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catslover 2017-01-11 23:14:25
  做大之后肯定会出现问题。一是人一多就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拉低水准是必然的;再是流量一大利益就大,到时候各种手段就都出来了,天涯如此,豆瓣如此,知乎只怕也逃不过。
  -----------------------------
  恩 都有自己的兴衰周期吧
  天涯没落还是因为没有跟上潮流,抓不住后来一批的网民
  我个人的感觉 现在年轻一点的 比如学生什么的基本都不会跑天涯来玩
  @Xhui992016 2017-01-12 00:32:50
  楼主好文采,好喜欢这个帖子,我已经掉进坑里无法自拔了
  -----------------------------
  这么巧啊 我也掉这坑里一时半会爬不出来了
  @善水心 2017-01-12 16:31:10
  半仙,我又中奖了。但不知道中的是什么,可千万给我感冒药啊
  -----------------------------
  刚才我问了,的确送的就是感冒药...
  @善水心 2017-01-12 16:31:10
  半仙,我又中奖了。但不知道中的是什么,可千万给我感冒药啊
  -----------------------------
  那个大礼包就是快克的感冒药 但是具体送多少我还不清楚
  @Xhui992016 2017-01-12 00:32:50
  楼主好文采,好喜欢这个帖子,我已经掉进坑里无法自拔了
  -----------------------------
  @o弘毅o 2017-01-12 15:11:32
  这么巧啊 我也掉这坑里一时半会爬不出来了
  -----------------------------
  @Xhui992016 2017-01-12 18:13:36
  哈哈,我正在跟朋友分享这个帖子,她们都表示很好看
  -----------------------------
  恩 负责任的说 你们都很有品位
  大家晚上好

  弭兵会盟后 大家都不打架了 所以我们会重点关注几个诸侯国国内的事情
  678 各国内政
  678 各国内政

  从齐桓公首创霸业,再到弭兵前的晋楚争霸,大国之间来来 厮杀百余年,可谓『夫妇男女,不遑启处』,各国百姓为了互相救援,甚至是无暇顾及休息,晋、楚也因内争外患略显疲态,于是有了弭兵之约。
  我们提到,此次弭兵会盟起到了积极的效果,较长一段时间之内中原战事大大减少,鉴于此,我们不妨对此阶段中原各国的内政情况进行一个简要的回顾。
  如有必要,剧透那么一点也是可以的……

  先说晋国,晋国内政上的特色我们再清楚不过,晋献公灭公族导致朝中遍布异姓卿士,晋成公时期恢复公族大夫并把官职授予卿士嫡长子,没有血缘基础为纽带的晋国在内政上斗争尤显激烈。
  到如今,栾氏衰败后晋国大族已经只剩赵、韩、中行、魏、范、智六家,三军六卿的格局更是使得这六家超脱于其余实力的存在。
  国君稍有不作为、大族之间稍有争斗,晋国都将离预期的轨道相去甚远。

  齐国方面,好的消息是齐国没有晋国如此众多的大族,内政一旦稳定下来也是能力与晋、楚并入大国之列的,坏的消息是朝中大族不多的情况下一旦少数权臣专权也是很要命的事情……
  齐桓公年代,齐国高氏、国氏相当之盛,高厚、国佐先后在这一时期被杀表明两大家族已经有所衰落,齐后庄公被弑后,朝中目前把持大权的是崔、庆二氏,鉴于崔杼与庆封两人关系并不太友好,齐国随时可能会有大的震动。
  同时,陈完当年由陈国投奔而改为田氏后,我们看到田须无及其子田无宇频繁出现于齐国朝政,田氏的一举一动接下来也会是我们的重要关注点。

  再说鲁国,鲁国的特色是『秉周礼』,所以公族势力一直还算比较强盛,以至于以季、孟、叔三桓强过了头,三分公室后鲁襄公的权力实际上已经小得可怜。
  此外,鲁国率先推出的『初税亩』、『丘甲』等制度改革是一大亮点所在,一方面说明鲁国已经有了加强经济、税收的意识;
  但是另一方面也说明战争连连、朝贡任务为鲁国带来了不小的压力。

