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春秋史】华夏文明溯源——传说 、历史与文化

  @点点断月点 2017-01-22 19:06:38
  @catslover 2017-01-22 08:45:52
  @catslover 2017-01-21 23:24:40
  季札观乐这事总觉得太神,反正我听不出这么具体的内容来。要么是因为我不通音律,要么就是他在此之前就熟悉这些音乐。
  —————————————————
  不可能的,再大的舞台,也就是一国的权相!想再扩大影响就需要交伐征战了,这些和孔子自己的主张相违背的!说到底春秋或许还有儒家的一席之地,战国根本行不通的!
  -----------------------------
  呵呵 你说的和我说的其实不矛盾的

  宏观层面,历史大势是滚滚向前的,妄图靠某个人扭转乾坤是不现实的,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形态的逐步演化,这些才是推动历史向前的根本。

  不否认以上观点的前提下,其实我个人很喜欢从微观层面去看问题,因为,历史也是由人来推动的,某个历史契机、某个人,于是有了某段轰轰烈烈的故事。
  很多历史事件,是历史的必然,没有张三,也会有李四站出来,但是同样在必然的后面也存在着各种机缘巧合,历史最终选择了张三,所以有了后来的故事。
  但是我一直认为历史有趣的地方正是在于其不可复制性,假如某个关键的历史人物从一开始就不复存在,比如假如没有刘邦这个老流氓,我大致相同们认为几千年后社会的格局应该会大致相同,但具体的剧情可能已经千差万别,我喜欢蝴蝶效应这个系列电影的原因就在这里。

  @点点断月点 2017-01-22 19:06:38
  @catslover 2017-01-22 08:45:52
  @catslover 2017-01-21 23:24:40
  季札观乐这事总觉得太神,反正我听不出这么具体的内容来。要么是因为我不通音律,要么就是他在此之前就熟悉这些音乐。
  —————————————————
  回到这个话题本身,我之所以把季札和孔子联系起来聊这个话题,根本的目的还是想强调或者说宣传季札这个人物,加深大家对他的印象。
  因为种种原因,某些历史人物被无限拔高,某些又变得默默无闻,这都是很正常的,但不一定能够反映出当时或者说很久以前两个人之间的差距,这算是基本的出发点。

  春秋或许还有儒家的一席之地,战国根本行不通的!
  ------------------------------------------------
  其实我也同意后面一点,对前面的保留一定意见,因为就算是春秋时期其实也行不通...

  孔子的那套为什么行不通?
  因为即便是春秋时期已经不需要他的那套理念,所谓的礼崩乐坏,是历史的选择。
  生产力的提高、铁器逐步出现并取代青铜器、井田制的瓦解、小国纷纷被吞并形成大国对峙的局面,天子国君权利被侵蚀乃至架空等等等等,这些其实已经宣判了礼乐制的死刑。

  孔子的这套东西可以给天子玩,也可以给国君玩,但是最大的问题是他们已经到了说话没人听的地步..........

  各国要的是什么?
  是生存。
  是走自己的路,顺便把别人的路堵死。
  所以,法家才是这个阶段必然的选择。

  等到中华大地又逐步恢复中央集权的格局,大领导说了算的时候,儒家才找到了他们的土壤。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道家的黄老思想才是历史的选择。

  春秋要的是什么呢?
  我个人认为,春秋其实什么都不要,什么又都可以要。
  因为这个阶段流派都还在萌芽,或早或晚,都还没有形成大规模的战斗力。
  国与国之间的区别、交流乃至摩擦,最终将各大门派逐步唤醒。
  再大的舞台,也就是一国的权相!
  ----------------------------------
  对于孔子,大抵如此。
  但是对于季札,他的舞台是吴王,甚至是有成为中原霸主的可能。

  前面我们已经说了,他的那一家子为了让他当国君可谓煞费苦心,季札观乐这件事也是我们从正面了解季札的一个平台,但是无论几代吴王怎么折腾,季札最终还是拒绝出任吴王。

  小的层面来看,季札打破了吴国现有体制的平衡,所以接下来刺客列传中的精彩部分会呈现在大家面前,如果没有季札这一出,接下来吴国很可能会波澜不惊,不出这么多意外的事;
  大的层面来看,吴国之所以辉煌过后迅速跌落,国君本身的不作为也是关键,越王勾践这种事情就是吴国典型的自己作死。

  所以我感兴趣的是季札如果当上国家,按他的理念去打造他的吴国的话,虽说几千年后的社会格局不一定有大的变化,但是在春秋进入尾声的几十年、甚至是百来年一定会是另一幅景象。

  很可惜的是,历史从来不会有如果...........
  以上内容随手打的
  不代表本人最终立场...............
  ------------------------------------
  其实我想说的是,我个人读史的毛病是喜欢把焦点聚集在人物上,这样会显得格局太小...

