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663 大开杀戒

  公元前548年,5月17日,幽会于崔杼家的齐后庄公被包围后试图跳墙逃走,被人用箭射中大腿而掉在墙内,随后被杀,在位共计六年。
  因为崔杼,被齐灵公废立而流放的齐后庄公成功翻盘,代价是戎姬、公子牙、大夫高厚以及宦官夙沙卫相继被铲除,崔杼掌权;
  因为崔杼,齐后庄公掺和到一桩原本就不太讲究的婚姻当中,代价是君臣失和,处心积虑的崔杼弑君,齐后庄公就此退出历史舞台。

  5月19日,崔杼拥立齐灵公之子、齐后庄公之弟『公子杵臼』为国君,史称『齐景公』。
  随后,崔杼主持葬礼,不清道,不警戒,破车七辆,没有武器、盔甲随葬,棺椁甚至没有殡于庙堂,5月29日,齐后庄公的遗体被草草藏于外城,甚至是连诸侯五月而葬的规矩亦被忽略。
  与此伴随的,便是由崔杼所导演的一场大屠杀……

  我们知道,齐后庄公是喜欢勇士的,而且还专门为勇士们设立了一个叫做勇爵的职位,出门随行的勇士自然也是不少,于是在齐后庄公被关起门来杀死的同时,拦在外面的勇士们也是自然要被灭口的。
  为了灭口,诸如『铎父』、『襄伊』、『封具』、『偻堙』勇士当场就被崔杼的兵士杀死。
  栾氏之乱后投奔齐国的州绰好不容易拿到勇爵的编制,但是对不起,一并得灭口……

  至于里应外合的贾举呢?
  崔杼表示也得纳入灭口的名单当中……
  有位叫做『祝佗父』的大夫,原本在外祭祀完毕回到国都打算向齐后庄公汇报工作情况,刚好此时也来到了崔杼家,甚至是连头上的官帽都没来得及脱掉,崔杼表示反正也不多这一个,照杀。
  也不知道是不是头上的帽子触到了他的痛处……

  还有位叫做『申蒯』的大夫,原本负责管理的是齐国的渔业,因受宠于齐后庄公,听闻国君被杀后的消息后打算以死尽忠,并交代自己的家臣带着他的妻子儿女逃走。
  然而,这位家臣拒绝了申蒯的命令,因为他宁愿选择和自己的主人一起自杀而不失节。
  同样都是家臣,栾氏因为州宾与栾祁的奸情走向衰败,这位家臣不愿逃走而违背心中的道义而选择了与主人共同殉难,人与人之间的差距还真是够大的……

  当然了,对于申蒯的死,崔杼表示是他自己动的手……
  此外,还有为叫做『鬷蔑』『音同宗』的大夫因与齐后庄公关系亲密,随后不久于平阴也被杀。
  从这个这个角度来看,即便申蒯自己不动手,崔杼很可能也会把他列入灭口的名单……

  就在崔杼大开杀戒的情况下,闻讯赶到其家门口的宴婴倒是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办法。
  宴婴手下人问道:要不陪国君一起死?
  宴婴: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国君,我为什么要去死……
  手下:要不咱逃?
  宴婴:又不是我的过错,我为什么要逃……
  手下:那咱回去?
  宴婴:国君都死了,还能回哪去……

  宴婴认为,君为社稷死,则死之;为社稷亡,则亡之。
  但是,宴婴也认为,君为己死,可不死之;为已亡,可不亡之……
  换句话说,如果国君因为私事而死,除了他的宠幸私臣,其他臣子是没有义务陪他一块去死的……

  又不死,又不逃,但是也没地方可回,所以宴婴究竟该怎么处理眼下的局面?
  只见宴婴开了崔氏大门,大摇大摆走了进去。
  如此局面之下,宴婴这样的举动难道又不是找死么……
  @2014lijingmlh

  谢谢这位朋友
  不过我最后加的那个吹啊吹是让你自己随便帮着吹几句啊.............................
  @爱吃鱼不爱挑刺 2016-12-28 21:19:38
  @o弘毅o :本土豪赏1朵 鲜花 (100赏金)聊表敬意,赠人鲜花,手有余香【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
  不过好像到了给你取外号的时候了
  大家帮忙一起想想看..................
  @卫国夫子 2016-12-29 12:13:24
  水一贴,最近真是忙成狗了。有点时间也在给作者君修改初稿,都没什么时间来看新稿。
  其实我也不是没时间看新稿,就是怕看了,发现错别字生癖字啥的,我还不能改,。。。。掀桌呐,我这个强迫症是不是没治了???
  话说作者君这又更这么多章了,我表示压力很大啊,今年元宵节前必须搞定呐!!追上你,可怜的我现在才修订到200多章,,,,,,,,,,
  我再次表示可想看新稿呐,但是一看就会想格式啊,格式啊,......