  说起郑国,因为地理位置居于中原的核心地段、紧邻洛邑,郑庄公小霸的年代郑国着实也风光过一阵子,但是自打郑庄公去世后郑国就陷入内乱而,一蹶不振。
  到了晋楚争霸的年代,郑国频繁遭受晋、楚两国军事、经济上的轮番打压,生存压力十分不小,好就好在晋悼公的后期郑国国内涌现出一批看重德行的卿大夫,郑国也由摇摆不定成为晋国的忠实拥趸。
  比如子产就成为郑国目前最大亮点所在,随着他的权力逐步增大,郑国也将在弭兵时期获得不错的发展,同时郑国也将告诉我们,顶级的政治人才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是多么的重要。

  宋国一直以来君权还是比较强的,宋平公时期,鱼石等桓公派系集体逃往楚国后则更有利于其权力的集中。
  因为与晋国和楚国两边关系良好,华元、向戌先后促成弭兵会盟为宋国这个阶段的历史增色不少。
  不过,由于华氏、向氏在国内势力太大,这两家之间的矛盾反倒又成为了宋国接下来的最大隐患所在。

  至于卫国,卫献公在流亡十几年后孙、宁二氏均从卫国淡出,君权失而复得,卫献公当然会倍加珍惜。
  不过,小小的卫国倒也闹不出太大的动静……

  说完这几个国家后,要不要再介绍下楚国?
  我看倒没这个必要了。
  毕竟,开头就说了,我们介绍的是中原各国的内政情况,然而大家其实是并没有把楚国当做中原一份子的……
  @禅___静 2017-01-12 21:27:50
  @o弘毅o :本土豪赏1根 鹅毛 (10赏金)聊表敬意,礼轻情意重【 我也要打赏 】
  -----------------------------
  大妹子你好
  @禅___静 2017-01-12 23:16:09

  姐姐好
  -----------------------------
  嘘 小声点 那都是过去式了
  @禅___静 2017-01-12 23:35:23
  @禅___静 2017-01-12 23:16:09
  姐姐好
  —————————————————
  @o弘毅o 15923楼 2017-01-12 23:22:00
  嘘 小声点 那都是过去式了
  —————————————————
  一日为姐,终身为姐~
  -----------------------------
  才女别乱说 什么叫一日
  @catslover 2017-01-13 00:00:51
  发个好玩的
  
  -----------------------------
  艾玛 齐景公的护照很洋气嘛
  @catslover 2017-01-13 00:00:51
  发个好玩的
  
  -----------------------------
  话说齐景公后面去世的时候我还打算专门介绍一下的
  他的墓葬名气还是比较大的
  10:54
  通知:你发表在『娱乐八卦』内的贴子《【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已被望月苏推荐为红脸,感谢你对天涯社区的支持。


  ....................
  
谢谢大家【抢红包
  @好想吃番茄肥牛 2017-01-13 18:23:26
  相见恨晚,现在才看到第三页。,楼主还在更吗?
  -----------------------------
  不晚不晚 还没太监

  @Xhui992016 2017-01-13 11:57:33
  啊哈哈哈,好帖必须要分享,刚刚一朋友还在讨论来着,楼主写的文字既欢乐又有趣,不枯燥很容易记住,还学到很多历史知识,长见识的同时也很佩服如此有才的楼主。
  -----------------------------
  哪里啦 大家一起学习 我也是学徒一名
  @Cassie向阳花 2017-01-13 13:44:37
  顶~
  -----------------------------
  向阳花好
  
涯叔荡漾【抢红包
  @o弘毅o 2017-01-13 00:06:43
  话说齐景公后面去世的时候我还打算专门介绍一下的
  他的墓葬名气还是比较大的
  -----------------------------
  @catslover 2017-01-13 00:23:35
  所以我先给你热热场子。
  好玩的是这个翻译,理论上讲,齐景公应该是Marquess,不是Duke,难怪说礼崩乐坏呢。
  -----------------------------
  我倒是觉得这些人名 称呼用英文翻译起来一点美感都没有 看起来跟菜市场大妈一样的
  大家周末好
  很抱歉 来晚了...
  679 崔氏败落
  谢谢大家这次的投票 结果应该说完全超出我的预期...