  但是,其实也无所谓,我有我的立场,也不打算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别人,安安静静的叙述故事就好。
  希望大家能够接受。
  @猫咪奇遇记 2017-01-22 14:55:52
  楼楼写的很有意思,每天指着看帖子熬到下班啊~~~~
  -----------------------------
  谢谢 不过每天就更这么点 熬不了几分钟 说明你下班一定很早...
  688 一见如故
  对了 最近零零散散又看了一些书
  给大家推荐 查令十字街84号 这本书

  内容我就不剧透了
  这本书内容很短 书信体风格也很有趣
  人文历史气息之浓厚看得我是唏嘘不已

  就是随便推荐推荐吧
  反正豆瓣现在那种逼格满满的读书体会我是写不来的...
  有缘遇到这本书的时候不妨花几个小时一读,读完就会发现缘分还真是妙不可言。
  688 一见如故

  季札观周乐,从诗词到音乐,再到舞蹈,季札均深入而细致的作为点评,如果说中华文艺史上要评选一个批评界的开山怪,恐怕是非季札莫属……
  当然,季札此次中原之行并非到鲁国观周乐这么简单,这不吴国新君初立,季札的主要任务还是代表吴国与中原各国互通友好。
  至于有没有回避国君一事,估计只有季札本人心里最清楚……

  鲁国之后,下一站齐国。
  崔、庆相继败落,公孙虿、公孙灶代表的高、栾二氏迅速出头,这两家成为齐国权势最大的家族,比如这一年9月,为了打压齐国正统的高氏一族,公孙虿、公孙灶还将大夫『高止』放逐到了燕国。
  然而,季札要见的人其实是晏婴……

  晏婴的德行和威望我们很清楚,季札也很清楚,并且十分喜欢晏婴,所以他给了晏婴一个忠告:为了安全,赶紧把封邑和权力交出去。
  好一个忠告……
  季札表示,齐国目前局势动荡,祸难暂时不会停止,只有既没有封邑,也没有权力,才能在乱世之中明哲保身,对于这一建议,晏婴随后照办,至于效果好或者不好,还是让时间来揭晓。

  接下来,季札来到郑国,对子产可谓一见如故。
  提一点,『一见如故』这个典故意思我们都清楚,第一次用来形容两个人的关系正是季札见到子产的这一时刻。
  对于郑国,对于子产,季札是这样说的:郑国的执政者太过奢侈,郑国的祸难很快就要来临,不过不要太担心,政权日后会落到您的手中,希望以礼谨慎行事,否则郑国必然会败亡。
  还是建议,还是预言……

  到了卫国,季札见到『公子荆』、『公叔发』、『公子朝』等等不少人,聊得也是十分投机。
  这次季札没有给太多建议,因为他看来卫国目前有很多贤人君子,卫国暂时是不会有什么祸患的。
  有意思的是,就在季札从卫国去往晋国时,途中准备在戚邑住宿,结果因为听到钟声当即就决定不在这里住宿了。

  戚邑我们知道,这是原卫国大夫孙林父的封邑,卫献公复辟后他已经投奔晋国,有了晋国的保护,孙林父小日子倒也过得安稳,季札听到的钟声正是孙林父正在欣赏音乐。
  季札表示,发动叛乱而又没有德行,得罪了国君还呆在这里寻欢作乐,我看孙林父迟早会遭到诛杀。
  对于这个预言,我们说季札绝对失算了,因为话后来传到孙林父那里后,孙林父如芒在背,自此变得低调,低调到这一辈子都不再听音乐,用生命来不让季札预言的预言灵验,毕竟预言一旦灵验,他也就没了生命……

  最后,季札来到了中原的最后一站,也是最重要的一站,当然是晋国。
  对于赵武、韩起、魏舒,季札表达了对他们的欣赏,同时断言晋国以后的政权会聚集在赵、韩、魏这三家。
  就在季札离别之时,他还专门交代羊舌肸:如今的晋平公生活越来越奢侈,优秀的臣子又不少,大夫们十分富有,晋国的政权将会归于众大夫。您一向喜欢直话直说,以后说话一定要注意分寸,免得陷入祸难。