  求安慰
  -----------------------------
  夫子难道现在是这种状态?

  
  这两天小广告怎么这么多...
  大家晚上好
  664 崔杼杀史
  这一节的故事相信很多朋友以前都看到过
  因为实在是太有名了
  664 崔杼杀史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简单点说,孔子看来君子不会在某些事上表现出明显的倾向,也不会在某些方面表现得特别冷漠,他们行事的原则很简单,那就是道义。
  从这个角度来看,晏婴认为什么场合可以为国君殉死、逃亡,什么场合又不需要的观点是站得住脚的。唯一需要提及的是,孔子目前才3岁左右,他的父亲叔梁纥已经去世,母亲颜氏又被正妻施氏所逐,过着清贫日子的小孔子目前还说不出如此高深的话来……

  既然晏婴并不打算为齐后庄公而死,我们一起来看看他冲进崔氏大门后又都做了些什么。
  只见晏婴直接走向齐后庄公,将其遗体枕放在自己的大腿上而失声痛快,站起来后又三次顿足以示哀痛。
  随后就大摇大摆的走出了崔氏大门……

  对于晏婴的一举一动,崔杼的手下那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出于对晏婴的尊重,有人向崔杼建议了:实在是太嚣张了,必须杀了他……
  杀还是不杀?
  崔杼果断选择了不杀。

  为什么呢?
  道理大家都懂的,公然杀君子是不祥的。何况晏婴群众基础好,如此场合只有放了晏婴才能得民心,崔杼是这么想的。
  不过还没过上几天,又有人要杀晏婴了……

  原来,崔杼拥立齐景公即位后,齐景公对齐国内政进行微调,崔杼担任右相,庆封出任左相。
  为了笼络人心,崔、庆二人借此组织了一次盟誓,内容很简单,希望各位大夫以后跟从左、右相,但凡敢不依附崔氏、庆氏的,后果自负……
  然而,晏婴却仰天长叹,表示自己只跟从忠君利国的人,至于所谓的盟誓嘛,拒绝参加……

  晏婴如此不买账,左相庆封动了杀念,崔杼却再次站了出来,不是崔杼不想杀,而是君子的感染力实在太强大,为了民心,崔杼不想因小失大……
  君子的力量真的有这么强大?
  我们不妨来看看紧接着发生的一起事件,不过这次崔杼终于还是没有忍住而开了杀戒……

  齐景公即位,庆封、崔杼出任左、右相,朝中一切布置妥当,齐后庄公的亲信也被灭口,眼前所发生的一切都已平息,弑君事件仿佛没有引起任何波澜,但是史官还有后续工作要做,这不齐国太史很快就把这件事记录了下来,简策上写的是『崔杼杀庄公』。
  太史如此不解风情,可惜又没有晏婴的威望,所以崔杼的处理办法十分简单,一个字,杀……
  通常情况下,春秋时期史官都是家族式的『产业』,世代供职于王室,齐太史被杀后自然就轮到了其弟弟接班,于是乎『崔杼杀庄公』的结论被否决后,齐太史的弟弟小齐太史对于此事要重新描述。

  然而,小齐太史的简策上写的还是『崔杼杀庄公』……
  崔杼也不客气,小齐太史卒,于是小齐太史的弟弟小小齐太史接班。
  然而,小小齐太史的简策上写的还是『崔杼杀庄公』……

  三位齐太史以死直笔,实在可歌可泣。
  不过这还不算完,紧接着又有一位叫做『南史氏』的史官拿写着同样内容的竹简坚持要记录下崔杼弑君这件事情。
  当然了,南史氏在半路上就打道回府了……

  为什么呢?
  因为连杀两位太史后,崔杼终于意识到他杀得了齐后庄公,杀得了前赴后继的史官,但是根本无法把自己的罪行从历史上抹去,最终只得放了小小齐太史。
  先有晋太史董狐直笔赵盾弑君,后有齐太史集体不阿崔杼,戏谑于君臣绿帽事件的同时,竹简所承载的几千年中华历史由此更显厚重。
  @善水心 2016-12-30 21:17:31
  半仙今晚还更吗?
  -----------------------------
  必须更 就是晚了点 小姑娘懂的...
  @catslover 2016-12-30 05:42:53
  正是有了这些史官,中国才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史料啊。
  -----------------------------
  时差姐姐就不对最近晏子的表现说点什么
  大家节日好
  赶紧更 今天不水了
  665 晋又伐齐
  665 晋又伐齐