  希望经过这样的活动,帖子的知名度会稍微有点提升,为以后有机会出书创造更好的条件。

  再次感谢、
  679 崔氏败落

  弭兵过后,各国的现状我们也做了简单介绍,既然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各国战事很少,那么我们可以关注点什么呢?
  友情提醒,我们说的是国与国之间战事很少,不代表国内就相安无事……
  弭兵会盟结束后,第一个发生巨大动乱的是齐国,这件事情与齐国右相崔杼有关。

  崔杼、棠姜、齐后庄公之间的精彩大戏我们有过介绍,帽子是这部戏的关键词:齐后庄公给崔杼戴了绿帽子,还把崔杼的帽子打赏赐给别人,最后自己的乌纱帽连同脖子一起被崔杼给摘掉。
  不过,这件事情早已过去,不是我们要说的重点,我们要说的是,棠姜其实并不是崔杼的原配,在此之前崔杼早有家室。
  当然了,又是寡妇、又是同姓,崔杼要是第一次婚配就按这个套路那就实在是太不讲究了点……

  棠姜之前,崔杼早已娶妻。
  不过这仍不是重点,因为崔杼夫人去世已久……
  崔杼夫人生前留下两子,长子『崔成』、次子『崔强』,后来棠姜也为崔杼生下一子,名叫『崔明』。

  另外,棠姜改嫁时还把前夫的儿子『棠无咎』给带了过来,和自己的哥哥东郭偃一起辅佐崔氏。
  后来,问题出在了崔成身上,由于患病,崔成不幸被废,棠姜之子崔明则被立为了崔氏继承人,矛盾就此而展开。
  本来吧,被废一事崔成也怨不得别人,毕竟问题出在他自己的身体上,不过崔成倒也的确没有埋怨此事,而是在被废后请求终老于崔邑,因为这里是家族宗庙所在地,也算得上是落叶归根。

  崔杼原本也答应了儿子的请求,只是东郭偃和棠无咎楞是把这件事情给搅黄,亲崔明的两位表示正是因为崔邑地位太高,所以必须归于宗主,崔成还是另谋他地的好……
  崔成、崔强两兄弟为此十分生气,甚至是想杀死东郭偃和棠无咎。
  奈何一来继承人的地位被剥夺,二来平日崔杼唯独就听得进去东郭偃和棠无咎的话,为了报仇,兄弟二人想到了左相庆封。

  作为政治上的对头,庆封自然是巴不得崔氏家里出了事情的,于是庆封又找来大夫『卢蒲嫳』『因同撇,四声』共同商量计策。
  这位卢蒲嫳有个哥哥叫『卢蒲癸』,齐后庄公被弑后为了避难只得逃亡晋国,显然卢蒲氏与崔氏是有过节的。
  一番商议后,庆封与卢蒲嫳决定插手此事,允诺崔成、崔强兄弟二人放心大胆的去干,左相到时候自然会为他撑腰。

  公元前546年,9月初5,这里弭兵会盟仅仅2个月的时间。
  崔成、崔强二人布置一番后公然杀东郭偃和棠无咎于崔氏之朝,气得崔杼当场就离家出走,他的手下也四处逃散。
  一时间崔杼连个驾车的人都找不到,竟然只得临时拉了养马的寺人顶替。

  对于家族失控,崔杼能去哪里?
  只见崔杼也去到了庆封家,他想做的是尽快把事情平息下来,以免祸及整个崔氏家族。
  此时此刻,左相的支持应该是不错的选择。

  庆封表示,崔、庆本是一家,这些小孩们怎敢如此放肆,必须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于是卢蒲嫳领兵出马,领着一众兵士对崔氏发动猛攻,而且还煽动齐国国人帮着一起进攻。
  等到崔杼再次回家时,崔成、崔强已经被杀,崔氏家里所有人口和财物全被被夺,棠姜上吊自尽,崔杼顿然明白,自己无家可归的背后其实是一个巨大的阴谋……
  随后,绝望的崔杼上吊自杀,去往的那个世界有棠姜,还有齐后庄公。
  @三余_ 2017-01-14 16:45:29
  @o弘毅o 243楼 2015-04-01 17:35:00
  引一段关于九鼎的内容,正文我们就不再多做介绍
  纵观中国历代史籍,关于九鼎下落的材料虽多,但往往自相矛盾,提不出充分可靠的依据,不禁让人产生疑问:在地下埋藏的古物中,九鼎今天究竟是否还存在?
  在历史上,根据历代史书记载,它确实曾作为夏、商、周三代的镇国之宝。相传了二千年;并且,从未发现过古人关于它已销毁的历史记载。
  或许,今后会有揭破这个千载之谜的...
  —————————————————
  秦始皇是统一华夏的第一人,谁要是不想国家统一了,就去挖秦始皇陵吧??
  —————————————————