  此次中原之行,季札走访多个国家,说是代表吴国进一步同大家搞好关系,但是不管怎么看,我们都会觉得像是大领导下基层指导工作的样子……
  @点点断月点 2017-01-23 16:23:05
  春秋或许还有儒家的一席之地,战国根本行不通的!
  —————————————————
  礼崩乐坏,制度的破坏和建立都是一个过程!春秋周王室的影响力还是有的,而齐桓公的尊王攘夷,也正好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孔子代管仲,那么儒家学说或许会更早,更有影响力,在上层社会中,会有更加有市场!历史存在偶然性。不过总体来说,我还是不认为儒家能结束乱世的,仁义之道说得容易,做起来太难了!
  -----------------------------
  天子的影响力当然是有的,直到三家分晋的春秋尾声我们都可以看到韩、赵、魏正式成为诸侯需要天子点头。

  但是,某种意义上来看,天子对三晋的认可更多还是形式上的,更多属于你好我好大家相互给面子的行为,不是说天子不准,三家就不分晋,也不是说天子不认可,三晋就成不了气候。
  局面到了那种地步,尊王不说是笑话,实际上也只是为了压制负面舆论而已。


  孔子代管仲,感觉很难,或者说没机会...
  孔子要是管仲的话,为了生存各种欺负鲍叔牙的事情他未必做的出来,齐襄公被杀前他不一定就能机敏的跑路,射完小白后还能被重用的事情也不一定能发生。

  最重要的是,孔子的套路不是小白想要的,小白要的是战斗力,是看的到的兵强马壮,而不是各种繁琐的礼仪,孔子的尊王是真正意义上的尊王,管仲的尊王是以尊王的方式收货小弟们的尊重,两者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善水心 2017-01-23 13:07:58
  我感觉他像神仙下凡点化世人
  -----------------------------
  所以后人称他为圣人?
  @Cassie向阳花 2017-01-23 08:04:06
  打卡
  -----------------------------
  向阳花晚上好
  大家晚上好
  今天好像挺早的
  689 新旧高氏
  689 新旧高氏

  季札出使中原,让我们终于能从正面一睹其风采,为了让他能出任国君,吴国不惜变更继位方式,从季札在各国的表现来看,果然也是值得吴国这么去做的。
  就在季札出使中原前后,还有另外一件小事值得我们关注。
  原来,季札北上中原时途径徐国,顺便就造访了徐国国君,徐君没有和季札一见如故,倒是和季札的佩剑一见如故,他很是喜欢季札的宝剑,但是嘴上又不好意思说,季札也看出徐君的意思,于是嘴上也不说,随后就去往了中原……

  请问,对于一贯德行闻名的季札,仅仅就这一举动,我们该如何评价?
  友情提醒,任何事情,没有搞清楚之前还是不要下结论的好……
  季札出使任务完成之后,回来又经过徐国,于是有了续集。

  对于宝剑一事,季札是这么解释的:佩剑代表了使者的身份和地位,他要到中原各国去出使,虽然徐君喜欢,但是暂时他不能献给徐君,不过在内心里面,他其实是已经答应了的。
  也就是说,再度来到徐国,将是宝剑赠英雄的时刻。
  尴尬的是,刚好就在这一段时间内,徐国国君居然去世了……

  最后,季札来到徐君墓前,解下宝剑,挂在旁边的树木之上,随后离开徐国。
  他这一趟,为的就是把自己内心已经承诺送给徐君的宝剑归还于他。
  无论生,或者死。

  季札如此重信,实在难能可贵,与之相比,齐国像晏婴这样有贤德的人都得交出封邑、权利保平安,实在就显得闹心了很多。
  我们说一山不容二虎,崔、庆之后,公孙虿、公孙灶为代表的高、栾两家逐渐起势,老牌的高氏家族就渐渐不如他们的法眼。
  说起来,高氏家族虽然在齐国资历不浅,当年齐桓公赶回齐国当上国君,还得仰仗高、国两大家族的支持,但是后来随着齐国的混乱,高氏也是接连遭遇变故。