  齐国内乱暂时告一段落,崔杼的强横之下,除了晏婴和几位史官,齐国上下基本都已听从于崔、庆二人。
  齐景公上任之际,我们还是先对齐景公的身世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毕竟这里还是很有料的……

  公元前575年,晋、楚爆发鄢陵之战的大背景下,鲁国三桓之一的叔孙侨如利用他和鲁成公母亲穆姜的奸情想要除掉季、孟两家,计划失败后叔孙侨如逃亡齐国,后不久又去往卫国。
  来到齐国的叔孙侨如故伎重演,很快就和齐灵公的母亲声孟子勾搭上,意料之外的是叔孙侨如没过多久就表示『不能再罪』,于是叔孙侨如紧接着又去往卫国,在那边混得还算不错。
  对于叔孙侨如与自己母亲的那点事,齐灵公倒没有深究,这倒不是说齐灵公有多大度,而是因为多刚好叔孙侨如来齐国后两人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转变,鲁国人把叔孙侨如的女儿送到齐国嫁给了齐灵公做老婆,叔孙侨如成了齐灵公的老丈人。

  辈分来看,齐灵公与叔孙侨如的女儿是一对,叔孙侨如又与齐灵公的母亲凑成一对,没毛病……
  再后来,叔孙侨如的女儿为齐灵公生下一子,也就是后来的齐景公。
  公子牙被杀、加之崔杼弑杀齐后庄公,一来二去齐景公也就阴差阳错的当上了齐国国君。

  当上国君自然是好事,不过齐景公这边位置尚未坐稳,那边晋平公就会合鲁、宋、卫、郑、曹、莒、邾、滕、薛、杞、小邾等诸侯于卫国的『夷仪』『今河北邢台市一带』,目的自然是讨伐齐国。
  晋平公为什么要伐齐?
  还是前年齐后庄公攻打卫国朝歌、骚扰晋国那档子事,这不前面因为洪水的原因给耽误了么,晋平公表示得补上……

  对于齐景公而言,这属于历史遗留问题,加之齐后庄公刚好被杀,事情倒也好办。
  齐国方面表示齐后庄公做得的确不对,所以齐国已经杀了齐后庄公来向晋国赔罪,希望晋国能够不计前嫌,接纳齐国这个小弟。
  感情齐后庄公的死还能促成晋、齐之间的和平……

  有了齐景公的态度,齐国先是派了隰朋曾孙『隰鉏』向晋平公请求讲和,隰朋我们知道,齐桓公时期他就是以外交见长。
  随后,齐景公又派了左相庆封来到晋国军中挨个送礼,比如齐国宗庙里的祭器和乐器全部赠送给了晋平公,比如上到三军六卿、下到各级将帅都有财礼相送,晋平公高兴之余,伐齐之事再度不了了之。
  唯一郁闷的恐怕会是刚刚看到齐楚友好苗头的楚康王……

  提一点,齐国再度臣服于晋国的背后,晋平公倒是想起了一个人,这便是流亡而久居于齐国已经十余年的前卫国国君卫献公。
  趁着此次机会,晋平公派了魏舒等人将卫献公接回卫国并安置于夷仪。
  如此一来,多次配合晋平公工作的卫殇公就有点尴尬了……

  至于齐国方面,右相崔杼也动起了小心思,他看中了卫国的五鹿,于是把卫献公的老婆孩子作为人质给留了下来,万一卫献公回去后真能东山再起,这些可以作为交换卫国地皮的筹码。
  又提一点,当年晋文公流亡途径卫国被羞辱时,便是在五鹿这个地方。
  晋国把卫献公弄回卫国,显然不会有什么好事情发生,崔杼把卫献公的家属留在齐国,显然也是嗅到一丝味道,至于阔别卫国已久的卫献公回国后究竟能做点什么,他首先想到了一个人,一个能帮他的人。
  @禅___静 2016-12-31 22:21:47
  小岳岳元旦快乐
  -----------------------------
  小岳岳你好
  @catslover 2016-12-31 22:17:26
  @善水心 15557楼 2016-12-31 21:26:00
  半仙,元旦快乐!还有时差姐姐,元旦快乐!
  —————————————————
  小姑娘新年快乐!帅哥楼主新年快乐!楼里的朋友们都新年快乐!
  -----------------------------
  哈哈 我也掺和一下下
  @catslover 2016-12-31 22:17:26
  @善水心 15557楼 2016-12-31 21:26:00
  半仙,元旦快乐!还有时差姐姐,元旦快乐!
  —————————————————
  小姑娘新年快乐!帅哥楼主新年快乐!楼里的朋友们都新年快乐!
  -----------------------------
  哈哈 我也掺和一下下
  大家节日好
  2016年的最后一更要到了...
  666 几个细节
  666 几个细节