  呵呵 我能查到的资料来看 到秦始皇这一时期九鼎可能已经失传
  所以对于在皇陵发现九鼎这一问题,我并不抱太大期望
  反倒是传国玉玺,虽然后来传了下去 但会不会有相关的东西,倒是一个迷

  我个人觉得,科学与政治联系起来是一件很尴尬的事情,虽然这样的事情在国内相当普遍。
  皇陵现在不会挖掘,一方面是政治上的原因,没有大领导原意承担骂名,
  另一个原因是技术上的,目前根本不可能做到保护性的挖掘,因为这个工程实在是太过庞大了。
  当然了,据说现在对皇陵环境、结构分布等其实已经掌握非常清楚,真要开挖的话,说不定已经有过预案,只是,没有对外公布。

  我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目前的考古界不会轻易开挖保存完好的墓葬,尤其是秦始皇陵墓这样逆天的墓葬,但是这都是在墓葬暂时不需要挖掘的情况下。
  一旦某些地质灾害,导致陵墓需要抢救性的挖掘,到时候也是硬着头皮必须上的。


  @catslover 2017-01-13 00:23:35
  所以我先给你热热场子。
  好玩的是这个翻译,理论上讲,齐景公应该是Marquess,不是Duke,难怪说礼崩乐坏呢。
  -----------------------------
  @o弘毅o 2017-01-13 22:29:38
  我倒是觉得这些人名 称呼用英文翻译起来一点美感都没有 看起来跟菜市场大妈一样的
  -----------------------------
  @catslover 2017-01-13 23:07:47
  这是维基百科英文版的翻译,不仅有莫名的喜感,而且也有问题。确实,直接翻译成QI JING GONG还好点。
  不过即便是英文的文学作品,我看过的感觉大都缺少美感(狄更斯的文学性我是感受到了)。就像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哪一位的诗,看上去就是大白话,也不明白好在哪里——当然也许是因为我自己英文不够好罢。钱钟书说过“束缚在中国旧诗传统里的读者看来,西洋诗里,空灵的终嫌有着痕迹、费力气,淡远的终嫌有烟火气、荤腥......
  -----------------------------
  支持时差姐姐的看法
  欧美的语言和汉语完全就是不同的风格,从艺术的角度,各有各的土壤,所以各有特色。
  但是像中文这样博大精深,字字珠玑,一个个的字用起来都这么讲究,我是很难在英文作品 以及翻译的国外名著中感受到的。

  对于初看国外名著的人,通常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名字都记不住...

  @catslover 2017-01-13 00:23:35
  所以我先给你热热场子。
  好玩的是这个翻译,理论上讲,齐景公应该是Marquess,不是Duke,难怪说礼崩乐坏呢。
  -----------------------------
  @o弘毅o 2017-01-13 22:29:38
  我倒是觉得这些人名 称呼用英文翻译起来一点美感都没有 看起来跟菜市场大妈一样的
  -----------------------------
  @catslover 2017-01-13 23:07:47
  这是维基百科英文版的翻译,不仅有莫名的喜感,而且也有问题。确实,直接翻译成QI JING GONG还好点。
  不过即便是英文的文学作品,我看过的感觉大都缺少美感(狄更斯的文学性我是感受到了)。就像刚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哪一位的诗,看上去就是大白话,也不明白好在哪里——当然也许是因为我自己英文不够好罢。钱钟书说过“束缚在中国旧诗传统里的读者看来,西洋诗里,空灵的终嫌有着痕迹、费力气,淡远的终嫌有烟火气、荤腥......
  -----------------------------
  支持时差姐姐的看法
  欧美的语言和汉语完全就是不同的风格,从艺术的角度,各有各的土壤,所以各有特色。
  但是像中文这样博大精深,字字珠玑,一个个的字用起来都这么讲究,我是很难在英文作品 以及翻译的国外名著中感受到的。

  对于初看国外名著的人,通常一个最大的弊病就是,名字都记不住...
  @夜色妖娆江山多娇 2015-03-31 23:57:31
  来了,有在的呢
  -----------------------------
  @zhangnan77899 2017-01-14 00:30:32
  留下记号
  -----------------------------
  话说这位老师在前面陪了我好久,后来就没上线了...
  680 断章取义
  680 断章取义