  先有高固,他是齐桓公时期高傒的曾孙,公元前589年鞍之战时交战开始前高固冲入晋军举起石头掷人,接着擒获晋军战俘杀了回去,而且还在车尾系上桑树根作为此次战利品的标帜。
  关键是高固还声称自己的勇气还有多余的,有需要的可以到他这里来买,令人印象深刻。
  然而,这一场齐军还是吃到败仗……

  这位勇气可贾的大夫有两个儿子,分别是高无咎与高厚。
  公元前573年,庆克与齐灵公母亲声孟子的奸情遭来国佐的指责,声孟子发难导致高无咎逃亡到莒国,随后高无咎之子高弱坐拥封邑发动叛乱,此时崔杼领军包围卢地,国佐则在杀死庆客后也宣布叛乱。
  高、国相继叛乱使得齐灵公只得妥协并与两家讲和,不过国佐和高厚接下来分别被齐灵公和崔杼所杀,崔杼杀高厚且兼并高氏家产封邑,元气由此大伤。
  好在崔杼并未风光太久便黯然落幕,高厚之子『高止』接管高氏,使得家族不至于继续没落下去。
  只是,高止一来太过高调而喜欢生事,二来仗着家族过去的辉煌以功臣自居,一个不小心也就得罪了公孙虿、公孙灶两位。

  崔、庆之后,高、栾成为齐国新贵,此高又非彼高,所以公孙虿、公孙灶直接就将高止放逐到了燕国。
  提一点,此燕国正是由召公当年一手建立,春秋时期比较低调,后来战国时期贵为七雄之一的燕国,亦称北燕。
  高止被逐,同样的剧情再次上演,高止之子『高竖』在卢地发动叛乱,齐景公则派了『闾丘婴』带兵包围卢地。

  压力之下,高竖妥协,并请求把封邑交还给国君,随后逃亡到了晋国,高傒另一后人『高偃』则在此后接管了高氏。
  @懒羊羊10 2017-01-23 20:41:30
  LZ,春节快乐!
  -----------------------------
  哈 懒羊羊同乐 印象里面你一年没说话了吧
  689节我们补充一点

  由于史料太不完整,我们目前关于春秋时期很多小国的资料十分有限。
  季札与徐国国君的这一故事引自史记,对季札的个人形象是一个很不错的补充,但是关于徐国国君的具体名字、称呼等目前并不确定,这是一个很遗憾的地方。

  @善水心 2017-01-23 21:04:49
  季札以后还会出场吗?
  -----------------------------
  会的 他在世时候存在感其实还蛮强的...
  @catslover 2017-01-24 00:24:48
  才子写到季札劝晏婴交出封邑的时候有没有想到庄子?我觉得这三个人都有避祸的思想。庄子喜欢说“无用”的好处,因为一旦“有用”了被人看上,在战国那个乱世,可能就会招祸;晏婴生活简朴,生前交出封邑,死后交出财产,也是这个路数;季札更彻底,放着现成的国君不作跑了。春秋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无法恢复周朝初年的秩序,晏婴和季札都是聪明人,可能是看到,或者至少感觉到这一点了。
  说到黄老思想是中央集权后的历史选......
  -----------------------------
  呵呵,还好,我倒没把季札的这一段与老庄联系起来。
  老庄的理念的确存在"逃避"的一面,不过季札在我看来不完全是在逃避。

  对于他本人,现有的一些资料片段来看,季札之所以不愿意当国君,我觉得倒不是他不愿意背负这个责任,而是不太原因打破旧有长子继位的规则,他宁愿像曹国的子臧那样,"义"是他的第一选择,所以这不是逃避不逃避的问题,而是价值取向的问题。

  @catslover

  至于季札对晏婴、乃至对子产等人的建议,我自己倒觉得像是他在东西大势的情况下,结合两人特点,对自己两个朋友给出的具体办法。

  晏婴这个人本身也是一个把节操看得比什么都重的人,齐国权臣之间接连内斗,所以季札建议他明哲保身;

  子产作为七穆之一,几次出场上我们也能看出他是一个很有大智慧的人,所以季札建议他努力治国。
  至于季札是如何提前看出他能作为执政来治理郑国的,这恐怕就向小姑娘说的那样了,原本就是神仙下凡。
  @catslover 2017-01-24 00:24:48

  说到黄老思想是中央集权后的历史选......
  -----------------------------
  黄老思想的确很契合汉初的时代背景,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得承认:是时代,是政治选择了思想,而不是思想引领了时代,也不是思想决定了政治,有如文景之治后汉朝逐步稳住局势,儒家最终又取代了黄老一般。