  公元前564年,卫献公13年,卫献公让乐师师曹宠妾弹琴,宠妾不认真学被师曹鞭打,接着宠妾向卫献公一通坏话后师曹被鞭打三百下。
  公元前559年,卫献公18年,孙林父、宁殖受邀前往宫中待命,卫献公却自顾猎雁而怠慢了两位,孙、宁负气而走。
  随后,孙林父之子孙蒯侍侯卫献公喝酒,师曹故意念了『巧言』最后一章,暗含卫献公对孙林父的讥讽,孙林父先下手为强,赶走卫献公并拥立其弟卫殇公。

  卫献公出奔前后,我们说几个比较有意思的细节:
  孙林父赶走卫献公之前,在国都遇见大夫『蘧伯玉』『音同渠』,表示国君的暴虐他也是知道一些的,所以假如国君更替,他会怎么办。
  蘧伯玉表示他作为下臣自然是不能以下犯上的,再说了即使冒犯卫献公而立新的国君,也不一定会强一些。
  随后蘧伯玉高挂免战牌,赶紧就从最近的关口离开了卫国……

  孙林父暗自联系宁殖等人后迅速集结兵力杀入宫中,卫献公想要通过结盟与孙林父达成和解,结果派来的子蟜、子伯、子皮三人全部被杀,卫献公逃到只得鄄地,又派子行向孙林父请求和解,孙文子照杀不误。
  卫献公继续逃亡至齐国,孙林父再次派兵追击,杀了卫献公不少随从。
  卫献公逃亡过程中,为他驾车的人叫做『公孙丁』,公孙丁箭法了得,此前收了一个徒弟『庾公差』,庾公差出师后又带了一个徒弟『尹公佗』,结果这边公孙丁驾车逃跑,那边徒弟和徒孙奉命追赶卫献公,师父与徒弟就接上了头。

  作为徒弟,庾公差表示射向自己的老师是大不敬,但是不射只怕回去会被砍头,情急之下故意射偏,连续两箭都射向公孙丁的战车后掉头退走。
  作为徒孙,尹公佗表示自己和公孙丁的关系隔了一层,所以该立功的还是得立功,然后掉转车头继续追赶。
  作为师父,公孙丁把缰绳递给卫献公后不急不慢的弯弓射箭,尹公佗肩膀当场被射穿,让你对师公不敬……

  卫献公逃到达边境之时仍心有不干,于是派了平日为他主持祭祀的人回到卫国宗庙告慰先祖,同时表示自己没有罪过,卫国人不能这么对他。
  一来卫献公的母亲是敬姒,并非卫定公的正妻定姜,二来卫定公去世、定姜哭丧时看到卫献公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就看衰卫献公,并且叹息不能让卫献公同母的弟弟『子鲜』来治国,所以颇有主见的定姜为卫献公顶下三条罪:
  舍弃贤明大臣而与奸佞小人一起商量事情,这是其一;
  蔑视先君卫定公留下的卿士,这是其二;
  残暴地对待太后,也就是定姜本人,这是其三。
  换句话说,对于卫献公的下场,定姜心里其实就两个字:活该……

  至于为什么是卫殇公即位,而不是定姜一度看好的子鲜?
  其实很简单,他随卫献公一同逃亡到了齐国。
  如今转眼过去十余年,由于晋平公的干预,回到故地的卫献公有了复国的念头,孤家寡人一个的卫献公想到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宁喜。

  为什么会是宁喜?
  我们说过,宁殖去世之前对于当年帮助孙林父驱逐国君一事深感后悔,他不太愿意自己因为此时被写到史书中而被后人唾骂,所以专门交代宁喜想尽一切办法来弥补甚至掩盖此事。
  看来,卫国的动态我们得继续追进……
  @Pandaland2015 2016-12-31 12:03:47
  @o弘毅o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谢谢 元旦快乐
  @catslover 2016-12-30 22:56:39
  @catslover 2016-12-30 05:42:53
  正是有了这些史官,中国才有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史料啊。
  —————————————————
  @o弘毅o 15546楼 2016-12-30 22:29:00
  时差姐姐就不对最近晏子的表现说点什么
  —————————————————
  宴子这里的表现无懈可击啊,我对宴子的私德一向没有任何意见。怎么说呢,宴子给我的感觉是爱惜自己的羽毛胜过自己的社会责任。反例想起了两千......
  -----------------------------
  时差姐姐这个类比我个人觉得真的很犀利

  怎么说呢 中国几千年的官场文化下满嘴仁义道德有些时候真的不代表对国家有多大贡献

  当然了,大过节的就不展开细说了...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