  爱人者,人恒爱之;
  杀人者,人恒杀之。
  作为姜太公长子齐丁公的后人,崔氏在齐国世代相传、历来在朝中担任要职,到了崔杼之时更是独揽朝政大权,横行一时,不过也正是崔杼在政争斗争中的失败导致崔氏失势,从此淡出于齐国政坛。

  提一点,崔杼与棠姜之子崔明于9月初5夜里躲入先人墓群中逃过一劫,随后又奔往鲁国,后来在鲁国为官,虽说昔日光景很难再现,好歹崔氏还不至于落得个绝后的下场。
  崔氏如期败落,齐国政权很自然的就轮到了庆氏把持。
  庆封这个人平素有两大爱好,一来喜欢打猎,二来嗜好喝酒,眼见政治上的对手被铲除,庆封倒也潇洒,把政权托付给了自己的儿子『庆舍』,然后准备好好享受人生……

  如何享受人生?
  庆封的套路是这样的,不妨与大家分享,有条件的朋友最好不要借鉴……
  崔杼自杀1年后,也就是公元前545年,庆封带着自己的妻妾、财物搬到了卢蒲嫳家,换个环境,显然更加有情趣。

  庆封这一折腾不要紧,苦的是朝中那些官员,为了朝见庆封,大家只得改道专门到卢蒲嫳家来……
  朝中大事有庆舍打点,庆封果然逍遥,饮酒作乐之外,没事还经常和卢蒲嫳玩玩『易内』的游戏,俨然一派和谐。
  什么叫易内?
  内嘛,就是内人,也就是老婆的意思;易者,交易的意思,也就是说,为了享受人生,庆封竟和他人交换老婆来寻求更大刺激……

  庆封干出如此伤风败俗之事的同时,我们得注意另外一个人的反应,也就是为庆封提供住所的卢蒲嫳。
  崔氏败落,卢蒲嫳在决策以及发兵围攻崔氏的过程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卢蒲嫳之所以如此尽心尽力,根源还是在于他和卢蒲癸兄弟二人原本是齐后庄公身边的人,他的出发点在于为旧主复仇。

  我们知道,齐后庄公被杀的过程中,庆氏其实也不干净,所以卢蒲嫳逢场作戏的背后究竟还有怎样的玄机,有待事态的发展来揭晓。
  首先,为了对付崔氏的余党,庆封通告那些逃亡在外而又知道崔氏余党的人,只要前来打小报告就允许回国,利用这个机会,卢蒲嫳将卢蒲癸迎回齐国;
  其次,有了与庆封的这层关系,卢蒲癸回国后顺利做了庆舍的家臣,并且还颇受宠信,于是卢蒲癸又向庆舍举荐一番,齐后庄公的另一党羽『王何』也被召回齐国,卢蒲癸、王何两位都做了庆舍的贴身警卫。

  此外,出于对卢蒲姜的赏识,庆舍还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按照春秋时期称呼女子的惯例,我们称之为『卢蒲姜』;
  最后,有人问起卢蒲癸为什么要娶同为姜姓的卢蒲姜时,他的回答实在是耐人寻味,卢蒲癸是这样说的:『宗不余辟,余独焉辟之?赋诗断章,余取所求焉,恶识宗?』
  卢蒲癸的意思是,既然同宗的庆氏都不避我,我又怎么能独自避开,就好比在赋诗时断章取义,取自己所需要的就是了,管他什么同宗不同宗。

  断章取义这个典故正是出自卢蒲癸的一番话,这个贬义色彩相当浓的典故告诉我们卢蒲癸在乎的可能并不是卢蒲姜这个人,而是庆氏这层关系
  与此同时,卢蒲癸『断章取义』的攀附庆氏这层关系,搞不好背后还可能隐藏着更大的秘密。
  爱人者,人恒爱之 这是孟子他老人家说的话

  杀人者,人恒杀之 这是山寨孟子他老人家的话...