  @Xhui992016 2017-01-24 00:33:41
  几天没来了,打个卡
  -----------------------------
  晚上好
  690 良驷之争
  友情提醒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重点会放在郑国
  齐国内乱短暂过后,郑国也将出现一些麻烦,但是由此会使得一个人走到前台,
  这是继郑庄公的年代后,郑国又一值得大家关注的时刻,
  这个人,就是子产。
  690 良驷之争

  齐国高止被逐后,以公孙虿为代表的另一高氏家族更加引人关注,公孙虿、公孙灶风光的背后,高、栾两家会插出怎样的火花,我们后续再做报导。
  接下来,我们需要关注的是郑国。
  公元前554年,执政大夫子孔联楚叛晋失败后被子展、子西等人杀死,子孔落败,子展、子西、子产等人把持朝政。

  如今子展去世,其子子皮接班,比起子驷、子孔专权的年代,郑国暂时还算平稳。
  不过,就在季札访问中原之时,当时他对郑国的评价是执政者太过奢侈,祸难很快就要来临。
  说到奢侈,代表便是大夫良霄。

  子孔被杀后,罕氏、驷氏、国氏、良氏、印氏、游氏、丰氏等七穆成为郑国中坚,各氏代表比如罕氏之子皮、驷氏之子西、国氏之子产等均是举足轻重的人物,良氏之良霄同样也颇有分量。
  公元前563年,遭子驷打压的尉止、司臣、侯晋、堵女父、子师仆等人发动叛乱,当时的郑国头三号权臣子驷、子国、子耳全部被杀,其中子驷是子西之父,子国是子产之父,子耳是良霄之父;
  公元前562年,郑国归服晋国并派了良霄和石蓖到楚国汇报情况,楚共王一气之下将两人囚禁,2年后楚共王去世,石蓖说服令尹子囊,两人得以归国;

  公元前558年,郑国给宋国送去一百六十匹马以及乐师师茷、师慧,还有子驷之子公孙黑,也就是子晳作为人质,换回逃到宋国的堵女父、尉翩、司齐等人剁成肉酱,唯有司臣受到宋国司城子罕的赏识而逃往鲁国;
  公元前555年,良霄、子蟜、子张和郑简公随联军伐齐,子展、子西于国内知道子孔欲联合楚国杀尽郑国大夫的计划后阻止子孔和楚军联络,并于一年后杀死子孔;
  公元前546年弭兵会盟后,郑简公设宴招待赵武,子展、良霄、子西、子产、公孙段、游吉、印段等七穆代表悉数到场,众人宴会上赋诗时良霄一曲『鹑之贲贲』暗含对郑简公的污蔑与怨恨;

  公元前545年,鲁襄公和宋平公等国君去往楚国朝见时鲁襄公途径郑国,良霄在慰问鲁襄公时公然对其不敬;
  到了公元前544年,良氏与驷氏之间出现矛盾,根源在于良霄以及驷氏的公孙黑。
  原来,良霄想要派公孙黑到楚国进行友好访问,但是却遭到拒绝,公孙黑之所以不愿意去,还是因为自从郑国归服于晋国后郑、楚之间关系就不太好,如今虽说各国以及弭兵休养生息,但想来此次任务并不讨好。

  公孙黑拒绝任务,良霄自然不满,一面表示公孙黑家世世代代都是行人,一面强行要求公孙黑执行任务。
  『周礼』有云:邦有宾客,则与行人送逆之。
  行人作为一种官职,本身就擅长于外交,良霄认为出使他国乃驷氏职责所在,所以坚持要派公孙黑去往楚国。

  公孙黑又是如何应对的呢?
  很简单,公孙黑表示管它什么世世代代外交部外交,可以去就会,有了困难自然就不该再去。
  郑、楚互相憎恨,所以公孙黑又该怎么办?
  公孙黑当即就与良霄翻脸,并且准备发兵攻打良氏……

  良氏、驷氏两大家族闹出矛盾,郑国一众大夫赶紧劝和。
  这一年的12月初7,众大夫于良霄家结盟,良驷之争暂时被压了下来。
  但是,这次结盟究竟能管多久,良氏、驷氏两大家族之争是否就此平息,还需接下来进一步观望。
  又吊大家胃口了,会不会被批评啊 好紧张啊......
  @善水心 2017-01-24 22:01:14
  @o弘毅o 16141楼 2017-01-24 21:20:00
  又吊大家胃口了,会不会被批评啊 好紧张啊......
  —————————————————
  谁敢批评你啊~
  -----------------------------
  你看你看,这比批评还让我紧张...
  @善水心 2017-01-24 22:09:42


