偃,他在朝中的威望与德行可见一斑。
种种表明,士匄是一个爱拒绝,也会拒绝,拒绝得很有水平的人。
既能通过拒绝明哲保身,也能通过拒绝表现出自己谦让的一面,这是我们对于士匄的第一印象。
这不,就在公元前559年吴国派人到晋国请兵联合攻打楚国时,士匄又将吴国人义正言辞的拒绝了……
原来,吴王寿梦和楚共王相继去世之后,吴国和楚国已经都换了新的领导人,由于寿梦幼子季札坚持不肯当国君,吴国国君便只得由长子诸樊出任。
这么一说,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当国君好像是多么委屈的事情……
楚国方面,楚共王去世之后其子『熊招』继位,史称『楚康王』,就在他服丧期间,吴国趁机出兵偷袭楚国。
说好兵不伐丧的,吴国这个套路明显不够讲究,结果呢?
结果神箭手养由基是这样向司马子庚说的:吴国以为我国有丧事是不能出兵的,自然会轻敌而不存戒备之心,不如您设置三处伏兵来等我,我去引诱吴军。
这下倒好,双方在『庸浦』『今安徽无为县一带』交战之时,原本想来个偷袭的吴军却中了养由基的圈套,只见楚军一步一忽悠,在这场被称作『庸浦之战』的楚、吴交战中吴军被打得稀里哗啦……
诗云:不吊昊天,乱靡有定。
昊天是什么?
简单点说,昊天就是老天爷,是神的最高级领导。
敢不吊老天爷,老天爷自然会惩罚,难怪吴国会大败……
吴国吃到败仗,这不到了公元前559年春便赶紧派人到晋国报告战败的情况,并想联合诸侯共同讨伐楚国。
士匄是怎么回应的呢?
士匄表示吴国实在是不厚道,趁着楚国丧事出兵违背了基本的礼仪,于是士匄又一次潇洒的拒绝了别人的请求,这次轮到的是吴国。
@Cassie向阳花 2016-11-14 09:12:00
顶
-----------------------------
向阳花好
@善水心 2016-11-14 21:29:45
半仙还帮别人打广告→_→
-----------------------------
哈哈 这是光明正大的打广告 我看涯叔敢封我
@禅___静 2016-11-14 22:26:19
@o弘毅o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哇塞 这是哪阵风把才女给刮来的
@catslover 2016-11-14 22:59:57
这就到范宣子唱主角了,这么看楼主更得也不太慢。。。
-----------------------------
呵呵 按固定的节奏来吧
我自己的定位是编年史 所以相对细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