  接下来,我们主要会围绕下面这句展开,并且会从一个不太常见的角度去看这段历史。
  681 复仇时刻
  681 复仇时刻

  寄人篱下,卢蒲癸等人究竟会如何为旧主齐后庄公复仇,我们从『公膳』说起。
  公膳是什么呢?
  公膳是卿大夫在办公期间公家所提供的膳食,按照齐国当时的标准,公膳每天要杀两只鸡,看来伙食还算不错。

  但是,自打卢蒲癸、王何回到齐国并成为庆舍的亲信后,这事就变了味。
  先是掌管伙食的人把鸡换做了鸭,档次立马下去一节;
  接着进献实物的人更绝,干脆连鸭子也省了,直接把肉都拿走,只端一盆汤给各位大夫食用……

  公膳被人做了手脚,众大夫自然一肚子不高兴,齐慧公的两个孙子『公孙虿』『音同柴,四声』、『公孙灶』更是相当生气,顶替父亲执政的庆舍哪知个中蹊跷,于是就把这事告诉了卢蒲嫳。
  卢蒲嫳表示,跟庆氏比的话,公孙虿、公孙灶两位不过只是禽兽,待我杀了他们而睡在他们的皮上来为庆氏出气。
  卢蒲癸等人的第一步我们大致推断出其意图,那就是故意触怒众大夫而离间庆氏。

  为了达到效果,大夫析归父很快就被派到了晏婴那里,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联手做掉公孙虿、公孙灶。
  晏婴乃是何等人,一面表示自己的手下难堪大用,合作起来恐怕十分困难,一面又表示自己绝对不会泄露半点消息。
  如果实在不信的话,盟誓都是可以的……

  晏婴推辞之后,析归父又找到大夫『北郭子车』。
  还是同样的内容,还是同样遭到拒绝。
  不过不要紧,这个计划的真实目的本来就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告诉大家庆氏要搞事情了,请大家做好准备措施……

  一番『宣传』后,我们看到了田氏家族内部的以下谈话:
  老爹田须无:齐国恐怕会有一番动乱了,我们能有什么好处?
  儿子田无宇:估计可以得到来自庆氏的木头一百车。
  田氏父子敏锐的察觉到众大夫将会联合起来对付庆氏,于是乎他们愉快的在讨论庆氏倒台后自己能得到什么……

  接下来,日子照过,庆舍对于家族背后的危急浑然不觉。
  卢蒲癸、王何这天拿了一副卦象给庆舍看,表示这是有人为了攻打仇人所占,希望庆舍能够对此指点几分。
  庆舍表示,这个卦象显示结果不错,仇人将会有血光之灾。
  然而,庆舍所不知道的是,这其实是卢蒲癸、王何为进攻庆氏而占卜得来的卦象,庆舍点评的是自己家族的未来……

  这边我们再来看看庆封,公元前545年,10月,庆封于莱国故地莱邑打猎,田无宇也有跟随。
  很快,田无宇收到老爹田须无的传唤,于是田无宇向庆封申请回家,理由是自己的母亲病重,得赶紧回去探望一番。
  庆封找人占卜一番,田无宇对着卦象说这个卦象意味着死,当即捧着龟甲而痛哭,于是庆封也就准回家探望母亲。
  但是,田无宇只不过是说了这个卦象意味着死,却并没有说这个卦象意味着谁死,而他的申请回家显然又有猫腻,就在田无宇渡河之后还故意破坏渡船、撤毁桥梁,断了庆封回去的路……

  本来吧 ,庆封手下有个叫做『庆嗣』的人已经察觉出不祥之兆,并且断定秋祭的时候齐国国内必有祸乱发生,于是劝说庆封赶快回去。
  然而,庆封哪里肯听,毕竟打猎更重要……
  事情进行到这里的时候,我们已经大致推断出卢蒲癸等人的目的,卢蒲癸、王何回国的目的就是报仇,崔氏衰败后他们的下一个目标正是庆氏,计划则是一方面故意拉仇恨逼得众大夫联合起来对付庆氏,另一方面又设法孤立庆封、庆舍父子二人。

  只是,作为庆舍的女儿、卢蒲癸的老婆,卢蒲姜好像也已经看出哪里不对劲来……
  @Cassie向阳花 2017-01-16 09:31:13
  顶贴~
  -----------------------------
  向阳花好
  @Xhui992016 2017-01-16 01:23:38
  留个脚印~
  -----------------------------
  晚上好
  大家新的一周好
  682 四大家族
  @善水心 2017-01-16 21:04:59
  招呼都打完了木有啊,什么时候更啊
  -----------------------------
  在更...
  682 四大家族

  公元前545年,11月初7,齐国,太公之庙,秋祭。
  按照规矩,庆舍将会亲临并主持这次祭祀活动,不过就在庆舍准备动身之前,卢蒲姜给父亲庆舍带话来了,卢蒲姜表示听闻有人想要趁着这次祭祀发动祸乱,所以父亲大人最好还是不要去。
  我们一直怎么说的来着,凡做大事者,保密工作十分重要……