  @o弘毅o 16144楼 2017-01-24 22:02:00
  你看你看,这比批评还让我紧张...
  —————————————————
  半仙,每次有人来踢馆,我可都是站你这边的……
  -----------------------------
  所以没人踢馆了,小姑娘就站我对立面了,好凄惨,求踢馆......
  @点点断月点 2017-01-24 22:12:06
  道家政局容易改变,和他们的思想也是离不开的。你不听的,劝了还不听,那你自己玩吧,我走人了!儒家的话,就是劝,不听,再劝,再不听,然后就开始撞墙,撞柱子死劝了!
  -----------------------------
  黄老思想实际上已经不是正统的道家
  按照老庄的套路,就像你说的那样,一言不合就闪,您自个慢慢玩去,并且说实话,像老子“小国寡民”这样的治国理念也是违背社会发展规律的,所以才有了道家与法家、墨家甚至儒家等融合,也就是黄老思想。

  儒家要说的话,自打孔子起教育工作开展得好的确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儒家子弟千千万,随时随地在为自己一派谋求发展,哪像老子那样,说不玩就不玩,牛一骑就跟大家拜拜了...
  @禅___静 2017-01-24 23:48:53
  @o弘毅o :本土豪赏(100赏金)聊表敬意,对您的敬仰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我也要打赏 】
  -----------------------------
  大半夜的不睡觉...
  @禅___静 2017-01-25 17:49:56

  忙到大半夜啊
  -----------------------------
  怪辛苦的...
  怎么这么多小广告...
  @他叫小凇胖 2017-01-25 19:49:29
  马克
  -----------------------------
  记得在哪页看到过的,怎么又马克...
  大家晚上好
  给大家拜个早年

  顺便 接下来春节期间如果更新不及时,相信大家也不会介意...
  691 神奇老人
  前面我记得我们介绍过一个比较神奇的老人,那是在公元前594年秦、晋之间的辅氏之战。

  当时,魏犨之子魏颗败秦军并俘获秦国著名大力士杜回,那位老人不可思议的冒出来用草绳绊倒杜回,并且又在魏颗梦里告诉他,为的是帮自己女儿报恩。

  这样的故事显然不太科学,所以今天我们介绍一位科学点的老人...
  691 神奇老人

  公元前543年,春,郑简公到晋国朝见晋平公,子产一同前往。
  同羊舌肸谈起郑国政事时,子产是这样说的:驷氏、良氏正在闹矛盾,虽然已经和好,但良霄奢侈倔强且固执,公孙黑又欢居于别人之上,两人互不相让,还是拉下不少仇恨,矛盾恐怕不久就会爆发。
  不过既然子产随郑简公已经来到了晋国,我们不妨还是先看看晋国的那点事……

  作为姬姓诸侯国,晋国国君自然不能娶其他姬姓诸侯国的女子作为老婆,当年晋悼公的夫人便是杞国『杞桓公』之女,晋平公则是两人之子。
  作为夏朝的后裔,地理位置来看,杞国夹于齐、鲁之间,对于春秋以来杞国的情况我们一句话就可以概括:『杞小微,其事不足称述。』
  也就是说,杞国实在是太过渺小,小到不值得大家去关注……

  杞国虽然微小,不过后来还是留下了诸如『杞人忧天』这样的典故,说的是有个杞国人整天忧心忡忡,害怕天会塌下来。
  我们当然知道天是不会塌下来的,这位杞人被后来人嘲笑的同时对于国家还是做了很大贡献的。
  毕竟很多人都是通过他才知道了杞国曾经的存在……

  到了我们这里的时候,杞国虽小,但还是值得说上一说的,比如曾经的杞国公主,如今的晋平公母亲,也就是晋悼公夫人。
  公元前544年,也就是季札来到中原进行访问的那年,因晋平公的母亲是杞国人,下军佐荀盈会合各诸侯大夫,任务则是为杞国修筑城墙。
  同时,晋平公还派了司马『叔侯』督促鲁国归还强占杞国的土地,因为鲁国没有全部归还,晋悼公夫人一度还十分生气,也就是叔侯表示杞国是夏朝的后裔而鲁国是周公的后代,鲁国对晋国一直都是按时交纳贡品、史官没未中断记载,不该损害鲁国而增强杞国,一番工作后此事才算作罢。

  公元前543年,2月,晋悼公夫人专门请为杞国筑城的役卒们吃饭,其中遇到一位老人家,然后就闹出件有意思的事情来。
  话说这位老人家来自晋国的绛县,因为没有儿子而不得不自己服役,这次也来接受晋悼公夫人的食物。
  有人看他太老便对他的年纪感了兴趣,老人家是这样说的:小人也不记得自己的年龄了,就知道生的那一天是正月初一甲子日,如今已经过了四百四十五个甲子日了。

  所谓甲子日,说的是『干支历法』中的第一天,甲、乙、丙、丁等十个天干和子、丑、寅、卯十二个地支按固定顺序组合,60天一个周期。
  也就是说,老人家已经度过了445个60天,折合成岁数的话在73岁左右。
  由此可知,老人家数学一定不太好,要不为什么连445个甲子日记得这么清楚,却不知道自己到底多少岁……

  晋国随队自然有数学好的,比如师旷就掐指一算,表示老人家应该是在文公十一年鲁国的叔仲彭生会见郤缺的那一年,也就是公元前616年。
  那一年,鲁国的叔孙得臣打败狄人并俘获其首领侨如和虺、豹,后来叔孙侨如、叔孙豹等几个儿子的名字也正是来源于此。
  70多岁的老人了,居然还在为国服役筑墙、搬砖,中军将赵武再一打听,绛县的县大夫竟然还是他的属下,赵武这下更不淡定了,晋悼公改革以来,说好的施恩惠、舍劳役,说好的照顾好鳏夫寡妇的,老人家这是在赤裸裸的证明晋国的改革不够成功……

  了解完情况的赵武赶紧向老人家道歉,表示自己没有才能,担负着国家的重要职务但却没把工作做好,以至于老人家受苦了。
  随后,赵武任命老人家做官并辅佐自己执政,作为晋国中军将,这是一种怎样的精神?
  然而,老人家表示自己年纪实在太大,所以给推辞了……

  为了解决好老人家的后顾之忧,赵武随后还是给了他一些土地,并让他做上了绛县县师,换上一份轻松的工作,从此安享晚年。
  @Xhui992016 2017-01-25 20:36:38
  楼主晚上好
  -----------------------------
  呵呵 晚上好
  @善水心 2017-01-25 21:17:10
  赵武好同志啊~话说这个老人神奇在哪里?这个点我没get到啊~
  -----------------------------
  神奇在老人家什么背景都没有,也就年纪大了点,惹得晋国二把手小心翼翼的给他赔礼道歉,又是安排工作,又是划拨地皮的。

  这事要是放现在,还不得把赵武吹上天么...
  @善水心 2017-01-25 21:17:59
  @o弘毅o 16165楼 2017-01-25 20:25:00
  大家晚上好
  给大家拜个早年
  顺便 接下来春节期间如果更新不及时,相信大家也不会介意...
  —————————————————
  话说你春节还更吗?怎么安排?
  -----------------------------
  尽量更...
  不过年前也是有点小忙,虽然一段时间以来都没有2更,但是存货也撑不了几天

  我怀疑搞不好会断货,哈哈
  @善水心 2017-01-25 21:26:02

  那我就更不能理解了,主角不应该是赵武吗?半仙,你又不走寻常路……
  -----------------------------
  赵武表示自己太低调,我们得从侧面描绘他的高大形象嘛,小姑娘理解一下...
  @周易取名字 2017-01-26 00:57:50

  祝帖子在新的一年里越来越火!
  -----------------------------
  借牛神吉言
  @tqzrd 2017-01-26 11:26:03
  新年快乐!
  -----------------------------
  呵呵 T姐出山了
  @Cassie向阳花 2017-01-26 22:08:40
  顶
  -----------------------------
  向阳花好 今天赶巧了 一般都是早上看到你
  @片汤2016 2017-01-26 08:58:09
  顶
  -----------------------------
  片汤新年好
  大家节日好
  居然又到春节了...
  @司马蛋 2017-01-26 10:16:21
  1
  -----------------------------
  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2
  692 良霄之死
  要不要随便说点什么呢
  还是更吧
  反正都翻页了...
到顶部