  然而,庆舍大权在握,压根就不信谁会有这么大的胆子当着自己的面闹事,即便女儿告诉了自己这一消息,庆舍还是如期出席秋祭。
  只是庆舍并不知道,卢蒲姜的话自有其深意。
  原来,察觉到卢蒲癸等人不太对劲后,卢蒲姜与卢蒲癸夫妻二人进行了一番推心置腹的交谈,再三追问下,卢蒲癸将田、鲍、高、栾齐国四大家族准备利用这次祭祀联合消灭庆氏的计划告诉了自己的夫人、也就是庆舍的女儿,卢蒲癸正是幕后真正的组织者。

  父亲,还是夫君?
  这道选择题在春秋初年其实就有人已经做过,这个人便是郑国执政大夫祭仲的女儿雍姬。
  当时,郑厉公上任后想除掉独揽大权的祭仲,找来的杀手雍纠却是祭仲的女婿雍纠,雍姬得知这一计划后问了自己的母亲该怎么办,雍姬母亲当然是顺着自己的夫君祭仲了,并说下人尽可夫这样的话,于是乎被杀的反倒成了雍纠,郑厉公也被吓得在外流亡多年。

  如今再次面对难题,卢蒲姜是这样说的:我的父亲性情倔强,没有人故意劝他不要出席祭祀的话,他反倒可能会起疑心而不来了。
  所以我们知道了,卢蒲姜前面一番话真正的用意在于刺激庆舍,逼其参加祭祀,这道选择题的答案叫做大义灭亲,一如卫国曾经发生过的事情。
  提一点,所谓的田、鲍、高、栾四大家族,田指的是田须无,田完之后人;鲍指的是『鲍国』,鲍叔牙之后人;高和栾分别指的是同为齐惠公之孙的公孙虿、公孙灶,公孙虿因父亲字『子高』,所以家族被称作高氏,公孙灶因父亲字『子栾』所以族称作了栾氏,高、栾两家与此前齐国传统的高氏以及晋国的栾氏关系不大。

  卢蒲癸通过公膳一事的离间,庆氏已经得罪高、栾两家,虽说晏婴、大夫北郭子车等拒绝联合对付庆氏,但田、鲍两家还是被成功拉拢过来,卢蒲癸运筹帷幄的背后,四大家族已经调兵遣将做好准备。
  个中玄机交代完毕后,关于春秋时期的祭祀,我们再来了解一个有趣的细节,这个细节叫做『尸祭』。
  不要害怕,此处并不暴力,应该能通过审核……

  夏商周时期,大家认为人死后魂气归于天,形魄归于地,于是便有了鬼神。
  主流观点认为,鬼神是存在并可以感知的,所以在巫术的配合下,重大祭祀时会有招魂的环节,这样一来便可以与先祖们来场『亲密互动』。
  说到底,典型比如周朝的招魂祭祖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更好的维护其宗法制度,但是如何具体实施招魂,这就得提到我们说的尸祭。

  所谓尸祭,指的是由一个活人来扮演『尸体』,充当已经死去的先祖来接受众人的祭拜。
  对于活人的选择,一般会有『尸必孙』的具体要求,也就是说这个人得是祭祀人孙子辈的人物,于是就有了『祭,成事者必用尸,尸必孙』这样具体的操作规范。
  简单点说,春秋时期重大的祭祀,比如春、秋二祭中,一般会设置尸祭这一环节,因辈分原因,假扮先祖的祭尸年纪一般都较小,比如此次秋祭中的祭尸『庆婴』,而且毕竟只是演戏,所以是不会真正有生命危险的。

  但是很不幸,由于此次祭祀背后的复杂原因,小庆婴最终丧命成了一具真正的尸体……
  @善水心 2017-01-16 21:28:30
  女儿的这种选择题真的比男的什么妈妈妻子掉河里了难多了。
  -----------------------------
  那种题目不过是个玩笑而已,完全没法比的...
  @暴宝蓝 2017-01-16 21:28:33
  我是来顶楼主的
  -----------------------------
  呵呵 暴宝蓝好啊 很久不见了
  来晚了
  话说小姑娘顶那个小广告是为什么...
  @卫国夫子 2017-01-17 01:07:47
  表示工程进行一半了,作者君千万不要太监了啊
  -----------------------------
  夫子厉害 夫子君千万也不要太监了啊
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